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課3-3:划手加速度的來源】
我們先來談談「移動身體」所需的基本元素。想要移動,我們必須創造「支撐點」,當支撐點愈穩固,力量與效率才會出得來。對於游泳、自行車與跑步這三項運動來說,都是以移動身體為主要目標的運動。跑步是由於腳掌支撐在地板上才能將身體送向前方,騎自行車時是由於腳掌支撐在踏板體重下壓才能驅動雙輪,自由式的主要支撐點則移到了手掌。
移動的原理在「支撐」!沒有支撐就無法前進。想像一下,在沙灘上或冰面上跑步,因為腳掌無法形成穩固的支撐點,所以跑步的效率也會跟著變低,而且也跑不快。反之,在田徑場上穿上釘鞋或是摩擦力較佳的跑鞋,使每一步都能穩固支撐在跑道上,移動的速度與效率都會跟著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必須先了解「穩定支撐」這個概念底下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靜止不動。當跑者的左腳掌在地面上產生滑動,移動的效率就會下降。這個滑動可能發生在跑鞋裡的腳底板與鞋墊之間,也可能發生在鞋底與地面之間。不管發生在哪,支撐點滑動的程度愈大,非支撐點(左腳以外的身體部位)的移動效率愈差。
「動」與「靜」是兩個相反的概念,但這兩者也如同「陽」與「陰」,相互依存,互為體用。支撐點要夠「靜」,非支撐的部位才能「動」得既快又有效率。
同樣的道理適用於所有需要移動效率的運動上,包括游泳。當泳者的手掌入水後應該愈穩定愈好;這就好比跑者腳掌觸地之後會希望它穩定支撐在地面上,因此我們可以換一種比較白話的說法來解釋「穩定支撐」,即是「不滑動」。順著同樣的邏輯思考下來,我們在游泳時想要移動的是身體,而手掌是我們移動身體的支撐點,所以我們也希望它在形成支撐點時不要滑動。而減少支撐點滑動的關鍵技術就在於不主動向後划。
我們很容易陷入「把水往後推,身體就能往前進」的迷思中,但那就像在跑步機上跑步,你的腳掌和履帶不斷向後滑,身體卻停留在同一位置上:腳掌一直在動,但身體卻沒有向前移動。所以如果我們在水中只是一直想透過「划動手臂」來前進,就會忘記我們真正想移動的是身體而非手臂。試想:如果只是一再划動手臂,身體卻沒有移動,那就像是趴在岸邊「把手往後划」一樣,身體變成穩固不動的支撐點(不動的支撐部分),手臂反而變成不斷來回划動的部分(移動的部分)。那就會變成只是划動水,而非划動身體。
我們真正要移動的是身體而非手掌,唯有當手掌形成穩固的支撐點(不動的支撐部分),身體才能順利移動(移動的部分)。
「支撐」的移動理論出自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所創建的Pose Method,我一開始用這套理論來學習游泳時也很不能接受,因為我已經練習「抓水→抱水→推水」很長一段時間了,所以一開始被教導「不要主動划水」與「不要推水」時,內心產生了強烈的衝突感,直到完全了解背後的理論與真正把Pose Method的訓練法落實到課表中也感受到進步時,才逐漸體會到它的意義與價值。
如果不推水,要如何加速前進呢?答案是:快速把體重轉移到支撐手上,再讓身體向前失衡落下。(詳細解說,可見線上課影片中配合選手動作跟科學家研究圖表的對應說明)
在說明這個結論前,我們先來確認「推水」的定義。如果我只是手臂用力撐在桌上或牆上,但關節沒有伸直,只能算是用手臂「支撐」,不能算是推的動作;但如果我們只是對著空氣伸直手臂卻沒有用力,也不能算是「推」。所以,「推」的動作包含兩個元素:肘關節伸直,同時用力。
「用力」所代表的意義是:體重在支撐手上。以影片中5分39秒的圖a為例,當示範者把身體往後仰,用手撐在牆上(a1),此時手臂就要用力,用力的目的是為了支撐他的部分體重,接著我要求他再使力推牆伸直手臂(a2),就可以把身體往前「推」了。這符合了上述的定義:既伸直肘關節,同時肌肉又用力了。而且肌肉可以用力的原因是體重在支撐手上。
然而,當體重沒有轉移到手上時就無法推牆。以影片中5分40秒的圖b為例,因為身體略微前傾所以手上其實沒有體重(b1),失去平衡身體向前倒,此時因為體重已經轉移向前了,所以我雖然要求他向後推牆,但他卻推不到,只能做出伸直手臂的動作而已(b2),此過程他只伸直肘關節,卻因體重不在支撐手上,所以無法用力。
上述的說明是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體重」與「推力」之間的關係是:支撐手上有體重,手臂上的推力才使得出來。
