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權說「不」,
而不感覺到罪惡
最近在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的一些概念,想到了一段互動,經過改編。
孫子說:「我不喜歡吃這個!」
阿公說:「怎麼可以不喜歡,這是阿嬤辛辛苦苦煮的菜,你這樣很沒禮貌!」
其實,「沒禮貌」實在是一種自由心證的說法,長輩不喜歡晚輩的作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基本上就是講晚輩沒禮貌的充分必要條件。如果不論輩分,光看行為,像講不好聽的話、亂發脾氣、對人不友善…等,那很多時候,不禮貌的是長輩。
「不喜歡」就是一種情緒,已經出現了,就很難用「怎麼可以」壓回去。阿公可以不喜歡孫子的不喜歡,但孫子不可以不喜歡他眼前的這道菜。長輩常為了照顧自己的情緒,去扭曲孩子的情緒,在我們的文化裡,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
而且,孫子的不喜歡,可能就是眼前的菜而已,不是每一道菜都不喜歡。大概也不是因為阿嬤煮的,就都不喜歡。
可是,我們文化裡的長輩,很喜歡把晚輩的負面部分放大,然後扯到跟長輩的自尊相關。好像晚輩一表達負面情緒,就是對長輩的否定。
這不是特別在說這位阿公,而是這是普遍的文化現象。這位阿公也不是特別糟,在阿公成長的年代,可能大部分都是這樣教的。
真的要談教育孩子,那麼孫子說不喜歡,我們可以澄清孫子的意思,是不是不想吃這道菜,還是吃飽了,可以找到更合適的表達方式。然後教導孫子,他這麼說,可能會讓阿嬤傷心,因為這是她辛苦煮的。孫子現在如果不吃飯,等一下肚子餓不方便找東西吃…
符合事實的、可以教的東西很多,但「規定」孫子不可以有某種情緒,這違反人性。此外,即使真的不喜歡吃阿嬤煮的菜,還是可以教孫子表達對阿嬤感謝,這並不衝突。
如果一個人心理要健康,基本上要願意承認自己的情感,知道自己真實的情緒。所以薩提爾的說法,可能會很冒犯我們的傳統文化,但說實話,要獨立出一個完整的「我」,需要常常思考薩提爾所提到的概念。
我試著翻譯薩提爾的〈自我肯定〉,有些地方沒有直翻,但盡可能符合原意,跟各位朋友分享!
*********************
自我肯定
1. 我不必因為別人不喜歡我做的事、說的話,以及我的思考與感受,就感覺罪惡。
2. 我可以感覺生氣,也可以以負責任的方式表達出來。
3. 我未必要負起決策的所有責任,特別是別人也要一起承擔決策責任的時候。
4. 我有權說「我不知道」。
5. 我有權說「不」,而不感覺到罪惡。
6. 我有權說「我不了解」,而不感覺到愚笨。
7. 當我說「不」的時候,我不一定要道歉或解釋。
8. 我有權要他人為我做事。
9. 我有權拒絕他人對我的要求。
10. 當他人在操弄、詐騙,或不公平地對待我時,我有權去告訴他們。
11. 我有權去拒絕額外的責任,而不感覺到罪惡。
12. 當他人惹怒我的時候,我有權去告訴他們。
13. 我不必為我的個人完整性妥協。
14. 我有權犯錯並為它們負責;我有權嘗試錯誤。
15. 我所做的一切,不必都被大家喜歡、欽佩、敬重。
***********************
Self-Esteem Affirmations by Virginia Satir
1. I do not have to feel guilty just because someone else does not like what I do, say, think, or feel.
2. It is O. K. for me to feel angry and to express it in responsible ways.
3. I do not have to assum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making decisions, particularly where others share responsibility for making the decision.
