最近嘗試了比之前思考更多後再拍的方式攝影,想知道「少一點快門,多一點思考」的濃縮狀態能帶自己去哪。
使用了我的攝影集「時差意識」的編輯大大借我的6X9中片幅相機做為夥伴;一捲120底片只能拍8張,成本跟一捲36張的135是很大的差距,沖洗的藥水也需要更多,但沖出來的作品卻更少了,讓人相對更謹慎於快門該落在什麼時刻。
謝謝你們不離不棄的關注我的攝影,一直在想還能為大家帶來什麼樣的作品。還是很喜歡啪啪啪snap shot的節奏,但想怎麼拍,好像會隨著自己的心理狀態跟著變化。
謝謝王可元、Charles讓我無酬的拍照。
底片 Ultrafine Extreme 400
藥水 Kodak D76 顯影7分半
#120film
#ultrafineextreme400
#fujigw690ii
#kodakd7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
kodak底片相機怎麼用 在 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 Facebook 八卦
#攝影史上的今天
【太空漫步】2月7日,1984年
http://immian.com/spacewalk/
.
在人類征服太空的歷史中,這張最知名、最具標誌性意義的照片被時代雜誌選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 100 張照片」,在美國論壇 reddit 上也被評價為「史上最偉大的照片」。不過,它是怎麼被拍出來的呢?
.
35 年前的今天,人類完成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美國太空人 Bruce McCandless II 在一趟編號為「STS-41B」的任務中,完成了長達 5 小時 55 分鐘的太空漫步,並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不受繫繩束縛、真正意義上的太空人。拍下這張照片的當下,他與太空站的距離長達 97.5 公尺之遙(320 英尺)。
.
【休士頓,我們需要一台最耐操的相機!】
要打造出一台可以用在太空拍照的相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應付太空人的工作環境之外,最主要的困難點在於太空中的溫度變化相對劇烈,即使是在條件相對穩定的太空站,每 90 分鐘就會繞行地球自轉一圈,換句話說,只要每 45 分鐘就會經歷一次日出與日落。在沒有大氣層的保護下,被太陽照射時溫度會很輕易地超過 120°C,同時在陰影中又會降低到零下 65°C,因此太空人所使用的相機若沒有一定的耐候性,是很難完成這趟任務的。
.
在登月任務和太空任務期間,NASA 所選擇的合作對象是當時以耐操著名的「哈蘇」(Hasselblad),採用的是 70mm 中片幅規格底片。雖然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沒有很明確的記載,但用於任務「STS-41B」的相機應該是 Hasselblad 500EL,被記錄的焦段是 100mm,雖然也沒有詳細鏡頭的型號,但推測應該是 1968 年發表的銘鏡 Carl Zeiss Planar 100mm F3.5,使用的底片則是 220 規格的 Kodak Ektachrome 64。
.
【找回那百中選一的原始檔案】
這張經典的「太空漫步」照片並非僅只有一張,實際上它是取自任務過程中拍攝的一連串照片。為了找到這張照片的原始檔,我在 NASA 官方網站找到了「STS-41B」任務中所拍下的全部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有專屬的編號,而這項任務的照片號(NASA Photo ID)則為 STS41B-35-1584 至 STS41B-35-1702。
.
從末四碼流水號來看一共有 119 張照片,在這些照片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太空人在執行任務時嘗試拍攝的各種構圖,其中不乏全黑與過曝的照片,還有一些照片不知道是在拍三小的失敗照XD
.
其中最經典的「太空漫遊」在美國太空總署中的照片編號(NASA Photo ID)是「STS41B-35-1604」,我原以為這張有經過一些後製與裁切,但實際上它與原圖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僅加強了一些對比而已,構圖也幾乎沒有改變。
.
實際上如果我們一張一張去看那整批的 119 張照片,即便有些照片構圖十分接近,但「STS41B-35-1604」仍然是其中最亮眼、構圖最平衡的一張。
.
