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讀者與投資朋友的眼中,金融業似乎是一個光鮮亮麗的行業。銀行有明亮寬敞的大廳,基金業者在高級飯店舉辦講座,研究員們一個個專心掌握全球局勢。
但請不要忘記,這個行業,就跟所有事業一樣,是要為自己賺錢的。提供他人有價值的服務,為自己賺錢,理所應得。但傷害客戶,為自己賺錢,天理難容。
身為投資人的我們,要小心的就是,金融業者是否在傷害我們,為自己獲取報酬。
第一個傷害,就是收取過高的費用。
投資成果,就是錢。金融業者收太多錢,你的績效就不會好。這是基本原理。
任何告訴你投資不需要在意成本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他不懂投資。
假如這個人還在金融業服務,你要知道,他可能懂,但他覺得你不必,也不需要懂。
在台灣發售的境外基金,常是美國同一支基金的高費用版本。買一樣的東西,台灣人就是要付比較多錢。
這問題我在2008就寫文章講過,到今天仍是一樣。請見:
投資界的次等公民(Exploited Investors)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05/exploited-investors.html
原因就在於,很可悲的是,許多台灣投資人仍對此毫無所知,或是甘願買次等產品。
台灣當地的基金,不僅買賣要收手續費,普遍還有內扣費用太高的問題。
請見:
2013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心得1---台灣基金投資成本過高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3/05/2013-investment-company-factbook1.html
大跌保證基金(Mutual Funds with Extreme High Expense Ratios)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8/02/mutual-funds-with-extreme-high-expense.html
台灣投信基金2018全年費用整理1---不要再當基金冤大頭了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1/20181.html
連台灣當地的ETF,都有內扣費用過高的問題,請見:
觀看台灣ETF費用有感---ETF未必是低成本(ETF with High Expense Ratios)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4/etf-etfetf-with-high-expense-ratios.html
台灣投信業者不僅自己收較高的經理費,連給合作券商的交易手續費,都給的特別大方,請見:
台股基金過高的股票交易費用(Soft-Dollar Arrangement in Mutual Fund Business in Taiwan)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2/02/soft-dollar-arrangement-in-mutual-fund.html
基金這些法人,買賣股票要比散戶付更高的手續費呢?
這是什麼理由?
任何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資產管理公司是這樣”認真”、”小心”看管投資人託付的資產嗎?
收費高,還帶來很有問題的服務。
多家基金公司,淨值計算錯誤:
基金會計錯誤(Error in Mutual Fund NAV Calculation)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1/05/error-in-mutual-fund-nav-calculation.html
在賣出理由的說明文件中,卻說該支股票值得買進。這種明顯矛盾是怎樣的”專業”資產管理?
他們怎樣用你的錢?(How is Your Money Managed?)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02/how-is-your-money-managed.html
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在美國調降費用,在台灣,運用特別”手段”,調高經理費:
橘越淮而為枳---一家基金公司的故事(Different Pricing Policies of BlackRock)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3/02/different-pricing-policies-of-blackrock.html
利用職務取得的資訊,傷害投資人權益:
以職務之便,謀取私利(Corrupted Mutual Fund Business)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2/07/corrupted-mutual-fund-business.html
還有基金銷售管道的大問題,把根本不適合的工具賣給客戶。嚴重傷害客戶財務,只為自己的手續費收入。吃相非常難看。
台灣的高收債亂象(High Yield Is Not Guarantee for High Return)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7/high-yield-is-not-guarantee-for-high.html
當年喧騰一時的盈正案:
盈正案後續調查結果(An Investigation that Yields Almost Nothing)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3/01/an-investigation-that-yields-almost.html
壽險業者也有問題:
指數化投資甚少被提及的優點—從南山人壽經理人事件談起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還有這種費用高到不知道有什麼優點,有什麼買進理由的保單: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我的批評(Analysis of Variable Annuity Fees and Charges---The Untold Truth.)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03/analysis-of-variable-annuity-fees-and_27.html
美國基金業者一樣出過包:
2003基金醜聞(The 2003 Mutual Fund Scandal—Late Trading and Market Timing)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7/12/2003the-2003-mutual-fund-scandallate.html
資產管理公司的貪婪(The Greed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The Citigroup Scandal)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7/09/greed-of-asset-management-company.html
討論這些事情,並不要揭人瘡疤,讓人難看。而是要讓身為投資人的我們,更有警覺。不要被騙了還不知道。
很多金融業者的運作原則,是把自身獲利放在無比的崇高地位。高到連傷害客戶,都是可以允許的。
請小心,不要遇上這樣的業者。
自己的錢財要靠自己小心看管。
asset會計 在 財報狗 Facebook 八卦
"...價值沒有絕對,簡單來說你必須去了解一家企業,除了產業,會計方面等因素以外,重點是要判斷以下三樣東西:
(1)管理團隊(Management)
配置資金的能力,誠信,等等.
