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Fight Club 鬥陣俱樂部》的20歲生日。20年後這部仰賴DVD成為邪典的電影還直挺挺地站在經典的殿堂,但DVD這個一度統治地球的媒介卻已經是迎向夕陽的牛仔,來日不多了......
#冷飯熱炒
#葉郎電影徵信社
【Fight Club: 立足原爆點回顧DVD生與死】
事隔近二十年,記性不好的影迷或許已經很難相信被X世代視作經典的David Fincher電影《Fight Club 鬥陣俱樂部》其實在1999年上映時是票房、評論兩失意的滑鐵盧之作。奇妙的是這部強力攻擊消費主義的「失敗」之作稍後藉以谷底翻身甚至直接躍昇邪典(Cult)的神奇道具,居然還是消費史上普及最快的電子娛樂消費產品——DVD。
二十年來DVD產業劇烈撼動電影這個產業,也強佔你我家中書櫃空間許多年,即使現時已經日薄西山也算是轟轟烈烈活過一場。是時候打破Rule No. 1,談談DVD大爆發的原爆點:《鬥陣俱樂部》。
▇ 都是廣告惹的禍
導演David Fincher本身也是另外一個日薄西山的消費產品——MTV音樂頻道——的「遺產」。憑藉快速、直接、精確控制的鏡頭語言,同輩音樂錄影帶導演中他是極少數進入殿堂得到廣泛、持續認同的作者。
當他看中作家Chuck Palahniuk這本同名小說《鬥陣俱樂部》來改編電影時,這本賣得普普通通的書大約只賣出了5000本左右。「誰不想看信用卡公司被炸掉!」David Fincher如此形容他對這個故事的狂熱。
但包含Rupert Murdoch在內的Fox高層對於David Fincher熱衷的社會議題不太有感,最後斷然決定在電影宣傳期把這些資訊都先隱藏起來,集中火力宣傳電影的暴力畫面和動作橋段。
歷史證明這個錯誤的宣傳策略最後讓他們徹底灰頭土臉。夏天還沒到就發生了慘絕人寰的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錯愕的Fox即便把電影從暑假熱門檔期延後到十月上映,仍然抵擋不了美國輿論對於《鬥陣俱樂部》中暴力內容的強烈質疑。氣憤的電視名嘴Rosie O’Donell甚至不惜在節目中直接爆雷公佈結局,企圖摧毀觀眾樂趣以求徹底毀滅這部電影。
耗資6,300萬美元的《鬥陣俱樂部》在爭議聲中只賣得3,700萬的北美票房,在全球也只有差強人意的1億美元。雖不致血本無歸,但這個慘烈成績間接促使Rupert Murdoch幾個月後毅然開除帶領Fox創造好幾年空前榮景的執行長 Bill Mechanic。
▇ 所有權的消費革命
這時候我們故事的主角——DVD還不滿三歲。
少為人知的是,跟早年的VHS vs Betamax以及後來的Blu-ray vs HD-DVD一樣,DVD原來也有Sony和Warner為首的兩大陣營規格戰。不同的是這一回的規格戰在正式上市前就達成和解,預先替1996年上市後的成長之路掃除障礙。
但真正促使這片薄薄的光碟片化身成為好萊塢自動印鈔機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所有權」消費革命:
電影產業跟音樂產業有一個根本差異,音樂產業過去百年以來都以賣斷實體消費端產品給消費者做為最主要商業模式(直到近年),鼓勵消費者擁有音樂的「所有權」。
發明人愛迪生一開始對留聲機和電影放映機的設想都是成為仰賴消費者投幣使用的個人娛樂機器,不過留聲機跟唱片(其實是一種臘筒)很快就出現個人買家,進入競相購買「所有權」的消費時代。
電影產業在錄影帶時代雖然已有高單價、小規模的發行,但一直到DVD出現才真正有賣斷權利給消費者的規模化市場。一開始各家片商還處在觀望階段,不太相信自己說服(誘騙)得了影迷花大錢把很可能早就看過的電影收藏在自家的櫃子上。連原本在兩大DVD技術陣營中領軍也擁有最大片庫的Warner,頭幾年都只是把少量片庫拿出來發行DVD試試水溫。
1996年12月20日Warner在日本發行的歷史上第一批電影DVD:分別是《Point of No Return 雙面女蠍星》、《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Eraser 魔鬼毀滅者》和《The Fugitive 絕命追殺令》。DVD大爆發自是日引爆。
▇ 英雄出場神救援
兩年多後,《鬥陣俱樂部》在1999年11月11日發行了那張改變命運的DVD,幾個月後還發行了收藏版的DVD。根據2014年David Fincher自己在Comic-Con大會上的說法:「《鬥陣俱樂部》已經賣掉1,300萬張DVD。老早就回本了!」
因為DVD的實體店面銷售數據不如戲院票房這麼透明,各種銷售量統計的出入頗大。但數量之外,更重要的是《鬥陣俱樂部》透過DVD真正贏回了觀眾的喜愛,不只成為這個載具上第一個Blockbuster賣座影片,更是史上第一個與戲院大銀幕無關、專屬DVD這個載具自己的文化現象。
《鬥陣俱樂部》這張DVD最終得以和電影裡那些消費文化要素(如星巴克、Ikea、DKNY)並列大眾文化的神明廳裡,因為你、我、他分別都乖乖地用Visa卡刷了一張DVD,虔誠供在發音困難的Ikea書櫃上、星巴克馬克杯旁。
另外一個被DVD即刻救援的,是已經在唱片市場崩解中被震得七暈八素的唱片行。尤其對Tower Records、HMV等大型連鎖通路來說,DVD這劑強心針至少讓他們多活了好幾年,因為DVD很快就取代百年歷史的唱片,成為家庭娛樂消費產品的龍頭。
三年後,才問世六年的DVD已經超越戲院放映,變成好萊塢片商最大宗的收入來源。後來的巔峰時期,DVD的收益甚至是戲院收益的兩倍多,也就是說當時許多電影的製作費用根本都是DVD買單的。
同樣也有百年歷史的戲院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一天,讓本來最隆重的「戲院上映」儀式淪為一種代價高昂、不求回本的「事件行銷」,以換得日後可以在DVD上貼上「全美賣座冠軍」的促銷貼紙。片商愛DVD多於戲院的理由之一是他們可以從一張DVD收到六到七成的收益,卻只能從一張電影票收到五成多一點的收益,而且這個比例還會隨著在戲院上映的週數增加而快速遞減。更別提DVD的產品生命週期長過戲院上映百倍以上。
在DVD的輝煌時期,一度戲院放映前播的不是電影預告,而是DVD發售的廣告。戲院跟電視對抗了數十年也都沒出現過在戲院播放電視節目廣告的局面,誰預料得到DVD才問世不到十年戲院就已經淪為替一張8.5GB容量的光碟片打工的淒涼情景。
不只有自己的廣告,這時候DVD有自己的行銷策略、自己的海報(以適應空間有限的大賣場貨架)。DVD甚至回頭影響電影企劃的開端和選角,並且左右續集的開拍與否。業界盛傳Warner就是看到《The Matrix駭客任務》的DVD銷售報表,才罕見地同意一口氣開拍兩部續集。
▇ DVD自己的小宇宙
DVD產業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宇宙,給了像《鬥陣俱樂部》這樣的小眾電影或是票房失敗的電影第二次機會。類似的命運也發生在《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王牌冤家》、《Donnie Darko觸目驚魂28天》等電影上。
David Fincher當年堅持要替《鬥陣俱樂部》加上Edward Norton快速而且量大的碎碎念旁白,甚至開除掉企圖拿掉旁白的製片。電影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時他就知道戲院的票房會完蛋了,因為成堆的義大利文字幕佔據了畫面的將近一半,沒有戲院觀眾會願意看這麼多字幕、消化這麼多資訊。
小眾、多元、更具包容性的DVD觀眾願意。事實上DVD的觀眾還享有特權可以看到那些戲院觀眾看不到的線索:比如慢速放映或是定格才找得到David Fincher在Brad Pitt角色正式登場前就不斷插入、在戲院根本就不可能看到的Brad Pitt畫格。
