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50天內,三名不到30歲的藝人接連選擇輕生,讓韓國娛樂圈一片低氣壓。先是兩名在韓國樂壇相當受歡迎的女藝人,崔雪麗和具荷拉,她們是閨蜜,但也同時飽受鄉民的網路霸淩。第三名死者是剛剛出道兩年的男演員車仁河,他突然撒手離去也讓影迷們難以接受。悲劇頻頻發生,讓人不禁感嘆,韓國娛樂圈到底怎麼了?紐約時報報導稱,在魅力四射的表像下,K-pop行業醜聞纏身,娛樂業專家早就對它的陰暗面發出了警告。曾經有人說,內心不夠強大的人根本不能在韓國當藝人。】
{內文}
短短50天內,南韓演藝圈似乎出現了致命的傳染病,三名年輕藝人接連傳出死訊
(雪麗/已故南韓藝人)
結束了嗎?這個嗎?什麼樣的結束,各自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吧
首先是10月14號,韓國著名娛樂公司SM旗下藝人崔雪麗,被發現在家中身亡,年僅25歲,警方推測她的死因為輕生,經紀人表示雪麗生前患有嚴重的憂鬱症,崔雪麗去世後她的好友,同為偶像藝人的具荷拉,在社交媒體上直播痛哭悼念。
(具荷拉/已故藝人)
雪麗啊,姐姐在日本不能去送你,對不起,你到了那邊希望一切都能如你所願,姐姐會替你一起努力活下去
然而具荷拉卻食言了,11月24號就在雪麗去世後1個月又10天,具荷拉也走上了跟她一樣的路,得年28歲,這也是具荷拉第二次輕生,半年前她才那樣傷害過自己一次。
和雪麗一樣,17歲時就以KARA成員身分出道的具荷拉,在韓國知名度很高,她唱歌 演戲 參加綜藝節目,但也因承受著各種壓力患上了憂鬱症,人們猜測好友崔雪麗的死,或許是壓垮具荷拉的最後一根稻草。
12月3號,韓國演員車仁河被發現在家中輕生,得年27歲,車仁河一向給人樂觀溫暖的大男孩印象,他過世前最後一條IG,還要粉絲在冬天要照顧好自己。
(南韓民眾)
正因為他(車仁河)跟我年紀一樣,讓我更難過,我想他們可能正經歷著痛苦,儘管他們的生活看起來很美好
(新聞片段)
一個接著一個韓流明星正以自己的生命,讓焦點放在這個數十億的產業上,韓流以其令人上癮的數量 高產值,引領潮流的舞步和風格,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但在這一切背後,現實是嚴峻的工作壓力,極端的媒體審查和網路霸淩的精神創傷
(崔雪麗/已故韓國藝人)
記者們 請多多疼愛我吧 各位觀眾 請多多疼愛我吧
崔雪麗和具荷拉都是網路霸淩的受害者,2015年離開少女團體的崔雪麗,逐漸樹立起風格鮮明的個人形象,她敢言 捍衛女權,被某些人視為離經叛道,直率的她也會在直播時和網友互懟,具荷拉之前遭到前男友暴力相向,甚至揚言要公開兩人的私密影片,身心俱傷的具荷拉,也遭網友酸言嘲諷,她曾絕望的寫道,"難道就沒有一個心靈美好的人","來擁抱受折磨的人們嗎"。
(韓國民眾)
如果有幾百萬人不斷地批評你辱罵你,你是很難過上正常的生活
(金憲植/韓國文化評論員)
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和人們對它的依賴,已經達到了一種它不僅能將名人置於危險之中,還會將普通民眾置於危險之中的程度
(成東奎/韓國中央大學媒體學教授)
(政府)必須積極努力開發一個系統,最大程度地減少社交媒體和門戶網站的負面影響
(新聞片段)
自殺是韓國的主要死因之一,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說,韓國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017年當紅男還樂團SHINee的主唱金鍾鉉,在給妹妹發了幾條輕生簡訊後輕生,這位音樂偶像留下了一個痛苦的紙條,揭示了聚光燈下的壓力,紙條上寫著"我裡面都碎了,憂鬱慢慢地侵蝕了我,最終吞噬了我,我無法戰勝它和其他人一樣,他也受夠了有毒韓流產業閃閃發光的外表。
雪麗跟具荷拉之死也引起各大國際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就指出,K-pop現象主要通過YouTube Instagram 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體管道傳播,明星們在這些管道中,不僅會收到大量粉絲來信,還有充滿仇恨的評論和網絡霸淩,從外表到歌唱技巧再到私生活,每個方面都會受到攻擊。
根據彭博社的一份報導,2017年影響全球的韓流產業市值高達47億美元,擅長造星 被認為是韓國娛樂業的成功之道。
(保持這姿勢,我壓根沒有壓你 你幹嘛哭啊)
但從沒沒無聞的路人到炙手可熱的偶像,這些被批量製造的明星,得先通過地獄般的考驗。
(麥亨利/前南韓團體JJCC成員)
有很多節目 表演 訪問,一天平均工作17到18個小時,不久之後,我就摔斷腿了,即使摔傷腿我還是得排練,每個表演 節目 訪問都出席沒有休息,同時我也感冒了,耳朵也被感染卻無法持續就醫,看到粉絲我很高興,但我更想念我的家人,應該說我在當韓流偶像時,我根本沒辦法見到他們,我有4年沒見到我的母親
前男團JJCC成員麥亨利,離團單飛後道出了韓流的陰暗面。
(麥亨利/前南韓團體JJCC成員)
一份奴隸合約通常一簽就是10到15年,簽約的結果就是不能約會 節食,有些甚至還得接受整形,沒有假期,你常得一周七天工作24小時,如果如果有工作任務,你可能每天要工作24小時 一周7天,這就是奴隸合約
(新聞片段)
他們的生活受經紀公司嚴格控制,從唱什麼歌 穿什麼衣服 吃什麼不吃什麼,以及保持一定的體態
韓流明星看似名利雙收,但實際上很多人付出跟回報是不成正比的。
(麥亨利/前南韓團體JJCC成員)
公司通常拿九成 藝人拿一成,如果你運氣夠好,公司拿八成 藝人可以拿到兩成
由於韓國偶像藝人常常以組合形式出道,這10%到20%的分成還會繼續被分割,以五人組合來算,個人最終只能拿到占比2%到4%的酬勞,而且還需向經紀公司償還出道前的培訓費,換句話說,假如藝人不紅,很可能入不敷出 生活艱難,但即使紅了,由於合約時間長,也不過是經紀公司的搖錢樹。
(你 我再也見不到你 再也聽不到你,但我沒問題,道別很悲傷 我的心很痛,但如果你快樂 如果你能微笑,那麼我....)