(2)資產的品質(Quality of Asset)
例如說,公司的資產是大部分都是現金,還是說主要資產是房地產加上幾座迪士尼的主題樂園呢?公司最賺錢的資產是專利,Starbucks的店面,還是一些老舊的廠房?每一個資產所能為股東帶來的獲利都不一樣,盡可能的去了解這些資產,當然也別忘了考慮到負債.
(3)獲利的品質(Quality of Earning)
這就更難用簡單的幾句話了帶過了,不同公司所創造出來的獲利品質並不一樣,可口可樂的獲利很有可能會比挖油井的獲利有更好的品質,除了獲利的穩定性及會計上的真實性等等還有很多因素得考慮到,想更了解的人,可以閱讀Thornton O'Glove寫的Quality of Earnings(Amazon連結).
雖然這三件事不代表企業的全部,但了解它們將必須考驗到你對公司及產業的了解.我們也必須了解到不是每家公司都可以被評估"
asset會計 在 Facebook 八卦
梧:話說,有網友喺下面問過在下,debt可以點樣off balance sheet,而在下都應承咗會就呢個topic寫小小嘢。咁當然啦,在下都係會用返小小內房嘅perspective寫,畢竟喺香港人嘅認知當中,內房股係玩最多off balance sheet debt嘅sector,沒有之一。不過,在下其實已經離開咗會計同金融行業一段時間,所以大家當呢個係Off Balance Sheet Debt 101就好,在下亦都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引嚟高手留言。
所謂嘅off balance sheet debt,最basic嘅概念就係將公司嘅一啲負債由liability side抽走,然後放喺第二度(主要係asset side,甚至係跟本喺盤數度trace唔到)。在下最記得嘅一個簡單例子就係當年恆大發行過永續債券,但係因為會計準則嘅關係,呢啲perpetual bonds係被定義為equity而唔係debt。但係呢啲都只係basic嘢,而家亦唔會有人玩。
同埋,在下因為懶嘅關係,所以啲基本嘅定義同知識就唔徙時間同大家講解,在下當大家對會計同corporate finance都有咗啲基本嘅認識。
其實呢,玩off balance sheet debt嘅公司唔止內房,香港嘅地產商都有玩過的,主要係透過所謂嘅發展商二按玩的。不過老實講,而家香港嘅地產佬已經唔玩呢啲咁細雞嘅嘢,相反而家有啲財仔就係當年由地產佬度賣出嚟,不過同佢地嘅關係仲係好密切就係。
就當如教科書咁講解,具體係點玩呢?好簡單,用旗下嘅一啲associate(聯營)財仔公司,然後用嗰啲公司同銀行借錢,以母公司做擔保,然後再以mortgage嘅形式將借返黎嘅錢借俾買家。雖然喺嗰間(財仔)公司盤數度會分別有liability(銀行loan)同埋asset(loans to customers),但係喺會香港嘅計準則入面(HKAS 28),聯營公司係可以用Equity Method(權益法)入賬,所以喺母公司盤數度只需要披露所有聯營公司嘅總資產同總負債,大家就跟本睇唔到啲咩。你見到年報disclose嘅,只會係最大舊嘅associates,細嗰啲你根本連搵都搵唔到呀。
大家明白以上嘅basic玩法嗎?明明有問銀行借錢即係有負債,但係唔喺liability side反映出嚟,甚至喺investment in associates嗰粒數入面你根本乜柒都睇唔到。
內房股玩呢樣嘢玩得仲出色啲。大家仲記唔記得影子銀行呢個term?當年內房股就係好撚鍾意拍埋啲信托公司(就係所謂嘅影子銀行)玩off balance sheet debt。點玩?
首先,由信托銀行買項目公司嘅股份,變相俾錢母公司,然後母公司承諾之後(比如話賣晒啲樓後)就會用一個premium從信托公司手上買返呢啲項目公司嘅股份。
大家要明白嘅係,起一個樓盤用一間項目公司,賣完樓之後呢間項目公司就會收皮,所以根本呢一個arrangement就係變相借錢俾母公司,然後所謂嘅以premium價回購價其實就係俾利息。明明係借錢,但係就變咗investment in associates。
值得留意嘅係,如果有啲項目夠大夠靚嘅話,根本就唔需要賣太多項目嘅股份出去,將呢啲子公司變成JV(合資公司)。
黎到呢個位又講下會計歷史。以前呢,FASB(美國)同IASB(歐洲)其實喺JV嘅會計處理上一直都有分歧——IASB一直要求用Proportionate consolidation,但係under US GAAP JV係用權益法入數。時至今日,IASB跪低咗,所以而家公司係用Equity Method入JV數(IFRS 11),不過,如果大家嘅會計年資夠耐嘅話呢,其實以前IAS 28係可以俾大家二選一的,所以當年內房股係會選擇用Equity Method入JV。
當然啦,而家大6嘅影子銀行嘅玩法已經俾在下以上講嘅複雜好多倍,但係作為一個入門嘅話,起碼大家都有一個idea何謂off balance sheet debt——其實即係玩會計準則嘅灰色地帶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