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重回」一中政策?】
最近有很多評論指出,拜登政府上台之後,美國「回復到」一中政策, 有些人說這是對台灣的降級。而在中國方面,官方媒體也不斷講說,希望美國「返回」一中政策,意即是認為川普時期已經推翻了一中政策。
其實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不少誤會,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講了四十年了,一直都是美國對兩岸政策的最核心元素。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跟中國講的「一中原則」(One-China Principle)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 參考閱讀:
認識「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
https://reurl.cc/MZNE34
什麼是一中政策?一中原則?我們該怎麼看?
https://reurl.cc/9ZpqNd
要認識美國的一中政策之前,必須先從「一中原則」講起,「原則」跟「政策」很不一樣。
▍中國的一中原則
中共說的一中原則是很明確的三段論:1、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3、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
美國的「一中政策」看待一中原則:美國只承認前兩點(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共代表中國),但是對於第三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只有說「認識到」(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但是並沒有「承認」(recognize)。甚至,在中美建交後,當時的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還曾經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言:「美國認知到但是並沒有承認中國認為台灣屬於其領土的立場」。簡單來說,就是美國知道中國有這樣的立場,但對於這個立場並不表態。
對於台灣的法理地位,美國在公報中的立場都是說要由「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自己用和平方式解決」,但一直以來都沒有把話說死。這其實也可以說是所謂「戰略模糊」當中的一部份。
那台灣的政黨是如何看待中國的一中原則呢?
中國國民黨的一中原則:1、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2、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3、台灣和大陸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另外,還通常會搭配「九二共識,各自表述」,意即陸方(注意喔,非「中國」)說陸方的一中原則,我們說我們的。
台灣目前執政的民進黨不承認一中原則,尤其否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美國的一中政策
大約從1980年代起,美國政府官員便開始用「一中政策」這個詞彙,來概括美方對於美中臺三方關係之政策。之所以說「概括」,是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刻意保持策略性模糊,讓行政部門得以視美國當下的國家利益,在解釋與操作上保有彈性。簡單來說,這個「政策」涵蓋了一系列對台灣與中國的政策綱領、與中國簽訂的外交公報、國內法律,像是對台美關係最重要的台灣關係法。
一般來說美方提到一中政策的時候,常常都會提及: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六項保證等等。而自從2016年,六項保證經由國會透過決議案的形式而成為成文「立法」(legislation)之後,被提到的頻率也愈來愈多。
休士頓聖湯瑪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Thomas)的葉耀元以及拉馬波學院(Ramapo College of New Jersey)的Dean Chen兩位政治學者,統計所有歐巴馬時期和川普時期白宮的聲明顯示:兩屆白宮正式提到一中政策的次數分別是,歐巴馬20次(前四年7次,後四年13次)與川普6次(四年);而在內容方面,歐巴馬時期提到一中政策時,約有七成比例提到三公報(前四年較高,後四年下降一些),五成五的比例提到台灣關係法;川普時期白宮提到台灣關係法的比例有六成七(4次),三公報比例降到五成(3次)。我們可以看到,川普時期提台灣關係法比三公報的比例更高。但不管如何,這些元素都還是會被提到,也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正式政策。
▍一中政策突破?
