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奧斯卡啦~~~~🏆
👏👏👏👏👏👏👏👏👏👏👏
科學界知名的「突破獎基金會」(Breakthrough Prize)近日宣佈,2020 年度的「#基礎物理獎」頒發給「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計畫」(The EHT Collaboration)的 347 位成員,其中有 53 位為本院天文所格陵蘭望遠鏡計畫現職或前任同事,比例超過 15 %。
評審團認為,#史上第一張黑洞影像 成就意義非凡,所有望遠鏡收到的訊號,須先藉由原子鐘精確計時以同步整合,進而形成相當於地球大小的一座虛擬望遠鏡,此時才有足夠的解析力看到黑洞。
後續還經過大量分析、特殊演算程式開發等新穎技術,最後才顯示出一圈亮環,標記著光在繞著黑洞旋轉的位置,亮環中的那塊暗黑,代表著即使是光也無法從中逃離的黑洞重力區,黑洞暗影,正與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的預測完美相符。
⭐對物理學而言,這是很根本而重要的突破性成就。
本院賀曾樸院士表示:「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成立之初,即策略性挑選電波天文學以及干涉技術深入發展,目的在於取得極高解析力,過程困難,極具挑戰,獲得前沿科學重大成果的機會。
今天我們已看到了過去以為看不到的黑洞,這是臺灣在科學方面的大豐收。EHT計畫共有八座望遠鏡,臺灣和其中三座一直在合作,也就是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望遠鏡、及詹姆士克拉克麥斯威爾望遠鏡,臺灣還佈建了格陵蘭望遠鏡,並已取得下一個實驗計畫所需資料。」
#黑洞 #中研院
🌑相關消息: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347
-------
🏆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
「突破獎」有「科學界奧斯卡獎」之美譽,是2012年起頒發的科學獎項,獎勵在生命科學(每年最多4名)、數學(每年1名)和基礎物理學領域(每年1名)有傑出貢獻的世界頂尖科學家。每年得獎者是由前一屆突破獎得主組成的遴選委員決定。
突破獎由謝爾蓋·布林、普莉希拉·陳及馬克·祖克柏夫婦、馬化騰、尤里·米爾納及茱莉亞·米爾納夫婦、安妮·沃西基等贊助。
突破獎的獎座成環面形,由 Olafur Eliasson所設計的,設計概念為「這些很棒的點子哪裡來」,如同Eliasson大部分的作品,始終在探索藝術與科學之間的共通點,讓人聯想到黑洞、星系、貝殼和脫氧核糖核酸線圈的自然形態。
------
🎯看到了!中研院參與國際計畫 發表史上首張黑洞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_NhzhVJUo
🎯2019院區開放暨黑洞主題特展:
https://openhouse.sinica.edu.tw/
------
🥇 2020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 Awarded to 347 Members of the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
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News/54
Description:
Using eight sensitive radio telescopes strategically positioned around the world in Antarctica, Chile, Mexico, Hawaii, Arizona and Spain, a global collaboration of scientists at 60 institutions operating in 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captured an image of a black hole for the first time.
By synchronizing each telescope using a network of atomic clocks, the team created a virtual telescope as large as the Earth, with a resolving power never before achieved from the surface of our planet.
One of their first targets was the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at the center of the Messier 87 galaxy – its mass equivalent to 6.5 billion suns.
After painstakingly analyzing the data with novel algorithms and techniques, the team produced an image of this galactic monster, silhouetted against hot gas swirling around the black hole, that matched expectations from Einstein's theory of gravity: a bright ring marking the point where light orbits the black hole, surrounding a dark region where light cannot escape the black hole's gravitational pull.
