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英語冠詞學習的4大建議】台灣這50年來的冠詞教學、出版出了什麼問題?
"The devil lies in the detail(s)." (魔鬼藏在細節中)
英文的冠詞系統,一直以來都跟介系詞一樣,被視為非常難學的一塊 (DeKeyser, 2005)。除了冠詞系統語言本質上的複雜性 (complexity),又因為市面上對於「冠詞系統」的解釋的教科書、參考書,這近半世紀來其實沒什麼進步,和最新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大大的脫節,學生要學好更顯得天方夜譚。
先從教科書、和大家在誠品金石堂、博客來、PCHOME等等書局、書城買得到的語言書、文法教科書來說起。
這些書絕大部分,在針對冠詞系統的解釋時,分成「是否有特定指代」以及「第1次敘述、還是第2次敘述」來分起。剩下的其他即是遵循半世紀前所發行「XX文法」、「XXX英文文法」中所解釋的方式,並補述些「例外」和一些地理上(國家、地區、島嶼)的冠詞使用方法。最最令人害怕的,或許是網路上時而會傳閱的「要學好英語冠詞就靠這幾招!」相似文章。
但若只要有一些些教學經驗、或語言使用經驗的人就知道,真正在使用英文時,真的困惑我們的可能不是「敘述島嶼」、「國家」時的使用方式 (我們何時要一直寫這些東西!?)。
這樣的用法,google 一下可能就查得到其使用方法 (如:
菲律賓 (the Philippines) 。讓我們常困惑的,並不是「具象」(concrete) 的概念,往往是比較「抽象」(abstract) 的概念。
�
例如,到底什麼是特定指代呢?而什麼不是特定指代呢?這件事情的「判斷」本身,才是最難的地方,尤其當這樣的指代,有時還必須跟中文母語人士的大罩門「名詞可數不可數」「抽象名詞或具象名詞」交互考量後,才能最後決定是 a (n)、the、還是零冠詞。
第二語言習得領域祖師爺之一的 Larry Selinker 早在1972 年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所撰寫「Interlanguage」一文中指出,當規則敘述不完全時,學習英文的人就非常容易過度簡化 (oversimplification) 規則。
如我時而聽到的,「老師~是不是名詞後面有介系詞片語修飾的時候,前面的名詞就要用定冠詞修飾」如此的發言,就是受到「過度簡化規則」,以及「沒有全面理解冠詞系統」的影響,而對語言用法產生的「錯誤假說」(Swain, 1985)。
要真正改善英語冠詞學習、教學,我在此有4項建議:
[1]
台灣的大學外文系中做研究的教授們(特別是第二語言習得、應用語言學為研究專業的),可以嘗試以普羅大眾可以理解的方式,撰寫一些冠詞使用方式相關的學習文章,全面性、不造成以偏概全性地,讓普羅大眾可以真正理解冠詞系統真正的奧妙。
[2] 英語老師在教學時,如果選擇教授,那麼應該要提供大量的 “context” 讓同學「討論」冠詞的使用,盡量以歸納以及演繹學習並存方式。 最佳的狀況即是提供完整的對話,或從「語料庫」中,取得 authentic input。
任教於 Georgetown University 的語言學大師 Antonella Sorace 曾經將介系詞和冠詞,敘述成很�「軟」(soft) 的結構。很「軟」的語言結構的使用方式,通常無法「死記」,而是需要判斷「上下文」。�
The man in that building is a pilot. (可以有幾種意思?)
A man in that building is a pilot. (可以有幾種意思?)
Courses offered at Harvard are rather comprehensive.
The courses offered at Harvard are rather comprehensive. (需要定冠詞?)
The man works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fashion industry 要加 the 不加 the?)
3. 學生在做自主閱讀時,用可以一篇短短、難度適中的文章進行「重複閱讀」。
我們在閱讀時很可能有以下的狀況:
第 1 次閱讀: comprehension-based (在看meaning)
第 2 次閱讀: 可以稍微注意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用 (稍微可以看 form)
第3次閱讀:因為意思很熟悉了,腦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分給「介系詞」「冠詞」這樣的 function words。
小朋友學習語言,通常比成人學習語言更有 implicit learning (內隱學習) 的能力。而成人要學習外語學得好, “attention” 和 “noticing” 是很重要的關鍵。沒有「注意」到的東西,很多時候就學不起來,包括對於 feedback 的注意也是如此 (另外一位語言習得山頭 Richard Schmidt 如此說)。所以「重複性閱讀」,可以藉由對於文章內容的「越來越熟悉」,讓我們注意到「閱讀第一次不會注意到的東西」。
4. 最後真的有興趣學好的人,歡迎來聽聽我的改變一生英文文法課(笑) 應該是目前為止台灣唯一一個使用最新英語冠詞理論在教文法的課程喔。
最後,祝大家學習順利!
context用法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八卦
【給英語冠詞學習的4大建議】台灣這50年來的冠詞教學、出版出了什麼問題?
