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臺灣人選出的臺籍總統! 「民主先生」前總統李登輝辭世 享耆壽97歲
首位臺灣民選總統,同時也是民主改革推動者的前總統李登輝自2月入住台北榮總後始終未能出院,引發關注,今(30)日李前總統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逝世,享耆壽97歲。
李前總統在今年2月8日因喝牛奶嗆到引發肺炎而住院,期間多次傳出不同病情。5月間雜誌報導李前總統投入臺灣和牛培育而成立的「源興居生技公司」更換董事長。6月底時另一雜誌報導李前總統身體數值都處在低標,但相當有精神。
#生於日本時代的農經學者
李前總統 1923 年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臺北高等學校畢業,曾赴日就讀京都帝大學農業經濟系,戰爭期間曾被日本政府徵召,戰後回臺畢業於台大農經系,1953年取得愛荷華州立大學碩士學位,進入臺灣省農林廳服務,其後輾轉進入農復會,1964年赴康乃爾大學繼續攻讀農業經濟,並於1968年取得博士學位。
#獲蔣經國提拔走上政治旅途
1971年,農復會沈宗瀚將李登輝介紹給即將組閣的蔣經國,同一年李登輝加入中國國民黨,隔年以農業經濟專家,被蔣經國任命為政務委員,自此開啟他的政治旅程。
1978年,李登輝獲派為臺北市市長,1981年升任為臺灣省主席。1984年,李登輝獲蔣經國提名,成為副總統候選人並當選。
此時的李登輝雖為臺籍,但已頗具資歷。四年後蔣經國總統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代理黨主席,開始與郝柏村等中國國民黨「非主流派」鬥爭,最終獲勝。
#推動修憲與民主改革
1990年,李登輝獲國民大會選舉為第八屆中華民國總統。1991年,李登輝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展開第一次修憲,推動制定憲法增修條文,令中央民意機關得以進行改選,在任內正式終結了「萬年國會」。
在李登輝任內,國民大會前後進行了六次憲法增修,讓本來為大中國設計的憲政體制,更接近實務運作的情況,同時也讓中央民意代表與總統得以直選。1996年,在中共的飛彈威脅下,臺灣舉行第一次總統民選,李登輝與連戰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總統獲勝,成為第一位臺灣民選總統。
#兩岸立場與權謀政治
李登輝曾在1991年發布國統綱領,中臺之間也透過海基會、海協會展開溝通,並在1993、1998年兩度促成辜汪會談。不過,1999年,李登輝在蔡英文等幕僚的協助下,於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出中國與臺灣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引起國內外軒然大波,前後立場的差異也備受質疑。
李登輝雖身為國民黨員,但因其出身與政治立場,不受中國國民黨中的外省掛喜好,自蔣經國逝世以來,雙方鬥爭不斷,不服李登輝掌權的國民黨人士更經常以「等會兒」玩笑隱射蔣經國並未選擇李登輝接班。但善於權謀的李登輝最終成功壓制非主流派,鬥爭失敗的國民黨員更曾出走成立新黨(新國民黨)。但李登輝的權謀政治並非沒有代價,不僅在政治考量下未能進一步推動轉型正義,也讓政權染上黑金陰影。
2000年總統大選,由於宋楚瑜出走形成「三腳督」,李登輝輔選的連蕭配在總統大選中落敗,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李登輝在黨內壓力下辭去國民黨主席。總統卸任後,李登輝淡出國民黨核心運作。2001年,李登輝為國民黨本土派出走成立的臺灣團結聯盟(臺聯)站台,被國民黨正式開除黨籍。臺聯奉李登輝為精神領袖,李登輝也多次為其助選。
#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李登輝在青年時期曾參與共產黨活動,在海外時,也曾與臺獨活動者如王育德、黃文雄等人往來。政治旅程頗多曖昧之處。不過,作為政治家,李登輝深受日本人喜愛,不少日人更認為其具有「武士道」精神,名作家司馬遼太郎更曾與其對談「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李登輝也在卸任後多次赴日參訪,並就相關議題發言。卸任後更加明確的友日、反共、臺獨/獨臺政治立場,讓李登輝成為統派心中永遠的惡魔。
