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 to be continued》
2019年台灣的K2We2攀登行動,
在7/17,在8200m,距離山頂高度只剩411公尺處止步了。
阿果和元植,在可能成為2019年第一批登頂K2的人群之中,和下方緩緩移動的頭燈們一樣,全心期望上方的架繩隊傳來好消息。然而事與願違,儘管狀態調整到巔峰、這次的隨隊雪巴很給力、天氣也非常好,瓶頸之上的雪況及腰並有雪崩風險,讓負責架繩的雪巴先鋒隊伍吃足了苦頭,幾番嘗試後,決定來日再戰。
於是,他們就與全世界的攀登者一起,安全的回到基地營了。今年的K2,到目前為止無人登頂。
而7/18早上,該路段也發生了一場雪崩,那有可能是他們強行登頂後的下山時間,看到這裡,額際滲出一絲冷汗。
在元植的文章中,描述著決定撤退那一刻,回首俯視的後方隊伍燈光,在同一時間很有默契的迴身向下,就像一場世界上最荒僻孤冷的派對散場一般,那樣的寂靜、安詳、空氣中夾雜著沈默的失落與放鬆。
https://bit.ly/2Oa0QMZ
看到文章,代表他們都平安在基地營,這是我最期待的事情。我發現我根本不在乎他們是不是有成功登頂,我只在乎他們是不是能好好的回來陪我講幹話,還有是否已傾盡一切努力去冒險、在世界盡頭的黑色金字塔闖蕩。
在失去了一些人之後,我才發現,只要活著,都是成功。所以我不會用「失敗」來形容這次的K2攀登,因為我知道他們還在、沒有少一根指頭、也幾乎爬上了山巔、睡過了所有的營地、幾乎完整的品嚐過了Abruzzi spur,做了這些台灣登山世界突破性的成就,並且能把所有經驗甚至影像帶回來,滋養台灣的登山文化、造就屬於我們的國度、更加蓬勃的冒險精神。
單單只是這些,就已足夠,甚至還沒提來年再戰的無限可能,畢竟募資還有餘裕,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他們一定也跟我一樣期盼,期盼著哪一天,台灣真的能夠培養出可以不靠雪巴架繩,全憑自身力量以阿爾卑斯式攀登站上K2之巔的偉大登山家誕生-那是一項世界級的不得了成就。而這次的攀登,就是那一枚希望的種子。
歡迎你們回來!阿果、元植!
K2, we too!
And
K2, to be continued!
#K2We2
#看到你們的平安而感動
致親愛的朋友們
我們即將結束在K2攀登
很難得能夠來到這裡帶大家認識巴基斯坦與K2這座世界第二高峰。
我們在8200M折返,讓我看到整條傳統路線上的難關及自己的能力,很感恩我有著大家的支持陪伴,都能助我在關鍵時刻做出正向的選擇。
我們這次有很多人幫助下,我知道大家的期待登頂,連我也不例外,但很有趣的事7/17原本我以為我是百分百要準備第一隊登頂的人群,我狀態調整的非常好,沒想到天時,人和,對了,卻在地利上架繩隊發生了99.9的誤判,以為有機會可以攻頂,造成當晚7、80位登山客(已經有人等了兩天),在八千出頭折返,在隊伍最前面的我,看著兩個小時,架繩隊一直在八千三左右徘徊中往回,並說明著雪深及胸或腰,還有一條大裂隙要繞,無法當天攻頂。
17號的前兩天發生八千三瓶頸有小雪崩及有世界高手滑墜(雖然都沒事情或小傷),但當我們18號回到基地營後,我們展開重新評估與安全考量,因為下一步是非常困難的決定!
從下撤的路繩被大量山客使用後,已經嚴重磨繩,及許多岩釘雪樁都已經脫出,當然最後的八千三以後,還需要多少路繩及是否還有雪崩危險因子在裡面,都是我的攀登考量,最終我問了團隊(我們三個及兩個雪巴人),那是對我較關鍵的採納資訊,我們的一位雪巴是去年登頂的,另一位是幫忙衝上去架繩的現場人員,,他們給我的資訊照片說明後,我進入了關鍵思考。
這些數據都是跟我說,目前風險還是很高,當然還有機會,但是我們要不要賭命呢?我能怎麼安排呢?我們關係著四個家庭,還有一大群兄弟姐妹們的關注!
但是我必須客觀及以團隊著想,最終我決定結束這樣的攀登,選擇安全的考量,不再跟進另外一波衝頂的機會(因為在那環境沒有辦法有七成把握解決雪崩的難關風險及架繩的攀登時間可能會需要兩天以上,就失去了好天氣的週期狀況)
很抱歉讓大家的期待落空或失望,哈我會努力再讓自己更強壯一些,今年已經有九成把握完成傳統路線了,而這樣的陡坡跟暴露感對我來說很興奮,我得心應手,我知道我有在進步,期待未來能更加油!
謝謝大家!