DVD也成為導演的第二次創作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補正錯誤或是延伸創作。比方《鬥陣俱樂部》DVD播放前仿效FBI反盜版警語的畫面,其實是出自精心設計的一段Brad Pitt角色Tyler給觀眾的警語。
關於二次創作更極致的案例或許是2005年Ridley Scott的《Kingdom of Heaven 王者天下》。電影上映的版本是不忍卒睹的災難,但Ridley Scott爭取到了重新剪輯一個DVD專屬的Director’s Cut導演版的機會,透過DVD的發行得到了起死回生的好評。
Ridley Scott本人也貢獻了DVD產業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用英文來說叫做Milking擠奶,用中文來說就是一條牛扒好幾層皮。
二十年來他的邪典名作《銀翼殺手》(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張DVD)發行過各種版本的DVD,其中2007年發行的五碟終極收藏版甚至包含了五個剪輯版本的電影正片:包含1982年美國戲院版、1982年國際戲院版、1989年出土的Workprint原始初剪版、1991年導演未認可(!)的導演版以及2007年導演認可的Final Cut終極版。收藏版、特別版、限量版、加長版、修復版、導演版、終極版、重生版…..等等眼花撩亂名詞背後,是殺到眼紅的片商想盡辦法在末日來臨(影迷的DVD櫃再也放不下)前搾乾你荷包的緊繃情緒。
各大片商甚至競相在市場上搶購原本剩餘價值不多的舊片版權,以便在神奇DVD市場上變現。2004年Sony領軍的金主耗資50億美元的豪賭,買下虧損連連的老片廠MGM,打的如意算盤就是把整家MGM的片庫放進DVD自動印鈔機裡提款。
▇ 迎向夕陽的牛仔
Sony的人算不如天算,結果影迷的櫃子真的滿了。
兩年後那種市場倍數成長的神奇魔法終於消退,2006年DVD市場最後一次正成長之後,就是漫長死亡的軟著陸。Sony領軍的MGM Holdings也不得不在2010年申請破產。
原先大家預期DVD會像錄影帶一樣死於下一世代的載具手上,比如Blu-ray藍光。
結果DVD大爆發的奇蹟沒有發生在藍光身上。對比賣出1,300萬張的《鬥陣俱樂部》,目前只有四部藍光電影跨過500萬張的門檻。它們分別是《Frozen 冰雪奇緣》、《Avatar 阿凡達》、《Despicable Me 2 神偷奶爸2》和《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原力覺醒》。David Fincher導演備受好評的近作《Gone Girl 控制》藍光銷售量甚至連百萬都跨不過。
DVD的成敗都來自影迷難以滿足的求知慾。一開始影迷著迷於那些正片以外的花絮、訪談、刪減片段、導演講評,但2005年成立的YouTube網站取代了DVD供給了更多、更生猛、更即時而且免費的花絮影片,讓DVD看起來既過時又不划算,即便容量加大數倍的藍光都無力可回天。
壓垮DVD的最後一根稻草是2007年從錄影帶出租轉向線上串流的Netflix。2017年底為止該公司已經有1.18億用戶,創造117億美元年營收,市值也突破1300億美元。就像音樂串流服務Spotify一樣,Netflix預告的是DVD這個所有權革命的終點站。喜新厭舊的消費者已經陸續到站下車,把他們對「擁有」的愛轉移到了「隨選隨看」的自由。
電視、戲院、DVD多年的糾纏爭戰,最後讓他們投降的大魔王全是「網路」。網路不只清空了大家的CD櫃,連DVD櫃也一併騰空。根據Digital Entertainment Group發佈的2017年美國市場統計數據:線上串流訂閱制產值95.5億,DVD和藍光加總起來已經只剩下4.5億美元,而且還在以每年近20%的速度萎縮中。
不用等到《鬥陣俱樂部》中無政府主義者的炸彈攻擊,二十年後這場光碟片消費狂熱已經就地自爆,人去樓空。而DVD就像任務完結的老牛仔一樣,正搖搖晃晃地騎著馬邁向銀幕遠方的夕陽。The End.
#電影冷知識by葉郎
本文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517-culture-dvdstories/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
「netflix cult片」的推薦目錄: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畢明 Facebook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吳建衡 Ed Wu Photography Facebook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美劇癮 Youtube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專題] Cult Film崛起與邪典電影在台灣-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推薦Netflix高分本土cult片《把砒霜留給自己》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Cult片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 關於netflix cult片 在 [新聞] 5男神護法!北野武踢館坎城被笑像日本黑道 的評價
netflix cult片 在 畢明 Facebook 八卦
「要做社區戲院,不是大型院線」。
逆市、疫市,逆盡你說得出的一切邏輯常理,今時今日,Netflix當道、市道低迷、她在西環堅尼地城開了一間新戲院。
我是一個深愛電影的人,我明白更尊敬一個把大半生都奉獻給電影的人。
//我是影評人新生代之時,她已是電影發行公司高層,已入行至少廿年;到我由新人至變成奧斯卡神婆,她由打工到1998年自組公司創立Golden Scene,迄今又23年,人生有幾多個廿年又廿年?
她是香港電影工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為香港買入了很多好電影,發行過太多本地及外國好戲,《這個殺手不太冷》、《午夜凶鈴》、《人妖打排球》、大部分的活地阿倫電影等等,都是她的.......
她一定是Boomers,但不是所有boomers都是收成期,不是所有boomers都是可厭的老海鮮。//
我認識她廿年來,每次任何她的電影放映完畢散場,Winnie都會真誠又緊張的在門口問:點呀?好似很關心仔女啲功課成績。
由我是新影評人、到現在資深了一點她都一樣,沒有因為我新,她就不care你的看法;不論我認為影片好看、還是不好,她的態度也一樣,不會因為我的意見「唔啱聽」她便不悅。
她用虛懷看電影,對後輩如我如是。她也知我是誠實的影評人,不好,便會說不好,騙哄別人的假話我不想說。
//社區電影院重要,那是文化和生活的根。以前灣仔靠碼頭一帶,是個電影文化小區。新華、影藝、還有電影節目曾非常強勁的藝術中心,形成了一種電影氛圍。想看非主流好電影,看art house、cult、classic,去灣仔外圍就是電影營養核心。
我一個人在新華看了《狗臉的歲月》兩次,影藝可以長期上映《情書》、《燦爛人生》(The Best Of Youth),《搶錢家族》映期569日, 《五個相撲的少年》上映313日,路遙知馬力,日久更會煲出票房。
商場的大型院線才沒有這個雅興和空間,讓低調的好戲有生天。6個院要每日5場都播《變形金剛續集的續續集》,要排50場《天能》,大片霸權扼殺了幾多好片、慢熱片、港產片的生機......//
曾麗芬在她可以un un腳做收成期時,仍然用不滅的一團火,為香港人開一間社區戲院,讓小眾、另類、港產、獨立電影多一點空間,非常攞苦嚟辛。其實最熱血係佢,respect!
