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想要換音樂製作軟體,但是覺得「算了用了八年,這東西多爛都習慣了」,就一直忍著。
最近我忽然頓悟:
我連交往七年的男友都能換了,使用八年的DAW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本來用FL Studio,請各路大德推薦我適合Vocal comping / vocal editing / vocal mixing 的DAW。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VINE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大家最常問我的問題之一。大家來做音樂吧!🎵 The most anticipated Q&A ever. 提示:字幕請自行點「CC」鈕開關。 Tips: CC subtitles available. ⬇️ Follow me on social media!⬇️ Facebook: htt...
「daw軟體」的推薦目錄:
- 關於daw軟體 在 薛南 Facebook
- 關於daw軟體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 關於daw軟體 在 迪鹿 - DeluCat Facebook
- 關於daw軟體 在 VINEM Youtube
- 關於daw軟體 在 SV科學歌唱- Youtube
- 關於daw軟體 在 西裝Beating. Youtube
- 關於daw軟體 在 Re: [閒聊] 為什麼錄音軟體DAW不要用中文。 - 看板DigitalMusic 的評價
- 關於daw軟體 在 如何在你的DAW 軟體中掛載軟體音色與音頻效果| 璃思維 ... 的評價
- 關於daw軟體 在 #器材詢問編曲軟體DAW用啥比較好 - 電子音樂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daw軟體 在 [閒聊] 為什麼錄音軟體DAW不要用中文。 - 看板DigitalMusic 的評價
daw軟體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八卦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8
近年來,我很榮幸能有機會,以『樂團教練』的身份,參與一些臺灣新興樂團音樂整合與訓練的工作。在過程中,我們除了先訓練與克服樂團在前置工作上的障礙---譬如現場Sound Check的順序與方式、監聽的調整、樂器、人聲音色的調整、Click的強制性要求等等這些在前述文章中已經討論過的要點之外,當我們終於可以開始去要求音樂構成細節時,我才開始意識到:現在的年輕音樂工作者是多麼一致地忽略了今天所要討論的器材。
這個『器材』…以器材的角度來說,直覺上是有一點兒勉強的;但如果『器材是為了更有效率達成音樂完整的呈現』,那麼,『開始對這個器材感知到重要性』,是我非常希望能分享給所有年輕音樂工作者的。
我們遇到的狀況常常會是:樂團們走(Run)過了他們某一首曲目的內容後,我開始想要針對某一個特定的段落做音樂情緒的調整,或針對某個特定的節奏拍分,想要做一些重音的改變,或聽到在某些小節,樂器明顯有用音打架的狀況、而想請樂手相互確認使用的和絃時,往往,幾乎是百分之百,就會看到這些樂手開始相互張望、交頭接耳地討論:『是在說什麼地方啊?』…『喔~就是…那個唱進來第幾第幾小節……嗎?』…『這裡嗎?』…『不是啦!是那個咚次咚咚的過門之後啦~』…『不然…我們再跑一次,看看是不是那邊』。而我明明是希望去調整…副歌的第三小節的第二拍,樂團們幾乎都會下意識地從前奏又再開始走一遍…
『時間』!很可能是這些年輕音樂家最珍貴的資產,看起來很可以揮霍,但其實是不應該這麼無意義地揮霍;因此,在也許三個小時的訓練過程中,樂團們需要花去很高的比例去確認『那是在什麼地方』。