「k2瓶頸」的推薦目錄:
- 關於k2瓶頸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 關於k2瓶頸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 關於k2瓶頸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 關於k2瓶頸 在 [心得]《K2峰》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k2瓶頸 在 k2峰死亡率 :: 全台寺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k2瓶頸 在 建中學霸也會遇到瓶頸?建中學霸教你#讀書方法#shorts 的評價
- 關於k2瓶頸 在 k2 mountain的推薦,YOUTUBE、PINTEREST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k2瓶頸 在 k2 mountain的推薦,YOUTUBE、PINTEREST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k2瓶頸 在 Re: [新聞]曾格爾無氧完攀K2台灣第一人自揭末段邊哭 - PTT推薦 的評價
k2瓶頸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剛從嘆息灣結束10天的夢境下山,是一趟補完了前兩次缺憾的美好旅程呢!同一個地方,每次去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與心境,幻化的天氣與光線將地景作為畫布,繪出不會再出現第二次的精彩瞬間,讓每一次的旅程都是獨一無二。
而行程中間發生好多事,南插天山搜救航跡爭議、丹大林道和干卓萬正式開放申請入山證變身白山等等(再次給林務局掌聲,也希望萬榮林道能盡快跟上唷!)...因為馬博訊號實在有限,只能在與文明連上線的那幾個時刻,稍微追追事件發展而已,時至今日再做評論,也顯多餘。
任何不公不義之事,能夠有人討論甚至讓政府有所動作,都是民主社會的難能可貴之處,每一個人的關注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謝謝願意關注公眾事務的每一個人!
---
而今夜,也是台灣登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夜,那就是,阿果和元植已經出發,開始登頂K2了!一切都非常順利,預計在明天中午就能登上那黑峰之巔,寫下台灣海外攀登史上最耀眼的新章!
就讓我們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為他們加油,期待巴基斯坦傳回的好消息,還有他們回國後的歡呼吧!!
#K2We2
K2基地營速報 2019.7.17
阿果和元植今天中午已經抵達7900M的第4營
下午也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英勇的雪巴架繩隊已將4營以上的瓶頸路段(Bottleneck)架好了!
阿果和元植將在今夜從4營出發 通過險惡的瓶頸與陡峭的橫渡路段 嘗試攻頂K2
這是台灣距離K2山頂最近的一次
請遠在台灣的朋友們 祝福 集氣
順利攻頂 平安下山 🙏
(照片攝於6月25日 兩人在Baltoro冰河眺望K2)
k2瓶頸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八卦
【台灣人離 K2 山頂最近之時】#這樣畫下休止符
素有「殺人峰」之稱的 K2,地勢複雜陡峭、雪崩頻繁,氣候亦詭變多端。從最近的村莊也只能徒步進入,單趟距離就要花上 7 天,也使得其攀登死亡率比聖母峰高出三倍。
既然死亡看似注定、費用又極高,怎麼還要去?對呂忠翰和張元植兩位台灣登山界新力軍來說,近年來不僅以勇闖世界 14 座 8,000 公尺高峰的行動,回答了問題本身;更因曾在山裡與死神擦身而過,領悟了「撤退」所需要的,不只是勇氣→
▍五周年跨夜 Party 邀請你 >> bit.ly/32esY6r
▍一年四本季刊雜誌這裡訂 >> bit.ly/31Hs7uA
k2瓶頸 在 k2峰死亡率 :: 全台寺廟百科 的八卦
全台寺廟百科,k2喬戈里峰登山事件,死亡率最高的山,k2山難,k2峰ptt,k2峰天堂之門與雪巴人的故事,k2瓶頸,聖母峰登頂台灣人,喬戈里峰死亡. ... <看更多>
k2瓶頸 在 建中學霸也會遇到瓶頸?建中學霸教你#讀書方法#shorts 的八卦

111年繁星推薦上榜台大醫學系的建中生分享自然科的讀書方法,身為在最頂尖的建國中學且校排1%的學霸,在如此高強度的競爭之中是如何維持住校排1%的 ... ... <看更多>
k2瓶頸 在 [心得]《K2峰》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天堂之門與雪巴人的故事,彼得.祖克曼、阿曼達.帕多安 著
相較於日漸商業化的聖母峰,山上天氣較難預測及坡度更陡的喀喇崑崙K2峰因為較低的攻
頂成功人數,成為登山客的挑戰目標。但達到三成的高死亡率同時也是讓登山客卻步的因
素。大部分人死於攻頂成功後的下撤。即使登山證的申請費用較聖母峰便宜,實際去挑戰
K2的人依然少很多。
攻頂八千公尺以上高山,需要大量的低海拔挑伕運送補給品。在基地營駐紮後,登山團隊
與高海拔工作者(大部分是雪巴人)會在此等待K2峰天氣好轉,經濟許可的條件下,還會僱
用天氣學家作為後勤。等待的同時讓身體漸漸適應高海拔的氣候。
在資源較少的高山環境下,隨隊登山是雪巴人及柏帖人(藏族)能賺取相對優渥報酬的首選
工作,他們會當先鋒架設固定繩,並且幫忙背負裝備。他們的家人在享受報酬的同時,也
必然日日夜夜擔心著丈夫/父親的安危。
兩位作者藉由大量的採訪,讓我們了解高海拔工作者的生長背景與環境。在賺到足夠的錢
之後,家人都會希望他們退休換安全一點的工作。但對於選擇這份工作的人來說,有機會
挑戰K2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即使明白這個挑戰有極高的死亡率,以山為生的人遲早
會被山吞噬。
同樣的在通過K2瓶頸後,登山的每個人都要在缺氧的條件下做出生與死的決定,是嚴格遵
守自己設下的折返時間,還是把握這次機會挑戰攻頂,都是在那個當下必須馬上決定的。
登山的挑戰或許很多,必須注意各項裝備的齊全包括繩索、爐頭、緊急睡袋、冰斧等等,
但最重要的還是正確的衡量自己的條件,不被看似完備的登山團隊所惑。山永遠在那邊,
攻頂的機會不是只有一次而已。
https://yiboardlife.blogspot.com/2019/05/k2.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84.9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57661853.A.02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