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訪問🇬🇧】BBC的個人訪問十分長篇,也十分formal。有趣的是,同樣的內容,在《蘋果日報》訪問標題是「一國兩制是騙局」,BBC就是「一國兩制不要再退」,其實對大多數朋友而言,口號都是其次,真正需要的生活模式,甚麼時候是最好,心裏有數。
BBC開宗明義的主題,據說是希望向國際讀者,介紹「香港中間派學者的覺醒」,前文後理都用這角度為主軸;每次回看自己既訪問,都會問,「那真的是我嗎」?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好時機,反思一下每一個人的人生。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是香港少有擁有20多萬臉書粉絲的「網紅學者」,他身兼多職,是大學教授、報章專欄作家,當過商界的國際副總裁,也成立公司作諮詢、研究、交流等工作。
「反送中」風波前,他是「中間派」的代表,以年輕學者的身份,得到政治光譜左中右的認同;在這場運動中,他成為一個「和理非」、支持雙普選的學者。
他在多家報章撰文、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分享對香港示威的看法。他的公司以大數據方式研究示威者經常使用的「連登討論區」,曾舉辦研討會邀請不同學者分析「黃色經濟圈」。他用鋼琴彈奏被視為示威者歌曲的《願榮光歸香港》並上載到互聯網,可算是一種政治「出櫃」宣言。
「以前我挺一國兩制」
沈旭暉一直堅持以評論國際事務為主,但在「反送中」爭議中,他更常評論香港的風波,轉折點是7月21日發生元朗白衣人事件。
當天晚上,一群白衣人在地鐵站持棍傷人,但警方延後30多分鐘才到場。沈旭暉見到認識的人在現場被打, 他與一些溫和派學者,把事件稱為「恐怖襲擊」。
而他的中學「皇仁書院」師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與白衣人握手而備受批評。皇仁書院一眾校友發起登報聯署批評何君堯,很少參與聯署的沈旭暉也有留名。
「相當震撼,香港竟然變成這樣,那晚發生的事情,是我們成長的香港,常理之外發生的事情,」他說,「傳統上香港人不是很政治,都是很理智,但過去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覺得到了一個不能回頭的點,當你情感被勾起,你會發覺對此地充滿感情,開始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
元朗白衣人襲擊途人後的這一幕引發了爭議。
「過去六個月發生的事情,都超越了我們很多人的底線,很多原本不關心政治、或比較少行動的朋友,都在這場運動以不同身份積極參與。」
他認為,一般國家面對這種群眾示威,都會透過官員下台及調查機制去疏導民怨,但港府立場強硬,令整個運動持續多時,亦讓大家看到「一國兩制」急速被蠶食,不單是「看得見的警暴」,還包括商業機構受到壓力,員工、老師、普通人言論自由受到打壓,這是一種「白色恐怖」。
他曾經撰文形容一國兩制分為1.0、2.0、3.0的階段,主權移交初期,北京比較放手的1.0階段,到後來明顯影響香港內政,加強提倡國民身份認同的2.0,發展到一國兩制3.0,警察具高度爭議性、疑有政治考量的執法、各行各業出現政治審查、甚至有疑似「黑社會」介入政治議題等等。
他說,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離地中產」的專業人士,以往甚少參與政治,但目前香港社會出現「白色恐怖」的氣氛,市民不敢隨便就政治表態,擔心會影響工作等等。
「對比起警暴、無民主、無樓住,這嚴重一百倍,這不是下一代可以生活的地方,」他說。
他相信這場運動發展至今,很多人除了爭取「五大訴求」,也是希望「一國兩制」不要再退下去,能夠回到主權移交初期般,中國政府比較放手的階段。
「以前沒有人會知道誰是中聯辦主任,一般人不會記得他的名字,那時是挺真的一國兩制,而那時沒有人談港獨,也沒有人會說外國勢力……2008年北京奧運,香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創新高,《蘋果日報》頭條是『我們嬴了』,2009年我是去中國國慶60週年的代表團團員,我當時沒有包袱,覺得很開心。」