原因無他!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過一個年輕的樂團,會在進行訓練的第一次就準備好這個器材:
『樂譜』。
[二. 認識現場的器材_03]~樂譜
音樂,是一種與時間行進高度相關的藝術,就物理現象來說,你可以『感受』到音樂聲量的大小,但你完全無法明確地『看到』它的存在;不過,你可以『意識』到,整個音樂的進行會有一個符合時間流動的『橫向感』(關於這個究竟是不是一種假議題,我們還是先忽略跳過、而採用這種可以取得共識的概念來繼續往下討論),而樂譜的功能,就會像是一張『時間地圖』,它明確地告知你『在什麼時間點會發生什麼事情』,『它發生的構成元素是什麼』,『它用什麼方式發生』,『整件事的順序與邏輯是什麼』。
在1984年的電影『阿瑪迪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7%91%AA%E8%BF%AA%E6%96%AF )裡有一幕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作曲家薩列里拿著莫扎特的音樂總譜入神地看著,一行一行的墨水音符在他的腦海中即時地組織起來,在只有他一個人的空間裡,他已經憑著他的音樂知識,看著譜面、就『幻聽』到整個音樂構成的聲響!(關於這個傑出的演員所詮釋的角色,我真的認為無人能出其右!而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看啊!有另外一篇關於電影內容的影評,我覺得也可以參考一下:http://jjhsu.pixnet.net/blog/post/15757111-%E3%80%8A%E9%98%BF%E7%91%AA%E8%BF%AA%E6%96%AF%E3%80%8B%E7%86%B1%E6%83%85%E7%9A%84%E5%A4%A9%E6%89%8D-vs.-%E5%A6%92%E6%81%A8%E7%9A%84%E5%BA%B8%E6%89%8D%EF%BC%88%2B%E5%BD%B1 )
對於古典科班訓練的人才來說,我的讚嘆他們也許會覺得是『少見多怪』的土包子反應;不過…殊不知現今在流行音樂產業界的人物,卻很少是真正科班訓練出身的呀!
但是!我並不是想要要求年輕的音樂家們都要有古典訓練的視譜能力(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就是有很好的視譜能力,那真是可喜可賀!),這一回我所想討論的,是適合於這個產業的簡化型譜面。
我們以範例來解釋:Pic 01是一份在錄音室(或編曲)時通用的和絃譜面,這是當時為金曲獎台語歌王謝銘祐先生編寫『彼卡皮箱』的編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iJIaQXQHs&feature=share )時所寫的工作紀錄;Pic 02是一份在現場演出時提供給職業樂手的樂團總譜示意,這一份譜是由『佛跳牆』吉他手、戴佩妮演唱會音樂總監黃宣銘先生(A.K.A 理事長),為歌手的下一場音樂演出的曲目『水中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mHWXPfMlc )所採寫的。而不論是哪一份譜面,它們都有一些功能可以被提出討論:
1. 和絃內容。
兩份譜剛好呈現兩種在職場上都可以通用的記譜法:音名式的和絃與數字級數式的和絃;前者,對於偏向古典訓練的人比較友善,後者,對於職業樂手在現場時常常遇到的『改Key』狀況會有比較大的幫助。但不論是哪一種類,當所有的樂手都是依據同一份譜面來操作時,對於『打架』的用音,就會有比較有效率的除錯功能---其實,更重要的是,我真的很希望年輕的樂團都能明確地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和絃的基礎上。
2. 段落標記。
