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隨緣家書📖】平行管治論:那些年,香港有七個「政府」……
香港特區政府的抗疫舉措當中,最奇怪的其中一點,就是在諸如口罩一類物質的供應上無能為力,甚至呼籲有能力的市民捐贈,令各門各派掀起目的各異的口罩採購潮。但與此同時,不少本來應該流向政府的口罩,被直接送到各大建制組織派發,他們自行訂立派發章程、充實名冊,甚至繞過特區政府直接與中國對口,以圖在林鄭政權民望破產之時,另建權威。昔日承擔這類民生功能、事無大小都被諮詢的區議會,卻因為已變天,被特區政府直接繞過;新任區議員受政府冷待,自然更努力突破框架,雖然權力很有限,但姿態很進取,同樣希望另起爐灶。至於中聯辦在香港的角色,早已從「聯絡」變成「第二支管治團隊」,這是十年前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的公開表述;所謂「建制派」對「中環」習慣無視,只在乎「西環」臉色,人所共知。日前剛過了7.21八個月紀念,元朗當晚為何自成一國,港人無不心裏有數……
說了這麼多,只是說明香港從來存在多於一個權力核心的「平行管治」,今天也不例外。只是港英治下的「平行管治體」之間亂中有序,貌似利益對立,卻能和平共存、互為表裏,都是持份者,共同催生了香港奇蹟,和今天完全相反。談及「管治體」、「平行政府」這類名詞,很容易被上綱上線,說的是曹二寶自然「政治正確」,來自其他人就是大逆不道;但從政治學概念,「管治體」定義可以很寬鬆,「有效管治」也可以很bottom-up。舉一個最極端例子:19世紀後期,三藩市出現了一位「美國皇帝」諾頓一世(Emperor Norton I),成為市民心目中的cult icon、平民社交名人,他自行印製的「鈔票」被店舖接受,戲院、交通工具會因為他是「皇帝」豁免收費,報章會刊登他的「憲報」,警察街上相遇會向他敬禮。一切當然是cult(今天術語就是「玩膠」),但當時有評論員認為他不應受遊蕩罪管轄,因為已成為「local institution」,確實也很難徹底否定。
從這角度看,二戰後英國人回到香港,到主權移交過渡期前,香港這塊彈丸之地,並存多個自成體系的「管治體」,起碼達七個:
1. 港英政府:這自然是英屬香港的合法政府,由倫敦直接任命港督作為首長,以往通常來自外交官體系。但英國殖民採取小政府、間接管治原則,靠的主要是文官系統,和本地精英階層配合,而不是單靠嚴刑峻法。這是香港管治的宏觀框架,一般人都生活在體制之內,但由於上述特性,同時也有其他身份認同、社會資本和國際網絡出現。
2. 英資洋行:香港殖民初年,直接參與鴉片戰爭的怡和、太古等老牌英資洋行才是香港的真正管治者,後來逐步被港英吸納到管治頂層,在行政局代表真正的英國利益;他們的本地買辦,則主導了華人精英潛規則。對尋求上向流動的香港人而言,order不是來自港督,而是來自大班。由於他們比外交官出身的港督更紮根,往往能制衡文官體系,直到中英聯合聲明簽訂、怡和遷冊百慕達,影響力才退減。但就是那樣,很近期的港督衛弈信被撤換,依然是源自這個管治體的小報告,可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3. 共產黨地下政府:以「新華社香港分社」之名運作,而中共得以在香港建立半公開官方體系,則源自戰後與英國的密約,時任社長喬冠華是外交元老,認為這個「紅色小政府」是對英首次外交突破;至於在港地下黨,則由廣東省的港澳工委負責。結果香港出現了「紅色經濟圈」,國貨公司、愛國報紙、親共機構等紛紛成立,附屬家庭、群眾自成體系,只聽單位號令,構成「港中國」,這卻是港英默許的,也符合英國在中美之間遊走的國策。直到六七暴動,雙方忽然攤牌,體系元氣大傷,但道統存續,中聯辦正是源於此。
4. 國民黨地下政府:曾幾何時,從大陸敗走的國民黨人和家屬聚居調景嶺,港英政府給予的援助有限,台灣當局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承擔了實質上自治政府的角色,建立治安隊,安排各種支援,聯絡香港各界,調景嶺居民視之為台灣代言人,日常高舉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一些來到香港的退伍軍人,則和地下勢力結合,形成另一種秩序。這體系在1956年的雙十暴動後逐步萎縮,但並沒有消失,只是化整為零存續下去。
5. 九龍城寨「大清」政府:大清帝國把新界租借給英國時,依然擁有九龍城寨主權,並對之駐軍,令城寨成為大清飛地。不久港英驅逐城寨清軍,但又被當地居民趕走,加上李鴻章重申主權,令城寨變成無政府狀態、地下秩序大本營。後來城寨居民成立「福利委員會」,作為名義上的自治政府,聲稱繼續根據大清律例「依法執政」。所以當全港禁食狗肉後,在城寨依然合法;各種各樣的黑市、黑工,都在城寨生根;直到九十年代,城寨才在中英兩國同意下被清拆。值得一提的是,「港版諾頓一世」「九龍皇帝」曾灶財,也是源自相關「法統」。
