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香港真的不再實行三權分立,後果不堪設想,以下列舉數例:
一、法院將無法審查禁蒙面法以及緊急法是否違憲,警察亦不會因法庭裁決而暫停執行惡法,市民權利無從保障!特務警察大可以「國家安全」為名,長期拘留未經法庭審判及定罪的疑犯,後果不堪設想。
二、立法會無權審核終審法院法官的提名和委任,純粹任由特首指派聽命於行政機關的人選,屆時所有司法制衡均成為泡影,即使連表面上的公正亦難以達致。
三、政府將大有可能無限膨脹,由所謂的「行政主導」演變成與中共完全無異的「一黨專政」體制,屆時法院及立法會均是政府的橡皮圖章,一切制衡盡喪,以往有效的約束成為「走過場」的程序,背後一切早已由極權決定!//
【再思三權分立 - 監察與制衡】
林門鄭氏以至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近日分別發表言論,聲稱香港沒有「三權分立」,意圖對香港憲政再作新解讀,推翻過去公認的理解。在今日禮崩樂壞的香港,完全體現「龍門任佢搬」的做法。適逢終審法院前任法官列顯倫(Henry Litton)近日於南華早報撰文,指出法院持續讓公共利益屈從於個人權利,實乃破壞法律及錯誤解讀一國兩制,言論引起爭議。本文希望透過一美國事例,帶出一個健全的民主國家是如何理解三權分立的憲政秩序,並分析香港若真失去三權分立會有何惡果。
雖然美國廣義上被認定是一民主政體國家,但其情報部門例如中央情報局(CIA)和國家安全局(NSA)以「國家安全」為名,繞過立法及司法機關的監察,對疑犯施行酷刑和非法拘留,亦是極具爭議性的課題。杜克大學法學院教授Michael Tigar就此課題,發表 “The National State: The End of Separation of Powers”一文,指出行政機關不斷膨脹是對三權分立憲政制度的最大威脅。
簡而言之,行政機關會以國安為名,不斷試圖避開國會及法院的監察及制衡,令「行政主導」,甚至是「行政獨大」的情況更為嚴重。Professor Tigar認為在此情況下,國會及法院須各施其職,履行其「監察及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的作用,才可使三權分立制度正常運作。不要忘記,美國政府是經民主選舉產生的,情報部門首長亦需由總統提名。而在專權體制下的香港,「行政獨大」之情況只會帶來更差劣的結果。
過去一年,香港警察以社會穩定為名大肆濫捕、律政司坐視罪案發生而不作為、繞過立法會強行通過的《國安法》更成為市民頭上的利刃,製造白色恐佈!
列顯倫法官的文章指,《港版國安法》第44條授權林鄭市長指定審理國安法案件的法官人選,是司法機關咎由自取、高舉個人權利的結果,又指法院將外國的價值套用至香港是不恰當的做法。列大人如此怪罪香港法院令我想到Professor Tigar的論點:法院或國會沒有履行責任,對行政機關作出有效的監察及制衡,將導致三權分立的終結(the end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三權分立之所以存在,是我們不信任、亦不放心將所有權力放在其中一個機關之上。要令三權分立的憲政秩序得以維持,司法及立法機關堅定實踐角色是箇中關鍵。但假若我們的法院及立法機關不斷「自閹」、矮化,終結三權分立的將是這種消極、不作為之態度。
假若香港真的不再實行三權分立,後果不堪設想,以下列舉數例:
一、法院將無法審查禁蒙面法以及緊急法是否違憲,警察亦不會因法庭裁決而暫停執行惡法,市民權利無從保障!特務警察大可以「國家安全」為名,長期拘留未經法庭審判及定罪的疑犯,後果不堪設想。
二、立法會無權審核終審法院法官的提名和委任,純粹任由特首指派聽命於行政機關的人選,屆時所有司法制衡均成為泡影,即使連表面上的公正亦難以達致。
三、政府將大有可能無限膨脹,由所謂的「行政主導」演變成與中共完全無異的「一黨專政」體制,屆時法院及立法會均是政府的橡皮圖章,一切制衡盡喪,以往有效的約束成為「走過場」的程序,背後一切早已由極權決定!
