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雖說臉書一直怒吃文!但我要補 #DXY丁小羽穿搭 的約會穿搭影片應用展下班去看 #湯姆克魯斯 #不可能的任務 #失控國度❤️
大家說說這樣的粉嫩約會穿搭如何呢?!❤️
快立馬留言 #92dxy #就愛丁小羽 +喜歡+1、尚可+2、不好意思就是沒有不喜歡的選項唷哈哈
Give me your "message" + "like" + "share" + #92dxy love Ding Xiao Yu) and your favorite photo now!!
Your choice could be the next cover of my Facebook fans group.
快一起來關注我的更多其他平台吧!會每天更新^^
Follow my personal channel for more beautiful photos & movies:
FB: http://j.mp/fb92dxy
Weibo: http://j.mp/weibo92dxy
Instagram: http://j.mp/ig92dxy
Meipai: http://j.mp/meipai92dxy
Pixnet: http://j.mp/pixnet92dxy
Twitter: http://j.mp/twitter92dxy
Tumblr: http://j.mp/Tumblr92dxy
Personal YT: http://j.mp/PersonalYT92dxy
dxy意思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八卦
年尾檢討︰我是否稱職的Public Intellectual?
祝賀各位讀者聖誕快樂!差點搞錯周二休假停刊一天,中午才知道《信報》仝人那麼勤力,平安夜仍上班。又到年尾,本應休息一下,不想討論令人厭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但他實在太瘋狂,突然從敍利亞完全撤軍,國防部長馬蒂斯極度不滿,唯有選擇辭職。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記招上表示歡迎美國退出敍利亞,但指出美軍說了多年,仍未撤出阿富汗。翌日,特朗普就宣布撤出一半阿富汗的駐軍,他的行徑實在令人懷疑。
美國政府更因墨西哥圍牆撥款的爭議而partial shutdown部分關門,連中美貿易談判都可能受影響,因「貿易專員」辦公室屬暫時關門的一部分,除首長級外,其他員工被furlough暫停發工資,停工回家。特朗普認為今次背水一戰,因為美墨圍牆(The Wall)是他最iconic的一個選舉承諾,如今次不成功,明年1月眾議院易手後,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機會。不知道這場對峙將持續多久,影響肯定比今年上兩次shutdown大,是近日美股暴跌的其中一個因素。
來年須關注美滙走勢
很多人尤其特朗普,都把美股大跌市的責任歸咎於聯儲局。一如我所料,據聞他曾多番考慮炒掉鮑威爾,但暫時尚好,他承認可能沒有這個權力。正如我在上周另一文章指出過,就算不炒也可令鮑威爾的生活變為living hell,逼他請辭。
很多朋友問我怎樣看明年,要擔心的東西似乎很多︰美國經濟放緩,中國經濟冷卻得更快,中美在貿易和科技等領域的鬥爭加劇等,不勝枚舉。
總結下來,最值得大家關注的就是美滙指數DXY,近期徘徊在96.5至97的狹窄區間。如因英國出現無協議脫歐,DXY短期或將大升至100或以上,如ECB始終無法加息,甚至乎要重啟QE,DXY亦會長期走強。如美元太強,不利包括中國在內的EM(新興市場),人民幣肯定將面對極大貶值和資金外流壓力,A股和港股也肯定好不了。我估計,倘明年人民幣不幸跌至7.2至7.3兌一美元,國內和香港經濟將面臨極大考驗。
但如美元「聽話」,按大摩和其他分析師的預測,隨着明年即將停止加息,甚至停止QT,DXY或將在短期內見頂,然後逐步回落。這個場景是對EM,包括中國在內最有利的。只要人民幣穩定或最好稍為走強,就能繼續吸引外資來買債券和股票,到時A股和港股就有機會逐步反彈造好,債券亦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亦感激編輯對我的容忍,經常遲交稿,更不好意思,愈寫愈長,霸佔了大量篇幅。大家可能都已經頗清楚我寫專欄的目的,主要是扮演一個我認為在香港以至國內較缺乏的Public Intellectual(公共知識分子)角色,但不知是否稱職?請大家多多指教。
