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 公共托育中心 #親子館 #兒童月 活動開跑,專屬寶寶們的戲劇登場囉!
找不到適合孩子觀賞的戲劇表演嗎?為了提升 #親子互動 與 #生活美學,新北社會局 和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學前教育發展學會 合作辦理,由 人尹合作社 專門為3歲前寶寶量身打造的觀賞參與戲劇,今天在 #新北蘆洲 #長安公托中心 正式首演。未來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 New Taipei City Culture Foundation 也將與人尹合作社於今年10至12月在板橋府中15場館合作推出「嬰幼兒及家庭」表演藝術系列活動,敬請期待。
戲劇中豐富的道具搭配光影變化和模擬胎動音樂,現場充滿著溫暖、溫馨的氛圍。孩子們眼睛睜得大大的,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模樣,相當可愛。鼓勵家長們也可以善加利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小物與寶寶互動,刺激感官的同時也能引起寶寶注意力,培養好感情。
4/7至4/29將在新北市17區親子館合計演出共34場,3/15日起開放報名,詳細活動資訊請至 友善公托幸福新北 粉絲專頁洽詢,歡迎各位大手牽小手,一同來看戲。
#新北好好玩 #安居樂業 #侯友宜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50的網紅A- K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核心理念】— 台灣兒童街舞舞團「萌世代」與「動手動腳」於南投鹿谷鄉溪頭妖怪村🚺🚹 💖共同完成以「愛」為出發點、秉持著「Dance for Love & Hope 為愛舞動」的精神讓「愛,舞所不在」的企劃作品─《妖怪大集合》👿👿👿 🎬【作品介紹】— 在這支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每個孩子看似小小的身...
culture培養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culture培養 在 醬料雞湯 Facebook 八卦
[那些年害我誤會的臨床用語]
*這輯要懂一點台語才能明白我的畫面
為了一批新進醫院的克拉克寶貝們
特別整理了臨床上google不到的各種臨床縮寫用語
由於這種用語實在罄竹難書
歡迎大家留言投稿補充
也歡迎克拉克寶貝留言提問自己聽不懂的縮寫
-------------------------------------------------
(1) 掐水=challenge 水
點滴全開,把輸液灌倒病人體內
通常是病人嚴重脫水(例如hypovolemic shock)的時候
在急診最常聽到
(2) 滂尬斯=pun gas 抽動脈血
pun = puncture
gas = 氣體,在這裡指血氧
全世界只有台灣這樣講
去到國外請說ABG (arterial blood gas)
同理,測靜脈血氧爲VBG
通常是病人喘起來,想鑑別診斷時抽 (詳情請見tiny note)
(3) 威椎=wet dressing
用無菌濕紗包紮傷口,用意是把血水與膿吸出來
**CD = change dressing 換藥
**CD車 = 換藥車
(4) OP賽=OP site
貼在點滴打針處的透明貼布
(5) 咖=culture 細菌培養 / cover 抗生素作用菌種涵蓋
** U 咖 = urine culture
** blah 咖 = blood culture
** 溫咖 = wound culture
(6) 咩塔=metastasis 腫瘤轉移 / metabolism 新陳代科
** 會meta = 照會新陳代謝科,不是照會腫瘤科
(7) my fee (ㄇㄞ ㄈㄧ)=mild fever 微燒
通常指接近38度,要燒不燒的
要小心是不是老人家或化療病人免疫功能不好,燒不起來
(8) 拽 tap = dry tap 沒抽到東西、失敗
通常指骨髓檢查沒抽到particle
(9) titrate / taper
titrate up 將目前藥量慢慢增加至最適劑量
taper down 慢慢調低藥量
(10) 掰到=biopsy 到,切片切到有意義的東西 (例如惡性腫瘤)
(11) 送啪so=送patho = 送去給病理科(pathology)檢驗
** 送frozen:手術中切下來的組織馬上送去給病理科做冷凍切片
ref. 感謝貴院友人 豆泥 史哥 彥廷 靈感提供
#恭喜學弟妹授袍啊啊啊啊
culture培養 在 A- KING Youtube 的評價
🎇【核心理念】—
台灣兒童街舞舞團「萌世代」與「動手動腳」於南投鹿谷鄉溪頭妖怪村🚺🚹
💖共同完成以「愛」為出發點、秉持著「Dance for Love & Hope 為愛舞動」的精神讓「愛,舞所不在」的企劃作品─《妖怪大集合》👿👿👿
🎬【作品介紹】—
在這支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每個孩子看似小小的身體中卻有著大大的單純、活力與夢想支撐著他們的舞姿☀💃✨
🚩選擇以台灣南投縣鹿谷鄉溪頭「妖怪村」(又稱松林町) 為主題景點 ,是因為「妖怪村」始源於一段富有台灣人與自然環境密切情誼的傳說故事👹👺🏮為了要紀念松林勝一與台灣本土動物互動之溫情,故「妖怪村」因此而誕生。此故事中隱含著台灣人對自然生命之情感及保育概念🌿🐻🐱
☀【期望與目標】—
📢📢製作團隊希望透過此舞蹈作品向國內人提倡愛護和尊重一切生命與情誼,共同創造美好的社會環境💞
📢📢讓大家看見學習街舞的孩子心中有愛有夢!支持與推廣孩子們在正確的態度與認知下,一邊學習街舞一邊學習品格,培養下一代更積極正向的夢想與人生🙌🙌🙌
🙆 由「禾一文化傳承舞團」張益彰A-King老師編排與執導監製。
🌎期望透過此舞蹈作品「讓世界看見台灣」📣📣📣
能讓國內外更看見與認識「台灣」的兒童街舞、文化、景點、人情和故事👀💝👍👍👍👍
==========================================
動手動腳 FACEBOOK :https://goo.gl/4dfCtV
萌世代 FACEBOOK :https://goo.gl/E1KDDR
Chareography By A-King
Facebook : https://reurl.cc/WL825D
E-mail: locking25@gmail.com
Music Song :
J. Sheon - Cover 妖怪手錶/
ようかい体操第一 永安 二胡版
- 妖怪體操第一
【妖怪ウォッチ】ようかい体操第一
**NO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TENDED**
-----------------------------------------------------------------------------------------
[Our Core Spirit]—
Two Taiwanese street dance groups for children, DSDJ and Monsda, have worked together to present《The United Monsters》 , which is all about love! They are united by the spirit of “Dance for Love & Hope” and the idea of “Dance Love Everywhere”.
