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從來最貴。這是Netflix新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主題。全人類,必睇。
社交成癮,就像媽媽的話,聽起來老土過時,風雨過後才發現它的價值。
更何況今次Netflix找來Facebook前業務拓展總監、 Like button設計師、Pinterest前總裁、Google前設計倫理學家及Twitter工程副總裁等才俊一同拆局。這群人,除了都是天才,還有個共通點:他們都禁止孩子用social media。
去片:https://madman-magazine.com/blog/social-dilemma/
因為上癮並不是結果,而是一眾社交媒體的設計原則。
眾所週知,社媒令無數KOLs及品牌受惠,拉近過不少人的距離,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更成為言論自由所剩無幾的明淨角落。好處一堆,但用戶似乎對社媒的另一面(flip side),還很天真。
例如我們都天真地以為,看哪條片、收聽哪位KOL的偉論,都是自己的選擇。其實,這是YouTube、Facebook替你作出的選擇,你只是接受了它們的推薦。
“You pick a card they want you to pick.”
這是你YouTube feed跟你家書櫃的分別。一個人的書櫃能夠反映他是什麼人,同一道理,卻不能用在你的YouTube channel上。
因為書本是被動的。從你走進書局一刻,拿起哪本書、走哪個方向、看多久,一切都是你的選擇。沒有你想看的書,可以改去第二間、第三間……
當然,書櫃的書,某程度上都是書局為你預先選好。分別在於,書局不會因你的喜好而改變架上的書籍。蘋果和大公報都在左近,揀邊份隨你喜歡;亦可以兩份都唔揀,或者兩份都買。這才是選擇。
而YouTube卻主動幫你預先點好菜,你還以為自己在吃buffet,其實已餵到嘴邊。
更遑論Tik Tok,片接片自動播放,連「接受選擇」的動作都替你省略了,不需動腦,不必知道時日過,坐定定接受餵飼。全球竟有2億人甘願被洗腦,洗得開心。
如此一來,我們自以為的意見,有幾多是己見,有幾多是社媒「說服」我們相信的成見?
片中舉例,同一個搜尋,全人類在Wikipedia上讀到的內容都一樣。但在不同地區用Google搜尋,卻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同樣,每個Facebook、YouTube帳戶上出現的內容都依靠演算法(algorithm)憑著用戶的喜好tailor-made而成。每個account都變成一個獨立的楚門世界,有著不同版本的事實,而且並不客觀。
大費周章想你所想,目的很簡單,就是把你的注意力留在平台上,越耐越好。越耐,利潤就越高。
「當你用的産品是免費時,你就成為了產品本身。」
紀錄片指,科技巨企都有三個共同目標:1. Engagement (你流連在平台上的時間)2: Growth (帶到幾多朋友入坑)3. Revenue (如何藉此吸引更多廣告商)。
你以為,你的個人資料是最值錢的商品。被拿來賣,拿來trade,你都肯首,因為自覺沒什麼不見得光,對生活又沒太大影響。才不是。
最值錢的,是它們利用這些資料(包括你看的相片,以至你在相片上停留的時間),對你的喜好進行分析,從而不斷優化演算法對你網上行為的prediction,繼而投其所好,不斷向你餵食「他們認為」你會喜歡的資訊,默默改變著你的行為思想,這才是社媒賴以生存的方式。
例如可怕的Notification。此一功能極為進擊,不只為你代勞,更主動提醒你它的選擇。紅點雖小,偏偏叫你忍不住點開;關了熒幕同樣引誘,因為你知道打開手機就可能有新資訊彈出,心癢癢的你總想碰一碰運氣。你根本離不開它。
"That's not by accident. That's a design technique."