6. 鄉議局:1926年成立,但其實自從英國與新界原住民打了一場「六日戰爭」,就有意識把城鄉分流,看待新界大族、鄉紳,就像對待印度土王、阿拉伯酋長,容許他們保持自身權威、給予種種特權,換取他們協助穩定局面,與一河之隔的中國政權保持距離。新界原住民權益,都是作為這個管治體的一環予以准許,而且在鄉議局成立初年,甚至連民事案件也可辦理。七十年代的丁屋政策、「丁權」,自然是這管治體的產品;元朗7.21觸及複雜的鄉事關係,也是一脈相承。
7. 灣仔「小華盛頓」:正如今天有美國駐軍的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地,美軍都改變了駐軍地的社會經濟面貌;美國沒有駐軍、但軍艦經常往返的英治香港,特別是芬域碼頭附近的灣仔一帶,也充滿美國色彩。這裏說的「色彩」,不只是《蘇施黃的世界》的酒吧配套般簡單;芬域碼頭海軍商場由港英以象徵式價錢交由「香港軍人輔導會」管理,儼然美軍勢力範圍;而當美軍消費壟斷區域經濟,美元自然成了灣仔非正式貨幣。美國在香港建立基地,也因利乘便:美國駐港領事館規模很大,各部門對口單位一應俱全,被稱為「小華盛頓」,實質上是觀察中國的前哨站。英國引入美國勢力、卻又偶爾壓抑,正是作為和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之一。
回到2020年,香港理應依然是不同勢力持份的地方,但林鄭月娥連美國也說「no stakes」,反映昔日兼容並包的真香港,已經被西環獨大的「全面管治」支配改造。但一天香港依然對北京有價值、依然是單獨關稅區,平行管治體們,就不可能不存在。然而現在某些人試圖以文革方式,讓一切推到重來,除了把各方默契一併打破,也無視本土派等新生代的切身利益和理念追求,結果不同板塊之間天天進行無差別零和遊戲,造就管治全面失衡。民間在這段期間,爭取自身訴求制度化、體系化,催生挑戰建制和舊制度的劇烈意願,自屬理所當然。物極必反,本來誰也知道,但似乎唯有越俎代庖的「第二支管治團隊」不知道。
明報筆陣,2020年3月23日
「cult片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cult片例子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 關於cult片例子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 關於cult片例子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 關於cult片例子 在 [討論] 台灣下一個可能成為邪典cult片的候選? PTT推薦- movie 的評價
- 關於cult片例子 在 [討論] 台灣下一個可能成為邪典cult片的候選?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cult片例子 在 [專題] Cult Film崛起與邪典電影在台灣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cult片例子 在 EP3/ Cult片唔係Cult9其《無你咁好戲》SUCH/ Movie - YouTube 的評價
cult片例子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八卦
猜猜看,享有全球最高知名度的純台灣電影會是哪一部呢?
.
答案或許將出乎意料,很可能不是你先想到的某些大師之作,而是你一天到晚在有線電視台轉到,由陳俊良執導,謝金燕、陳子強主演的《新七龍珠》(1991)。近期加拿大的動漫資訊站CBR.com專文介紹了這部來自台灣的曠世奇作。雖然這篇介紹恐怕不慎踩到了台灣人的痛點。
.
之所以說《新七龍珠》很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台灣電影,具體數據會說話,由於該片早已被各國網友翻譯或配音成英語、西班牙語、泰語、印地語等不同語言上傳到YouTube,已知在閱覽人數已經突破一千三百萬人(還不包括對岸網友)。就連海外YouTuber解析這部作品的影片都有兩百萬人次欣賞。
.
誰說台灣沒有邪典電影(Cult Film),《新七龍珠》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且還是名揚國際、空前絕後,在注重版權的當下,這樣胡鬧的改編不太可能被授權拍攝,當然是絕後。但有如CBR.com作家安東尼.格拉穆利亞(Anthony Gramuglia)的介紹,這部片再怎麼樣都強過官方認證的《七龍珠:全新進化》(Dragonball Evolution ,2009)。
.
