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邀請到的特別來賓是型男設計師 Nick。 Nick 現在在 Google 總部擔任 UX Designer Manager,這次的直播會聚焦在如何成為頂尖的 UX 設計師上。
本次訪談內容皆為個人意見立場,不代表 Google 或任何公司的立場。
直播影片的大綱內容:
Nick 大學是師大的工業科技教育學系,主要偏重寫程式、學習網路、資料庫架構相關的學科。 因為他從小學開始就對美術相關的比賽很有興趣,大學畢業後想持續的往設計方面發展, 於是進入交大的應用藝術研究所就讀。
他研究所方向偏向視覺傳達、心理學,學習如何把 coding 、或是邏輯相關的知識應用在藝術、設計方面。 研究所畢業後先工作, 工作幾年後申請美國學校, 來到 CMU 卡內基美隆大學唸 HCI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是 3 個領域的結合, Computer Science + Design + Psychology (電腦科學 + 設計 + 心理學),也都剛好是 Nick 接觸過的領域。
Nick 在大學就讀的過程中, 有和另外兩位朋友一起創業, 那時適逢 2000 年,他們想把許多服務及一些內容辦到網路上, Nick 負責把網站做設計、並架起網站、運行。 大學因為有拿到教師資格,所以畢業後去高中教了一年的生活科技課。
隨後 Nick 決定還是回到設計, 先做了網頁 Desinger , 再到 HTC 做 User Usability Engineer , 再來開始做手機的 UI, UI 做久了開始會思考產品要如何設計可以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從介面的安排位置、顏色、到和使用者的互動等等, 就開始進入 UX(User Experience) 領域 。
探討 UX 前先來確定 UX 使用者經驗的定義是什麼? UI 是被包含在 UX 裡, UI 比較偏向視覺的元素, 而 UX 是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體驗。 ex: 車子的按鈕、儀表板可以比喻成 UI , 而打開車門、開車、停車的整個體驗是 UX。
比如說去迪士尼玩,從買票到在遊樂園裡玩的所有經驗、排隊買演場會的票、坐在客廳沙發上挑一部電影來看。 如何把經驗從好的變的更好, 就是 UX Designer 的工作。
UX 在科技業包含了幾個部分:
1. 互動設計 Interaction
2. 視覺設計 Visual (與設計的流行趨勢影響密切)
3. 轉場 Motion
4. 使用者研究 Research
5. 工程 Engineering
UX Designer 廣義來說包含以上這五種工作類別,目前比較大的業界需求偏向 1 & 2,如果能同時兼備多樣專長 (Hybrid Designer) 在就業市場上會更有競爭力。 美國的科技產業, 產品和終端消費者比較直接相關,讓設計師比較被視為一個專業。 UX Designer 依照公司規模的狀態, 小公司 3~5人, 第一個 designer 職責可能就是包山包海,連 UX Researcher 的工作也要做, 拿到結果再來自己測試。
什麼是好的 UX Designer?
視覺設計要不錯, 有基本的美感及程度、並且有邏輯思考的能力,這樣就會是很有競爭力的設計師。
UX designer 過往在矽谷還是會希望有寫程式的能力,5~7 年前的一些公司設計師面試還是會考程式, 但到目前, 專業被更尊重及細分, 就比較沒有被考程式了。 當然,找工作的時候, 如何讓自己比別人突出, 如果你是設計師,有程式的經驗,還是會很有競爭力及賣點。
設計的本質: 1. 對事務的好奇心、2. Iteration 迭代 的容忍度、接受度、及執行力,3. 合作、溝通的能力。
提升能力的方式: Nick 相信做中學,產品一個階段之後, 把專案相關人員聚集起來, 討論 Start、Stop 、Continue 。 什麼事情是不該繼續做的? 什麼事需要持續做的? 什麼事情需要開始去做的?