而萬惡之源Like button的出現,原本確實只為宣揚愛,片中設計師指。可惜它生於一台賺錢機器上,成為了延長 attention span的手段。被Like帶來的快感太吸引,剛出完一個post就開始構思下一個post,因為人總是渴望被認同。抓住人性的弱點,加以利用、monetise。我們的依賴,是它們的致勝關鍵。
就連WhatsApp上的“typing‘’顯示功能,都為了抓注意力。我們眼中的小把戲,其實背後一番計算,準確捕捉了用家心理。
這種對社會行為以至思想的操控,威力就像上一代的TVB。它不單改變了一代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塑造了對佳麗的定義,甚至決定了人們放工後的timetable、飯前飯後的活動。所以在TVB 落廣告幾乎保證有效果。 當年TVB Sales地位之崇高,無可比擬,數,會自動跑過來。就像現在的一眾社媒。
“They sell certainty.”
你會問,難得有人懂你,廣告可以skip,大家win-win,何罪之有?
紀錄片認為,近年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分化、兩極化,由香港的黃藍營,以至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分歧、black lives matter,社媒都是幕後推手。片中更提到俄羅斯對美國選舉的操控,也與社媒這種運作模式不無關係。
而兩極化現象,正是YouTube用來令用家持續看片的最有效方法。推薦影片功能令YouTube成為最有說服力的平台。
這種導向式內容供應,順著你的喜好而生,漸漸構成你對世界的認知,甚至你的世界。當中有幾多是fake news,有幾多bias,演算法不會知道。正因如此,fake news比真相更具天然優勢,因為假新聞通常比較有趣,更能吸引眼球,提升廣告利潤。所以有人一口咬定地球是平的;有人堅信COVID-19並不存在。
影片強調“There’s no one bad guy”。科技巨頭的初心原是好的。只是在各種經濟誘因驅使下,令這種科技“brings out the worst in society”,而創造者本身卻沒有能力解決。
Mark Zuckerberg曾表示人工智能(AI)能解決fake news問題。但影片並不同意。
所謂人工智能,指的是海量的電腦互相交織而成的一個網絡,無間斷互傳data。但由於結構太複雜,實際上如何運作,每家公司只有一小撮人真正理解。換言之,某程度上,人工智能已經在操控人類。
“They are controlling us, more than we are controlling them.”
而且不知不覺間已對社會構成十分真實的威脅。這是紀錄片希望帶出的訊息。
可惜,全片只提出了問題,並未深入探討解決方法。在片尾粗略提出了幾個抗衡社媒操控的方法:
1:關掉notification
2:不要點擊推薦影片,盡量自行選擇
3:follow跟你持相反意見的人
要完全脱離社交媒體是不可能的。雖然註定被操控,也得盡量保持清醒。你同意與否,Jeff Orlowski的這部《The Social Dilemma》,絕對值得參考。
(《The Social Dilemma》截圖)
----------
Follow 我們的IG:
https://instagram.com/madmanmonogram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個小朋友天生都有不同的特質,有些長得高一點 有些長得矮一點,有些智商高一點 有些身手較好,有些長得靚仔 有些家裡富有。那天資過人的小朋友,是否就代表將來的能力一定比朋輩高?相反,資質一般的小朋友,是否一定由起跑線開始一直輸到終點為止?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Dr. Carol Dweck認為一個...
growth相反 在 Dora 妍希 Facebook 八卦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之父 Martin Seligman 曾提出,
我們的快樂有 60% 來自遺傳和環境,
剩下的 40% 來自我們如何選擇面對環境。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都有的共通點💗
1. 雖然老套,但他們享受當下
只有享受當下,你才能留意身邊的事物,即使只是聞一朵玫瑰的花香,也能享受那幾秒花香撲鼻的美好。
2. 他們有「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成長型思維模式是由 Carol Dweck 在著作中提出,與之相反的是「封閉型思維模式」,有封閉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成功是屬於那些聰明或富有的人,但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把失敗經驗視作更靠近成功的養分,而研究結果,這種人的確活得比較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3. 他們身邊也都是快樂的人
英文有句俗諺:「你的樣子,就是你身邊親近的五個人的平均。」(“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around you.”)
中文也有句俗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想讓自己快樂,與負能量爆表的朋友疏遠是必要的,不一定要斷絕聯絡,但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他們身上。
4. 他們心中有「夢」
如果未來沒有一個夢在前頭,我們就會一直回首過去!
