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依琳 Erhu Eilleen 陳依琳
《George Benson 》-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這首是一首著名流行歌曲,也是電影《麥迪遜之橋》主題曲,
是由Gerry Goffin和Michael Masser創作,
最初由美國黑人爵士樂歌手George Benson在1984年演唱並收錄於專輯,
1990年代後,也有許多歌手;方大同、Westlife西城男孩、格蘭·梅德羅斯 ......等歌星翻唱,
這是一首曾風靡全球的老歌,連我爸媽從年輕到現在還是非常喜歡這首情歌~
#前鏡頭錄製
#下個月要來忙考試跟工作了
#Sorry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毛亮傑A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崔苔菁,永遠的愛神,在台灣影劇圈有無可取代的巨星地位,她唱歌、跳舞、主持、演...
「1990流行歌曲」的推薦目錄:
1990流行歌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是1994年1月29日在華視播出的綜藝節目《金曲龍虎榜》第224集的「廣告現場」單元,主持人為胡瓜,來賓是當紅的「小虎隊」,由吳奇隆、蘇有朋、陳志朋三人組成。
【認識小虎隊】
1988年7月,華視推出張小燕製作的學生才藝選秀節目《青春大對抗》(播出一季後,更名為《TV新秀爭霸站》),當時由曹琳(曹蘭之妹)、吳佩瑜、徐淑娟(徐若瑄)三個女生組成的「小貓隊」擔任節目助理,為了達到平衡,開麗創意組合公司再公開徵選三名男生作為助理主持,最後由當年18歲的吳奇隆(1970.10.31生)、17歲的陳志朋(1971.5.19生)與15歲的蘇有朋(1973.9.11生)在眾多參選者中脫穎而出,相對於小貓隊,這三個男生組成的團體被命名為「小虎隊」。
結果,原先作為主角的小貓隊一直沒能紅起來,反而是作為配角的小虎隊被唱片公司相中,推出唱片而大紅大紫。之後,曹琳退出小貓隊,王思涵加入;於是,吳佩瑜、徐淑娟(徐若瑄)與王思涵,在1991年12月以「少女隊」之名推出了首張專輯《我的心要去旅行》。
年紀最長的吳奇隆當時是台中體專的學生,有柔道和跆拳道基礎,代表動作是乾淨俐落的後空翻,外號「霹靂虎」;陳志朋學過芭蕾舞,具有音樂舞蹈基礎,長相酷似香港明星張國榮,被稱為「小帥虎」;年紀最小的蘇有朋就讀台北市明星高中建國中學,具書生氣質,因此被稱做「乖乖虎」。
1988年底,小虎隊與飛碟唱片簽約,最初的定位為「台灣的少年隊」,不僅造型模仿當時的日本男子偶像團體「少年隊」(東山紀之、錦織一清、植草克秀),連第一首單曲《青蘋果樂園》也是改編自少年隊的歌曲《What's your name?》,以動感舞蹈結合輕快旋律,小虎隊在台灣演藝圈初試啼聲便一炮而紅!
小虎隊在同公司女子團體「憂歡派對」的帶領下,三男二女於1989年1月10日推出合輯《新年快樂》,收錄其中的《青蘋果樂園》則成了小虎隊的成名曲,三個男生充滿活力的陽光形象,迅速獲得青少年的喜愛,小虎隊隨即在同年4月30日推出他們的第一張專輯《逍遙遊》。
1989年5月6日至6月18日,當紅的「小虎隊」利用假日進行「逍遙、貨櫃、小虎隊」全台巡迴演唱會,以改裝的貨櫃車為露天舞台,不收門票,共20場;這是台灣第一次的大篷車形式巡演,當時每一場演出都受到在地歌迷的熱烈歡迎,盛況空前!
