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曾經失去過孩子傷心的媽媽。
第一次懷孕很多的期待,每一天都小心翼翼的照顧自己,但是有一天發現到咖啡色分泌物就去急診⋯美國沒有在幫少數週數的孕婦媽媽"安胎"只記得醫生只對我說「I'm sorry,there is nothing I can do.」說完就離開,當下我腦筋空白,覺得醫生沒有極力的幫助我。
而當天照完陰超當天回去就大量出血了⋯接著就流產,真讓人忍不住想把矛頭指向幫我看診的醫生、照陰超的護士⋯心想醫生沒有極力幫我,護士操作陰超太粗魯⋯等等等。但冷靜想想過後,真的是因為失去孩子太痛,所以想要藉由怪罪別人和自己來解釋失去孩子的理由。
但事實上,理解了原來流產甚至胎死腹中從亙古以來,除非是先天性疾病及沾染毒品、酒精和嚴重意外以外,還有很多原因至今都無法知道的,所以當醫生說對於流產徵兆的無能為力,事到如今,我,可以理解了。
流產後一年我花太多時間傷心,醫生奉勸我要收拾傷心,因為心理引響生理,我整個內分泌失調⋯一年以上沒有來月經⋯已造成不孕。
我們的身體其實才是決定能不能順利生產寶寶的關鍵⋯不是醫生還是護士⋯因為一個流產而怪罪醫生粗心的媽媽很多⋯就如同我當初的想法一樣⋯想要找個人怪罪⋯連自己也不放過,但,真的不是這樣⋯。我並不是說世上沒有粗心的醫生或是誤診的發生,但我覺得,身體是自己的,就算是醫生,也無法身體變成妳,來體會妳的覺得"有問題"或"不舒服"⋯我從流產到又再一次受孕,換了五六個醫生⋯因為每一個醫生看法略不同,後來也才找到一個跟我站在同一陣線上,有同理心的醫生陪我到生產,但並不代表其他我沒選擇的醫生⋯是壞醫生⋯因為每個人看醫風格不一樣,有的態度比較嚴肅、細心一個環節都追究到底,有的放寬心,一半交給天處理⋯。
我要說的是,我們都有自由意識選擇醫生,尤其台灣的健保沒有規定妳只能看哪位醫生或哪家醫院,美國有的還要看保險⋯HMO只能選擇有限的醫療團隊甚至是醫生⋯如果是我在台灣,我覺得幫我看診的醫生若沒有給我安心的交代,例如明明覺得很奇怪,醫生卻說很正常,明明不舒服,醫生卻說沒事,我不會就這樣乖乖回家⋯我會另外找其他醫生的第二意見⋯
懷孕過程有很多的辛苦跟尖酸,但真的要放寬心⋯不能只是責怪醫生的疏忽⋯我們要把我們的身子養好才是!!!!!才能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以上,失去孩子的媽媽不要氣餒,等孩子準備好了就來了😊
hmo美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0225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加州死亡人數破50,000大關,是所有州中最多的。
#以色列最大的HMO研究機構Clalit研究所與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專家合作進行的這項研究發現,輝瑞疫苗在第二劑注射後每周可將有症狀的病例減少94%。
#國防部長敦促美國軍人接受疫苗接種。
#白宮計劃在三月份向脆弱的社區運送超過2500萬口罩。
#檀香山和芝加哥健身中心感染情況蔓延,公共衛生官員敦促民眾運動時也要戴口罩,並且與其他人保持六英尺的距離。
#康乃狄克州根據年齡確定疫苗施打資格,從周一開始,所有55歲及以上的康居民都將可以接種疫苗。該州還將向所有年齡段的學校僱員和育兒工作者開放接種疫苗。
#歷經暴風雪延遲,德州的疫苗接種率最低。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2/24/world/covid-19-coronavirus
*【拜登簽署行政令,鼓勵高新產業供應鏈實現國內循環】
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嚴重中斷,對關鍵產業造成威脅。拜登政府週三採取行動,支持美國半導體、製藥和其他尖端技術製造業自我供血,減少對外國供應的依賴,以使美國經濟免受未來關鍵進口部件短缺的影響。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business/biden-supply-chain-executive-order.html
*【拜登政府CIA局長提名人針對中俄提出警示】
William J. Burns在週三的確認聽證會上將中國描述為一個敵對大國,稱其具有對抗性和掠奪性。他承諾上任後加強對北京的情報工作,並對俄羅斯的破壞性發出了警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us/politics/william-burns-cia-confirmation-hearing.html
*【全球接種計劃步入正軌,迦納收到首批捐贈疫苗】
根據世衛組織主導的旨在推進疫苗全球平等分配的Covax計劃,這一項目提供的首批免費疫苗已經抵達西非國家迦納。該機制今年的目標是向92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免費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以緩解非富裕國家的「疫苗荒」。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world/ghana-covax-vaccine.html