#EHT #Blackhole #BreakthroughPrize #AS #AcademiaSinica #Taiwan #Research #Astronomy
image數學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二十多年前,我和沈向洋等人一起從零開始,創辦了微軟亞洲研究院。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已在另一職業領域內深耕十年,而這位老朋友也告別了微軟,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說,在微軟工作的二十三年對他有非凡的意義,給他帶來巨大的成長和寶貴的回憶。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文章整理自沈向洋自述,他思考了多年來的工作經歷,總結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職業生涯中的七堂課
文章來源 | AI科技評論(ID:aitechtalk)
1.你不能什麼都做(要專注)
2.要拓寬,先深入
3.會講故事很重要,對工程師亦然
4.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5.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6.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7.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在我剛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學博士學位時,我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電腦科學教授。我將説明年輕人學習電腦知識,並為這個領域貢獻世界級的研究成果。
我渴望成為和我的導師 Raj Reddy 一樣的人,他教給了我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當時一切準備就緒,我想我會在大約十年內成為終身教授。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後來做的一系列選擇讓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作為事後諸葛亮,我發現我一直被另一種力量驅使著做出了這些選擇。
幾年前,數學家 Richard Hamming 發表了一次主題為 You and Your Research的演講,這次演講觸動了我。他問道:“你所在的領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所做的並不重要,如果你認為它不會產生重要的成果,那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呢?”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樹立一個特定的職業目標:成為一名經理,成為一名副總裁,並且不斷朝著目標前進。相比於“我想要什麼?”也許我們應該問自己,“我的領域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這樣做,Hamming 提出的追隨最重要問題的建議可能會把我們帶到我們應該去的地方。
以下是我在追求這一哲學過程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第一課:你不能什麼都做
剛從學校畢業時,我就決定在一家致力於虛擬實境(VR)的初創企業工作,在當時,VR 是一項遠遠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在初創企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你自己做,甚至這樣都遠遠不夠。在那個時候,我有了一個孩子。我很快意識到照顧孩子和創業這兩件事是不能同時兼顧的。我選擇了照顧孩子!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你不能一次做所有的事情。
┃第二課:要拓寬,先深入
在微軟研究院(MSR)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它。不知何故,我覺得這將是一個可以開拓新天地的地方。
我遇到了很多像 Rick Szeliski 這樣的非凡人物,是他們教會了我在電腦視覺中深入研究運動估計等基本問題的重要性。我學到了當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理解它,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來書寫它,並且真正把它做好,這將會給你帶來巨大的進步。
我和 Rick 一起寫了很多文章,這裡面有一篇文章名為Creating Full View Panoramic Image Mosaics and Environment Maps,發表於 1997 年。今天,當你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時,你可能正在使用我們的演算法!
尋求重要的問題、解決棘手的挑戰,這就是通往領導的道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並讓這成為自己的個人標籤,然後再擴展知識的廣度。
┃第三課:會講故事很重要
在科研、商業和生活中,你交流你的想法的方式可能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我從電腦圖形學和交互技術領域的 TED——SIGGRAPH 中學到了這一點。十多年來,SIGGRAPH 教會了我才能的新標準。
即使作為工程師,在做技術演示的時候,你也需要通過講故事來向同事解釋你的想法,激勵人們去推進你的工作。如果沒有人相信,即使你做的工作再好也是無用功。
┃第四課: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我決定在北京擔任新的 MSR 實驗室主任,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我真正瞭解了成為一名負責人意味著什麼。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實驗室應該做到怎樣才算成功。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成立實驗室的跨國公司!我們制定了三個目標:(1)推進電腦科學領域的發展;(2)為微軟的產品貢獻技術;(3)造福中國學術界和本土產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不懈地努力。在早期,我們定義的成功標準是使實驗室處於領先地位。我在中國的同事們將把 MSR Asia 變成世界領先的實驗室之一。所以,明智地定位你的目標。
┃第五課: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我被要求回到美國並加入 Bing 專案,擔任產品開發副總裁,儘管我在專案管理、測試和開發方面幾乎沒有工程經驗。對當時的微軟來說,Bing 是一項新的工作。我必須重新學習最基礎的知識:項目如何活下來、如何快速學習和增值。
我發現解決 Bing 專案中最重要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識:搜索品質機器學習和分散式系統,而我們只有 2 個相關研究人員。因此,我回到 MSR 並招聘了 50 多個人。
