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英國BNO 5+1
加拿大都提出多項便利措施鼓勵港人移民加拿大
同時也有1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元朗 現場】提供影片的讀者是元朗居民,當時打算回家,豈料一出元朗西鐵站,就見到一羣白衣人追着一個示威者。示威者慌亂下跳入閘口,白衣人尾隨追打。其他市民在場指罵白衣人,他們隨即轉為追打指罵的市民,包括片中的粉紅衣女生。 沒多久,白衣人散去,留在現場的讀者本想為可能趕到場的警察的提供目擊證明。十...
bno 5+1 在 雲海 陳雲海 Facebook 八卦
不如做盡啲啦,香港所有警察由聽日開始係唔可以擁有BNO,否則就係違反基本法違反國家憲法,不可能喺香港進行執法活動,你冇理由效忠英國又效忠中國㗎?!好正常嘅邏輯喎!聽日開始唔該國安法警察執行檢查所有警察本身有冇BNO!若果發現警察申請5+1 ,即時以叛國罪起訴,好公平呀!
bno 5+1 在 Facebook 八卦
黃金冒險號
英國給你的第一個Bonus
一直不知道手持BNO和他去了英國,才知道他可以那麼小男人。
你明白,與他連根拔起,帶着有限的積蓄來到英國,買一層單位收租,另買一公寓自住,安頓之後,發現生活要一點規劃,有待克服,總似有一點生活靠食穀種的恐懼。
Yes, 用錢不會有如在香港那麼忘我,it’s all understandable. 然而你有時也提醒他:不必太擔心,英國超級市場的物價很便宜,我們不缺錢,一切OK。
然而那天在曼徹斯特,當你們發現一座停車場,他準備駛入,他先是停車看着收費表,面有疑色。你催促再三,他不情願地開進。忽然有令人驚喜的重大發現:停車場的閘自動升起,原來不知發生了什麼機制故障,該場有一張告示:竟然宣布免費,直至另行通知。
他看到此一告示,竟然開心大叫一聲,面上露出嬰兒一樣的快樂笑容,久久不散。
吓?Come on,James ,使唔使開心到咁?
他不斷說:wow,英國真好,原來如此有人情味,竟然有停車場主動免費,那麼我們可以把車泊在這裏一整天,省回至少十鎊。港幣兌英鎊十元多,即今日獲利一百一十元。
然後James 他開始喋喋不休聲討香港地產霸權下的停車場,時租已貴達四十元,而且若有故障,寧願封閉,絕對不會免費益街坊。彷彿移居英國,又找到了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
你靜靜地聽着,不想掃他的興,因為畢竟才剛來了兩個月。但是他此刻的歡欣雀躍是那麼的小男人,與你認識的在香港同居了十年的他,突然發現,判若兩人。
尤其第一次他約會你,在香港君悅的 One Harbour Road,你在餐牌上自由選擇,他完全沒有皺眉頭,還主動揮手多叫了一支2005年的Cabernet Sauvignon。以他做Sale士的收入、不算太過豪奢,他沒有扮富豪,而因此你很convinced ,他對數目不是那麼斤斤計較的人。
以後住在一起,對於房租、水電賬單,共用的信用卡數,在香港,確實他也沒有多看一眼。
但是為什麼來到英國之後,他幸運地得到一天免費泊車,高興得像中了六合彩二獎,對於錢,會變成了另一種眼界?
傳說華人移民加拿大,因為恐懼坐食山空,會非常計較唐人街那一家菜館同一價錢叉燒會多兩塊、套餐的白飯任意免費添加。據說這是一個香港人移民變成加燦的過程。
而BNO是否一帖將一個魅力中環港男逐漸變為「英燦」的催化劑?