#多謝高登先
#高先電影院 #西環堅尼地城開咗啦
#佢話要做社區戲院 #貼地又離地
#有份培養香港電影味蕾
#你記得新華影藝藝術中心的電影氛圍嗎
#情書上咗幾多日 #給香港電影多一點空間
#奧斯卡神婆
netflix cult片 在 吳建衡 Ed Wu Photography Facebook 八卦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Netflix紀錄片影集:Wild WIld Country
關鍵字是~~~~~宗~~~~~敎~~~~~~~~
你們可以自己聯想成聖人、師父、智者、老師、Guru、神棍、邪教、Cult(邪教的英文)。
Osho教派是原生於印度的一個宗教組織,全球最風行全盛的時期,大約是在1970-1980這段日子。
Osho教派的創辦人叫做Bhagwan Shree Rajneesh,教徒或是媒體都稱他叫巴關Bhagwan。
而其實在印度,有各種稱為Ashram的修道院,通常是宗教組織,或是那些尋求心靈答案的人所靈修、探索答案的地方。
而Guru唸起來是呱魯,以台灣人的講法大概就是上師,超級智慧尊者的意思。在印度有成千上萬的Guru,如果你們在印度旅遊,看到一些宗教相關的人像海報,他們八九不離十是印度人稱的Guru。
而巴關為什麼可以在那個時期,從整個印度脫穎而出,成為整個印度,甚至是全世界各國人民追隨的人生老師,據說就是因為他的人生哲學以及宗教觀點,與其他保守的教派,有相當大的不同。
當然這類的Guru,最被人稱道的,就是他們很有智慧,好像隨便講一句話,就可以讓你的天靈蓋發亮,開創了未來人生的道路,或是找尋到人生的意義,進而不再煩惱世間凡事。
但是世界各國媒體,為什麼會稱巴關的團體為邪教,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提倡開放式性愛,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在修道院的範圍之內,人們可以自由性交,甚至是群體性交,並且使用團體性交的方式,讓信徒遠離本身的痛苦以及心靈難關。
在1970年代初期,由於實在太多各國人民來朝聖巴關聖師,希望可以聽他講道,獲得開悟,結果印度當時的修道院爆滿,最後搞到在美國的某一州(好像是德州還哪裡,忘了),直接買下一個人口很少的城鎮,並且要在哪裡成立自治城市,實行自己的法律以及軍備警察隊伍。
這隻紀錄片在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坦白講,我無法在這裡去批評在台灣,或是別的國家去信奉所謂“邪教”的人們,因為我不是他們,我不知道他們在內心到底承受了什麼樣的壓力或是痛苦,或是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期待,而必須去選擇用這種方式去讓自己快樂。
所以,有這樣子的老師或著神棍可怕嗎?
更可怕的是,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追隨這樣子老師的人民有上百、千萬。
像是巴關,他甚至有自己的律師團隊,而他的律師,全都是他自己的信徒,追隨著他從印度到美國,也有自己的軍備自衛隊,願意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而死。
好像六集吧,六個小時左右。
我想我永遠都無法理解他們,但卻沒有權力說他們沒有資格存在。
因為現代的世道如此,常讓我想起電影“一念無明”裡面的一句話:『有時候我都不知道瘋的到底是這個世界,還是我。』,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為了什麼而活。
netflix cult片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評價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史上最高成本的咸片: 暴力極權的幻想
史上最高成本色情電影
千軍萬馬Caligula
北美Netflix最近上了一部關於日本AV界傳奇人物‘村西透’ 的節目. 透露他8,90年代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色情王國.
當日本AV界正在爆發的同時, 地球另一邊卻廣播著一部任何人也想像不到的色情作品. 亦成了當時成本最巨大和至今票房最高的A片: Caligula.
故事講述羅馬暴君‘卡利古拉’ 的一生. 由天真無邪的小伙子上升成為萬惡淫為首的獨裁者. 直至他最終的沒落和死亡. 整部電影也是用一種極致淫亂及暴力的方法去處理. 導致在多個國家也將他變成禁片.
故事開場是‘卡利古拉’ 和他的親妹妹
‘德魯塞拉’ Drusilla 有各種亂倫行為. 之後‘卡利’ 給指令, 回到宮殿探望將快死亡的親叔叔提比略帝王. Tiberius.
提比略滿身也是性病. 喜歡與未成年的少男一起裸泳. 看到宮中有一些小朋友跟殘疾人士的性表演. 提比略不想死後‘卡利’ 能承繼皇位想將他毒死. ‘卡利’ 卻收買了宮中各人刺殺了提比略. 成為極權的王者. 之後亦將唯一能與自己爭王位的堂弟監禁.公然與自己妹妹亂倫之余, 迫高官的妻子變成妓女. 讓一個邪教的名妓變成羅馬帝國的皇后. 宮中日夜不停進行大型性交party. 最後眾人受不了‘卡利’ 把他和一家人也殺死. 完片.
‘卡利’ 電影遠大目標想成為電影史上一個代表作. 其中用來辨大型性愛Party的金船曾有段時間是史上最貴的電影道具.
説到為何用1700萬製作一部色情電影, 先要説說成人雜誌Penthouse. 60年代未出第一版的Penthouse於70年代已用投資方的身分, 參與㡬部票房成績不錯的電影.
所以1976年老闆Bob Guccione想拍部, 歷史加性愛的大製作.
請的演員包括那年代的小生Malcom mcdowell, 實力派演員Peter O’Toole 等等. 這些主流明星拍攝時不知道是色情片. 之後, 才加入大量的無關性愛場面. 卡利背後製作史跟戲中卡利的一生同樣複雜.
電影初時的劇本是請到美國名作家Gore Vidal執筆. Vidal根據羅馬歷史把同性戀的提材大量方在劇中. 但作為色情雜誌的Penthouse為推廣其下的女星迫意大利導演Tinto Brass更改劇本的原意. 加入無謂的女同志性場面. Vidal因此拒絕跟電影拉上關係. 之後電影的導演Tinto brass亦因為Penthouse, 過份加插性愛場面辭職. 要老闆Bob Guccione自己完成Caligula.
原本一部90分鐘的電影加了接近一個小時的性愛場面, 總共時間爲156分鐘.
負評如潮除了性愛場面外, 還有電影表現慾望與權力交叉點的境況. 電影其中一個最難忘的場面是‘卡利’ 參加一對新人的婚禮. 得知新娘是處女後‘卡利’ 借用送上祝福之名去將新娘在她老公面前強姦. 拿下她的第一次. 之後還在新娘面前拿去她老公屁股的第一次. 之後將他折摩, 殺死, 後切下他的陽巨. 給狗吃.
多名觀眾, 甚至影評也因此看不完‘卡利’ 就離場. 令到Caligula常常出現在爛片排名中. 但該電影近年給視為一部cult classic. 對之後的3級電影亦變成一個藍圖. 香港電影中, 3D肉蒲團其實有跟著‘卡利’ 的故事推進.
‘萊昂納多’ 在訪問中亦提到他演‘華爾街之狼’ 一些荒唐戲份時, 亦有模仿Caligula的演出. 甚至現有的美國政局荒誕也有指相似電影劇情.
那麼複雜的製作. 低俗的念頭. 為何現在還是直得一提呢? 有影評人説是因為能騙到那麼大明星去拍一部四級電影本身已經是一種成就. 但我本人其實也極為受這電影影響. 之前暗網仔出街拍過有女生爲我畫了畫. 其中一幅造型就是califula造型. 我覺得這部電影影片我的原因是我本身讀政治的. 而我覺得每個人心入面對極權都多少有一點慾望. 不是說我人生理想是想成為一個大淫君. 而我喜歡‘卡利’ 能作為一個年輕人在羅馬制度作能出一個反叛. 即使世人是不接收. 即使我死. 只是在台上有一該, 我表演著自己. I don’t give a fuck.
如果這片不是那麼多無謂性愛場面我一定給多些人看. 但現在Caligula只能是靜靜藏於我心底的一個慾念.
netflix cult片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評價
10月28號到12月1號期間, 如果買兩年Plan有1個月免費優惠和一份特別禮物!
Nordvpn每月只付3.71美元會有3折 (68%折扣)優惠再送一個月全免費service給你!!!