很高興能借用這個平台,讓我也在不停學習,思想也在演變,同時亦可跟大家分享一些觀點,並希望能起一點教育作用,啟發更多人去思考和討論一些問題,例如中美關係、經濟理論、科技趨勢、氣候變化和其他人類面對的挑戰,甚至偶然一點文化,所以開始懷疑我的專欄應否仍放在投資版。
在我開筆前,環顧其他各類專欄,投資的大部分都在推介本地莊家股,沒落之後又演變為推介大陸莊家股,一時潮流興互聯網+,一時拍電影,賣手機的突然搞FinTech,唔掂就再變Techfin。有幾多個儍到好似我咁,在討論CAPE、ERP和R*等概念(現在多了),看似抽象,但其實這些知識對發展健康資本市場更重要。
就算在政治層面,眼見大部分作者都只留意本港問題,特首林鄭的房屋政策做得如何(仍有不足),處理各司法案件有沒有偏頗(當然有)等。這些對香港人重要,但香港是一個所謂開放型的國際都市,眼光必須更遠大。如要繼續扮演重要的中外橋樑角色,也要了解國內情況和國際形勢,中美關係,尤其重要。不敢說我的國際經驗最豐富,從未做過任何政府的官員,但確有30年在美國、香港和內地的工作經驗,高科技研究和投資兩方面為主。部分更因old school tie關係,認識了不少接近美國權力中心的精英,包括一眾重量級CEO、學者、傳媒人,以及多位現任和前任部長和政客,再加努力學習和分析,相信對美國政商界的理解程度,不會比太多美國本地專家差。我是一個局外人,觀點可能比他們更客觀,亦可更加直言。
例如一早認定米勒(通俄案特別檢察官)未必有意把「通俄門」真的查到水落石出,所以一直拖延交出報告,民主黨領袖如佩洛西(Pelosi)雖痛恨特朗普,但也對彈劾有很大猶豫,因將為美國帶來極大傷害。據一些美國政治專家好友的最新觀察,情況確實如此。但罪證已累積如山,要拖延彈劾甚至刑事檢控,也不容易。不檢控在任總統只是司法部的傳統慣例,並沒有清晰憲法理據。
很難衡量自己是否任務成功,但最少立論應算較特別,既非「畀冧巴」,亦非談論一些虛無縹緲的所謂投資心得,反而主要討論一些大家可能未想過,但其實更重要的大問題。不少討論過的題材,例如半導體、AI、美國政經情況、中國經濟改革等,都引來不少迴響,國內外以至海外都有。承蒙錯愛,從「呃 like」的「自戀狂」標準來看,應已成為香港傳媒中最受歡迎的columnist之一。
從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得到的feedback,國內外讀者質素非常高,除投資者和同業先進外,亦有很多其他專業人士和學者。最高興一點是很多讀者為年輕人,經常在香港和國內不同場合,包括在街上碰到聊天,他們似乎不嫌棄我寫的東西太老套,反而告訴我能起啟發思考作用,或者只是哄哄我,但已令我「老懷安慰」!
勿沉迷5G免墮陷阱
偶然更見到國家某些政策,例如供給側改革(仍期待正版的出現)和現在盛傳的大幅減稅(應盡快),由最初所有人都說我發神經,不接地氣,到後來,雖不敢說採納了我的意見,最少可算不謀而合。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的一些其他建議,例如小心過度沉迷5G和其他所謂高科技,慎防因此誤墮「修昔底德陷阱」,以及現在大部分人仍覺絕不可能的,逐步出賣非核心國有資產,以此填補財政缺口和提升經濟效率。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頗有主見」的人(非朋友更有較強烈形容詞),當然不是所有觀點都正確,更非全能先知,但最少我有能力(和膽識)清楚解釋我的論點,絕不含糊。有時亦因此而引起跟一些朋友和讀者的頗激烈辯論,如有得罪之處,在此道歉,請多多包涵!
dxy意思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八卦
譚新強:誠意邀請特首出席慶祝「真•撤回」宴
【明報專訊】林鄭終於「真·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當然是好事,但亦帶出一些問題。政府既然堅持了3個月都不撤回,其間香港因此經歷了前所未見的動亂,為何突然宣布正式撤回?