先前美國官方從來沒有談過台灣的法律地位問題,也沒有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大多是講說要和平解決問題而已。但在川普時期有個特色是,許多行政部門的報告當中(例:印太戰略報告)都會明示與暗示地講說台灣是一個「國家」,和其他國家並列一起談。從這方面來看,美方對台灣法律地位的看法的確是在緩步地前進。
過去四十年來,一中政策最大的突破點莫過於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去年11月12日接受修伊特秀(Hugh Hewitt Show)訪問時說道:「台灣非中國一部分,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也承認這件事。美國對台承諾跨越黨派,兩黨都了解台灣是民主典範。」
🌐 訪問全文:https://reurl.cc/4ypzoD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務院和白宮的「正式聲明」當中,仍然都還是嚴謹且用字小心。舉個例子來說,川普時期國務院也曾經講過很多次敦促北京和「台灣民選代表」對話,而不是直接稱台灣政府(2020年至少就講過兩次,在二月份和八月份)。
蓬佩奧本人也親自回應過戰略模糊的辯論(2020年10月21日):「美國不會改變對台政策。也就是說,美國不會明確表明承認台灣的獨立地位,也不會明確講說如果中共侵略台灣的時候,美國一定會出兵捍衛台海和平,戰略模糊政策仍然會繼續維持。」
國務院最具代表性、也最全面地談台美關係的一場演講,是在2020年8月31日的時候,時任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發言。他回顧了近期美國和台灣關係的升溫進展,表示這與美國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政策立場一致,沒有超越一中政策。另外他特別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共的「一中原則」不同,美國對台灣主權不持立場。
🌐 官方演說全文:https://reurl.cc/mq3Ov7
🌐 AIT中文版:https://reurl.cc/pmMNxb
讓我們看一下他講的原文:
///
近四十年來,美國的政策一直以1979年「台灣關係法」、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以及雷根總統於1982年向台北提出的「六項保證」為指南 …… (以下解釋六保證,略)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一中政策」,這與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完全不同。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主張中國共產黨對台灣擁有主權,而美國對台灣主權問題不採取立場。
美國的根本意願是,如同北京所承諾的,以海峽兩岸人民都能夠接受的方式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而不進行脅迫。同時,美國與台北保持廣泛、密切且友好的非正式關係,包括根據「台灣關係法」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的承諾。
我們沒有對這些長期政策作出任何改變。我們正在做的只是對我們與台灣的接觸做出一些重要的更新,以便更好地反映這些政策,並應對不斷變化的情況。這些調整雖然顯著,但仍在我們的「一中政策」範圍之內。
///
簡單來說,美國的一中政策大框架一直都很穩固,但在這個大框架底下,行政部門隨時會調整與台灣的關係,不影響到雙邊關係的進展。
▍小結
台美關係當中有很多元素是長期延續下來的傳統,這些名詞雖然常常聽起來很像,但內涵卻大不相同,尤其是美國、台灣、中國的立場也都不盡相同。我們自然需要去理解這些差異,才不會輕易去擔心說美國對台灣降級之類的。
看到這邊我們應該能了解,「一中政策」是一個美方一直以來不斷使用的名詞,所以自然不會因為今天講了「一中政策」,就代表美中或者美台關係將有所改變。即使在川普政府時期,「一中政策」仍然是對台灣和對中國政策的核心,而且內容就是包括一法、三公報、六保證這些元素。現在有些人講說美國要「回復一中政策」,其實是有點誤解了美國的立場,因為一中政策從來沒有改變過!因此,如果我們要觀察美國的對中與對台政策變化,一中政策是否「被提起」,本身並不是一個好的指標,實際還有很多更細微的眉角(例:如果有提到六項保證,則可以視為對台灣更友善)。
話說回來,我們除了可以去了解美國行政部門的看法之外(中國的看法就是不斷講說台灣是中國的,並且逼迫世界上的其他人一起講,很好理解),台灣人們其實還需要自己問自己:那台灣人怎麼看一中政策和一中原則?
過去每次大選,「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都會被不斷拿出來討論。大家可以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份」這樣的一中原則嗎?又,我們該如何看待美國對台灣的定位,以及該如何促使這樣的定位向前進呢?