面對競爭對手 google,我們經驗匱乏的團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堅持不懈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經常產生分歧。在這段時間,我總結出一句話:“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不管其他。”人們很容易被沒有意義的事情所激怒,也經常會把自己困在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上。你必須先看看你的身邊在發生什麼。如果你不能後退一步觀察全域,那你什麼也不能做。
┃第六課: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在 MSR,我遇到了圖靈獎獲得者、偉大的技術領袖 Jim Gray。
我曾經問過 Jim:“你在 MSR 和 SQL 都工作過,你似乎從不擔心自己是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Jim 的回答是,你不應該以你的頭銜來定義你的職業生涯。他說:“我跟進的是能產生影響的專案。”他並不關心自己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相反,他會思考有什麼有趣的項目可以做,以及有什麼團隊可以一起解決重大難題。不要陷入頭銜的泥潭,相反,潛心沉入研究吧。
┃第七課: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無論在職業道路的哪個階段,你都會做很多事情,你會做決定,你會編碼,你會創造,你會實現。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會是誰?你會因為你是誰而為人所知?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字面意思是走在路中間,保持你的方向。
對我來說,孔子所教東西的本質是要在各方之間保持平衡,傾聽、體貼和尊重。人們可能是極端的,並且不知道他們的極端立場是否正確。
不要過河拆橋。你永遠不知道哪位同事會成為你的下一任老闆,哪位實習生會繼續創造下一個獨角獸。
寬宏大量,敞開心扉,友善仁慈。
你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什麼。也許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好的教授。
image數學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二十多年前,我和沈向洋等人一起從零開始,創辦了微軟亞洲研究院。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已在另一職業領域內深耕十年,而這位老朋友也告別了微軟,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說,在微軟工作的二十三年對他有非凡的意義,給他帶來巨大的成長和寶貴的回憶。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文章整理自沈向洋自述,他思考了多年來的工作經歷,總結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職業生涯中的七堂課
文章來源 | AI科技評論(ID:aitechtalk)
1.你不能什麼都做(要專注)
2.要拓寬,先深入
3.會講故事很重要,對工程師亦然
4.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5.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6.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7.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在我剛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學博士學位時,我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電腦科學教授。我將説明年輕人學習電腦知識,並為這個領域貢獻世界級的研究成果。
我渴望成為和我的導師 Raj Reddy 一樣的人,他教給了我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當時一切準備就緒,我想我會在大約十年內成為終身教授。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後來做的一系列選擇讓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作為事後諸葛亮,我發現我一直被另一種力量驅使著做出了這些選擇。
幾年前,數學家 Richard Hamming 發表了一次主題為 You and Your Research的演講,這次演講觸動了我。他問道:“你所在的領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所做的並不重要,如果你認為它不會產生重要的成果,那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呢?”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樹立一個特定的職業目標:成為一名經理,成為一名副總裁,並且不斷朝著目標前進。相比於“我想要什麼?”也許我們應該問自己,“我的領域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這樣做,Hamming 提出的追隨最重要問題的建議可能會把我們帶到我們應該去的地方。
以下是我在追求這一哲學過程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第一課:你不能什麼都做
剛從學校畢業時,我就決定在一家致力於虛擬實境(VR)的初創企業工作,在當時,VR 是一項遠遠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在初創企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你自己做,甚至這樣都遠遠不夠。在那個時候,我有了一個孩子。我很快意識到照顧孩子和創業這兩件事是不能同時兼顧的。我選擇了照顧孩子!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你不能一次做所有的事情。
┃第二課:要拓寬,先深入
在微軟研究院(MSR)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它。不知何故,我覺得這將是一個可以開拓新天地的地方。
我遇到了很多像 Rick Szeliski 這樣的非凡人物,是他們教會了我在電腦視覺中深入研究運動估計等基本問題的重要性。我學到了當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理解它,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來書寫它,並且真正把它做好,這將會給你帶來巨大的進步。
我和 Rick 一起寫了很多文章,這裡面有一篇文章名為Creating Full View Panoramic Image Mosaics and Environment Maps,發表於 1997 年。今天,當你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時,你可能正在使用我們的演算法!