韓國記者李俊赫曾寫過一本書,探討韓流偶像流行文化和韓國音樂產業的崛起,他認為韓國的年輕藝人接連離世,說明韓國娛樂圈普遍存在一種消極模式,那些在鏡頭前 舞臺上,看似光鮮亮麗的藝人,私下卻可能正在經歷難以言說的困擾,但卻得不到社會的同情和理解,甚至可能招來網路暴力的攻擊,這是娛樂圈的悲劇,也是人性的悲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VJyhvmd5c
7月25日出生的名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英國在2020年12月2日拔得頭香,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這個全球第一,是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聯合開發的疫苗。輝瑞疫苗幕後的推手,是一對來自土耳其的德國醫生夫婦。55歲的伍爾薩辛和53歲的奧茲萊·圖蕾琪,他們的父母來自土耳其,是兩名專門研究癌症和遺傳性疾病的醫學專家。他們的公司BioNTech是美國輝瑞集團(Pfizer)的研究合作夥伴,致力於開發mRNA作為技術核心的新冠疫苗。
薩辛出生於土耳其,他4歲時與他的母親一起來到德國,他的父親在德國科隆的福特車廠工作。他在科隆學習醫學,專門研究分子醫學和免疫學。他的妻子圖蕾琪,是一個移民到德國的土耳其物理學家的女兒,她是目前歐洲癌症免疫療法聯盟的主席。兩人都在德國美因茨大學任教。
他們在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BioNTech生技公司,以開發抗癌療法。在短短12年多的時間裡,原本專注於對癌症病人醫藥開發的BNT,已經成長為全世界頂尖的生技公司,雇用了1300多名專家,企業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
今年進入德國百名首富榜的薩辛夫婦,依然生活極為簡樸,甚至連代步的車輛都沒有。他們被推崇為德國移民的典範,是一個夢想家團隊,在2021年三月,獲得德國聯邦總理親自頒發特殊成就獎。
現在全世界面臨了更為可怕的印度變種病毒,截至目前為止,被視為最有效的輝瑞疫苗,並沒有完全失去作用。在最新測試中,輝瑞疫苗顯示出對印度變種的有效率,仍有25%-30%(抗體減少),薩辛認為可以防止70%-75%的感染。
據中國的環球時報英文版報導,BNT和中國復星醫藥共同開發的輝瑞疫苗,極有可能在7月前獲得中國批准上市,成為第一個中國大陸獲准的進口疫苗。薩辛本人也在四月底証實,正在與中國醫藥管理機構進行最後階段的討論。
{內文}
ABC早安美國主播(2020.12.02 ):我們要以這個海外重大新聞,以及疫苗競爭賽作為開始,英國成為第一個核准新冠疫苗的國家。
2020年的12月2日,英國搶得頭香,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
英國首相強森:今天我們接受了,MHRA(醫藥監管局)的建議,准予使用輝瑞與BioNTech的新冠疫苗,將在全英國配送施打。
這個全球第一,是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聯合開發的疫苗。半年之後,全世界面臨更為可怕的印度變種病毒,截至目前為止,被視為最有效的輝瑞疫苗,並沒有完全失去作用。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2021.05.21):本週我們對印度變種病毒進行了測試,在最新測試中,我們發現我們的疫苗,顯示出對印度變種的有效率,為25%-30%(抗體減少),我們希望這可以防止70%-75%的感染,我們將會在未來幾週內獲得更多訊息。
隨著疫苗開發成功的捷報,原來德國自己都沒有下注的BioNTech,不但家喻戶曉而其股價更是一飛沖天。但是如果在股市大把大把的鈔票之後,是一個真正的愛情故事呢?
新聞片段:伍爾·薩辛(Ugur Sahin)與奧茲萊·圖蕾琪(OzlemTüreci),和伍爾的指導教授Christoph Huber一起,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創立了BioNTech。但在短短12年多的時間裡,原本專注於對癌症病人醫藥開發的BNT,已經成長為全世界頂尖的生技公司,雇用了1300多名專家,企業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
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的創辦人,是一對夫妻,55歲的撒辛和53歲的圖蕾琪。這兩位德國醫學博士都是土耳其移民。薩辛出生在地中海南岸的土耳其,來到德國的時候只有四歲。
BioNTech 執行長 伍爾薩辛:我在四歲的時候和我的母親到了德國,我的父親當時已經在德國工作了。他是在科隆的福特汽車廠工作,我是來自一個移民工人家庭的孩子,我在那裡上了小學,我很幸運地成為第一批,得以在德國繼續唸高中的土耳其移民,後來在科隆上了大學。
薩辛的妻子圖蕾琪則是在德國出生,她的父親是一名來自伊斯坦堡的移民。兩人的父母都屬於1955到1973年之間,德國為了二戰後百廢待舉的重建工作,而開放移民的土耳其外勞。
新聞片段:
如同許多土耳其的移民家庭一樣,希望找到新的生活和機會,許多人也遭受了種族主義和歧視。
是一位熱心鄰居的幫助,才為薩辛爭取到上高中的機會,兩人各自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醫學,命運讓他們在醫院實習工作時相遇,一見鍾情。
新聞片段:
即使在他們2002年結婚當天早上,兩人都各自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工作,然後在前往婚姻登記處的短暫插曲後,兩人又披上實驗衣回去工作了。
從1990年以來薩辛夫婦,一直都和德國美因茲大學醫學院合作,進行免疫學應用於癌症治療的研究。二十多年來,已成為德國癌症研究領域的佼佼者。