*【美國監管機構:嬌生單劑疫苗可有效預防新冠重症和死亡】
根據一項最新分析,這種只需單次注射的疫苗能夠對感染新冠造成的嚴重疾病和死亡提供強有力的防護,還可能降低接種者的傳播性。嬌生疫苗最早將於週六在美國獲批。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science/johnson-johnson-covid-vaccine.html
*【專欄:你敢相信這事竟然發生在美國?】
時報專欄作者湯馬斯·佛里曼寫道,我們曾經夢想遠大,如今卻越來越只看眼下。我們需要更多的火星登陸,更少的德州停電。當一切都被變成政治的時候,末日就不遠了。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224/us-politics-texas-mars/
*【總統競選時,拜登稱沙烏地阿拉伯殺死華郵記者卡舒吉之事該被“社會唾棄“,現在他開始提出這個問題】
拜登要對現當時的競選承諾,切斷武器運輸,並公開美國對異見記者卡舒吉被殺調查情報結論,而當拜登計劃與生病的薩勒曼國王進行首次對話時,這一過程展開了。幕僚稱,儘管通話會議充滿外交上的歡愉,但真正的目的是警告:卡舒吉之死的相關情報將被公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us/politics/biden-jamal-khashoggi-saudi-arabia.html
*【官員稱修復國會騷亂的費用將超過3000萬美元】
美國國會山莊高級運營和維護官員對議員表示,1月6日的暴力襲擊事件,造成的修復費用將超過3000萬美元,其中包含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提高安全性並修復在暴亂中受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品。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us/politics/capitol-riot-damage.html
*【醫生預測老虎伍茲難以康復】
據治療過類似傷病的醫學專家說,老虎伍茲在周二的一次車禍中遭受的嚴重小腿受傷通常導致長期漫長而危險的康復,這使他再次打職業高爾夫的能力受到質疑。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sports/golf/tiger-woods-injuries.html
*【拜登撤銷川普對綠卡的暫停簽發的命令】
拜登總統重新開放綠卡簽發,去年前任總統川普以疫情為由稱其需要保護美國民眾的工作。拜登在宣告中說,這項禁令“沒有促進美國利益”,認為川普的保護美國經濟的方法就是將美國與其他國家隔離開來。但這反而損害了美國,除阻止某些家庭成員和合法的永久居民在這裡與家人團聚,同時也損害了美國利用世界各地的人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us/politics/biden-immigration-trump.html
*【日本動漫:行業繁榮,勞工貧窮】
2019年,日本動漫在全球市場的估值達到240億美元,新冠大流行更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動漫的需求。但在這個行業內,很多插畫家和動漫師卻面臨著過勞、回報低廉等艱難的工作條件,一些人的月收入只有200美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4/business/japan-anime.html
hmo美國 在 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 Facebook 八卦
大家記得三月初北鼻麥一腳腳跟近距離踹進保羅眼珠然後我們全家跑急診室的故事嗎?
那時候醫生護士左看看右看看決定保羅眼睛應該沒事後,問他要不要來顆止痛藥。保羅傻傻點頭,我在旁馬上擋下說醫院吃顆止痛藥應該會被bill超過五十塊美金,我家很多止痛藥所以我們回家自己吃就好。當時保羅跟醫生還笑成一團,先生小姐我是很認真的好嗎!?
將近兩個月後被北鼻麥踹出來的急診室帳單來到。先跟大家簡略說明,美國去大醫院看病,通常是醫院會來一張帳單,然後跟醫院有合作契約關係的醫生的medical group也會來張帳單。所以使用醫院場地設施設備硬體與使用醫生的時間技能等軟體,是分開來的兩筆錢。(當初生小孩也是這樣)
照片一,醫院急診室的硬體使用原價$969美金,經過保險協商折價後我們自付價$387美金。
照片二,急診醫生軟體使用價$256美金,這應該是保險協商後的折價,不知道為什麼帳單沒寫出原價。
所以,北鼻麥一腳踹走美金$643......剛好是最近回台灣的機票價.........
