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北國際攝影器材展重點短整理
今天去了會場一趟,稍微整理一下重點的攤位,這個週末有意願前往看展的,可以參考看看。
1.Olympus:此次展覽Olympus將重心放在OMD系列,包含剛推出不久的E-M10 III、還有當家旗艦E-M1 II,都有其相關的優惠與套餐可以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展覽結束前購買的E-M1 II,更在會場的櫃臺報名,都能夠參加抽獎,抽取2018日本CP+大展的團體行程兩名。
2. STC:作為創新的台灣濾鏡廠商,STC近年一直開發相當多的濾鏡產品,這次在會場發佈了M43專用的感光元件前內置濾鏡。同時也與Olympus合辦許多講座,邀請了很多國內外的攝影師進行分享,非常值得前往參觀。
3.Sony:Sony這回依舊以a系列,尤其是a9系列掛帥,但值得注意的展區是新的1"機,一台是1"感光元件的運動攝影機RX0,另外一台則是具備高速對焦與連拍的RX10 IV。
4.Canon:Canon這回除了以5D4/6D2等全片幅單眼撐起整個展場外,無反光鏡機身的區域也比往常擴大許多,值得注意的是最入門的EOS M100,更輕,也更便宜。
5.Nikon:焦點完全在DxO Mark首次得到幾霸婚的D850上。
6.正成集團:一如往年,豐富的攝影配件與攝影包,都是很值得花時間參觀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鏡頭品牌Samyang,自去年開始尤正成開始代理,會場也展示新的Sony FE環自動鏡頭。另外也很多電影鏡頭與棚燈、空拍機等產品。
7.Zeiss與哈蘇:全線產品都齊全,有去展覽的朋友也許可以趁此機會實際嘗試鏡頭。
8.Profoto:Profoto剛推出的小巧攜帶型棚燈A1有在會場展出,其回電速度跟發亮特性都非常印象深刻,可…可惡,錢包夠深我就買了。
9.Kamlan:特別介紹Kamlan這個手動鏡頭的廠牌。如果你預算有限,又想試試看大光圈或者特殊鏡頭,也許可以考慮這個廠牌。
以無反光鏡的APS-C與M43來說,會場有超廣角、魚眼、標準鏡與中望遠的定焦鏡可以選擇,價格是2700(原價4480)。
也有全片幅的鏡頭,價格也僅不到新台幣9000(原價過萬),以上價格都是展場才有的價格,可以去會場看看實拍照片與試用。
以上,作為此次看展的參考~
Olympus TW STC 台灣光學濾鏡領導品牌 Canon Taiwan Sony Shriro Taiwan @profoto台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膠攝現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8年Week1第四節 - 何以有人要Keep兩個系統 - 5D4對焦問題一籮籮 - 應如何對待相機電池 - G-Drive Slim SSD如何 - f/2.8 vs f4鏡頭質素真有差? - 何以A7II好似唔及6500 Sharp?...
