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力量 1949-2019
9月2日「花園裡有一顆雞蛋」的短文發表後,除了人民日報、央視等等眾多國家級媒體強烈反應之外,數萬的大陸讀者翻牆過來閱讀、怒罵,我才發現,雖然海峽隔絕,臉書禁止,這個「個人小客廳」裡所寫的字,大陸讀者其實是可以看見的。兩萬多條留言,90%來自翻牆的讀者,語言粗暴者不少。
沒有關係,粗暴往往是因為不了解,而不了解往往是製造出來的——牆的目的,就是使人看不見,使人無知,使人粗暴。
十月一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七十年前,飽受戰爭和天災蹂躪的中國宣告重新出發。這一天,幾億人將臉龐轉向清晨的陽光,夢想一個休養生息、民安樂利的未來。
在習先生升任總書記提出「中國夢」這個願景口號之前兩年,2010年8月1日,我在北京大學演講,主題就是「中國夢」。
那是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和中國大陸讀者面對面的溝通。當天,到我踏上講台前十分鐘,主辦方南方週末和我自己都還不知道會不會被現場通知:演講取消。甚至在極其緊張、恐懼的氛圍裡,踏上了講台,演講開始了,我也都準備隨時突然斷了電。
那是十年前了。此後不曾再有那樣溝通的機會。
演講後來整理出逐字稿,在廣州南方週末和台北聯合報同步發表。南週版本有一點點刪減,已經極其不易。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週年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把這篇講稿找出來,讓願意思考的讀者在這樣一個意義深沈的日子裡,做一點深沉安靜的、獨立的思考。
讀了講稿你也許還是憤怒的,或者更憤怒,沒關係,憤怒之餘,沈靜片刻,想一想很多事情的「為什麼」,那麼你的初心,就越過牆了。
——————————————————
文明的力量
—從鄉愁到美麗島
編按
二○一○年八月一日,龍應台應邀於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發表演說,現場擠進滿座一千八百名聽眾。
主辦方一直擔心演講會被臨時取消,但結果順利舉行;演講內容談及「美麗島事件」等敏感議題卻未遭官方封殺,深具意義。
在「中國夢」裡長大
第一次接到電話,希望我談談「中國夢」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一千枚飛彈對準我家,我哪裡還有中國夢啊?」
可是沉靜下來思索,一九五二年生在台灣的我,還有我前後幾代人,還真的是在「中國夢」裡長大的,我的第一個中國夢是什麼呢?
我們上幼稚園時,就已經穿著軍人的制服、帶著木製的步槍去殺「共匪」了,口裡唱著歌。當年所有的孩子都會唱的那首歌,叫做〈反攻大陸去〉:(播放歌曲)
反攻 反攻 反攻大陸去
大陸是我們的國土
大陸是我們的疆域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疆域
不能讓共匪盡著盤據
不能讓俄寇盡著欺侮
我們要反攻回去 我們要反攻回去⋯⋯
這不是一種「中國夢」嗎?這個夢其實持續了滿久,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圖騰,也被人們真誠地相信。
倉皇的五○年代進入六○年代,「中國夢」持續地深化。余光中那首〈鄉愁四韻〉傳頌一時:(播放歌曲)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一九四九年,近兩百萬人突然之間被殘酷的內戰連根拔起,丟到了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甚至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的海島上。在戰火中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到了島上的人,思鄉之情刻骨銘心,也是無比真誠的。那份對中華故土的魂牽夢縈,不是「中國夢」嗎?