4. I have the right to say, "I don't know."
5. I have the right to say "No," without feeling guilty.
6. I have the right to say "I don't understand," without feeling stupid.
7. I do not have to apologize or give reasons when I say "No."
8. I have the right to ask others to do things for me.
9. I have the right to refuse requests which others make of me.
10. I have the right to tell others when I think they are manipulating, conning or treating me unfairly.
11. I have the right to refuse additional responsibilities without feeling guilty.
12. I have the right to tell others when their behavior annoys me.
13. I do not have to compromise my personal integrity.
14. I have the right to make mistakes an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m; I have the right to be wrong.
15. I do not have to be liked, admired, or respected by everyone for everything I do.
.
--------------------------------------------
2017年5月《療癒誌》上市
博客來—獨家限量印章親簽版
https://goo.gl/mXkKR9
金石堂—限量親簽版+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P9g26T
誠品—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Snaj8b
讀冊—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0mBJ6U
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親簽明信片
https://goo.gl/mqnm56
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大選只剩下一個多月,每次發言都要讓人心臟病發作的唐納·川普,前幾天竟然連續的表示,就算他選輸了,可能也不會尊重大選結果。大家傻眼之餘,竟然發現這個舉動竟然有機會成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奇怪川普這個選輸後,可能要繼續待在白宮當總統的說詞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做硬是不走?啊選輸了不就是只能換人做...
integrity意思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Your Money or Your Life書中提到有意思的金錢練習。
書中提到的記帳,不是傳統的做收支表來控制花費,這本書談的記帳方式相當個人化,同時要求相當精準。目的是把錢當作一面鏡子。用這面鏡子反射出,你到底重視甚麼,你在過怎樣的生活。
譬如你說你重視身體健康,但檢查之後發現,你每月開銷有相當比重花在垃圾食品?
譬如你說你在意家人相處時間,但檢查之後發現,每月花在外面與朋友與同事聚餐的次數與金額,遠遠高於在家用餐的次數與支出。
我們用錢過生活。所以追蹤錢花到哪裡去,就是檢視自己生活的精確方法。這是一個漂亮作法。金錢這時候完全成為一個檢視工具。
書中反覆講到一個原則,就是不要覺得羞恥,也不要責備自己。
我們現在就是這個樣子,這些金錢練習就像照一張X光,讓我們看到自己當下的情形。知道與了解,是掌握與改變的第一步。
書中有個比喻,傳統的記帳就像節食。記帳是要少花錢,節食是要少吃。這會帶來壓迫與剝奪感。其實不太舒服。
一個好的用餐體驗,是知道自己在吃甚麼的一餐。你知道自己想吃甚麼,吃的時候仔細體會食物的風味。你也知道不是吃愈多愈好。好的食物吃到太撐,肚子脹得難受,是很糟糕的感覺。你知道,要吃到剛剛好。不會太飽也不再飢餓,就是完美的用餐終點。
好的人生消費體驗也是一樣。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甚麼東西,買了之後體會它所帶來的滿足與喜悅。你也知道不是買愈多愈好。屋子堆滿沒用的東西是很可怕的事情。買到剛剛好,不貧乏也不太多,就是完美的人生與金錢關係。
書中對財富自由有深入的討論。
甚麼叫財富自由?