尋求重要的問題、解決棘手的挑戰,這就是通往領導的道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並讓這成為自己的個人標籤,然後再擴展知識的廣度。
┃第三課:會講故事很重要
在科研、商業和生活中,你交流你的想法的方式可能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我從電腦圖形學和交互技術領域的 TED——SIGGRAPH 中學到了這一點。十多年來,SIGGRAPH 教會了我才能的新標準。
即使作為工程師,在做技術演示的時候,你也需要通過講故事來向同事解釋你的想法,激勵人們去推進你的工作。如果沒有人相信,即使你做的工作再好也是無用功。
┃第四課: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我決定在北京擔任新的 MSR 實驗室主任,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我真正瞭解了成為一名負責人意味著什麼。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實驗室應該做到怎樣才算成功。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成立實驗室的跨國公司!我們制定了三個目標:(1)推進電腦科學領域的發展;(2)為微軟的產品貢獻技術;(3)造福中國學術界和本土產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不懈地努力。在早期,我們定義的成功標準是使實驗室處於領先地位。我在中國的同事們將把 MSR Asia 變成世界領先的實驗室之一。所以,明智地定位你的目標。
┃第五課: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我被要求回到美國並加入 Bing 專案,擔任產品開發副總裁,儘管我在專案管理、測試和開發方面幾乎沒有工程經驗。對當時的微軟來說,Bing 是一項新的工作。我必須重新學習最基礎的知識:項目如何活下來、如何快速學習和增值。
我發現解決 Bing 專案中最重要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識:搜索品質機器學習和分散式系統,而我們只有 2 個相關研究人員。因此,我回到 MSR 並招聘了 50 多個人。
面對競爭對手 google,我們經驗匱乏的團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堅持不懈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經常產生分歧。在這段時間,我總結出一句話:“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不管其他。”人們很容易被沒有意義的事情所激怒,也經常會把自己困在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上。你必須先看看你的身邊在發生什麼。如果你不能後退一步觀察全域,那你什麼也不能做。
┃第六課: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在 MSR,我遇到了圖靈獎獲得者、偉大的技術領袖 Jim Gray。
我曾經問過 Jim:“你在 MSR 和 SQL 都工作過,你似乎從不擔心自己是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Jim 的回答是,你不應該以你的頭銜來定義你的職業生涯。他說:“我跟進的是能產生影響的專案。”他並不關心自己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相反,他會思考有什麼有趣的項目可以做,以及有什麼團隊可以一起解決重大難題。不要陷入頭銜的泥潭,相反,潛心沉入研究吧。
┃第七課: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無論在職業道路的哪個階段,你都會做很多事情,你會做決定,你會編碼,你會創造,你會實現。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會是誰?你會因為你是誰而為人所知?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字面意思是走在路中間,保持你的方向。
對我來說,孔子所教東西的本質是要在各方之間保持平衡,傾聽、體貼和尊重。人們可能是極端的,並且不知道他們的極端立場是否正確。
不要過河拆橋。你永遠不知道哪位同事會成為你的下一任老闆,哪位實習生會繼續創造下一個獨角獸。
寬宏大量,敞開心扉,友善仁慈。
你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什麼。也許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好的教授。
image數學 在 拍照解數學計算題目APP.神奇的Photo math 【數學解答 ... 的八卦
拍照解數學計算題目APP.神奇的Photo math 【數學解答照相機】最近家裡的國中生小朋友在我面前「秀」給我看一款手機上面的APP程式說真的老頭我覺得挺 ... ... <看更多>
image數學 在 實測鳳梨也懂費氏數列?|黃金矩形|Fibonacci art【數學實驗 ... 的八卦

免費模板 數學畫畫|超簡單數學畫出蒙德里安經典名畫!大自然的數學,實測鳳梨也懂費氏數列?|黃金 ... ... <看更多>
image數學 在 卡通教育學校數學邊框, 回到學校, 黑板, 學校素材,PSD格式圖案和 ... 的八卦
May 12, 2021 - 免費下載這張卡通教育學校數學邊框, 回到學校, 黑板, 學校PSD格式 ... Vegetable Salad, Salad, Lettuce, Western PNG Transparent Clipart Image an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