請使用以下連結: https://nordvpn.com/deepwebstreet
優惠碼: deepwebstree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細說5部最令人不安的噁心恐怖片
細說5部最變態扭曲的噁心恐怖片
細說5部最變態扭曲的噁心懸疑片
解說5部最變態扭曲的噁心懸疑片
10分鐘看完5部最變態扭曲的噁心懸疑片
12分鐘看完5部最變態扭曲的噁心懸疑片
12分鐘看完5部最變態扭曲的恐怖懸疑片
12分鐘睇5部最變態扭曲的噁心懸疑片
10分鐘睇5部最變態扭曲的噁心懸疑片
10分鐘睇五部最變態扭曲的噁心懸疑片
最近萬聖節就快到, 令我晚上睡覺前moon moon地總會想看一些cult一點奇怪一點的東西. 但Netflix上就算用Nordvpn也找不到那一些...比一般恐怖片更底層, 到達人類最變態扭曲程度的電影看. 所以要到網上深處才能滿足我這隻好奇的貓. 由將3個人身體縫在一起的扭曲畫面到一個被自己兒子chum fan的爸爸到一個女生...那個地方生牙的故事, 今天就給大家看暗網仔看過史上5部最變態扭曲的恐怖片.
記得看完後留言你覺得看過最變態電影是什麼.我發覺這些恐怖電影通常都有一個怪人出現的. 像這樣...
人型海象(Tusk)
挺難想像一部講si手術把一個正常人扭曲變成一隻海象的K型電影, 會是由喜劇演員Kevin Smith導出來的. 被視為黑色喜劇的2014年 ‘Tusk人型海象’ 一定是今天這個list最不驚嚇的電影. 只是之後畫面有點噁心. 先給你一些心理準備.
故事講述由Justin Long主演的當紅播客主播男主角爲人jim suen huk bok, 欺負自己pak dong gim老死. 對女朋友也常常不忠. 工作fan chuw主要拿其他人的爆紅短片在自己節目中取笑.
近日不小心jam斷自己條腿的肥哥哥成網絡笑beng, 令男主角把心一横! 由LA飛到加拿大找肥哥哥來做個專訪.
到達後發現原來肥哥哥因受不了yu leun壓力已自殺. 不滿失去了choi訪對象男主角只好到洒吧借洒siu suw見到一份招租客的廣告. 深信能找到精彩choi訪對象的男主角到達了一個殘障老人的大宅. 老人開始敘述自己年輕時做海員種種經歷. 其中有一次差點淹死但給一隻海象救回性命. 最終還犠牲了海象吃了他保存自己性命.
之後就對海象產生感情, 還放一條海象been在自己的家.
不久男主角因爲杯茶下了藥暈倒. 醒來後發現自己的腿被切斷了. 老人解釋是因為一隻毒蜘蛛咬了他迫於無奈才對他si手術. 發狂的男主角被一直在扮殘障的老人gauw fun了一fan.
到晚上男主角想打電話給女朋友和老死求救. 但一直暗戀女朋友的老死不聽電話.
被發現後老人馬上對男主角si變形手術, 誓要將他的海象起死回生.
早上聽到口suen的女朋友和老死馬上飛去加拿大想救男主角但已經太遲了.
我要給你看的畫面挺噁心, 請有心理準備. 3,2..
用海象皮縫在一起的男主角舌頭被剪斷,只能像動物大叫和大哭. 老人迫男主角吃魚想yin起他的獸性本能
另一邊廂女朋友和老死到了加拿大找由Johnny depp sik演的偵探幫手找男主角.
老人的終極計劃是因為覺得自己當日kwuy him了海象想sik演一場海象對海象的終極大戰鬥.
同時女朋友等人趕到大宅老人剛好被男主角殺死.
故事的結尾就是男主角在動物園裡度過餘生女朋友偶然去探望他.
完片.
品德壞的人been爲chook生其實跟華人民間傳說甚至佛家思想相似. 西遊記也常常有這種做豬做狗的劇情. 不知道男主角的否跟導演一樣suey啦! 但將人變成海象的概念的確是導演做網台節目時一個笑話開始的.
人型蜈蚣 (Human centipede)
笑話來講中學時跟朋友常常講人型蜈蚣這些慨念的重口味笑話互寸。即是如果你的嘴巴跟我的肛門連在一起, 那我每次gup的時候你也有juek so...我知道...很噁. 但真的有這麼一部的電影.
2009年電影Human centipede講述女主角和她朋友一走由美國到德國旅行. 不幸在森林途中車子死火. 兩人只好到最kun的住宅求救. 想不到住宅住了一位變態的外科醫生, 而他but生的智yuen就是張3個人從口到肛門連在一起造成一隻tung一消化系統的連體生物.
兩位好快被變態醫生juy fook並綁起. 房中還有會做 “啊一” 的日本男子.
得到這恐怖消息後聰明的女主角成功逃脫, 但愚蠢地為了回來救自己的好朋友最後還是被抓到.
手術後一隻完美的人型蜈蚣成功誔生. 開心到哭的變態醫生像動物一樣訓練人型蜈蚣但被抵坑. 還有這段小時跟朋友常常談論的經典場面!
此時幸好查問兩位失蹤女子的警察到場後, 給機會人型蜈蚣好痛苦地打傷醫生然後逃走.
最後人型蜈蚣大戰變態醫生即將爆發之juy, 日本男子啊一突然自盡. 警察再次bao po驚嚇發現人型蜈蚣. 之後跟醫生在泳池槍戰. 最後3人身亡.
最後連女主角的好朋友也sing suw不了折磨病Suy. 女主角就卡住在人型蜈蚣中間, 電影最後一幕就是cheuy著她的叫聲鏡頭慢慢移往天上.
完片.
之後出的人型蜈蚣2和3據說也不及第一部好看. 通常導演第一部作品是最反應個人心聲的.
The strange thing about the Johnsons
那導演Ari Aster第一部微電影The strange thing about the johnsons是否反應他對自己爸爸的愛呢?
他的成名作Hereditary令我長大後看鬼片第一次失眠. 他最近白天恐怖片 Midsommar也相當破解. 但他第一部電影學院畢業作品説一個兒子強姦自己爸爸的故事, 是我看後心ling覺得最創傷的電影.
Johnsons是美國中產的一家三口. 故事開頭爸爸進兒子房間發現他在打飛機. 安慰他説這種行為是正常的. 之後鏡頭看到他用來打飛機的照片正是他自己爸爸. 14年後兒子準備結婚, 被媽媽jong破兒子在幫爸爸口交. 苦惱的爸爸身為作家只好將這麼多年兒子對他做出的性侵行為寫成傳記’Cocoon man’準備給自己妻子閱讀, 但慘被兒子發現. 之後, 爸爸在jum yeuk時兒子chong進廁所把他雞姦. 聽到爸爸的叫聲媽媽只好扮yuek mo key si繼續看電視. 第二天爸爸帶著另一版本的 ‘cocoon man’ 想走出街時被兒子發現, jung jup下爸爸被車撞死.
葬禮後媽媽終於質問兒子. 問10年前為什麼他學校舞會後爸爸會在廁所哭了幾個小時. 兩母子終於大打出手. 媽媽將兒子殺死然後燒毀了’cocoon man’ 把這個秘密永埋藏下去.
完片.
有人說一個導演一生其實也是不停拍同一部的電影. 家庭陰暗面是導演Ari aster由第一部到成名作hereditary也環繞的題目. 那部片又是啊媽對兒子, 爸爸又是被害的. 這種鄰理關係又會不會是導演親自體驗呢?
大部分人被‘Johnson’s’ 題材嚇chun之餘亦有網友覺得用爸爸作為受害者的角色反轉傳統對這些關係中誰是強者和弱者的觀念.
小心有牙 (Teeth)
最常被視為最弱的少女, 2007年電影小心有牙給了少女女主角身上內置最鋒利的武器. 那裡...有牙. 而不止一次咬到人.
故事講述身為基督教處女的女主角從小到大下體都時不時長出尖銳的牙齒. 有一位常常對她色迷迷的繼兄而及過份保守的教育環境令她對性思想上感到抗kuey.
做完一場有關禁慾的演講後女主角haiy huw她認為很英俊的男主角之一我們簡ching為 ‘男1.’ 之後女主角, 男1跟另外兩位朋友一起出街, 看戲甚至到森林那邊游水, 給機會女主角和男1開始獨處, 男1憶述自己一年前失身令女主角開始有做愛甚至嫁給男1的幻想. 之後兩人在水中初吻. 游到洞穴附近情不自禁的男1脫褲子想與女主角發生關係. 儘管女主角尖叫反抗, 男1還是強硬地進入女主角. 突然間男1開始慘叫! 我們發現他整個陽具都被咬斷. 之後男1掉進水裡.
