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國際政治夢工場🇬🇧🎵] 講述傳奇樂隊Queen的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全球叫座,飾演樂隊主音Freddie Mercury的Rami Malek更得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但有趣的是,不少影評都對電影相當嚴苛,除了認為只是為粉絲度身訂造,也不滿電影似是刻意遷就不同受眾的「潔淨版」。例如第三世界不滿他的非洲、印度出身被輕輕帶過,英國觀眾則認為忽略英倫色彩;音樂界認為電影對Mercury的創造性貢獻不夠深入,非Queen粉絲覺得歌曲多得像MTV;主流社會不滿歌頌Mercury的混亂私生活,社運界則不滿淡化他的同志身份。
然而正是這些設定,反而令人容易探索一個立體的Mercury,與及無須刻意定義的遊走身份認同,值得習慣標籤任何人的大眾深思。
Mercury出生於革命前的東非桑給巴爾,當地併入坦桑尼亞前,本來是阿拉伯人管治的蘇丹國,他的家庭則是來自南亞的拜火教信徒,這樣的文化背景,是他後來的音樂能突破英倫傳統規範的重要憑藉。他一方面需要這些異域靈感,另一方面不滿家庭過份刻板;不希望承認家庭背景的影響,乃至要改名換姓,但又渴望得到真正的家庭溫暖;既要破除約定俗成,又默許家人以拜火教儀式給他安葬;努力爭取英國社會認同,但又自覺和「真・英國」格格不入。這樣的心路歷程,令他成為永遠的他者,無論在非洲、印度、英國、美國,身份都是一個邊緣人,也不可能投身任何社會運動。
說到Mercury的感情生活,從他為「皇后」樂隊正名到刻意設計的浮誇台風,其實第一天就很公開自己的性傾向,但偏偏甚少以同性戀者稱呼自己;死後最大的遺產並非留給隊友或男友,而是曾有婚姻之約、稱之為「一生最愛」的Mary。這反映他心靈上需要女性,肉體上需要男性、但又知道所有男友都不了解他,其實和不少主流男性頗為相似,只是後者剛好相反,心靈上需要男性兄弟情(bromance)、嫌女人囉嗦沒有邏輯,肉體上才需要女性。《波希米亞狂想曲》要說明的,就是「身份認同」從不是二元對立;被強行標籤,正是Mercury一生比簡單的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者,都更痛苦的源頭。
就是對音樂本身, Mercury似乎也不希望比簡單歸類為「搖滾巨星」,經典歌曲《波希米亞狂想曲》結合搖滾、歌劇和意識流,刻意打破當時樂壇的一切明暗規則,正是他這種「甚麼都是、但甚麼也不是」的代言。由於他不希望被定型,創作路上不斷求變,其實也是不能找到身份認同的另一投射。Mercury的最後遺作《I’m Going Slightly Mad》MTV依然在突破,充滿畫家達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他後期的鬍子造型也很像達利),皇后樂隊四名隊員會忽然變成猩猩、企鵝,帽子又會幻化香蕉、水煲,彷彿一切都是不能言明。
Mercury在台上是譁眾取寵的王者,台下卻是害羞的宅男,喜歡獨處而又害怕寂寞,幾乎對任何「身份」都抗拒,包括當全世界都知道他患上愛滋病,他也要在死前一天才公開承認。因為「愛滋病患者」這公開身份,或正或反,總會伴隨一系列套版形象而來(例如「勇士」或「弱者」),但這些都是社會建構出來的,而他一生拒絕被建構,卻是從一而終──這教人想起同樣死於愛滋病的哲學家福柯,也深信愛滋病是權力掌控者「建構」出來。假如電影強化上述任何身份,固然令觀眾「易懂」,但反而失真。在現實世界,天才本來就是難以名狀的。
「freddie mercury私生活」的推薦目錄: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Mini Miri Facebook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Re: [普負雷] 波希米亞狂想曲(喜滿客卡拉場-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佛萊迪墨裘瑞死因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皇后樂團主唱性向的推薦,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Pin by Juliette on A 漫画私生活 漫改剧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25歲成名,45歲早逝,他才是萬人敬仰的搖滾傳奇!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freddie mercury身高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freddie mercury身高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freddie mercury身高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Re: [Live] FOX_Movies 21:00 波希米亞狂想曲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波西米亞狂想曲》背後不倫故事:背著女友藏8個同性情人 的評價