很多人想像的是巨額財富,花不完的財富。
譬如常見定義就是”金融資產的配息(被動收入)高過生活支出,就得財富自由”。(這就是一種”花不完”的財富的想法)
其實這只是物質層面的討論。
金錢問題從來不只是金錢問題,更大部分是心理問題。
追求” 被動收入高於生活支出”的財富自由,有兩大缺點。
第一,你等於要先坐牢才得以自由。除非你含著金湯匙出生,不然在工作累積資產的階段,就是財富不自由的階段。你人生必然有相當長的一段,不自由、不舒服、要忍耐著過的階段。
第二,人心不足。本來你可能覺得達到每年被動收入一百萬,就可以財富自由。等到你真的累積達到每年可以有一百萬收入的資產,你就會想說,”這樣好像不太夠啊。每年兩百萬的生活費不是更好?”於是繼續工作,延遲或是永遠達不到”自由”的一天。
事實是,除非你將自己從金錢的束縛中放出來,沒有數字可以讓你財富自由。
先有心靈自由,才會有財富自由。
而財務上的心靈自由,就是知道”夠了”。
這樣的物質享受,夠了。這樣的資產價值,夠了。
夠了,所以沒有更多的想望。自然自由。
FI這個縮寫,其實有不同的意義。
第一個是Financial Integrity。財務上的誠實。你花的錢,就是你想要的,反映自己的價值觀與喜好。(這就是本文前半部討論紀錄支出的目的)
第二個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Independence中文翻譯為獨立。
獨立,意味一個自立、有自己想法的人。
在財務上,指的是這個人有自己的金錢觀,知道自己的滿足點。
他用自己的人生,賺取自己可以接受,認為夠的錢。他不會毫無節制的投入自己全部的人生,只為追求更多的錢。他不接受這個社會普遍認為錢愈多就是愈成功的定義。
他用自己的金錢,買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他不接受要把錢花在高價物品上,用來顯示自己有錢,才叫成功人生的說法。
金錢與物質,他知道最好、最舒服的立足點是心中知道”夠了”的那一刻,而不是愈多愈好。
當你知道夠了,你就得到財富上的自由。
當你覺得愈多才是愈好,你無法自由。
當你以自己的價值觀與方式,來參與現代人不得不參加的金錢遊戲,你可以得到財富自由。
當你還是無法擺脫社會觀感與他人看法,無止境的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你無法自由。
站出來,獨立的以自己的看法與價值觀,行走於金錢世界。就是財務獨立的真義。
這是在工作階段就可以達成的目標。不是”不需工作”才能達成的境界。
用說的比較簡單。鍛鍊心性,達到自知滿足,不會比一直追求金錢簡單。
順從社會普遍看法,是簡單的人生選擇。追求大家認為好的學歷、好的工作、好地段的房子。簡單,因為你不必動腦。
但就在順從中,人失去了自主與獨立。你心中到底想過怎樣的人生?大家認為的好人生,對你就是好的嗎?
你不知道想要過怎樣的人生,就只好隨波逐流。
沒有財務自由,也沒有人生自由。
一個沒有自己看法、沒有信心在生活中貫徹自身價值觀的的人,很難取得財務自由,也往往過著困惑的人生。
完整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5/your-money-or-your-life2.html
integrity意思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八卦
《台灣的「立陶宛時刻」是否即將來臨?》
1991年2月4日,紐約時報刊了一篇讀者投書,標題是 “Iceland Puts the West to Shame on Baltics” (在波羅的海,冰島讓西方國家感到羞赧)。
投書第一段很感人,寫著:
Square miles do not measure the greatness of a nation. Integrity does. And in granting formal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o besieged Lithuania, tiny Iceland has become a giant.
(平方英里無法衡量一個國家的偉大,正直卻能。當給予備受威脅的立陶宛外交承認時,小小的冰島成為了巨人。)
立陶宛在1990年宣布成為第一個脫離蘇聯獨立的國家,冰島在1991年年初成為第一個承認立陶宛的國家,這個「冰島時刻」(Iceland moment)對立陶宛而言至臻重要。對抗極權壓力,不願姑息,冰島展現令全世界敬佩的勇氣。可以這麼說,沒有「冰島時刻」,90年代的國際政局會如何發展,或有變數。
台灣會迎接屬於我們的立陶宛時刻(Lithuania moment)嗎?