"The devil lies in the detail(s)." (魔鬼藏在細節中)
英文的冠詞系統,一直以來都跟介系詞一樣,被視為非常難學的一塊 (DeKeyser, 2005)。除了冠詞系統語言本質上的複雜性 (complexity),又因為市面上對於「冠詞系統」的解釋的教科書、參考書,這近半世紀來其實沒什麼進步,和最新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大大的脫節,學生要學好更顯得天方夜譚。
先從教科書、和大家在誠品金石堂、博客來、PCHOME等等書局、書城買得到的語言書、文法教科書來說起。
這些書絕大部分,在針對冠詞系統的解釋時,分成「是否有特定指代」以及「第1次敘述、還是第2次敘述」來分起。剩下的其他即是遵循半世紀前所發行「XX文法」、「XXX英文文法」中所解釋的方式,並補述些「例外」和一些地理上(國家、地區、島嶼)的冠詞使用方法。最最令人害怕的,或許是網路上時而會傳閱的「要學好英語冠詞就靠這幾招!」相似文章。
但若只要有一些些教學經驗、或語言使用經驗的人就知道,真正在使用英文時,真的困惑我們的可能不是「敘述島嶼」、「國家」時的使用方式 (我們何時要一直寫這些東西!?)。
這樣的用法,google 一下可能就查得到其使用方法 (如:
菲律賓 (the Philippines) 。讓我們常困惑的,並不是「具象」(concrete) 的概念,往往是比較「抽象」(abstract) 的概念。
�
例如,到底什麼是特定指代呢?而什麼不是特定指代呢?這件事情的「判斷」本身,才是最難的地方,尤其當這樣的指代,有時還必須跟中文母語人士的大罩門「名詞可數不可數」「抽象名詞或具象名詞」交互考量後,才能最後決定是 a (n)、the、還是零冠詞。
第二語言習得領域祖師爺之一的 Larry Selinker 早在1972 年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所撰寫「Interlanguage」一文中指出,當規則敘述不完全時,學習英文的人就非常容易過度簡化 (oversimplification) 規則。
如我時而聽到的,「老師~是不是名詞後面有介系詞片語修飾的時候,前面的名詞就要用定冠詞修飾」如此的發言,就是受到「過度簡化規則」,以及「沒有全面理解冠詞系統」的影響,而對語言用法產生的「錯誤假說」(Swain, 1985)。
要真正改善英語冠詞學習、教學,我在此有4項建議:
[1]
台灣的大學外文系中做研究的教授們(特別是第二語言習得、應用語言學為研究專業的),可以嘗試以普羅大眾可以理解的方式,撰寫一些冠詞使用方式相關的學習文章,全面性、不造成以偏概全性地,讓普羅大眾可以真正理解冠詞系統真正的奧妙。
[2] 英語老師在教學時,如果選擇教授,那麼應該要提供大量的 “context” 讓同學「討論」冠詞的使用,盡量以歸納以及演繹學習並存方式。 最佳的狀況即是提供完整的對話,或從「語料庫」中,取得 authentic input。
任教於 Georgetown University 的語言學大師 Antonella Sorace 曾經將介系詞和冠詞,敘述成很�「軟」(soft) 的結構。很「軟」的語言結構的使用方式,通常無法「死記」,而是需要判斷「上下文」。�
The man in that building is a pilot. (可以有幾種意思?)
A man in that building is a pilot. (可以有幾種意思?)
Courses offered at Harvard are rather comprehensive.
The courses offered at Harvard are rather comprehensive. (需要定冠詞?)
The man works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fashion industry 要加 the 不加 the?)
3. 學生在做自主閱讀時,用可以一篇短短、難度適中的文章進行「重複閱讀」。
我們在閱讀時很可能有以下的狀況:
第 1 次閱讀: comprehension-based (在看meaning)
第 2 次閱讀: 可以稍微注意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用 (稍微可以看 form)
第3次閱讀:因為意思很熟悉了,腦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分給「介系詞」「冠詞」這樣的 function words。
小朋友學習語言,通常比成人學習語言更有 implicit learning (內隱學習) 的能力。而成人要學習外語學得好, “attention” 和 “noticing” 是很重要的關鍵。沒有「注意」到的東西,很多時候就學不起來,包括對於 feedback 的注意也是如此 (另外一位語言習得山頭 Richard Schmidt 如此說)。所以「重複性閱讀」,可以藉由對於文章內容的「越來越熟悉」,讓我們注意到「閱讀第一次不會注意到的東西」。
4. 最後真的有興趣學好的人,歡迎來聽聽我的改變一生英文文法課(笑) 應該是目前為止台灣唯一一個使用最新英語冠詞理論在教文法的課程喔。
最後,祝大家學習順利!
context用法 在 凌淑芬 Facebook 八卦
#凌某人閒聊 走路乎?頓悟乎?
