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的工作不是看興趣也不是看技能
明明被說個性適合做業務,職業測驗結果也如此,卻在業務工作中感到沒那麼適合,既不想勉強他人,也無法認同主管作風。到底「適合的工作」是什麼?
經過多年諮詢的統整,我會說合適的工作需從「價值觀」與「個性」兩個層面做自我分析。價值觀就是個人的信念、人生意義、道德觀念等組合,對應工作就是企業對文化、理念、願景的實踐;個性則是評估自己在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與什麼樣的主管合作,能更勝任愉快。所以,評估適合的工作發展,兩者缺一不可。
價值觀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
若把公司經營者分為三種,企業家、商人與生意人;那麼我們個人的價值觀也可分為理想、務實與投機。借馬雲的解釋:「生意人做生意完全由利益驅動,為了錢,什麼都可以去做;商人重利,但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企業家是帶著使命感要完成某種社會價值。」所以,若是一個投機者,就非常適合加入生意人的公司,學習怎麼樣快速的獲利了結;但要是加入了商人的公司,可能會覺得賺錢真慢,每天想東想西難以專注。若是一個理想家,加入了商人的公司,會覺得工作起來缺乏幹勁,為了賺錢而賺錢,人生真沒意義。而當一間企業規模大了以後,經營者對我們的影響會降低,直屬主管的個人理念影響變高。所以在評估價值觀時,不能只評估企業經營者,還要評估直屬主管。
如何用個性判斷適合的工作?
首先,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人格特質測驗,MBTI, DISC都可以,做完後將那些結果所說的特質記錄下來,再來將特質轉化成工作偏好。假設有客觀、謹慎、按部就班、獨立、分析,就表示若你的工作有固定的流程,需要大量的分析研究,並且是獨立作業較多,那麼有很高的機率會勝任愉快。
再來,不要用職業類別作為判斷的標準,而是以「工作內容」。在現代,產業與職業的界線越來越模糊,許多工作需要的是整合與跨領域的技能,而職業類別很難代表多種技能與特質。同樣是業務,在不同的產業與企業,工作性質就會有所不同,更不用說工作內容的落差。所以,請先拿掉職業類別、職稱抬頭這種不精準的分類方式作為判斷依據。所以,搜尋職缺時,為了更有效率建議用工作內容的關鍵字,若無法搜尋工作內容的關鍵字,才用職務類別,再一一檢視工作內容進行判斷。
如何用價值觀判斷適合的工作?
比較難的是釐清自己的價值觀。畢竟,我們或多或少都受社會與他人眼光的影響。可以參考「價值觀就是你的幸福指南針」一文。價值觀的探索是需要時間的,需要驗證與調整。因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Role model,從他的職業生涯找線索,甚至直接請益對方。當我們心中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觀(中心思想)後,就能避免選擇不適合的組織與職業,進而找到適合且長久的職涯發展。這裡也補充,價值觀沒有對錯,只有行為有恰當與否,所以對自己越誠實,越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
最後,找到適合的工作沒那麼容易,但也沒那麼複雜,關鍵行動就是釐清「價值觀」與「個性」。當機會來臨時,自然會知道該如何取捨,減少落入誤區就減少浪費生命,讓職業選擇活出人生的價值。
#不只是職涯的生涯設計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isc人格特質測驗」的推薦目錄:
- 關於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Facebook
- 關於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 關於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 關於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disc人格測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DISC適性分析準嗎?聽完讓你了解他人學會溝通 - YouTube 的評價