【35 年前的高解析度:70mm 底片】
保存 1984 年的老照片說來並不稀奇,但 NASA 了不起的地方是竟然還在官方網站提供了 5700x5900 的大圖檔案供免費下載,這相當於 3,363 萬畫素的高解析掃描圖檔,許多照片放大後仍然有很好的細節,可見"底大一級壓死人”在外太空仍然適用XD。
.
當然以現代的科技來看,要拍出 3,363 萬畫素的照片絕非難事,但在 1984 年,哈蘇相機、蔡司鏡頭與 220 底片確實是拍出太空中高解析照片的最佳選項之一。另一方面,70mm 底片除了可用在中片幅相機上(例如國民中判 Pentax 67),在現代也可用來拍攝 IMAX 電影,知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就是 70mm 膠片的擁護者之一。
.
(編按:NASA 在 Hasselblad 500EL 機身上使用的 220 底片實際顯像尺寸是 55x55mm(即 6x6),這雖然是 120 中片幅的一種規格,不過與電影規格的 70mm 膠片仍有不同,像是以同為寬 70mm 的 Todd-AO 規格為例,因為須具備額外的 5mm 來容納音軌,因此實際使用的膠片尺寸是 65mm,其顯像尺寸則只有 48.5×22.1mm,算得上是比中片幅的 120 要小上不少。而這裡指的 70mm-Format 指的僅只是同為 70mm 寬的底片。)
.
除了上述這些知名照片,在「STS-41B」任務中,太空人也分別使用了 100mm 和 250mm 焦段的鏡頭(後者推測應該是 Carl Zeiss Sonnar 250mm F5.6 )來拍攝地貌。從更早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從太空中所拍攝的地球局部照片,範圍分別包含衣索比亞、巴拉圭、巴西、巴哈馬、玻利維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照片編號 STS41B-35-1585~STS41B-35-1594,共 9 張)。
.
【後話:關於拍攝者與被攝者】
照片中的太空人 Bruce McCandless II(下圖合照的後排右,身著太空衣)同時也是位美國海軍上校,他已於 2017 年 12 月 22 日在美國加州的家中去世,享年 80 歲,拍下這張照片的則是駕駛員 Robert L. Gibson(前排右,藍色衣服),現年 73 歲仍然在世。而在「STS-41B」任務中,執行太空漫步的太空人還有 Robert L. Stewart(後排左,著太空衣),不過其名聲就沒有 Bruce McCandless II 來的那樣響亮了。
.
即便艙外活動任務風險極高,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仍未有太空人因此受到災難性的意外或死亡。不過在「太空漫步」拍攝後 2 年,搭乘同一艘太空梭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挑戰者號太空梭(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在 1986 年 1 月 28 日的升空過程中解體,機上 7 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這件意外從而使得美國太空梭計劃被冷凍長達 32 月之久。
.
關於人類「太空中的攝影史」其實還有許多值得一書之處,本文 Hasselblad 500EL 的故事也僅僅是佔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將來【攝影史上的今天】還會持續再提到各種被帶上太空的攝影器材喔!
.
.
關於【攝影史上的今天】
透過攝影歷史上最有意義的照片視角,帶大眾走入照片中的情境與攝影師背後的故事。這是一個描寫影像力量的專欄,在未來「攝影史上的今天」會以一個月 4 則的頻率,持續分享一週年的攝影故事。
.