🧧 觀測站春酒小handout 活動資訊 🧋
〔活動時間〕:台灣時間2月16日晚上8點
〔進行方式〕:線上視訊登入(連結會在邀請函中附上)
〔報名截止〕:台灣時間2月9日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ycJWxVRqsbUSM8md9
這次的春酒hangout除了跟大家聊一下我們組織運作狀況、參加台美相關公共事務的心得,也會有一個時段讓大家來問一下台美關係當中的一些關鍵議題喔!在報名截止之前加入小額贊助的朋友們都可以來報名參加,期待與大家相見!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jersey框架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八卦
[#台港論國關] 小地方大外交值得借鑑
洞見短評:海峽群島之所以可以獲得如此特殊地位,不僅僅是因為面積人口都非常小,對整個歐盟框架沒有太多影響,更是因為其「無主權」的特殊身份,讓歐盟願意給予特殊待遇。英國脫歐之後,聯合王國內部也有地方想試圖透過一些手段留在歐盟,比如蘇格蘭。然而仍舊因為其主權明白屬於聯合王國,技術上大有難度。
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否有可能仿效,除了看個別情況以外,還得端視旁邊的大國是哪一個。歐盟畢竟是一個超國家組織,做法較為彈性。但如中國的話,其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跟歷史悲情對主權的堅持,恐怕就沒那麼容易。
延伸閱讀:
英西直布羅陀爭議:三百年來的餘燼
http://goo.gl/9DIK6j
[#國際評論:平行時空473] 左右逢源的智慧:英國脫歐後的海峽群島
英國脫歐對英國各地分離主義的影響,本欄已談過不少,但除了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和倫敦,在英吉利海峽上,還存在一個「有關第三方」海峽群島(Channel Islands),雖然對脫歐無直接發言權,卻也要承受直接影響。
海峽群島並非英國正式一部份、也不是殖民地或海外領土,官方身份是「英國皇家屬地」,和英國的淵源可追溯至10世紀諾曼第王朝同時統治英法時期。到了12世紀,法國將英國王室逐出歐陸大部份地區,但海峽群島除外,島嶼的主權繼續屬於英國王室,而沒有正式移交予英國政府。海峽群島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約1/6個香港),人口16萬多,分為「澤西」(Bailiwick of Jersey)和「根西」(Bailiwick of Guernsey)兩個行政區。由於這些島嶼不正式屬於英國,自然也不是歐盟成員,島民手持的護照是「英國(海峽群島)護照」,除了少數「過去15年中從聯合王國領土移居至群島的英國人」,都無權參與脫歐公投。
英國公投脫歐後,島上官員對結果都沒有強烈反應。例如澤西對外事務官員David Walwyn表示:「無論公投結果如何,我們希望繼續保持與英國和歐盟的商品自由流動,一切照舊」;根西外務長官Jonathan Le Tocq更直言:「退歐對聯合王國造成的衝擊比對根西大得多」。這倒是事實:海峽群島與歐盟的關係,是英國入歐時分開議定的。根據英國1973年加入歐共體前的協議,海峽群島被要求另行與歐共體進行談判,被賦予「歐洲關稅區」成員身份,令其商品得以自由出入歐洲單一市場,島民也得以在歐共體水域捕魚。
英國脫歐後,海峽群島要和歐盟重新談判,一般相信不會和現在條款有太大不同。然而海峽群島是著名「避稅天堂」,其獨立稅務制度吸引了不少全球公司註冊,以逃避歐盟稅務監管,歐盟若是順道處理這問題,也是情理之中。為此,海峽群島官員未雨綢繆,已從兩方面「做工作」:一方面在布魯塞爾設立專門辦公室,游說歐盟官員,而對海峽群島外貿影響甚大的法國,曾將之納入逃稅黑名單,但今天態度已顯著改善,可見小島外交工作不可謂不成功。另一方面,海峽群島繼續保持與倫敦的友好關係,也指望倫敦未來與歐盟就脫歐條款談判時,多照顧群島利益。
由於海峽群島不正式屬於英國,也鮮有「獨立建國」的構想,同時又能享有歐盟大部份優惠,在歐洲已構成一個特例。假如條款不變,經歷短期陣痛後,海峽群島甚至可能受惠於英國脫歐,乃至成為英歐之間的橋樑。在整場退歐風暴中,海峽群島脆弱的經濟體積、和靈活的對外關係機制,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海峽群島模式」,似乎比「挪威模式」更多實惠,不過英國作為大國,就不可能仿效了。其實值得向海峽群島學習的,反而是世上其他地方呢。
小詞典:英國皇家屬地(Crown Dependencies)
又稱「王冠屬地」,包括英吉利海峽的海峽群島、和愛爾蘭海的馬恩島。它們不是獨立主權國家,奉英王為君主,但不正式屬於聯合王國,擁有獨立議會和司法機關。它們亦不屬歐盟成員國,但藉由特別條款成為歐洲關稅區成員,享有商品貨物自由流動等權益。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7月7日
#Brexit #ChannelIslands #TaxHavens
延伸閱讀:假如英國退出歐盟……
http://bit.ly/1S0Lj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