這個「夢」不一定要多宏偉,無論是創業、旅行、學新語言等等,都算是一種「夢」。它可以讓你在遭遇不順的事時,還能保持著樂觀。
5. 他們可以「等待」
有了夢之後,你就會很想要快速達成。但真正快樂的人,他們願意為他們的夢提供很多「耐心」,也能享受這追尋的旅程。
6. 他們一定會安排屬於「自己」的時間
對別人的要求什麼都說「好」的 YesMan ,總是犧牲了自己的學習時間、思考時間,甚至是放空時間。付出是好事,但一定要適當畫出界線。
7. 他們大多把錢花在「體驗」而非「物質」
再好的名車,都會因為時間而貶值,但經驗和回憶永遠無價。
8. 他們付出的比得到還多
賺來的錢捐給別人、心中的愛也獻給別人,雖然看起來好像都在損失,但其實他們的確比一般人快樂。
9. 他們欣然接受生活中種種不適
心理學家 Peter Kramar 表示,失望的相反,就是「恢復力」(resilience),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快樂的人不會陷入無止盡的失望,而是遇見挫折後還能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日本有句諺語這樣說:「跌到七次,就站起來八次吧!」
10. 他們從未停止學習
科學證實,「所有」快樂的人都有個共通點:他們一輩子都在學習,無論是看書、旅行、學新語言。他們堅信,一但停止學習,你同時也停止生活了。
(參考資料 Lifehack:The 10 Proven Habits of the Happiest People In The World )
growth相反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八卦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被大內宣淹沒的美國總統署名投書】
先說這篇沒有圖,因為太重要不能亂放圖
在歷史上,從沒有美國總統親自投書到中華民國的報紙。但是在109年10月22日,美國總統參選人拜登以「More Prosperous Future For Our Families」(定稿中文標題:為我們家庭更繁榮的未來),以華人為主體,台灣人為核心訴求,投書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強調他願意與中國合作而非對抗,鄙棄川普的仇中獵巫,願意與華人聯手,但更重視台灣人的健保經驗,不願台灣人為美國火中取栗而是共同繁榮。
但在一片大奇特的大內宣中,美國總統參選人的投書竟然在台灣地區被忽視。且不說拜登明明在聲譽卓著的 IBD/TIPP民調持續領先,比起川普根本鼓吹台灣人火中取栗(你對抗,我賺軍火,去跟大陸人死嗑來增加我談判勒索本錢)。
拜登不只親自署名投書,還誠懇說明他對台灣/兩岸的四大重點,根本是史上最誠懇與重要的待遇。既然親綠親川普主流媒體不報,那福編來報。
★
一、拜登堅持稱台灣是 leading democracy (領導性的民主政體),表示其無意支持台獨立場(不稱國家)
二、拜登大篇幅強調川普仇中、卸責不科學的推卸問題給中國,造成亞裔的困擾與災難,而這不是美國總統應為。(打了那些整天喊支那賤畜以為自己就會成為高等美國人的台灣地區背祖中國人的臉)
三、拜登大談健保對一般百姓重要性,表示他珍視台灣的健保經驗,也是未來與台灣的合作重心。
四、與其獵巫與仇中,他更重視與中國的合作,希望聯盟對世界更有幫助(雖然舉例醫療與氣候,但也只是舉例) 表示願意以兩大強權的合作,謀取更多世界利益。
其他我 不多說,請看原文與譯文。
#拜登給中華民國台灣與聯合報系的面子真的太大了
#聯合報系真正展現實力
#美國總統投書首中華民國系報紙
#大內宣只在意把我們當馬前卒的喇叭川普
為我們家庭更繁榮的未來/前副總統喬瑟夫.拜登
時局多艱,我們國家處在十字路口,正面臨疾病大流行、經濟大衰退,和一場將決定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選舉。
今年 我們看到美國最好的一面
今年,我們看到美國最好的一面引領我們向前:英勇的醫師、護士、日常雜貨商、餐館業主、必要行業工作者 — 而其中,包括許許多多的亞裔美國人。
今年 我們也看到美國最糟情況
但我們也看到最糟的情況:亞裔美國人誤因新冠病毒遭仇視的行為比比皆是,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川普總統發布的仇恨言論所致。亞裔美國人被責備、被唾罵、被攻擊;家園、商家和汽車被侮辱性標記破壞;年幼的孩童被刺傷,還有一名89歲的奶奶,在不斷升級的仇恨文化中遭人火焚。
這不該是我們原本的樣子。
亞裔美國人 使我們國家變強大
近兩個世紀以來,亞裔美國人使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 — 從掘金礦工,到加速我們崛起的鐵路和工廠工人,再到推動我們向前邁進的科學家、建築師、藝術家和企業家們。多年來,他們的勇氣、犧牲和成功,為美國夢注入動力,也讓美國穩為自由的燈塔與世界的希望。
川普卻不懂 傷了移民國價值觀
川普總統不懂這些。他帶頭攻擊我們作為移民之國的價值觀,甚至在我們的邊境,拆散成千上萬的孩童與父母。即便在這場大流行到來之前,我們的仇恨犯罪就已達到16年以來的新高。而如今,為了轉移自己抗疫失敗、未能保護我們國家的過失,無論是否因此導致上千反亞裔的種族歧視事件,他仍堅持把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
作為總統 我捍衛每人的美國夢
措辭很重要,總統措辭更為重要。作為總統,我將捍衛每個人的美國夢,讓每一勤奮努力的家庭,享有通向繁榮和美好未來的公平機會。我將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指示司法部優先處理仇恨犯罪,以彌合仇恨與分裂的傷口,而非煽風點火。
川普失敗 他讓我們的經濟崩盤