我們都是名為「弘毅」的孩子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種「悲憤」的情結中掙扎著,我這代人在他們鄉愁的國家想像中成長。但是支撐著這個巨大的國家想像下面,有一個基座,墊著你、支撐著你,那個基座就是價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麼?台灣所有的小學,你一進校門當頭就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進入教室,簡樸的教室裡面,牆壁上也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萬的「格言」裡找出那個最基本的價值的基座,大概就是這四個字。
小的時候台灣跟大陸一樣,四周都是標語,只是內容跟大陸的標語不一樣。最常見到的就是小學裡對孩子的解釋:
禮,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上了初中,會讀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釋就來了: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管子.牧民篇》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 —顧炎武
「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這些價值在我們小小的心靈有極深的烙印。
二○○六年,上百萬的「紅衫軍」包圍總統府要求陳水扁下台,台北的夜空飄著大氣球,一個一個氣球上面分別寫著大字:「禮」「義」「廉」「恥」。我到廣場上去,抬頭乍見這四個字,感覺好像是全台灣的人到這廣場上來開小學同學會了。看著那四個字,每個人心領神會,心中清晰知道,這個社會在乎的是什麼。
除了價值基座,還有一個基本的「態度」。我們年紀非常小,可是被教導得志氣非常大,小小年紀就已經被灌輸要把自己看成「士」,十歲的孩子都覺得自己將來就是那個「士」。「士」,是幹什麼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泰伯篇》
我初中一年級的國文老師叫林弘毅,數學老師叫陳弘毅。同時期大陸很多孩子可能叫「愛國」、「衛東」,我們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們都是要「弘毅」的。
對自己要期許為「士」,對國家,態度就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這是蔣介石的名言,我們要背誦。十一、二歲的孩子背誦這樣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為國家去死。
然而在「國家」之上,還有一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對那麼小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期待,氣魄大得有點嚇人。饒有深意的是,雖然說以國家至上,但是事實上張載所說的是,在「國家」之上還有「天地」,還有「生民」,它其實又修正了國家至上的秩序,因為「天地」跟「生民」比國家還大。
十四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國語》,《國語》是兩千多年前的經典了,其中一篇讓我心裡很震動: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國語.周語上》
最後一句,簡單幾個字,卻雷霆萬鈞,給十四歲的我,深深的震撼。
就是這個價值系統,形成一個強固的基座,撐起一個「中華大夢」。
低頭看見腳下的泥土
這個中國夢在七○年代出現了質變。
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台灣人突然之間覺得自己變成了孤兒。可是,最壞的還沒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美正式斷交,這個「中」指的是當時的中華民國,也就是台美斷交,中美建交。長期被視為「保護傘」的美國撤了,給台灣人非常大的震撼,覺得風雨飄搖,這個島是不是快沉了。在一種被整個世界拋棄了而強敵當前的恐懼之下,救亡圖存的情感反而更強烈,也就在這個背景下,原來那個中國夢對於一部分人而言是被強化了,因為危機感帶來更深更強的、要求團結凝聚的民族情感;大陸人很熟悉的〈龍的傳人〉,是在那樣悲憤傷感的背景下寫成的。這首歌人人傳唱,但是一九八三年,創作者「投匪」了,歌,在台灣就被禁掉了,反而在大陸傳唱起來,情境一變,歌的意涵又有了轉換。
你們是否知道余光中〈鄉愁〉詩裡所說的「海棠紅」是什麼意思?
我們從小長大,那個「中國夢」的形狀,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地圖,包含外蒙古,正是海棠葉的形狀。習慣這樣的圖騰,開始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前面好幾年,我都還有種奇怪的錯覺,以為,哎呀,這中國地圖是不是畫錯了?
七○年代整個國際情勢改變,台灣的「中國夢」開始有分歧。對於一部分人而言,那個「海棠」中國夢還虔誠地持續著,可是對於另外一部分人就不一樣了。
夢,跟著身邊眼前的現實,是會變化的。一九四九年被連根拔起丟到海島上的一些人,我的父母輩,這時已經在台灣生活了三十年,孩子也生在台灣了—這海島曾是自己的「異鄉」卻是孩子的「故鄉」了,隨著時間推移,無形之中對腳下所踩的土地產生了具體而實在的情感。所以,你們熟悉余光中寫的那首〈鄉愁〉,卻可能不會知道他在一九七二年的時候創作了另外一首詩,詩歌禮讚的,是台灣南部屏東海邊一個小鎮,叫枋寮:
車過枋寮
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
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
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
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裡
從此地到山麓
一大幅平原舉起
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
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
想牧神,多毛又多鬚
在哪一株甘蔗下午睡
余先生這首詩,有「中國夢」轉換的象徵意義。但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還有一首我稱之為「里程碑」的歌,叫〈美麗島〉。
一位淡江大學的年輕人,李雙澤,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七○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質問自己:為什麼我們從小被教要愛長江、愛黃河、歌頌長城的偉大—那都是我眼睛沒見過,腳板沒踩過的土地,而我住在淡水河邊,怎麼就從來不唱淡水河,怎麼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村子裡頭小山小河的名字?台灣也不是沒有大江大海呀?
