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主這回事》
懷上Blair之前,我一度暗下決心
若有女兒定要讓她徹底遠離公主的洗腦魔力
讓他成為一個獨立、有腦、堅強的女漢子(至少有我一半man吧)
畢竟,我們從小認識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長髮公主、、、等故事都膚淺到不行,每位公主都弱不禁風等待一位初次謀面的王子硬上強吻才能從無間地獄中被「真愛」給解救出來。沒有個性、沒有脾氣、沒有人格特質,僅有的就是美貌(皮膚白皙?小腳?爆長的秀髮?)美人魚更扯、為了一個不會游泳的男人放棄家人與朋友像話嗎🤣
更別提每年萬聖節、生日趴,看到數以千計的迷你公主們我就想翻白眼
Blair出生以來,我從未介紹她什麼公主
對於迪士尼的印象她向來只有Micky & Minnie,其他一概無感
殊不知媽麻我好傻好天真,一進入學校就開始對每個公主的名字倒背如流,還會吵著想買玩具(連卡通都沒看過啊)
Rapunzel?誰啊?居然是長髮公主的大名
Aurora 是睡美人、Tiana是強吻了青蛙的那位(why?!)、我現在還沒搞懂Moana是誰⋯
剛開始我退了一步,覺得冰雪奇緣的故事主軸已經盡力擺脫公主的傳統定位,蠻多觀念我自己還算欣賞,例如:
1️⃣ 顛覆公主應該嫁王子的宿命
2️⃣ 女王的本事不需要靠一個男性角色來彰顯
3️⃣ 拒絕相信一見鍾情的真愛之吻
4️⃣ 真愛不僅限於男女、姐妹/家人之情更可貴
我想一定要介紹一部迪士尼公主電影給女兒,這算是跨出第一步吧?
於是Blair也成為全世界諸多公主腦粉一樣,罹患重度幻想症、每天都逼我尊稱他為Queen Elsa或是Princess Anna。所以這次來加州Disneyland 我也燃燒了🤣🤣(不是我的心燃燒 是荷包裡的鈔票謝謝)
回旅館的一路上,Blair開心地合不攏嘴,說了好幾次「媽媽我好開心下次再來好嗎」、「謝謝媽媽給我買Anna的衣服」、「媽媽謝謝 我愛你」
我微笑著忍不住回想自己的童年、以及為什麼開始厭惡公主的情節。我想說的是,大部分的你我、內心都還是深深埋著童年的公主夢。我小時候多麽盼望父母能買一件那樣漂亮的公主禮服或玻璃舞鞋給我(當然是沒買所以最終只能寄情紙娃娃與芭比娃娃)、青少年時期又這麼執迷少女漫畫與言情小說(于晴、席絹我想妳們!),一直到結婚之前也總是在愛情中跌跌撞撞尋找自我。
說這些成長的經歷是「公主的原罪」這枷鎖太沈重,我想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工作一廂情願推給販賣夢想的Disney,身為家長如果能夠在粉紅泡泡之外肩負起教育的工作、從「認同」到「同理」最後可以「導正是非」,豈不是更珍貴的成長體悟嗎?
我還記得幾年前帶著Robbie欣賞迪士尼冰上世界Disney on ice的表演,看到每一位成長回憶中的公主們一一現身,我的心情是激動是澎湃的,這是我的童年啊!我多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有相同的回憶與感動。
所以,何必強制性的反公主呢?順其自然也不錯吧?(是說也不是每個女孩都愛公主是吧)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別推給公主們啊~~
————————————————
終於來到重點了🤣
這次我帶著Blair來到加州迪士尼的California Adventure Park 排隊拜見朝思暮想的搶錢姐妹花 艾莎與安娜(沒有排很久啦2個小時而已)(🚬菸)
以前沒女兒只能在星戰、玩具總動員、太空山之類的區域打滾
從未真正走進這邪惡的世界
百聞不如一見的Bibbidi Bobbidi Boutique根本是女孩兒的天堂!梳化造型、服裝、配件(皇冠 包 鞋 頭飾 腰帶)整組皇室體驗,爸爸媽媽(金主)還可以坐在旁邊欣賞。我家Blair公主病發甚至要求我不能叫她Blair,只能稱呼Princess Anna!你沒看錯一定要加”princess”。
小提醒,Bibbidi Bobbidi Boutique開放60天內預約(很快就滿了!)、地點座落在Disneyland Park (fantasy land) 裡面、梳化完畢若願意就近探訪一下長髮公主或白雪公主之類的皇室成員那很好,要見Elsa & Anna姐妹花必須回到California adventure park的animation building,幸好這次我買了hopper tickets可以遊走兩個園區,只是腿軟而已ok的(抖)
hopper名字 在 畢明 Facebook 八卦
封城,限聚,社交距離,WFH,繁華絢麗的街道不再,人潮鼎沸的熱鬧絕跡。
世界各地,不同角落,掛上一幅又一幅寂寥。連盛夏暑假,都是冷的。
//最能為世人代言的,時代選中了Edward Hopper。他的名字,你未必即時着燈,但他的畫作,你一定記得。
我們都是Edward Hopper的作品了。
有人擅於低頭,有人強於回眸,有人工於寂寞,Edward Hopper的世界就是寂寞:空洞的城市,疏離的空間,孤獨的存在。畫中人的眼,總不會連接上另一雙眼,不是躲藏在自己的世界,就是往外漫無目的地落空。
一次又一次,一幀又一幀,窗前,床上,燈下,咖啡廳內,劇院裏,都是落單的人,框在孤獨之中。他的《Morning Sun》,一個女子(Josephine、他永遠及唯一的女model),一個人坐在床上,抱膝,面向着大窗,遠眺。窗外是甚麼景色不知道,或許她在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沒有人知道。是一個人的世界。
「看窗的日子」,被譽為時代戒嚴的標記,the ultimate image。
這時候,如果要找一瓶酒,解解毒,解解悶,應節,應該喝甚麼?