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有人願意年薪百萬可身心俱疲,有人卻寧願放棄百萬年薪也不願妥協?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在高薪產業工作,卻放棄一切重頭開始的朋友?我偶爾會遇到這樣的諮詢者,而這次是一位在半導體產業年薪百萬的工程師,寧願放棄百萬年薪也不願妥協的故事。八年的輪班,讓他感到身心俱疲,雖然薪水好,工作內容也蠻適合自己的調性,但繼續輪班的生活不只對健康造成威脅,更重要的是看不到自己想要的未來。好在單身,這幾年也有投資存錢,只是當站在離開舒適圈的關口,反而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沒有方向,就去找方向】
對於結婚、生子,他沒有一定的規劃,也不是非要不可的人生目標,加上沒有貸款,父母也不大需要擔心。手上的籌碼很多,那唯一的問題就是對未知的恐懼了。而大多數沒有方向的人,問題出在不了解自己與不了解世界。而不了解世界,就不會了解自己;不了解世界和自己,就無法把握住自己的生活。因此,兩者必須是同時進行的。
#不了解自己的原因
相信你做過學校的人格特質測驗,網路上也有許多像是DISC, MBTI, 九型人格等,人們也喜愛研究星座、血型或是透過卡牌、算命來了解自己。人們天生就對「自己」充滿好奇。可為什麼,儘管我們已擁有如此多的工具與方法認識自己,卻還是無法找到熱愛的工作與想要的生活?其實這要歸咎兩大因素。
1. 為迎合社會價值框架
大部分的人都無法照著自己的想法活著,心裡有著「不論如何都得跟周遭的人和平共處」的想法。但即使這樣想,身體跟情感卻還是會發出求救訊號,像是回到家後,累到動彈不得,心中充滿「明天不想去上班」、「我不想看到那個人」等負面情緒。一旦陷入這樣的狀態,就表示你或多或少抹煞了自己的個性,總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勉強自己。
2. 未能正視自己真正的需求
人類是一種害怕改變的生物。雖然人具有「從失敗中記取教訓」的能力,但也因為生物的本能,會使我們「避免面對不同的變化及挑戰」。只要持續做自己有把握的事,就不用怕失敗的心理,反而讓我們忽略內心真正的需求。明明喜歡大自然,卻不得不在都市工作;嚮往一場壯遊多年,隔天還是在原本的生活;從小對畫畫有興趣,但因為成績好一路只能讀書。正視需求就是正視內心的想望,有時候不一定是社會框架住你,而是我們已經習慣只做有把握的事情,害怕改變。
#更認識世界的方法
你是否也曾在生活中發現,某些你以前覺得自然又熟悉的現象,漸漸變得不太一樣了,但你也說不上來,到底是哪裡不一樣?這些一點一滴的影響可稱之為「微趨勢」。一般人往往認為是科技去適應了人類,但是,事實往往是相反的,是人類去適應了科技的變化。這些影響包括家庭與情愛、商業與職場、生活方式、保健飲食、政治與其它項目的趨勢發展。若想要掌握這些微趨勢,我們必須大量接觸新資訊,透過接收新聞與閱讀書籍。
1. 每天看新聞
雖然丹佐華盛頓說「看新聞你會與事實脫節,但不看新聞你會與世界脫節」。所以,我們還是必須看新聞。看新聞不是只看特定新聞台或關注娛樂與社會上的奇人怪事,哪個土豪結婚、哪位名人離婚、政治人物偷情,這些並無法幫助你了解世界,真正能夠了解世界的是國際上每天發生的政治、經濟與深度報導。
2. 閱讀書籍
很多人說,有啊!我看過很多書。但讀書是有分層次的,現在人很喜歡「聽人說書」,像是五分鐘聽完一本書,就跟五分鐘看完一部電影一樣,失去了觀影的樂趣。同樣是看完,但一個是花三小時整理出精華,一個花五分鐘看關鍵字,兩者的收穫絕對天差地遠,所以你說你讀書了,是讀進了資訊還是知識?再來,選什麼書對一個人了解世界極為重要,只看暢銷書、機場或便利商店架上賣符合大眾閱讀習慣的快餐書,思想也是即時消費式的。所以,一定要多方涉獵,不能只是暢銷書,還要多看文學名著或一些稍難的科普書籍,才能建構你腦中深厚的邏輯架構。
所以,測驗是死的,但人是活的,社會是複雜的,世界是變動的。我們必須透過認識世界了解自己,也必須了解自己來與世界互動。由於工程師有很明確的職人特質,所以適合做什麼、在什麼環境下發揮,還算簡單。他的職業元素有:獨立作業、維修、手做、一對一。未來的工作有這些元素,基本上就能如魚得水。所以,困擾他的是「不了解世界」,到底其他領域在幹嘛?有哪些選擇?由於很確定要跳脫「半導體」產業,但又想不到還有什麼產業會有適合的工作。從特質上看,其他產業的維修、操作類型的工作都是可以參考的。我另外請他去了解並加入創客、自造者社群,當中有許多與他一樣的人,一定可以激發不同的火花。
最後也提醒,雖然我們不需要對這些趨勢感到過於恐懼,但是應該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才有辦法在改變之中提前做好準備!請好好的「了解自己、認識世界」。
#生涯健檢
#了解自己認識世界
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八卦
粉絲私訊:#人生沒有方向怎麼辦?