表面答案當然是政府終於體會到單靠拖延、武力鎮壓,甚至所謂「派糖」,都不會成功停止所有動亂,所以嘗試釋出善意,答應示威者部分訴求。如果這就是真正理由,更令人極度懷疑和擔心政府的能力。雖然林鄭從6月中已多番在公開場合和洩漏錄音中承認犯下嚴重錯誤,但似乎仍未汲取絲毫教訓,所以一直堅拒「真·撤回」。她的「語言偽術」,甚麼「壽終正寢」、The bill is dead等廢話,不止浪費了3個月的寶貴時間,更當然直接激發本來尚算和平的示威遊行,變質成為一場暴力的逆權運動。社會上出現各種令人痛心的暴力行為(當然仍需負上刑責),令到社會嚴重撕裂、極度不穩定、挑戰法治、針對警察、嚴重傷害香港國際形象,亦令中美關係更複雜化。如果林鄭在6月初就從善如流,不作無謂之爭,直接答應撤回,那麼香港極可能可以逃過這場無聊的浩劫。
林鄭語言偽術浪費寶貴3個月
有些人的想法比較玄,認為政府早看穿整個局勢,但認為「要來的,一定遲早都會來」,所以一直拖延,拒絕撤回。意思是不撤回是個故意的決定,蓄意激發社運,目的是看清楚反對派憎恨政府的程度、人數、分類、「底牌」和真正訴求等。我認為此解釋極度牽強,如果是真,更令人心寒,政府的愚蠢程度已超越常人的想像。此說法有如治療癌病和愛滋等病症,既然沒有根治的方法,所以即使可用各種藥物來控制病情,也故意不用,就讓病情自由惡化,然後再算吧!這個說法當然非常荒謬,因為如故意讓病情惡化,可甚至爆發出其他併發症,到時病入膏肓,恐怕病人已救不過來了。
除了這個解釋,坊間亦流傳其他各種理論,包括為即將來臨的國慶粉飾太平、企圖防止美國國會通過制裁中國的《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of 2019》(《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等。有人甚至指出前天特首林鄭的演說,表情和聲音都極不自然,有點AI(人工智能)加CGI(電腦合成影像)的味道,懷疑用了類似近日火爆換臉App—ZAO的技術!
我無意逐一探討每個陰謀論的可信性,我較有興趣研究這次撤回對未來局勢發展的影響。首先最肯定的是整件由修例引發出來的危機,解決方法必須是一個可行,且能穿越2047年的政治方案。但正如我早前分析,基於各種考慮,相信在短期內難推出一個全面政改方案。
基本法行「同股不同權」 每票權重天淵之別
讓我再指出現行一國兩制的一些荒謬地方,亦因此極難令北京放心用現存條件「續約」。先看特首的英文名稱Chief Executive(首席執行官),極不尋常,全世界城市都未見過,企業就當然常見。這名稱已說明本來的構思是把香港打造成一家MNC,類似Muti-National Corporation,改一個字,是一個Multi-National City!只有MNC,才會容許海外「股東」或「持份者」,在股東大會或立法會選舉中投票,甚至讓外國人參選立法會議員。《基本法》甚至要求終審庭必須有最少兩位來自英聯邦國家的外籍法官。最荒謬的是《基本法》竟遠遠走在港交所前面,老早已有「同股不同權」機制!外傭0票,住滿7年的其他外國人和普通香港市民則有1票,本來律師、會計師或大老闆就有兩票。即使到了曾蔭權年代的政改後,外傭繼續0票,普通香港人及外籍人士都有兩票,包括超級區議會,但這些議席是由幾十萬人選出來,跟功能組別的議席,只由數百人甚至只幾十人選出來,每票的權重仍有天淵之別。
所以我認為任何政改,尤其關乎2047年以後的制度,即使保留某形式的一國兩制,都必須解決這些殖民地年代遺留下來的畸形現象。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即使不談機制,只談投票資格,其實已關乎可能高達200萬或更多人的投票權,足以影響任何選舉結果。
外傭無居港權 待遇遜十九世紀賣豬仔
外傭人數高達40萬,已佔香港人口5%至6%,不少已在港工作超過7年。我家的其中一位,已服務超過20年,她極想留在香港長居,但奈何法律不賦予居港權,未來當她離職時,仍必須回去菲律賓,這公平嗎?法律權利上,她們面對的待遇,甚至比19世紀中國人「賣豬仔」到美加的華工血淚史更差。他們當年被徵收「人頭稅」,亦不許把太太帶過去,但最少老來可留低,最後法律改變,仍可家庭團聚。
反過來,其他行業的外國人,為數約20萬,即使在各駐港領使館工作的外國人,只要住滿7年,都有永久居留和投票權。這權利應該也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從來未聽過任何國籍的expat(駐外人員),在紐約、倫敦、東京、悉尼等地方有投票權。這畸形特權又公平嗎?合理嗎?
