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吵「校正回歸」的議題,相信昨天已有很多醫學專家們紛紛跳出來解釋了。我這邊也不想引起太多的爭論。
【其它國家是否有發生類似的狀況?】
我提供一些資料參考,去年日本疫情剛開始時,大家應該都還有印象那時我們都還在爭論日本到底有沒有積極在做檢驗啊?2020/3/4那天PCR檢查件數突然暴增3835件,今年2021/2/15東京都也公告必須修正感染數、增加838人,這些都是遇到感染數極增、保健所業務量過多,對應上也有類似的塞車問題。
大家應該也有聽說身為科技大國的日本,過去在通報確診者資料竟然還在使用傳統傳真機的方式。相對地,台灣馬上就有所對應會簡化通報項目,相信很快就可以改善通報系統上的缺失。在疫情剛開始大量爆發的階段,多少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從5/15開始第一天確診者出現三位數,至今其實也沒有幾天的時間而已,此波疫情來得太快太猛,剛開始多少就會遇到問題的,就算是換個黨執政也是一樣會釘爆。
我並非都只會說好話,使用校正回歸的次數如果太過頻繁,肯定會讓民眾失去對於政府的信任,久而久之大家就不知道數字到底是真是假了。相信經過媒體與人民的鞭策之下,指揮中心肯定會加速改善,更能真正有效判斷台灣疫情未來的走勢。
我同意阿中部長所說的,每一位確診患者都代表一位病人,不是新台幣,並不適合用"作帳"的講法去引起對立。每一位病人都代表著一條生命,他們可能都是別人的重要親人。
事實上,很多工作上的數據都比確診數字的統計複雜上很多,像我們在半導體廠工作每天都要看一大堆Trend Chart。就我自己長期觀察了日本四波疫情的感想來說,不管是校正前還是校正後,這種250、350、450的數字,就長遠的角度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等級的。每天的確診數字從50跳到500、500跳到1500、2000跳到6000,這才是代表狀況改變了,所以我不解現在吵這些數字的意義?就以昨天第一次校正回歸後的數字,有很多粉絲團畫圖說確診數字在往下走,我並不覺得359→360→349→321這樣的趨勢有任何的意義可言,
很多時候我們都因為眼光太過於短淺,而只是被眼前的事物受困著。倘若我們可以站在更高一點的角度看,把眼光拉高,以長遠的方向看來,要如何把台灣的疫情數字更快速地收斂,避免走向其它國家那種每天上千上萬的可怕數字,才是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拘泥於差個幾十人的小數字上。
很多國家都預演給我們看那麼多次了,上天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的時間可以準備更充足的物資,現在輪到台灣必須來打這一仗了,台灣人是該收心好好共同面對這場戰役了。那些存心想內鬥的人拜託發揮點人類所該有的良知,別什麼都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若每天都只在跟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姊妹爭來爭去,那一點意思都沒有,那麼愛爭就去跟外面的人爭!大家可不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它重新歸零!非得爭到大家都生病了才甘心嗎?別忘了我們目前手頭上的疫苗數量好像還很不足耶!
【日本的疫情走向如何?】
日本政府發令差不多快滿一個月的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看起來...越來越不緊急了!每天的確診數字依舊是在5千上下,實施的範圍越擴越大,連非在本島的沖繩縣都在5/21被列入了。這"做做樣子"、"一點都不緊急"的事態宣言,看來還會繼續下去,菅内閣支持率持續往下掉至31%。
下午我有看了一下渋谷大十字路口跟台北西門町的即時影像相互比較,東京都政府派著好幾台車子上面掛著注意「N501Y變種病毒」的警示看板,但渋谷街上的人潮卻全都跑出來了,真的完全都不像"緊急事態"該有的樣子了,很明顯地,日本人對防疫已經感到疲乏。
從圖表的數據可以知道東京都目前依舊以N501Y變種病毒的感染占多數,E484K南非變種病毒也占了一定比例,從來型的武漢病毒反而占少數,更令人擔憂的是印度型變異株有往上升的趨勢。日本國內疫苗接種慮是否能跟上雙突變、三突變變種病毒進入社區感染的速度,也是讓人相當擔心的。
【學習英國達成70%的接種率】
沒想到去年被各國封鎖、拒絕入境的英國,現在反而要成為日本學的對象了。英國甚至在2021/1/8還出現最高單日接近7萬確診的數字,但由圖表可以知道隨後疫苗快速大量接種,英國至今已完成第一回疫苗的接種率已達71.2%,完成第二回疫苗的接種率達41.1%,再加上實施封城的手段之下,已逐漸把單日確診數字給壓下來了,最近大家在電視上應該也有看到英國很多地區陸續解封的好消息。
可以振奮人心的應該就是整體疫苗接種率拉高之後,確實是有效的。即使AZ疫苗僅有70%的防護效果(Pfizer跟Moderna具有90%以上的防護力),但英國主要也是打AZ跟Pfizer疫苗為主,若各國也能持續讓60%~70%人民有抗體,那病毒傳播速度應可逐步減緩。
【日本施打疫苗的狀況】
日本從2/17就開始醫護人員與老年人的疫苗接種,主要是以Pfizer疫苗為主,但截至目前為止,竟然僅有3點多、不到4%的接種率,是全球國裕國最慢的接種比率。
日本人民大概也已經看得出來,唯有疫苗的接種才能救日本了,很難再去指望政府能有所作為。令人不解的是,日本爭取到的疫苗數量已足夠讓1.26億人口施打,更是擁有Pfizer跟Moderna這兩款全世界最想要的疫苗,但民眾卻不願意施打,讓日本這個公衛大國落得疫情失控的下場。甚至有新聞報導指出,神戶市一家接種中心,因為配送上的疏失,疫苗解凍後並沒有在2小時內稀釋施打完,導致960隻疫苗整批報銷,只能丟進垃圾桶。(台灣民眾應該覺得有夠浪費的,可不可以多分一些給我們?)