1990年,憂歡派對推出專輯《祝福》後宣告解散。
1993年末,陳志朋退伍歸隊,小虎隊舉辦「星光依舊燦爛」歌友會,並發行星光依舊燦爛。此時,台灣娛樂界的偶像團體浪潮逐漸退去,後起的個人偶像層出不窮,小虎隊三人也開始偏向於以個人名義發展。之後,吳奇隆、陳志朋、蘇有朋以合輯的方式分別在1994年和1995年發行了《快樂的感覺永遠一樣》和《庸人自擾》兩張專輯。
1995年的春季和秋季,小虎隊在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舉辦了多場「虎嘯龍騰狂飆95演唱會」,值此時期,飛碟唱片與大股東華納音樂發生歧見,飛碟團隊陸續離職。
1996年,飛碟唱片被華納音樂完全收購,在這波人事變動中,小虎隊三人分屬不同公司,於是,小虎隊至此正式解散。
【認識金曲龍虎榜】
綜藝節目《金曲龍虎榜》於1989年9月30日至1998年2月28日的每週六17:30至19:00在華視播出,每集90分鐘,9年內共播出433集,為90年代台灣的經典綜藝節目之一。
《金曲龍虎榜》由映畫傳播製作,製作人為郭建宏與薛聖棻,每集的製作費高達新台幣250萬元。節目中所公佈的流行歌曲排行榜,是由《民生報》與台灣區唱片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及中華電視公司共同合作,將民眾用明信片票選的結果和唱片銷售量各佔50%,統計出每週的最佳專輯與最佳歌曲,當時《民生報》每天都會刊登票選用的表格。
《金曲龍虎榜》的主持人是胡瓜,歷任的報榜主持人有杜雯、方笛、胡佩蓮等人,助理主持人為小象隊,每集節目開始時,會由小象隊演唱主題曲來開場。
在每個禮拜的節目裡,會由報榜主持人公佈每週中文歌曲的前20名排行榜,而且每年會舉行十大偶像的票選以及唱片銷售量的頒獎典禮。當時台灣的唱片市場非常蓬勃,因此國內外的歌手或是演員有新作品要發表的時候,必定都會上《金曲龍虎榜》做宣傳。
除了公佈流行歌曲排行榜,在節目裡還有許多和特別來賓互動的經典單元,像是由來賓與現場觀眾共同演出短劇的「廣告現場」(另名「非廣告」),由胡瓜與來賓互換身份,讓來賓訪問胡瓜扮演的自己的「誰來主持」,以及先對來賓進行採訪錄影後,再進行剪輯配音後製的「雞同鴨講」,都是令觀眾津津樂道的單元。
不過,隨著網路時代來臨,唱片業面臨到數位下載的衝擊,唱片銷量大幅衰退;於是,製播長達9年的《金曲龍虎榜》也隨之結束,此亦象徵台灣的綜藝節目與流行音樂均產生了重大的轉變。
在《金曲龍虎榜》結束之後,華視此時段由同是映畫傳播製作,張菲主持的《歡樂龍虎榜》接檔。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5NF_F86Plsk
1990流行歌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今天(2019年8月23日)是金門「八二三砲戰」61週年的日子,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番茄姑娘」蕭孋珠在1977年演唱的三台聯播連續劇《風雨生信心》同名主題曲,歌詞裡有這麼幾句:「一戰古寧頭,再戰大二膽,同仇敵愾,消滅匪黨,光輝的八二三!」
特地在此跟大家分享蕭孋珠於1980年在國父紀念館由鳳飛飛主持的「中視演藝人員愛心慈善晚會」裡,現場演唱《風雨生信心》的精彩表演,她的完美詮釋,無人能出其右。
這首歌是1977年三台聯播電視劇《風雨生信心》的主題曲,當時該劇製作人為了找人演唱主題曲,傷透了腦筋,試了好幾位歌手都不滿意,最後把蕭孋珠從日本請回來錄製才大功告成,而「風雨生信心」也因為蕭孋珠的完美詮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視劇《風雨生信心》的編劇貢敏也是主題曲的作詞者,他在1977年以該劇的劇本,與趙琦彬共同獲頒國家文藝獎戲劇類。
風雨生信心
詞:貢敏 曲:駱明道 唱:蕭孋珠
不怕風和雨 不怕浪如山
同舟共濟 衝破黑暗 信心要堅強
你把舵 我搖槳 萬眾一心有力量
乘風破浪 看雨過天晴 光明在望
一戰古寧頭 再戰大二膽
同仇敵愾 消滅匪黨 光輝的八二三