青年人開始推動「唱我們的歌」,開始自己寫歌。那個「中國夢」顯得那麼虛無飄渺,是不是該看看腳下踩的泥土是什麼樣?他寫了〈美麗島〉,改編自一首詩,一下子就流行起來,大家都喜歡唱。
〈美麗島〉真的是代表了從中國夢慢慢地轉型到「站在這片泥土上看見什麼、想什麼」的「台灣夢」里程碑:(播放歌曲)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一九七五年,我二十三歲,到美國去讀書,每天泡在圖書館裡,從早上八點到半夜踩著雪光回到家,除了功課之外就有機會去讀一些中國近代史的書,第一次讀到國共內戰的部分,第一次知道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對共產黨員的殺戮,才知道之前所接受的教育那麼多都是被黨和國家機器所操縱的謊言,這是一個很大的震撼。十年之後寫了《野火集》,去「腐蝕」那個謊言。
一九七九年,我個人的「中國夢」也起了質變。在中國夢籠罩的台灣,我們是講「祖籍」的。也就是說,任何人問,龍應台你是哪裡人,我理所當然的回答就是:「我是湖南人。」
這麼一路做「湖南人」做了幾十年,到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開放了,我終於在紐約生平第一次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匪」站在我面前,這個樸實人剛剛從湖南出來,
一口濃重的湖南腔。有人衝著他問「你是哪裡人」,他就說「我是湖南人」,問話者接著就回頭問我「你是哪裡人」—我就愣住了。
我不會說湖南話,沒有去過湖南,對湖南一無所知,老鄉站在面前,我登時就說不出話來了。這一輩子的那個「中國夢」突然就把我懵在那兒了,這是一九七九年一個非常大的震撼—原來啊,我是台灣人。
一起作夢,一起上課
從海棠葉的大中國夢慢慢過渡到台灣人腳踩著泥土的小小台灣夢,人民在七○年代末八○年代初開始問「我是誰」。八○年代後,台灣兩千多萬人走向了轉型,自我感覺就是越來越小,什麼事情都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做。所以,台灣人就一塊兒從大夢慢慢轉到小夢的路上來了,開始一起上八○年代的民主大課。這個民主課程上得有夠辛苦。
〈美麗島〉這首歌,在一九七九變成黨外異議人士的雜誌名字,集結反對勢力。
當年十二月十日,政府對反對者的大逮捕行動開始,接著是大審判。面臨巨大的挑戰,國民黨決定審判公開,這是審判庭上的一張照片。(播映照片)
你們認得其中任何一個人嗎?第二排露出一排白牙笑得瀟灑的,是施明德,他被判處無期徒刑。施明德右手邊的女子是陳菊,今天的高雄市長,左手邊是呂秀蓮,卸任的副總統。
我想用這張圖片來表達八○年代台灣人慢慢地腳踩泥土重建夢想和希望的過程。
如果把過去的發展切出一個三十年的時間切片來看,剛好看到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圖裡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叛亂犯,包括施明德、呂秀蓮、陳菊等等;第二種是英雄,在那個恐怖的時代,敢為這些政治犯辯護的律師,包括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等;第三類是掌權者,當時的總統是蔣經國,新聞局長是宋楚瑜。
從這些名字你就看出,在三十年的切片裡,政治犯上台變成了掌權者,掌權者下台變成了反對者,而當時得盡掌聲以及人們殷殷期待的,以道德作為註冊商標的那些英雄們變成了什麼?其中一部分人變成了道德徹底破產的貪汙嫌疑犯。
這個轉變夠不夠大?親眼目睹這樣一個切膚痛苦的過程,你或許對台灣民主的所謂「亂」會有新的理解。
它所有的「亂」,在我個人眼中看來,都是民主的必修課;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須的實踐,因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麼再站起來,跌倒本身就是一種考試。所以,容許我這樣說:台灣民主的「亂」,不是亂,它是必上的課。
表面上台灣被撕裂得很嚴重,但不要被這個表面騙了。回到基座上的價值觀來看,從前的中國夢慢慢被拋棄了,逐漸發展為台灣的小夢,然後一起上非常艱辛、痛苦的民主課,然而台灣不管是藍是綠,其實有一個非常結實的共識,比如說:
國家是會說謊的,
掌權者是會腐敗的,
反對者會墮落,
政治權力不是唯一的壓迫來源,
資本也可能產生一樣的壓迫。
而正因為權力的侵蝕無所不在,所以個人的權利比如言論的自由,是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寸土必爭、絕不退讓的。
這是大多數台灣人的共識。你所看到的爭議、吵架,立法院撕頭髮丟茶杯打架,其實都是站在這個基礎上的。這個基礎,是以共同的價值觀建立起來的。
誰在乎「血濃於水」?
回到今天中國夢的主題,可能有很多台灣人會跳起來說:中國不是我的夢,我的夢裡沒有中國。
但是,你如果問龍應台有沒有中國夢,我會先問你,那個中國夢的「中國」指的是什麼?
如果指的是「國家」或「政府」,「國家」「政府」在我心目中不過就是個管理組織,對不起,我對「國家」沒有夢,「政府」是會說謊的。但如果你說的「中國」指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這個社會,我怎麼會沒有夢呢?別說這片美麗的土地是我摯愛的父親、母親永遠的故鄉,這個地方的好跟壞,對於台灣有那麼大的影響,這個地方的福與禍,會牽動整個人類社區的未來,我怎會沒有中國夢呢?