港共政權此番不惜玩弄文字遊戲,並從刪改通識課程入手,明顯是要為未來行政獨大鋪路,移除對其權力的制約,並希望下一代香港人從小接受此洗腦宣傳。各民主同路人務要警醒,認清三權分立的本質及對香港的重要,寸土不讓!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日韓會議重開,證明釣魚台爭議多餘〈蕭遙遊〉2015-11-02 e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henry爭議」的推薦目錄:
- 關於henry爭議 在 潘小濤 Facebook
- 關於henry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henry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henry爭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 關於henry爭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 關於henry爭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 關於henry爭議 在 [閒聊] 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 看板KoreaStar 的評價
- 關於henry爭議 在 #轉載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 - 追星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henry爭議 在 從音樂天才到爭議不斷,把一手爛牌打成王炸的劉憲華經歷了 ... 的評價
- 關於henry爭議 在 Re: [閒聊] 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補充) 的評價
- 關於henry爭議 在 [閒聊] 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henry爭議 在 Re: [閒聊] 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補充) - PTT 熱門 ... 的評價
henry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中印邊境爭端涉及拉達克與阿克賽欽,約1.35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還有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約3.5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中國稱之為藏南。這次發生衝突的是拉達克與阿克賽欽附近的加勒萬河谷。印度電視台訪問了一名據稱當天倖存的印度士兵的說法,還原了當天情況。除了中印雙方死傷人數以外,這位印度士兵的說法與大陸外交部的說法,和印度總理莫迪的說法都相當一致,莫迪說:沒有任何人侵入我國領土,我國也沒有任何一個邊境哨所遭到(中國)占領。也就是不存在先前外媒所說:「數千名中國解放軍強行越過實控線,進入印度屬地挑起的事端」。紐時:《印度是否準備好,與西方聯手反制中國了呢?》由於多種原因,印度格外能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掣肘。過去十年裡,中國一直在努力拉攏印度的鄰國,削弱了新德里在自家門口的影響力。儘管莫迪與川普的關係有時並不穩定,但考慮到中國在領土爭端問題上愈發強硬的立場,一些印度官員擔心,除了向西,印度可能別無選擇。】
{內文}
這是一片令人望而生畏的荒涼地帶。這裡大部分是高海拔的沙漠有白雪皚皚的山峰,稀疏的植被,和海拔1萬4000英尺高原的低溫。印度宣稱擁有阿克賽欽的主權,但是這裡現在由中國控制。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
完全是在中印雙方認可的實控線,中方一側發生的,責任完全在印方
6月15日晚間,一場殘酷的肉搏戰,在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以及印度控制的拉達克中間的加勒萬河谷爆發,據傳有20名印度士兵,遭中國士兵以木棍和狼牙棒擊殺。這是53年來,中印邊境爭端中最嚴重的流血衝突。關於是誰越界和兩軍的死傷眾說紛云,印度電視台採訪了事發當晚倖存的士兵,還原了當天的情況。
(印度India Today新聞片段)
箭頭指的位置是位於拉達克加勒萬河谷的第14崗哨,也就是在這裡,這個蜿延的加勒萬河谷中,6月14日中國軍隊入侵印度領土,並且在此前雙方已經同意,不可以駐點的區域設了帳篷。6月14日傍晚7點左右,Santosh上校帶著34名官兵,走到中國設在印度領土的崗哨了解狀況,雙方爆發衝突,中方動手打人,印方以人數優勢,將中方的帳篷燒成灰燼
印度軍方沒有就此罷手。
(印度India Today新聞片段)
印度軍方跟著中國士兵,越過了實際控制線(LAC)進入了中國控制的區域,而且深入了中國區域將近一公里。印度軍方的猜測得到證實,在靠近實控線發現有眾多中國士兵聚集,晚上9點 雙方在中國控制區爆發激烈衝突,印方的Santosh上校被石頭砸中,他跌入了加勒萬河谷,雙方打了很長一段路,包括在加勒萬河谷上方的懸崖邊,3名印度士兵當場死亡,另外在加勒萬河谷也找到16名中方士兵的遺體,後來沿著加勒萬河,陸續又找到17名印方士兵遺體,在一夜混戰中,10名印度士兵被中方帶走,但中方也有9人包括官員被印方帶走。在打了5個多小時後,兩方各自收手,印度軍方回到了實控線的印屬區域