方向只是表面問題。
方向問題通常發生在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想不出答案而鬱鬱寡歡的人身上。你是不是從小都聽爸媽、老師,當兵聽班長、長官(這沒辦法),出社會聽主管、老闆的人?因總是習慣聽別人的,不大思考,所以當意識到自己不快樂時,才驚覺從沒想過自己要什麼,而頓失方向感!其實,一個人如果生活開心,方向根本不是問題,應該說即使有,也不會是大煩惱。所以,沒有方向時,不是該問怎麼辦,而是問自己快不快樂?
方向不是核心問題,快樂才是!
觀察那些活得快樂的人,是因為擁有人生方向嗎?擅長畫畫,所以朝平面設計走,但做了平面設計師後就因此快樂了嗎?好像不是吧!後面還會有一堆人生本就該面對並自我提升的問題,很會畫圖但不善言辭,溝通上的問題讓設計圖總是無法到位,導致龐大的工作壓力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平面設計,但明明是出在溝通能力。快樂的人不是沒有工作或生活上的問題,只是他們面對的心態不同。快樂的人總是活在當下,擁抱「成長型心態」,他們會把挫敗經驗視為更靠近成功的養分,不斷精進自己。
所以,你不快樂,不是去找快樂,而是找出不快樂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家人的情緒勒索?財務問題?自我期許過高?同儕比較的壓力?夫妻相處摩擦?問題的根源總是複雜,而複雜的問題就不要想短時間解決,無法短時間解決就表示沒有捷徑。因此,難是難在你得有「耐心」面對與處理,以及處理不來又能否放下並繼續前進。
真正尋找方向的第一步是評估自己是否夠「認識自己」。
好吧!說了那麼多,還是要給點做法。你知道自己喜歡、擅長,不喜歡、不擅長什麼嗎?一個夠認識自己的人,在探索方向時,能夠很輕易的判斷哪個選項更適合自己,不夠認識自己的人則會難以在選項中保持理性,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例如:喜歡畫畫,可能可以往平面設計、做教學、畫繪本、自創品牌...等方向。但一個有穩定主業,時間不多、喜歡與人互動更甚獨自創作的人,就適合做時間短,一次性的教學。
認識自己的方法與工具有很多,人格特質測驗(九型人格、DISC.....等)、好時光紀錄、周哈里窗,這裡提供一個工具 #多重潛能者測驗,歡迎玩玩!
https://forms.gle/jEGMKbmkYigXqDHD8
若還是覺得沒有方向,請把方向定位在找到快樂。快樂不是短時間的麻痺物,而是打從心底的喜樂,是一種平靜與悠遠的深厚感。歡迎參加一場 #生涯設計工作坊 你就會懂了!
#這讓我想起一首歌
#猜猜看
#明天公布
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DISC適性分析準嗎?聽完讓你了解他人學會溝通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你在面試時有做過「 DISC 職業適性 測驗 」嗎?是不是以為做完一切就與你無關?錯啦!! DISC 算出來的 人格特質 ,大大影響我們在人際上的表現,以及適合發揮 ... ... <看更多>
disc人格特質測驗 在 disc人格測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DISC 人際取向人格特質測驗. DISC 理論是1920 年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Dr. Marston)研究古希臘的性格學說去探究人類行. 為模式所發展而成。此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性格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