Designer 的工具: 從之前 Photoshop、 Illustrator, 近幾年因為設計潮流變的扁平, 所以 Sketch 因為可以勝任大部分工作, 也變得更流行。 當然, 因為團隊協作的部分, Figma 讓設計師在合作上有像 Google Doc 有一份網上的檔案讓大家協同合作,也是常用的工具。
Designer 面臨的工作挑戰:
如何用研究方法,把主觀的設計,用客觀的方法、數據來解釋、說服團隊。 所以設計師和 UX 研究員的合作緊密,用值化、量化研究來找出好的設計。
UX designer 在整個產品週期都參與,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及任務。 產品比喻成的 3 隻腳的椅子的話, 分別是 Designer 、 Engineer、 PM, 少了一個產品都沒辦法順利運行。
UX 常常會被說要有同理心,其實每個產品的角色應該都要有同理心。
質化 vs. 量化研究: 質化是要找問題的本質,比如說 5~8 人的研究就可以找出 85% 以上的錯誤或是設計不好的地方。 量化就是要多的樣本數、找到公正、大數據、可信賴結果的研究。 UX 要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來證明、並讓案子往前推進。
最後是一些提問及資源分享:
有什麼好的線上資源可以學習?
dribbble (https://dribbble.com/)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
UX Design Weekly (uxdesignweekly.com)
經典的 UX design 準則, 不僅僅是 designer 適用、工程師及 PM 內化這些準則後也可以發現產品做出來可以避免許多不好使用者經驗的問題:
10 Usability Heuristics for User Interface Design by Jakob Nielsen in 1994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ten-usability-heuristics/
推薦閱讀的 2 本書:
Nick 的啟蒙書 Don’t make me think (https://amzn.to/2Zq9Xti) 中文版翻譯為“ 如何設計好網站”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https://amzn.to/2zmRNhA),用了許多生活化的例子。Affordance 在使用者經驗領域佔有相當的一席之地,例如:旋鈕、橫桿、直桿、握把的門,大致上會讓使用者理解該用轉的、推的、還是拉的。
找工作的建議:
提升自我的競爭力,先釐清自我的興趣、想要做的方向,因為每個 UX 細分領域看重的技能都不太一樣。 許多人都願意分享,可以找到願意分享的前輩,得到一些建議。
職場上爬升的建議:
首先, title 是公司衡量是你是否有值得那個等級、影響力的結果,所以要著重於你對與展品的影響力是什麼。再來是要有耐心,培養自我能力、提升競爭力,最後就會自然而然走到你該得到的位子。 最後, Nick 覺得 designer 最要有的能力是溝通能力。 好的設計能力可以變成好的設計師。 強的設計師就是厲害在溝通方面。 Design 在 Nick 心中就是解讀 (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如何解決問題)、解釋(如何解釋你設計出來的東西), 最後解釋就是溝通。 所以對於設計有興趣的朋友,溝通是個很值得培養的能力。
溝通能力加強的方式:
上課培養。如果簡報 (presentation) 角度著墨,從聽眾聽完後,你想要讓他們知道哪 3 件事情反向思考,來幫助架構簡報,3 是個很重要的數字,讓這 3 個有相關、又各自著墨重點, 就可以涵蓋很大一部分思想理念。
最後分享一下UX 設計師大概的面試流程:
如果你有 portfolio,很多時候會被找到, 這是一個門票, 讓你可以開始面試,接下來可能會有 take home exerecise , 讓你做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被公司審核通過的話會邀請到 onsite interview 。 onsite 需要介紹你自己的作品, take home exerecise 的作品。 如果設計師可以充分利用白板來解釋思考過程、思考邏輯、及最後的提案是什麼,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加分。 面試官其實很在乎你面試過程中展現的思考能力 (其實和軟體工程師的面試的精髓也是一樣的)。
第一段影片在: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492317728266537/