中方迄今沒有公布當天的死傷,不過印度士兵對於誰越界的說法,倒是與印度總理莫迪一致。
(印度總理/莫迪)
沒有任何人侵入我國領土,我國也沒有任何一個邊境哨所,遭到(中國)占領
莫迪的說法,也推翻了印度外交部先前所說:是「數千名中國解放軍強行越過實控線,進入印度屬地挑起的事端」。
(英國Channel 4 News記者/Jonathan Miller)
兩個核武國家,同時也是區域超級大國,印度與中國的軍隊衝突,接下來的發展很可能會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新冠疫情尚未完結之際
正當西方媒體都在等著,這場喀喇崑崙山上的原始衝突,會不會演變成核武大戰時,《紐約時報》看到的是:《印度是否準備好,與西方聯手反制中國了呢?》
(美國總統/川普2017.6.26)
我很榮幸,歡迎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領導人(莫迪)來到白宮
報導中說到,多年來,美國一直試圖說服印度,成為更緊密的軍事和經濟夥伴,以與中國的野心對抗。《紐約時報》形容,「這是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制衡最大專制國家的一個機遇。」
(Al Jazeera新聞片段)
中國與印度共有了世界最長的爭議邊界扣除尼泊爾和不丹,與印度東部Arunachal Pradesh邦,還有西邊的喀什米爾都有邊界爭議
爭議全起於這個人,他是英國殖民印度時期的軍方將領兼英屬印度外務秘書(Henry McMahon),他在地圖上畫下「麥克馬洪線」,說這條就是印度和西藏的界線。不過不論是中華民國政府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都不承認「麥克馬洪線」。
(英國Channel 4 News新聞片段)
1962年印度和中國為此打了一仗,打了一個月就是在這條線上,印度遭受到羞辱性的慘敗
不過中方在戰勝後撤回,真正的國界一直未定,雙方暫時以「實際控制線」(LAC)為界,但是大小衝突時有所聞。2017年,中印軍方在中國、印度和不丹交界處爆發對峙,當時西方媒體都在討論,中印是否會爆發第二次邊界戰爭,不過後來這場俗稱「洞朗危機」,在兩軍對峙73天後和平結束。在洞朗危機之後,莫迪分別於2018年在武漢,以及2019年在印度會見了習近平。尤其是在武漢峰會上,雙方達成管束部隊,並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緊張局勢的協議。《紐約時報》稱,自從武漢峰會以來,新德里的外交一直完全服從於中國,未對台灣問題、香港問題,甚至新冠病毒疫情,提出嚴重批評,直到現在。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衛星數據專家/Nathan Ruser)
我們分析近來衛星照片後得知,中國大規模的在中印爭議區域,在班公錯附近擴張土地,大概是在過去一個多月左右,大概是在5月的時候,中方開始大舉興建建物在「指間第4-5段線」(Finger 4-5)之間,而且不像加勒萬河谷的那種帳篷,中國軍方在班公錯建的是水泥建築,是真正的建築,建物周圍還有防禦工事,看起來是非常重要的據點,不過我們並沒有發現有任何大砲或是重武器或坦克進駐,不過那個規模,看來有數百棟建物,在我們看來,這代表的是中方將永遠駐紮在那裡,給人感覺中方企圖改變中印現狀
如今印度士兵被殺,印度宣稱擁有主權的領土被占。印度的反對黨稱莫迪對習近平的逢迎,是嚴重的誤判。
(印度電視台主播)
今晚一場罷買中國貨的行動,已經擴散到全印度,這個行動讓北京政府,非常緊張
儘管印度呼籲以罷買作為報復,但是印度消費市場極度依賴中國產品,不大可能完全抵制「中國製造」。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印度2019年從中國進口約684億美元的貨物,遠高於從第二大貿易國美國的349億美元。然而,中國2019年總出口量超過2.4兆美元,對印度出口總值僅占總出口量3%。紐約時報分析,面對中國政策的慘敗,莫迪眼下的問題是:新德里是否應該接受華盛頓的援助以應對危機?自5月以來,美國官員已多次向印度釋出訊息。在25日的視訊會議中,蓬佩奧甚至說出,美國減少在德國的駐軍,目的是將士兵抽調到其他地區,以「應付中國對印度、東南亞國家及南海的威脅」。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有些地方正遭到中共的威脅,比如說印度 越南,還有馬來西亞 印尼 南海,還有菲律賓,我們要確保美軍合理布局以應對中共解放軍的威脅
(麻省理工學院安全政策專家/Taylor Fravel)
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應該比較想要分化美國與印度,阻止美印組成同盟,不過6月15日的衝突與死傷,恐怕會迅速而且馬上將印度推向美國,我認為這是中國所不樂見的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
中印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進行了溝通協調,兩國外長通電話,就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衝突,推動現地局勢降溫,達成一致意見