震驚的女主角之後做所有事都開始失魂落魄甚至對婚姻, 性, 感到迷忙.
之後女主角被另一男子, 我們稱為 ‘男2’ dap San. 男2嘗試約女主角出街但被拒絕. 女主角開始研究自己的特殊問題發現原來民間傳說中真的有這種’Vagina dentata’ 的事件.
女主角找醫生檢查, 醫生便開始對女主角不太規則. 不太舒服的女主角最後令醫生手指被牙咬斷.
逃跑的女主角走到男2的家哭著向他解釋一切. 洗澡後的女主角發現男2製造了浪漫情調, 二人開始做愛. 因為是情願的情況下女主角沒有咬男2. 早上他們再來一次但突然男2收到他朋友的電話. 被女主角發現男2跟他朋友打賭他能不能跟女主角上到床. 生氣的女主角不小心咬斷男2. 另一邊廂女主角的爸爸與繼兄爲錢jung jup被打傷. 女主角為復fook回家tiuw yun她繼兄. 他們開始做愛女主角咬斷了他然後這一幕我一生都記得. 我可能不能給你們看, 但他們隻狗吃了繼兄的弟弟.
殺了幾個男人之後女主角只有逃走. 她被一位老白接走了. 電影最尾女主角到達一個油站, 我們看到老白有這個see yi, 女主角望向鏡頭再笑一笑. 完片.
這部是唯一一部當年14歲的我上ying時去看的電影. 當年原本覺得女挺正的! 但看完電影後就沒有了這個幻想了. 之後女權人士也jan這個保護被侵犯的牙其實挺好的.
我唾棄你的墳墓
經典女權電影就要看最後一部電影. 如果你還我超愛你的! 有被全個英國指為最 ‘令人厭惡的影片’ I spit on your grave. 真實描kwooy輪姦加復仇, 看一個弱者如何在最惡leut的環境生存到最後!
這部片雖然令人厭惡但由1978年第一個版本起已被重拍N次. 故事大ji一樣. 今天我用2010年電影版本.
故事講述女作家女主角想爲新書找靈感去美國鄉村度假屋住幾日. 因為找不到地址到了附近油站問路引起男職員的性趣. 到了度假屋後她晚上好像聽到一些怪聲驚地不小心倒seh自己飲品要服衣服洗, 發現女主角正在被人偷拍. 第二天她水管壞了有這個傻仔幫她修理.
netflix cult片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評價
# #華麗女子摔角聯盟 #Netflix
#YPR #美劇癮 #熱血推薦 #粵語網台節目
⇨ youtu.be/v2QELa7k6fU ⇦
【《GLOW 華麗女子摔角聯盟》-
Youth Power Radio ✖ 美劇癮Crossover
熱血推薦 美劇癮18年12月】
第1-2季劇評推薦Netflix女子摔角80年代荷里活主題喜劇!
#已續訂第三季
Youth Power Radio #大王 Crossover 美劇癮 #九叔 聯合推薦
#故事
1985年LA,一位如“ #喜劇之王尹天仇”般掙扎的女演員Ruth Wilder和其他稀奇古怪的女性一同參演“華麗女子摔角聯盟”Gorgeous Ladies of Wrestling (GLOW)職業摔跤電視節目希望投身演藝界。
由於Ruth熱血得嚇人的演藝”魂”使她與原B級片導演Sam Sylvia不和正被遲退之際,Ruth的前好朋友:前肥皂劇女演員Debbie Eagan到達擂台和Ruth這個出賣自己破壞自己家庭的騙子對質卻意外打開了 #既華麗又熱血兼收Cult與深度的幽默演藝之路!
#評分 Imdb 8.1 , RT 94%正評認証,九叔★★★★★『惡搞+深度+熱血+80年代+女性 超推薦!』
#Netflix傳送門 www.netflix.com/title/80114988
#小眾!?
GLOW綜合多種原素包括:致敬當年原版Glow電視節目、女性友情與事業、摔角、80年代、荷里活電視製作、Cult片等等,某程度是經過嚴密計的成品,但 同樣因為有太多元素 深思某程度上引起觀眾群喜好的衝突,正如劇中的GLOW的節目,雖然有熱情Fans在品質、內容、演出都有上等水準卻不能成為主流!
#YPR大王
Youth Power Radio
號稱以北韓式統治的舞台節目節目包括
時政:《 #老檸free D》
神秘:《 #禁區 666》
動漫:《 #動漫薦隊》
感情:《 #戀愛超級系》(美劇癮 #焚總 主理)
科技:《 #科技雜碎》
記得追實網站 www.youthpower.hk 及 訂閱 Youtube channel 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user/ypowerhk
#摔角時報
充心感謝 #YPR大王 參與今次Crossover,
80年代摔角曾經是香港的一個熱門話題,但時至今日沒有太多人知道香港都有自己的摔角運動,如果大家對摔角有興趣記得留意
《 摔角時報 》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WrestlingAudio/
及
《港摔》
http://www.hkwrestling.com
的資訊!
netflix cult片 在 推薦Netflix高分本土cult片《把砒霜留給自己》 - YouTube 的八卦
近日在 Netflix 上架後,隨即登上本地排名第三位。裡面有10個單元故事, ... 推薦 Netflix 高分本土 cult片 《把砒霜留給自己》|集搞笑、懸疑於一身. ... <看更多>
netflix cult片 在 Cult片 :: 電影影評網 的八卦
電影影評網,什麼是cult片,cult片推薦,cult片ptt,cult片推介,cult片意思,邪典電影推薦,十大Cult片,cult片日本. ... <看更多>
netflix cult片 在 [專題] Cult Film崛起與邪典電影在台灣-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Cult Film究竟是什麼?
為何影迷狂愛邪典電影?