作為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過往經常對外強調,自己是全球公民,希望擁有遊走國際的能力,也能用國際視野看待本土問題。
這場運動強化了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他自己也感覺到自己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我不希望中國和香港利益有衝突,我會先盡力讓兩者利益可以走在同一線上,但如果真的有衝突,我會站在香港人那邊。」
學者與政府的關係
沈旭暉說,以往政府尊重學者的意見,在發表重大政策前會有一些閉門會議,邀請學者或專業人士去「試水溫」,但現在這個渠道已不復存在,政府聽到的意見不像以前多元。
「《逃犯條例》就是一個好例子,它有諮詢過什麼人?應該找一些懂商界、懂國際關係的人、熟悉內地的學者或是一些民意的代表,其實不難預先知道會有這麼大的反應,這反映制度有問題,學者本身是有功能,可以作出預警。」
他又舉例,香港的一名官員近期高調批評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有關催淚彈的文章,「這在學者眼中是不可想象的,你可以不認同該份報告,你便寫一篇同樣水平的文章反駁,但你現在是用官威去壓他。」
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希望檢討事件的來龍去脈,但示威者要求更全面、具有法定效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
沈旭暉獲邀加入檢討委員會,但他拒絶加入,原因是不覺得能有所作為,「不想被人擺上台面,你想要誠實的意見,我都歡迎,但你要拿學者來消費或做政治工作,這只會適得其反。」
他指出,香港政府在「一國兩制」被蠶食的情況下,難以控制自己的政策, 有時候政府聘請學者等做研究,「適用的便採用,不合用就裝作看不見」。
「美國智庫蓬勃是因為要通過研究達成某些事,中國比較不涉及政治的議題,智庫同樣做到事情,全國會用大數據去研究農業、氣候,可以很科學化,但香港是先有結論,而不是按研究去作出決定,」他說,「港英年代沒有民主,但仍然尊重傳統精英,現在政府不再理會他們的專業,哪怕是醫護、法律,這些人不是因為專業而受到尊重,而是政治的效忠來得到信任。」
被調侃的中間派
沈旭暉母親在《大公報》英文版工作,《大公報》英文版是中國改革開放前少數對外的英文溝通渠道。他走入國際關係研究,或多或少受母親熏陶。他的父親是立場傾向傳統民主派的香港學者沈俊明。 沈旭暉在揉合不同政治光譜的家庭下成長
他的家族跟民國時代《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淵源頗深。沈旭暉本人曾在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學士,再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政治及國際關係博士。
「有些人因為我家人《大公報》的淵源而認為我是紅底,但在大陸人眼中,我這種人好西方,先天夾在中間,」他說,「我本身家庭內,都有很多不同意見,從小到大的訓練,知道在什麼時候說什麼,不會反面,無論多對立的聲音,我也覺得可以溝通的。」
沈旭暉在2013年舉行的婚禮,是香港近年少有讓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人共聚一堂,時任特首梁振英、學運領袖黃之鋒、李嘉誠兒子李澤階等左中右人物都有出席。
「網民經常也抽水(調侃)我的婚禮,但那個時候仍然是可以聊天,」沈旭暉說,「我不主張對立,我覺得幾難頂(難溝通)的人,也會找到共通點去聊天,這是我從小到大的訓練。」
精英共識向對抗模式的演變
沈旭暉2003年回到香港後,成立了一個名為「Roundtable」的團體,目標是讓政見不同的人,能夠聚在一起交流。
