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與趙少康 1994 vs 2020
上圖由熊力學攝於1994年6月26日,當天下午舉行的「我最適合當台北市長電視辯論會」邀請已表明參選改制為直轄市的台北市之首任民選市長意願的丁守中、陳水扁、趙少康,分別就交通、環保等議題提出個人見解。
1994年3月27日,丁守中搶在時任台北市長黃大洲之前宣布參選,並請辭中國國民黨青工會副主任職務,爭取提名;但在首場說明會中,因嚴詞批評黃大洲施政不及格,引發組發會副主任張正中的批評,結果黨內初選由黃大洲勝出,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首任民選市長。
1994年12月3日,台北市舉行了《直轄市自治法》實施之後的第一屆民選市長投票,由陳水扁以近四成四的得票率當選。得票數前三多的候選人得票率分別為:陳水扁(民主進步黨)43.67%、黃大洲(中國國民黨)25.89%、趙少康(新黨)30.17%。
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陳水扁尋求連任失敗,由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的馬英九當選。
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中國國民黨因分裂(時任副總統連戰代表黨參選,前台灣省長宋楚瑜則脫黨參選)敗給民主進步黨,由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得票數前三多的候選人得票率分別為:陳水扁(民主進步黨)39.30%、宋楚瑜(無黨籍)36.84%、連戰(中國國民黨)23.10%。
下圖攝於2020年10月31日,當天趙少康前往台南拜訪陳水扁,兩人一見面便暢談近2小時,內容包含陳水扁擔任總統執政時的祕辛以及當前的國內外政治局勢等。曾於26年前一同競選台北市長的兩人,年屆70(都是39年次)之後再度握手上演「世紀大和解」,引發外界的關注。
趙少康提出「朝野、兩岸大和解」的想法,陳水扁則表示他早在2000年就已深知兩岸若要對話,必須讓朝野先對話,因此在總統任內非常珍惜能和各政黨領袖談話的機會,然而令他覺得可惜的是,在他之後並沒有其他總統曾安排朝野對話。
陳水扁說,如果1994年由趙少康贏下台北市長選舉,那麼台灣政治局勢便會完全不同;陳水扁進一步指出,國民黨的第一位政治明星是趙少康,第二位是宋楚瑜,第三位才輪到馬英九,如果1994年趙少康贏下台北市長選舉,那麼他相信2000年的總統必然就是趙少康,而且一定是兩任8年,接下來的政治局勢就很難說了;對於陳水扁的說法,趙少康則表示自己做媒體也做得很好。
2020總統大選台北市得票數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高雄市長補選簡單評論】
1
以一場「補選」來說,拿到67萬票、「7成」得票率,這是非常高的數字
但現在統媒和泛藍政客不斷強調說陳沒有超過2018的自己,沒有超過2018的韓國瑜
反正就是拚命要貶低補選的正當性
啊現在就是2020,一直講2018是在哈囉?
補選本來就不可能衝高投票率,超過四成投票率已經很高了
再加上今年高雄市民投了這麼多次票,主要對手李眉蓁又不斷爆爆樂
比賽早已進入垃圾時間,市民們仍願意出來投票實在非常不容易
這成績對民進黨來說是一個壓力,代表選民睜大眼睛在看
人們有所期待
2
其實不管是得票數、得票率,可能都不是最好的指標
選舉應該要觀察的是「催票率」(得票數除以總選舉人數)
大家可能沒注意到,2018年的選舉,
陳其邁的催票率32.5%甚至還贏過桃園鄭文燦的31.8%,新竹市林智堅同樣31.8%,遠遠超過台南黃偉哲23.8%
當時的韓國瑜真的是超級強大
這次補選陳其邁的催票率29.2%算是非常好的成績了
再強調一次,不能拿不同選舉之間的票數來論正當性、權威性
頂多就是個參考
*這邊要推薦強者同學的分析文:高雄市長補考,誰云過關?https://pse.is/T86HS
3
對陳其邁個人來說,2018年敗選之後,他的身段變得更柔軟許多
歷練了行政院副院長的位子,經過疫情的考驗,也算是證明自己的能力
不過接下來他除了在政務上必須非常認真推動之外
他本人在大型造勢場合的演講和表演,那個風格實在還是很不行
之後勢必要再練練
面對各派系之間的競爭則是另一個巨大的課題
4
如果要講2018的話,那為什麼不講2018韓國瑜獲得89萬票結果被將近94萬票罷免?