我們就從「大國崛起」這個詞說起吧。我很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可是我希望它是以文明的力量來崛起的。
如何衡量文明?我願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衡量文明的一把尺。它不太難。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這個城市怎樣對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對於殘障者的服務做到什麼地步,它對鰥寡孤獨的照顧到什麼程度,它怎樣對待所謂的盲流民工底層人民。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具體的文明的尺度。
一個國家文明到哪裡,我看這個國家怎麼對待外來移民,怎麼對待它的少數族群。我觀察這個國家的多數如何對待它的少數——這當然也包含十三億人如何對待兩千三百萬人!
誰在乎「大國崛起」?至少我不在乎。
我在乎的是剛才我所說的文明刻度——你這大國怎麼對待你的弱勢與少數,你怎麼包容意見不同的異議分子,這,才是我在乎的。
如果說,所謂的大國崛起,它的人民所引以自豪的,是軍事的耀武揚威,經濟的財大氣粗,政治勢力的唯我獨尊,那我寧可它不崛起,因為這種性質的崛起,很可能最終為它自己的人民以及人類社區帶來災難和危險。
誰又在乎「血濃於水」?至少我不那麼在乎。如果我們對於文明的尺度完全沒有共識,如果我們在基座的價值上,根本無法對話,「血濃於水」有意義嗎?
我的父親十五歲那年,用一根扁擔、兩個竹簍走到湖南衡山的火車站前買蔬菜,準備挑回山上。剛巧國民黨在招憲兵學生隊,這個少年當下就做了決定:他放下扁擔就跟著軍隊走了。
我的父親在一九一九年出生,二○○四年,我捧著父親的骨灰回到了湖南衡山龍家院的山溝溝,鄉親點起一路的鞭炮迎接這個離家七十年、顛沛流離一生的遊子回鄉。
在家祭時,我聽到一個長輩用最古老的楚國鄉音唱出淒切的輓歌。一直忍者眼淚的我,那時再也忍不住了。
楚國鄉音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父親一輩子是怎麼被迫脫離了他自己的文化,過著不由自主的放逐的一生。一直到捧著他的骨灰回到那片土地,我才深切地感覺到這個七十年之後以骨灰回來的少年經歷了怎樣的中國近代史。而我在浙江新安江畔長大的母親,是如何地一生懷念那條清澈見魚的江水。
因為開闊包容,所以柔韌長遠
所以,請相信我,我對中國的希望是真誠的。但是請不要跟我談「大國崛起」,請不要跟我談「血濃於水」,我深深盼望見到的,是一個敢用文明尺度來檢驗自己的中國。
這樣的中國,因為自信,所以開闊,因為開闊,所以包容,因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韌、更長遠。當它文明的力量柔韌長遠的時候,它對整個人類的和平都會有關鍵的貢獻。
一九八五年我寫《野火集》,一九八六年一月,《野火集》在風聲鶴唳中出版。
一九八六年八月,離開台灣前夕,做了一場臨別演講,是「野火」時期唯一的一次。演講在害怕隨時「斷電」的氣氛中進行。今天,二○一○年八月一日,在北京大學,我想朗讀一九八六年那篇演講的最後一段,與大陸的讀者分享:
「在臨別的今天晚上,你或許要問我對台灣有什麼樣的夢想?
有。
今天晚上站在這裡說話,我心裡懷著深深的恐懼,恐懼今晚的言詞帶來什麼後果,我的夢想是,希望中國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個晚上站在任何一個地方說出心裡想說的話,而心中沒有任何恐懼。我們這一代人所做的種種努力也不過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將來會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那是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的台灣。
—————————————————
簡體:http://www.infzm.com/content/48505
繁體:http://blog.sina.com.tw/alexchuit/article.php?pbgid=99354&entryid=594875&
全文收在《傾聽》,印刻出版。
圖:湖南——父親的故鄉,LYT攝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The DoDo Men - 嘟嘟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有記憶點的歌是因為他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當一首歌少了旋律,你有辦法只靠歌詞認別一首歌嗎?因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DoDo Men在家玩一個無旋律的猜歌遊戲,只給對方歌詞讓對方猜出歌名。加了口音的混淆又讓這遊戲更上一層樓... 有沒有人覺得哪一首歌特別難猜或好猜?幫我們在下...