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國際政治夢工場🇬🇧] 飛機上又看多次《波希米亞狂想曲》,繼昨天談Freddie Mercury後,這是另一篇觀察:
//首先,自然是不能過份渲染樂隊私生活的放縱,而這恰恰是英國小報對Freddie Mercury最感興趣的。當時他的狂野派對非常著名,據小報記載,常出現全裸男女侍應,有一整隊小矮人手持可卡因四出讓賓客享用,又會活殺動物贈興,總之充滿獵奇想像。然而正如本欄介紹,Queen其他隊員年紀大了後已「從良」,特別是Brian May,完成了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擔任了大學校監,多少也要顧及形象。於是《波希米亞狂想曲》出現了很突兀的一幕,訴說Queen其他成員帶同妻子出席Mercury的派對,卻受不了那氣氛而離場。這明顯是漂白工程:根據昔日報導,那些派對自然是Queen全體成員演出前後一同享用的,但假如「其他人」將這一幕拍出來,大學校監的形象就毀於一旦。//
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Mini Miri Facebook 八卦
看了電影《Bohemian Rhapsody》,與其介紹說是一套講神級樂隊QUEEN 的電影,不如說是主音Freddie Mercury 的個人傳記。
可能因為Freddie 極受愛戴,同時私生活極受爭議--若要舉例,其花生程度就如Michael Jackson--所以就不難明白為何它劇情落墨是如此保守,近乎平鋪直敘、幾乎沒有Struggle、對感情的描寫也是淺層,尤其是搞得三位Bandmate 都只是來襯托Freddie 而都沒有個性似的……
但以上都是看完回家後的對戲情的分析;劇情以外,畫面、音樂等等都精彩。QUEEN 的Live 在大銀幕重現,也很有撼動人心的力量啊。
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佛萊迪墨裘瑞死因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八卦
贈書《Freddie Mercury,璀璨奪目的佛萊迪・墨裘瑞》抽獎活動活動日期即日起至03 ... 皇后合唱團主唱老婆佛萊迪墨裘瑞私生活freddie mercury死因freddie ... ... <看更多>
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Pin by Juliette on A 漫画私生活 漫改剧 - Pinterest 的八卦
Freddie Mercury · Best Friends · Good Things · Random Thoughts · Sayings · 0:15. Incoming Call, Memes, Movie Posters, Pins, Waiting, Meme, Film Poster. ... <看更多>
freddie mercury私生活 在 Re: [普負雷] 波希米亞狂想曲(喜滿客卡拉場- 看板movie 的八卦
※ 引述《sunny1991225 (桑妮)》之銘言:
: 看完本來心中是想給負雷的,甚至在版上之前的番茄文爆走抱怨了不少,不過考慮到
: 這一部應該是鎖定大眾和死忠fans為目標的傳記電影,標準稍微降低一下...只是還是得
: 說,熟悉本片的製作風波的人─從2010發想,一度還是找Sacha Baron Cohen演出主唱
: Freddie Mercury,吉他手Brian May跟鼓手Roger Taylor從計畫開頭就加入,但最後整個
: 案子竟然從演員到編劇原案、導演都換得面目全非,接手的Bryan Singer拍到三分之二就
: 走人,又得把之前廢案的導演找回來補拍完─如果你們對這部電影陷入development hell
: 的狀況會不會影響到電影成果有過懷疑的話,你們的擔憂恐怕是真的。
: 因為不太想詳細討論,底下就把今天在喜滿客看的時候的狀況跟一些想法擺一起了。
: 1.不太確定到時候院線上的時候電影會不會是一樣的狀況。今天喜滿客放的場次是會在
: 歌曲串燒時打上類似卡拉OK的英文字幕的;整體場面頗冷,別說是唱歌,就連音樂放到
: 理論上是超級high歌的"We Will Rock You"時都沒有人敢正大光明的跟著打節拍。只有電
: 影在來到那場傳奇的Live Aid時有出現大家一起跟著拍手的狀況。
: (是說喜滿客之歌這種難聽到爆炸的東西,放在一個搖滾天團的傳記電影前播,實在是太
: 驚悚了。都沒人跟喜滿客方面客訴過這件事?