這場罷免的結果真的是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的奇蹟
而且要講2018的話,韓國瑜89萬票結果現在補選李眉蓁只剩24萬多票,應該也要強調一下呀
事實就是,百年大黨連一個像樣的候選人都推不出來
李眉蓁連把政見講清楚的能力都沒有,念稿都念不對
甚至,連正常的政見可能都沒有
然而,在國民黨內,稍微正常一點的政客在自己的同溫層被凍死已經是常態
整個黨的論述方向早就都壞掉了
然後,主掌人才培訓機構革實院的人是羅智強
真的是草包的天下
5
話說回來,高雄的經濟問題其實滿大的,是整個產業結構的問題
是市場經濟下贏家輸家差距大的問題
是台灣的各地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台北市長期拿走最大多數的預算,真的沒有資格去批評別人)
這些問題在選戰當中往往沒有獲得很好的討論
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有好的解答
空轉兩年之後,可能又落得更遠
遠的不說,光是目前檯面上的幾個重大計劃(輕軌、科學園區etc)就一定會有很多利益衝突的可能
潛在優勢是接下來很有發展軍港和軍工業的可能性存在
但大家會不會有耐心呢?執政的人有沒有規劃和實行的能力呢?這會關乎高雄的長期發展
6
補選其實早就大勢抵定,沒什麼好談的
然而,從這幾次的選舉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品格教育以及性別平等教育,都有待加強
品格教育的部份包括論文抄襲事件
一開始爆料之後有人跑出來說只抄四頁不算抄
然後被爆料「整本抄襲」之後還可以理直氣壯
再繼續跳針早已澄清幾百遍的蔡總統論文
面對這種狀況,百年大黨選擇力挺到底,黨主席還是留美政治學博士、當到副教授
這種瞎挺背後所忽視的學術倫理問題,其實是非常嚴重的
除了抄襲外還有像是拍MV被說侵權之後的回應也是很扯…
韓國瑜在最後時刻現身,一下又搶走所有焦點
這次是鵝蛋和生小孩,再度是完全不知所以然的內容
但整個言論就是認定了女性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生小孩
從2018到現在大家已經聽過太多這類荒腔走板言論
各種歧視言論和不尊重女性的言論
在在顯示這批人心中的價值觀念都已經陳腐到底
不過說真的,力挺的人們仍然非常多
光是總統大選當中的五百多萬票就很讓人心驚
7
說到歧視言論,柯文哲完全不遑多讓
而在這次補選當中,柯文哲的刻薄寡恩以及媽寶性格再度正常發揮
選完立刻開溜,連記者會都不願意出席
等同於是在比賽都還沒正式結束的狀況下,就宣告「那個已經沒用了」
最好笑的是,他開溜到台中的理由是要到台中掃街拜票
台中哪來的選舉.......
吳益政雖然在當議員的風評不錯,但他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是極端統派
會贊同一國兩制的那種,跟新黨是一樣的
民眾黨就是積極搶攻泛藍市場,根本不是什麼理性中立的第三勢力
然而,這整個黨組織和團隊實在太差勁,主席和蔡壁如兩個人到高雄站台,
又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合照站中間,直播也站中間
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選完了之後民眾黨的支持者、高層人物們,開始拚命罵吳益政
(吳益政是有其理性沉著的一面,例如他在記者會上面打臉蔡壁如的說法真的很有趣。但既然知道這些人都是這樣的水準,當初又何必答應受徵召呢?)
台北市長丟著市政不管,民調敬陪末座也無所謂,罵民進黨網軍操控就可以了
才剛選完總統大選就急著講說要投入2024選舉
找人合作卻總是一如往常地刻薄,用完即丟
大家還要給這個人機會嗎?