「hci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心得] 一些給想要進修HCI的人的小心得- 看板HCI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請益申請UX/HCI 英美研究所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美國hci研究所在2022相關健康保健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美國hci研究所在2022相關健康保健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看板HCI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人機]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請益] 日本HCI相關的研究所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HCI運用研究所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心得] 一些給想要進修HCI的人的小心得 - Mo PTT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心得] 2019 fall HCI/UX MS 申請心得-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hci研究所 在 [錄取] MS HCI/UX CMU/Umich + 工業設計公費- studyabroad 的評價
hci研究所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這次邀請到的特別來賓是型男設計師 Nick。 Nick 現在在 Google 總部擔任 UX Designer Manager,這次的直播會聚焦在如何成為頂尖的 UX 設計師上。
本次訪談內容皆為個人意見立場,不代表 Google 或任何公司的立場。
直播影片的大綱內容:
Nick 大學是師大的工業科技教育學系,主要偏重寫程式、學習網路、資料庫架構相關的學科。 因為他從小學開始就對美術相關的比賽很有興趣,大學畢業後想持續的往設計方面發展, 於是進入交大的應用藝術研究所就讀。
他研究所方向偏向視覺傳達、心理學,學習如何把 coding 、或是邏輯相關的知識應用在藝術、設計方面。 研究所畢業後先工作, 工作幾年後申請美國學校, 來到 CMU 卡內基美隆大學唸 HCI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是 3 個領域的結合, Computer Science + Design + Psychology (電腦科學 + 設計 + 心理學),也都剛好是 Nick 接觸過的領域。
Nick 在大學就讀的過程中, 有和另外兩位朋友一起創業, 那時適逢 2000 年,他們想把許多服務及一些內容辦到網路上, Nick 負責把網站做設計、並架起網站、運行。 大學因為有拿到教師資格,所以畢業後去高中教了一年的生活科技課。
隨後 Nick 決定還是回到設計, 先做了網頁 Desinger , 再到 HTC 做 User Usability Engineer , 再來開始做手機的 UI, UI 做久了開始會思考產品要如何設計可以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從介面的安排位置、顏色、到和使用者的互動等等, 就開始進入 UX(User Experience) 領域 。
探討 UX 前先來確定 UX 使用者經驗的定義是什麼? UI 是被包含在 UX 裡, UI 比較偏向視覺的元素, 而 UX 是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體驗。 ex: 車子的按鈕、儀表板可以比喻成 UI , 而打開車門、開車、停車的整個體驗是 UX。
比如說去迪士尼玩,從買票到在遊樂園裡玩的所有經驗、排隊買演場會的票、坐在客廳沙發上挑一部電影來看。 如何把經驗從好的變的更好, 就是 UX Designer 的工作。
UX 在科技業包含了幾個部分:
1. 互動設計 Interaction
2. 視覺設計 Visual (與設計的流行趨勢影響密切)
3. 轉場 Motion
4. 使用者研究 Research
5. 工程 Engineering
UX Designer 廣義來說包含以上這五種工作類別,目前比較大的業界需求偏向 1 & 2,如果能同時兼備多樣專長 (Hybrid Designer) 在就業市場上會更有競爭力。 美國的科技產業, 產品和終端消費者比較直接相關,讓設計師比較被視為一個專業。 UX Designer 依照公司規模的狀態, 小公司 3~5人, 第一個 designer 職責可能就是包山包海,連 UX Researcher 的工作也要做, 拿到結果再來自己測試。
什麼是好的 UX Designer?
視覺設計要不錯, 有基本的美感及程度、並且有邏輯思考的能力,這樣就會是很有競爭力的設計師。
UX designer 過往在矽谷還是會希望有寫程式的能力,5~7 年前的一些公司設計師面試還是會考程式, 但到目前, 專業被更尊重及細分, 就比較沒有被考程式了。 當然,找工作的時候, 如何讓自己比別人突出, 如果你是設計師,有程式的經驗,還是會很有競爭力及賣點。
設計的本質: 1. 對事務的好奇心、2. Iteration 迭代 的容忍度、接受度、及執行力,3. 合作、溝通的能力。
提升能力的方式: Nick 相信做中學,產品一個階段之後, 把專案相關人員聚集起來, 討論 Start、Stop 、Continue 。 什麼事情是不該繼續做的? 什麼事需要持續做的? 什麼事情需要開始去做的?