中國一方面指責,加勒萬河谷衝突是由印度所挑起,一方面也向印度溫情喊話。
聖雄甘地說過,以眼還眼只會使整個世界變得盲目,讓我們保持清醒理智,特別是在全世界1/3人口的未來,面臨危險之際,中國與印度有著諸多聯繫,地理上我們共享4000公里的邊境線,歷史上中印關係綿延兩千多年。印度與中國兩國互為鄰邦希望共同崛起,達成這一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試著建立互信 著眼未來。中國龍與印度象值得更好的未來,我們可以從更好的相互了解開始。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6.27《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TL8liyNg
henry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0720紐約時報
*【野火有多嚴重?它正在改變天氣】
熱空氣、煙霧和雲雨及閃電,在風的推動下,火焰在大地上蔓延越過防火帶。甚至出現罕見的火龍捲。奧勒岡州南部的野火,是今年以來,美國最大的一場森林野火,由於數月的乾旱和上個月的酷熱天氣,已經燒毀了超過340000英畝的森林和草原。氣候變化導致野火規模越來越大、強度越來越大的時候,也造成更嚴重的野火燃燒。國家林業部發言人Marcus Kauffman稱“這場火災規模如此之大,產生了如此多的能量和極熱,它正在改變天氣,在通常情況下,天氣預報火災會發生什麼。但現在變成了火災預測天氣會怎樣。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climate/bootleg-wildfire-weather.html
*【英國在病例激增中解封】
在經歷了長達16個月的封鎖後,英國週一解除所有疫情限制,迎來“自由日”。當前英國每天報告近5萬新病例,接近1月峰值水準,數十萬人仍在隔離中。儘管該國已有超過一半人口完成疫苗接種,外界仍對解封前景感到擔憂:政府的決定相當於一場賭博,其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的效力和醫院處理患者的能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world/europe/england-boris-johnson-covid-restrictions.html
*【法國限制未接種疫苗者進入公共場所,10萬人上街抗議】
總統馬克洪此前宣佈,參加大多數公共活動和進入大多數公共場所均需持有“健康通行證”,官方的疫苗接種證明、近期核酸報告或近期從新冠中康復的證明。一些抗議者稱其“獨裁”,譴責政府權力過度擴張,但這項政策似乎達成了預期效果。居民湧入疫苗中心,單日接種人數超過歷史記錄。截至目前,55%的法國人已注射第一劑疫苗,40%已完成接種。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world/france-covid-vaccine-pass-protests.html
*【恐慌情緒蔓延華爾街,美股震盪下跌】
投資者曾預測,全球經濟將從新冠危機中全面反彈,但隨著大量令人擔憂的消息出現,華爾街週一湧現大規模拋售。美國單日新增病例再度翻倍、Delta病毒在多國傳播,投資者被迫應對來自全球的不安跡象。週一,標普500創下5月以來最大跌幅,道瓊指數也創下今年最大單日跌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business/stock-market-today.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加拿大將重新開放與美國的邊界,並希望在 9 月初之前允許其他國家進入。聯邦政府官員周一表示,從 8 月 9 日開始,在旅行前已接種至少 14 天疫苗的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將被允許進入加拿大。如果一切順利,加拿大希望從 9 月 7 日開始允許來自其他國家的遊客,這個日期可能會根據情況而改變。
#聯邦法官支持印第安納大學對學生的疫苗接種要求。八名學生原告的律師辯稱,要求接種疫苗侵犯了他們的身體完整和自主權,冠狀病毒疫苗只有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緊急使用授權,不應被視為正常範圍的一部分。聯邦法官週一確認,印第安納大學可能會要求其學生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這似乎是第一項支持大學要求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裁決。
#美國兒科學會周一為學校發布了新的 Covid-19 指南,建議今年秋天 2 歲以上的每個人都戴口罩,即使他們已經接種了疫苗。
#Facebook 沒有殺人”:拜登緩和了對疫苗錯誤信息的攻擊。在白宮和 Facebook上周末之間的爭議,在週一有所緩解,拜登指責對社群平台對於疫苗錯誤信息傳播的強烈批評。而周一拜登改口說,Facebook不會殺人,但在那裡提供錯誤信息,且誤信的人都會受傷害。
#19日英國如期解封,“自由日”的到來,但首相強森卻宣布隔離,這讓英國人面臨同樣的前景,且對解封的風險感到焦慮。夜總會和酒吧敞開大門,顧客互相擁抱,週一仍報告了 39,950 例新病例,數萬人在國家衛生服務中心的手機應用程式通知他們與感染者接觸後被迫隔離.