推薦閱讀:沈榮欽評論
https://pse.is/U9N6D
8
最後來引兩段葉高華老師在總統大選之後的分析(兩篇文章都非常好看而且長知識):https://pse.is/SGP33
quote:第二次的政黨重組,我們可以看到年輕、都市、新中產階級大舉從國民黨剝離出來。民進黨吸收其中一部分,但無法全部吞下。因為許多出身藍色家庭的人仍舊無法忘懷當年對陳水扁路線的反感,投不下民進黨。於是,選票市場上出現一大塊很容易被「藍綠一樣爛」打動的空間。時代力量與民眾黨就是在爭奪這一塊市場。雖然蔡英文得票創紀錄,但是增加的那一塊——年輕、都市、新中產階級,對民進黨的忠誠度相當低。如果民進黨推出不適當的人選,這些人轉身就跑,沒在客氣的。而時代力量與民眾黨正虎視眈眈地想要網羅他們。由此可見,民進黨完全沒有得意忘形的空間。若不謹慎,難保不會重演2018年的慘劇。/
https://pse.is/SEADR
quote:年輕人幾乎不再把國民黨當成選項,但又渴望有其他政黨來制衡民進黨。因此,生態上一定得有政黨來填補制衡者的位置,這是新興政黨發展的大好契機。只不過,那生態位置還不一定專屬於誰。倘若新興政黨的表現讓人失望,年輕人也是很容易尋找其他替代品。/
現在台灣大部份的在野黨表現都是荒腔走板的,而且更麻煩的是,還有很多都是超級親中的。
如果民進黨不好好認真,那麼民眾懲罰了執政黨之後,結果就會是2018之後的那個樣子。
執政者能不好好認真嗎?
2020總統大選台北市得票數 在 余莓莓 Facebook 八卦
分享莓莓8月10日於「新台灣加油」有關首都市長選舉的論述。
一、年底一役不只是首都市長的選戰、不只是2020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更重要的是台灣價值的保衛戰。所謂的台灣價值,不僅是國家主權與台灣意識,這個價值更包含了民主、自由與人權。而自由當中,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更是其中重要的內涵。
二、柯文哲在雙城論壇講稿事件被發現有A、B兩稿,公然說謊,北市府居然透過媒體高層搓掉新聞,甚至對報導的女記者說出:「到底我們擺平你了沒有」 ,這種利用職權戕害新聞自由的作為正是對自由、民主、人權的惡劣傷害。同時更讓人見識柯市長雖言必稱「公開透明」,實則暗黑喬事甚而以權勢凌人的虛偽假面。
尤其,獨家新聞向為媒體最愛,然而北市府居然一通電話就可埋葬此則獨家,北市府與電視台高層的親善關係耐人尋味,而該電視台的政治立場與態度取向更是舉國皆知,本案所透顯的複雜脈絡令人擔憂。
三、該名女記者於臉書、IG等社群軟體揭露被搓新聞的事實之後,不只離開原職,更遭受上千則極度凌辱不堪留言的飽和式攻擊,連出面譴責北市府三起戕害新聞自由事件的記者協會,也一樣遭到獵巫式的攻擊與羞辱。受害的女記者揭發事實卻橫遭二度摧折,聲援的記協秉持新聞自由的信念發出正義之鳴,同樣也無法倖免被大規模攻擊。在此我們要問,是非與公道何在?
如果這件事是發生在其他政治人物身上,只怕其人格聲譽將面臨毀滅性的傷害,甚至政治生命一夕告終,但為何發生在台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身上,不只毫髮無傷,更有大批柯市長口中所謂的「網路義勇軍」完全罔顧是非的死命護航,甚且公然言語霸凌受害的女記者與記協?
這些所謂的「網路義勇軍」永遠都是以此乃自發性的行為,與柯市長無涉作為託辭,然而柯市長明明知道也看到多少因為護衛他而發生的網路霸凌事件,卻從未置一詞,甚至以擁有大批所謂的「網路義勇軍」而沾沾自喜,樂於欣賞這樣的霸凌劇碼一再發生,通過價值迷亂的煙幕築起捍衛個人利益的堡壘,殺聲震天烽煙四起,只要誰敢公然質疑批評柯文哲,幾乎就難以倖免遭受網路紅衛兵式的圍剿批鬥!