[Children’s Infinite Power!]—
Within their small frames, there is vast innocence and energy powering the children’s dance with dreams. Even children can have great influences when they all unite for the same goal. Street dance is the way of their self-expression, dancing outside the box of language barrier. The audience gets to focus on nothing but the dance itself, witnessing the pure innovation, life and diversity of Taiwanese street dance.
[Monster Village, Taiwan]—
We traveled around in Taiwan and chose ‘Xitou Monster Village’ (Yaoguai Village) in Lugu Township, Nantou County as the background for “The United Monsters“. There is a folk tale about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people and nature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is village. Legend has it that it was built to commemorate the heartwarming interaction between Katsuichi Matsubayashi and native animals. As Matsubayashi was himself an orphan, he symathized with the orphaned Kuma, a sun bear, and Bado, a cloud leopard, so he adopted them and took them under his wing . Inevitably, it was soon time to bid painful farewell when Kuma’s and Badou’s appetite increased with their maturity. Matsubayashi released them to the wild with sorrow. One day, he ran into monsters in the forest. Kuma and Badou immediately appeared and rescued him. This story implies the warm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people and nature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animal conservation.
[Our Goals]—
Our production team wishes to promote love, care and respect for all life forms and relationships to people through “The United Monsters“. Such union can build a better society. We support and encourage children to learn about street dance and virtue simultaneously with good attitudes which will cultivate a more active and positive dream and lif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A-King, our dance choreographer, has always seen the spirit of ‘Dance for Love & Hope’ as his teaching philosophy, hoping he can influence childre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o dance for love instead of competition. Our vision is to bring Taiwan to the world stage for more people to see Taiwanese child street dance, culture, scenery, hospitality and legend.
culture培養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春天天氣潮濕,常令人有懶洋洋的感覺,身體及眼皮亦會感到沉甸甸,養生達人汀姐(杜淑貞)指這就是所謂的「春睏」。
汀姐解釋想解春睏,益氣及祛濕很重要。雖然我們不能控制如天氣相對濕度等的「外濕」現象,但自己身體的「內濕」可以靠食療作改善,以調理腸胃。片段中汀姐會教大家煲健康茶飲及湯水, 幫助大家袪濕提神及益氣,包括赤小豆薏米水,及土茯苓、淮山、紅蘿蔔、赤小豆、薏米、日月魚煲瘦肉湯。
大眾也可以透過癌症基金會網頁,收看更多身心靈健康網上課程。除了癌症患者,也適合一般人士跟隨短片學習鍛煉,強身健體,培養正面的生活態度。詳情請瀏覽:www.cancer-fund.org/wellness-online-programmes/
資料提供:香港癌症基金會
諮詢熱線:3656 0800
網址:www.cancer-fund.org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culture培養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評價
成功這條路有時候需要放棄一些機會!因為放棄反而有一種新的出發。真心規劃未來,認真投資自己的人,早晚會達到目的地。
這支影片我訪問的外國朋友中文叫Emre Gundogdu 🇹🇷 他是一位工業工程師,曾經被谷歌邀請去工作,年薪從三百萬開始!但他放棄了!
也許聽起來很誇張,但他當時國外遇到台灣人,覺得台灣可以給他更好的未來,就選擇來這裡打拼。
他現在在台灣當英文老師,當天我們聊到台灣的學生。他說台灣小孩子壓力很大,甚至一些小朋友有長出白頭髮!他分享自己的觀察跟教育的經驗。
我覺得他的故事有許多值得參考的地方,像是語言學習,培養國際觀,主動去找機會等等。影片中我還特地介紹我的線上課程,因為很想台灣的朋友們也培養國際觀,開心學外語,流利的講英文。
請先看完我的影片,也記得幫我分享❤️ 想要投資自己的人,更歡迎報名我的線上課👍🏻我保證你們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外國人 #投資自己 #吳鳳
@鳳梨哥
這裡報名👉 https://bit.ly/3o6U4WL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culture培養 在 細胞繼代培養cell cultur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