他認為,香港傳統精英主導的體制,一向是「閂埋門講掂數(閉門談判就好)」,多年來,立場不同的人可以彼此溝通,在鏡頭後可以談笑風生,大家以謀求共識為最大公因數,但2012年的特首選舉,一改政治、官場生態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沈旭暉說,2012年的特首選戰改變了官場文化,一度令他對香港政治感到心灰意冷。
這場特首選舉中,兩個主要候選人梁振英和唐英年個人和團隊,均被揭發不同類型的「黑材料」醜聞,公眾把目光投向這些「黑材料」,而不是論政。
當年,沈旭暉以學者身份,向時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發表公開信,指這場選舉道德規範被打破,選舉不再是「君子之爭」,無論誰當選也很難施政。
「我當時有參加過他們的活動,聊過天,親身觀察中,以那時候來說,我算是接觸到類權力核心最年輕的一群人,但見完他們之後你很不舒服,你預測的未來就是這樣,你讀到了背後某個結構。」
他說當年也因為一些文章,而遭到直接人身威嚇。
「以前比較講道理的北京或政府的朋友,都開始被邊緣化,強硬的聲音開始出現,鬥爭模式主導,」他說,「本身的內部矛盾,以動員抹黑、篤灰(告密、告發)等很多這些手法,把人性好多負能量釋放出來,香港從一個精英共識的模式,變成對抗式模式,一開始了便回不了頭,激進的聲音取代了本身想有共識的聲音。」
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令主權移交後,香港的利益集團有所變化,一批在大陸有更大利益的人,發現香港傳統精英「不完全是自己人」,希望扭轉權力和利益分佈,打散原本的權力結構。
當年這場選舉讓他對香港政治感到心灰意冷,開始轉向專注建立自己的海外事業和置業,他說,這不是逃避或是擔心出事,而是預測到香港的發展方向,要凖備後備方案。
但在「反送中」爭議爆發後,他放棄了與一些大陸院校和企業的合作,希望自己可以暢所欲言下不影響他人。
香港示威者呼籲多光顧支持示威的「黃店」,希望建立「黃色經濟圈」,但做法引發爭議。
《大公報》最近點名批評沈旭暉舉行一個有關「黃色經濟圈」的研討會,形容他變成了香港「本土派」的先鋒。沈旭暉強調自己不是「黃色經濟圈」的專家,但有很多有心人希望研究這一課題,值得學術界去討論。
「你覺得很正常、很理性、很平和、沒有煽動性的東西,在一個上綱上線的時代也會有人不滿。這十年來感覺越來越多紅線,想又不行、說又不行,這樣下去就不是一個大都會……香港不應該這樣,不應該在思想、言論、行為上受到制限,大家就是喜歡這個地方有百花齊放的自由。」
他說以平常心看待被親中媒體點名,不會太過擔心,「我們不喜歡上綱上線,所以也不可以對它們太過重視,我們要加強抗壓能力,平常心 ……香港此刻要捍衛自己的核心價值,就是要好像平時般說平時能說的話,不要被白色恐怖嚇怕。家人總是擔心這樣那樣,正是多年來白色恐怖的產品,我深信,下一代絶不能夠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我們必須改變。」
「有些激進聲音想取代爭取共識的聲音,為何社會會有激化的現象,是某個利益集團想得到一些東西,多了批評學者的聲音,是因為有些人不想有和平解決問題的路線,希望破壞他們的關係,令你們不想再聊下去。」
他說,無論立場如何南轅北轍,都可以溝通到,社會愈分裂愈要珍惜以前建立的信任,否則會正中他人下懷。
展望未來
香港示威者與警察街頭衝突這幾個月來暴力升級,黑衣人「裝修」(破壞)被指親中的企業以及「私了」(私下暴力對待)不同意見人士。
沈旭暉認為,事件發生至今,也令很多「和理非」積極參與運動。要有效解決街頭衝突,需要由處理制度暴力開始。
「一個運動能否持續不是看街頭有多少勇武、多少交通燈被破壞,還是是否再有一百萬人參與遊行,運動是可以歷時幾年、或者幾十年……香港這半年來形成了一個機制,就是政府做具爭議性的事情,人們是有機制去抵抗,這個機制已經完善建立,是一個持久戰的基礎。」
他坦言,沒有人願意看到任何形式暴力,也不相信有人為了暴力而暴力,但也希望前線示威者理解,如果衝擊和升級不合符比例,可能會引來「散水」(令人離開運動)。
他認為2022年的特首選舉,將會是一場「終極之戰(end game)」,希望有一個能夠認同「五大訴求」的人參選特首。