這個看似沒什麼學問的小動作,卻是一個能夠提供鳥瞰音樂全貌的重要工具,它來自古典音樂對於『曲式』的定義,而在現代流行音樂增加了若干必要的銜接樂段,當它們能被清楚標示時,至少會提供兩個功能:
A. 它能夠更快提示你現在所討論的小節是在什麼精確的位置。
B. 針對這個『時間地圖』,它能從段落的標記約略得到音樂能量起伏變化的提示,讓你可以去分配在整個音樂演奏的過程中,如何去掌握力度或音色的變化---我指的是整個樂團都可以共有的一種『資訊』。
而段落的『命名』,除了依循曲式學上的標記,也有現代所約定俗成的音樂段落稱呼方式,它不見得有『絕對的正確性』,但當全部的樂手都是用『同一個標記來稱呼一個樂段』時,它就有了相對正確的意義---至少,大大降低一夥兒樂手迷路的畫面。
3. 反覆的方式。
為了讓樂手閱讀方便,我們習慣將整個音樂進行的書面紀錄,控制在兩頁的範圍內(當然,偶有真的必須超出的長篇型樂曲)。因此,針對重複型的樂段,我們會採用適當的反覆記號方式,來提高記譜的效率。關於反覆記號的使用,其實也來自古典樂譜的書寫,如果想知道大家通用的使用正確順序,可以參考一下這一篇的解釋:http://a8802020.pixnet.net/blog/post/27423618-%E5%8F%8D%E8%A6%86%E8%A8%98%E8%99%9F%E7%9A%84%E4%BD%BF%E7%94%A8 。可以補充一下的是:文中提到的『加蓋』,樂手習慣用『一房』、『二房』這種稱呼方式(但吊詭的是…我不知道是『房』還是『防』這個字~真是抱歉!希望這個疑點,可以有高手來指點解救一下,不勝感激!)。
4. 關鍵細節的紀錄。
以第一份編曲的譜面來說,因為它只是提供我在編曲過程中的和絃提醒,而所有的編曲細節都在電腦的DAW裡,所以呈現得非常粗略。而第二份的樂團譜面,上面幾乎將樂曲中的重要樂器的重要樂句,甚至包括了鼓手的節奏模式,都做了明確的紀錄,這對於職業樂手在排練音樂過程中,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相同資訊』來操作樂器---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其實職業樂手通常會在排練開始之前的好幾天,就會先拿到類似這樣的詳盡樂譜,一方面協助樂手在自己練習的過程中,簡省掉一些自己用聽力去『抓』音樂內容的時間(…有的時候,每一位樂手所抓出來的細節會不盡相同……),但當樂手走進排練室時,基本上他們都已經知道自己要負責的音樂內容,而譜面的資料,只是一種提醒作用,以及共同討論時的資料基礎;如果一位職業樂手在毫無事前準備的情形下,只對著一份團譜、視譜彈奏他所負責的部份,即便他有著優秀的視譜能力,但他的彈奏,在音樂性上,很可能會與原曲相去甚遠。因此,『樂譜』這個工具,理論上應該是要在事前準備的過程中,才能發揮最好的效能。
以上。
不過,承第四點所述,樂譜也有它在功能上的局限性。以吉他來說,同樣的一個和絃命名,你可以在吉他指板上找到不知多少種的組合可能,而不同把位上所呈現同一個和絃的不同『Voicing』所詮釋的音樂聲響,可能會與原來的編曲所想呈現的音樂語彙相去甚遠,這即便是用了五線譜來紀錄,恐怕也不能窺其全貌。偶爾,我會看到樂手用吉他特有的六線Tab譜,來特別補註指型的位置與按法,但這也都必須建立在『事前準備』的基礎上。
那麼,這對於…特別是時下所謂的『創作樂團』來說,有什麼重要性呢?『反正我就是彈我編的東西,絕對錯不了!』、『我用背的就好了!』。
是!你可以彈任何你想彈的!但關鍵是,你其他的樂手知道你正在彈什麼、用了什麼和絃嗎?以及,他究竟可以怎麼協助你去延伸你的和絃、增加聲響的寬度,讓你們的音樂有更豐富的層次---如果他根本『記不住』你的下一個和絃?
對我來說,任何能夠有效率去整合音樂整體的工具,就是一個應該要使用的工具!我並不是要你在演出的過程中,去扮演類似職業樂手的角色,在面前擺一個譜架、看著譜來減弱你的英雄氣概。應該是反過來說:正因為我希望你可以在演出過程中能夠更有英雄氣概,所以在練習過程中,更需要這樣一種工具、器材,來幫助所有的樂手『都處在同一個世界裡』,來提高你們音樂的正確性!