「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的推薦目錄: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Facebook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Youtube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Youtube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90年代流行歌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90年代流行歌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90年代經典老歌的推薦與評價,PINTEREST、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90年代經典老歌的推薦與評價,PINTEREST、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Facebook 八卦
日前在粉絲團的「禁方言之亂」大勢大致底定,不過仍有不屈不撓的零星留言,主張「臺語之所以慢慢衰退,不是國民黨禁止的關係,是工商社會快速進步,臺語應付不了新名詞,所以才被華語取代。」
這則留言至今仍不屈不撓四處張貼,我回應如下,其實是自己也做個記錄,日後遇到這種留言我比較方便複製貼上。
--
有人說臺語之所以被華語取代,是因為臺語無法現代化、念出書面語,這是完全錯誤的論點。臺語曾經有過完全與書面語接軌、跟上現代化的時期。
外科醫學手術,這是一門現代科學的專業,然而在大約一百年前,臺灣就有全臺語書寫的外科手術專書《內外科看護學》,這樣難道還不夠書面化、現代化?
http://lgkkhanhouhak.blogspot.com/
社會評論是一種理性而洞見的文字,必須時時掌握時代脈動與前衛思潮,約一百年前就有臺灣歷史上第一本社論專書《十項管見》出版,全書數萬字以臺語寫成。可以證明臺語是可以搞定書面語、接受新名詞的工具。
http://ip194097.ntcu.edu.tw/nmtl/DADWT/thak.asp?id=314
甚至是文言文也可以掌握自如。
https://reurl.cc/9ZD2aY
https://reurl.cc/mqxEA1
本來臺語的發展可以像粵語在香港一樣,成為現代化的通用語言/文字,但是粵語至今仍可以,臺語卻有了斷層,這個斷層是怎麼來的?
不就是香港只有英國殖民,沒有國民黨殖民嗎?(97之後,中共也開始打壓粵語教育,現在港人也開始擔憂粵語的衰退了)
並非因為香港沒有戰爭或動亂所以粵語沒有斷絕,香港一樣打過抗日戰爭、一樣有日治時期,戰爭並不會讓語言滅絕;真正讓文化滅絕的原因,是政策下利用教育和媒體的洗腦。
香港在二戰結束之後,跟臺灣一樣脫離了日本統治,不同的是香港沒有經歷臺灣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這些語言限制:
戰後最初,陳儀政府以台灣人不懂國語國文為由,拒絕臺人擔任政府機關中上級職務的機會。因此省參議員郭國基要求政府要登用本省人材:「絕不容以台胞不解國語國文為理由,拒絕登用台省人,此種看法不僅無理由,且侮辱台胞無過於此。」
1953年臺灣省教育廳和新聞處以推行國語為由,禁止電影院設置台語通譯。省議員呂世明等人曾在省議會裡以缺乏通譯,觀眾無法了解劇情而請求解禁,但省府不同意。
1957年限制《教會公報》使用台語白話字。
1959年,教育部規定電影院放映國語片時不准加用台語通譯,違者將予糾正或勒令停業。
1963年行政院規定「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教育部頒定〈廣播及電視無線電台節目輔導準則〉,第三條規定「廣播電視台對於國內的播音語言,以國語為主,方言節目不超過百分之五十。」
1963年7月22日教育廳頒布《台灣省公私立小學加強推行國語注意事項》,明訂推行國語成為校長考核教師年終考績之一,而學生說不說國語,也影響到其操行成績。
1966年台灣省政府《加強推行國語計畫》實施辦法第一條:「各級學校師生必須隨時隨地使用國語;學生違犯者依獎懲辦法處理。」成為處罰依據。
1972年,教育部文化局電視公函通知三台,並分送文工會、司法行政部與警總:台語節目每天每台不得超過一小時,且必須分二次播出,午後及晚間各播一次。晚間六點半到九點半這三小時內,台語節目限由一台播映。三台每天播唱台語歌曲不得超過兩首。
1973年,原本歸教育部文化局管理的電視節目改由行政院新聞局管理,將三台黃金時間輪播的台語連續劇,再緊縮為不准在晚間七點半後播出;甚至在國語節目中出現一句台語,也會被「糾正」。
1977年,行政院新聞局明定:「電台對國內廣播應用國語播音之比率,廣播電台不得少於55%;電視電台不得少於70%。使用方言播音應逐年減少。」
宋楚瑜於1979年至1987年期間,擔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及中國國民黨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時,進一步禁限台語歌及台語節目。1980年,他在立法院明確表示「今後各電視台台語節目將逐漸減少,到全部以國語播出為止。」