日本也將通過Moderna與AZ兩種疫苗的緊急使用許可,接下來就只看日本民眾是否能夠提高接種配合度,以及日本政府宣誓大規模疫苗接種,是否真能徹底執行?
--
【前面的路或許還很艱難,但我們應當攜手面對!】
我的資訊大多數是從長期接觸日本的疫情新聞而來,但真的覺得台灣似乎很少有媒體會去整理報導病毒跟疫苗相關的研究,轉了好幾個電視台幾乎都是打打鬧鬧或者車禍的負面新聞,不然就是不同政黨之間在各說各話、相互攻訐、引起恐慌與對立。我們選出來的立法委員跟議員是不是都不用做事情,只要一直上節目吵架給大家看這樣就可以了呢?
期待透過此次疫情的經驗,可以幫助台灣醫界能對新冠病毒有更多的研究數據分析,更能知道如何幫助染疫的患者恢復健康。與其在那邊討論「校正回歸」數字的真假問題,不如把重點放在下週的陽性率或R0值這些指標的走勢是否有往下降一點吧!
我們其實應該更想透過醫療數據統計,了解英國變種病毒株到底對於台灣國人的健康影響程度是如何?像是今天5/23記者會當中,張上淳教授就有報告4/15以後的2795名個案當中,有270人屬於嚴重肺炎(9.7%);單看60歲以上是佔了37%,重症病患比例為18%。(本次萬華行動史有很多中高年齡層,甚至很多也都是慢性患者,因此這部分的疾病嚴重度跟先前的認知有些不太一樣) 若以整體3680個案來說,嚴重肺炎占了6.2%,有2.6%接近或已到呼吸衰竭程度,有66例使用呼吸器、2例使用葉克膜。
日本有著很好的醫療科學技術分析,也有著足夠劑量的疫苗,但人民疫苗接種配合意願低,政府也無法推出強而有力的防疫對策,對人民太過度的行動自由而束手無策。台灣在防疫政策上有積極對應的執行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長時間盡心盡力地想替全民守護,天才IT大臣唐鳳也懂得將數位科技快速地運用在防疫上,卻總是被自家人的政治內鬥而自找了一堆非必要的麻煩,在疫苗取得上也受到國際政治的打壓。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要面對的難題,最終的結果搞不好真得要回歸到「適者生存」。對國家防疫有益的,我們再去做。網路上很多會混亂您內心的,只為了某些人政治利益的,我們要小心不要成為落入有心人士的幫兇。把眼光拉高,讓視野跳脫台灣這個小地方,記取各個國家的教訓。來想想看,怎樣才是對台灣長遠疫情來說,是比較有幫助的呢?
祝福台灣下個禮拜的疫情能日趨減緩。盡可能地就少外出、少外食、少接觸他人,或許我們幫不少什麼大忙,但能夠減少醫療上的任何負擔就是最好的幫助,小小的力量也可能是大大的幫助。
--
✅ 免出門!免運費!大阪王將煎餃團購中
https://bit.ly/2QAqX1y
✅ 台塑集團UV-C紫外光空氣除菌機推薦
https://bit.ly/2QFZ2Nl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七天到貨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2021數位學習趨勢報告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八卦
【不只半導體寫奇蹟!前瞻台灣下個影響世界的潛力股】
現在全球有差不多17億人,需要透過遠距教學,維持學習活動;在美國也有10億人,採取遠距醫療,減少去診所看病。
零接觸商機是疫情下帶來的新常態。過去幾個月,相信大家都能特別感受到,高技術為人類帶來的幫助及貢獻,其中的關鍵就是5G。
我們已經面臨到數位世界跟實際世界的融合點。 #BWTalks 改變/未來2021趨勢大論壇 精華片段,更多應用實現場景搶先看...⬇⬇⬇
其他集數精彩回顧
EP1:2021商周關鍵報告
https://fb.watch/2xkvxTetTC/
EP3:新社會脈動-在地共好心企業
https://fb.watch/2xku9Ag1sH/
EP4:新社會脈動-後疫情世代
https://fb.watch/2xktNt-fPY/
2021數位學習趨勢報告 在 我是產業隊長 張捷 Facebook 八卦
#週末愉快
分享一下隊長在6月曾寫過的文章~
讓「危機處理」與「反敗為勝」成為你的習慣!!!
