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當前,我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網路音樂】
#葉郎電影徵信社 #可是好像沒有談電影
這幾天出現苦中作樂的網路迷因問說下列何者真正帶領企業走向數位轉型?答案:A ) CEO B ) CTO C ) COVID-19
COVID-19疫情已將地球一刀兩斷割裂成為兩個世界:其中一半是已經過了數位轉型這個關卡的產業正在努力供給大家居家防疫所需,另一半是未經數位轉型關卡的產業則只能想辦法保命活過這場核彈般的撞擊。
所有行業中,流行音樂產業的從業人員或許對上面那個笑話體會最深。他們花了整整20年才走出網際網路的恐怖震撼,如今突然發現這20年的修煉似乎都在為今天這一刻做準備。雖然整個產業還有另外一隻腳仍踩在傳統的現場體驗商業模式因而同樣必須努力保命,然而疫情不只刺激了音樂消費者的行為改變,也在刺激音樂工作者在史無前例的挑戰中拼命創新、拼命變換音樂體驗的面貌。
因為骨子裡的網路基因,音樂串流產業就像打了疫苗一樣幾乎沒有受到疫情影響:
根據Nielsen Music/MRC的統計,3月26日當週美國音樂串流的播放次數和上週相比只些微下滑了0.5%(可能是通勤減少和商店餐廳聽業所致),和去年同期相比則還增加了14.2%。相較之下,包含數位下載和各種實體唱片媒介的專輯銷量雪崩式地下降了75%,甚至被認為可能是從1960年代專輯取代單曲成為唱片業的首頁商業模式以來的最低點。Spotify因此在這波股災中異常抗跌。
事實上Spotify正在幫助唱片公司的獲利邁向新的高峰。根據RIAA美國唱片業協會的統計,2019年唱片收入上升了13%,是2006年以來最高點,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付費訂閱制串流服務,如果再加上免費廣告制串流服務合計佔了整個唱片收入的79%之多。三大唱片公司中已經私有化的環球唱片和華納唱片因此就在疫情發生不久前分別宣布推動IPO,準備將高漲的串流行情一口氣變現。在此同時,串流也在用穩定的版權收入庇護唱片產業度過這波危機。如果COVID-19發生在完全仰賴CD收入的十年前或二十年前,唱片業說不定會因此滅絕。
串流經濟甚至衍生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單曲經濟:Spotify之外另一家股價異常抗跌的是一支名為Hipgnosis的基金(3月25日甚至還漲回疫情發生前的高點),他們募集了8億美金到處向詞曲創作者收購排行榜冠軍單曲,理由是這些單曲中長期串流收入實在太過穩定,即使分配給詞曲創作者的比例很低,對投資人來說依然可以像石油或是黃金一樣當成投資標的。
面對陌生科技的襲來,每個人在一開始都很難避免成為盧德運動的紡織工人,焦急地想要砸掉紡織機以免自己淪落失業的境地。1920年代廣播電台剛剛興起的時候,年輕氣盛的唱片公司也曾氣急敗壞地試圖抵制電台,要讓他們沒歌可以播。他們的理由是:如果到處都聽得到免費的歌,誰還來買我的唱片。巧合的是這場和電台的對抗和網際網路那場仗一樣花了大約20年,唱片業才終於拋棄擔憂,找到和他們共存共榮的方法——授權條款。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體諒連目光遠大的Steven Jobs都曾對串流的「吃到飽」模式嗤之以鼻。他當年認為這世界上才沒有消費者想要「租」音樂,因為和看電視電影節目不一樣,大家都會想要永久「擁有」音樂並反覆聆聽1000次。
他錯了。比起永久擁有,消費者很愛在這個巨大的音樂池子裡自在游泳的片刻體驗。最終串流只花了10年就勝過Jobs一手打造的數位下載市場產值。Apple則在Jobs過世後,摸摸鼻子在2015年推出自家串流服務Apple Music,並在去年正式收掉曾經獨領風騷的數位下載平台iTunes。