除了在教育、廣電、出版上做限制,國民黨治理期間,更將廣電作品中,明明是華語影劇,安插下女、流氓、乞丐的角色使用臺語,讓民眾從意識上認為講臺語沒水準,真正從本土語言裡下了毒。
用「錢」來比喻的話,臺語原本是全島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就像家財萬貫的富戶。後來來了一個政府,限制這戶人家花錢的場所(在教育、媒體、出版限制本土語言),更限制這戶人家的下一代學習怎麼賺錢(文化傳承與創新)。四十年後,政府說好啦解禁了,你們可以自由花錢賺錢了;初期還有很多錢可以揮霍(1980年代臺語依然是民間最大勢力),但是下一代已經失去賺錢的技能,只能坐吃山空。
因此根據研究者調查,曾有因為在校講臺語而被處罰經驗的人,多集中於1960年代後入學開始,與上述1960年代起明令加強華語推行教育、推行成果作為教職員考核或學生獎懲依據的記錄相符。1980年代解嚴後,臺語雖然是民間語言最大勢力,但從1960年代被禁止說臺語的小學生此時已成父母,幼時在思想被下的毒如今發酵,自己認為臺語是沒水準的,要講國語才有水準,於是開始有大量父母在彼此溝通時用臺語,轉頭對小孩講華語。因此在這時期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曾安排一幕:小女生被送到鄉下給一對老夫婦撫養,小女生不會講臺語,老夫婦勉力學華語討她歡欣;豬哥亮在歌廳秀偶爾也會說出「咱愛有水準,講國語」的台詞;到90年代初,社會已經開始傳出「孫子聽不懂阿公阿媽講什麼」的災情。因此硬說解嚴之後臺語是最興盛的時期,當時臺語歌大流行,所以戒嚴根本沒有影響到本土語言,這講法是不通的。早在過去幾十年間,從教育、出版、廣電禁絕本土語,成功的在臺灣人意識裡下毒,造成語言斷層。
這就是為什麼粵語沒有斷層,而臺語在解嚴之後努力要把斷層合攏這麼辛苦的原因,因為不只要修補,還要解毒。否則無法自圓其說為何粵語可以現代化、貼近書面語,而在百年前一樣能現代化、貼近書面語的臺語如今卻不行,原因就是因為粵語沒有斷層,而臺語有斷層,這個斷層就是國民黨統治期間撕裂、下毒所致。
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段影片收錄了港星郭富城於90年代初在台灣演出的幾部電視廣告,包括1990年讓他一「潑」而紅的「誰說我不在乎」光陽機車 DJ-1 RR 廣告、1991年「你是我的巧克力」愛之味浪情巧克力飲料廣告,以及1992年的「受不了的酷」真口味小虎咖啡廣告。
背景音樂:
光陽機車 DJ-1 RR:誰說我不在乎(高明駿、陳艾湄合唱,收錄於1989年高明駿國語專輯《誰說我不在乎》)
愛之味浪情巧克力: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收錄於1991年郭富城國語專輯《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
真口味小虎咖啡:不要讓你知道(收錄於1992年郭富城國語專輯《深深愛你的郭富城》)
1990年,當時仍沒沒無聞的港星郭富城,在台灣擔綱演出光陽機車 DJ-1 RR 的廣告,他以俊朗外型、濕漉頭髮、帶電眼神與迷人微笑,令無數少女為之傾倒,一夕之間成為全台家喻戶曉的廣告明星。
同年9月,郭富城推出首張國語大碟《對你愛不完》,在台大賣60萬張,並讓他紅回香港去。這部廣告令郭富城深信自己「遇水則發」,因此之後在他的演唱會裡,「潑水濕身」便成了不可缺少的戲碼。
另外,當時甫出道便與高明駿合唱廣告歌「誰說我不在乎」的陳艾湄,也因為這部由郭富城演出的機車廣告嚐到走紅的滋味。不過,廣告裡對郭富城潑水的女主角倪雪,並沒有因此受惠;在郭富城發片後,兩人又為光陽機車拍了一部「續集」廣告(誤會篇),廣告歌曲則是郭富城演唱的「我愛你」。
郭富城在1990年的「誰說我不在乎」機車廣告走紅之後,接著拍了「你是我的巧克力」、「受不了的酷」等飲料廣告,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在1991年的愛之味「浪情巧克力」飲料廣告裡,郭富城站在雨中對著心儀的女孩大喊「你是我的巧克力!」,隨著廣告的密集播出與郭富城的迷人魅力,這句告白很快地成為年輕人模仿的對象。
另外,郭富城在1992年和年僅16歲的李維維一起演出的真口味「小虎咖啡」廣告裡,李維維那句「受不了的酷!」與郭富城在廣告最後所說的「不錯喔~」皆曾流行一時。
1992年,機車廣告女主角倪雪與郭富城一起演出香港電影《愛在槍口上》(港名:危險情人),但倪雪並非女主角,後來倪雪還陸續演過幾部電影,卻一直沒有受到矚目。
事實上,這部機車廣告是在香港街頭拍攝的,當年廣告的製作人到香港跟TVB接洽,由TVB推薦旗下幾位藝員去面試,以下文字節錄自郭富城的自述式記事本《我需要愛》:
藝員部打電話通知我試鏡的那天,我並沒有任何特殊的感覺,只知道有一部廣告,台灣來的廣告商選中幾個藝員,我是其中一個。
只是試鏡罷了,不見得會選中我,我並不抱任何希望。
十五、六歲的時候,我拍過一個錄音機的廣告,在那個正喜歡「耍帥」的年紀,把手提錄音機扛在肩上,邊唱邊跳,是一個完全真實的生活寫照,拍了一個工作天,拿到了好幾百塊錢的港幣,讓當時還是學生的我,開心了整整一個星期。
後來,我在電視台碰到了羅慧娟,認出她就是那個錄音機廣告的女主角,兩個人憶起少年時的傻模樣,互相取笑了好久。
當初試鏡一次成功,這次會一樣幸運嗎?