面對股市震盪下跌時,須掌握3大原則:1.看得懂市場、2.看得懂股票、3.手上留有多餘的現金。有想法、有做法、保留退路,才足以因應所有的變局。隊長金句分享:「從不會到會,稱為學習;從會到熟練,稱為習慣。」讓「危機處理」與「反敗為勝」,成為你的習慣。
當空方趨勢轉變時,跟同學分享3招應對方式:
第1招》快速、精準選股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股市是吃人的市場,比別人快一點點、買好一點點、買點早一點點,起漲前買的張數多一點點,任何一的「一點點」,影響的都是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的獲利。平時要研究,才不用臨時抱佛腳。這次防疫概念股的轉換與研究,例如泰博(4736)、鈊象(3293)等,買點都在疫情爆發初期就浮現,而過去所有的基本面累積、看過的報告,都會影響到選股。尤其是在大跌之後,市場的反彈往往會出現新的主流,掌握這波新主流就是一個反敗為勝的好方法。
第2招》把握機會果斷出擊
失敗時,與其花時間抱怨責備批評,不如勇敢、果斷地把握機會,撥出一部分的資金,嘗試戰鬥,也許陽光就在風雨後。
第3招》嚴設停損點
大部分投資人進場前,總想著賺到錢之後要如何,總想著要賺多少錢,從不先設想若遇到賠錢、套牢,該怎麼辦。持有的股票一旦下跌,就是慌亂、緊張,不知所措時做的決策往往是錯上加錯,最終導致追高殺低,虧損連連。隊長常舉一個例子,買刮刮樂或彩券沒中獎,會因此想砸彩券行店面嗎?不會,因為你購買之前,已經知道最大的虧損跟損失是多少了!進場前,先想好並記錄可以接受的最大虧損幅度或金額,那還有什麼好緊張?《孫子兵法》有云:「戰先慮敗,備退路,計利害,知險厄,策得失,明動靜。」因此,「未慮勝、先慮敗」,預先設想最壞的情況,非常重要。
失敗的人,其實沒有悲傷的權利,快一點擦乾眼淚,重新振作起來。面對詭譎的盤勢,切記「未慮勝、先慮敗」,先想好退路與停損點,隊長習慣在盤後或盤前,設定關鍵的停損點位,連同交易策略一併寫下來,例如某股票跌破季線,再往下破前低,收盤前出一半。練習寫下交易策略與停損點位,是一個不錯的習慣。
沒有人學騎單車不會跌倒的,也沒有人投資不會賠錢的,成功的贏家在投資生涯中,都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經驗,甚至破產,但他們堅持下去,由於對股市的熱忱、對自我的期許、對獲利的期待等,因而持續充滿活力與熱情,最終邁向成功!所以,呼應一開始說的,股市的輸家總是抱怨過去為何失敗,贏家則想著未來如何成功。我是產業隊長,將會持續與大家一起精益求精,一起邁向財富自由!
再麻煩大家多多按讚分享,
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非常感謝!
------
🏆【張捷主流產業選股術 數位訂閱】
✔️主頁 → https://reurl.cc/NX3jke
🏆【2021張捷產業冠軍班 週二晚上課程】
✔️請撥打客戶服務專線:(02)02-25056789分機轉5720~572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8:00(例假日除外)
2021數位學習趨勢報告 在 2021 學習吧線上學習趨勢報告 的相關結果
2021 學習 吧線上學習趨勢報告. ... 下載趨勢報告 · 加分版臉書粉絲頁 · 加分版IG粉絲頁. 2021學習吧加分版. ... <看更多>
2021數位學習趨勢報告 在 翰林出版教育優先- 「2021數位學習趨勢報告」由 ...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2021數位學習趨勢報告」由學習吧委託TVBS 民調中心執行,共電話訪問611名家長: 結果顯示,家長對於數位學習的認知與想法,在疫情爆發後有了明顯變化!! ... <看更多>
2021數位學習趨勢報告 在 2021數位學習趨勢民調首次披露疫情前後家長認知變化 的相關結果
... 進行一年一度「數位學習教育趨勢調查」,並於9日公布「2021數位學習趨勢報告」,發現學生家長對於數位學習的認知與想法,在疫情爆發後有了明顯變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