唐納德·川普早在今年1月就已知道新冠病毒的致命性,卻未採取任何行動。現在,超過22萬美國人因此失去生命,約3000萬人失去工作、工時和薪水,五分之一的小商家關門。川普失敗的領導力讓我們的經濟崩盤 — 他總統當得愈久,得以完全回歸正軌的時間也愈久。
我會控制疫情 讓我們重回生機
八個月過去了,川普仍然沒有(抗疫)計畫。而我有。
首先要擔起責任,努力控制疫情,讓我們重回生機。我將執行早在3月就擬定的計畫,擊敗新冠病毒。我將聽取科學家、專家的意見;保護我們的家庭;讓新冠檢測、治療, #以及最終的疫苗免費,並對所有人開放。
我會重建經濟 實質救助小商家
我將馬上開始重建更好的經濟,為數百萬遭受重創的小商家提供實質救助。他們是我們社區的生命線 — 但川普腐敗的復甦作法棄他們於不顧,只把紓困資金匯集到大公司手中。75%的亞裔小企業主,未能獲得任何首輪紓困金。這是錯誤的,我已要求確保員工在50人以下的小企業獲得紓困金,我也將增加他們獲得優惠和資金的長遠渠道,減輕阻礙移民業主的語言障礙。
我不會對年收40萬元以下者加稅
質言之,我的經濟復甦計畫將回報以工作,而不只是財富,將創造未來數百萬優薪工作。(信評機構)穆迪的獨立經濟學者發現,比起川普總統的作法,我的計畫會創造多出700萬的工作,以及超過1兆元的經濟增長。我也不會對任何年收入40萬元以下者加稅 —別懷疑。相反地,我還將確保超級富豪和大公司最終支付本應承擔的份額。
讓父母能付學費 讓醫保更平價
我一路走來,都在為工薪和中產家庭而戰;他們之中有許多勤勉奮鬥的移民,來到美國是為更好的生活。我將幫助父母有能力支付子女的優質教育、提高教師薪酬,並讓絕大多數家庭免費就讀公立學院。我將讓照顧年邁父母變得更容易,讓醫療保險更平價。川普現在要通過法院,廢除「可負擔健保法」,在一場致命大流行之中,剝奪數千萬人的醫療保險,這毫無道理。
與盟友並肩 深化與台灣的關係
同時,新冠病毒證明美國不能自外於世界。從重建我們最親近夥伴的關係開始,我們必須與其他國家攜手合作,應對影響我們所有人的國際挑戰。我們是一個太平洋強國,將與盟友並肩,增進我們在亞太地區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這其中就包括深化與台灣這個居領先地位的民主政體、主要經濟體,以及科技重鎮的關係。台灣也是開放社會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閃亮典範。
更新領導力 符合美利益與中合作
我們應對中國的方式,會聚焦增強美國競爭力,再興國內優勢,並更新我們在海外的聯盟與領導力。我們將在符合美國利益的領域與中國合作,包括公共衛生和氣候變遷。
讓家庭團聚 修復破碎的移民系統
美國向來不只靠強大的國力,而是用身為榜樣的實力領導世界。要切實重現此景,我們也必須修復破碎的移民系統,讓家庭團聚,確保美國繼續吸引全球最出色與最聰明的人。
我將會傾聽 重塑我們熱愛的國魂
我競選是為讓美國更好的重建,重建美國作為一個充滿機會,團結和有全新開始的國家;一個由數代移民讓其強大的地方;一個所有人都能發聲、每張選票都有價值的地方。我將引領這些議題,更重要的是,我會傾聽。所以,請確保你今天將選票投出。
讓我們一起,重塑我們熱愛的國魂。
(世界日報華盛頓記者羅曉媛/譯)
More Prosperous Future For Our Families
by Former Vice President Joseph Biden for World Journal
These are tough times. Our country is at a crossroads, facing a pandemic, a recession, and an election that will decide our futures for a very long time.
This year, we've seen the best of America carry us forward: heroic doctors, nurses, grocers, restaurant owners, essential workers–including so many Asian Americans.
But we've also seen the worst: acts of hate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wrongly blamed for COVID-19, spurred on, in part, by hateful rhetoric from President Trump. They've been screamed at, spit on, and assaulted. Homes, businesses, and cars vandalized with slurs. Small children stabbed. An 89-year-old grandmother set on fire amid this rising culture of hate.
This is not who we are.
For nearly two centuries, Asian Americans have made our country strong–from the gold miners and railroad and factory workers who helped to power our rise; to the scientists, architects, artists, and entrepreneurs who are helping to drive us forward now. For years, their courage, sacrifices, and success have powered the American Dream and helped America stand as a beacon of freedom and hope to the world.