canon 5d4對焦 在 euyoung's soliloquy Facebook 八卦
【Canon 全幅無反的解答:EOS R】
上個月才寫了Nikon Z6/Z7的兩篇文,今天EOS R也正式發表了。在Sony之後,135片幅的無反光鏡系統,兩間在DSLR市場領頭的廠商,正式參戰。
規格部分,我想許多在關注這個消息的人,拜先前的流出所賜,應該都很清楚大部分的規格了,一樣地就只單純說說自己的看法。
先說結論。看過了完整的規格與發表,我個人的想法是,Canon EOS R或許不會是全幅無反中性能的領先者,但在價位上、定位上恰好能精準的在6D2與5D4之間切出一塊空間。
這點於Nikon Z不同,我會認為Nikon去打造Z,有一部份原因是F接環自開始發展開始至今,光學、電子上都已經走到很明顯的瓶頸。而Canon EF從FD接環轉變時,考慮的因子多了不少,電子性能不提,一些接環後預留的空間也很足夠(數位化早期時,也因為這樣,EF成為最萬用的轉接香爐)
EOS R在接環上並沒有很突破性的設計,口徑尺寸跟單眼的EF相仿、鏡後距離也落在20mm,在無反系統裡面都不是最領先的規格。
不過Canon並沒有需要大改版接環的必要性,同樣地,在這個市場裡面,它也沒有必要去堆砌超乎想像的規格。
不為什麼,因為他是Canon,稱霸數位單眼時代十多年,每一年幾乎都是當年度一半銷售量的第一大廠。
簡單的說,我個人認為EOS瞄準的市場,並非是如同Sony去挑戰全幅單眼系統、或者是Nikon企圖利用無反重生,寄望能繼續在五十年後維持在領先群。
而是一個在現有優勢,基礎下,去前進新時代的方式,所以EOS R,是看起來保守一點。反過來說,即使保守,EOS R仍舊有其亮點。
其實我們可以見到Canon本身所有的科技樹,都是植基於單眼系統出來的,在無反已然發展這麼成熟的情況下,EOS單眼系統也著手了LiveView這個科技,早期的技術是對比對焦,這也普遍應用到無反光鏡裡面,而Canon選用的是Dual Pixel,一個利用感光元件的像素視覺差來進行對焦,幾乎可以佈滿整個螢幕。
這項技術讓EOS單眼能夠有不遜於無反的對焦速度,EOS R也是沿用類似的技術,也因此,它才能有高達5655點的對焦點可以使用,同時,高100%寬88%的對焦點覆蓋率也相當驚人(且實用)
我對EOS R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是它的操作,Canon為他設計了不少新型態的操作方式,仔細判斷,竟不覺得在這時代有什麼不妥,卻又能符合攝影師的需求。像是鏡頭上多一個控制環可以調整參數(這點Samsung用過)、觸控螢幕、大拇指處特別的滑動改變參數、模式的選擇等等…
都是很數位化,但卻又很貼近過去EOS單眼系統使用者習慣的方式。
整體去看EOS R跟Nikon Z,你會發現到,這兩個系統確實有種比較往單眼用戶使用習慣靠攏的狀況。包含大小、握持感、操作性等等,都很接近(但略有改變)原本的單眼系統。它們也同時都有單眼用戶很喜歡的機頂LCD螢幕。
我們從Dual Pixel的對焦方式去發想,其實可以預想到,如果在EOS系統上EF接環可以順利使用LiveView,那麼在EOS R也絕對沒有問題。這也同時是單眼邏輯的展現。
既然EOS系統擁有龐大的EF鏡群與用戶,那麼EOS R應該讓這些用戶繼續能使用。在這個思考底下,除了Dual Pixel,自然就是轉接環。
轉接環的支援自然不在話下,Canon也確實在這些轉接環上下了點功夫,最基本的轉接EF接環以外,也有新型態加上控制環的轉接環,另外還有可以內插濾鏡的版本。
在新系統上,Canon跟Nikon多半都還是有與自家單眼系統區隔開來的傾向,比方像是記憶卡插槽,EOS R跟Nikon Z都採取單卡槽的設計,有意無意的,將需要雙卡槽的用戶還是回歸到單眼系統。
回到價位,就機身,還有搭配EF R 24-105的Kit價格,算是一個業餘攝影愛好者可以接受的區間,另外,如果你原本就是單眼使用者,沿用原本的鏡頭,看來也會是一個選項。
不過Canon跟Nikon這兩間廠商,不約而同的在無反光鏡上,企圖嘗試著極限(與武力展示),Nikon是58mm F0.95,而Canon則是28-70mm F2。
整個EF R的鏡頭群的價位,仔細斟酌後,你會發現都比過往EF接環的鏡頭提升。在過去有一些使用者曾提到Sony的高階FE鏡頭,用類似焦段的EF鏡頭相比,價格高昂。