Designer 的工具: 從之前 Photoshop、 Illustrator, 近幾年因為設計潮流變的扁平, 所以 Sketch 因為可以勝任大部分工作, 也變得更流行。 當然, 因為團隊協作的部分, Figma 讓設計師在合作上有像 Google Doc 有一份網上的檔案讓大家協同合作,也是常用的工具。
Designer 面臨的工作挑戰:
如何用研究方法,把主觀的設計,用客觀的方法、數據來解釋、說服團隊。 所以設計師和 UX 研究員的合作緊密,用值化、量化研究來找出好的設計。
UX designer 在整個產品週期都參與,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及任務。 產品比喻成的 3 隻腳的椅子的話, 分別是 Designer 、 Engineer、 PM, 少了一個產品都沒辦法順利運行。
UX 常常會被說要有同理心,其實每個產品的角色應該都要有同理心。
質化 vs. 量化研究: 質化是要找問題的本質,比如說 5~8 人的研究就可以找出 85% 以上的錯誤或是設計不好的地方。 量化就是要多的樣本數、找到公正、大數據、可信賴結果的研究。 UX 要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來證明、並讓案子往前推進。
最後是一些提問及資源分享:
有什麼好的線上資源可以學習?
dribbble (https://dribbble.com/)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
UX Design Weekly (uxdesignweekly.com)
經典的 UX design 準則, 不僅僅是 designer 適用、工程師及 PM 內化這些準則後也可以發現產品做出來可以避免許多不好使用者經驗的問題:
10 Usability Heuristics for User Interface Design by Jakob Nielsen in 1994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ten-usability-heuristics/
推薦閱讀的 2 本書:
Nick 的啟蒙書 Don’t make me think (https://amzn.to/2Zq9Xti) 中文版翻譯為“ 如何設計好網站”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https://amzn.to/2zmRNhA),用了許多生活化的例子。Affordance 在使用者經驗領域佔有相當的一席之地,例如:旋鈕、橫桿、直桿、握把的門,大致上會讓使用者理解該用轉的、推的、還是拉的。
找工作的建議:
提升自我的競爭力,先釐清自我的興趣、想要做的方向,因為每個 UX 細分領域看重的技能都不太一樣。 許多人都願意分享,可以找到願意分享的前輩,得到一些建議。
職場上爬升的建議:
首先, title 是公司衡量是你是否有值得那個等級、影響力的結果,所以要著重於你對與展品的影響力是什麼。再來是要有耐心,培養自我能力、提升競爭力,最後就會自然而然走到你該得到的位子。 最後, Nick 覺得 designer 最要有的能力是溝通能力。 好的設計能力可以變成好的設計師。 強的設計師就是厲害在溝通方面。 Design 在 Nick 心中就是解讀 (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如何解決問題)、解釋(如何解釋你設計出來的東西), 最後解釋就是溝通。 所以對於設計有興趣的朋友,溝通是個很值得培養的能力。
溝通能力加強的方式:
上課培養。如果簡報 (presentation) 角度著墨,從聽眾聽完後,你想要讓他們知道哪 3 件事情反向思考,來幫助架構簡報,3 是個很重要的數字,讓這 3 個有相關、又各自著墨重點, 就可以涵蓋很大一部分思想理念。
最後分享一下UX 設計師大概的面試流程:
如果你有 portfolio,很多時候會被找到, 這是一個門票, 讓你可以開始面試,接下來可能會有 take home exerecise , 讓你做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被公司審核通過的話會邀請到 onsite interview 。 onsite 需要介紹你自己的作品, take home exerecise 的作品。 如果設計師可以充分利用白板來解釋思考過程、思考邏輯、及最後的提案是什麼,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加分。 面試官其實很在乎你面試過程中展現的思考能力 (其實和軟體工程師的面試的精髓也是一樣的)。
第二段影片在:
直播訪問: Google Design Manager 談如何成為頂尖的 UX Designer 【02】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512324412847952/
hci研究所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八卦
【想申請哈佛、史丹佛教育碩士?】有關於教育 / 語言學 / 英語教學 / 教育科技碩士的申請你要知道的事