President Trump doesn't get that. He has led an assault on our values as a nation of immigrants, even tearing thousands of children from their parents' arms at our border. Hate crimes against people are at a 16-year-high, even before this pandemic. And now, to deflect blame for his failure to protect our nation from this crisis, he insists on calling COVID-19 the "China virus," no matter how many thousands of reported racist incidents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it encourages.
Words matter – and a president's words matter even more. As President, I'll defend the American Dream for everyone, so every hardworking family has the same fair shot at prosperity and a better future. I'll stand against racism in every form, directing the Justice Department to prioritize hate crimes, and working to heal the wounds of hatred and division, not fan the flames.
Donald Trump knew how deadly COVID-19 was back in January and did nothing to stop it. Now, more than 220,000 Americans are dead. Some 30 million have lost jobs, hours, wages. One in five small businesses have shut down. Trump's failed leadership has tanked our economy – and the longer he's president, the longer it'll take to get it fully up and running again.
We're eight months in, but Trump still has no plan. I do.
It starts with t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doing the hard work to control this pandemic and get our lives back. I'll implement the plan I've laid out since March to beat COVID-19. I'll listen to scientists and experts; protect our families; and make testing, treatment, and any eventual vaccine free and available to everyone.
I'll get right to work building our economy back better – getting real relief out to millions of hard-hit small businesses. They're the lifeblood of our communities – but Trump's corrupt recovery passed them by, funneling funds to big corporations instead. Some 75% of Asian-owned small businesses weren't expected to get any first-round stimulus funds at all. It's wrong. I've called for ensuring small businesses with less than 50 employees get new relief funds. And I'll boost their long-term access to credit and capital, and work to ease the language barriers that can hold back immigrant entrepreneurs.
Through it all, my economic recovery plan will reward work, not just wealth, creating millions of good paying jobs of the future. Independent economists at Moody's found that my plan creates 7 million more jobs – and $1 trillion more in economic growth – than President Trump's would. And I won't raise taxes on anyone earning less than $400,000 a year – period. Instead, I'll make sure the super wealthy and big corporations finally pay their fair share.
