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大嬸的有病呻吟》
路人:「ㄟ,我要開店啦,妳簡單幫我做個美工,弄一下名片、海報、傳單、招牌、菜單⋯什麼的,然後隨便替我畫個黑板,再順便幫我家狗狗素描一張好了。」
我:「ㄝ,那些我不會ㄟ。」
路人:「蛤?啊妳不是 ”做廣告的” ? 太離譜了吧!搞幾十年廣告連這些都不會?那你到底會什麼啊!」
我:「⋯⋯嗯,我是人間牙菌斑,我對不起國家社會」。
————————————————————
身為廣告大嬸,這種對話一年要發生好幾次,包括親朋好友、媽媽團體、鄰居路人或朋友的朋友的二表嬸。
現在,我就用理科太太的精神來跟大家說明一下。
首先,你不能因為某人在館子上班,就要求人家煮一桌子菜給你吃,或許他是館子裡負責算帳的會計,烹飪不在其專業領域;你也不能要求割雙眼皮的醫生幫你割包皮(會變兩層),畢竟術業有專攻。
同理,廣告產業的範圍何其大,我也不懂為啥在那小套房般的境界裡,”做廣告的” 只剩美工一門?
再跟你說一件我以為你早該知道的事,時代不同,即便是設計從業人員也未必非得會畫畫不可,因為一切早已數位化,況且「美學設計」跟「繪畫技能」是兩種獨立的專業,有相對的關係,卻沒有絕對共存的必要性。
更遑論敝人根本不是設計或美工,不是不是不是不是!
廣告產業也是分工制的好嗎?
老娘雖然校長兼撞鐘,是BD+CD+Marketing+Copy writer+AE,但,偏就不是Art。
世界很大,懇請充實常識,即便不是人人都能活出豐滿的腦容量,但起碼在被拒之後,得活出小學以上的禮貌程度。
反正,下次誰再找我美編、排版、畫畫,煩請你先替自己割個包皮(或幫你老公割個包皮),那廣告大嬸會相當樂意幫你順便、隨便、簡單弄個什麼什麼的。
————————————————————
“做廣告的” 只是一個統稱,以下為極粗略的產業職稱與專業介紹,依不同規模及營運項目也產生不同的稱謂系統(如:戶外廣告代理、車廂廣告代理、平面設計、多媒體設計、影像廣告、媒體規劃、網路行銷、通路規劃、活動公關、商品廣告、房地產廣告、策展單位⋯一狗票)。
人人都要略懂略懂,以後才不會亂亂為難你身邊 ”做廣告的”:
《創意部 》
掌控整體廣告案,團隊成員有企劃、文案、平面設計、插畫、攝影、影片、影像合成…等。
CD 創意總監
ECD 執行創意總監
SCD 資深創意總監
ACD 副創意總監
《市場行銷+文案組 》
概念先行,負責產品分析定位、行銷企劃與廣告文案撰寫。
Marketing 市場分析(職稱略)
Copywriter 行銷企劃、文案
Copy Director 文案指導
Senior Copy Writer 資深文案
《設計組 》
視覺美學擔當,工作為美術設計、畫面創意構成、layout編排。
SD 資深設計
AD 藝術總監
SAD 資深藝術指導
AAD 副藝術指導
SD 資深設計
Designer設計
FD 完稿設計師
《製作部 》
負責後續影片進度或印刷流程的品管與時間控制。
Traffic 製作管理
Traffic Manager 製作管理經理
《業務部 》
取得業務及預算執行者,也負責會議與客戶聯絡窗口。
AE 廣告業務
AS 業務總監
AD 業務指導
AM 客戶經理
bd職稱 在 Kolas Yotaka Facebook 八卦
我認為凡事當面溝通最好,口不出惡言,充分理解,不要有誤會,即便有不同意見也該尊重對方,以上是我處事的原則,所以再怎樣惡毒的語言在網路出現,我一律不回應,想著若有機會遇到這些作者本人,再一一當面釐清。但有網友到了我的臉書張貼不實的報導,我也只好在這裡說明。
不實的報導或指控包括這些: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aiwan-indigenous-tv-independence
http://www.viewpointtaiwan.com/columnist/%E6%89%BC%E6%AE%BA%E5%8E%9F%E4%BD%8F%E6%B0%91%E7%8D%A8%E7%AB%8B%E8%81%B2%E9%9F%B3%EF%BC%9A%E6%94%BF%E6%B2%BB%E5%B9%B2%E9%A0%90/
http://www.storm.mg/article/199004
還有一些朋友傳給我的臉書,就不一一張貼了。
(至於我幾次完整的質詢,一字一句都被記錄下來,大家上立法院網站都看得到。希望大家去看,別再積非成是,亂扯一通)
老師不能這樣教小孩,以上這些文章大約有幾點共通點:
1. 對行政與立法機關欠缺常識,隨意解讀
2. 不知什麼目的,對我個人展開人身攻擊
3. 任意拼貼剪接片段資訊,扣我帽子
4. 寫得很像小說,不用求證,可比X周刊
我與這幾位作者或受訪者有的不認識,有的有過幾面之緣,有的是以前的同事,有的甚至曾經小喝過,但沒有一個人在發表這些偏見的時候打過電話給我求證。他們有幾個共同的謬誤:
1. Kolas逼走原文會董監事?!
第2屆「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文會)董事、監事的任期早就在104年10月31日屆滿,但因馬政府時代的原民會在屆滿期限之前選不出新董事,第2屆只好延任,前行政院長毛治國早在10月30日就核定「延長原文會第2屆董事、監察人執行職務至第3屆董事、監察人就任時為止」,也就是只要第3屆董事一選出來並獲行政院長核定的那一天(105年11月30日),隔天(105年12月1日)第2屆就要說bye-bye。原文會也早就收到公文,很清楚第2屆董監事何時該退場。如果有人誤以為就算新董事都已經選出來,但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最好能撐到農曆年領到年終獎金再走,那也很抱歉,依法就要說分手。這樣的結果,與原文會是否有在11月底在官網刊登拒給Kolas資料的聲明毫無關聯。(拜託,你們的前行政院長早就通知你們哪天該走了,好嗎)
2. Kolas干預媒體?!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在11月2日排審原民會預算,不是我排的(拜託,了解一下立院議事規則再罵人)。立委為了監督行政機關、審預算,每天都跟各行政機關索取資料,以作問政研究之用,只要是認真負責的委員皆如此。我的每一場質詢,為了不誤會任何行政機關,都要求索取非常詳盡的資料,先研究再質詢,這是對自己,也是對對方的尊重;而行政機關,包括陸委會、內政部、營建署、蒙藏會、原民會…等首長皆帶著完整資訊,積極地當面向國會議員說明。
我從7月就開始跟原文會索取各式各樣的資料(員工職稱與薪資級距、內聘外聘原則說明、員工離職原因、新聞採訪記者與大標題整理、重播時間….等),原文會非旦逾期未交、截止日到了也不打電話告知,或者有給,但資料就是不給滿、不給齊。這樣的行為,已經令內政委員會的委員相當訝異,當天,是不分政黨的委員,針對兩個單位(原民會的土管處、原文會)不提供資料、不接受接督共同提出強烈譴責。聯署人除了民進黨的委員趙天麟、姚文智、陳其邁、李俊俋、Kolas Yotaka,還罕見的包括國民黨的委員黃昭順,她當天也說重話。立法院的立委對於原民單位的傲慢非常詫異,竟可離譜至此。(沒想到過了一個月,土管處的資料早就給了,原文會到今天為止還是未依委員會決議提供…真是服了)
3. 為什麼要這樣資料?