新聞片段:
兩人在德國美因茲大學醫學院進行研究,薩辛正在研發最重要的抗癌新藥,透過動員人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多年來他一直與妻子圖蕾琪共同進行研究。
他們一起在2008年創立了BioNTech生技公司,由他出任執行長,她則是首席醫師,但當時的金融海嘯,讓資金籌措格外困難。
新聞片段:這在金融危機中絕非易事,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獲得了,6500萬歐元的風險投資,比同一年裡,任何其他德國的生計公司都要多,讓他們得以雇用了,25位臨床藥物研發的專家。
薩辛研究對於癌症細胞,至為重要的蛋白質結構,確定其基因密碼之後,在實驗室中制定疫苗藍圖,即是以被稱為mRNA指令的技術,來抵抗癌細胞。
新聞片段:2020一月份,他偶然在英國的柳葉刀醫學雜誌上,讀到一篇科學報告詳細說明了,在武漢出現的新冠病毒的症狀之後,早在還沒有被歸類為大流行之前,薩辛和圖蕾琪就已經開始這個案子,意識到他們正在研發的,以mRNA指令抗癌的方法可以調整為,產生抵抗新冠病毒所需的免疫反應。幾天之內,薩辛帶領將近500名人員,啟動了新的「 光速」專案,專門致力於開發一個mRNA新冠疫苗。他們快速的進展吸引了醫藥巨頭輝瑞集團與中國藥品生產商復星的重金投資,兩者都在(2020)三月成為正式合作夥伴
BioNTech疫苗開發進展迅速,很快就吸引了輝瑞集團的重金投資。早在第一波疫情,還沒有真正衝擊歐洲之前,他的團隊就已經開發了,二十幾個候選疫苗。如今隨著疫苗臨床實驗成功的水漲船高,但是在醫學研究與金融炒作之間,薩辛極力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我們知道有些問題,唯有靠創新才能獲得解決。因此當一個先進的創新技術出現時,企業贏得了更多的價值,也使得投資者獲得他們應得的營收。
薩辛夫婦在2020年,進入了德國的百名首富榜單,但是並沒有改變兩人簡樸的研究生活,甚至連代步的車子和司機都沒有。對於英國宣布核准他們所研發的疫苗,表示相當有信心。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2020.12.02):我們應該能夠提供足夠的劑量,一直到2021年夏天結束以前,以達到60%到70%的涵蓋數量。
在難民潮與移民外勞一直是敏感議題的德國,薩辛與圖蕾琪夫妻的成功更令人感動。
德國聯邦總統Frank-Walter Steinmeier:「未來屬於那些在可能性顯而易見之前,就已經看到了它們的人」。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在創造這句話時,恐怕也沒預料到我們的兩位獎牌得主。
「我們的兩位獎牌得主」,兩人不但被認為是新冠疫苗的「 夢想家團隊」,也被推崇為移民成功的典範,讓德國人因為他們的成就而與有榮焉。德國聯邦總統在梅克爾面前,首先將獎頒給了圖蕾琪博士。
BioNTech首席醫師 圖蕾琪:通常獎盃都是在到達終點線後才頒發,我們努力完成了疫苗開發,但是任務還沒有結束。只有所有人都獲得了疫苗接種,全世界才能脫離危機。
而這也許是除了他們的婚禮之外,薩辛第二次穿上一套西裝。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我們已經走了三分之二的道路,眼前還剩下最後三分之一。未來六個月對我們而言將更為辛苦,引起第三波疫情的病毒變種更難控制。
如果從不可能到可能,他們花了數十年的時間,那麼從疫苗到變種病毒,在他們眼中自然是指日可待。到目前為止,BNT已經對30多種變種進行研究,發現輝瑞疫苗幾乎對所有變體都有效。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現在我們已經從以色列獲得了,有關英國變種病毒的真實數據,現在英國變種是全球傳播最廣的變種,我們對其有97%的效率,甚至比最初的武漢原型病毒還高。
據中國的環球時報英文版報導,由德國BioNTech和中國復星醫藥,共同開發的輝瑞疫苗,極有可能在7月前獲得中國批准上市,成為第一個中國大陸獲准的進口疫苗。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2021.4.28):我們與合作夥伴復星,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實際上我們幾乎解決了所有問題,還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為此我們正在提交答案,我與正在談論疫苗批准的重要機構,進行了電話會議,據說很有可能在七月之前獲得批准。
至於有關拜登總統支持,放棄對疫苗專利知識產權保護的態度,薩辛認為「取消知識產權的保護」,並不是把疫苗產量最大化的正確方法,他主張應該頒發生產疫苗的許可證。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我認為應該問的是這個問題:在伊拉克生產的疫苗,和歐洲使用的疫苗一樣嗎? 實際上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我們不想讓非洲使用劣質的疫苗。
即使成為股票市場炒作的寵兒,BioNTech依然是個紮實安靜的生技公司,這對默默研究了二十多年,都沒有因為尋求資金或是逃稅,而離開德國的學者夫妻,歷史也許會記得,是這對土耳其的移民夫妻,在2020年的耶誕節前夕拯救了全人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pf9XB0sCw
7月25日出生的名人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段影片是民歌手包美聖於1980年演唱的《那一盆火》之MV,詞曲作者為侯德健,若將此歌與侯德健於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比較,會發現兩者的旋律與節奏極為神似。
