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習慣性扭傷?藉由訓練改善此問題】
腳踝扭傷是常見的下肢運動傷害之一
扭傷後需要的恢復時間從兩周到三個月不等,且根據扭傷的程度會有所不同
但其中約有33%的人會變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即便已無明顯疼痛跟腫脹
仍會感到腳踝「不穩」、「卡卡」或是有「無力感」
不少人在走路或是回到運動場後對於腳踝的不穩定感到恐懼
害怕會再次扭傷腳踝
進而影響過去的運動習慣,甚至連步態都出現改變
臨床上也常遇到扭傷後不敢將身體重量放在患側腳上的個案
造成長期身體重心偏移,患側腳肌肉失衡的情況
使患側腳的肌力、穩定能力更差
嚴重的腳踝扭傷除了當下造成的韌帶及肌肉肌腱的傷害外
也可能影響我們身體的本體感覺、神經肌肉控制或動作策略等問題
本體感覺提供我們大腦訊息來掌握身體各個地方的相對位置
當肌肉、肌腱或是韌帶受傷後,就有可能影響此機制
接著造成神經肌肉控制和大腦動作策略改變
(例:跳躍、著地方式、步態)
有研究就發現當我們腳踝扭傷後
在跳躍著地前,小腿肌肉(腓腸肌與腓短肌)預先收縮的程度較低,反應較慢
腓腸肌與腓短肌這兩條肌肉負責協助控制腳踝快速或過多的旋後(常見翻船的動作)
因此當他們反應較慢時,就沒辦法及時提供腳踝穩定
面對突發狀況時,就比較容易再一次扭傷
也有研究發現慢性扭傷的人在跳躍著地時
因動作策略已改變
從內側往外側的地面的反作用力較大,緩衝時間也較短
較容易把腳踝推向翻船的位置
總結來說
當我們腳踝扭傷後有幾種可能會造成腳踝慢性不穩定,容易再次扭傷
1. 韌帶組織受傷,穩定能力較之前差
2. 本體感覺受損,影響神經肌肉控制和動作策略
3. 心理恐懼
如果再次扭傷後,就有可能會讓上述的問題更嚴重
使踝關節穩定度變得更差,問題一直反覆出現
話雖如此,但也不用因此而過度擔心
因為關節的穩定度還是可以訓練的
藉由訓練本體感覺和肌肉穩定關節的能力
改善踝關節穩定度並預防再次受傷的可能
在急性期過了之後,就可以從簡單的開放式訓練及早介入
後期則進行單腳平衡、跳躍等訓練
在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中,也能克服害怕再次扭傷的心理因素問題
這也是為甚麼醫師、物理治療師會告訴你扭傷後仍需要適度地活動腳踝的原因
底下的影片將跟大家分享兩個腳踝扭傷後的訓練動作
參考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7557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9546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14742
#腳踝扭傷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穩定度訓練 #物理治療 #anklesprain #chronicankleinstability #hoptostabilization #physicaltherapy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hronicankleinstability」的推薦目錄:
- 關於chronicankleinstability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 關於chronicankleinstability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 關於chronicankleinstability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chronicankleinstability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chronicankleinstability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chronicankleinstability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八卦
【腳踝習慣性扭傷?藉由訓練改善此問題】
腳踝扭傷是常見的下肢運動傷害之一
扭傷後需要的恢復時間從兩周到三個月不等,且根據扭傷的程度會有所不同
但其中約有33%的人會變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即便已無明顯疼痛跟腫脹
仍會感到腳踝「不穩」、「卡卡」或是有「無力感」
不少人在走路或是回到運動場後對於腳踝的不穩定感到恐懼
害怕會再次扭傷腳踝
進而影響過去的運動習慣,甚至連步態都出現改變
臨床上也常遇到扭傷後不敢將身體重量放在患側腳上的個案
造成長期身體重心偏移,患側腳肌肉失衡的情況
使患側腳的肌力、穩定能力更差
嚴重的腳踝扭傷除了當下造成的韌帶及肌肉肌腱的傷害外
也可能影響我們身體的本體感覺、神經肌肉控制或動作策略等問題
本體感覺提供我們大腦訊息來掌握身體各個地方的相對位置
當肌肉、肌腱或是韌帶受傷後,就有可能影響此機制
接著造成神經肌肉控制和大腦動作策略改變
(例:跳躍、著地方式、步態)
有研究就發現當我們腳踝扭傷後
在跳躍著地前,小腿肌肉(腓腸肌與腓短肌)預先收縮的程度較低,反應較慢
腓腸肌與腓短肌這兩條肌肉負責協助控制腳踝快速或過多的旋後(常見翻船的動作)
因此當他們反應較慢時,就沒辦法及時提供腳踝穩定
面對突發狀況時,就比較容易再一次扭傷
也有研究發現慢性扭傷的人在跳躍著地時
因動作策略已改變
從內側往外側的地面的反作用力較大,緩衝時間也較短
較容易把腳踝推向翻船的位置
總結來說
當我們腳踝扭傷後有幾種可能會造成腳踝慢性不穩定,容易再次扭傷
1. 韌帶組織受傷,穩定能力較之前差
2. 本體感覺受損,影響神經肌肉控制和動作策略
3. 心理恐懼
如果再次扭傷後,就有可能會讓上述的問題更嚴重
使踝關節穩定度變得更差,問題一直反覆出現
話雖如此,但也不用因此而過度擔心
因為關節的穩定度還是可以訓練的
藉由訓練本體感覺和肌肉穩定關節的能力
改善踝關節穩定度並預防再次受傷的可能
在急性期過了之後,就可以從簡單的開放式訓練及早介入
後期則進行單腳平衡、跳躍等訓練
在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中,也能克服害怕再次扭傷的心理因素問題
這也是為甚麼醫師、物理治療師會告訴你扭傷後仍需要適度地活動腳踝的原因
底下的影片將跟大家分享兩個腳踝扭傷後的訓練動作
參考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7557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9546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14742
#腳踝扭傷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穩定度訓練 #物理治療 #anklesprain #chronicankleinstability #hoptostabilization #physicaltherapy
chronicankleinstability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vDTkTKi5p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