目前香港特首由一個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提名及投票產生。隨著民主派在剛過去的區議會獲得壓倒性勝利,預料新一屆選委會的1200人中,有約500人是親民主派。
沈旭暉指出,民主派人士擔任選委的數字會更高,有望在特首選舉中有更大的話語權,而開明商界和溫和建制派也希望有所變革,「這可能是最後希望」。
他憧憬說,只要這方陣營能夠勝出,那麼將來香港是可以透過內部立法實現「普選立法會」,亦可以不經中央通過下決定如何組成「選舉委員會」,「那時候,立法會全面直選、選委會能反映民意選出特首,就是『真‧一國兩制』的時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Melody T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直以嚟,都無點拍有關JUPAS嘅影片… Quit U/ Trans科呢樣嘢,講親都會比haters攻擊 「肯定係讀唔掂啦」/「GPA得一」/「原來狀元咁廢」 呢啲謠言同更難聽嘅說話我全部聽過 無論我澄清幾多次畀埋數據,都仍然有人質疑我 加上我都算係揀錯過科嘅人,真係有資格分享? 但係我知道今...
2022年香港 在 比特王 Facebook 八卦
海水沖廁很可笑??
對於水資源缺乏的地方而言
海水利用一點都不希奇!
香港打從1950年後期就設立海水供應系統
每年替香港省下2成的總用水量
2015年香港延伸海水沖廁管線達到8成半人口!
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廠
由台塑集團斥資53.4億
將於2022年完工
預定每天可產高達10萬噸的淡水,減輕工業用水負擔!
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558549
台灣最早的海水淡化廠,是台灣電力公司核三廠的電廠用水,該廠於民國79年投資2.06億元,興建海水淡化廠,藉以供應核三廠的冷卻用水,及小部分民生用水所需。
台灣高科技產業在製程中,絕對不能缺水
否則會出現大量不良品
每年只要缺水的時候
科技大廠與農業用水爭水的新聞就會出現
只是台灣人通常都不在乎這些新聞而已!
話說回來
海水沖廁真的很可笑??
很多學術單位都在研究再生水利用
來節省水資源
所以 某些政治人物在批評一個政策時
真不要用台灣觀點看世界!
2022年香港 在 BusinessFocus Facebook 八卦
【追蹤 MarketFocus 看更多詳盡財經及投資分析】【#BF投資焦點】【王維基打不死】HKTV半年賺近億元恢復派息8仙 股價曾升一成 市值為TVB三倍 王維基指夢想公司變千億企業
2013年,「魔童」王維基旗下香港電視(1137)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失敗後,外界原以為王維基玩完,但他翌年再「燒銀紙」創立網購平台HKTVmall,七年後已易名「香港科技探索(HKTV)」的公司公布業績,指半年盈利達一億元,決定恢復派息,每股派息8仙,見證了王維基再憑「打不死」精神取得成功。香港科技探索(1137)今晨開市曾大升11.6%,高位見10.22元,之後曾回吐。香港科技探索日後能否有機會重新挑戰今年1月的17.02元股價歷史高位,暫仍是未知之數,但它現時市值約為90億,比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的30億高2倍,總算是報了王維基當年申請免費電視台牌照失敗的一箭之仇。
HKTVmall母公司香港科技探索(HKTV,1137)昨發表截至2021年6月底的中期業績,營業額15.18億元,按年上升13.3%。公司錄得純利9,580萬元,按年跌12.3%;若不包括Shoalter科技業務所產生的開支,上半年香港電子商貿業務純利為1.04億元,按年升12.6%。
公司每股獲盈利0.1元,公司遂決定更改近年不派息的政策,恢復派中期息8仙。董事會並同時建議更新今後派息比率指引,派息比率將為經調整後的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之30%至60%。據公司年報,王維基持有3.55億股,以此推算他可以收取2,840萬元股息。