截至到現在,今年除了 Data Science / Business Analytics / HCI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這4大當紅炸子雞外,收到不少想要申請教育、教學、語言學、教育科技相關科系的文件。但大家這些科系的申請文件,很可惜的,全數申請者的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draft,都流於過度空泛,都沒有寫出學校會想看的 SOP。
我常常跟諮詢生說:
「對該領域的議題,你要先從過去的經歷整理出,你最熟悉和在乎的研究問題是什麼 (只在乎沒有用,還要熟悉),而現有的文獻中,是用怎樣的角度和研究方法 (e.g. meta-analysis) 去研究那些議題。」
「若對於教育,你有的只是滿腔熱血,或是對於該主題很模糊、感性的理解,那麼對於教育你要唸的不是研究所,你可以加入社會企業、教育基金會、慈善事業、NGO、甚至自己創業。教育學院 / 教育生研究院是用嚴謹的研究 / 科學方法在研究很小很小的主題,希望這些小發現可以有什麼轉換性而變成大貢獻的地方。」
✔︎ 具體說明
以英語教學來說,Zoltán Dörnyei 教授 30 年前的博士論文 “Psycholinguistic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就在研究 motivation 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一直到現在,他還在研究 motivation。 若想申請上好的 program,我們在講故事時,就應該避免輕輕鬆鬆地說出 「我發現隨著我的教學,學生越來越有學習動機,也讓我更確信了我對於教學的熱愛。」這樣沒有科學研究觀念、過度煽情的句子。
你具體做了什麼,在你的假說中,可能哪些教學方法有效、哪些沒效,這個動機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而動機跟學習成果是否有直接因果關係、而我們又是怎樣 measure / assess 學習成果的?這些成果會有 long-term effects 嗎? 這些才是研究所教授們想聽、想讀的反思。」
若你只有非常短暫的教學經驗、或是你的經驗是家教經驗,那麼我會說,除非你已經在台灣嚴謹的師範體系下,有些研究經驗再加上不錯的 GRE 分數,不然像是 Harvard、Stanford 般夢想的教育學院是不太可能進得去的。
想要申請進夢幻校系群,「相關經驗、相關經驗、相關經驗」是很重要的一個要素。如果你的相關經驗只是因為一個學生的一句話、某一天意識到教育的那個面向很重要、某一個家教生的成長、某一個電影的啟發、或是因為自己的成長經歷,那我會幫教授們問:
「在那麼多的申請者中,大家一定都有這樣的熱情和經歷:why you? 」
教育或教學,很容易讓人感覺到是以經驗和熱情為本的兩個領域。但我會說,那只是台灣在這一塊,落後了世界潮流不少。
若你想要申請上好的教育 / 語言學 / 英語教學 / 教育科技碩士,你需要在相關教學 / 研究經驗外衍生出一個最好路上的民眾會有點聽不懂的 research topic / question,比賽才正式開始。
預約與我的30分鐘一對一免費留學諮詢,請於此填寫諮詢單,將有人會跟你聯繫。
https://ntetaiwan.com/study-abroad/
hci研究所 在 #請益申請UX/HCI 英美研究所 - 留學板 | Dcard 的八卦
第一次發文若有不慎,再請鞭小力一點謝謝,由於現在是心理相關科系的學生,研究所想轉往UX/HCI科系繼續學習,加上未來想走UX與心理學結合的研究工作, ... ... <看更多>
hci研究所 在 美國hci研究所在2022相關健康保健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八卦
在Facebook上關於美國hci研究所的文章與內容 ... 這次邀請到的特別來賓是型男設計師Nick。 Nick 現在在Google 總部擔任UX Designer Manager,這次的直播會 ... ... <看更多>
hci研究所 在 [心得] 一些給想要進修HCI的人的小心得- 看板HCI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哈囉,大家好
我目前就讀於UW MHCID
有鑑於UX和HCI最近越來越紅,很多人也在詢問相關的事項
所以想要盡一點棉薄之力回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不過由於我尚未真正投入這個產業(僅只有在某大公司UX Lab全職實習了7個月)
所以以下可能有所偏誤,上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正
另外此篇文章僅針對Master、PhD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千萬不要弄錯了喔
Q1. 什麼樣的背景適合申請HCI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到底HCI收哪一些人呢?