我到廣告公司,已比預定時間晚了許多,過了下班時間,他們特意留下,等我從片廠趕來。
他們說我是最後一個試鏡的人,然後要我做了幾個表情,再問我會不會騎電單車?
我曾經想過學騎電單車,尤其在當舞蹈演員的時候,同伴都愛新鮮、刺激。
常常到郊外飆車兜風,他們找我,我總是有事,陰錯陽差,而沒有參加他們的「暴走」行列。
轉到「演員」後,和以前同事聯絡得少,再和他們碰面,竟是在其中一人因超速翻車而送上命的告別式上。
從此,我再也不想學電單車,或許是潛意識裏的一種反抗吧?
為了爭取演出,我好像該說我會,卻因為想起那個離去朋友破碎的臉,我很坦白地告訴廣告公司,我不會。
廣告公司的人似乎並不在意,他說:「如果試鏡可以,我們找替身也沒問題」。
沒想到二天之後,我就接到了拍片通知。
開拍當天,天下著大雨,整個香港都濕濕悶悶的,我開車到跑馬地的一家餐廳。
廣告公司說主景在那裡。
拍電單車廣告為什麼會拿餐廳做主景?
我納悶的很。
香港騎電單車的人不多,但這種交通工具天生該歸類於叛逆的,或是自由的,在餐廳能拍什麼呢?
餐廳裡,拍片的工作已經做好了,只是一張檯子。
一場戲:男女主角吵架,女的潑男的一臉說。
女的氣走了,男的騎車去追。
與我對手的倪雪,還是第一次見面,好像是個電影新人,她穿著花邊的衣服,看起來很清純。
我是白色T恤加黑夾克,因為我的衣服會被潑濕,他們準備了好幾套。
看來,這份工作並不吃重,起碼不需要打,兩部正在拍的戲,都是從早打到晚,身上淤青的傷痕,正好趁拍廣告的通告期裡,休養一下。
導演問我怕不怕不斷被潑水?
我當然不怕,我從小喜歡淋雨,喜歡雨水打濕身體的時候,那種孤獨的寧靜。
只不知換成白開水,是否還能醞釀出同樣的情緒?
導演說演給我聽,我的角色是一個深情而執著的男孩,就算吵架、翻臉,還是無怨無悔地去愛。
很浪漫的男孩,我像嗎?
所有找我拍戲的監製,不是派我演小混混,就是調皮的弟弟,我其實好嚮往有深刻內心感觸的角色,雖然只是三十秒的廣告,我也要努力掌握這個鏡頭。
導演說,想想你自己的戀愛心情吧?
我其實有些害怕愛情,愛情既不是買賣,付出多少,收回多少,也沒人能保證愛情的結局是悲是喜,我不喜歡受傷的感覺,不管是自己或對方。
所以,我不敢輕易掉進愛情陷阱。
我跟導演說,我沒有真正戀愛過,但我試試想像。
做一個演員,總要不斷把自己丟進不同的角色故事裡,愛情的感覺,還是容易演釋的呢!
潑水的滋味果然不好受,倪雪大概也不是潑悍的女孩,從來不曾刁蠻地對付她自己的男友,一杯水在她手上,不是直衝眼睛,就是大部份潑在衣服上。
如此這般,NG了十多次,重複著換衣、弄乾頭髮、做表情、淋雨四個動作,導演終於說OK。
收工時,天色已暗了,導演說,效果不錯。
第二天,拍的是在地鐵站等著女主角的鏡頭,兩人面對面,誤會冰釋。
我一直覺得,這個故事像浪漫童話,如果電單車追得上地鐵的速度,不少悲劇的愛情都能改變結尾的氣氛吧?
結束拍片時,CF公司說會叫我去看帶子,這部廣告在台灣上片,香港看不見的。
我不置可否。
雖然入行多年,我從來也沒有蒐集作品的習慣,在拍攝的剎那,自己的表現早已了然於心,而一些難忘的片段,毋需收藏,也會積存在腦海。
只要盡力就好,其他一切隨緣吧!我繼續著軋戲的日子,約莫兩個星期後,CF製片公司的人不停用CALL機呼叫我,我回電給他們,他們興奮得不得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的廣告片在台灣好受歡迎,這是你的機會啊!
是嗎?
