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版: https://youtu.be/AHVEmxueeEo
這個影片很長,十一分鐘,但沒有他們的人生長,沒有他們家屬的哀傷長。
最傷心的地方是在於他們本來其實都不用死的,他們死了,卻只留下一個案號,沒有姓,沒有名,無人送行,立即火化,無人聆聽他們最後的遺言,每個名字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一個家庭的隔離,一個家庭的淚水。
法律原來是死的,人是活的。現在法律還是死的,但人也死了。
5月27號新增13例死亡:
案1399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4號
案1753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2328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案2674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276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案3039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3179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5號
案3429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6號
案4428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6號
案5676 4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5號
案5993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4號
案6316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案6503 5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5月28號新增19例死亡:
案1800 女8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2127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6號
案2393 女50多歲 死亡日5月26號
案2654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2813 男80多歲 死亡日5月23號
案3337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7號
案3341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6號
案4194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2號
案4366 女70多歲 死亡日5月25號
案4578 男50多歲 死亡日5月23號
案4582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2號
案5029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5號
案5170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5338 男80多歲 死亡日5月27號
案5409 男8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6125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5號
案6399 女80多歲 死亡日5月21號
案6530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6824 女40多歲 死亡日5月27號
5月29號新增21例死亡:
案1950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2265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2652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2862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3號
案3066 5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3302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6號
案3618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4391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8號
案4881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4893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4985 5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555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5594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8號
案5702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5791 3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6283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3號
案6284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3號
案7237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7274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7435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7508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5月30號新增10例死亡:
案1574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397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4092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4798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483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5288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4號
案5682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5690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8號
案6631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6907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5月31號新增15例死亡:
案1778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2111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2616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1號
案2656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4號
案2658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2號
案2795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3143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4936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5698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5732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9號
案6803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7140 9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7277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8031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9號