I've fought my whole career for working and middle class families – so many of them hard-working immigrants who came to America in search of a better life. I'll help parents afford a quality education for their kids, boosting teacher pay and making public college free for most families. I'll make it easier to care for aging parents, and make health care more affordable. Trump is in court right now trying to repeal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stripping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of health coverage in the middle of a deadly pandemic. It makes no sense.
Meanwhile, COVID-19 is proof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an't isolate itself from the world. We have to work with other nations to meet global challenges that impact us all, starting by rebuilding our relationships with our closest partners. We're a Pacific power, and we'll stand with friends and allies to advance our shared prosperity, security, and valu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at includes deepening our ties with Taiwan, a leading democracy, major economy, technology powerhouse – and a shining example of how an open society can effectively contain COVID-19. And our approach to China will focus on boosting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revitalizing our strengths at home, and renewing our alliances and leadership abroad. We'll work to collaborate with China when it's in our interest, including on public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America has always led the world not only with the example of our power, but the power of our example. To truly do that again, we also have to fix our broken immigration system, keeping families together and ensuring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draw the world's best and brightest.
I'm running to build America back better, as a country of opportunity, unity, and new beginnings. A place made strong by generations of immigrants. A place where everyone has a voice and every vote counts. I'll lead on these issues, and more importantly, I'll listen. So please make sure you get your vote in today. Together we'll restore the soul of this nation we love.
#福編編譯? (編譯個鬼,是世界日報了不起! 大內宣與遍地綠媒鬼遮眼)
growth相反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每個小朋友天生都有不同的特質,有些長得高一點 有些長得矮一點,有些智商高一點 有些身手較好,有些長得靚仔 有些家裡富有。那天資過人的小朋友,是否就代表將來的能力一定比朋輩高?相反,資質一般的小朋友,是否一定由起跑線開始一直輸到終點為止?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Dr. Carol Dweck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天資的影響只佔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成長時期的心態。
塑造我們的人生有兩種基本心態,一個擁有固化心態的人,認為他的性格、智商和創意等等各方面,都是先天所決定,他們無法改變。而一個人的成就,就是建基於他們先天的資質。而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剛剛相反,他們認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成長、發展和改善。
因為心態上的差別,他們面對挑戰往往有很不一樣的抉擇,令他們有不同的人生軌跡!
參考資料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Blackwell, L., Trzesniewski, K., & Dweck, C.S. (2007). 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predict achievement across an adolescent transi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and an interventio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rmtM9qyZG8/hqdefault.jpg)
growth相反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近來股市很弱,今日還是跌了95點,現在是23665,去到現在恒生指數已經跌了1900點,近8%。第一,昨晚美股大跌,因為話加息周期可能提前,不排除明年第二季開始加息。多數人估計明年加息是1.5厘左右。那是否會提前呢?但美國股市離頂也不是很遠,跌下來169、170,其實仍是很高。但相反香港銀根近來有資金流走的傾向。這點我也不明白。港匯跌回7.754,不是再有資金流入。
其實俄羅斯與歐盟美國的關係仍然緊張。因為普京一會鬆,一會緊。我也不知道他在玩甚麼把戲。原本也談好了永久停火,現在又派兵到克里米亞。他是不停地持續挑釁,搞到局勢緊張。原本會永久停火,東部給他們自治,以為這樣便已經處理好。但普京仍然不停地搞事。可能因為歐美又不肯放鬆經濟制裁。可能是這個原因。
昨晚我講過謠傳調周小川,但這是未證實的。但似乎那句說話,即「不再守住7.5,GDP growth會跌到7.2-7.3左右也合理」,「震散」了市場。所有指摽都顯示大陸經濟走向疲弱。但問題是否企穩在7.2-7.3就可以呢?而調周小川其中一個重要訊號,是他主張放寬銀根來刺激經濟。而李克強主張定向、微型的刺激,不會再大量刺激,以免走回舊路。但這樣是否行得通。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PpVyKvSFI0/hqdefault.jpg)
growth相反 在 英文常用反義字05 (Common Antonyms in English.)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