***
立陶宛跟中國之間針對台灣設處的這波外交駁火,相當罕見地由歐盟會員國政府親上火線。歐盟國家在過去針對台灣議題,過去多由國會部門(包括各國國會及歐洲議會)通過挺台或友台決議案。這次在立陶宛,除了國會議員之外,我們看到的是立陶宛總統跟立國外交部的強力表態。
理解這個細微層次的差異,是台灣外交工作的重點。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歐洲,一般而言國會議員代表民意,對於民主及人權價值向來勇於發聲,對台灣的國際處境也較能體諒。相較之下,各國行政部門受限於地緣政治、軍事安全及經貿等各層面因素,往往發言時談到台灣議題會趨於保守。
立陶宛政府決定跟台灣政府相互設處,而且讓台灣駐立國代表處使用Taiwanese這個名稱,這個政治決定背後的勇氣來源是什麼?是單純愛台?或是現實利益考量?而中國為何反應如此激烈?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得先將白俄羅斯因素帶進來。
立陶宛全國當前最重要的國安議題,並不是台灣,而是來自鄰國白俄羅斯的大批非法或非常規移民,據說人數超過四千名。歐盟執委會在日前剛宣布將提供立陶宛高達3670萬歐元緊急援助,作為立陶宛與白俄羅斯邊境的移民居留相關設施用途。
立陶宛對於白俄羅斯刻意讓大批非法移民來到立國感到不滿,而白俄羅斯的背後影武者即是中國。
中國近年來大力拉攏與白俄羅斯獨裁者盧卡申科已是不爭事實,盧卡申科掌權27年,面對國內大規模抗爭仍不願下台。就在今年五月份,發生了震驚歐盟的劫機事件。一架自雅典起飛原訂降落在立陶宛首都Vilnius的Ryanair班機,竟然離奇掉頭改降落在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接著一名白俄反對派記者Roman Protasevich在眾目睽睽之下遭到警方逮捕。Ryanair執行長稱這是由國家搞出來的劫機行為。
立陶宛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戒心,除了體現在對白俄羅斯之外,另外還有加拿大。
同樣是在這幾天,中國宣佈了兩起有關外國人士在中國遭到判刑的新聞,苦主是加拿大。
首先是中國遼寧省高級法院針對加拿大籍被告Robert Schellenberg毒品走私案維持原死刑宣判。向來支持廢死的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Nablia Massrali對此表達反對,並呼籲中國法院從寬量刑。
另一起事件是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加拿大籍Michael Spavor因為間諜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這起所謂「兩個Michael」事件始自2018年,當時咸被認為是中國政府對華為公主孟晚州的人質外交報復。另一位Michael Kovrig預料也將在近期宣判。
有趣的是,上述這兩起事件,立陶宛都在社群媒體上大力聲援加拿大政府。
簡言之,要觀察立陶宛近來對台灣的支持或友善態度,必須將白俄羅斯及加拿大這兩個國家也拉進來看,才能更準確理解立陶宛抗中的外交脈絡及縱深,而絕不是僅呼口號地一味說立陶宛挺台愛台那般淺層。
回到這次風波,對中國及立陶宛來說,下一步會怎麼走?外交是按照劇本走的,發動第一步時得想到後面三個步驟,否則難免讓自己難堪或自曝其短。
中國政府一開始的要求是:「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及「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的確被召回了,但立陶宛駐中國大使因隔離21天因素,人仍然在中國境內。這個隔離期間,恰巧成為中國及立陶宛兩國的外交斡旋空間。
有三點必須特別指出。
第一,中國並未宣布立陶宛駐中國大使為「不受歡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某個程度上是預留空間,也保持了彈性。中國政府此舉翻成白話的意思是,「我給你立陶宛政府一點顏面,這位大使自己走吧,不要讓我趕你出門」。
第二,立陶宛外交部長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週三表示,立陶宛會努力讓這位已經離境的中國大使返回立陶宛。Landsbergis言下之意是,「場面不需要搞這麼難看吧!如果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可以返回立國,那立國駐中大使也不用離境了」。
