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面臨感染爆發重大局面 東京封城?首都封鎖?
今日東京再增加破紀錄的47例。前晚確定東奧延期,然後兩天共新增88例。昨晚小池知事宣布了東京面臨感染爆發重大局面,東京的疫情看來越來越險峻了。
其實在23日,小池知事已經說出了一句引人擔心的話:「為了避免感染爆發性的增加,不排除採取都市封鎖這樣強力措施的可能」。
「感染の爆発的な増加を避けるためロックダウン(都市封鎖)など強力な措置を取らざるを得ない状況が出てくる可能性がある」
雖然沒有具體的說明可能會是怎麼樣的措施,但此後在日本的網路還有新聞上已經開始流行了幾個關鍵字:『東京封鎖』『ロックダウン(lock down)』,『首都封鎖』,充滿了焦慮和不安。連應該是最冷靜的NHK都推出了一篇名為首都封鎖的報導,討論可能封城的種種問題。
東京會像歐美的大城市一樣,也做大規模的封城嗎?網路上有許多擔心的聲音:
如果突然就公布封城的話會很困擾…
會把東京做怎樣的封鎖呢?是只有23區,還是整個東京都?
收入會更減少了…
千葉縣民不能去上班了…
有可能要住在公司了
也很多人擔心,如果封城要出動警察還是自衛隊?封城有法源依據嗎?應不應該搶購囤貨?
進入3月26日,今日東京再度產生破新高的新增47例。今日有許多單位都響應了小池知事的週末外出自肅要求:
賞櫻名所新宿御苑,3月27日開始暫不開放。
東京都,神奈川縣和埼玉縣的東寶電影院都停止營業。
許多商家也都有縮短營業時間。
東京都,是否能夠和北海道一樣在疫情的重大加速點上踩煞車,把疫情穩定下來?只靠沒有強制力的自肅,真的還有效嗎?會不會真的封城?或是沒有到封城,但採取更嚴厲的限制措施?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3 流行 關鍵字」的推薦目錄:
2023 流行 關鍵字 在 瑪碁斯老師的占星聖碼x智者星象學院 Facebook 八卦
12月22日木星與土星即將進入水瓶座,
開啟長達180年木土風象星座循環的會合周期,
在2020年,人類社會與基因歷經 #強制升級 之後,
預期2021年將出現 #更加極端的挑戰與演化,
無論是海洋與極地氣候的變遷與崩解,
網路與產業技術的革新與升級,
貿易與全球貨幣的統一與改革,
抑或是航太與光速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所有「我」與「我們」的關係,
在獅子座與水瓶座軸線的兩個極端拉扯與推進,
又特別是—
***這次2021年,到下次2080年同樣木土水瓶的60年間***
#人工智能社會化 與 #光速旅行 將出現跳躍性的起飛,
那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我會說,若將目光投向240年後…
電影《飢餓遊戲》以及《鐘點戰》所說的,
或許正是那樣部分的場景,
太過悲觀嗎?請容我慢慢分析…
但先破個題—
***類似像《飢餓遊戲》裡的十三個行政區***
並非因特定政府規範所致,
而是由人類自己的選擇性作為與所持財富,
自然而然發生的區隔與聚落,
亦如臉書的 #同溫層效應,
「我」的選擇,
決定了「我」所在的區域,
也決定了「我們」的相遇。
*************************************
在下一篇進入主題前,
這裡先幫大家整理一下幾個重要的時間軸。
若論占星學,這些真的非常重要,
有時,連我自己也會混亂,
所以,大家一起來整理吧~
*************************************
1. #此時雙魚星座世紀到2376年水瓶星座世紀
「星座世紀」指的是因歲差運動,每年太陽通過地球赤道時的春分點,於恆星星座(天文學家所使用的實際星座座標),從金牛座、白羊座、雙魚座、水瓶座…,依序向後移位、並通過一個星座所需要的時間,每一星座世紀約2160年。
目前因歲差之故,春分點已向後移位到雙魚座4度57分,大約再過356年,才會真正進入「水瓶星座世紀」,也所以,用較長時間軸來觀想,此時此刻是雙魚星座世紀的尾聲,許多發生在此時此刻,或未來356年間的世局變化,都可以視為是為了西元2376年水瓶紀元所做的準備。
2. #2020年12月22日開啟木土風象星座180年
木星與土星每20年會合一次,主要與國家社會的經濟景氣以及大眾文化的演進有關,而木土在接下來十次、每次相隔20年的會合周期都將發生在風象星座,意味著未來180年社經人文的發展都與這三個星座有關,也更加突顯2021年12月22日木土首次會合水瓶座的重要性:
2020年12月22日-水瓶座
2040年10月31日-天秤座
2060年04月08日-雙子座
2080年03月15日-水瓶座
2100年09月19日-天秤座
2119年07月16日-雙子座
2140年01月15日-水瓶座
2159年-天秤座-星座會合
2179年05月28日-雙子座
2199年04月08日-水瓶座
3. #2024年玄空風水八元運轉九元運
雖然這與占星學無關,但建議大家可以墊在心頭做個參考。
在玄空風水裡,將時間分為「三元九運」的180年循環:一個大元為180年,一個大元又分為三元,每元60年,每元又分為三個運,每運20年。
2004~2023年為八白土的元運,但在2024即將進入九紫火運的20年,這部分同樣暗示了極端氣候的可能。