現在我們瞭解在向前游的過程中無法向後推水的原因了嗎?道理跟圖b一致(影片5分56秒算開始說明):我們在向前游的過程中,身體的重心(自由式的身體重心大約在肚臍和胸口之間)通過支撐手上方時,正是身體處於失衡(體重偏離支撐點)與向前加速之時,就像身體離牆向前倒一樣(向前失衡落下)。此時,體重已經離開支撐手,用力向後伸直手臂是推不到東西的。如果刻意要用力推,也只是繃緊手臂的肌肉或是把水往後推開,反而會拖延了提臂以及把體重轉移到前伸臂的時間。
當支撐體重的手掌通過肚臍之後,體重其實已經不在了,體重不在代表已經失去支撐,推進力消失、無法再加速。這就類似跑步向前落下時,向後蹬是無效的原理一樣,因為我們的肢體創造的加速度比不上重力加速度快,當向前落下時要先等待,等到失重後就要及時完成轉換支撐的動作。以自由式來說就是轉肩與提臂,及時把體重轉移到另一隻手掌上,才能再進入下一次的失衡、落下與加速 (因為水阻很大,我們必須不斷創造加速度才能維持等速前進)。
那為什麼很多選手在游快的時候,確實是大拇指擦到大腿外側,就像推到底一樣呢?這也之前提到的視差造成的。其實手掌並沒有動,只是身體向前移動太快了,支撐手被留在身體後面,如此而已。在游速很快的時候,雖然肚臍通過手掌上方時,手上已經沒有體重支撐了,可是此時剛剛失重,身體前進的加速度很大,所以手掌被留在身體後方。
這並非主動的推水動作。就好像跑者跑很快的時候,身體一直向前快速移動 (衝刺跑者的時速可達40公里以上),但不管跑多快,當跑者一落地,支撐腳的速度就會變成零,所以腳掌會「被留在身體後方」。當我們看菁英游泳選手的游速很快時,手掌只是被留在身體後方來到大腿外側而已,並非主動用力的推水動作。
很多教練會要求手掌「推到底」,因為菁英選手每次划手結束前大拇指的確都會經過大腿外側。但透過前面的說明,你現在應該已經了解,手肘延伸與手掌划到大腿旁的動作是「被動發生的現象」,並非主動推水的結果。
(上述文字摘錄與修改自徐國峰:《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臉譜出版,53~59頁)
--
影片與文章中都是當前正在進行的「KFCS 自由式PB班」的教學內容,但這個實體課程一年只開一次,需要兩天先修課全勤、在固定四週內專心練課表,而且費用較高($10,500),對不少人是個門檻。而且這個PB班以「訓練」為主,理論的部分只講重點,細節刻意不說太多,較有利學員水感開發。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教學影片中的知識對你有幫助,歡迎來選修自慢塾線上課《自由式,該怎麼練》,裡頭總共有27堂影音線上課,理論講解得比較細緻,定價是只有實體課的三分之一($3,500)。若你很想提高自由式的成績卻不得其門而入、苦練已久卻成效不彰,而且具有自主訓練的能力,亦想反覆觀看理論與動作講解,這門線上課就很適合你選修,可以節省你許多摸索的時間。
●8/23前有早鳥優惠 $1,990:
🛒https://www.cite.tw/courses/118
●三人同行價,每人是 $1,790:
🛒https://www.cite.tw/courses/122
●課程配合教科書,博客來當前售價 $395:
https://reurl.cc/nzQYEv
#城邦自慢塾
#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
#PoseMethod
#KFCS 耐力訓練系統
https://www.kuofengcoachingsystem.or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osemethod」的推薦目錄:
posemethod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八卦
【跑步技術的分解動作】
跑步技術很重要,但很少跑者會特意騰出時間來練。許多人一開始跑步就是為了「自由」,跑步可以讓人暫時逃離日常的責任與生活的枷鎖,在跑步時我們可以奔向自由,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跑步技術的分解動作訓練就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我們原本想要逃離的那種會下達高壓命令的權威人士,像是聯考衝刺班的班主任、苛刻的班長或嚴厲的教練。「分解動作」這個詞的確常讓人想到那種人家硬逼你做的事。
所以,究竟我們為何要犧牲能夠自由奔跑的時光而去做一些基本技術訓練動作呢?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跑步而跑步,為何要為了效益而抽離自由奔跑的樂趣呢?
