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對生活的目標沒有清晰的認識時,經常會對別人抱持過高期望。
我們很容易期望每個人最好都一應俱全,提供我們所需的一切。這等於在為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標準。要知道找到那種人和成為那種人都同樣困難。四種信任典型能幫助我們謹記對他人應有或錯誤的期待。就連你的伴侶也無法全天候提供你所要的關懷、品格、能力和始終如一。
即使在終身相許的結合裡,也只有你才能成為自己的一切。
取自《僧人心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最近我很誠懇地表達某位朋友對我的支持,那是一種信任,這讓我十分感激。能表達出來,我自己便活在某種接近愛的狀態中。
對我來說,這四種信任相當接近愛的狀態。之前本來想要多聊聊這個部分,可惜因為篇幅受限。我很感謝出版社願意大方授權,我期待能讓版面上的朋友們一同受益。
祝願您,能相信自己,成為自己的一切!
... ... ... ... ... ... ... ... ... ... ... ... ... ... ...
四種信任
【文/ 傑‧謝帝】
在道場我因為別人沒有回報我付出的關懷而感到懊惱。當我們對生活的目標沒有清晰的認識時,經常會對別人抱持過高期望。思考以下四個典型,我們都在尋尋覓覓擁有這些特質的人,希望他們能進入我們生命。你會辨識出是哪些人,相信大多數人至少會各知道一個身邊符合這四種典型之一的人。
#能力(Competence)—我們會信任一個有能力者的意見和建議。這人擁有解決問題的正確技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或權威,有經驗、參考價值以及╲或在 Yelp 評論網站上擁有高評等。
#關懷(Care)—我們會想知道那人是否在乎我們交給他處理的情緒問題。真正的關懷意味著他們會考慮對你最有利,而不是對他們最有利的事。他們關懷你的福祉,不是你的成功。他們念茲在茲的是你最大的利益。他們相信你。他們會超越職責範圍支持你,幫助你前進、陪你去看醫生、幫你計畫生日派對或婚禮。
#品格(Character)—有些人會有嚴謹的道德準則和毫不妥協的價值觀。當我們不確定自己想要或想相信的事物時,就會向這些人求助。當我們處於相互依賴的伙伴關係(親密關係、事業夥伴、團隊)中時,品格就顯得特別重要。這些人言行一致,有良好的聲譽、穩健的意見和實事求是的建議。他們值得信賴。
#始終如一(Consistency)—始終如一的人也許不是一流的專家,也許沒有最崇高的品格或最深切的關懷,但他們可靠、一直都在且有求必應。他們會陪你共度苦樂逆順的時光。
沒有人會高舉牌子大聲宣告他們能提供什麼給我們。你要觀察人的意圖和行動,他們的言行前後一致嗎?有以身作則,展現自己推崇的價值嗎?他們的價值觀與你相符嗎?我們從對方的行為中學到的,多過於他們的口頭所承諾嗎?透過這四種信任典型,了解自己為什麼會被某個人吸引。你們是否能建立友誼、同事或情人的連結關係。問自己,我建立這一份關係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這四種信任典型就像我們會出於本能尋求和要求的基本特質,但注意,我們很難找到一個人是既關心你,又擅長每一個領域,還具有最高品格,而且永遠會為你抽出時間。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是史瓦米(尊者,我的師父)和母親。史瓦米是我仰賴的靈性導師。我對他的品格賦予最高度的信任。但當我詢問他,我想離開埃森哲公司轉往媒體界發展時,他說:「我不知道你該怎麼做。」他是我最重視的顧問之一,但期望他對我的生涯抉擇提供意見是愚蠢的,何況,以他的智慧也不會不懂裝懂。我母親也不是提供生涯規畫意見的最佳人選。她像許多母親一樣,最關心我的福祉,像是我的心情和食衣住行,始終如一地關心我,但不會在經營管理上提供任何建議。我也不必因為母親不關心我生活的每一個面向而生氣。反之,我應該省掉不必要的時間、精力、注意力和痛苦,只要感恩她提供給我的一切就好。
我們很容易期望每個人最好都一應俱全,提供我們所需的一切。這等於在為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標準。要知道找到那種人和成為那種人都同樣困難。四種信任典型能幫助我們謹記對他人應有或錯誤的期待。就連你的伴侶也無法全天候提供你所要的關懷、品格、能力和始終如一。關懷和品格,可以,但沒有人是無所不能的。雖然身為你的伴侶理應相當可靠,但沒有人能始終如一地滿足你的需要。我們會期望伴侶成為自己的一切,希望「你使我完整」(謝謝你傑瑞.馬奎爾,在電影《征服情海》說出這句經典台詞),但即使在終身相許的結合裡,也只有你才能成為自己的一切。
與道場那些非家人或沒有關係的人一起生活,給了我們更實際的視角。顯而易見地,道場裡沒有任何人能夠或應該扮演每一種角色。有趣的是,《今日心理學》雜誌有一篇心理學家J.派屈克.史維尼(J. Patrick Sweeney)上校,對伊拉克軍事領導階層進行的實地研究報告。同樣地,史維尼也提出了「3C理論」:能力(competence)、關懷(caring)和品格(character)的論點。不同之處在於,他發現這三個特質是使士兵信任領導者的必要因素。軍人和僧侶的生活都要遵守一套常規和原則,但僧侶不會跟隨領導人,也不必置身戰場冒險犯難。像僧人一樣地思考人際關係,不要強求4C俱全,根據一個人實際的付出,而不是你希望他們給你的東西,設定貼近現實的期望。即使對方沒有4C俱全,你還是可以從他們身上受益。
你也應該像他們一樣貼心地付出給他們。與朋友或同事相處時,養成習慣問自己:我能先付出什麼給他們?我能提供什麼服務?我是老師、同儕,還是學生?我能給這個人4C中的哪一個?發揮一己之所長,要像史瓦米一樣,不提供自己沒有的專業知識,就會建立更有意義的關係。
.