MV前半段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的黃氏大宗祠(江夏種德堂)拍攝,而後半段的拍攝地點則是廣州街與西園路口的艋舺龍山寺;龍山寺裡的景物與今時比較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是現在的艋舺龍山寺已經不能燒紙錢了,而且從2017年6月開始,為了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實施減香(信眾全程只需持一炷香參拜),只開放一個香爐供信眾使用。
1958年出生於台中,天秤座的包美聖,於1977年就讀台大歷史系時,參加新格唱片舉辦的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獲新格唱片簽約推出個人專輯,當時年僅19歲的包美聖以精靈似的清亮音色且富童趣的獨特嗓音見長,深受聽眾的喜愛,因其歌聲辨識度極高,而成為眾多民歌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包美聖於大學畢業後沒多久便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赴美深造,從此遠離歌壇,沒有再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包美聖在1978至1981短短三年多裡,一共出了四張個人專輯,包括1978年的《包美聖之歌》、1979年的《長空下的獨白》、1980年的《那一盆火》,以及1981年的《樵歌》。
1978年7月發行的《包美聖之歌》以清新的創作歌謠建構專輯基本調性。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在當年極為走紅,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兩句。創作大將邱晨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看我聽我》及《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兩首歌曲,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古典詩詞的重新創作是民歌時期的一種常見曲風類型,而這張專輯裡就有三首這類型的歌曲,包括源自白雲遺音、由華麗絲譜曲的《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詞的陸游《釵頭鳳》,以及由郭芝苑譜曲的張繼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三首歌曲均將往日難以親近的艱澀詩句,重新以民謠披上一層平民的新綠外衣。《你來》透過大幅度轉調的方式,描繪濃郁的懷鄉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長(悟於19)》則是包美聖就讀台大時,寫給同學有關青春記事的小品,這首曲子也是她個人第一次發表的創作。
《包美聖之歌》專輯裡的一段歌者簡介:
包美聖,她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純真而又充滿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時她除了彈得一手好吉它及鋼琴之外,譜曲、填詞更是她的另一項才情。基於她那愈掘愈深的音樂才華,我們決定出這張唱片,獻給所有愛好校園音樂的朋友!
在這張唱片的12首歌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個女孩在成長歲月中的種種心路歷程…
從《捉泥鰍》、《悟於19》、《風箏》到《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包美聖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觸,而是在成長的歷程中,你我都曾有過成串的回憶與憧憬。
藉著歌聲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來共享那片難以忘懷的日子!
出版於1981年的《樵歌》,是包美聖赴美深造前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過唱片中,製作最為成熟的一張;此張專輯的詞曲作者,均為一時之選。專輯同名歌曲是擅長書寫中國風味歌曲的靳鐵章之力作,靳鐵章寫給黃大城唱的《漁唱》是其對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則是其對於隱士生活熱切渴望的再次抒發,至於兩者間的對話,則總結於天水樂集所出版《李建復專輯》中的《漁樵問答》一曲。
賴西安和戴志行所寫的《竹姿》,透過磅礴的絃樂前導與合聲氣勢,以及管鐘的鋪陳,勾勒出贈別離鄉遊子的殷切叮嚀。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詞作,則多樣化的描述了彼時大學學子的生活感懷:包括遙想母愛的《媽媽的信》、描寫畢業情懷的《又是六月》、服役時於營區的信筆隨想《捕蝶》,以及負笈離鄉的心情寫照《陽關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達、馬兆駿這對組合的抒情曲《如果沒有》,亦是專輯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復、鍾麗莉與黃韻玲,也都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作品,特別是黃韻玲的《第二個夢》:以兩段式的轉調,盤旋出對夢中國度的嚮往,是頗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專輯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聖自己創作的一首爵士曲風《給小女生》。另外,由蘇來為胡適的詞譜曲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當時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譚荃中、吳明華、蘇來、王新蓮、楊芳儀等,也在這張唱片裡支援合聲,此為民歌時代唱片裡常見的作法:彼此支援協助,共同完成音樂的理想;特別是《竹姿》一曲的合聲表現,可仔細的聆聽。