案8134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9號
6月1號新增13例死亡:
案1757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1993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2580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786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993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3145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3546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4102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6517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6562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693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4號
案7483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7793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6月2號新增12例死亡:
案1504 70多歲男 死亡日6月1號
案1738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4205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5057 70多歲女 死亡日6月1號
案5155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5689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0號
案5840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6237 60多歲男 死亡日6月1號
案6878 80多歲女 死亡日6月1號
案6920 70多歲男 死亡日6月1號
案8000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8586 9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6月3號新增17例死亡:
案1394 60多歲男 死亡日6月1號
案1501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2186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2219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2271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388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619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853 5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2915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3090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3092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3888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4049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4256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4262 4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6097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0號
案6536 9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影片很長,十一分鐘,但沒有他們的人生長,沒有他們家屬的哀傷長。 最傷心的地方是在於他們本來其實都不用死的,他們死了,卻只留下一個案號,沒有姓,沒有名,無人送行,立即火化,無人聆聽他們最後的遺言,每個名字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一個家庭的隔離,一個家庭的淚水。 法律原來是死的,人是活的。現在法律還...
27歲死亡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1965年萬新鐵路拆除】#萬華新店鐵路 #新店線 #年記1965
有好幾年了,
我搭捷運新店線上班下班,
經過古亭(古亭町)、公館、萬隆(十五分)、景美(景尾驛),
於大坪林下車。
這是早年萬華到新店的「萬新鐵路」部分路段,
當時或運煤和茶,或往碧潭划船,
或到臺北帝國大學(台大),
其實,萬新鐵路也是壓制抗日百姓的警備路線。
蒸氣小火車嘟嘟嘟穿過臺北市區,
整整四十四年,直到我出生那年廢止。
舊照片上大量人工拆除鐵軌,鄉民圍觀。
新店站外,靜靜停駐三輪車。
舊時光終究無法抵抗新世界。
現今我也會往城南走,
漫步汀州路、牯嶺街、同安街的小巷弄,
路面底下埋藏萬新鐵路的老臺北記憶,
心緒也會凹凸不平。
有好幾年了,
我搭捷運新店線上班下班,
昔時半輩子看守平交道柵欄的工人被歷史遺忘,
我和我上什麼班也將被歷史遺忘。
但老火車被記住,
記住煙、記住雨中靜靜的哀傷。
#李進文│摘錄自《年記1965:捕魚和寫詩之間》
#報時光UDNtime
圖片日期:1965/3/26
圖說:替萬華新店間民眾服務了四十五年之久的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
攝影:陳明輝
來源:聯合報
歷史新聞
【1965-03-27/聯合報/02版/】
老看柵人.話半世紀滄桑 豈料萬新鐵路.如此下場
【本報記者:何振奮】替萬華新店間民眾服務了四十五年之久的萬華新店鐵路,已於昨日起被拆除,不少人對這條并不太古老卻被淘汰的鐵路,感到無限的惋惜,尤其六十一歲的許天助更為難過,因為他父子兩代,四十三年來與這條鐵路朝夕相處,巳發生了一份深摯的感情。 這位年近古稀但仍精神飽滿的許天助,是看守萬新鐵道水源路平交道的路工,他在萬新鐵路的同安街、華隆街、水源路等三處平交道,工作了十七年,他的父親也做了二十六年,他父親至七十六歲死亡的那一天,仍然是一個鐵路平交道的守柵路工。他說:「萬新鐵路養活了我父子兩代的一家人,想不到這條鐵路卻落得如此的下場!」 他說:在我十六歲時,這條鐵路才通車,當時我父親就托人替我在這條鐵路上找到了一份看守同安街平交道的差事,當時平交道上并沒有欄柵的設備,火車來時,我就拿著一面白旗子站在平交道邊,阻止行人及車輛通過,由於當時同安街的行人車輛稀少,我在那平交道上做了五年,沒有出過一次車禍。」(後略)
27歲死亡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97例本土,校正回歸258例,死亡19人,疫情沒有下降趨勢;指揮中心加開專責病房,表示醫療量能充足,北市駁斥空床數;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人口達6成;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推四級警戒】
台灣今(28)日新增29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258例(新增與回歸數共555例),2例境外移入,19例死亡,死亡人數屢創新高,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重症使用呼吸器的人數從昨日139人,上升到159人。
今日下午15萬劑莫德納疫苗抵達台灣。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今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上表示,過去針對疫苗,封緘審核約需要3週時間,這段期間經過各部會協調,COVID-19的疫苗審核希望縮短到1週,莫德納疫苗也會努力照此時程辦理。
指揮中心今日並公布全國專責病床數量,表列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空床數各有682和1,183床,醫療量能足夠。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反駁表示,北市各醫學中心量能皆已緊繃,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只剩20張空床,中央公布的空床數數據與地方實際情況出現明顯落差。
■新增297例本土,疫情沒有下降趨勢,陳時中:不是太好的狀況