而在個人居家風水的部分,#過去20年賺錢的房子,#也可能在2024年前後經歷一陣轉折。轉折的原因主要是財位將移位。
4. #木土水瓶60年間隔周期
這次2020年木土水瓶,到下次2080年的木土水瓶,再下次2140年,直到2199年,每次間隔60年,這60年特別與一個國家的國運有關,也與特定產業的興衰有關。在下一篇,我將特別談談這一部分。
5. #土星黃道一周約29年,象徵在國家社會的層次,與組織、結構、規範、建設,以及任何與「框架」概念的發展周期有關;
6. #木星黃道一周約12年,象徵每一年特別蓬勃發展的產業、流行文化,以及新興的商業模式。
從這些長長短短、層層疊疊的時間框架中可以了解到,要徹底論世運或論個人流年,其實是相當複雜的,而在論之前,最需要做的便是「設定時間的區間」,若希望有效預測,則需緊貼每個時間軸的關鍵跡象與關鍵字,忌諱無限上綱的文字堆疊。
<待續>
*************************************
再次跟支持的粉友們道聲歉意,由於工作實在太忙(會務、課務、諮詢、出版翻譯審校等),雖然已經近十位學員幫忙,但仍然難得抽身,所以只能 #將廣告費當掛號郵寄費 ,將我個人認為極度重要的訊息送到各位手上。
希望吧! 希望2021年能有更多時間可以靜下來談星~😊
2023 流行 關鍵字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八卦
【城市新聞】 2021/02/27 #新聞關鍵字
進入228連假期間,提醒防疫仍然不要鬆懈,持續關心疫情後的發展與國內外重點新聞資訊!
#慢性COVID綜合症狀高達上百種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變化,越來越多專家發現康復患者的症狀可能持續數週或數月,英國國民保健署定義若持續超過12週,就是Long Covid,被稱作「新冠長期症狀」或是「慢性COVID綜合症狀」,患者本身已經沒有有病毒,但身體的不適感仍持續,美國CNN報導更認為這種現象是有可能潛在性第二次大流行。 感染後症狀持續12週以上!根據統計出來的症狀表現高達100多種,包括:疲勞、頭痛、記憶力減退、胃腸道問題、呼吸急促、睡眠障礙、肌肉疼痛、食慾不振等。
#新冠肺炎全球逾1億1295萬例確診近251萬人病亡
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6日11時(台灣26日晚間7時),全球至少250萬8786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至少1億1295萬5460例確診。疫情從2019年12月在中國爆發,迄今全球至少有6927萬8500人被認為已康復。根據通報數據,新增病歿人數最多國家依序為美國(3269死)、巴西(1541死)與墨西哥(877死)。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國家,累計50萬8314人病故、2841萬3620例確診。
#以色列研究證實輝瑞疫苗的實際保護率達94%
以色列24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布最新研究指出,美國藥廠輝瑞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能有效阻止出現嚴重病徵或死亡的情況。以色列克拉利特研究院(Clalit Research Institute)與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專家聯手分析近120萬人的數據,年齡皆為16歲以上,其中近60萬人已接種輝瑞疫苗,結果發現,接種完兩劑疫苗的保護率為94%,對阻止出現嚴重症狀的有效力高達92%。輝瑞疫苗在現實生活中的施打成效與臨床實驗得出的95%有效性相當,且不論是70歲以上長者或年輕人,提供的保護力都相當。
#藻礁公投突破20萬連署
搶救藻礁公投連署近期在網路社群發酵,已突破20萬連署。桃園觀音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中油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系涵蓋在珍貴的藻礁生態圈,公投團體期望政府重新審視「三接」案的環評。
#鴻海奪美電動車廠訂單
鴻海集團造車計畫大突破,昨(24)日宣布,與有「特斯拉終結者」之譽的美國上市電動車廠Fisker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共同設計生產電動車,預計2023年第4季量產,年產規模25萬輛以上,揮軍北美、歐洲、大陸、印度等地市場。
鴻海進軍電動車有兩個主要優勢,第一,是非常優異的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經驗、第二,是過去40多年來積累的電子工程能力及硬軟整合能力。運用資通訊產業在電子零組件及上下游供應鏈管理優勢,革新傳統車輛行業思維,幫助汽車品牌商加速創新、高效的製造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