關於包美聖:
從小在台中長大,包美聖是家裡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包美聖在唸書的時候,一放假就往家裡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高中畢業,聯考考完之後,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聖喜歡吃綠豆湯。怕燒乾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於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麼自得其樂的度過了暑假。
那時候唱歌也沒什麼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包媽媽回憶,包美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她教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包美聖剛學會吉他的時候,常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19歲的1977年4、5月間,包美聖完成了她第一首創作曲《悟於十九》,這首曲子後來改名《成長》,收錄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變得有名,也灌了唱片,但包美聖並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餘的態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裡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包美聖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他相信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成負擔。
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聖因此很是感慨。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中文歌是好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聖,在學生時代喜歡看電影、郊遊,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地去爬山)。她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讓她成了名人,令她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捨方面無法隨心所欲,有時並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聖每次聽音樂都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於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聖完全沒有經驗,要她唱什麼就唱什麼。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過了那麼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不出來了。
包美聖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後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包美聖唱歌只因為自己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複雜了。」這種態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歌曲《成長(悟於十九)》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當時的冠軍是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於台大歷史系。之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作才華而引人注目。打鐵趁熱,新格唱片於1978年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裡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曲,以及侯德健與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製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並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後卻因民歌而再次結緣。
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學長(台大集郵社社長)陳安斌相戀,兩人在1980年包美聖大學畢業後不久便結婚,隨後一起前往美國加州深造。在離開歌壇前,包美聖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於相當高產的民歌手。當時她的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台灣,定居新竹,經過幾年的研究,幾經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業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台灣高科技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現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後將近25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包美聖,於2004年答應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包美聖的自述:
對我來說,以前對於民歌的投入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去耕耘。
當時的「民歌」幾乎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單純,當然,也有人很響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隨性的,跟整個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絡。那時我在台大唸書,唱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活動,常常是到各個校園演唱,唱完我就趕快回學校,因為我是還要約會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喜歡那種錄音、錄影的生活,時間很難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錄影錄到清晨,然後一起去永和豆漿,接著王夢麟說要送我回宿舍,他騎著重型鐵車在還沒拓寬的新生南路上,簡直在飆車,我覺得有趣,又覺得很擔心。萬一出了事,清晨一對男女,人家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當時唱過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給我唱的。從現在倒回去看,我覺得唱《小茉莉》時是我聲音最乾淨的時候,給我簡單、純潔的一點懷念。還有一首《捉泥鰍》,也不知為什麼大家就是覺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紅了。
那時在大學裡面,同寢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個交友的經驗,剛好雙方的人我都認識,我就抱著「我唱給你聽,再唱給他聽」的心情,寫了《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告訴你們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而其實就是一個醒悟的感覺。
同時,《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也記錄著我19歲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為民歌手的一員,我只短暫佇足了三年多就離開了台灣。短短三年裡,與其他的歌手們快樂、隨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專院校,沒有包裝,以自然的面貌、年輕的我們,或唱或譜,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命中甜蜜而豐富的感動。
離開時,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暫卻深刻的回憶,放在我心中一個甜蜜的位置,熱切地迎向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在異鄉的新角色,遙遙欣賞著後繼許許多多才華洋溢的歌手們更熱情、更專業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著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鄉之情。回台後,偶或聽見尋找我的聲音,我雖然沒有回應,但是內心是感動的,畢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憶中,是一種幸福。
《那一盆火》
詞曲:侯德建
唱:包美聖
大年夜的歌聲在遠遠地唱 冷冷的北風緊緊地吹
我總是癡癡地看著那 輕輕的紙灰慢慢地飛
曾經是爺爺點著的火 曾經是爹爹交給了我
分不清究竟為什麼 愛上這熊熊的一盆火
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燒 層層的紙錢金黃地敲
敲響了我的相思調 甜甜遠遠的相思調
別問我唱的什麼調 其實你心裡全知道
敲敲胸中鏽了的弦 輕輕地唱你的相思調
7月25日出生的名人 在 杨幂从童星到顶级女星的成长之路 的八卦
... 月12日出生于北京,是一名实力派女演员,也是一名歌手和制片人。 --------------------------------------- 名人是一个提供有关名人 ... 7:07 · Go t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