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週的復活節假期終於來到最後一天,在放假之前,我就已經把Q姐開的小說書單都給買起來了!原本想說買了10本可以撐一陣子,結果Q姐居然以1到2天一本的速度把書幾乎看完了!!
之前因為英國封城,學校、圖書館和書店都沒開,所以這半年來我們家光是純文字英文厚小說就入手了60多本, 再加上過去這幾年陸續添購的中文童書應該有近500本、各式英文童書可能有上千本,算了算也是很恐怖的花費啊(空間成本也要算進去)。但想到未來QDD也能看,似乎就划算一點了,再不然就是逼自己也一起看 😂
眼看家裡的書愈買愈多,DDC建議那不然乾脆讓Q姐加入Kindle電子書的行列? 既節省花費又環保。可是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紙質書本那種可以翻頁、碰觸的感覺呀,只好再觀察看看了。
有人跟我一樣還是比較喜歡實體的書本嗎? 或是有電子書愛好者也歡迎分享經驗 📖
#以下為Q姐這幾個月來閱讀的書單
J.R.R. Tolkien 《The Hobbit and the Lord of the Rings》 一套四本,目前只看完The Hobbit
Eva Ibbotson 《Journey to the River Sea》 Q很喜歡這個作者
Eva Ibbotson 《The Dragonfly Pool》
Eva Ibbotson 《The Star of Kazan》
Lemony Snicket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一套13本
Holly Smale 《Geek Girl Series》 一套六本
Holly Smale 《Geek Girl Special》 一套兩本
Rick Riordan 《Persy Jackson系列》 一套五本
Gordon Korman 《Restart》
Louis Sachar 《Holes》
Linda Sue Park 《A Long Walk to Water》
Onjali Rauf 《The Star Outside My Window》
Onjali Rauf 《The Boy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
Molly Moon 《Incredible Book of Hypnotism》
Lauren St John 《Dolphin Song》
Garth Jennings 《The Deadly 7》
David Walliams 《Code Name Bananas》
James Harris 《The Unbelievable Biscuit Factory》
M. G. Leonard , Sam Sedgman 《Kidnap on the California Comet》
Ally Carter 《Winterborne Home for Vengeance and Valour》
Ally Carter 《Winterborne Home for Mayhem and Mystery》
Ben Brooks 《Greatest Inventor》
Chris Edison 《Marie Curious Girl Genius》 目前出了兩本
J.K Rowling 《The Ickabog》
holes中文書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八卦
甫考進英文中學,赫然發現身邊不少同學第一語言就是英文,我自以為在小學名列前茅,但在這個環境,只是小巫見大巫。
其實一早應該有這樣的覺悟。中學面試分廣東話、普通話、英文三部分,前兩部分還好(問的是我最喜愛的卡通人物,答案:多啦A夢),到英文的部分問題就來了—— 首先要看一部全英文沒有字幕的電影選段,然後要直接面對兩位英文老師,回答相關問題。實不相瞞,我在那一刻之前只看過有中文配音的電影,甚至還要看中文字幕才跟隨到劇情。所以在面試室我只能完全杜撰整段短片的內容,即是俗語說的「吹水」。不過「扮有自信」向來是我的強項(到之前的臨床考試也是),當我處變不驚地說完我的獨白後,老師遞來一篇跟劇情有關的cloze passage,我才知道自己回答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到中一,學校設有每月每人派一本英文書的計劃,我才是第一次看完一整本英文書。(其實小學的時候也嘗試看過一本Nancy Drew 系列,但看完了還是一頭霧水,最記得當時以為nod 有no 字,是否認的意思,完全錯唒。所以那本並不計算在我的已讀書本清單裡)第一本看的英文書是獅子女巫魔衣櫥,好在小學已經看過整套納尼亞系列的中譯本,所以勉強還明白到故事內容;下一本英文書是Holes,就開始完全不明白了。那時候英文課有專門的閱讀課節,我每隔幾頁就要翻一次字典(因為當時還沒有帶電腦上學的趨勢嘛)。
不只是閱讀,英文文法也是我的一大弱點。在初中幾年,我們的英文作文計分方法是50%文法、30%內容、20%風格。那一半的分數,是指每一個文法錯誤倒扣三分,一隻倒扣到零分為止。所以那時候我的中英文作文成績簡直天淵之別,英文的經常因為不小心的錯誤而扣到不及格。
不過shock tactics十分有效,很快我就開始看的懂也享受看英文小說,作文也開始流𣈱多了。而另一個令英文進步的方法,是看英文電視劇配英文字幕。一開始當然完全追不了劇情,甚至要看完一次英文字幕後再看一次中文字幕才看得懂。
有部分讀者應該知道,我從中一開始也有學西班牙語。有英文的底子,西班牙語其實不難,但平常看書寫字多,聽說方面一直是我的弱項。而後來考完DSE,自然也沒有繼續學習西班牙語,語言能力也逐漸生鏽。
難得現在netflix終於有這套西語「神劇」的續集,我也重施故技,希望能透過看西班牙文字幕的方式磨練一下語言。可是我發現,我已經沒有十年前的耐性和自律能力了。只支撐到第三季尾,我已經要轉英文字幕了⋯
(有沒有也看過這套電影的讀者呢😬)
holes中文書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八卦
突破─來自有目標的學習
週末前的夜晚,安排了一個重要的演講,心裡卻有些擔心怕聽眾太少,對講者失禮。所以我自己早早先到會場去看看。結果一到霖澤館,報到台前已排了二、三十公尺等著入場的隊伍,讓我頗為欣慰,我們畢竟是真的有一群非常上進的年輕人!