#攝影史上的今天
kodak底片相機怎麼用 在 euyoung's soliloquy Facebook 八卦
《那城市,光影》
中秋連假的尾巴,碰上杜鵑來攪局,一下打亂假期的安排,急急忙忙搶了第一班的高鐵,到台北時才正看到北上的高鐵月台全部炸了鍋。
想起了第一次上大學回家就是中秋連假,在山線台中的我,居然不知怎麼搞的搭上了海線的電車,一路就搭到了通霄,兵荒馬亂的狀況跟這次有的比,歸家思鄉的心情一回憶起,想著想著,思緒一下就飄到了遙遠的巴黎…
總是在巴黎少女般,陰晴不定的天氣放晴,貪著戶外的藍天跟室內的陽光之時來到羅浮宮。有時候帶著GRD,逛完就繞頭去傷兵院附近買好吃的可頌回家;有時候帶著E-1,就為了金字塔上多變的雲跟暴力藍天。
博物館很大,多數時候我只到了勝利女神跟前就離開滿滿的人潮,但有時候也就待著久了點,找個觀光客不常到的展廳,不為看什麼展覽品,就只是想待著,看著博物館內的人們,偶爾灑下的影子,看看是不是能拋下想家的情緒。
一開始帶去巴黎,並不在我愛用相機清單內的Minolta TC-1,忠實的幫我拍下那座城市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光影。
至於TC-1、底片什麼的,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Minolta #TC1 #Paris #Louvre #Museum #Musee #Kodak #Trix400 #羅浮宮
kodak底片相機怎麼用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底片 #時代的眼淚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37 【志祺七七正職/特約作者】一分鐘廣告
02:37 底片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04:16 底片輝煌的20世紀
06:09 擊敗底片的數位相機
08:04 還喜歡拍底片的原因
10:29 我們的觀點
11:54 問答
12:1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底片時代正式終結!富士底片宣告停產,它真的成了時代眼淚:https://bit.ly/394pqXx
→What is Lomography:https://bit.ly/392fpKH
→What Is Lomography?:https://bit.ly/3tIlaVz
→The Ultimate Guide to Lomography:https://bhpho.to/3rhIDvr
→HOW PHOTOGRAPHY CHANGED HISTORY IN MORE WAYS THAN YOU THINK:https://bit.ly/2NEms4B
→How early photography changed the world:https://cnn.it/3sbrQLs
→History of Photographic Film - First Photographic Plates:https://bit.ly/3lAfOZQ
→History of Digital Photography - Who Invented the First Digital Camera?:https://bit.ly/3tI0htQ
→Digital Revenue To Surpass Film Revenue in 2000:https://bit.ly/3lGj7yK
→Digital camera sales to exceed film cameras in U.S., says new report:https://bit.ly/39l7loz
→Why Kodak Died and Fujifilm Thrived: A Tale of Two Film Companies:https://bit.ly/3sbyfX4
→Why Did Kodak Fail? | Kodak Bankruptcy Case Study:https://bit.ly/314FwMx
→The History of Kodak:https://bit.ly/3vNZlGc
→Kodak: From Brownie and roll film to digital disaster:https://bbc.in/3f46w6T
→Focus on past glory kept Kodak from digital win:https://reut.rs/3c8iYkp
→Film vs Digital – A Photo Comparison:https://bit.ly/3tEGXxx
→Film vs. Digital Photography: Breaking Down the Pros and Cons:https://bit.ly/3f6lf1g
→This Is Why Film Photography Is Making a Comeback:https://bit.ly/314PVrA
→影像慢活 底片相機擁有的驚喜:https://bit.ly/3sdqCiX
→底片膠卷跟數位到底差在哪裡?:https://bit.ly/3s8vIgw
→底片丨毒品般的中片幅正片:https://bit.ly/3seoNCo
→為什麼拍底片?:https://bit.ly/3c5ICpY
→關於拍底片的murmur:https://bit.ly/3tAsbrA
→Film Format Does Matter ?:https://bit.ly/393Uo27
【 延伸閱讀 】
→摄影是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的科技变革:https://bit.ly/391pMhy
→《發明簡史》:電影發明的專利大戰──愛迪生與被失蹤的正宗電影之父:https://bit.ly/3lzumsE
→感光元件/片幅大小和拍照的關係:https://bit.ly/3saPZlA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kodak底片相機怎麼用 在 #問#Kodak即可拍操作 - 攝影板 | Dcard 的八卦
先前就有想要買一台底片機被他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吸引到又在版上看到分享 ... 我的第一台底片機先從最便宜最簡單的即可拍開始 但是我不知道怎麼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