#喬治亞州共和黨人Marjorie Taylor Greene向來反對接種疫苗和戴口罩,她在推文中稱,Covid-19對65歲以下不肥胖的人沒有危險,並表示不需要接種疫苗。被Twitter視為錯誤訊息而暫停帳號。
#儘管擔心冠狀病毒,但夏季旅客仍湧入美國機場。根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的數據,約有220 萬人通過了美國機場的安全檢查站,幾乎是一年前同一天的三倍。這仍然比大流行之前的 2019 年的同一天少了 50 萬,比 2019 年 7 月 21 日(也是 7 月下旬的星期日)少了約 30 萬。
#佛羅里達州的一名國會議員Vern Buchanan在完全接種疫苗後檢測出 Covid-19 呈陽性。
#在紐約病例增加的情況下,市長白思豪表示,不會公布任何新的室內口罩指令,而是把加強疫苗接種視為最佳防疫。
#美國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公佈報告顯示,由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僅持續了2個月,在2020年3月經濟活動出現急遽下降,同年4月達低點後結束,這是美國史上最短的經濟衰退。儘管 2020 年的衰退時間很短,但異常嚴重。雇主在 3 月和 4 月裁員 2200 萬,失業率達到 14.8%,為大蕭條以來的最差水平。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 10% 以上。
#新加坡週一報告了 163 例新的本地傳播的冠狀病毒病例,這是自 8 月以來的最高每日記錄,因為越來越多的感染群阻礙了這個城市國家恢復正常生活。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19/world/covid-variant-vaccine-updates
*【美國指控中國政府入侵微軟郵件系統】
根據白宮發佈的一份聲明,這是美國首次指控中國付錢給犯罪團夥,要求其進行大規模駭客攻擊。今年3月,微軟曾指出,與中國國安部有關的駭客利用了其電子郵件系統的漏洞。與此同時,美國與北約、歐盟一道,共同譴責了北京在世界各地發動的網路攻擊。不過,儘管聲明措辭激烈,各方均未對中國實施制裁。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us/politics/microsoft-hacking-china-biden.html
*【冠毒病例使日本東奧最後一分鐘的準備工作黯然失色】
一名美國體操運動員檢測呈陽性,冠狀病毒集群給奧運會的籌備工作蒙上了陰影。東京奧運會開幕在即:首項賽事將於週三開始,先於週五舉行的開幕式。目前,已有約2萬名各國運動員、教練、裁判和其他工作人員來到日本,其中出現數十例新冠檢測呈陽性的病例,包括奧運村內的三例。此外,炎熱的天氣也給一些戶外項目的運動員帶來困擾。東京官方已警告市民本周不要在戶外鍛煉,預計本次奧運會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屆。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19/sports/olympics-updates-tokyo#the-first-competitions-begin-wednesday
*【美國司法部下發禁令,限制檢察官獲取記者郵件和通訊記錄】
司法部長加蘭德發佈一項備忘錄,禁止檢察官為揭露機密訊息源,使用傳票、逮捕令或法院命令等強制法律程式,從記者雇主或通訊公司手中獲取資訊。Times出版商A.G. Sulzberger稱讚這份政策備忘錄,同時呼籲國會採取更多行動,保護新聞自由。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us/politics/reporter-records-justice-department.html
*【百餘人在洪歐洲災中喪命,但數百名被列為失蹤者確定是安全的】
歐洲洪災死亡人數升至196人,700名失蹤者目前尚未尋獲。隨著洪水退去,該地區開始評估損失,並質疑為何這場風暴會導致如此重大的人員傷亡。目前仍有數百人下落不明,但官員們難以提供準確數字,預計死亡人數還會增加。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world/europe/europe-floods-germany-belgium.html
*【清華紫光面臨破產,中國晶片雄心再受考驗】
清華紫光曾是中國在晶片領域與美國競爭的希望,如今正成為前車之鑒。但對北京而言,巨額投資和補貼促進了該領域的繁榮,短期內利潤並非重點,取得技術突破才是關鍵。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10719/china-microchips-tsinghua-unigroup/
*【關於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你應該知道的四件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污染排放權轉化為可供買賣的配額,對實現習近平的氣候雄心至關重要。不過,大多數專家預計,該專案還需數年時間才能變為遏制排放的有效手段。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719/china-carbon-market/