另外擁有加、澳、紐、美、英和其他國籍的香港人,約有100萬,他們又應否繼續有投票權呢?又要否考慮雙重國籍問題呢?
除此,還有BNO護照持有者,又該如果處理呢?1997年回歸時,最高峰時有340萬人,後來發現特區護照更好用,數目就跌至50萬,近日因動亂問題,開始回升。如動盪不停,這數目可輕易反彈至100多萬,因為這是最便宜的半份「移民保險」,雖然1997年後出世的年輕人沒有資格。賭的是雖然當年英國羞恥地沒有賦予所有香港人居英權,但在緊急時刻,即使只持有BNO的香港人抵達英國,6個月到期時,他們會否真的把港人遣返?同樣問題,BNO持有者的投票權又如何?
微調831框架 先改革立會選舉最務實
我沒有最理想答案,但先了解事情的關鍵在那裏,是必須的第一步。我認為最務實的做法是先嘗試改革明年將舉行、爭議較少的立法會選舉的制度,甚至可能暫不需要考慮2047年的期限問題,但可能需要中央稍為修改831框架,容許先修改立法會選舉方法。首先逐步增加民主代表性,譬如考慮取消或最少減少功能組別的議席數目。得到的成果將較實際和有效。如林鄭不辭職(當然是個big if),但正常下一屆特首選舉將在2022年,尚有一點時間,可再深入思考一會,才再正式討論如何普選特首。
但最要小心的是少數示威者的更極端目的,並非民主普選,而是接近無政府的長期混亂,使香港繼續沉淪!沒辦法,對付這批極端份子的手段必須強硬,必須拒絕接受這歪理,不可猶豫,不可妥協,不可茍且,必須糾正這種思想,每個香港人都有責任!
對付極端示威者手段必須強硬
大家較關心的是在短期內,這次撤回,會否有助把局勢降溫,還是反而鼓勵反對行動變得更激烈。我沒有答案,需要繼續觀察未來數天、數周的事態發展。但肯定的是,即使短期內社會逐漸稍為平靜下來,但社會的「病」仍未根治,必將復發。
全球傳媒和市場都是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病患者,近日焦點已逐漸離開香港,不是完全忘記,因為這仍是一隻較新的「黑天鵝」。但近日亦要關注亞馬遜雨林大火災,和愈演愈烈的英國脫歐危機,和沒完沒了的中美貿易衝突,這些事的起因都與去全球一體化,有極密切關係。
約翰遜只上台數周,英國已墮入憲政危機。今周多名保守黨議員倒戈相向,投票支持向歐盟申請Brexit再延期至1月底,令到保守黨政府失去大多數執政地位,連約翰遜企圖解散國會,在10月15日舉行提前大選(snap election)的動議都未獲通過。短期內,市場對硬脫歐(No Deal Brexit)的憂慮稍獲紓緩,英鎊有所反彈,美元指數DXY回落至99以下,所以全球股市出現反彈(香港情况也有點幫助)。
但最後Brexit如何收科,誰都沒有答案。在約翰遜領導下,硬脫歐仍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可能,但國會已頗成功奪權,所以延期而最後達到某種Brexit協議的機會亦不低。本來支持Brexit的工黨,現在竟然接近180度轉變,支持再度公投,如出現,戲劇性逆轉為Bremain(留歐)的機會很大!