今日新增的297例本土個案,為157例男性、14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4月29日~5月27日。其中新北市136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94例、桃園市21例、台中市10例、花蓮縣9例、彰化縣7例、基隆市及台南市各6例、嘉義市2例、新竹縣、屏東縣、台東縣、南投縣、新竹市、高雄市各1例。(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校正回歸258例部分,為133例男性、1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5月11日~27日。同樣是新北市141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114例、彰化縣2例、桃園市1例。
新增個案加上校正回歸共555例確診病患中,具萬華活動史者110例,台北茶藝館9例、獅子會相關1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81例、關聯不明143例、疫調中111例。
針對目前的每日病例趨勢,陳時中表示,從校正回歸後,每日確診人數趨向於平坦,但沒有下降,「這樣情況不是太好,」他表示,篩檢上面還是要加快,儘速把社區病人抓出來,阻斷傳播。
不過,陳時中也表示,從發病日作為確診數計算來看,確診人數是有稍稍趨緩;而且目前也沒有疫情突然上升的狀況,代表整體社區管制、三級警戒、口罩、洗手等公衛措施都有一定成效,整體疫情、病例還需要再研判整體狀況,下週一或二會做詳細的報告。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在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觀察防疫作為是否有用,得觀察兩個傳染週期即14天,本土案例自5月15~17日進入高峰,本週正是關鍵,可以觀察疫情是否會在這幾天趨緩;另外一個判斷時間點,則是5月19日進入全國三級警戒,若防疫有成效,也可在6月2日~9日看出疫情下降的變化。(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死亡個案持續上升,今日死亡19例,此波出現急速猝死個案,年輕個案待了解原因
今日新增19例死亡個案,包含14位男性、5位女性,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24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28日,死亡日期則介於21日至27日。疫情自去年爆發以來,共78人死亡,其中71人屬於本土個案、7人境外。
新增19名死亡個案中,目前已知13名皆有慢性病史,也有個案在同日從發病到死亡,或短短幾日。今天最年輕的40多歲死亡個案(案6824),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此案在5月18日出現發燒、喉嚨痛,當日前往診所就醫,20日診斷急性氣管炎,23、24日診所就醫、25日到醫院快篩為陰性,26日晚上倒臥在家中浴室,後被送醫但到院前死亡。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PCR較快篩敏感,快篩僅能測得病毒量較高的確診者,而病毒量愈高,傳播能力也愈好,但這跟疾病的嚴重度無關。一個病患是否會轉為重症,還是得看病人的臨床狀況,在病患發病一週左右是重要的觀察期。
此外,張上淳表示,最近有幾個死亡個案年紀較輕,但病情突然惡化,並非典型的狀況,慢慢出現愈來愈喘,針對這些個案,「若有足夠時間,確實應該詳細檢討,包括做死亡個案的病理檢驗,才能更清楚了解過世原因。」
■指揮中心指出專責病房已加開且充足,北市駁斥「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
指揮中心表示,以5月11日~26日累計的確診個案收治情況來看,有37%確診者收治在醫院、33%在集中檢疫所、15%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安排中、聯絡中各佔約5%,現已有92人解除隔離。
為了擴增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日前已要求各醫院加開專責病房,同時開放隔離病床可以多人一室。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今表示,目前全國收治確診個案的醫院達180家、病床數共9,015床,目前空床數為7,380床,多數都在中南部。其中北北基桃床數可以陸續開出2,800床(目前北北基桃空床數2,473床),雙北開設速度加快,不過有過多確診者集中在部分醫院的情形,希望透過緊急醫療系統分流。負壓隔離病床部分,全國有919張,前幾天量能最為吃緊,僅剩約200床,目前已協調將部分病人移往專責病房,把負壓病房留給需要呼吸器、插管的重症病人,雙北負壓病房空床數約140床可用。
針對指揮中心公布台北市的專責病房有682床空床,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立即駁斥表示,請中央「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應到第一線去看,就知道不可能有幾百床空床。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呈現數字和解讀的時候,希望能跟地方多了解及溝通,就他所知,台北市的專責病床只剩下20床,很快就會用完,加護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更吃緊,前幾日北市聯合醫院和台大醫院都有求救或反應,也有救護車送患者到醫院沒有病床的狀況,「今天說我們台北市醫療量能是足夠的,我覺得這個結語是值得再深思。」
■陳時中:雙北1~3類公費族群都可打到疫苗、預估10月接種一劑人口達6成
昨日指揮中心宣布新一批41萬劑AZ疫苗,首波將配送15萬劑,提供給第1~3類公費族群(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人員如村里長等、高風險接觸第一線人員)優先接種,但引發高雄獲得的疫苗較新北多的爭議。陳宗彥今天說明,5月27日前後,新北市分別取得4萬9,300劑疫苗、1萬8,000劑疫苗,總共6萬7,300劑。高雄市在27日之前取得的疫苗較少,共3萬3,800劑疫苗,這次則配給2萬1,000劑疫苗,整體5萬4800劑疫苗,少於新北市。
陳時中強調,雙北是接種疫苗的重點區域,1~3類公費族群絕對可以接種到疫苗,一線的警察也可以接種。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剛配發的疫苗到今日已經施打1,132人,會讓專責病房的第一線人員全數接種完畢後,再開放第2、3類;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希望本週日能把疫苗打完。
目前前兩批共31.62萬劑AZ疫苗已全數打完,而平均一瓶疫苗可打10.5人,因此目前總施打人次已超過33萬。陳時中表示,希望在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的人口可以達到6成,因為目前研究推估6成就能有社區防護,觀察國外的施打狀況,兩成以下看不出效果、2~4成些微效果、4成以上效果不錯、6成就能壓住疫情。
■雙北快篩準確度達7成,但當確診病例人數不多,準確度會差很多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檢驗資料比對判斷,同一個民眾同時接受抗原快篩、核酸PCR的結果,來看出快篩的準確度。這次針對5月21~26日、24家醫院上傳的資料,台北市有5家醫院、新北市有4家,結果雙北的比對結果,快篩陽性的確診率達73~75%。
但雙北以外使用快篩的成效就不高,羅一鈞說,以桃園為例,一家醫院0%,另一家71%。他表示,快篩建議對高風險、相關接觸者身上使用,Ct值低於22以下,快篩檢測率都很高,「因此建議用在感染初期、有明顯症狀的民眾,使用快篩會比較準確。」
■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要控制疫情,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須達85%以上
今日新北市政府邀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出席記者會,向市民解釋新北市的疫情趨勢。陳秀熙指出確診數的高峰落在5月22日,這是因為社區篩檢站的大量設置,導致能夠被篩檢出來的陽性人數相對增加,而第一波感染主要來自萬華的社區傳染,是在警戒措施尚未實施之前發生。
陳秀熙進一步說明,在多數人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之前,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仍是關鍵,如果沒有嚴格落實三級警戒,疫情勢必會再延長。COVID-19的R0基本再生數(用來判斷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給幾個人)在完全沒有NPI的情況下是5.78,而雙北在實施三級警戒後,NPI達到70~75%,Re(NPI介入後有效再生數)降到1.45~1.73,疫情處於緩步上升但仍可控制的狀態。
但陳秀熙坦言,若要讓疫情真正趨緩,NPI介入必須達到85~90%,讓Re小於1,才能阻斷傳染鏈。他也提醒,根據COVID-19的病程進展,以沒有新增確診者的條件來估計,加護病房的需求高峰會落在6月4日,達到128床。因此,現下完全不能對疫情有所懈怠,必須繼續落實防疫措施。
■ 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棋推演四級管制措施
台北市與新北市今日都針對疫情影響推出特別紓困。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家蓁說明,短期紓困措施包含延降稅賦、延遲或減免租金、優惠利息、各項補貼(防疫旅館、急難救助、公車、藝文專案)、企業融資和勞工紓困等,失業勞工紓困計畫基本上比照去年辦理,整個短期紓困措施實施期間為5~7月份,後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民眾若有需要皆可上市府疫情專區查詢申請方法和詳細資訊。