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主席Edgar Berger在Apple Music推出的同一年就大膽蓋棺論定,總結音樂產業趨勢說:我們已經正式從「擁有音樂」轉向「體驗音樂」的商業模式。「看來這就是我們(行業)的終點站了」他說。這個說法當然太過自信,串流肯定會陪我們很久,但我們有生之年絕對會再見到新的商業模式平地而起。倒是如果沒有串流這個保命符,遇上今年疫情的唱片業恐怕真要抵達「終點站」說掰掰。
唱片產業的大勢已定,COVID-19疫情基本上撼動不了音樂產業這列火車已經確定的大方向,只會縮短終點站的到站時間。消費者經濟拮据的時機,「擁有音樂」原本就不是個好主意。CD這個商業模式將會加速衰亡的腳步,讓整體唱片業的收入更向串流傾斜,直到串流像怪物一樣吃掉一切為止。
CD之外,黑膠唱片同時還要面對生產所需的金屬母盤和母板漆料的斷貨(因為年初加州工廠大火所致)的問題。但黑膠的銷量已經連續14年成長,並且一直都是收入成長最快的部門,考量目標市場消費者的特殊忠誠度,黑膠活下來並繼續維持成長的機會可能高過CD非常多。
然後串流也並非真正金剛護體百毒不侵。美國過去兩週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累計已經超過千萬人,意味著疫情過後迎面而來的經濟衰退大概連Spotify等串流平台都躲不過。小一點的串流品牌因此很可能會在經濟衰退、用戶退訂的情況下被市場淘汰,剩下Spotify(以及家大業大的Apple、Google、Amazon等集團旗下的串流服務)活下來,並進一步替Spotify vs CD的史詩戰役寫下最後結局。
現在輪到演場會產業迎接撞擊並學會適應了......
下文還有疫情過後演唱會產業將走向什麼樣的未來,全文刊載於付費訂閱媒體端傳媒,請賞文字工一口飯吃。全文由此去:
https://bit.ly/2x923N1
「cto剩4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cto剩4人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cto剩4人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 關於cto剩4人 在 于秉鑫 Facebook
- 關於cto剩4人 在 [討論] 台灣新偶像男團CTO - 看板popmus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cto剩4人 在 CTO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cto剩4人 在 CTO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cto剩4人 在 cto翁宇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cto剩4人 在 cto翁宇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cto剩4人 在 「cto dcard」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的評價
- 關於cto剩4人 在 [新聞] 幣託前CTO林書維突發長文!以「BitoEx不- digicurrency 的評價
cto剩4人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八卦
"我把美國拉一個名單,把中國拉一個名單,來對比。我這個對比完了之後發現一個讓我非常震驚的事,美國的互聯網公司,比如facebook、Google、亞馬遜,都是非常牛逼的。但是美國上市的科技公司裡還有另外一派,也非常牛逼。只不過是這一派沒有像互聯網公司這種曝光多,名氣大。
但是這一派其實都很掙錢,比如說salesforce,比如說workday(音),他們基本占據科技業的另外一半。
但是我們把這個來看中國的話發現中國to C的公司都很牛逼,最大的是阿裡,然後是騰訊、百度。to B的公司基本找不到,就是說有活著的,但是活得很慘。
所以我就很納悶,為什麼中國這些to B的企業活這麼慘呢?為什麼美國能產生這麼大的to B的企業中國產生不了呢?