: 2.電影都叫做Bohemian Rhapsody了,但Bohemian Rhapsody在電影中連被完整放完都
: 沒有。Live Aid那場演奏時本來歷史上現場就只有唱前面的ballad segment,這個是沒問
: 題,可電影前半這首歌登台的關鍵時刻,明明都先拿當時的唱片公司跟電台不願意放三分
: 鐘以上的曲子的規定來開玩笑了,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使用音樂的決定?不太確定做這個決
: 定的是導演Singer還是編劇Anthony McCarten,電影中的做法是把這首名曲用在Queen錄
: 製A Night at the Opera期間,然後把它給剪成好幾段,前半Freddie的ballad segment
: 自己拆出來一段,然後其他團員配唱歌劇的地方拆出來一段,配上當時錄音的背景畫面,
: 最後進入高潮的hard rock時才有劇組重建的演唱會畫面。重點是這些片段彼此並不連貫
: ,中間都還會穿插著各種連配樂都沒有的小情節。只有最後進入hard rock的地方時有比
: 較連貫的處理。我並不是死忠的皇后粉,只是我真的很想問,這種把他們的經典名曲切八
: 段、中間還走走停停的處理方式不會讓人感到很反高潮?
: (要把這些地方串起來又不是多難,用個L cut或J cut再把敘事精簡一點不就好了?
: 3.電影的故事分配嚴重失衡。大家都知道Freddie Mercury是皇后團的靈魂人物,但他們
: 仍然是個樂團,不是Freddie Mercury and his mates。我很懷疑如果觀眾在進場前根本不
: 知道這個團的存在,他們離場後能不能叫得出其他團員的名字?劇組都找到
: Brian May和Roger Taylor當顧問了,編劇Anthony McCarten之前還說有在跟兩人訪談的
: 過程中找到一些超棒的新資料,結果這部電影看起來也沒講出什麼一般聽眾不知道的事情
: 啊...而且電影也有將近兩小時二十分了,過程中還讓其他團員人間蒸發了是怎樣?
: John Deacon本來就不太對外界談樂團內部的事情,這可以理解,可是May跟Taylor呢?
