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今天突然間又升溫了
很多本來在觀望的人開始施打AZ疫苗了
有很多癌友在問我
他們可不可以施打AZ疫苗
其實之前疾管署已經有公告了
我在這裏稍為說明一下
疾管署疫苗施打建議
不可施打疫苗者包含:
●對疫苗所含成分過敏者
●施打第一劑AZ疫苗後出現急性嚴重過敏反應者
●18歲以下青少年
●有急性嚴重疾病且伴隨發燒或急性感染者,應暫緩施打AZ疫苗。
所以癌友們,如果你之前得過癌症,現在正在追蹤,或是妳是乳癌患者,現在在吃抗女性荷爾蒙藥,沒有任何證據說你們不能施打AZ疫苗。
另外由於無法完全排除AZ疫苗可能與罕見的瀰漫性血管性凝固(DIC)合併血小板低下之不良事件有關,因此疾管署有建議服用避孕藥與正接受荷爾蒙治療的女性暫緩施打
(因為這2件事本來就會增加血栓風險了)(另外所謂的荷爾蒙治療是補充女性荷爾蒙的意思,更年期婦女在補充的那種)
(有人會說吃抗女性荷爾蒙藥泰莫西芬不是也會增加靜脈血栓的風險嗎?,是的,但打了AZ疫苗後會更危險嗎?現在沒有人知道)
如果妳因為癌症正在做積極治療,請看底下說明
有以下狀況者,應謹慎評估施打疫苗的效益及風險,再決定是否施打AZ疫苗。包含:
●血小板減少或任何凝血功能異常(如血友病)
●免疫功能不全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
●懷孕或是可能懷孕的女性
●正在哺乳的女性
正在接受化療或一些標靶治療的人,因為你們的白血球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你們屬於免疫功能不全的人。
或者是一些自体免疫疾病正在接受類固醇類藥物治療的人,因為免疫力受到壓制,也是屬於免疫功能不全的人。
這些人可以打嗎?
回答是(上面其實有了)
應謹慎評估施打疫苗的效益及風險
就是要不要打,要個別討論的意思。
新冠疫苗也許我們沒辦法每個人都打到
但我相信
過去1年多我們養成的基本功(戴口罩,勤洗手)
會帶我們平安渡過
祝福大家健康
天佑台灣
dic台灣 在 范范 范瑋琪 Facebook 八卦
我和丈夫都流下了眼淚😭😭😭....台灣醫療有你們真好!!辛苦了施醫師和整個台大醫療團隊!你們的默默付出卻不求回報,讓此刻的台灣閃閃發亮著~✨✨✨✨✨✨✨✨向你們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今天拆的炸彈,有點特別。
孕婦上週才轉至台大,同仁再轉到我上周四門診。才照了超音波,我們已經知道這是個很兇險的植入性胎盤。
我問孕婦:「妳有另外的醫療保險嗎?」
開這種窮兇極惡型的植入性胎盤,如果術中使用人工合成止血基質,短短一隻5ml,便要將近兩萬元,如果合併產生DIC,有時要用更貴的人工合成第七凝血因子,打一次就要15萬。
孕婦說:「我們是低收入,沒有勞保,只有繳國民年金。」說完就開始掉眼淚。
你能怎麼辦呢? 人還是要救,刀還是要開,但錢… 不能花太多。
今天安排幫她開刀。一早幫她再確定胎盤侵襲的位置。照完回病房,病房護理師請我去安慰她。我到病房,先生在旁邊嘆著氣,她則用棉被蒙著頭一直哭,無法與我講一句話。
我曾經發願要幫這些因生產而大出血的孕婦。沒有錢,我們更應該幫。
============================
中午幫她轉到東址的手術室開,這裡有最多科的人力。
第一階段,麻醉科醫師熟練的打上所有生命監測和輸液的管線。台灣麻醉科醫師奇缺,通常一個麻醉醫師要顧好幾間刀房,但這時我們手術室來了4個資深的麻醉醫師來幫忙。
第二階段,泌尿科來幫忙做膀胱鏡,置入輸尿管支架。
第三階段該我們上場,我在子宮很高的位置處把小孩娩出,幸好沒有引起立即的大出血。我們將肚皮以透明薄膜蓋住。迅速送往血管攝影室。
第四階段,我們放射介入的高手劉哥,談笑用兵,很快的這個爬滿血管的子宮栓塞住。