在前方 在後方 反攻復國齊歡唱
勝利在望 看春回大地 還我河山
1973年,18歲的蕭孋珠在歌唱比賽得到冠軍後,休學進入歌壇,翌年(1974年),歌林唱片發行其第一張單曲唱片《真情》;由於歌林唱片與日本古倫美亞(コロムビア)有長期合作關係,讓她得以迅速前往日本發行一張日文單曲唱片,主打歌《潮路》即為《真情》的日語版本。
下面關於蕭孋珠的介紹,摘自2003年4月出版的《台灣光華雜誌》:
番茄姑娘 ──蕭孋珠
「聽到你一聲再會,我流下幾滴眼淚,在這個靜靜夜裡,我們要離別。希望你不要傷悲,我會早去早歸,讓我們輕輕說再會,我的愛願留在你心扉。只要你心中有了一個我,我就得到安慰,在每個甜甜夢裡,我們倆相隨。只要你真情可貴,除了你不再愛誰,讓我們輕輕說再會,你的情在我心中徘徊。」
退出歌壇十餘年的蕭孋珠是歌迷十分懷念的歌手,這支由爾心譜曲,林煌坤填詞的「真情」,是1974年蕭孋珠的第一張單曲唱片,由歌林唱片公司發行,推出後一炮而紅,讓小妮子初嘗走紅的滋味。這首歌日後被彭佳慧翻唱,歌名改為「聽到你一聲再會」。
蕭孋珠是嘉義人,本名叫「蕭麗珠」,申報戶籍時,戶籍員忙中有錯,竟在「麗」字邊多加一個「女」字,彷彿要特別強調她是女生似的;「孋」讀「梨」音,沒多少人知道,大家還是叫她蕭「麗」珠。
蕭孋珠喜歡唱歌,是受父親的影響。蕭父偏愛國樂,晚上閒來沒事就拉胡琴作樂。童年的蕭孋珠在琴音薰陶下,也愛上國樂。小學五年級參加學校國樂團,學的是揚琴,還曾代表嘉義市參加全省國樂比賽得到冠軍,從此更加埋頭苦練。
除了國樂,蕭孋珠也很愛唱歌,黃梅調更是拿手,百唱不厭。在嘉義唸完國中,全家遷至台北,她考進當時的文化學院音樂專修科國樂組,主修聲樂,副修揚琴。有一年暑假,歌林唱片舉辦歌唱比賽,姊姊看她愛唱歌,主動替她報名。第一次拿麥克風,連手都打著哆嗦,每次上台蕭孋珠就告訴自己:不要慌,不要怕,就把台下的觀眾當做西瓜頭。結果居然通過初試、複試,進入總決賽。
比賽當日,蕭孋珠留著半長不短的頭髮,穿著彆扭的長禮服,連她自己都覺得「不倫不類」;再加上她有四百度的近視眼,居然忘情地從舞台中央唱到舞台旁的樂隊附近,讓台下為她加油的家人捏一把冷汗。
台風雖然不出色,但是歌喉卻是頂呱呱,清脆響亮。結果她以一首閩南歌曲「送君珠淚滴」及她最愛的黃梅調「郊道」奪得冠軍。除了拿到獎金三萬元和彩色電視機外,還和歌林簽下兩年合同,頓時變成家喻戶曉的人物,這對18歲的蕭孋珠而言,真是喜從天降。從此每天忙著置裝、練習新歌、灌唱片和上《金曲獎》節目。
不久,學校的科主任到家裡來訪談,她對蕭孋珠在電視上大唱流行歌,表示痛心和遺憾。科主任認為,流行歌曲是迂腐的、頹廢的,對於有聲樂基礎的蕭孋珠來說,簡直就是糟蹋嗓子,他不允許學生繼續叛逆下去,歌唱與學業她只能抉擇其一。蕭孋珠瞭解科主任的心意,但她已和歌林簽約,中途毀約必須賠償五十萬元。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蕭孋珠在極不情願下,辦理休學手續,揮別同學與老師。
蕭孋珠的歌喉是不容埋沒的,隔年,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到台灣視察,發現李金鈴與蕭孋珠可以造就,於是把二人送到日本深造。此舉為蕭孋珠的歌唱事業開啟了一扇門窗,她的歌藝也更上一層樓。半年後,她回台休假,一下飛機,就被拉到錄音間,灌下她的首張唱片《真情》,結果賣翻天。
蕭孋珠的臉龐長得紅紅圓圓的,讓人聯想到蘋果和番茄。歌林為了加深歌迷的印象,詢問蕭孋珠喜歡蘋果還是番茄?蕭孋珠直言不諱地說,蘋果太貴了,還是番茄比較平實。結果歌林就在首集封面上為蕭孋珠取了「番茄姑娘」的綽號,從此「番茄姑娘」就跟蕭孋珠的名字連在一起。
在日本一年的學習和演唱期間,蕭孋珠一直都全心全意的努力。期約屆滿,她和李金鈴打道回府,心中充滿了喜悅,從此全力在國內發展。
1975至1982年是蕭孋珠事業的高峰期,她唱紅許多歌曲,包括「一簾幽夢」、「就從今夜起」、「踩在夕陽裡」、「迎著風的女孩」,還為多部電影唱主題曲。1977年,三台聯播電視劇《風雨生信心》的製作人為了找人演唱主題曲,傷透了腦筋,試了好幾位歌手都不滿意,最後還是把蕭孋珠從日本請回來錄製。《風雨生信心》也因為蕭孋珠的詮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她還主持綜藝節目,《萬紫千紅》就做了兩年餘,整整一百集。最讓她高興的是,由於歌藝傑出,1984年她和費玉清同時獲得金鐘獎歌唱男女演員獎。