後記~
1. 類似範例二的這種詳盡的團譜,已經發展成一個專門的『譜面採寫』的工作,在商業演唱會的前置階段,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專業項目,因此,所費不貲!對於某些刻意壓低成本的無良主辦方,會故意忽略這個部份的費用產生,而讓職業樂手『用自己的方式』來採譜;我個人對於這樣的作業單位非常不齒。
2. 範例二的譜面產生方式,是應用一個書寫軟體『GoodNotes 4』(https://itunes.apple.com/tw/app/goodnotes-4-notes-pdf/id778658393?mt=8 )來寫作的。這個軟體所提供的編輯功能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像我這種只習慣手工書寫的老傢伙來說,它的方便性真是令我咋舌!你可以看到整個譜面有多少密密麻麻的簡譜註記,這如果是用傳統的書寫模式…不說別的,光是省下來的立可白都可以買好幾打這個軟體了!
近日,有越來越多的樂手使用i-Pad或類似的平板行動裝置,直接以電子檔的方式來讀取譜面,說實話,這真的讓『樂譜』越來越成為一種『器材』,而且,潮得很啊!!!
daw軟體 在 迪鹿 - DeluCat Facebook 八卦
Q:迪鹿是怎麼做音樂的、有自己的樂團嗎、買了多少樂器?
A:我不會任何樂器,也沒有樂團,我是用DAW。
DAW是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的簡稱,也就是"數位音樂工作站"的意思。
再講的好懂點,就是"數位音樂編曲軟體"的意思。
DAW內有多種樂器的音色,只要用滑鼠就能譜曲做音樂。
不用會樂器或有樂團,只要有電腦跟滑鼠就能做音樂了。
市面上的DAW有很多,可以依需求去挑選。
個人先前使用的DAW是FL Studio,現在使用的是Cubase。
.........這問題已經被問到快爛了,想要做音樂不是只有組樂團或買一堆樂器才能動手。
daw軟體 在 VINEM Youtube 的評價
這是大家最常問我的問題之一。大家來做音樂吧!🎵
The most anticipated Q&A ever.
提示:字幕請自行點「CC」鈕開關。
Tips: CC subtitles available.
⬇️ Follow me on social medi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vinemofficia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emofficial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vinemofficial
💥"Love You No More" out now! 🔊
Stream/Support: https://fanlink.to/LYNM
daw軟體 在 SV科學歌唱- Youtube 的評價
[文章介紹連結:https://www.sciencevocal.com/homestudio1/]
該如何打造宅錄空間?要注意那些地方呢?
這次由富安老師分三集跟大家一一講解,讓你按部就班打造出自己的宅錄環境,如果你有錄音或是Podcast需求更不能錯過啦!
我們將分為【電腦及軟體篇】、【麥克風及錄音介面篇】、【監聽及吸音隔音篇】幫大家介紹,記得鎖定我們的頻道哦~
《Studio One 5 Prime》下載連結:
https://shop.presonus.com/Studio-One-...
#宅錄空間 #DIY #電腦 #軟體 #DAW #錄音 #混音 #podcast #需求 #三部曲 #logicpro #flstudio #garageband #studioone #protools #abletonlive #cubase #富安老師
─
《Lv2歌唱團體班第一期招生中!》
全新進階課程開班!讓你掌握錄混音、歌曲詮釋及製作Cover的基礎能力,製作自己的翻唱作品!