以上文字取自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627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戳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比剛剛慢了一秒,亙 注意小怪的先攻和木巫, 理論上應該能換掉但懶得想。...
4c理論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八卦
吃飯時,隔壁桌的小孩只是想脫鞋子想睡覺,他爸媽就狠狠的各種恐嚇。
「等一下回去你就知道了!看我怎麼收拾你!」爸爸。
「再張啊!再張啊!我等等回去把你吊起來!嘴巴縫起來,叫警察來把你抓起來!」媽媽。
孩子已經惶恐到張嘴不知道該哭還是要閉嘴。
隨後他們拎著孩子回家了。
阿德勒認為,0-5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阿德勒心理學顯示,5歲之前的孩子,性格已基本形成。
孩子性格除了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以外,還跟他特定的經歷有關,跟父母的教育有關,跟原生家庭相關。
我自己也是在各種恐嚇和爆打威脅中長大,但因為經歷過這一段痛苦的經歷,我選擇了不斷找尋療癒自己的方法,不斷學習不斷掃除那些悲傷與疼痛的回憶。
但為什麼要用言語和暴力去對待你最親的孩子呢?
是因為他無法還手嗎?
還是你也是這樣被打大的?
所以你覺得人講不聽,就可以出言恐嚇?
甚至肢體暴力脅迫對方才有效嗎?
家長總是把孩子逼離家,再罵孩子不孝不愛回家...
從來不會檢討自己,也不學習溝通,更不換位思考,只仗著自己是出錢出力養孩子的人,就能為所欲為。
還振振有詞的說:「你懂什麼?我這是在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如果小時候不教,長大去殺人放火怎麼辦?」
真是可憐又可悲,我相信這些人也是被阿公阿嬤打到大,當下他的內心肯定也是充滿各種恐懼和害怕,但為什麼之後還要用一樣的方法傳承給孩子?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從不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看待,永遠都只想控制孩子,洗腦孩子,限制孩子...
那你還是不要生比較好!
孩子不難理解,只要你願意花時間,聽他說,或是等他願意說,站在他的視野去思考,與他當夥伴,相信孩子會與你合作無間。
但多數大人總是覺得,孩子不打不會乖,小孩子都會說謊,偷看漫畫動畫就是會學壞,打電動就要打斷手,交朋友都是朋友帶壞自己孩子,恐嚇孩子很有效...
也許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沒嚴重壞掉,但許多類似經歷的朋友們,都有嚴重的憂鬱躁鬱或失眠等問題,無法證明直接來自於孩童時的悲慘記憶,但相信在他們5歲前人格塑造與定性前,遇到了肯定很黑暗與無法想像的遭遇,而這些恐懼卻是來自於最愛的爸媽或親人...
下次想對孩子開口或動手前,多想幾分鐘,
也許你有更好的選擇!
以下分享一篇我覺得很棒的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ppt.cc/f6UzCx
「自我啟發」一直是心理輔導學的要題,幾年前出了一門書名為《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特勒的教導》。這本書子了榮獲了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一年長𩤅暢銷榜,在亞洲更是成為熱門話題之一。《被討厭的勇氣》中的阿德勒式教育不但帶給我們人生的小革命,更在親子界掀起了一波教育心理學巨浪。
阿德勒是誰?