女孩子大了,總是要嫁人的。1990年10月,番茄姑娘與相交12年的孫源德在新加坡結婚,並在當地定居。婚後蕭孋珠謝絕一切邀請,目前育有二女,孩子不知道媽媽以前是大歌星,那些美好的回憶,已永遠珍藏在蕭孋珠心裡。
1990流行歌曲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崔苔菁,永遠的愛神,在台灣影劇圈有無可取代的巨星地位,她唱歌、跳舞、主持、演戲、拍電影,全程以英語主持環球小姐選美,她製作與演出的大型歌舞秀更是秀場經典。光是性感、美豔,絕對不足以形容崔苔菁的傳奇!
崔苔菁的父親是飛官,祖籍山東,母親是台南麻豆人,學過聲樂,精通法文、西班牙文。崔苔菁從小家境富裕、家教甚嚴,學習了許多才藝,3歲就學芭蕾、6歲學小提琴、參加演奏比賽,唱歌、跳舞、鋼琴樣樣精通,中學時還曾是體操校隊。
1967年,16歲的崔苔菁參加中泰賓館歌唱比賽,之後便在中泰賓館當歌星,演唱英文歌曲,當時她白天唸書,晚上7到9點唱歌,一天只上2小時班,唱2首英文歌,簡單愜意的唱了10個月。沒有多久,台視製作人晏光前製作的「歡樂周末」邀她在節目中演唱,就這樣,崔苔菁躍上了螢光幕。之後固定在雷蒙合唱團金祖齡老師的節目「星期之歌」演唱西洋流行歌曲 。
1969年,崔苔菁成為台視基本歌星,在「群星會」製作人慎芝老師建議下,崔苔菁捨西洋歌曲,改唱國語歌,推出了第一張專輯「為什麼春天要遲到」,這首歌多年後被葉璦菱翻唱,歌神張學友也在「我等到花兒也謝了」歌曲中引用了一段副歌。
1970年,台視推出首部小說改編的連續劇「風蕭蕭」,劇中需要一位會彈琴、角色吃重的中美混血女孩「海倫」。台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崔苔菁,當時她才19歲,還是文化大學戲劇系的學生。在這部連續劇裡,崔苔菁與白嘉莉、江明分庭抗禮,表現出色。
1971年5月,崔苔菁首次以古裝造型與鈕方雨搭檔演出古裝新崑調歌劇節目「花月良宵」的第一齣戲「一夜皇后」。
崔苔菁成為巨星的關鍵,是1971年9月12日,主持台視「翠笛銀箏」,這是國內第一個外景歌唱節目。
1972年,崔苔菁主演電影「何日再吻君」,並演唱主題曲。
1973年,崔苔菁主持「藍天白雲」。
1976年9月19日,產後復出的崔苔菁恢復主持「翠笛銀箏」,還接了新節目「合家歡之夜」。
1977年9月11日,崔苔菁跳槽華視主持「翠堤春曉」。
1978年,主持「歡樂週末」。
1970年代,崔苔菁的暢銷曲包括「為什麼春天要遲到」、「何日再吻君」、「愛神」、「乘風破浪」、「風」、「浪花吹醒情人夢」、「她的眼睛像月亮」、「白花飄雪花飄」、「誰來看我」、「摘星夢」、「夢摘星」、「煙火」、「嘿! 年輕人(YMCA)」、「愛是你愛是我」、「歡樂年華」等等。
1981年,崔苔菁與高凌風一同出席金鐘獎頒獎典禮,頒發「電視男女歌星」獎,一襲銀管裝驚豔全場、造成震撼。崔苔菁穿銀管裝演唱「但是又何奈」的性感畫面,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
1982年,崔苔菁重回台視,以短髮造型主持大型歌舞節目「夜來香」。
1982年,崔苔菁主演胡金銓導演的電影「天下第一」。
1984年,崔苔菁主持「金嗓獎」,並獲得「最佳舞台表現獎」。
崔苔菁1980年代走紅的歌曲有「紅顏」、「愛情學慢跑」、「愛神的見證」、「默許」、「金色童年」等等。
1984年,拜李泰祥為師,與李泰祥合唱「告別」,並在間奏演奏小提琴,展現她的音樂才華。
1985年,崔苔菁和往日競爭對手張琍敏共同主持華視「歡樂外景隊」,到地中海等地取景,在當年可以說是超大手筆。
1985年,在滾石唱片推出「蝴蝶」雙封面專輯,收錄「長髮女孩」、「讓我請你跳支舞」、「依然有夢」等歌曲,這也是崔苔菁在國內最近的專輯。
1987年崔苔菁在東王西餐廳推出「魔宮傳奇秀」一連演出21天。節目中搭配比莉及女兒裘比,專屬樂隊、舞群、合音、舞台、燈光,連老虎都搬上舞台,精彩的程度就像現代的「太陽馬戲團」。