過去這些年整個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的發展特別容易。靠市場紅利驅動就能發展,就能賺錢。所以他們對於新工具、新方法的采用意願特別特別低。這時候有人說我給你們公司做一個工具你要不要買,他根本沒有興趣的。
走到今天,我認為這個事情發生變化了。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商家的經營因為遇到障礙了。所以當它的銷售額不漲、利潤不漲的時候它就要想辦法提高效率,創新服務,想法降低成本,它自己沒有辦法。
我的判斷是下一波中國互聯網如果想回暖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是他們驅動的。
所以這是供給側,如果要做改革的話,可能有哪些變化,有哪些變化能實現他們的創新,實現效率成本改變。
1、管理
其實我們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是非常非常差的,很多傳統大牌企業的HR,一問我們互聯網企業的情況都面露鄙夷之態,你們互聯網企業太糟糕了。所以我內心一直對於我們互聯網企業的管理包括美團點評的管理非常自卑,但是過去的幾年,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一個極大的變化。
2、戰略差
跟很多傳統企業的老板交流,問他們說你們公司戰略是什麼?
大概有一半回答這個問題很明顯是現場隨口講的,有90%的回答出的那個戰略,那句話的陳述方式就明顯是戰略的陳述方式。在剩下的10%裡面,那個戰略不是一個可行戰略,中國企業的戰略能力太差了。
3、營銷太差
都是無差別營銷,都是效率極低的營銷。
4、經營水平太差
帳算不清,我們這個行業應該見很多餐飲商家。我認為在餐飲行業裡能夠把帳算清楚的商家不超過1%,很多商家莫名其妙的倒閉了。
5、技術理解能力、技術應用太差了
為什麼到互聯網來的時候,中國的電商把中國的零售全部打慘了。美國雖然零售業壓力很大,但是美國的沃爾瑪和亞馬遜打了很多年。
原因非常簡單,沃爾瑪這家企業,美國的傳統企業技術實力是非常強的。
亞馬遜大家現在公認是一個科技企業。亞馬遜的第一個CTO是沃爾瑪的CIO,也就是貝索斯作為一個橫跨科技業與互聯網的人。並且,沃爾瑪這家公司是有自己的衛星的。
所以在美國,任何行業都是科技業。開超市的這麼一個公司人家都做科技,也是一個科技公司。
6、供應鏈產業的結構太差了
供應鏈產業結構是什麼呢?比如說中國,任何一個餐廳,他從哪兒進貨,沒有專業的供應商。在歐美都是有專業公司的,所以他們的效率極高。
這些都是我們整個供給側現在存在的巨大問題。
但是問題在於他們是否有可能自我革命,自我提升呢?
不可能,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是有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來幫助我們整個產業實現這次供給側改革的。而這次供給側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就是讓整個中國的產業供給側實現互聯網化、數據化。"
cto剩4人 在 于秉鑫 Facebook 八卦
是的!
今天在立院的記者會是我和emily
Cloud token這個項目在台灣一年
粗估騙了9億!數千人受害!
以下是我的心路歷程
我在2019年6月因朋友林X萱介紹參與了一個投資,這個投資項目是將我們的錢轉成虛擬貨幣並放到一個平台(CT)的賈維斯計畫裡賺取平台幣當作收益(CTO),並且本金可以扣除手續費後隨進隨出。
去年7/21時平台創始人兼技術總監Ronald Aai在台開說明會,說「會員投資的錢在賈維斯計畫裡面進行量化交易分獲利給會員」。
至今約半年無法兌換,也不能正常運行,中間平台持續有公告告知處理進度來推託卸責,惟依然無法正常兌換。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會員。
由於平台技術總監Ronald Aai(馬來西亞人)一直身在台灣,包含平台另外三位台灣領導人謝X榛、劉X銘(通緝犯)、林X萱,三人皆為台灣人,阻擋平台會員與Ronald Aai有任何聯繫,導致我非常恐慌,無法正確了解公司狀況。
今年1月平台升級要求會員們的帳號簽署合約留下或是退出,合約裡指稱退出後約7-14天可以到帳,可是卻沒有。
1/23時謝與劉口頭告知他們下線投資會員的領導們:他們利用融資借貸方式發放紅包給簽署留下的會員們。
因遲遲無法正常退款,3/9時由林丞X萱通知至台中開退款說明會,由劉X銘主講解說。會中說明4/15前會分批處理台灣區退款,並告知公司有一張執照必須申請下來才能動用資金。但直至4/15依然沒有任何人完成退款。
4/30當天,有會員獲取Ronald Aai在台由謝X榛協助承租的居住地址,並發現一篇爆料關於他們三人關係不正常的文章,於是擔心自身權益保障的會員們從台灣各地集合至Ronald Aai台中住所請警衛協助通知住戶並由Ronald Aai親自開門進入該住所。
Ronald Aai 親口證實會員們的錢目前已分為三部份放在三份合約裡面。
Ronald Aai 並告知第一份合約已解約並退款給中國大陸方的團隊領導。第二份合約大部份金額已提前解約並交付大陸團隊領導,剩下少部分金額約今年8月到期。第三份合約金額較大(約5000萬美金),是與英國其他公司簽約,合約期為3年。
我們4/30到場的會員們深感錯愕與不解,要求Ronald Aai提供合約了解真實性,卻遭到一再推託。
另他親口承認目前也有2000萬美金在平台的另一個計畫裡,公司另一位成員-劉X銘因此獲得2萬美金的業務獎金。如此挪用所有會員的資金,我們更是無法接受!