-----------------------------------------------
本文破八千字,
建議閱讀上色圖文網誌版:https://goo.gl/nhP4XQ
-----------------------------------------------
※摘要:
這篇文章爬梳了Cult電影歷史,解釋定義,並說明了「邪典電影」的翻譯由來。介紹幾部
邪典電影。文章後段,介紹了邪典電影在臺灣扎根發展出來的影迷文化。並在最後,透過
全文介紹,邪典電影的臺灣在地影迷文化。
※壹、邪典電影之崛起
邪典電影(Cult Film)是一種不被主流多數觀眾所認同,被少數影迷所崇拜的類型電影。
這類影片通常院線票房欠佳很難引起社會大眾、電影學者、專業影評興趣,但卻在DVD發行
或是午夜電影院放映後被某些熱衷於此的閱聽眾所流傳,創造出比當初上映更多的收入以
及討論度。
對主流觀眾而言,通常認為邪典電影怪異、血腥、荒誕、不合邏輯、粗製濫造、沒有品味
、過於B級片,難以引起興趣;對於邪典電影愛好者而言,卻能引發狂熱,不斷反覆觀賞
、在網路大肆討論、成立俱樂部、扮成劇中角色…等等,以各種方式表達個人對於邪典電
影的喜好。
邪典電影最大的特點在於它不是主流電影,許多人認為它象徵了與主流文化對抗。是對主
流的背叛。一部電影是否能成為邪典電影,不是透過電影類型亦非由導演或者是製片能夠
決定,它通常必須經由時間考驗最終由影迷(觀眾)來認可。
觀察它是否能獲得固定影迷推崇,才是邪典電影的關鍵。
Cult Movie一詞確立始於80年代,當時美國電影評論家丹尼‧皮阿里(Danny Peary)出版
其著作《Cult Movie》,其後Cult Film、Cult Movie一詞便沿用自今。丹尼‧皮阿里於
該著作中,列出一百部邪典電影,依照字母排列順序,一一介紹、講評,其後更出版了續
集。《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1975)、《粉紅火鶴》(Pink Fl
amingos,1972)、《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等現今被公認為C
ult Film經典的電影都名列其中。
於《Cult Movie》一書,丹尼‧皮阿里並沒有明確為邪典電影下一個完整定義解釋。但由
於他將那些被主流電影評論所忽略的電影進行詳細介紹,反而因此激發讀者與觀眾對箇中
電影興趣,進而鞏固邪典電影文化。丹尼‧皮阿里於書中指出一部電影成為邪典電影最重
要的因素:「一小部分電影觀眾發自內心去珍惜、保護、並且熱烈吹捧。」
也就是一部電影必須受到影迷推崇才能成為邪典電影。他另外指出邪典電影必須奇特,也
就是與主流電影的不同。從此也可以看出,邪典電影不如多數類型電影有明確定義,它受
制於影迷,所以隨著不同人、不同國家、不同時代背景定義都有所不同,也使得邪典電影
有著多重樣貌。
隨著網路媒介誕生,東西方訊息交流增多,Cult Film一詞也傳入中港臺兩國三地。在臺
灣,希爾絲‧馬特(Hills Matt)所著的《迷文化》一書,譯者朱華瑄曾翻成「偶像電影
」;而在中國,Cult Film曾被譯為「信徒電影」、「異色電影」、「私寵電影」。直到
2003年第六期的《環球銀幕畫刊》雜誌大篇幅介紹Cult Film並將其譯為「邪典電影」,
這種譯法開始被其他雜誌、網友廣泛使用,因此確立。對於為何命名於「邪典電影」,文
章中是如此描述:
我們把Cult Movie翻譯成邪典電影,這「邪」與「典」兩個字概括了這類影片的兩種
情況:一是「邪」,大多數Cult Movie都是B級製作的低成本小片子,一般都在低等的院
線放映,情節多半離奇怪誕,拍攝手法也自由放肆,不按常理出牌,並擁有一群人雖少卻
非常死忠的影迷。《洛基恐怖秀》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但Cult Movie也不都是怪異
瘋狂的小片子,不少經「典」大片也同樣可以納入它的範疇,尤其是一些舊舊的影片,比
如《北非諜影》和《亂世佳人》。而後來的《星際大戰》、《魔戒》,則是大製作Cult
Movie的代表了。這些邪典影片的共同之處在於:影片歷久不衰,依執會在影院中放映,
令影迷如同對待宗教般狂熱地投入,不斷探索其中的細節與內涵。
這段文字明確指出邪典電影受小眾影迷吹捧,但在後段提及的電影有點爭議。我認為:《
星際大戰》(Star Wars,1977-1982)、《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如此大
製作的好萊塢電影應不該列為邪典電影討論,因為這兩部無論是製作或是粉絲群,但遠大
於多數邪典電影,邪典電影是越演越勝、小眾瘋狂擁戴。(感謝但唐謨老師對此與我討論
意見)當然也有另一種意見,認為即便是主流片商推出的大製作電影亦可能為「邪典電影
」,但不適用於所有廣大粉絲而僅適用發現電影「Cult」的觀眾。例如效法電影角色造型
或是成為電影史官為整理出電影背景故事編年史。配上如此狂熱信徒觀眾,一部商業大製
作電影也可能被認為是邪典電影。(雖然這違反定義者丹尼‧皮阿里所說的,邪典電影要
與主流電影不同,但這樣的Cult觀眾依舊是特立獨行的少數)
不過,如同前四段落所述,邪典電影沒有明確之定義,隨著人、時、地可能有所不同。有
一種情況就是,一個區域的大製作主流電影到了另一個區域則可能成為邪典電影。例如香
港的功夫、動作電影在華語區都是票房收入極高受到熱烈歡迎的類型電影,但到了歐美,
反倒成為熱愛東方武術文化小眾影迷所推崇的電影。故,邪典電影確實可能因為地域有所
不同。倘若這無法說服你,我還能舉出一個臺灣人能切身體會(或震驚)的例子。但唐謨
老師曾於演講提及,美國一本專論亞洲邪典電影雜誌〈Asian Cult Cinema〉,當中DVD
Review曾經將張惠妹(Amei)演唱會DVD列在其中。我想,臺灣人多數應該都不會把阿妹
演唱會DVD定義為邪典電影,even阿妹本人;但美國人卻這樣做了。這無疑證明了邪典電
影是主觀的、是因時因地因文化有不同定義的電影。
邪典電影誕生始於美國影院的午夜場。在1950年代,美國地方電視台,常會在午夜時段放
送一些小成本電影,這些電影的節目常被命名為「午夜場電影」。大約到錄影帶尚未流行
的1970年代早期,紐約等一些美國大城市戲院開始也放映午夜場電影,與傳統院線不同,
獨立院線的午夜場通常會放映一些奇特影片。戲院經營者認為,這些被主流院線與影評家
不認同的小成本電影往往租金較低廉適合在滿座率較低的午夜場放映。結果意想不到,其
中某些影片吸引了一批午夜場觀眾,這些觀眾形成一定規模的小團體並彼此口耳相傳使得
某些電影受到忠實影評熱烈追捧引發空前狂潮。這些受到觀眾推崇的電影在一次次重複放
映與影迷討論中,開始確立了其地位,發展成早期的邪典電影。《活死人之夜》、《粉紅
火鶴》、《隔山有眼(又譯:魔山)》(The Hills Have Eyes,1977)以及《橡皮頭》
(Eraserhead, 1977)都是透過在午夜場中不停地重複放映得以成為邪典電影經典。
當中最具代表性則屬《洛基恐怖秀》,該片於1975年8月上映,福斯公司原本打算藉由其
改編舞台劇名氣吸引觀眾,沒想到反應冷淡未造成大賣,因為其邊緣性的內容與對享樂主
義、惡趣味的頌揚沒能引起共鳴。即便之後片商安排該片搭配搖滾歌劇電影《天堂幻象》
(Phantom of the Paradise,1974)在大學巡迴放映,試圖鎖定年輕族群,依然不見起色
。
直到1976年4月,位於紐約格林威治村的Waverly藝術電影院鑑於《鼴鼠》(El Topo,
1970)所引發的邪典熱潮,相中《洛基恐怖秀》作為午夜場節目,鼓勵觀眾盡情玩樂胡鬧
。放映後,竟收到意想不到的反應,特別是喜歡搖滾樂和反文化的學生族群,他們會主動
模仿影片中角色對話,跟隨著音樂鼓動,又唱又跳。於是大家紛紛響應號召,周末晚上狂
歡場絡繹不絕。
從此影迷自發性的互動慢慢成為一種傳統,更擴展到其他邪典電影,最後成為了一種獨有
的儀式,觀眾會自行裝扮成自已喜歡的片中角色參加狂歡,每當影片正式放映後,台下觀