1988年5月,崔苔菁返台主持「1988年環球小姐選拔」,全程以英語訪問各國佳麗,介紹台灣各地美景。崔苔菁的美豔與儀態,在66位來自世界各國的佳麗前,毫不遜色,國際化主持規格,至今無人能及。
1989年,崔苔菁與倪敏然、張菲主持中視「歡樂大酒(飯)店」。
1990年1月6日,崔苔菁於國父紀念館主持「第一屆金曲獎」,伍思凱獲得新人獎,殷正洋、江蕙分別稱帝封后。
崔苔菁演藝紀錄完整介紹~ 毛亮傑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photos/a.173085109484354.35356.101302209995978/615589665233894/?type=1&theater
1990流行歌曲 在 Erhu Eilleen 二胡依琳 Youtube 的評價
【二胡依琳Erhu Eilleen】
立即訂閱 - 追蹤 - 觀看更多頻道:
►YouTube訂閱
http://www.youtube.com/c/二胡依琳ErhuEillee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rhu10/
►Erhu Eilleen
https://www.facebook.com/jiu.zhui.5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rhuEilleen/
《George Benson 》-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這首是一首著名流行歌曲,也是電影《麥迪遜之橋》主題曲,
是由Gerry Goffin和Michael Masser創作,
最初由美國黑人爵士樂歌手George Benson
在1984年演唱並收錄於專輯,
1990年代後,也有許多歌手: 方大同、 Westlife西城男孩、
格蘭·梅德羅斯 ......等歌星翻唱,
這是一首曾風靡全球的老歌,
連我爸媽從年輕到現在還是非常喜歡這首情歌~
#前鏡頭錄製
#下個月要來忙考試跟工作了
#Sorry
1990流行歌曲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楚留香,是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首廣東歌,1982年,楚留香在台灣造成港劇炫風,超過70%的收視率更是電視神話。念國小的我,也是香帥迷,還當起追星族,擠進來來飯店(喜來登)看鄭少秋、沈殿霞登台,到處炫耀握過香帥的手呢。當時影迷還分成沈慧珊與蘇蓉蓉兩派,為香帥比較愛誰爭執不下。
楚留香的超高收視率,把張小燕的「綜藝100」打得落花流水,也讓本土藝人發出受到威脅的驚恐抗議,電視學會最後決定三台播出港劇以4個月為限,使楚留香由中視硬生生被轉到華視。從「楚留香」回顧民國70年代的台灣電視生態,我們發現了許多值得玩味的軌跡,現在日劇、韓劇逐一興起,娛樂事業的文化霸權史,也可從「楚留香」窺見一二。
1982年3月6日:中視以金鐘獎外片觀摩展名義首播粵語原音的楚留香。
1982年4月18日:晚上8:00楚留香正式以國語配音在中視播出。
1982年8月5日:鄭少秋、沈殿霞於來來飯店登台表演。
1982年8月8日:楚留香在中視播出第17集。
1982年8月14日:楚留香轉華視播出。
1982年8月18日:「無花和尚」關聰、「胡鐵花」吳孟達等人來台,關聰並於包國良「歡樂假期」節目落髮為颱風災後募款。
1982年10月2日:楚留香播出完結篇。
1982年12月1日:「沈慧珊」汪明荃來台宣傳在台視播出的「楊門女將」,上崔苔菁的節目「夜來香」。
1982年12月3日:「蘇蓉蓉」趙雅芝來台宣傳。
從1982年4月18日中視播出「楚留香」、華視「琥珀青龍」、台視「楊門女將」、台視「英雄出少年」、中視「十三妹」、中視「飛鷹」、華視「天蠶變」、一直到1983年12月4日台視播出「天龍八部」完結篇,在各方角力下,港劇炫風暫時告一段落。
但楚留香的熱火並未因政策熄滅!