就算不是心理學專業,也必定聽過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名字,但大多數人卻忙記了和這兩位並稱三巨頭的阿德勒(Alfred Adler)。
阿德勒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及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是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核心人物,後因佛洛伊德過分強調性本能而與他決裂,阿德勒對社會動機與意識思考的強調更甚於性衝動本能與潛意識的歷程,於是自創「個體心理學」,同時亦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阿德勒的教育理論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認為,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實體,有自己的獨特目的,尋求人生意義和追求理想,並且是一個與社會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最重要的觀點是在於個人行為是否具有社會意義表現為:對於社會的責任性,工作中與旁人的聯繫以及是否很好的完成性別角色的扮演。
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包括: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態度,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同時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運用鼓勵、自然後果等方法去回應孩子的行為,培養獨立、負責的孩子。
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想被別人諒解與尊重,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在傳統中式家庭下,家長往往都成了「嚴師」希望兒子成為「高徒」。但阿德勒心理學顛覆很多父母對教養的認知,讓家長難以了解如何去尊重孩子,並視孩子為一個體而非自己的擁有品。
害怕不等於成長
很多家長以懲罰為管教的方法,但是導入條件式或外控式的教養方法往往是令孩子失去自專或自信的原因。孩子因為懲罰而感到害怕,但不代表他們會明白家長用心良苦所表達的意思。
害怕只是害怕,害怕不等於成長。當孩子害怕時,他們只會想逃避,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為什麼會犯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後,不妨先聆聽孩子的感受。對,是感受,不是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太著重是非對錯,卻忽略了感受二字。首先聆聽孩子的感受,再去以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想出後果。這種方法能夠令孩子內心成長,並培養出中國式家庭比較缺乏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給家長的建議:
運用阿德勒4C原則
阿德勒提出每個孩子心中有4個渴求,
分別是:
Connect (連結)、Capable (能力)、
Count (意義)、Courage (勇氣)。
只要掌握這4C原則,就能夠培養出有歸屬感、有能力、有價值感、有勇氣的孩子;相反的,若缺乏任何一環,就可能會產生不當的行為。
他認為每個人所有的行為都有社會目的,最終所追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和人有連結。而孩子的歸屬感主要來自,父母和老師等重要人對他的認同。因此,父母先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有歸屬感,管教才會發揮其效果。
與傳統的行為主義最不同的是,阿德勒的教育方式不用獎賞、處罰,而是讓團體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有貢獻、被接納。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作出貢獻、發揮其所長。
即使再小的小孩也會想幫忙,家長可以多加發掘孩子的所擅長的事,並加以善用這一點,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貢獻的、有責任感的人,而非一個只為考試而生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ppt.cc/f6UzCx
--
分享給每一個孩子與父母!
4c理論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八卦
【從動漫中看見阿德勒】
#看動漫學教養 #讓主角跌倒又站起的4個關鍵
最近宏爸又拉我入了一部卡通坑-「排球少年」
#人家追劇我們追動漫
然後我發現這類的王道漫畫都有一個特點
就是一開始主角一定很弱
像是排球少年的日向翔陽
海賊王的魯夫
火影忍者的鳴人
鬼滅之刃的炭治郎
而且不只弱,還是特別弱
(但魯夫一開始好像就蠻強的XD)
憑著努力與堅持慢慢變強
這讓我想到阿德勒爺爺說過:
「身為人都一定會有自卑感,而人的一生就是為了擺脫自卑和追求優越而奮鬥」
#自卑感沒有不好 #自卑感能驅動人邁向更好的自我
這些主角們的心中都有一個虛構的目標
可能是想打進全國大賽
可能是想找到大秘寶
可能是想成為火影
可能是為了讓妹妹恢復為人
為了追求圓滿、完美,也為了自我實現而努力奮鬥著
但,這一切哪有這麼容易
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阻礙與困境
一定有挫敗、沮喪、受傷、失落
這時身旁的夥伴們就會出現
(對! 王道漫畫中的友情是必備元素)
讓主角感受到 「啊! 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這樣的連結與共融感賦予了主角勇氣
於是又能重新站起來超越現在的自己
也呼應到所謂 #4C理論
「人在群體中,必須要滿足4個C,才會感受到歸屬與自我價值」
4C分別是:
連結感 Connect:「我懂你」
能力感 Capable:「你行的」
重要性 Count:「謝謝你」
勇氣 Courage:「你很努力」
#主角旁的夥伴不是都說這些嗎?
並且從過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優勢與特質
發揮天賦並逐漸優化 #看見自己擁有的而不是沒有的
然後就會依照這個模式與循環走向結局
從弱小變強大
從自卑到超越
人心中所渴求的在動漫中實現了
或許是這樣,這類的卡通才特別迷人與吸引人吧!
最後如果孩子是他人生中的主角
我們能不能成為他人生中的夥伴
建立連結、賦予能力、看見價值,以及提升勇氣
協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與特質
讓孩子感受到歸屬以及存在的意義
就算人生中有挫折有沮喪
也能再次站起來,走向屬於他自己的結局
#阿德勒正向教養
4c理論 在 戳戳 Youtube 的評價
比剛剛慢了一秒,亙
注意小怪的先攻和木巫,
理論上應該能換掉但懶得想。
4c理論 在 應對不同市場變化的好工具,快速幫你找到商機【尼歐充電站】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