新北市亦提出防疫助扶專案,包含民生救助、青年見習、勞工紓困、社宅租金緩繳、租金及權利金減收、地方稅減免、藝文支持、罰單緩繳、農產銷售等項目,專案預計將持續到8月31日。
由於疫情並未趨緩,雙北都兵棋推演升級四級的管控措施。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去年雖然也辦過桌上演習,但過去都未遇到類似這兩週的狀況,現在針對過去的計畫再做精進。「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柯文哲認為並非一定需要封城,可能再觀察兩週,但不能不預先準備,有問題會再與中央商討。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目前設在市內的14個「熱區防疫中心」就是為了加強管制和宣導,為可能的升級做實戰演練。他也說明,去年新北市就已做過兵棋推演,且亦拜訪過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和宜蘭縣等四縣市的首長,「高度管制絕對不會只有新北市,一定是所有北部區域的縣市聯防,」如有必要時,由中央統籌下令指揮來聯合作戰,才能有效防堵。
■ 疫調 VS 民眾隱私,指揮中心說明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與健保卡註記
自5月16日起,指揮中心已授權地方政府公布確診個案的疫調資訊,陳宗彥表示部分縣市政府對依據仍有不清楚之處,中央訂有「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https://reurl.cc/4aRa5j),原則上應避免公開確診者過於細節的個人資訊,若要公布收治醫院、工作場所和內容等,應基於防疫需要且事先溝通,足跡部分也只應公布大眾運輸和未實施實聯制、無法確認接觸對象之開放場所。
對於輿論質疑註記萬華地區高風險族群之健保卡一事,陳宗彥說明,註記是基於協助醫療機構和醫事人員快速和精確判斷,加速轉診和轉檢,此外也是為醫療人員及同一時段就醫之民眾的健康安全。萬華地區的健保卡註記資料自5月15日開始,在5月29日就會刪除。陳宗彥也呼籲,醫療機構若遇到來自高風險地區的個案,更應協助就醫而不該拒絕。
至於同樣為協助疫調而推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在疫情升溫的五月中旬後被大量下載,至今約有800萬人下載,不過上傳足跡資料的確診者卻只有29人。亦有使用者反應自己曾接觸過確診者,在APP上卻完全沒有收到通知。對此,陳宗彥表示下載與否是個人意願,但APP要產生效果必須擴大使用者人數,且確診者也需要提供足跡。啟動上傳必須由衛政人員處理,在防疫會議上,指揮中心已提醒縣市政府衛政人員應提供協助,才能達到通知接觸者的目的。
■ 網路私售快篩試劑違反醫材法,指揮中心:未批准任何可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
警方發現網路上有人私售新冠病毒快篩試劑,陳宗彥說明,快篩試劑屬第三級醫療器材,依據《醫療器材管理法》只有醫療器材商和藥局可販售,擅自透過網路、電話和社群媒體販售都會觸法,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指揮中心提醒非經正式管道販售之試劑無法確認有效性和正確性,民眾勿購買檢測,若發現有類似狀況可向官方檢舉。
陳宗彥也表示,目前未批准任何可以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國內快篩都必須由醫事人員來採檢。至於企業提出希望自行快篩,指揮中心已經討論完成,企業應和醫療院所合作,由醫事人員來採檢,相關做法請經濟部和廠商研議後提報指揮中心。
■ 長照機構新規定:新進者及住院後返回機構者須提供核酸檢驗陰性報告
陳宗彥並表示,為避免住宿式長照機構內的群聚感染風險,已訂出收住人員的流程供各縣市政府依循,今日起實施。不建議收住來自社區的新進服務對象,若確有必要,服務對象要先自費做核酸檢驗,提供入住3日前的陰性檢驗報告,且進入機構後應先安置在獨立空間或單人房14天,確認沒有症狀才能解除隔離。
至於原本的長照機構住民,若因病至醫療院所診療或住院,出院前先做公費的核酸檢驗,同樣要是陰性才能轉入或返回機構,但回到機構後不必隔離。
(文 / 陳潔、陳德倫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柯皓翔、黃適敏 ;攝影 /鄭宇辰、葉臻、余志偉、蘇威銘)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NPI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紓困 #台灣社交距離
27歲死亡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這個影片很長,十一分鐘,但沒有他們的人生長,沒有他們家屬的哀傷長。
最傷心的地方是在於他們本來其實都不用死的,他們死了,卻只留下一個案號,沒有姓,沒有名,無人送行,立即火化,無人聆聽他們最後的遺言,每個名字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一個家庭的隔離,一個家庭的淚水。
法律原來是死的,人是活的。現在法律還是死的,但人也死了。
5月27號新增13例死亡:
案1399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4號
案1753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2328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案2674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276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案3039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3179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5號
案3429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6號
案4428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6號
案5676 4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5號
案5993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4號
案6316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案6503 5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5月28號新增19例死亡:
案1800 女8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2127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6號
案2393 女50多歲 死亡日5月26號
案2654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2813 男80多歲 死亡日5月23號
案3337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7號
案3341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6號
案4194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2號
案4366 女70多歲 死亡日5月25號
案4578 男50多歲 死亡日5月23號
案4582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2號
案5029 男60多歲 死亡日5月25號
案5170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5338 男80多歲 死亡日5月27號
案5409 男8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6125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5號
案6399 女80多歲 死亡日5月21號
案6530 男70多歲 死亡日5月24號
案6824 女40多歲 死亡日5月27號
5月29號新增21例死亡:
案1950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2265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2652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2862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3號
案3066 5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3302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6號
案3618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4391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8號