鄭少秋開拍楚留香系列電影,與林青霞合演「楚留香之午夜蘭花」,「楚留香大結局」,電視劇也不少,包括鄭少秋與米雪來台拍攝的「楚留香傳奇」,1985年中視推出「楚留香新傳」,女主角是陳玉玫。至此,鄭少秋接演楚留香的版本之多,已讓人眼花撩亂,稱得上是民國70年代的傳奇。
「楚留香」開啟了港劇熱潮,之後透過錄影帶出租,「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新紮師兄」、「鹿鼎記」、「上海灘」、「倚天屠龍記」等港劇在台灣爆紅,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苗喬偉、湯振業等「無線五虎將」,還有劉嘉玲、張慢玉等港星在台灣打開知名度,也陸續來台發展。
劉德華、陳玉蓮的「神雕俠侶」,讓周遊搬到台灣,拍成潘迎紫、孟飛的台版「神雕俠侶」,馮寶寶的港版「武則天」,也被周遊引進,讓潘迎紫主演「一代女皇」。製作人宗華則邀請馮寶寶來台,主演「楊貴妃」、「西施」等歷史大戲,其中「楊貴妃」還與湯蘭花同戲對打,相當精彩。
港星來台發展大致分成「戲劇」與「歌唱」兩種,一開始多屬巨星蜻蜓點水的方式來台宣傳,炒短線,片紅就來登個台,上幾個節目,再炫風離台。港星來台灣演戲,大多有語言的障礙、需要配音。歌唱部份,香港藝人大多影、視、歌全方位發展,容易塑造巨星,但早期港星在歌唱這塊,遠不及當時台灣國語歌壇創作的豐富。港星在台所推出的唱片,大都直接翻唱粵語歌,非國內作家所作,感覺上有份疏離感。
梅豔芳挾著香港天后地位來台出片,台灣則以同屬中低音的「蔡琴」迎戰,台灣創作的歌曲,就是比較動人,但梅豔芳「中華體育館」售票演唱會成功,她的舞台魅力、能歌善舞,也給台灣歌手上了一課。
1988年劉德華將在台推出唱片「回到你身邊」專輯,開始由國內創作人製作,所有音樂和詞曲風格的走向都以台灣聽眾為主,梁弘志、曹俊鴻譜曲,鈕大可、陳復明、陳家麗、楊立德、林秋離等耐人品嚐的精緻文筆,讓港星真正打進台灣流行歌曲市場。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與在台灣拍廣告紅回香港的郭富城,都與台灣創作人合作,繼起的草猛、杜德偉的專輯,也都由台灣團隊製作。不管國語是否標準,只要詞曲動人,加上港星特有的魅力,就容易受到歡迎。
1990年代台灣在國語歌壇、電視劇的發展逐漸追上香港,港星則在電影的發展立於優勢,香港四大天王都成為全方位發展的巨星,台灣何時能出一個「全方位巨星」,令人期待。
1990流行歌曲 在 1990流行歌曲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1990流行歌曲 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100年代歌曲排行榜,90年代香港流行歌曲,1990流行歌曲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1990流行歌曲在2023 ... ... <看更多>
1990流行歌曲 在 1990~1999年經典華語流行歌曲歌單- 個人看板板 的八卦
1990 年算是一個港星的年代,所以很多唱片公司為了到台灣宣傳,也會請人填上國語詞,再請歌手重新灌製國語唱片等,有些時候也有可能國語版跟粵語版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