到個各校網站一看,卻發現大家都把條件寫得十分的寬鬆
看到最後還是搞不清楚,所以這裡我希望可以解答大家一點點疑惑
目前各大學校在HCID招生宣傳上並不是寫的比較鬆
而是實際上就是滿鬆的
就我所知除了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HCI課程安排確實比較吃重程式能力
其他學校的課程大多都在設計、程式、以及研究上滿均衡的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formation School甚至招收了超過100種不同背景的學生
以目前我們Program的狀況來看
學生的背景主要包含研究(認知、心理)、資訊(CS, CE或IA)、和設計(工設、商設、建築)
等等
當然也有一些較為特殊的如3D Animation、Marketing和Project Management,其他學校
的的學生組成也是八九不離十
可以說是十分的廣泛,反過來說學校也是刻意要如此安排的
這樣子的學生組成的好處是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
同時也是模擬將來在業界和不同部門合作的狀況
上面我說到主流,並不是說這一些背景才適合念HCI
而是這一些背景的人在學校和在工作上和HCI的關係比較近
所以轉往HCI領域的人較多
即便你並非這些領域,只要你能夠展現出企圖心以及你和HCI的連結
Program大多也很歡迎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主流領域的人,申請上可能反而較為困難
因為太多同領域的人跟你競爭,這些Program大多都會抓一個人數均衡
換言之設計, 程式, 研究的人數是有一個比例的
Q2. 我的XXX很弱,會不會扯同學/團隊的後腿?
不會
術業有專攻,基本上你在團隊中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很多設計師進Program對於Coding一竅不通
寫作業時就需要請CS被請的同學教一下
但反過來說CS背景的同學在弄設計的時候也會請設計背景的同學幫忙看成品
這也是為什麼Program會刻意招各種不同領域的學生
不過有一個情形是你對於其他的事情一無所知
這可能就真的會干擾到團隊運行的
比方說心理學背景對於研究部分較為了解
可是如果對於設計和程式一竅不通
那就可能會影響到計畫的流程
單單在溝通上可能就要花上很多的時間
也因此一般會預期走HCI這個領域的人可以在專精其中一領域外(研究、資訊、設計)
也可以對其他領域有一些了解
如此才能在團隊合作時順利地與組員溝通
訂定合理的時辰和目標
如果現在真的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也無訪
Program本身就有規劃課程讓你去接觸其他領域
只要記得一直保持你的好奇心,努力學習就行了
Q3. 我想要充實自己,該如何著手?
以我到目前的經驗,如果想要充實自己
可以從研究、資訊、設計這三者來看
如果你是心理、認知科學或是社會科學背景的學生
在對人研究和實驗設計上通常沒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在HCI領域中作質化研究的機會比量化要大得多
而這一點對於走實驗組的學生來說稍微陌生一些
可以多去接觸一些訪談、觀察法、田野調查方面的資訊
並了解一些常用的使用者研究方法如Diary study、Focus Group、Usability testing等
等
程式設計上,如果你是以UX Researcher為目標,你只要能Code的出自己研究要用的東西
即可
公司不會叫你真的去把產品寫出來
(除非是Startup人手不足,不過如果真的要Researcher去當工程師這個公司也差不多了…
…)
如果是大公司,基本上你只要開出條件,自然可以找的到人幫你寫
如果你要當UX Designer或是Interaction Designer,甚至Front-End Developer
那一般就是學Javascript
以現在程式語言的趨勢來看JavaScript有很大的優勢,只要你對寫程式有興趣
JavaScript學起來絕對不吃虧(包含一些常用的Library)
除此之外建議可以去讀一些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的書
這一部分在現今HCI界非常的重要
如果心有餘力
了解一下Arduino和電路可以大幅提升Prototyping的能力
在設計上
最重要最重要的技能就是sketch
不需要畫的唯妙唯肖,而是能夠畫出重點
你必須要能夠把你說的東西畫出來以方便溝通
設計並非一蹴可及,但是如果能夠對於顏色、排版、字體有一些概念可以很有效的提升自
己作品的品質
一言以蔽之就是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和Visual Communication的能力