這篇文章詳盡地介紹了兩部亞洲的山寨改編,包括在歐美知名度極高的《新七龍珠》,以及早台灣一年翻拍的《七龍珠:戰鬥啊孫悟空!加油啊孫悟空!(暫譯)》(Dragon Ball: Ssawora Son Goku, Igyeora Son Goku ,1990)。只是作者卻寫道「一部來自中國,一部來自韓國」,是可忍,孰不可忍,《新七龍珠》雖然很鬧,再怎麼說也是台灣第一部走向國際的「商業大片」耶!
.
談到導演陳俊良,這也是他生前最後的一部導演作品,在此之前他曾執導過《孫悟空大戰飛人國》(1982)、《新西遊記》(1982)、《新桃太郎》(1987)和《新阿里巴巴》(1988)等獵奇神話/童話片。本片發行後也算是命運多舛,女主角謝金燕在一個月發生嚴重車禍,休養兩年後復出演藝圈,直到2018年的才再次出演電影。
.
該片是史上第二部實景拍攝的《七龍珠》電影,是基於動畫電影《七龍珠神龍傳說》(1986)改編。只是本片拍攝前並沒有獲得原作鳥山明的同意,在欠缺版權觀念的九〇年代台灣,片方決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執意開拍,最終成就了另類經典。
.
為如實複製出原作動漫畫中的場景,《新七龍珠》當時選在南投的叢林拍攝,一部分在泰國的東芭樂園取景。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本片的特效技術固然拙劣不堪,但在角色服裝和性格刻畫上,卻遠比三千萬美金攝製的《七龍珠:全新進化》細緻且符合原作,尤以飾演色老頭龜仙人的黃仲裕堪稱一絕。
.
但對我而言,最難忘的還是豬八戒突然扮成蔡琴、梅艷芳等當紅明星演唱〈明天會更好〉的場面,這絕對是國片影史WTF時刻排名之冠。當年無緣在戲院見證這部作品的上映,不知是否有讀者能夠談談當年的觀影經驗?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MF5nzy4N0
新七龍珠-明天會更好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A4HLXOX1U
《新七龍珠》全片觀賞
.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hotos/a.598813120221435/853764778059600/?type=3&theater
紀念導演陳俊良辭世(本文部分內容改寫自該篇訃告)
.
https://www.cbr.com/dragon-ball-90s-bootleg-live-action-films/
Dragon Ball: The '90s Bootleg, Live-Action Films Were Better Than Evolution
JeannieHsieh謝金燕___bbb
cult片例子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八卦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才不是情書,這是一本滿紙辛酸言的淌血回憶錄】
http://bit.ly/2OmK916
基本上,沒人能三言兩語講清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等等我告訴你為什麼)。不過在那之前,《從前,有個好萊塢》首先得勾起觀眾的興趣,才能讓你有興趣尋幽探勝。過往昆汀總有這樣的魅力,但我認為《從前,有個好萊塢》少了一點這樣的吸引力,至少是對台灣觀眾而言。
這件事我已在文章裡寫得清楚,資料狂兼宅神昆汀這次引經據典的複雜度直上天際,但更大的問題是,台灣觀眾對60年代的好萊塢黃金年代太過陌生。這扼殺了觀眾去探究這部電影背後更多精采的可能性,這當然很可惜,非常可惜。
目前預測這部電影在台北票房應該能破千萬,我想這也許已經是很值得高興的事了,應該是因為雙明星魅力所致。其實劇情更容易理解的《八惡人》,在台北票房僅有500萬左右,這代表應該有很多觀眾是被彼特與李奧納多騙進戲院的,但既然是被騙進去的,那他們應該不會對這部更加複雜的昆汀電影有好感。
我來舉個例子,來看看《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多麼複雜的一部電影。
李奧在這部電影裡飾演一個完全虛構的角色,但他的生平卻非空穴來風:昆汀剪接了非常多60年代好萊塢人物的生平,拼成一個事業高低起伏的瑞克。當瑞克事業不順時,有人推薦他去義大利拍電影。如果你是通信的忠實讀者,這段過程也許會勾起你的回憶,你應該看過類似這樣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TotoroForestNews/posts/314132119215592