: 電影中對於皇后團在Live Aid前夕的狀況的描述也很詭異。Anthony McCarten的故事
: 完全把樂團的崩潰推給了Freddie的享樂主義和他惡名昭彰的個人經紀人Paul Prenter。
: Freddie的個人形象當時確實有不小的爭議,可是明明在Live Aid不久以前,皇后樂團仍
: 然有過大型的巡迴演出,而且正是因為那次演出跑到了堅守種族隔離政策而飽受世界各
: 國撤資攻擊的南非,樂團才在英國名聲掃地的。
: McCarten有樂團的當事人在可以取材,卻仍然堅持只聚焦在Freddie的個人小劇場,我覺
: 得完全就是missing the target。
: 4.McCarten跟Singer把重心擺在Freddie Mercury身上是很吸睛。但很遺憾的,他們眼中的
: Freddie一點都不特別。Singer雖然這幾年來名聲並不好,導戲怎麼會也退化得這麼嚴重
: ?他在過去至少也是個以關心社會少數族裔與處理家庭關係聞名的導演才對;整部電影
: 處理Freddie的自我認同焦慮和社會關係的方式,連個日舞影展或酷兒類型的影展新人
: ,甚至是之前總算拍出大災難家、交出勉強OK的答卷的James Franco,大概都能做更好。
: Singer處理這些片段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關鍵資訊用幾句台詞帶完(我們是英國的波斯移
: 民blahblahblah...這是公益廣告自介?),關鍵物件就特寫一下(講到Freddie小時候就特
: 寫一下照片),連一個稍微有點想像力的鏡頭和視點運用都沒有。
: 然後就是McCarten的劇本。McCarten的劇本除了要交代Freddie的性向困惑和享樂放縱,
: 他還希望把Freddie的救贖放回皇后樂團本身。一個一旦失去音樂跟演出就失去一切且迷失
: 的天才,最後藉著跟團員和解來獲得拯救,聽起來多美好!問題只是在,故事把所有時間
: 花在那些MV式的演唱會場面跟Freddie的顧影自憐上了,其他皇后團成員跟隱形人一樣,
: 只要在關鍵場景出來露個臉即可,而他們的人生,以及他們與Freddie的關係,都沒獲得
: 多少處理。Brian May在電影中當著Freddie的面罵他是個混帳,但觀眾平常也沒看見多少
: 團員跟Freddie互動的模式,誰會知道這句話的說服力在哪?McCarten寫出來的這個東西
: 真的是訪談May和Taylor的成果?我好懷疑。
: 沒有人說McCarten跟Singer需要把人物的人生處理得很獵奇才能吸引人,可是,如果你只
: 想給一張60分的答卷,別人也沒辦法給出超過60分以上的分數。電影沒有把Queen放在
: 更大的社會脈絡下(像是60晚期的前衛搖滾運動)檢視可以當作是工作者不想跑題,但你們
: 都已經把Queen縮小成Freddie的一人故事了,拍得用心點應該不過分才對。
: 5.總和以上,雖然這部電影叫做Bohemian Rhapsody,談的是Queen,主角是
: Freddie Mercury,我卻覺得它不是一部皇后團的電影,而是一部拍得極為平庸的同志電影
: ,而且很搞笑的是,電影中那些MV式的演唱會重建看起來都比他們處理人物本身的複雜
: 性的手段要用心。Rami Malek模仿Freddie在台上賣力演出的模樣有好幾個鏡頭都像到
: 嚇人(可以自己去找Queen在Live Aid和蒙特婁的錄像來比較),幾個團員的選角也都極為
: 仿真。只是MV拍得好,不代表這就是一部好的音樂傳記;因為你從中既看不到幕後工作者
: 對皇后團的理解,也沒有看到世人理解他們的方式。
1.後來的導演Dexter Fletcher只接手2場戲,不到電影的20%,劇本也沒有更動。電影導演
頭銜,最後只掛名Bryan Singer 1位。
2.你參加的首映是"歡唱版",上映時會有"一般版",歌詞將以中文翻譯呈現銀幕上。
3.皇后樂團的音樂,最具特色的就是合音和多層次的樂器聲,在錄音器材還不是很進步的
當時,是個非常大的工程,需靠反覆錄製,波希米亞狂想曲歌劇段的母帶,有些地方都要
磨透了。我想這是電影之所以拆開來交待的原因。何況看到他們在錄音室做聲音實驗是很
有趣的,更早的The Beatles,同期的Led Zeppeline等等,也都喜歡這麼玩。
4.電影海報明示或暗示都很清楚,也看得很清楚,這部電影會以Freddie的故事為主。雖然
我也很期待另三位團員的番外篇。
5.關於Brian駡Freddie是混蛋這段,我想你可能沒看清楚--
Freddie在party上說經紀人Paul忠誠,語帶雙關問Roger的女友Dominic是否了解忠誠很重
要,激怒了Roger,於是Brian駡Freddie是混蛋。
--
posted from bbs reader hybrid on my HTC_U-3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91.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40734451.A.35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