我知道會有讀者跳出來說還是要看保險不同,常常很多人上急診都不用付錢。是事實,可是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美國除非是貧戶或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其他都要自行購買私人健保。大一點的公司依法必須提供職員團體健保的購買選擇,通常公司也會補助一些健保月費,可是就算是公司補助之後通常還是很貴。沒有公司補助而必須要自己買私人健保的家庭,就更是貴到離譜了。
美國健保有兩大類,HMO跟PPO。HMO便宜一點,可是會被限制使用保險公司network裡的醫生診所跟醫院,如果除了家庭醫生外想要看什麼特別科的門診,也要先由家醫去申請referral通過保險公司核准才可以去看那特別醫生,所有的醫療檢驗也是一樣,家醫覺得必要的檢驗或特別科referral卻被保險公司以病人目前狀況不需要之因被拒絕的例子也偶爾聽到。HMO的好處是月保費與看診自付費通常都比PPO低很多。我們公司補助之後的HMO保險選擇,我一家四口每個月大概也要至少五百多美金。
(HMO裡的Kaiser是特例,Kaiser醫院是健保組織也是醫療組織,甚至還有自己的醫學院,組織良好許多,月保費也還算合理,不過買Kaiser保險通常就只能上Kaiser醫院去看任何科的醫生)
PPO是比較有道理的保險,就是不用什麼都經過保險公司核准,大致上說來愛看什麼醫生就可以去看。可是保費高很多,去看醫生的自付費通常會高一些,每年還有所謂的deductible,也就是要全自付付到多少錢之後,保險才會開始給付。這個deductible通常是一年美金幾百塊或一千多的『小數字』。我們公司補助之後的PPO健保選擇,我一家四口每個月可能要付七八百美金。基本上就是在買一台高級房車的月貸款,或是每個月飛一次台灣的機票錢。
保費高到這種不合理的程度,之後自付額卻也沒低到哪裡,最後最合理的健保選擇,就變成PPO的High Deductible Plan + HSA了,也就是我家現有的健保。我的幾個醫生,也都持有這種健保plan。
基本上就是PPO,唯一不同之處是保費極低,每年全自付額deductible卻相當之高,高到健康狀況良好的人應該每年都在全自付保險公司議價後的帳單,保險公司自己只需要幫忙議價,卻都不用付帳。
像我家的全自付額,全家一年是六千美金,也就是一年中要病痛傷殘全家看病付錢付到超過六千塊美金之後,當年保險公司才會開始付帳。然後新年一月一日一到,這六千塊又從頭開始計算。就連我生小孩那兩年也才很勉強地超過六千,保險才開始付了點小帳。平常感冒或是一年不到一次超偶爾的急診室visit,像兩年前小札克摔斷手,這邊幾百塊那邊幾百塊的,卻怎麼加也加不到六千,所以全都要自付。
聽起來很恐怖,其實很美好。因為高自付額換來的大好處就是月保費低很多。我們公司補助之後,我一家四口的月保費才美金兩百多。也就是說,每個月光保費我就可以省下五百美金,那這樣一年不就六千了。與其肯定要花到六千的保費,不如去賭那可能要付到六千的deductible,而且年輕力壯的我們一年通常都花不到上千的醫療費啊。
選擇High Deductible Plan的人呢,政府還提供了所謂的HSA(Health Savings Account),其實就是一個特別的存款帳戶,存進去的錢可以抵稅,如果拿出來用是用在醫療費用上,就也免稅。不拿出來用的話,每年可以一直存一直存下去(最高一年可以存幾千美金政府有規定),還可以把這個錢拿去投資買股票,每年利息或是投資獲利也不用付稅。很多公司還會幫忙補助放一點錢進去,如果越存越多一直存到老都用不到這個錢的話,最後還可以搖身變成退休帳戶IRA。HSA是美國所有的帳戶種類裡面免稅待遇最優最神奇的一匹黑馬。可是只有購買High Deductible PPO健保的人才有資格開戶。
如果健康狀況大致良好的人,High Deductible PPO+HSA真的比較有道理。把本來每個月要付的月費差額存進HSA帳戶裡,有醫療支出就拿來用,沒有的話就變成自己的存款。最糟的狀況也不過就是一年付六千美金,然後保險就會開始付帳了。怎麼想都比付每月高保費額好得多啊。
講這麼多也不過就是為了說明,這兩張帳單雖然加起來的自付額是一張台灣機票,不過還是比每個月都要丟一張台灣機票好得多...
#請大家珍惜台灣醫療資源愛護台灣醫生護士
#請北鼻麥不要再亂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