克林伊斯威特就是在好萊塢無所發展之後,到了義大利、跟名字不知是三小的義大利導演、拍了聽起來很荒謬的義大利西部片(就跟美國武俠片或法國人拍《城市獵人》一樣)。最終這卻讓伊斯威特功成名就,而《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的瑞克也同樣讓事業死里回生。
這個是昆汀的「借用」手法,並不稀奇,你可以在《阿甘正傳》中見到更多。
昆汀的「借喻」更加高明之處,在布萊德彼特飾演的布茲身上。
布茲也是虛構角色,單看角色似乎好像想不到明顯的借喻對象。當然,瑞克與布茲的親密主僕關係,是借用了畢雷諾斯與他替身之間的關係,更有趣的是,昆汀堅持邀請當時已高齡的畢雷諾斯,也要在電影裡演出。這讓虛構角色與當事人同台演出的奇妙寓意,只有昆汀在今時今日還願意有這樣費工安排,而也只有「巷子內」的觀眾能摸清門路。
布茲本人更為有趣,他的人設要遠從比利傑克這個虛構角色談起。我認識比利傑克是因為席格的關係,想不到吧,命運真是錯綜複雜──這也是昆汀一貫的創作觀。
史上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出現合氣道,應該是席格的電影處女作《熱血高手》。事實不是,害我一開始寫席格時差點把完成的文章打掉重寫。事實是比利傑克,這個角色來自1971年的同名電影《比利傑克》(Billy Jack)。這部電影是著名的cult電影,現在觀之非常詭異,有點像在看莒光園地,角色都很生硬,但角色的動機卻都很單純直線、單純到幾乎像是機器人一般不知變通。
布茲的個性很像傑克,像我文章裡寫的「我們只能從他徹底軍事化地管理愛犬的方式,隱約嗅出他一樣用規條與道德,把人生不順的怨懟塞到心靈最深處」,布茲像傑克一樣沉默寡言,他有些不堪的回憶,但他不想與任何人分享,或甚至為自己辯白。
比利是綠扁帽部隊出身的合氣道高手,他路過一個偏郊小學校,這學校裡的學生很怪,各種膚色人種都有,管理的是一位女老師。因為某些亂七八糟的原因,惡霸要毀掉這所學校、甚至玷汙了老師,比利忍無可忍,用合氣道功夫把壞蛋打得歪哥七抓,之後瀟灑隨風而去。這部電影你可以看做是《原野奇俠》的變種、也可以腦洞大一點,看做許多退伍老兵路見不平的B級動作電影。 布茲就是一個拼命付出的角色,跟傑克的設定非常類似。
許多人認為《比利傑克》是有史以來的第一部原創商業大賣座電影(blockbuster),電影的故事來自於導演兼編劇兼主角湯姆勞夫林(Tom Laughlin),這是他自己的點子,這個人也很奇才,他原本也是奶油小生演員,後來求改變卻變不出什麼門道──電影公司也不允許演員自己亂搞,於是他開始另尋門路、回去念書、甚至還退出演藝圈去辦學校,最終過了幾年,他終於籌到80萬美金,可以拍他幾年前寫的《比利傑克》,而這部片爆賣3,200萬美金。
布茲身懷武功跟老也微賤什麼雜工都做的設定,是來自勞夫林--布茲住在電影院、白天在好萊塢打工、晚上回家還要看影集,這點跟勞夫林心心念念都跟電影有關是雷同的。昆汀等於讓1971年的大賣電影、與比利傑克和勞夫林三個元素混雜在一起,做出了一個布萊德彼特的角色。
這就是我過去私底下常說的,昆汀的電影真的是隔夜咖哩──放越久味道越濃,是因為當你了解更多知識,回頭再看看這些電影,你便會發現昆汀設計的巧妙之處。
基本上,沒人能三言兩語講清《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精彩之處,上面我寫了快兩千字了才講了一點點──還沒講到這部電影裡是如何呈現60、70年代的好萊塢特技替身真實樣貌呢。每個角色能說的都有很多很多,這就是我在文中說的:「電影裡除了描述他們各人的故事之外,還讓他們成為某個好萊塢階層的代表。瑞克達爾頓、克里夫布茲、與莎朗蒂,代表著因為不同因素集結在好萊塢的人們、代表著入行年資不同的演藝人員。昆汀一方面細描他們的浮世輪廓,呈現他們生活的種種細節,同時卻又模糊他們的處世心境,試圖讓他們為更大的同階族群代言。」
電影何須看得多,也許你只要看懂昆汀的十部電影就夠了。
双喜電影發行
cult片例子 在 [討論] 台灣下一個可能成為邪典cult片的候選? - PTT評價 的八卦
像房間洛基恐怖秀當時上映時被罵爛片後來在午夜場放映卻因為獨特風格缺陷爆紅台灣有哪些電影是這樣的? 目前想到的是. ... <看更多>
cult片例子 在 [專題] Cult Film崛起與邪典電影在台灣 - Mo PTT 鄉公所 的八卦
倘若這無法說服你,我還能舉出一個臺灣人能切身體會(或震驚)的例子。但唐謨老師曾於演講提及, ... 但透過cult片文化得以成為邪典電影受影迷推崇。 ... <看更多>
cult片例子 在 [討論] 台灣下一個可能成為邪典cult片的候選? PTT推薦- movie 的八卦
像房間洛基恐怖秀當時上映時被罵爛片後來在午夜場放映卻因為獨特風格缺陷爆紅台灣有哪些電影是這樣的? 目前想到的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