這是我所安排的第一場「挑戰與突破」系列演講,我們看到年輕朋友面對學用落差、面對就業市場萎縮,面對全球快速變遷等等新時代的挑戰,也是有不少的擔心。雖然明明知道所有挑戰都是一個創新的機會,但也瞭解有不少朋友會因面對困境的重大壓力而有所徬徨。古人說:見賢思齊,若能有機會讓同學們聽聽一些成功者面對困境時,奮力突破的故事,特別是在今日光鮮亮麗的掌聲前,當年是如何度過心酸的苦日子,如何拉拔自己脫離困境等等奮鬥的故事,應該可以給大家不少的啟發。因此我們希望能透過「挑戰與突破」系列演講帶來新的學習。此系列邀請的第一位講者,就是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幾個星期前,我特地到新竹去當面邀請他,並討論此項演講的意義及內涵,這項規劃得到他極力的支持與同意。當天聊到他在面對連兩年博士資格考試沒通過,一整個星期茫茫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不知何去何從,以往所認知的世界突然變得不一樣了,以往不知所以然跟隨眾人的道路突然不見了,當時他才24歲!我就覺得這樣的經歷和突破對同學太有幫助了。
五月二日晚的演講,張董事長就以這個刻苦銘心的挑戰為題,當他對著全場大吼(真的是大吼!)「去他的博士學位,誰要你的博士學位!」,當年一個24歲年輕人對困境愁城的悲憤,彷彿再現!
他說,人生中的小挫折,自己檢討改進一下就應該可以,但人生中的大挫折,也許就是提醒自己,須改變大方向。他就此從原本不知為何而學習,因為不知道要做甚麼而一直跟著念學位的人生道路上轉向了!他因為挫折而看清楚,是要改變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是要開始為人生而學習。他揮別陰霾的開始尋找工作!
當時最先進的領域是半導體科技,所以他選擇進入此一快速成長的新興領域。他給自己訂下的短期目標是─至少要勝任此工作,以年輕人不服輸的苦拼精神,開始有目的學習。他特別提到如何有紀律學習的親身經歷,當時半導體的聖經教科書是William Shockley 在西元1956年寫的〈Electrons and Holes in Semiconductors 〉。Shockley博士就是電晶體的發明人之ㄧ,西元195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的「半導體的電子與空間」理論,仍是今日電腦網路世界的最大推動原力。這個劃時代發明的所有知識,對學機械的張忠謀而言,完全是天書般的艱難,但是他以蝸牛式的精神,以每天平均12-13頁的爬行速度閱讀,再加上每天不停找人詢問的學習法,造就今日的半導體之父。張董事長在演講中,也舉邱吉爾為例,他說邱吉爾原本英文表達不好,也是靠著連續一年半在印度苦讀英文巨著,每天就是幾十頁的閱讀學習,使他成為英倫史上最著名的演說家,他的講稿都出自他自己的手中。
當天的演講相當精彩,詳細內容很快會全文刊登在台大校訊,我就不在此贅述。我想記述幾個感想:
一、挑戰來臨的當下,確實是令人難受的困境,但大挫折也是上天給我們改變態度的提示,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以終為始的設定短、中期目標,有目的、有紀律的學習,是突破困境的好方法。有人說:人生的履歷不是寫出來的,是活出來的。要檢討自己的真正目標,向目標學習前進。
二、基本能力的培養,真的是很重要:張董事長特別分享他對基本能力的看法,他提出四項建議:中文、英文、表達和傾聽。看起來真的很基本,但仔細想想也許因為太基本了,以至於很多人自己以為學會了,其實並沒有到位。就以傾聽為例,會發現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好像有在聽,但事實上沒有真心聽到對方在講什麼,不只沒有傾聽對方內心的聲音,也無法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張董事長講得真是一語中的,值得我們深思。
最後,還是要再次對當天參與的觀眾朋友致敬,兩個小時的活動,沒有一個人離場,大家全神貫注,也能提出頗有深度的問題,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大家也知道我喜歡創新,所以當天我設計一個學生對談的後半段,看起來效果不錯,也更有深度,未來的「挑戰與突破」系列會設法再加強,也期待大家提供創新的建議,讓我們都能不再視面對挑戰為畏途,突破困難,活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