案4881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4893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4985 5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555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5594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8號
案5702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5791 3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6283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3號
案6284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3號
案7237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7274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7435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7508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5號
5月30號新增10例死亡:
案1574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397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4092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4798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483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5288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4號
案5682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5690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8號
案6631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6907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5月31號新增15例死亡:
案1778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2111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2616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1號
案2656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4號
案2658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2號
案2795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3143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4936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5698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7號
案5732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9號
案6803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6號
案7140 9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7277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7號
案8031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9號
案8134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29號
6月1號新增13例死亡:
案1757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1993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2580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786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993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3145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3546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4102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6517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6562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6932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4號
案7483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7793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6月2號新增12例死亡:
案1504 70多歲男 死亡日6月1號
案1738 8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4205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5057 70多歲女 死亡日6月1號
案5155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5689 9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0號
案5840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6237 60多歲男 死亡日6月1號
案6878 80多歲女 死亡日6月1號
案6920 70多歲男 死亡日6月1號
案8000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8586 9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6月3號新增17例死亡:
案1394 60多歲男 死亡日6月1號
案1501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2186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案2219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2271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388 8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619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1號
案2853 5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2915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3090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30號
案3092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3888 6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4049 7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4256 6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9號
案4262 4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1號
案6097 70多歲女 死亡日5月30號
案6536 90多歲男 死亡日5月28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HVEmxueeE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