第三,立陶宛外交部在週二的官方聲明中寫著:立陶宛會依照中國的「一中原則」。這句話暗藏伏筆,算是一種隱性的橄欖枝。一般而言,美國及歐盟有「一中政策」,並不會用「一中原則」這個詞彙,因為「一中原則」是中國政府所使用。立陶宛外交部用了「一中原則」,我們無從得知是否為筆誤,但背後訊息是安撫中國。(備註:立陶宛外交部網頁上新聞稿已將「一中原則」改為「一中政策」)
我們非常期待台灣的「立陶宛時刻」能早日出現。中國忌憚的是,如果不強硬處理立陶宛事件,恐怕立陶宛會引發後續的骨牌效應,造成中國的外交危機。
未來台灣如果順利在立陶宛設處,首要之務是強化雙邊的經貿合作。不要忘記,立陶宛在今年退出以中國為首的17+1,主要理由即是立國認為「加入17+1後,立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持續顯著,顯示加入後效益不高」。台灣必須在經貿層面擴大與立國的合作,否則難以說服立國國內政要持續友台。
立陶宛事件會如何落幕,端看雙方如何下台階,目前各種可能選項包括:
維持原案,中國低頭,雙方互不派大使。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名稱被迫不能使用Taiwanese一詞,改為Taipei。我國在歐洲許多館處名稱目前的確使用Taipei。中國與立陶宛維持互派大使。
中國與立陶宛斷交。
台灣與立陶宛建交。
以上只是列舉一些可能劇本,究竟後續會如何發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本文刊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integrity意思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美國大選只剩下一個多月,每次發言都要讓人心臟病發作的唐納·川普,前幾天竟然連續的表示,就算他選輸了,可能也不會尊重大選結果。大家傻眼之餘,竟然發現這個舉動竟然有機會成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奇怪川普這個選輸後,可能要繼續待在白宮當總統的說詞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做硬是不走?啊選輸了不就是只能換人做嗎?不然是要政變嗎?川普的意思是就算選輸了,到時候他就是不交接,看你們能拿他怎麼辦。大家一定都有這哪有怎麼辦,不就是法律怎麼規定的就怎麼辦啊,不就是強制執行,然後處罰你多久不能擔任公職之類的,但是最神奇的就是,在他放完話之後大家一去研究才發現,如果他就是賴著不走,竟然還真的沒有法律可以管耶。
之前美國進行了一項叫做「完整移轉權力計畫(Transition Integrity Project)」的沙盤推演 ,發現美國憲法裡完全沒有保障政權轉移的SOP。都只有總統可以幹麻不能幹麻啦、任期多久啦、要民選啦、在任期內出事不能工作要誰來接替啦。但是關於「如果總統打死不交接」的規定,還真的是一條都沒有。
我一開始還以為只是有規定,可是是沒有罰則而已?像我們台灣勞基法規定公司都要開勞資會議,但是沒開也沒有規定要罰錢之類的。沒想到是真的提都沒提到。也就是說,美國兩百多年來的民主歷史,從來沒有發生,連想都沒想到有總統會選輸了不下台。
這真的是一個超大的漏洞,所以美國就是沒遇過壞人,兩百多年來都處在一個過太爽的狀態。可以拖到兩百年才被人家鑽漏洞,我看美國運氣也是很好。所以現在真的完全拿川普沒有辦法嗎?一點點辦法都沒有?這也太扯了吧。對此拜登是說,他有信心美軍會出面”護送”川普離開白宮啦,但是這種事情找軍隊來就很敏感啊。尤其民主國家的軍隊本來就應該不要介入政黨政治。之前就有一個美軍的密利上將(Mark Milley)陪川普跑行程啊,結果馬上被罵到只能出來道歉。類似的總統就職爭議,最近最像的大概就是2000年小布希跟高爾的票務爭議吧。那時候是開票開到剩下佛羅里達州還沒開完的時候,兩邊的候選人票都還沒過半,大家都在等著看佛羅里達州的結果來決定誰輸誰贏。結果在這個州兩個人的普選票只差不到一兩千票。兩邊陣營就互相在聯邦最高法院跟佛州最高法院告來告去。最後拖了三十六天才決定布希獲勝。大家現在就是覺得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可能就會是最後一道防線。
不過就有人就認為聯邦法院的大法官不是也有爭議嗎?美國的聯邦大法官都是總統提名然後參議院同意。但是兩個禮拜前一位進步派的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去世,大家就在吵說到底新一任的大法官到底是要川普提名,還是年底選上的總統來提名。據說金斯柏格去世前是希望讓新的人提名啦,但是川普就已經確定要提名一位保守派的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上任。