🔥課程資訊及報名點我👉https://bit.ly/2JLs6zA
─
我們搬家囉!換到全新的60坪大空間!🎉🎊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桃源街1號3樓(西門4號出口100m)
吉他、鋼琴、錄音、混音、編曲【招生中】
http://www.sciencevocal.com/
─
SV音樂學院
[線上諮詢]
1對1體驗課只要300元▶️https://goo.gl/eusy7H
Line ID ▶️@svsisgreat
電話 ▶️02-23120063,0979858156
-
[台北教室]
SV科學歌唱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桃源街1號3樓(🆕)
[台中合作教室]
大鼻子樂器 曉明旗艦店
地址:台中市北區中清路一段602號
─
導演 / 胡凱傑、謝富安
攝影 / 胡凱傑
封面製作 / 胡凱傑
剪輯 / 胡凱傑
後製 / 胡凱傑、QQ
daw軟體 在 西裝Beating. Youtube 的評價
立即訂閱西裝Beating.官方YouTube頻道 ►
https://pse.is/GCKDQ
立即訂閱翔翔翔官方YouTube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user/wubaii
西裝Beating.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SuitBeating/
西裝Beating. IG官方粉絲專頁 ►
https://www.instagram.com/suit_beating/
翔翔翔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 ►
https://bit.ly/2SMVzbN
黃明志Namewee ft. 蕭敬騰Jam Hsiao
【流浪狗 The Stray】cover by 西裝Beating.ft.翔翔翔Wubaii
Singer演唱者:林建華、蔡志遠
Guitarist吉他手:蔡志遠、翔翔翔
Audio Mixing混音:翔翔翔
Camera Operator攝影:Diane Kuan、翔翔翔
Graphic Design平面設計:Diane Kuan
Film Editor剪輯人員 :蔡志遠
guitar吉他:Ayers 814-FPP、 Ibanez J.Custom RG8670TB
Drum鼓:PEARL PCJ-633BB木箱鼓
Camera 相機 : Sony ILCE-6300L
Mic 麥克風 : Zoom H4n Pro
Video Edit編輯 : Premiere pro cs6
DAW 錄音軟體 : PreSonus Studio One
哈囉!大家好,我們是西裝beating,除了不定時的信義區街頭表演之外,我們開啟了全新的YouTube頻道,並且在每週更新影片,希望大家隨手按個訂閱並多多分享與支持呦!
#蕭敬騰
#黃明志
#流浪狗
daw軟體 在 如何在你的DAW 軟體中掛載軟體音色與音頻效果| 璃思維 ... 的八卦
Jun 18, 2018 - 在這篇文章裡整理了各種軟體之間掛載軟體插件(Plug-ins)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做參考。不管你是用哪一套軟體,只要是腦袋裡有想法,都可以透過這些工具 ... ... <看更多>
daw軟體 在 #器材詢問編曲軟體DAW用啥比較好 - 電子音樂板 | Dcard 的八卦
想問大家都用甚麼DAW編曲,目前聽到最多是live跟FL studio,哪一個比較好上手比較值得購買- 編曲,軟體,音樂創作,電子音樂. ... <看更多>
daw軟體 在 Re: [閒聊] 為什麼錄音軟體DAW不要用中文。 - 看板DigitalMusic 的八卦
吃掉部份的文章....我想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回應關於中文化的問題
我這個在GNU/Linux上作音樂,不是用pro tools,成品品質也一樣在水準之上的,說話應
該還可算是公允吧XD
※ 引述《a85115230 (動感飛人)》之銘言:
: 在 Pro Tools 繁體設定中,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將 Aux track 顯示為輔助軌道。
: 但我個人認為這翻譯爛透了!全世界你去談,談輔助軌道,應該非常少人知道你在指什
: 麼...再者,Aux track 的全名是 Auxiliary track,我個人認為即使要翻譯也是該翻成
: 附加軌道,會更適合 Aux 在錄音混音階段時的應用模式。
:
: 再舉一個例子:對於失真的使用,是在我們聲音處理裡非常重要的一塊。而失真的
: 模式有非常多種,Overdrive, Distortation, Metal... 但是在中文翻譯裡,卻很難去
: 形容這之間的差異吧?
這個問題我也認為不是中文翻譯不好,而是沒有好的中文翻譯,做好翻譯本來就是一個不能
小看的工。
關於中文化,早期的文書編輯軟體,在pre PE2跟PE2的時代,很多編輯細節、排版細節的
名詞一樣是英文,例如排版名詞「出血」、「天」、「地」、「字距」、「佈局」、「行
距」等等,本來都是英文。各位現在有方便的word等中文編輯或者排版,是因為以前有一
群人非常講究的把他們做了有品質的中文翻譯,那是在1980年代奠定的工。
那為什麼能有這樣有品質的中文翻譯?因為
1.人家在乎
2.有資金
3.有時間
詳細細節,有興趣可以再問我,畢竟這是數位音樂版,我就不要講太多離題
音樂方面,樂理書上的名詞也都是外語翻過來的,那些都已經有長期的共識,頂多,我覺得
「屬和弦」這個詞翻譯的不是那麼直覺,「主宰和弦」、「壓制和弦」更能表示英文的原意
,當然他們被講究地翻譯成中文,也同上面三點理由。
說回來,那專業音樂的製作為什麼比較缺乏中文化或者翻譯的品質不受重視,比方說
前面提到的Overdrive, Distortation, Metal,有的統統叫失真,有的比較細緻,翻譯成
過載、扭曲、金屬,卻不像出版界的"Bleed" ,都是統一翻成「出血」,而不會有其他啥「
濺血」、「出界」的翻譯。
其實理由說白了,就是沒錢、沒時間、有強力要求的消費者也不夠多等等。
就軟體性能來說,Prot Tools確實是公認的工業標準,至於中文翻譯...