這個系列好像真的應該叫凌某人談英文才對。
前情提要,我這位日本的主婦朋友隔壁住了一對從美國來的夫妻,妻子調職來日本,丈夫則是接案的電腦工程師,只要有網路哪裡都能工作,所以一起來日本。一開始美國丈夫對日本的生活民情頗不習慣,和住隔壁的我朋友夫婦頗有些小磨擦。
前兩天,咱家小主婦又傳了LINE給我:「親愛的淑芬,請問"Stay walk"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好像文法不對,我本來以它是指"Keep walking",可是聽對方的意思好像又不是這麼回事。」
當然依照慣例我們還是要問一下:"What's the context?"(上下文是什麼?)於是小主婦就開始說了。
原來他們平靜的社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外國人進駐,後來社區內就決定辦一個類似居民聯歡會,讓本國人和外國人有機會融合一下。許多在日本住久了的外國人已經都會說一點日文了,所以聯歡會還算熱鬧。他們隔壁的美國夫妻也參加了,據小主婦的說法,這些日子以來,美國先生的態度友善很多,看來是漸漸在適應日本的生活。小主婦的老公就和這位美國先生聊了一下,她在旁邊聽。中途她老公關切對方的日子是不是習慣了,於是那美國先生就說了:生命還是要繼續下去,他現在就是提醒自己"Stay walk".
"I've got to stay walk"<--小主婦說這是她聽到的原句,所以她猜想他的意思是不是指他要Keep walking,繼續努力的意思。
我當下就明白了,回答她:「他說的不是"Stay walk",而是"Stay woke".」
woke是wake(清醒)的過去式,如果是正常的文法,一個人醒過來不是應該說He is awake嗎?要不然就是He wakes up 或He woke up,怎麼會用He is woke這種怪怪的句子咧?
因為在這裡指的不是從睡覺中醒來,而是領悟到了一些事。這個用法最原始是出現在非裔美國人的圈子,後來蔓延開來,變成一個通俗的俚語。
舉個例子,我朋友Heather今年初在FB跟每個人宣布 : My son just realized thare's no Santa. (我兒子發現聖誕老人不是真的了!)
我馬上回答:Oh he is woke.
其他人也紛紛說:Congrats, your son is woke.
(恭喜喔,轉大人了!他頓悟了!)
有一陣子推特很流行一個關鍵字叫 #StayWoke,就是你突然發現一些你以前沒注意到的事,小至:「我媽的睡衣原來都是在二手商店買的,#Staywoke。」大至:「原來NASA派去木星探堪的太空船叫"Juno",#Staywoke」;或,「原來千元大鈔上的小朋友有六個,不是四個,#StayWoke」。這個詞是指繼續「保持醒覺」、「保持頓悟」、「保持認知」的狀態──白話文就是 :
啊,我明白了!哇栽!(不要偷渡台語)
我開始向小主婦解釋:「妳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Matrix"?(駭客任務,基諾李維演的),在那部電腦裡,所有人都活在母體塑造的虛擬世界裡。墨菲斯找到男主角Neo之後,給他兩個選擇:一顆紅藥丸和一顆藍藥丸。
「如果Neo選擇紅藥丸,他會從母體的虛擬世界醒來,面對真實世界;如果他選擇藍藥丸,那他就是繼續留在母體的虛擬世界裡。Neo最後選擇了紅藥丸,清醒過來。──Stay woke或Being woke就很像吃下紅藥丸:你突然清醒過來,發現真相。
「所以,那個美國先生的意思是指:他可以一直過得不快樂,然後讓身邊的人也一起不快樂,或他可以接受這個環境,好好過下去。這是一個他終於認知到的事理,所以他提醒自己"Stay woke"。(I am woke. I've got to stay woke.)」
小主婦恍然大悟。
我後來提醒她,很多俚語的用法並不全然符合文法規則,但我一律告誡所有在學英文的朋友,先學會正統文法最重要!不要沒學會走就想學飛,基礎打好之後再去學比較通俗的生活英文。要不然人家不會覺得你是故意講俚語,人家會覺得是你語言沒學好。
是說,英文和中文對我來說都是直覺性語言,在我腦子裡並不需要互相轉換,不過我不怕被問英文,卻超怕被外國朋友問中文的。有時我們熟到不能再熟的語言,突然被問到一句「為什麼某某話要這麼說?」,真的會被問到傻眼,完全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就被學中文的外國人問倒過好幾次(不要笑,你們一定也有一堆人也會被這些問題問倒),下次有機會再來聊。
context用法 在 context - 英文詞性必勝秘笈-名詞 的相關結果
context. ['kɔntekst]. n.上下文, 環境, 背景. 例句與用法:. It is technically correct to use a phrase such as our late treasurer to refer to a person who is ... ... <看更多>
context用法 在 到底Context 是什麼? - vide 創誌 的相關結果
它存在的原因是,西方語系的人清楚知道:「在一個整體中,周圍的環境、因果脈絡、環境設定等東西,會根本性的影響「事件」本身的意義。」而Context 就是指這些周圍的環境、 ... ... <看更多>
context用法 在 context中文(繁體)翻譯:劍橋詞典 的相關結果
context 翻譯:事件的起因, (事情存在、發生的)背景,環境, 文法, 上下文;語境。了解更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