眾就會進入瘋狂狀態,戲院充斥著歌舞、叫喊、粗話與飛舞的紙屑、爆米花、衛生紙。直
至現在,美國當地戲院依然會定期在午夜場放送邪典電影供觀眾狂歡作樂,《洛基恐怖秀
》更因此成為影史上放映時間最久的電影。
※貳、邪典電影之轉變
隨著午夜場電影在美國發展普及,這種電影現象從紐約等大城市擴展到小城市,但在70年
代末80年代初期家庭錄影帶、有線電視等新媒介迅速發展,午夜電影院逐漸沒落。但邪典
電影並未隨著午夜電影院消彌而消失,傳統儀式化的觀影行為仍舊存在。像《洛基恐怖秀
》的經典老片依然在少數影院放映。隨著錄影帶興起,邪典電影透過新媒介收編以全新樣
貌再現世人。
錄影帶的發展為電影拓展了新市場,某些原本在影院放映票房失利的作品有時能夠在錄影
帶銷售中扳回一城,邪典電影更是如此。以《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為例,
即便它並非低成本獨立製作是主流電影製作公司出品,但當時上映時由於觀眾剛剛經歷過
《星際大戰》、《異形》(Alien,1979)等大製作科幻電影視覺衝擊加上檔期又與《外星
人》(E.T.,1982)撞上,導致票房收入慘澹不如預期。但後來,《銀翼殺手》於錄影帶
銷售和有線電視播映都大受好評,甚至引發了一股科幻信仰潮流,進而發展經典的邪典電
影。
1990年代以後午夜場電影、錄影帶、有線頻道、付費頻道、VCD、DVD、網路等多元媒體發
展更擴展了邪典電影管道。透過影帶的蒐集便利、網路盜版的傳播流通,電影的交流更加
快速便捷,因此幫助許多無發行管道的獨立電影被更多人看見。這亦讓邪典電影更加地繁
多。線上串流當道的現代,Netflix更設置邪典電影專區。
※參、邪典電影類型
邪典電影種類繁多,但通常魅力幅員小眾卻極吸眼球。暴力血腥、色情剝削、政治不正確
的道德觀都可能是多數邪典電影具備的元素。邪典電影橫跨諸多電影類型,恐怖和科幻是
邪典電影粉絲的最愛,因為這兩種類型電影像是異於現實世界的新世界,讓影迷得以逃離
現實狂熱信仰。邪典電影對抗著主流文化,它有點「酷兒性」,像是怪胎,被主流所賤斥
所排擠。所以邪典電影通常有著非常規情節、偏離時下的電影美學、顛覆正典的邊緣力量
。
上述電影類型卻不是邪典電影的必要元素。專業影評但唐謨於〈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提出:「一部片是不是屬於cult movie,決定權一定是來自電影觀眾(而不是來自電影內
容或類型)」,也就是無法單就本身類型決定一部電影是否為邪典電影,而是待觀眾看過
電影的反應來決定。
美國作為邪典電影發源地,自然有著許多午夜電影院、專書、雜誌、社團、網站介紹邪典
電影。對於身處臺灣不在邪典電影文化圈的我們,也得以透過它們的介紹與片單認識一部
電影是否為邪典電影。(當然這段話有點不準確,因為鄰近臺灣的香港亦發展出一套自己
獨樹一格的邪典電影文化)
以下單純介紹幾部邪典電影:
邪典電影當中有許多作品與性別有所緊密連結、以誇張的人物造型以及矯揉造作表演方式
來詮釋敢曝(Camp)。如《洛基恐怖秀》中,法蘭克博士以男性身軀穿著女性緊身馬甲塗
抹濃豔妝容大展跳歌舞,突破性別二元之界線。《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2000)也有類似元素讓觀眾欲罷不能地喜愛。這類邪典電影融合了次文化、反文化
、迷文化、男同志感性,讓邊緣族群、性少數得以在影像觀賞能夠投射,迷戀這種顛覆刻
板標籤的影像美學。而其中最具代表性莫過於惡名昭彰的《粉紅火鶴》,劇中的主角由蒂
凡(Divine)飾演。她是一名生理男性卻在約翰.華特斯電影中多數以變裝皇后造型飾演
女性。她在電影中毫無尺度可言,下體夾牛肉、手拾狗糞食用,挑戰了主流電影從所未見
的壞品味。這部電影被喻為最髒最下流的電影,卻在邪典電影粉絲中視為經典膜拜。
邪典電影文化的湧現讓某些電影得以新生獲得第二春。《50英尺高的女人》(Attack of
the 50 Foot Woman, 1958)、《聖誕老人征服火星》(Santa Claus Conquers the
Martians, 1964)以及艾德.伍德(Ed Wood) 導演作品,這些都是40、50及60年代的鮮為
人知的或早被遺忘的影片。但透過cult片文化得以成為邪典電影受影迷推崇。類似相同效
應,有些「爛片」也得以信Cult得新生。這些爛片因為極糟糕的電影呈現陰差陽錯成為資
深影迷們拿來解悶歡笑的喜劇片,《親愛的媽咪》(Mommie Dearest, 1981)就是這種例
子。該片根據女明星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的女兒克莉絲汀娜克勞馥的原著改編
而成。簡單白話說,瓊克勞馥在電影中是個肖婆,美國男同志愛死她在電影的瘋婆子形象
。這使得觀眾在午夜電影院隨電影銀幕模仿瓊.克勞馥瘋狂咆嘯成為另類樂趣。
被譽為爛片界的《大國民》(Citizen Kane, 1941)的《房間》(The Room, 2003)更是
「爛到成Cult」的經典代表電影。本片導演湯米.維索(Tommy Wiseau)透過販售韓國
進口皮衣籌措高達美金七百萬的製片預算,自導自演自編演了齣人物對話突兀、劇情不合
邏輯的世紀大爛片。《房間》卻透過午夜電影院一年又一年的放映獲得出乎預期的「榮景
」。觀眾成群揪團模仿劇中角色穿著,齊聲背誦經典臺詞,相互投擲美式足球,對銀幕怒
丟塑膠湯匙之奇景。
最了不起的是,導演的度量。湯米.維索不是上網回應影評「謝謝大家支持。感恩」而是
一笑置之面對觀眾訕笑,他更租廣告看板宣傳盡可能親身出席座談會並免費發送電影原聲
帶。
他完美示範了一名電影導演該有的開闊胸懷。
※肆、邪典電影在臺灣
在臺灣,由於沒有午夜電影院文化,邪典電影往往都只是網路上的虛擬討論或是影癡們交
換蒐集影片如此零星地互動。直到2010年第一屆金馬奇幻影展引進了《洛基恐怖秀》並以
狂歡場方式於戲院播映,臺灣終於出現一種類似美國午夜電影院文化,觀眾邊看電影邊唱
邊歡呼作樂。該屆金馬奇幻影展成功開啟台灣全新的影展文化,放映奇幻電影、恐怖電影
更引進許多邪典電影,這與年底放映藝術電影、國外影展電影的金馬影展不同,提供台灣
觀眾另一種選擇。它讓邪典電影的能見度在台灣終於提高。
《洛基恐怖秀》狂歡場一直都是金馬奇幻影展的秒殺場。不到一分鐘,絕對會售罄。因為
它不只是看電影而是「玩」電影。觀眾隨著影展工作人員引領狂歡互動跳舞玩樂。《洛基
恐怖秀》在國外放映時,有時聘請人員在舞台表演。但即便沒有,觀眾仍然可以自己做出
反應。前金馬執委會影展部總監Zoё在第一年籌辦時擔心台灣觀眾不知道,於是同樣聘請
舞團更把狂歡動作投射在銀幕字幕提醒觀眾該做什麼,更現場發放投擲道具(衛生紙、爆
米花,絕對不是林月如的乾坤一擲)供大家玩樂。
前金馬奇幻影展活動幕後舞監Vicky則說:
「辦了金馬奇幻影展(洛基恐怖秀)之後才發現,很多觀眾是悶騷的,但是因為以前影展
都還是正正經經看電影,沒有機會表現他們。」
每一年跟親身參與更花費重金縫製服裝扮演外星人管家的狂熱粉絲小外曾在但唐謨訪談中
表示,「自己的外型胖胖的,並非主流體型。可是我玩得非常開心,我喜歡這種臨場感,
大家以前不知道在戲院可以這樣做,現在可以了,我們完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就是
要嚇到你...」,這就是邪典電影的電影魅力,它讓觀眾找到另外一種看電影的樂趣,更
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近年洛基恐怖秀固定班底以及臺灣最美華文作家陳栢青曾經引用歡樂合唱團(Glee)台詞
:「當我年輕時,戲院在午夜場播放這部戲,那並不是為了藝術,而是為了讓無家可歸的
人,讓那些沒有歸宿的人,在這麼晚的夜裡,有可以去的地方。」這段文字無疑證明了,
邪典電影創造過往電影不曾給予的體驗,它讓觀眾找到了同好,更找到了心理最深層的歸
屬感。
金馬奇幻影展如此的營運模式引起台灣國內影迷熱烈迴響,創下國內影展滿座率最高之紀