香港科技探索經調整EBITDA為1.44億元,按年跌9.41%。整體毛利率及混合佣金率達24.5%,按年減少3點子。今年上半年訂單總商品交易額為30.4億元,按年增10.7%,不過每張訂單價值僅為465元,減少了8.46%。
香港科技探索昨公布業績時,記者問到集團副主席兼創辦人王維基對TVB最近收購網購平台「士多」嘅看法。王表示對TVB頻頻收購感到困惑,亦不認為TVB或市面上任何平台可以挑戰到HKTV,因為網購「唔係搞一隻App咁簡單」,王自稱香港除了他,「無人認真投資於倉存同物流」。
王維基在業績通告中,再提到他的夢想,便是帶領公司成為一個千億科技企業:「於我們而言,HKTVmall在業務表現上算是成功,HKTVmall是全球網購營運商當中,在短短數年間就能夠賺取利潤的少數營運商之一;在科技創新的範疇上,HKTVmall成功向外界引證了香港的電子商貿營運模式,如何以科技改變業務及支持營運。更重要的是,HKTVmall除了是一個商業的運作,亦是一個讓我們和同事證明自己能力和實現夢想的地方。我們希望五年後,有約50%的盈利來自Shoalter的科技業務;而我們的夢想,是希望帶領這個集團,成為一家國際性的千億科技企業。」
公司主席張子建則指Shoalter以自行發展的技術方案,支持HKTVmall以外的第一個大型網上購物商場, 將於數個月後面世。公司又指出,Shoalter的首個香港方案業務客—IT計劃於今年第四季推出網上購物平台EESE。Shoalter於今年8月4日提交首個香港標準專利申請,涉及自行發明的自動化零售店及系統,已處於最後開發階段,預期2022年上半年試行推出,並於同年正式推出10間店舖,有關的目標市場將為已發展國家。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
【TapNow玩樂著數優惠】
K11 ARTUS海景套房Staycation優惠!
連雙人早餐 + 下午茶【 bit.ly/3Ch7pSU 】
南豐紗廠 EONIQ手錶組裝工作坊
心意禮物之選【 bit.ly/3xrEjN9 】
—————————————————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請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businessfocus.io/
—————————————————
追蹤 MarketFocus 看更多詳盡財經及投資分析
—————————————————
時刻接收市場最新資訊,請追蹤Telegram頻道:
t.me/businessfocusofficial
—————————————————
請於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商業、財經及科技資訊的新聞稿,歡迎
Inbox或電郵至info@businessfocus.io!
廣告合作請電郵至sales@businessfocus.io
—————————————————
如果你對初創、商業及科技界有所見解,敬請投稿
至info@businessfocus.io
訂閱BusinessFocus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zZszEpbE87Mfh-q7D472BA
歡迎"Join" BF討論區暢談財經、商業及創科話題:BusinessFocus.io 討論區-¬¬¬
2022年香港 在 Melody Tam Youtube 的評價
一直以嚟,都無點拍有關JUPAS嘅影片…
Quit U/ Trans科呢樣嘢,講親都會比haters攻擊
「肯定係讀唔掂啦」/「GPA得一」/「原來狀元咁廢」
呢啲謠言同更難聽嘅說話我全部聽過
無論我澄清幾多次畀埋數據,都仍然有人質疑我
加上我都算係揀錯過科嘅人,真係有資格分享?
但係我知道今年嘅同學走過呢段路係特別唔容易
人人都會做錯決定,況且又唔係咩傷天害理嘅事
我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唔係更加有說服力咩?