Eryn提到的「廠商不肯翻譯好中文DAW,不是中文DAW不能被翻譯得好」
我認同這件事情,廠商畢竟是要賺錢的,好的中文翻譯不能幫助這一點的話,是沒有公司會
願意認真投入的,這不只是Pro Tools這個DAW而已。
但是問題還是要解決吧?你不是加入它,就是換一條路來改善這個環境。
那我就來分享換一條路的可能。
換我來工商服務一下好了,雖然不算是工商服務的工商服務,因為就真的不會幫助人賺錢,
頂多讓人多得到一點贊助XD
我在前面某幾篇的回文裡面有提到,我是台灣罕見使用Ardour這個DAW的。
其實,說完整一點,我是在全GNU/Linux 系統下作音樂,Ardour當然是我使用的核心軟體
,以及其他開放原碼/ 自由軟體的音樂軟體,如rosegarden、ZynaddSubFX(合成器)、
Hydrogen鼓機、Qsynth或者Linuxsampler(吃Gigasampler)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個效果器
做出來的成果,不好意思秀一下拙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GiqcW0oBY
我不講,你也不知道在Linux上做出來的,畢竟用什麼工具不重要,做得出能聽的成品
才是重點。
性能沒問題的話,那下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使用它?
這個問題,改問「已經在GNU/Linux平台下的音樂工作者為何使用它」可能更好。當然美國
、歐洲用的人比較多,從家庭宅錄到專業工作室都有,台灣好像只有幾隻小貓XD
先從現實的技術觀點來看
GNU/Linux這種系統不同於windows與Mac是可以高度客製化的,而且追最新的科技硬體發展
很快,幾乎同步,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
1.DAW對電腦系統運算的瓶頸,很吃重IO(讀取寫入),CPU一個cycle一次可以讀32bits
還是64bits會有關鍵性差異。在07年左右時,GNU/Linux系統主流已經是64bits ,做音樂
當然也是全64bits,然而當時的windows平台,還是只能用64bits的CPU上面跑32bits的win
-dows+32bits的音樂軟體,順便說,Ardour在十年前已經可以做無限軌了。
2.GNU/Linux因為是開放原碼/ 自由軟體的系統,高度客製化,我們在上面做音樂,其實主
要不會用通用的GNU/Linux,而是用特化音訊製作的GNU/Linux,有名的有KXstudio(我正在
用)、Ubunutu Studio、AVLinux等,特化的程度,是連作業系統層都對音樂製作最佳化,
如果你作音樂不需要AtoD的轉換的話(也就是沒有要錄實體樂器或者人聲),沒有錄音卡就
可以直接上路了,而跟windows上軟體實作的asio不同的,Linux這方面因為不是對系統繞路
的作法,而是真的把系統特化配合做音樂,所以我們的audio latency可以穩定的在很低
的數值工作,例如我的cpu是i3或i5,常規使用是5.3 ms的latency,3個256的buffer,最低
3ms時也可以錄音,混音時才調高到512或768等,08年時,我電腦是當時已經落伍三年的AMD
散步龍3000,但那時也可以在15ms-20ms間工作良好,用midi鍵盤key in,不擔心延遲。
這裡我要說的重點是,對於一個經費有限的初學者,有一台筆電,加一個midi鍵盤和midi
mixer,下載安裝好一個音樂製作系的Linux發行套件,就可以進入DAW的世界了。
補充:其實特化的GNU/Linux不神奇了,你的Android手機就是特化的GNU/Linux,其他還有
數位電視機上盒、你的無線基地台等等、夢工廠還是Disney的3D算圖農場、這台PTT的主機