而在此同時,Ronald Aai 也承認農曆年前的紅包來自於他,並非如公司另兩位成員劉X銘與謝X榛所說是借貸以提供底下會員紓困。如此使用所有會員的資金去圖利特定人士,更是令人感到備受欺騙!
4/30後離開Ronald Aai住所後,隔天Ronald Aai便被後續找尋他的會員發現已搬離住所,並於5/4凌晨在平台發出不實的指控公告,指稱當日有搶匪闖入住所破壞、挾持、囚禁並強取Ronald Aai私人財物。而Ronald Aai本人也隨即失聯。
讓當天和平拜訪Ronald Aai的會員們心生恐懼。謝X榛與劉X銘也時常在各個通訊軟體(包含微信),威脅與灌輸會員「他們可以封鎖任意會員的帳號」,藉此讓其他會員聽從他們的指令。
去年加入CT這個平台時,平台口口聲聲說是去中心化技術,但是分明為中心化平台,做實欺騙會員之情事。
直至今日甚為不解為何無法正常處理會員退款?並擔憂Ronald Aai隨時有離境藏匿之可能。
#年輕人被騙錢再賺就好
#騙老人家就是無恥羞恥
#還計劃再開第二個項目
#這就該讓他出不了台灣
#我要讓所有的人都看見
#直到不再有人被騙上當
cto剩4人 在 CTO | Dcard 的八卦
與CTO 有關的話題. ... C.T.O在韓國的出道計畫節目,第一個對決的韓團是ONF,其實節目滿好看的,說是對決 ... 他由4個台灣人和2個中國人組成,先在台灣出道,中國次。 ... <看更多>
cto剩4人 在 CTO - YouTube 的八卦
C.T.O 成員-宇慶、梓寧、梓鑫、仕偉、薛恩、振緯C.T.O全名為「Create Top One」,意指「創造頂尖的精神」夢想不是空想六個大男孩 ... 150K viewsStreamed 4 months ago. ... <看更多>
cto剩4人 在 [討論] 台灣新偶像男團CTO - 看板popmus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台灣好久沒出男團了...
羅志祥花2年時間選秀培訓的男團終於出道了
陳星翰Starr Chen擔任製作編曲
常幫韓團編舞的編舞大師Keone量身編舞
https://youtu.be/N_fxNqckAAs
出舞蹈版了
https://youtu.be/WnVEXuD6oUU
C.T.O成員:宇慶.仕偉.薛恩.振緯.梓寧.梓鑫
-----------------------------------------------------------------------
看得出是訓練有素.實力感覺還不錯.但妝髮造型不知道哪裡怪.有點土俗?
歌不難聽.但也沒有很鮮明的記憶點.MV運鏡也沒很好.舞蹈張力沒有出來
頂多是8~9年前3線韓團的水準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98.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pmusic/M.1530341936.A.F4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