如果是,那麼OMG,你們還要面對5+1漫長的近六年。
你只有從positive 處想:他得到泊車優惠的這個笑容,是多麼的純真,至少這一刻,他省了這一百元,由衷的感到快樂。而他的快樂,也就是你的快樂。
那天的曼城下着微微細雨,天空很灰冷,但他這幾天的面色的陰霾卻一掃而空,展現出少見的陽光。對於一個停車場、芝麻開門地magically 顯現了他性格本色的這個英國,這一刻,你感受很複雜,不知道該埋怨還是該感激。
你幽幽的嘆了一口氣。他問:什麼事嗎?你說,沒有什麼,讓我們看看陶傑的Facebook,在這一帶有什麼推薦的好玩的地方,讓我們等待陶傑開Patreon。
他高興伸出手,give me five,說:Yeah。You brighten my day。
而你知道:brighten 他的這天的,不是你,也不是陶傑,而是英國這個隱蔽的故障免費停車場。此刻,你感到一絲淡淡的哀愁。
bno 5+1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元朗 現場】提供影片的讀者是元朗居民,當時打算回家,豈料一出元朗西鐵站,就見到一羣白衣人追着一個示威者。示威者慌亂下跳入閘口,白衣人尾隨追打。其他市民在場指罵白衣人,他們隨即轉為追打指罵的市民,包括片中的粉紅衣女生。
沒多久,白衣人散去,留在現場的讀者本想為可能趕到場的警察的提供目擊證明。十分鐘之後,之前的白衣人帶着更多人馬衝回站內,並不斷以木棍及竹枝攻擊閘內市民,其間有市民丟雜物還擊。
讀者其後跟隨其他市民進入商場暫避,沒想到突然又見到一批黑衣人被白衣人追趕至商場。白衣人羣手持木棍及藤條,黑衣人如賽跑般逃難,並呼籲其他市民離開。
由於當時商場只有十多名市民,讀者不敢舉機拍攝,並憶述有白衣人以惡嚇語氣警告市民不能拍攝,又聽到有白衣人說「逐個逐個捉,慢慢來」。「我覺得白衣人好似好享受追捕市民。」讀者說。
讀者表示,在場起碼有一半市民是街坊或居民,大家都十分驚恐。「感覺白衣人似黑社會,好似打任何人都沒有所謂。到現在我仍然覺得很混亂,不知道可以說些什麼。」
影片由讀者提供
#反送中 #逃犯條例 #元朗 #白衣人 #獨立調查 #黑衣人 #721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upTG28sBw/hqdefault.jpg)
bno 5+1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8月31日晚上,防暴警察與速龍小隊進入太子港鐵站。期間被拍攝到,他們於觀塘線往調景嶺的列車上,對市民揮棍及施以胡椒噴霧。
當時,Jan手抱3個月大的兒子,與丈夫從觀塘站坐地鐵回家,在太子站下車。她憶述,當時到達太子站,時間大約為10:52pm,月台有大量市民,包括老人家、輪椅人士及小朋友,當時並沒有廣播車務狀況。
月台突然傳來警報聲,他們本來想坐升降機離開,「但我的丈夫不夠位入來,當時有生離死別的感覺,怕警察見他生得年輕,當他是示威者般打。」後來升降機也停了,他們花了一段時間才能逃出生天,期間更被防暴警察揮棍指嚇,「你走定唔走呀?」慌亂間,丈夫摺上嬰兒車時,更丟了結婚戒指,可見當時危急混亂之情況。
「警察打我的話,我可以用身體去擋,但是如果噴胡椒噴霧或催淚氣體,我可以嗅,但我孩子只有三個月大,嗅到會怎樣呢?」作為媽媽,她護孩子心切。
事發翌日她接受訪問時,仍然驚魂未定。雖然所在位置看不見「屍殺列車」經過,但仍然見到車站風聲鶴唳的情況。她形容,自己是路過的市民,真的不明白,警方為甚麼要在港鐵月台及車廂中有行動,包括將市民打傷:「是犧牲了車站內,可能是有9.9成的都是無辜的市民。」
她認為,今次 #831 的事絕對比 #721 更加嚴重:「721是黑社會,黑社會你明知他們會犯法。但831時,警察走到車廂,無差別地見人就打,我覺得是更加嚴重,因為他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警察。」
昨日在網上瘋傳一張相,相中是牆壁上塗鴉了一句話:「Who do you call when the police murders?」時至今天,誰還可以保護香港市民呢?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mBRGIeH4QM/hqdefault.jpg)
bno 5+1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Saygoodbyeto】 和香港說再見
香港再次掀起一陣移民潮,去或留,離與別,成了一幀幀最日常的風景。
Andy和Renee育有一對七歲的孖女,於今年一月初移民新西蘭。他們一家四口,連同外父外母,將數十年在香港共渡的光陰,安放在一百個紙箱裏。今朝離鄉別井,為了女兒的教育前程,也為了舒一口空氣。
《明周文化》紀錄了他們離去前的一個月。去昔日野餐的草地玩耍;與朋友露營;拜祭過身的父親;在機場與家人相擁道別。香港是一座城市的名字,也是壓在很多人心坎的家鄉。離開與否,離愁萬千,此時此刻,我們與香港別過。
#移民 #新西蘭 #紐西蘭 #移民新西蘭 #再見 #告別 #送機 #親友 #不捨得 #香港 #香港人 #明周專題 #我就是我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shTu4ADrH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