脫歐拖延看似壞事 實非如此
眨眼間,Brexit已拖了3年,沒完沒了,看似不好,但其實對大部分英國人來說,拖延未必是壞事。貿易上既有繼續留歐的好處,貨幣上英鎊貶值,對消費不好,但對刺激出口和旅遊業,挺有幫助。但同時在Brexit的威脅底下,相信近年較少來自土耳其和東歐等地的移民會選擇搬去英國!雖不可持久,但最少暫可達到兩全其美效果!
Brexit是場充滿悲哀、瘋狂和諷刺的鬧劇,已拍成電影《Brexit: The Uncivil War》,由班尼狄甘巴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扮演甘明斯(Dominic Cummings),脫歐運動Vote Leave的Campaign Director(運動主任)。經過甘明斯的非正統民調,發現英國人的共同憂慮是Loss of Control(失控予歐盟),而最大的共同恐懼竟是土耳其加入歐盟。他就精準利用這恐懼忽悠國民,恐嚇英國人如土耳其加入歐盟,將有多達7000萬土耳其人搬到英國!但整個土耳其人口才不過8000多萬,此說何其荒謬!
但無論如何,甘明斯等人非常成功地把這個排外想法灌輸入英國人腦海中。到後來,連約翰遜都加入了Vote Leave陣營。最後在公投中,Brexit以52%對48%,輕微勝出。3年後的今天,約翰遜成為了首相,他亦委任了甘明斯成為政府特別顧問。
製造共同恐懼 導致英國人公投脫歐
最諷刺的一點是約翰遜正是土耳其裔人,曾祖父Ali Kemal更曾當奥斯曼帝國的內政部長!有些香港人很崇拜英國,但你能不佩服英國人的愚蠢嗎?莫非這就是英國有名的自嘲式黑色幽默?
我衷心歡迎今次修例的「真·撤回」,亦未有忘記跟友人的新榮記之約。我未來兩周將出門去華盛頓參加每季峰會,今次應有一些特別嘉賓,希望對了解可否打破至關重要的中美貿易談判僵局,和美國政商界最頂層人物如何看香港情况,有點幫助。身為香港人,我亦必盡力解釋香港的錯綜複雜情况,如有需要,更必矯正他們一些對香港局勢的誤解。
回港後,定必款待朋友們享用此「真·撤回」之宴,樂意支持本地經濟。特首既已答應落區走入民間,與市民直接對話,我極希望她賞面,撥冗出席(保安和保險可能是個問題,但應有解決方法)。說不定,酒過三巡,我們這班「普通市民」,或可提供一些尚有些少參考價值的意見!
(中環資產持有ZAO母公司陌陌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190906/s00004/1567708088140/%E8%AD%9A%E6%96%B0%E5%BC%B7-%E8%AA%A0%E6%84%8F%E9%82%80%E8%AB%8B%E7%89%B9%E9%A6%96%E5%87%BA%E5%B8%AD%E6%85%B6%E7%A5%9D%E3%80%8C%E7%9C%9F-%E6%92%A4%E5%9B%9E%E3%80%8D%E5%AE%B4
dxy意思 在 dxy是什麼、dxy意思、dxy指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dxy是什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dxy意思、dxy指數、美元指數越高就來披薩評價推薦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dxy是什麼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dxy意思 在 重點六:萊布尼茲微分符號與隱函數微分法|觀念講解-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摘要】本影片主要介紹萊布尼茲微分符號d/dx,這個符號的優勢在於可以明確指示對哪個變數微分,而且dy/dx 更有切線斜率的感覺;然後介紹高階微分與隱 ... ... <看更多>
dxy意思 在 dxy是什麼、dxy意思、dxy指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dxy是什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dxy意思、dxy指數、美元指數越高就來披薩評價推薦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dxy是什麼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