、甚至Steam BOX等等都是,這樣做,可以把硬體功能針對特定領域操到極限,所以窮學生
比較差的硬體,可以比同樣硬體+windows通用系統有更好的效能。
3.延伸2,高端的運用,如果你要做很特殊的案子需要超級的運算,Linux下的audio製作很
早就有net audio分散運算的功能,可以分散到數台其他電腦上(但是考慮latency,這
最好是內網)
4.Linux底下的音樂製作架構,主要奠居於Jack這個平台的音訊管線接線機制,不像win
-dows是一個DAW集中式獨大,而是我們開很多軟體,然後用管線互相接起來用,使用邏輯
跟windows世界的有點不同。
雖然說這聽起來很複雜,但是Linux的文化是重視自動化的,所以可以設定一個組態,就
自動帶起七八個軟體,而且自動把管線接好。
5.關於效果器,像我裝KXstudio,是我把系統灌好以後,就自動已經有幾百個Linux原生的
效果器(不是VST規格,Linux有自己的),東西太多也是煩惱,要一個一個去試過,哪一
個壓縮器好,哪一個reverb的特性如何等等,甚至Linux上也已經出現付費的效果器了(
yes, 這表示在國外已經有市場),此外現在對VST的相容性也改善很多,也有廠商把他們
的VST編譯成Linux版。
以上是技術觀點好處的淺談,非技術觀點方面,我想這就跟Eryn關心的有關。
開放原碼/ 自由軟體的生態比較特殊,主要是靠社群(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Intel等級的
公司)在運作。說實話,相較於傳統商業軟體模式,開源軟體多半一開始很難用,但是原
碼開放,有心有時間有能力,社群的參與者可以去改善它然後回饋給官方,連翻譯都是。
所以我做音樂時,可以順便翻譯一下一些界面上的訊息,甚至把翻得很爛的簡體中文給他
更正,順便翻譯正體中文版,然後在把修改好的翻譯檔提報回去給上游,所以你希望DAW有
好品質的翻譯,但是沒公司肯做,你可以嘗試走這條路。
但是最後我還是要提醒醜話:從windows轉換過來,有很多使用習慣需要改變,功能強大但
可能使用不直覺,你必須有時間摸索 - 「自由」是有代價的。因此,可能沒錢有時間的初
學者比較適合,其實最近兩年,德國有好幾間專業音樂學校裡,Ardour已經是學生使用最
主要的DAW。
好啦,我又臭又長的不是工商服務的工商服務打完了,謝謝你忍耐看到這裡XD
總之把作品做好做出來最重要,管你用哪個DAW,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 :)
--
嘻,我也編了《女友廁所練歌 但歌詞好像...》XD
流行電音版 https://youtu.be/YkhevfgNpl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168.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gitalMusic/M.1427888695.A.589.html
※ 編輯: mgdesigner (123.195.168.170), 04/01/2015 19:46:04
另外回覆別篇你問的LMMS,我以前有用過,以下是我以前亂做的:
https://tw.streetvoice.com/MGdesigner/songs/70437/
其實GNU/Linux上,有非常多的DAW,有開源可免費取得的,也已經有商業付費的了
(其實可能也是奠基於某些開源軟體,只是被改得比較易用或者有售後服務支援)
使用習慣的不同,系統邏輯的適應,軟體的方便性,真正軟體的bug ,當然也有硬體相容的
問題。
現在很多東西都可以很好的解決了,我在另外一篇有提到。
※ 編輯: mgdesigner (123.195.168.170), 04/02/2015 07:20: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