所以就算預咗haters會dislike段片或講難聽說話
我都仍然鼓起勇氣去拍呢段片
希望用趁放榜同改選JUPAS前夕
用自己嘅故事啟發更多同學
-
全港唯一雙料狀元(DSE 7科5** + IELTS 9分)線上補習平台 – 免費試讀!
www.mteducationhk.com / www.mteducationielts.com
1) 5**濃縮精華筆記:狀元Melody Tam親撰濃縮精華筆記,絕對不拖時間,真正去蕪存菁,適合想於短時間內升Grade的你
2) 30年操卷祕技傾囊相授:Melody Tam應考前曾多次操練各科30年的Past Paper,將心得精華、試題備註傾囊相授,伏位、失分位一應俱全
3) 無限次重溫教學:安坐家中便能無限次重溫高質素教學影片,隨時隨地學習狀元考試秘技—— 你還願意到大型補習社上video class嗎?
-
早註冊 = 早享受
一站式平台比過往自動化好多,唯一須人手審批嘅步驟就係註冊(因為我地採用實名登記,所以會喺72小時內處理),之後就可以即買即睇!註冊後更加可以觀看所有免費課程同下載筆記(比免費資源下載頁內容更多!),免費資源不斷更新中,大家早註冊早享受~
-
Instagram: melodytamhkdse
Email: admin@mteducationhk.com
WhatsApp (Admin): +852 6049 115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PwFBL6wCH0/hqdefault.jpg)
2022年香港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2021年甫開局,新股一浪接一浪,大熱IPO超額認購近千倍,更有逾百萬人認購。預計新股認購潮持續,Smart Investor 如何發掘值得入手的IPO?抽到新股後又應該短炒還是長期持有?《#致富解碼》今集邀請到一盈證券有限公司的高資產淨值財富管理總監 #胡顯麟(Ronald),一盈證券2020年為30至40個IPO新股擔任承銷商,經驗豐富。立即去片!
【第19集主題:#IPO 新股】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胡顯麟 Ronald(一盈證券有限公司高資產淨值財富管理總監)
➤ 【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00:00
00:14 第一件大事
00:18 第一件大事
00:30 牛市時代即將來臨?
01:26 北水湧入香港市場的影響
➤ 【致富解碼】 邀請業界人才暢談財經金融,深入淺出與你配置Smart Money
*主持人介紹的字幕有誤,
更正:(左)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右)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04:25 本集主題:IPO 新股
05:37 2021年第一季有甚麼IPO主題值得留意?
06:46 為何今年香港股市及IPO受到大型投資者青睞?
08:14 2021年增長會有多少?
09:17 值得入手投資的IPO有何特點?
10:33 未來值得考慮入手的IPO?
13:20 前期投資者如何對推出IPO有利?
13:45 未來有甚麼本港明星股得到知名機構作前期投資?
14:20 長遠而言,IPO有甚麼主題方向值得留意?
15:54 女股神Cathie Wood擬推出太空產業ETF,有何看法?
18:19 大熱IPO超額認購近千倍,抽新股有何策略?
19:22 抽到新股後,如何決定短炒或長期持有?
➤ 【iBanker見聞錄】資深 iBanker 蕭少滔(Alex)暢談投行二三事。
20:45 上集回顧
21:08 作為中資上市公司,如何決定先在美國還是香港上市?
26:07 香港2021至2022年股市會繼續暢旺?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致富解碼》新集數逢星期六 9a.m. 上線!
======================================================
【2021年2月活動 現正開放報名】
➤ 曾淵滄博士「新經濟股與舊經濟股的配置」分享會(?2月6日前早鳥優惠)
【分享會內容】
✏️新經濟股增長潛力
✏️舊經濟股重估價值
✏️持倉配置戰略
報名:https://bit.ly/2XTa4PL
======================================================
【更多推薦影片】
➤ 胡顯豐:虛擬貨幣入門注意之處? https://youtu.be/W4LYhdONvZY
➤ 蔡嘉民:程式交易新手入門必看 https://youtu.be/UvGbzu-A4eY
➤ 簡志健(紅猴)、洪龍荃:價值投資如何達成財務自由?https://youtu.be/-KM-G9IdblE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7O...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Wealthub #iBanker見聞錄 #睿富財經頻道 #iBanker #投資銀行 #投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sjds3rhUK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