在Program中幾乎是每天用的軟體包含Photoshop和Illustrator
(同學們做報告和投影片都是Illustrator,不用Word或PowerPoint)
另外Sketch、Balsamiq、Axure、InVision也會用到,可以先行熟悉
影片剪輯(After Effects或Premiere Pro)也會用到
如果要進一步製作產品的Prototype,比方說用3D印表機,那也會需要學一些3D建模軟體
我個人是用Rhino,有興趣可以找來試試看
如果你能夠精通上面所說的所有東西
那基本上你就是全材了(俗稱Unicorn)
但是大部分人是不做到的
大多都是專精其中一塊之後再學一些其他的東西
除了這些技能外
很重要的是必須要對科技有一定的敏銳度
雖然說HCI並不一定都往科技業走,但在目前來說是大宗
因此隨時關注最新的科技,預期這些科技可能帶來的影響也是重要的技能
比方說最近很紅的Virtual Reality就是一個很有淺力的市場
人如何和虛擬事物互動也是一個HCI的研究議題
Q4. 如何選擇Program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畢竟所有人都只念過自己的Program
你要他去比較自己的Program和別人比起來如何實在有一些困難
不過這裡我可以提出幾個點讓大家參考
首先,要先注意的是該Program是否需要寫論文
HCI的碩士偏向Professional Master,因此大多數學校以Capstone Project替代論文
但也有的學校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寫論文
相較於Capstone Project,論文是比較學術的東西
自己可以先斟酌一下是否對於跟著一個老師做研究有趣
其次要參考的是學期時間
專業性質的HCI碩士課程長度大約是1到1年半
但如果要寫論文最少會是兩年起
一年期的碩士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實習的時間
但反過來說,畢業後如果能夠找到工作
你在業界的半年一年絕對比你在學校的時間來有用
這裡沒有好壞,純粹是自己的選擇
其三是該program是Full-time還是Part-time
前面說到HCI的Program是專業碩士,所以有很多人是以在職進修的方式來讀的
以我們學校為例,HCDE是Part-time,HCID是Full-time
Part-time的好處是白天的時候可以工作賺錢,晚上再來上課
你所遇到的人可能本來就是相關領域工作,畢業後直接推進你進他們公司的事情也不是沒
有
但缺點是課程全部都是開在晚上和周末,對於不能工作的國際學生來說白天需要自己找事
情做
除此之外同學之間的連結也會比較弱,很多人下班之後匆匆趕來,上完課就回去休息了
要討論報告的時候時間更是難喬
Full-time Program的好處是就像高中一樣,大家無時無刻在一起,
可以深刻的認識同學,討論時也很好約人
但是就必須要放棄工作或頂多進行兼職(如果你有綠卡或居民身分)
同樣無關好壞,端看自己的選擇
最後要說的是,不要太期待學校可以教你很深的東西
這樣講好像怪怪的,應該說HCI相對於注重實作,所以Lecture的比重要少得多
HCI是一個跨領域的專業,有非常多不同領域的人學習
不知道是否是因為這樣,學校的授課會以基礎為主,較深的東西需要自己探索
對於已經對於某些領域學有專精的人來說上到相關的課程會覺得太過簡單
也因此這裡會建議除了學校教你的東西以外
可以自己去探索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領域
並利用課餘時間做一些自己的計劃
一方面學以致用,一方面也向你未來的雇主展現自己的興趣與自主的能力
反過來說,由於班上有很多各領域的強者
所以透過互相交流討論,有時候你學到的會比你在上課中學到的多
Q5. 是否有相關的資訊可以參考?
如果想要找相關的資料
台灣的話除了HPX和 UI Gathering外
也可以參考Conversion
Lab(https://conversionlab.co/2015/11/05/how-to-become-uxer/ 這個作者是我現在
HCID的同學)
坊間也常常有舉辦Workshop和講座等等、台大也有開課(包含台大智活)
如果要申請學校則可以上PTT的StudyAbroad版
其他書籍、Coursera等等也可以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5.175.97.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CI/M.1460669969.A.4FF.html
※ 編輯: cozywolf (205.175.97.120), 04/15/2016 06:13: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