但如果效益是下列三者,你是否願意投入技術的訓練呢?
一、降低跑步的運動傷害
二、跑得更輕鬆
三、跑得更快
好吧!這些聽起來都很好,但該怎麼做?
答案很簡單,也很枯燥,就是忍耐一段不能盡情奔跑的時間,而要反覆磨鍊跑步基本技術的分解動作,把關鍵跑姿當成武術中的蹲馬步來練。這些分解動作只是手段,真正練的是無形的「知覺」。
跑步跟網球、高爾夫球、芭蕾或彈鋼琴一樣需要特別的技巧,這點跟一般人的認知剛好相反。拿前兩項運動來類比你也許還可以接受,但芭蕾,別鬧了,它屬於藝術,不是運動,怎可拿來跟跑步相比。但這也正是我們必須打開心房重新檢視跑步以及開始花時間與精力練習的地方。
技術是一種「知覺」(perception)的訓練,它能增加我們生命的深度,讓我們對跑步有更深的體會。技術,是身體與心靈的連接點,所有可以稱為藝術的作品都是高度技巧的展現。
芭蕾舞是人類用肢體動作表達情緒的一種藝術形式,它需要相當精準的肢體語言。舞者不可能在舞台上以蹣跚的方式移動,還期望跟觀眾有深層的情感交流吧?
同樣地,我們也不可能用蹣跚的腳步打破自己個人的五公里最佳成績。雖然我們不是為了創造藝術而跑步,但你肯定看過某些極有天份的跑者,跑起來就像個藝術品。每個人都能跑,但只有極少數的跑者可以達到行雲流水般的藝術境界,差別就在技巧,而且這些技巧是可以學習的。這就是我們必須練技術分解動作的關鍵所在。
技術分解動作的設計是為了簡化與拆解學習的過程,當動作被拆成較小的單元,我們就能看到、感受到、知覺到與實際做到完美跑姿中的某個元素。技術訓練的目的是開發知覺,對平凡人來說這些知覺除了透過反覆的基本技術訓練之外,其他方式是無法體會的,這跟肌力、耐力、速度、敏捷或關節活動度無關。關鍵在知覺。
技術訓練主要都在開發支撐體重與轉移體重的知覺,意思是在做這些動作時要能清楚地感覺到體重的位置以及專注在轉移體重時的感受。以小馬踮步(Pony Drills)這個動作來說,在練習時要時時注意體重在哪裡,以及失重時的轉換過程。當小馬踮步練到一定的程度後,該技巧就像在練舞時的基本舞步一樣。
好,那到底該練哪些動作呢?
羅曼諾夫博士已把重要的分解技術動作整理在《跑步,該怎麼跑》這本書的第二十四章與三十八章裡;但如果要再進一步問:要怎麼確認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就必須找教練了。
該找誰呢?我推薦PoseMethod®的認證教練。現在已經有三位經驗豐富的PoseMethod®認證教練在北、中、南開課,有興趣的跑者可以參考課程網站:http://www.posemethod-course.com/
==
不管是看書練還是找教練,都必須記得:不管你練得多勤,技術的知覺都無法被永久保存。它就像你的體能一樣是有時效性的,你可以透過訓練強化它與維持它,如同你透過訓練提升心肺能力與肌力一樣,你也必須持續地把技術動作排進你的訓練課表中,優秀的技術知覺才能維持或進而向上提升。
道理很簡單,你不可能只練跑六個星期就期待下半身的體能都很好。同樣地,你也不可能只做六週的技術訓練動作就期待一輩子都能保有正確的跑姿。更好的方法是在進行技術訓練時就試著改變技術動作本身的知覺,而且不要把它當成必須完成的工作,這麼一來它就會變得很枯燥。假若你能把知覺訓練的過程當成自我檢視的發現之旅,這些動作就會像打開知識與智慧密室的鑰匙般,你將體會到跑步這項運動裡頭最純粹質樸的部分。
跑步的奧義就藏在這些技術的分解動作之中。
posemethod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八卦
【自由式打水與划手之間的關係?】
Adrian, Singh和Karpovich (1966)曾做過一個關於攝氧量和打水的相關研究,他們找了12位菁英游泳選手,分別測量他們1)純打水;2)純划手;3)正常泳姿下的攝氧量。他們發現在相同速度下純打水所需的攝氧量是純划手的三到四倍。
當他們以 35.ft/sec (57sec /50 yd)的速度打水前進時,總共消耗了24.5L的氧氣;然而,在純划手(不打水)的情況下,以同樣的速度前進同樣的距離只須消耗7L的氧氣。之後也有不同的研究者也得出相同的結果,如Astrand 1978: Charbonnier et al. 1975; Holmer 1974。所有的結論都是:打水對於體能的消耗相當可觀。
自由式打水的目的常被人誤解是為了推進。當然,打水有助於前進,但是它的CP值很低,尤其是長距離泳者和鐵人,應盡量減少把體力用在打水上。
從「轉換支撐」的觀點來看,在游自由式時,主要是把體重轉移到前伸臂的手掌上,並透過有技巧的轉肩(繞著胸椎旋轉的動作)來在不同的手掌上轉換支撐,使我們能前進。如果打水太用力,等於把體重再搶回到腳上,此時變成手掌上有支點,腳上也有支點,那就會像是四輪傳動車前後輪都同時用力輸出一樣,需要耗費具大的能量,但速度反而會出不來,在加速時前後兩個支點會互相牽制。
所以自由式打水的功能是?