劉哥拍拍這個手術檯和機器,他說: 「這個機器再幾天就要退休了。」機器有知,應該會很高興,因為最後又幫劉哥打了一場漂亮戰役。
第五階段,因為劉哥的幫助,這個困難兇險的刀,居然不過40分鐘我們就拆掉那爬滿血管的子宮,而且止血完畢。
出血只有500mL,比一般剖腹產還少。
今天也特別謝謝小兒科的天使們。東址沒有小兒科保溫的儀器,我們資深的小兒科醫師在冷冷的手術房外,用自己身體保護著,趕緊送到外面等候的EMT大哥們,再用救護車送回溫暖的兒醫。
============================
小插曲1,當我出去外面找家屬,並把他們領到血管攝影室。離開時,先生拉住我,塞給我一個皺皺的紅包。
我想,他湊了很久才湊出來的吧。
我跟他說:「在台大不需要這個東西,我賺的錢也比你多。」
講這句話不是因為我薪水多而驕傲,我是讓他寬心,我們不是看錢救人。
小插曲2,有位同事一早說想進來看我這個兇險的刀。結果她半夜接生,中午去補眠。
夢中我跟她說:「刀開的很順,已經結束,妳可以不用過來看了。」她醒來笑笑的跟我說。那時我還沒上刀,忒忑不安的心,實在舒坦不少。
我愛台大,我愛我的樂於相助的同事們,
雖然今天的刀,絕大多數都是做義工,很多都無法跟健保請錢、一定讓醫院賠,但我相信我們親愛的院長還是會支持。
因為,救人真好。
dic台灣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八卦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我不是麻醉屍
本文敬全天下所有的媽媽
記得我提過嗎?
『生的過就雞酒香,生不過就四塊板』
我太太生了三個,每一次我都有跟進去產房。減痛分娩是我親手打的。
就算我不是第一次當爸爸了,每一次在產房的時候,我還是非常怕失去老婆,怕孩子失去媽媽。
臍繞頸,新生兒呼吸窘迫,誤食胎便。
前置胎盤,植入胎盤,血崩,DIC。
註: DIC是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隨便遇到一項,你都有可能分分秒秒失去寶寶或是太太。
產後大出血,有可能幾分鐘內就休克,如果您在診所,有可能根本撐不到轉院,在救護車上就流血流到死,
我就遇到不止一次,轉來醫學中心前已經OHCA.
註: OHCA 到院前死亡
如果你在大醫院,必要時可能要摘除子宮保命,也有可能可以做血管栓塞,保住子宮也保住性命,這些都是在診所做不到的事!
所以我一直無法理解的是,在台灣,有人連一個小小的感冒都要去醫學中心掛急診。為什麼生孩子這種可能會丟命的事,卻要跑去裝潢得很漂亮,還附設有華麗麗的坐月子中心,卻沒有麻醉醫師,沒有血庫,沒有加護病房的婦產科診所?
爸爸們啊~對老婆再好也不為過!
因為,她是用命去幫你拼了一個孩子回來。
記住,這是你欠她的,要用一生來還。
原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120784262/posts/10217337138196705?sfns=mo
如果這位媽媽不是在榮總,而是在診所生產,我不敢想像後果。
排個星巴克買一送一都願意等一早上了,卻因為大醫院產檢要等很久,而去『我家巷口』的婦產科診所嗎?
幹!又不是『我家巷口屌打』。
利益揭露:
1.本人服務的醫院沒有產科。
所以我並不是因為希望大家多多來我工作的地方生產,才勸大家不要去診所生。
2.就算要去診所生產,務必停看聽,診所是不是有合格的麻醉醫師。
3.就算有麻醉醫師,也要弄清楚他是不是會親自來幫你麻醉,而且從頭到尾都不會離開診所離開你。
4.可以考慮把麻醉醫師的名字拿去餵狗,看看他有沒有前科,有沒有做過什麼失德的事。是的,麻醉醫師也有敗類,俗稱掛牌的,這個改天再開一篇文來戰。
聲明:本文不針對任何特定對象評論,我只是想強調,注意自己的安全。希望大家都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