我並不相信。
「台灣」對我來說,蠻遙遠的,我知道「台灣」和「中國」一樣,是說國語的地方,我連一句像樣的國語都說不出來,就算真有機會,溝通都成問題,怎麼發展呢?
就在與CF公司聯絡之後一、兩天,我拍一場武打戲時,膝蓋受傷,停了通告在家休息。
卻接到了一通台灣打來的電話。
電話那頭的人,說他叫「譚健常」,是我的CF主題曲的製作人,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台灣唱歌?
我作夢也沒想到真的有人會找我,而且不在意我能不能唱,就肯給我機會。
「你找TVB吧?他們是我的經理人。」
情急之下,我趕緊搬出救兵。
等他掛了電話,我坐在話機旁愣了好久。
台灣?
我真的會到台灣去嗎?
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Youtube 的評價
很多有記憶點的歌是因為他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當一首歌少了旋律,你有辦法只靠歌詞認別一首歌嗎?因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DoDo Men在家玩一個無旋律的猜歌遊戲,只給對方歌詞讓對方猜出歌名。加了口音的混淆又讓這遊戲更上一層樓...
有沒有人覺得哪一首歌特別難猜或好猜?幫我們在下面留言!
#無旋律猜歌 #只靠歌詞 #台灣經典歌曲
歡迎追蹤我們Instagram和Faceboo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dodome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DoDoMen/
以下為這局所提供的歌詞:
1.
為妳付出那種傷心妳永遠不了解
我又何苦勉強自己愛上妳的一切
2.
雨 不停落下來 花 怎麼都不開
儘管我細心灌溉 你說不愛就不愛
緊緊相依的心
3.
其實妳 是個心狠又手辣 的小偷
我的心 我的呼吸和名字 都偷走
4.
你要我說多難堪 我根本不想分開
為什麼還要我用微笑來帶過
我沒有這種天份 包容你也接受他
不用擔心的太多 我會一直好好過
5.
親愛的 愛上你 從那天起
甜蜜的很輕易
6.
愛的地暗天黑都已無所謂 是是非非無法抉擇 喔~~
沒有後悔為愛日夜去跟隨 那個瘋狂的人是我 喔~~
慎入!!!!
慎入!!!!
慎入!!!!
慎入!!!!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以下為這局的正解:
1.癡心絕對 - 李聖傑
2.背叛 - 曹格
3. 私奔到月球 - 五月天
4. 安靜 - 周杰倫
5. 告白氣球 - 周杰倫
6. 愛很簡單 - 陶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D4o2P4x0gE/hqdefault.jpg)
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Youtube 的評價
猜歌遊戲Part 2! 聽歌詞無旋律猜歌!這些都是七八年級的經典歌曲!
很多有記憶點的歌是因為他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當一首歌少了旋律,你有辦法只靠歌詞認別一首歌嗎?因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DoDo Men在家玩一個無旋律的猜歌遊戲,只給對方歌詞讓對方猜出歌名。加了口音的混淆又讓這遊戲更上一層樓...
有沒有人覺得哪一首歌特別難猜或好猜?幫我們在下面留言!
#無旋律猜歌 #只靠歌詞 #台灣經典歌曲
歡迎追蹤我們Instagram和Faceboo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dodome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DoDoMen/
以下為這局所提供的歌詞:
1.
那一年默默無言 只能選擇離開
無邪的笑容 已經不再精彩
你害怕結局 所以拼命傷害
說是我 擋住你的美好未來
2.
So Baby 情話多說一點
3.
後來 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 早已遠去 消失在人海
後來 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錯過就不再
4.
雨下整夜 我的愛溢出就像雨水
院子落葉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疊
5.
當你的眼睛 瞇著笑
當你喝可樂 當你吵
6.
你是空氣 但是好聞 勝過了空氣
你是陽光 但是卻能 照進半夜裡
水能載舟 也能煮粥 喂飽了生命
你就是維他命 LOVE
慎入!!!!
慎入!!!!
慎入!!!!
慎入!!!!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以下為這局的正解:
1. 我難過 - 5566
2. 愛你 - 王心凌
3. 後來 - 劉若英
4. 七里香 - 周杰倫
5. 當你 - 王心凌 林俊傑
6. 戀愛ing - 五月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K3XrpeqCjk/hqdefault.jpg)
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90年代流行歌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90年代 经典老歌尽在经典老歌500首70 80年代國語歌曲- YouTube2019年1月7日· 80 90年代國語歌曲國語90年代金曲1990s Chinese Pop Songs 100年代经典... ... <看更多>
9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 在 90年代流行歌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90年代 经典老歌尽在经典老歌500首70 80年代國語歌曲- YouTube2019年1月7日· 80 90年代國語歌曲國語90年代金曲1990s Chinese Pop Songs 100年代经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