是它:百年之孤獨。才旗鼓相當,抵擋得了。不是葡萄酒,是日本的麥燒酎.........//
盒蓋及瓶身的招紙邊緣,悄悄有小小的英文字輕聲在喃喃:“When you hear music, after it’s over, it’s gone in the air. You can never capture it again. Eric Dolphy”。
殿堂級爵士樂手Eric Dolphy,錄製最後一張大碟Last Date時,不經意的絮語感知,被錄了進去,如今附在百年孤獨上。
你發現也好,不覺也不緊要。
#中到你唔信
#我們都是EdwardHopper的作品了
#時代圖騰 #MorningSun
#百年之孤獨 #麥燒酎
#是酒 #但不是葡萄酒星期六
#瘟疫飲乜酒 #爵士樂啱數
#唔好聽AloneTogether
#聽Tenderly #冇咁絕
hopper名字 在 The Shape of a Narrative Facebook 八卦
│Christmas and Carol│
最近看到幾篇文章在討論奧斯卡遺珠佳片《Carol》,大家忿忿不平表示這部片不論是演員、服裝設計、配樂、攝影,都表現的近乎完美,沒有入圍最佳影片實在令人對影藝學院大失所望。對此,我完全認同。
還記得那天是聖誕夜。我跟好友J在SOHO吃聖誕晚餐,喝了杯熱紅酒後便一同前往電影院看《Carol》。那將近兩個小時達到的心理震撼,到現在還是無法忘懷.......我必須說,這是一部很「美」的電影。故事圍繞在那個對同性戀情仍保守的年代,當然這是很重要背景設定,畢竟關係到兩位主角的掙扎與抉擇。然而,電影是關於同性或異性戀已不再重要,對我來說,這就是一部純粹且真摯的「愛情影片」。
台灣將電影翻譯成《因為愛妳》,乍聽起來很像什麼KTV首選的男女對唱情歌......個人非常喜歡導演直接用Carol的名字當作片名,原因在於這部片在歐美上映時間設定在Christmas Holiday,片中兩人相遇的時間點也正好是聖誕假期間(住歐洲的人應該懂這裡的聖誕氣氛有多濃厚,百貨公司大概10月就開始賣聖誕樹跟賀卡了),加上各地教堂一定要演出的來自英國文豪狄更斯的《Christmas Carol》......「聖誕假期+Christmas Carol」,光是這兩個巧合就讓我對片名增添不少共鳴。
另外,很多人對於魯尼瑪拉角逐女配角這件事提出質疑,我也認同Therese跟Carol都是女主角,甚至對前者多了一些偏心,這個想法也跟片名設定有點關係。我個人認為,導演會取作《Carol》是站在Therese的角度來看的。因為Carol的出現,改變了她的一生;因為Carol的出現,她開始懂愛是什麼,或者她根本還沒懂,因為她困惑了......就如她在車上的那段話:「I don't know what I want. How could I know what I want if I say yes to everything?」但至少事過境遷後,她開始懂了。
片中有一段,Therese拿起自己的底片相機拍下Carol在她眼中的樣子 ─ 這是一件很美的事。Cinematography也呼應她使用底片相機的角度來呈現,電影攝影師Edward Lachman將某種靜靜的觀看,特別是「看著喜歡的人」的那種凝視,處理得極度迷人(在此也必須向他沒有得獎抱不平)。同時,我認真覺得Lachman有向美國畫家Edward Hopper致敬的意味,那種寂寥的美,完全在他的鏡頭語言下表現的淋漓盡致。
「I miss you, Carol...」
那天坐在電影院,聽到Therese在電話這頭說了這句,我徹底覺得心碎。
我說,這完全就是一部「愛情影片」─ 它述說愛情的朦朧美好、愛情的現實與掙扎、愛情中的情不自禁,還有我們可能都以為是愛情,但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真的在談論它嗎?
"Some people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 but they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年輕的時候,三年五年可能就覺得是一生一世,但有些人就只是注定來到你/妳的生命中,然後離去。對於Therese來說也是如此吧,不論最後她們是否有放下現實考量而選擇去愛,曾經那些陪伴就是最美的時光。當下,彼此眼中只有彼此。
最重要的是,在Therese的鏡頭裡,只有Carol;在Therese的心中,也只有那一個Carol。
hopper名字 在 Hopper[霍珀]的中文翻译及英文名意思 的相關結果
Hopper 常见英文名音译是霍珀。Hopper代表是跳跃者,是个男士用的英文名字,来源于英语,Hopper是个冷门的名字,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高挑、如花似玉。 ... <看更多>
hopper名字 在 Hooper - 英文名意義 的相關結果
「英文命名ABC」提供上千筆最受歡迎的男孩女孩英文名字,同時為你解析英文名字的 ... 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英國電影等七個獎; 丹尼斯·霍伯(Dennis Hopper)─美國演員 ... ... <看更多>
hopper名字 在 Hopper名字意思 的相關結果
Hopper ,有跳的意思,屬中性名字,源自美式英語,既可用作男生名字,同時亦可用作女生名字,有些名字雖為中性但較常見男生或女生,而Hopper這個名字並沒有傾向任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