*【海地宣佈成立新政府,代理總理將下臺】
在外國勢力的敦促之下,海地官員週一宣佈了新總理人選。海地代理總理Claude Joseph在暗殺事件後立即接管了政府,他表示自己將讓位給神經外科醫生Ariel Henry,後者在總統Jovenel Moïse遇害前不久被任命為總理。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world/americas/claude-joseph-haiti-stepping-down.html
*【被控幫助卡洛斯•戈恩逃亡,兩名美國人在日本入獄】
這對父子被控幫助前日產汽車董事長戈恩在保釋期間出逃,將其藏匿在一隻箱子裡並送上私人飛機。法官表示,他們的行為對日本司法體系造成了“極端損害”,兩人分別被判兩年和一年零八個月監禁。戈恩當前仍在黎巴嫩,他堅稱自己沒有任何不當行為。黎巴嫩與日本之間沒有引渡條約。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9/business/japan-ghosn-escape-taylors-sentenced.html
henry爭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中日韓會議重開,證明釣魚台爭議多餘〈蕭遙遊〉2015-11-02 e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_tD8iGYIa0/hqdefault.jpg)
henry爭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TSA爭議 / 林鄭喺天堂留位因當左梁振英係耶穌?〈蕭遙遊〉2015-11-02 c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B21vbN0Q-0/hqdefault.jpg)
henry爭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未來戰士成真,軍備競賽一觸即發 / 電車存廢爭議;百項全能彭泓基〈蕭遙遊〉2015-08-17 f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VLEheow0-I/hqdefault.jpg)
henry爭議 在 #轉載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 - 追星板 | Dcard 的八卦
轉載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 追星. 6月15日00:00. (1) 曾在韓國說「育兒節目應該要消失」 結果4個月後就去錄了中國的育兒節目(2) 參加中國版的《一日三餐》 ... ... <看更多>
henry爭議 在 [閒聊] 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 看板KoreaStar 的八卦
那些大家不知道的Henry爭議事件
(1) 曾在韓國說「育兒節目應該要消失」,結果4個月後就去錄了中國的育兒節目
(2) 參加中國版的《一日三餐》,節目沒有向韓國買版權,是抄襲的
(3) 轉發「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4) 參加有中韓文化爭議的街舞節目《這就是街舞》,在去年張藝興的隊伍中,選手穿著
韓服、跳韓國民謠《阿里郎》的舞蹈,然後說是中國街舞(中國那邊覺得那不是韓服
且稱《阿里郎》並不專屬於韓國)
Henry有過這麼多爭議
卻還能在韓國順利活動
真的很神奇
大家可能以為身為中國藝人
想在中國工作就必須這麼做
但是Henry其實是
台灣籍母親+香港籍父親生來下的加拿大人
來源: theqoo https://theqoo.net/2028204126
1. 他在韓國的形象很好耶,真的太神奇了
2. 會這樣做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錢
3. 他是靠在韓國累積的好形象去實現他的中國夢呢
4. 本身是加拿大人這點真的很好笑
5. 為了錢出賣自己的國籍... 我覺得被背叛了TT
6. 感覺他以後也不需要在韓國工作了
7. 而且他也不是真正的中國人啊
8. 媽媽是台灣人,爸爸是香港人,結果他支持一個中國?
9. 以後不要再上韓國的節目了
10. 他的形象管理真的很厲害耶
11. 知道他的爭議之後就覺得他不怎麼樣了.. 可是他還是照樣在上節目,所以我周遭的
人都不知道
12. 他是來韓國學中文的加拿大人
13. 「機會主義者」
14. 大家一定要抵制他!!!
15. 他根本不是中國人,所以這種舉動更像乞丐了kkkk 真的都是為了錢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cr.韓網評論翻譯站
https://www.facebook.com/229878154109281/posts/12627867541517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1.179.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Star/M.1623682781.A.EB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