在現在,其實你也可以發現,並不是Sony特別價高,而是在這個時代裡,如果你用上的是最新的科技去設計,不管是Nikon、Canon還是Sony,就是這個價格。
最後,面對這兩個新的無反光鏡系統,如果現在要挑選的話,我應當會選擇EOS R,它是一個目前看起來就可以上線的系統;但如果是三年五年後,對系統本身的期待度來說,我個人比較期待Nikon Z。
canon 5d4對焦 在 Ean 的世界大旅攝 Facebook 八卦
穿上這兩天討論度最高的昏昂啊 粉紅短褲,來趟社頂公園自然散策 ⛰
在 森社場所 - Lishan Eco Com 的安排下,請到資深解說員帶著走了兩小時的秘境之旅。為了輕裝,我把背包放車上,就帶著一機一鏡輕鬆上陣。
跟在海外旅行常做的那般,選定當天要用的鏡頭,裝上機身,這天不管拍什麼,就都用這焦段進行拍攝,當然會有懸念,不過是很不錯的練習,不管是攝影或心境。
只是這天差點轉到手抽筋(誇飾)。
Canon 5D4 機身裝上的是近期很愛用的 Zeiss Milvus 50mm f1.4,這款蔡司手動定焦鏡,畫質很好,特別是奶油融化般的散景更是迷死人,當用來拍攝靜物,特別適合,但當一腳踩進各種蝴蝶紛飛的樹林小徑,我就覺得不妙,很難在蝴蝶吸吮花蜜的彈指剎那,快速精準對焦,尤其焦段又不夠長,靠近了就飛走。但還是在哈哈苦笑中完成這個上午的自我訓練,我想對焦速度又精進了 5%。
這是段舒服的一段健行,小裂谷、石灰窯、小峽谷,珍奇植物、大白斑蝶黃金蛹還有翠綠的竹節蟲,相繼驚喜現身,最興奮的、莫過是看見據說非常難得遇上的黃裳鳳蝶,春天的美麗。
社頂自然公園很大,人非常少,來到這可以保持城市裡沒有的社交距離,心情愉快了,免疫力提升,讓自己防疫效果更加倍!💪
Zeiss Camera Lenses Taiwan
canon 5d4對焦 在 膠攝現場 Youtube 的評價
2018年Week1第四節
- 何以有人要Keep兩個系統
- 5D4對焦問題一籮籮
- 應如何對待相機電池
- G-Drive Slim SSD如何
- f/2.8 vs f4鏡頭質素真有差?
- 何以A7II好似唔及6500 Shar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HpscO01z0M/hqdefault.jpg)
canon 5d4對焦 在 膠攝現場 Youtube 的評價
20190730 膠攝Q&A
- EOS R新手有什麼鏡值得投資 (00:16)
- X-T3用家加增距器會影響成像嗎 (07:03)
- 法蘭距較長會影響質素嗎 (09:30)
- 請教廣角鏡拍人像技巧 (12:22)
- EOS R用家拍4K記用EFS天涯鏡可以嗎 (16:08)
- EF70~200和EF70~300哪支拍運動好 (19:34)
- 80D用家想買多一部4K機有什麼建議 (21:17)
- Sony機拍4K如何過到iPhone/iPad (23:29)
- 不同相機在同一環境拍出來是否會有很大差別 (25:23)
- EOS R的4K Corp會否有很大影響 (31:27)
- 為何開了峰值作手動對焦還是會失焦 (37:09)
- A7R2用家去旅行買什麼鏡好 (41:46)
- 5D4還是1DX2好 (45:10)
如果欣賞我們《膠攝現場》請Bookmark、訂閱及Like我們的網站、Youtube頻道同facebook Page啦!
網站:https://plasticphoto.hk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plasticphoto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lasticphoto/
主持人個人專頁
Brian: https://www.facebook.com/ngbrian9527/
Joey: https://www.facebook.com/joeypongpage/
Joe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oeypong/
Colin: https://www.facebook.com/pklamfot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GBiAlVKpb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