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第一部出道作品
其實是台北電影節的形象廣告
那年我19歲
2016年我第一次來到台北電影獎
今年我23歲
謝謝大家
謝謝群星瑞智 Star Ritz張立昂 Marcus C
謝謝張書豪 Bryan, Shu-Hao Chang陪我頒獎
謝謝我的少女時代 Our Times
謝謝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
#Alexandermcqueen我的好搭檔
#Cartier我的好朋友
#長這麼高都是ChristianLouboutin的功勞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
2016台北電影獎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八卦
【懷念・吳朋奉】
演員吳朋奉於 2020 年 5 月 25 日凌晨,因出血性腦中風導致顱內出血,於家中逝世。
55 歲的吳朋奉非科班出身,從實驗劇團開始踏入戲劇界,一路來演活了無數的草根人物,也曾憑藉《父後七日》、《歸.途》與《第一響槍》等作品拿到金馬最佳男配角、台北電影獎影帝及金鐘視帝,是台灣相當重要的中生代男演員。近來他在茄子蛋《浪子回頭》MV 中詮釋中年浪子的轉身與落寞,也成為樂迷與觀眾心中難忘的表演。
「幾乎從他出現的第一個鏡頭,那個氣場,呼吸的氣息,就讓人無法不盯著他看。」——第 54 屆金鐘獎評審形容吳朋奉
除了演戲,吳朋奉也是許多社會議題的倡議者。電影《父後七日》中,著名的道士朗誦:「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又不是我老爸/你管我這麼多?」那首台語詩,正是吳朋奉的即興創作。對台語有深刻情感的他也和好朋友陳竹昇共同提倡台語文化傳承,兩人在電影《阿莉芙》中飾演「情侶」,其真情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那年,陳竹昇因《阿莉芙》獲得金馬最佳男配角,感言中特別感謝吳朋奉:「哥哥,我知道你在看電視,多謝你。你若不覺得我美,全世界沒人會覺得我美。」
吳朋奉離世的消息來得突然,紀錄片《無米樂》導演莊益增也在臉書上書寫悼念:「早上在夢中聽到電話,響了兩次、沒有接。我抽完菸回撥,他們是要告訴我,『吳朋奉走了』,我打開瓶蓋喝了幾大口威士忌,算是我幫兄弟吳朋奉喝的未竟之酒,一路好走。」
「這麼好的人就這樣走了,幹,不要跟恁爸說什麼佛祖菩薩會照顧好人。恁爸沒在信啦。」——《阿莉芙》
慶幸有影像永留存,讓身為影迷的我們,能在吳朋奉的作品中,記得他,懷念他。
2016台北電影獎 在 許瑋甯(Ann'space ) Facebook 八卦
知道我們在笑什麼嗎⋯⋯😂😂
2016台北電影獎
捕獲兩位電影大使 許瑋甯(Ann'space ) 五月天 石頭 在頒獎典禮上相視而笑的Q照,也太可愛了吧~
今年電影獎頒獎典禮星光熠熠,《只要我長大》更是一舉拿下百萬首獎等五項大獎!颱風天夜晚別出門,一起乖乖宅在家重溫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吧!
►Vidol影音 頒獎典禮回顧:http://vidol.tv/event/53(需先加入會員哦~可用FB登入)
2016台北電影獎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2016台北電影獎 在 hulan Youtube 的評價
《十年台灣》由劉嘉明監製,五位導演為鄒隆娜、 廖克發、呂柏勳、謝沛如和勒嘎舒米。五支影片風格各異,但主題都跟台灣緊緊相扣,承載了對台灣不遠未來..............
《十年台灣》由劉嘉明擔任監製,五位導演為鄒隆娜、廖克發、呂柏勳、謝沛如和勒嘎舒米。呂柏勳今年以短片之姿奪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鄒隆娜憑《阿尼》入圍2015年坎城影展,廖克發今年憑《波羅蜜的愛》企劃入選坎城創作工作坊,謝沛如是2016年柏林編劇新銳營的學員,勒嘎舒米曾執導《太陽的孩子》。
《十年台灣》的五支短片中,勒嘎舒米導演的《惡靈罐頭》將背景設在堆棄核廢料的蘭嶼,透過一名沈默達悟族老人的日常,表達對核災和被世界遺忘的擔憂,也暗喻被政府忽視的孤島處境。
導演鄒隆那的《942》關懷外籍移工遭遇到的困境,科幻、寫實交雜的敘事帶觀眾在不同時空穿梭,以不同身份看同一件議題,反思台灣社會常見的歧視與不平。
在導演呂柏勳的《路半》中,十年後的城鄉差距依然存在,環境依然沒變,主角鄉下青年要面對的就業問題也一樣。
謝沛如的《蝦餃》以詼諧手法呈現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可能造成的現象,融入多元成家的元素,拍出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影片。
面對社會的複雜與紛擾,廖克發導演在《睏眠》中虛構出可以讓顧客選擇夢境,進入深層睡眠的機構。超現實的拍攝手法,留下引人思考的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