錄。連帶地,台灣許多地區影展相繼效仿致敬,當中以高雄電影節選片風格最為類似,同
樣會選擇邪典電影放映。2013年,高雄電影節於「焦點導演」挑選約翰.華特斯(John
Waters)作為專題,使得這位在美國被譽為「垃圾電影教父」的導演作品得以在台灣大銀
幕放映。其中最「臭名遠播」,有著嗜糞、食人、亂倫情節被影迷稱作是「史上最淫穢噁
心的電影」的《粉紅火鶴》亦包含在內。
於2013年高雄電影節開幕前,但唐謨老師曾越洋電話專訪壞品味之王約翰.華特斯。他於
〈【週四|電影玩但但】但唐謨:約翰華特斯訪談(終極院線版)〉寫道:
台灣的電影觀眾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去看他的電影呢?對此,他很簡潔地說明:「大家要
保持尊重的態度,永遠不要去評判他人。」言下之意就是,我們看電影要保持著開放的態
度,當你看到電影的描述,和你本身的美學觀念,電影經驗,甚至道德標準有差異的時候
,不要急著開罵,以輕鬆的態度去欣賞大師表示:「大家都太『用力』了。看我的電
影,是非常簡單的。」
約翰.華特斯對談提及了電影觀眾該有的包容心態,去尊重每一部電影,不去評斷他人的
觀影口味。當小眾影迷狂熱邪典電影時,主流電影觀眾群應予以開放接受。我想,這才是
導演所樂見的。
邪典電影放映甚至臺灣找到另外一條出路咖啡廳。
由於臺灣沒有午夜電影院文化(其實樂聲電影院近年來與片商暗光鳥電影院積極想做,但
似乎沒有成功),而邪典電影的重點又在於影迷集體觀賞,透過專業影癡提供片源,某些
咖啡廳成了另類的邪典電影電影院。
當中最具知名度與規模就屬「Toxic Veins毒脈」,
該粉絲團透過網友票選,連兩年在北高兩市舉辦電影放映會,
觀眾得以觀賞在網路票選前十名的經典邪典電影,
在漆黑空間共同集體觀影互動。
2017年5月19日,《台北物語》上映。僅在臺北高雄喜滿客三間戲院放映並且場次不多。
電影上映前,眾人在臉書分享粗製濫造的海報與預告,嘲笑這部電影挑戰國片美學下限;
電影上映開始,這是扶輪社包場電影,親友情意相挺,無關熱愛電影與否;隨著放映天數
增多,網路負評漸增以及FilmFilm一篇〈《#台北物語》- 年度奇葩〉破千次的瘋傳,
台灣部分影迷注意到這部電影並親身進戲院朝聖。一群人從電影開始就不曾間斷笑聲。這
不像以往的觀影禮儀,受限於劇情笑哏出現才會(被允許)笑而是無時無刻放肆狂笑不規
矩受控制。(因為旁邊觀眾也在狂笑)字幕散場時全場更拍手歡呼。(在此特別強調,看
試片或是早場少少觀眾可能沒有這種效果)這打破過往在臺灣的觀影經驗,除了金馬奇幻
影展《洛基恐怖秀》狂歡場,臺灣影院觀眾不曾如此不受控制。更別提奇幻影展是一群工
作人員引領你狂嗨的刻意為之;《台北物語》是觀眾自發自己嗨。這完全像是美國午夜電
影院文化。
這種被譽為「觀影生涯最奇特經歷」的觀影經驗在台灣電影是前所未見的。即使過去臺灣
院線發行電影或是國產電影有製作品質低劣到「爛到笑」的程度,那也僅只於認識親友的
共同觀影行為或是個人在網路社群的討論;但《台北物語》卻昇華成集體觀影儀式行為。
套劇中《台北物語》女主角孫英台詞,
「以妳的情況我只能說是奇蹟」,這的確是奇蹟。
《台北物語》奇特觀影經驗立刻在網路社群病毒式發酵,只不過這對於電影研究者、電影
從業人員、資深電影影迷眼裡看來卻是嘖嘖稱奇的荒謬。(無法否認,這件事本來就很荒
謬)這些人認為:這是低俗文化、浪費寶貴時間、過往國產爛片一籮筐不差這部片、朝聖
爛片和嘲諷Cult片是不一樣的、這樣看爛片會對好電影產生排擠效應、嘲謔他人的爛來肯
定自我的存在感、這僅是觀眾偏狹經驗來創造出的難得觀影經驗回應生活苦悶、電影評論
人哄抬這種電影背棄了專業素養、這種奇片登上院線佔據大銀幕顯現出來院線門檻與國內
藝術評論早已守不住等等。
從上述意見不乏看得出臺灣電影人擔憂國片大格局的崩壞、電影美學的沈淪、或是市場機
制的漏洞問題。這些人從己身的美學養成經驗、電影藝術的認同或是所處的產業結構出發
,以致於對《台北物語》的儀式朝聖行為抱持「負面意見」;作為一名影迷,我認為朝聖
《台北物語》並不是爛國片沈淪或是集體恥笑爛電影,而是觀眾在電影中找到娛樂。我不
否認這其中有訕笑的成分,但透過《台北物語》片長118分鐘觀影過程的「儀式」洗禮,
這份訕笑卻昇華成崇拜與狂熱。影迷們由衷愛上《台北物語》這部電影。觀影過程中,影
迷會捧腹大笑甚至積極與銀幕互動對話;電影結束後,影迷會瘋狂追尋電影中每一個細節
、爭相在網路與該劇演員互動、成立粉絲團熱烈討論、二刷三刷再次體驗。
但唐謨於〈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定義完Cult Movie在後面寫道:
「一部cult movie在正式放映之後,會得到一群小眾觀眾的瘋狂擁戴,以後只要這部片一
重映,或者在電視上播放,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一看再看,或者收集錄影帶DVD, 每次聚
會就要拿出來重看一次,從來不嫌無聊,然後為這部電影開討論區或臉書社團,努力做研
究,有時候甚至會把這部片的某個段落情節整個摹仿,或某段對白倒背如流。而且,儘管
時光飛逝,他們對這部片的熱情從不退燒,甚至感情越投入越多,內化成他們生命的一部
份...」
這樣文字與《台北物語》觀眾行為相比較,是否有些類似?
引述本文最開始對於邪典電影的定義,「觀察它是否能獲得固定影迷推崇,才是邪典電影
的關鍵。」因此無關導演黃英雄拍攝本意,或是片商、製片方的操作,重點在於觀眾自發
性創造出的朝聖互動行為。
這證明了,《台北物語》是邪典電影(Cult Film),是臺灣影迷所創造出的邪典電影。
※伍、結語
我無意批鬥或是劃分二元。電影的世界很遼闊很廣大,從盧米埃兄弟的《工廠下班》
(La Sortie de l'usine Lumière à Lyon, 1895)開始,「電影」發展出無數的類型
,種類繁多,任君挑選。你可以在電影聖堂坎城影展尋找藝術與人性的真諦;同樣能夠迷
戀壞品味電影追尋不被主流所認同的「壞」,在政治不正確中尋覓普世價值不允許的「不
正確」。
電影口味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你既可沈醉《路邊野餐》的詩意亦能狂愛《粉紅火鶴》
的垃圾美感。
品味不應被好壞制約,藝術不應該被階序框架,藝術電影、商業電影、邪典電影、紀錄電
影、學生電影,它都是「電影」。
唯獨打開心門,保持百分百開放的誠懇包容態度,你才能在任何一部電影中找尋屬於自己
的快樂。
※【引用資料】
但唐謨:靠!電影 / Cult Movie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312
但唐謨:靠妖 / Cult and Camp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index/1324
但唐謨:約翰華特斯訪談(終極院線版)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2464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作者:但唐謨 出版社:逗點文創社
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650629
--
歡迎加入粉絲團 一起當愛看電影的鍵人~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60.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96080532.A.402.html
※ 編輯: bradcool (125.230.60.30), 05/30/2017 01:58:53
※ 編輯: bradcool (125.230.60.30), 05/30/2017 02:00: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