從短距離衝刺來說,打水是在「幫助划手加速轉移體重」。因為當支撐手在重心前方時,我們透過轉肩提臂向前入水雖然也可以把重心轉移過去,但我們也需要後面的體重快點跟上,並通過支撐手才能創造失衡。那個畫面就好像身體在水面上有兩節的火車,前方的支撐點尚未形成之時,下半身要盡快跟上,把體重轉移到支撐手之前;接著,當身體向前落下之後,下半身的體重雖然有水撐著,如果腿部下沉了,不只水阻變大,也會拖到向前落下的加速度。也就是說,自由式的打水動作是在配合與協助上半身轉換支撐的過程,提升划手的效率,好比四輪傳動車的以前輪為主要加速時,後輪只是適時輔助。
自由式打水除了讓體重「跟上」手臂與軀幹向前落下的速度之外,還有下列三種輔助功能:
1. 平衡轉肩與提臂的動作:我們在轉肩時下半身也會跟著擺動,此時打水可以讓軀幹穩定下來。這好比跑步時擺臂的功能,從這個比喻來思考就能明白:擺臂並無法加快跑步的速度,擺臂只是為了平衡腿部的動作,如果跑步時刻意不擺臂,就會很難平衡身體,轉換支撐的效率也會下降。自由式打水的首要目的正是平衡上半身的轉肩與提臂動作。
2. 減少阻力,維持流體力學上的效益。轉肩、提臂或換氣時,腿部會跟著下沉,雙腳一下沉,阻水面積就會增加,水阻也跟著增加。所以泳者在加速時,上半身會像氣艇一樣出水比例增加,轉肩的幅度與速度變大後,下半身會更容易下沉,此時就要靠打進來讓雙腿仍「留在水面附近」,才能減少水阻。
3. 作為浮力的貢獻者,並使體重能更容易轉移到前伸臂上。這個功能跟第2點相關,如果腿部下沉了,手上的體重比例就會下降,此時就會很容易划空。也就是說:重量跑到下肢的比例愈高,水感就愈差。很多泳者會描述水感好時就好像是在游下坡,那種游下坡的前提是腿部要能處在高位,才能創造加速時的落下角度。
(上述文字摘錄與修改自徐國峰:《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104~109頁)
—
如果覺得上述的知識對你有幫助,歡迎來選修《自由式,該怎麼練》,裡頭總共有27堂影音線上課,理論講解得比較細緻,也有實際的建議訓練動作和課表。
●8/23前有早鳥優惠 $1,990:https://bit.ly/39JxTyK
●三人同行價,每人是 $1,790:https://bit.ly/30bTJYi
●課程教科書,博客來當前售價 $395:https://reurl.cc/nzQYEv
#PoseMethod
#自慢塾線上課
#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
#KFCS 耐力訓練系統
https://www.kuofengcoachingsystem.org
posemethod 在 Bryan Wee Youtube 的評價
posemethod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的評價
posemethod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posemethod 在 Improve Your Running Technique using the Pose Method® 的相關結果
The Pose Method® of running is a system for teaching & learning running technique to prevent injuries & improve performance. ... <看更多>
posemethod 在 姿勢跑法Pose Method, Taiwan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Pose Method Of Running》書籍於日本、越南出版發行-未來會繼續透過視訊的論壇增加交流-將邀請台灣的教練加入姿勢跑法的一些世界論壇-姿勢跑法已經正式列入美國 ... ... <看更多>
posemethod 在 博客來-Pose 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開發技術知覺 的相關結果
國內外推薦羅曼諾夫博士發展的「Pose Method」技術理論,立基於一個重要的原則之上:「人體的移動是在平衡與失衡的循環之間進行,移動的效率取決於你在平衡與失衡時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