大法官中本來親共和黨的人就是比較多沒錯啦,不過也就是五比四,稍微努力一下說服一個人跑票就好了。現在川普一題名就是六比三。所以大家也很擔心要是真的川普選輸要賴皮,最高法院到底會怎麼決定。大家也不要把大法官看這麼扁,不論保守派還是進步派,都會尊重民主精神。如果是拜登當選,說不定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正這個法律。應該也是不難啦,隨便指定一個單位強制執行就好了吧。直接取名叫川普修正案Trump Amendment ,也算是歷史留名了啦。
其實這次事情是讓大家體會到一個成熟民主體制的關鍵,就是絕大多數人要有民主精神。法條再完善也不可能包山包海,包到兩百年以後發生的事,也可以預期進去,在這些沒有規定到地方,就要靠民主精神來支撐,這次美國只能希望川普的民主精神沒大家想得那麼差,或是美國人的民主精神會明確的告訴川普: NO!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integrity意思 在 [請益] 理工科系最有趣的領域 - PTT 問答 的八卦
45 Re: [請益] 浪潮SI(signal integrity)架構師職缺請益. 79 tech_job 2021-11-23 16:25 ... 58 [問題] 頭上畫圈圈什麼意思? ... <看更多>
integrity意思 在 [閒聊] 林書豪與integrity - 看板Jeremy_L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鄧肯部長在 TIME 百大的推薦文中用到了 integrity 這個字。在
今天版面上頭的三篇翻譯文中出現了三個翻譯 :D
etintin 用了「為人正直」,大叔用了「純全的人格」,而
KelvinTsai 則選擇把它翻譯成「純良的品德」
其實三個翻法都是對的,這個字的意思包含了相當多的層面,甚至
帶有一點宗教的意味。
integrity 是堅守道德與倫理、正直的意思。可是這樣用比較常見
的honesty,righteously去形容就好了啊?但 integrity 除了正
直的行為以外,更強調了內心與行為的一致。
維基上頭對這個字的解釋比一般的字典要清楚:
Integrity is a concept of consistency of actions, values,
methods, measures, principles, expectations, and outcomes.
In ethics, integrity is regarded as the honesty and
truthfulness or accuracy of one's actions. Integrit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pposite of hypocrisy, in that it regards
internal consistency as a virtue, and suggests that parties
holding apparently conflicting values should account for the
discrepancy or alter their beliefs.
簡單的說,Integrity這個美德與虛偽是相反地,代表了從內心的價
值觀到最後顯於外的行動的一致性。也就是從內到外都是正直無缺
的。所以基督教很喜歡用這個字(雖然也常用righteously啦)。美
國有個老字號的基督教音樂公司就叫 Integrity Music,台灣把它
翻譯做「純全音樂」,重點就在於那個「全」字。
大叔很喜歡這個字用在林書豪身上。因為他不但誇讚了林書豪的行
為表現,更是相信林書豪的這些表現是由內心而發的,不做作的表
現。誇讚林書豪是一個從內到外純全一致、正直而純良的人。這是
個很了不起的誇讚,尤其在一個年輕人身上。
當然,我更希望林書豪能夠持續下去。就像他自己也說過的,在紐
約,在職業籃球界,要保持自己真的不容易。即使是有名的宗教人
士也不乏在聲光誘惑之下走偏了的例子。身為球迷的我們就只能幫
他禱告了。
--
... 我高中的英文老師一定不相信三年沒及格過的我有朝一日會
寫這種文章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1.204.251.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