去查查政府資訊公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這些資料,既無關個人隱私、也無關國家機密、更無關打壓媒體(真正的打壓,我經歷過太多),而是為了與客家台、公共電視比較原民台勞工工作條件,監督原文會的工作品質,要求改善。因為原民台自2014年起發生太多離譜事件:執行長與台長一上台就砍掉至少1/3勞工、開除資深族語主播、族語新聞代班率偏高、台長沒做完就跳機選立委、董事長只剩最後兩個月也沒做完就跳機、員工流動率高、新聞遭特定政黨干預介入、非原民籍的一級主管數偏高、三年來得獎數每況愈下、都已經到11月預算執行率只有60%….等。說不完。這些弊端都與基層的員工無關,都是主管要負責。
原民台部分主管或員工動員老師們寫這些,不思檢討;而寫文章的老師們也不查證、不做功課;至於政客只想利用這僅有的舞台進行政治上最後的逆襲。我過去十幾年來,強烈抵抗政治干預媒體,到現在還是。我的好幾位立院的立委同事,都已經告訴我,他們被原民台的記者扭曲報導,跟我說他們覺得原民台「很奇怪」。但我們依然尊重媒體,從未公開評論、也不去搞什麼申訴,包括我個人,從未打過任何一通客訴電話,也從未公開評論過任何一篇新聞內容。我與這些資深的立委同事,只好選擇拒絕原民台採訪,至少保護我們自己,不要被已經帶著特定立場的新聞扭曲,因為新聞的獨立性不容干預。但你們做的新聞,當然要接受公評,新聞、節目工作者自己要承擔歷史責任。
十年來,常聽講話很大聲的人高喊要拒絕媒體干預,要趕快立「原住民族電視法」云云,卻都只聞樓梯響,八字都還沒一撇。原文會口口聲聲說手邊就有「原住民族電視法」,我還真想看! 我上任後已經好幾個周末不休息,參考國內外相關法律,認真草擬原住民族電視法,已經擬完,進入連署階段,裡面最嚴格規範的,就是不讓任何政黨介入媒體。沒想到到現在還在為媒體權努力的我,竟遭不明究理的抹黑。
幾篇文章從頭到尾我都讀不出個所以然,只看見耍嘴皮的自得其樂。我做為主播、政治人物,十幾年來在網路上遭人霸凌已見怪不怪,也一一承受,但老師們若教壞原住民族的孩子,則是對原住民族最殘忍的霸凌。
bd職稱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八卦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在昨天的最後一堂課裡,班代跟副班代剪了一支長達14分鐘的影片,搞得全部的人都哭慘了!同學們依依不捨地彼此擁抱、互道珍重,約定好要繼續努力,盡快找到職場上的下一個幸福。
在校門口騎上了YouBike,我刻意放慢了速度,貪心地享受著最後一次放學騎車回家的感覺。自己又完成了一個從小到大的心願,開心地每天騎單車上下學。
一早醒來,已不再擁有職訓學生的身份。從今天起,我將正式成為一位待業中的做家!
◆
作家: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
做家:持家節儉、成家立業的人
思考了許久,只會寫日記的我實在沒臉自稱自己是個「作家」。上網查了中文釋義後,發現「做家」這個名詞更適合當成一個努力的目標。在完成出書的計畫後,還是得找個工作養活家人,所以我決定替自己取了個「待業做家」的稱號。
名片上的職稱是別人賞賜的,生命中的稱號是自己創造的。叫什麼其實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你得配得起那個名稱,更要問心無愧才行!
與其窩在家裡當個什麼都不做的坐家,不如認真做個勤儉負責的做家,如果將來能成為一位夠格的作家,那就真的可以開心放鞭炮慶祝了!(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
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裡,我會一邊執行出書的計畫、同時開始物色下一份新的工作。我是個很棒的業務(Sales),擅長客戶開發(BD)、行銷(Makerting)、跟品牌企畫(Branding)。歡迎大家介紹適合的工作職缺給大叔,我一定會好好把握機會的。
親爱的宇宙先生:我一定會找到一份適合自己,能夠發揮能力,也可以幫助很多人的工作。拜託您幫幫忙,謝謝您!🙏
#待業做家日記
#第四部啟動
bd職稱 在 【職能探討】八分鐘了解業務職位的不同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業務百百種,但業務到底差別在哪裡 BD ? Sales? Pre-sale? Technical sales? FAE? account manager? channel sales? solution sales?7分鐘S姐讓你全面 ... ... <看更多>
bd職稱 在 [問題] 想成為BD,BD的職涯該如何規畫呢? - 看板Salary 的八卦
各位前輩們好
小弟初出社會快滿兩年,私立大學企管系畢業,一直在從事行銷企劃相關工作。因為行銷
活動的關係,洽談了一些活動的合作,發現自己蠻喜歡做異業合作、結盟等等跨產業合作
的事情。
近期了解到這比較像是BD(Business Development)這個職位的工作,但這個職位好像是這
幾年才慢慢看到,沒有太多經歷可以參考。
想請問各位前輩,如果想成為BD,應該培養什麼樣的能力?或是進到什麼樣的公司磨練?
長遠來看,BD的職涯又該如何規劃呢?
附上一些個人經歷請各位前輩參考:
學生時代為學生短片談到連鎖品牌的產品置入,畢業後做過書籍及鮮奶的活動合作、手搖
杯及手機遊戲的行銷合作、影展和服飾的聯名商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60.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30519713.A.E92.html
※ 編輯: Vima (1.200.60.115), 07/02/2018 16:24:31
※ 編輯: Vima (1.200.60.115), 07/02/2018 16:27:30
※ 編輯: Vima (1.200.60.115), 07/02/2018 16:29:59
※ 編輯: Vima (1.200.60.115), 07/02/2018 16:33: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