四、是以,年底首都市長一役,絕不僅僅是選票勝負的較量,更是價值與信念的選擇。個人30餘年來一路支持陪伴民進黨,正因為相信民進黨是一個始終堅定站在民主、自由、人權與台灣主體意識的政黨,而非只是一個算計選票利益、崇尚投機權謀的選舉機器。
回顧1996年台灣首度總統直選,當年代表國民黨的李登輝總統聲勢如日中天,而民進黨從國會到地方縣市卻是席次遠遠無法望國民黨之項背,開票結果李連配取得54%的選票,而民進黨的彭謝配只獲得21%。然而在選戰的過程當中即使民進黨遭逢如此艱困情勢,也未見任何黨公職吹捧獻媚國民黨候選人,黨中央更是投入全黨所能竭力輔選,就是有這樣的意志、決心與理念,民進黨才能走到今日完全執政的局面。
然而,此次選舉過程中各種光怪陸離,令人寒心的現象層出不窮。現任的議員同時也是民進黨提名的下屆議員候選人,在黨已推出市長候選人姚文智的情況下,仍不斷在電視政論節目大力吹捧柯文哲,渾然忘卻自己身為議員監督市政的職責所在,更無視政黨政治精神與政治倫理底線,著實令人遺憾。而黨中央秘書長的態度同樣令人費解,在面對黨籍議員明顯違背政黨政治的情況下,竟然完全未予譴責,甚至反向批評飽受困擾的市長候選人姚文智陣營,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所謂團結,豈可顛倒責任片面要求受害一方退讓成全,而毫無隻字片語要求另一方不當舉措者應有所節制?如此一來,豈非鼓勵有樣學樣,日後再有黨公職比照仿效,此實源於今日所種之惡因。
試想,2020總統大選,若柯文哲出馬挑戰總統大位,屆時若如同今日又有黨公職百般吹捧柯文哲,請問又該當如何處理?是否也比照現今姚文智陣營所受待遇,不對投機違背政黨紀律者予以要求節制,而竟是公開指責總統候選人陣營的不是?此寧非荒天下之大謬?
五、由此看來,柯文哲今日已自成局面,年底選戰勝負與得票數多寡將攸關柯文哲未來動向。若柯文哲連任成功,或只以極些微的差距敗選,則柯文哲挾餘威能量直攻2020總統大位,絕對是最可能的選擇。
觀察近日柯文哲陣營刻意釋放探視李登輝前總統之訊息、前往深綠大本營台南市舉辦簽書會、幾度奔赴新竹縣力挺徐欣瑩,到處探詢可結合力量籌組「白色聯盟」...,諸多作為在在顯示柯文哲欲跨出台北市奔向總統府的企圖。而此一時機點,當然是以2020年遠勝於2024年。
主要原因在於台灣的政治人物耗損速度驚人,賞味保鮮期難以超過兩個任期,2020年的柯文哲仍處於賞味期內,此時不選更待何時?畢竟以柯文哲不堪探究檢驗的市政成績、口說公開透明實則暗黑操作的事件逐一曝光、「兩岸一家親」的媚共本質更是眾所周知且可能愈加發酵,他如何能讓自己拖延到2024再競逐總統大位?因此,年底的首都市長一役可說是決定柯文哲能否進軍2020的試金石,成敗在此一役。若柯文哲敗選且票數遠低預期,那麼柯文哲就無進取2020的能量,遑論2024;若柯文哲勝選或雖敗選而票數可觀,則其前進2020必然大有可能。
屆時除了台灣內部以外,中共必然將極盡所能影響選舉。畢竟,對中共而言,民進黨是其首要敵人,誰能裂解民進黨、裂解本土陣營,誰極可能就會是它最屬意加持的人選。由此觀之,一向精於統戰操作的中共,會支持能夠團結綠營齊心對抗的國民黨與其候選人,還是會支持能夠分裂綠營的柯文哲?相信答案不言可喻。
所以,年底的首都市長一役,請容我再次強調,不只是首都市長的選戰、不只是2020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它更是一場民主、自由、人權、國家主權與台灣意識的保衛戰。
一場台灣價值的保衛戰。
https://youtu.be/EANEOsZJeU0?t=39m9s
2020總統大選台北市得票數 在 [新聞] 2024不分區立委「拿8席是低標」 柯文哲-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