2015年,李登輝在日本「Voice」雜誌談論日臺關係時寫道:「日本和台灣原本就曾經「同為一國」……當時我們兄弟倆無疑地是以作為一個『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的」,與統派歷史觀有所差距,再次引起爭議。
李前總統卸任後居住在翠山莊,仍不時接受政治人物拜訪請益。2017年,李登輝以95歲高齡投入臺灣和牛培育事業,也引起媒體關注。
李前總統著述頗豐,也曾多次接受國史館口述訪談,完成共四冊的「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其一生不只推動時代的變革,更為時代作見證。在國際情勢變化多端,國內面臨諸多困境的此刻。李前總統在外交與內政上的毅力、遠見與手腕,仍為今日的臺灣人,留下一道典範。
------
#沃草需要你 #定期定額募集中
💪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a.tw/fRm7DF
FB_watchout.tw|[email protected]|TW_watchoutT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日本家庭料理80年:和食餐桌的演變史」新書介紹 #林進韋企劃 專訪 食物有療癒的力量,能緩和工作壓力與生活煩惱,尤其在家作料理給家人吃更是快樂的事。 本書作者阿古真理是享譽日本的飲食文化研究者,她的前一本著作《我家飲食60年:祖母、母親、女兒的餐桌》,以她家飲食的變遷為...
1968年出生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美國重量級參議員訪問團:背景脈絡補充】
昨天(6月5日)AIT才宣布三位參議員訪問台灣,訪團就在今天早上抵達,在中午左右結束行程,三小時炫風訪台。
當中最重要的訊息莫過於宣布將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在台灣國際空間受到中國封鎖的同時,美國議員乘坐著美國空軍C-17「全球霸王」運輸機帶來了好消息。加上日本在6月4日送來的124萬劑疫苗,不禁令人想起了西柏林遭蘇聯封鎖時,美國及其盟友空軍向西柏林空運物資的歷史。
在台美如此友好的同時,讓我們來多補充一些背景資訊。這個訪問的背後其實有非常多的重要訊息以及脈絡!
▍之一、
這次訪團組成的議員主要來自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三位訪成員分別是: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 D-IL)、蘇立文(Dan Sullivan, R-AK)、昆斯(Chris Coons, D-DE)。其中,昆斯是外委會委員(我們在後面會介紹),另外兩為都是軍委會委員。
這次訪問是從2020年疫情開始一年多以來,第一個訪問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團。事實上,他們這次出訪,主要是因為原訂要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因為疫情而取消,但還是需要談一些重要事情,所以安排出訪。國會議員們原本主要的目的是去訪問南韓。
為了要能在滿檔的行程中來台,這三位議員們在結束韓國的原定行程後,不能睡覺得直接趕往機場,搭上凌晨從韓國出發的飛機,這樣子才能在早上降落台北。而在降落之後,為了遵守台灣的防疫規定,他們也不能離開機場,只能就地在機場與政府官員進行重要的會議。結束會談之後,他們必須立刻啟程飛返韓國,以趕上銜接班機飛回美國。為什麼會這麼趕?因為6月7日聯邦參議院就要開議了,有許多重要法案要投票。也就是說,他們真的就是「專程」來訪問台灣,連在台灣好好吃頓飯的時間都不會有,這真的太狂了!
那為什麼要訪問台灣呢?這得從5月說起。
▍之二、
這三位議員之所以會訪問台灣,是他們主動表達,希望將亞洲出訪行程延長,專機拜訪台灣。主要的目的就是要 #在台灣正在對抗嚴重疫情的時候,#展現對台灣的堅定友誼與支持。
5月中旬,台灣疫情狀況開始進入社區傳染的階段,駐美大使蕭美琴(戰貓)率領的團隊,除了在行政部門爭取支持之外,同時也在國會方面全面動員,請所有朋友們設法協助我們取得疫苗。包括這三位參議員在內,非常多國會議員在瞭解我們的情況之後,就以各種方式向白宮、向國務院表達關切,要求行政部門將台灣納入疫苗分配優先名單之中。
美國從今年二、三月開始打疫苗,到四月左右大概讓想打的人都打得差不多。五月中旬美國才宣布可以對外提供疫苗,結果當然是引起全世界所有國家拚搶。仔細檢視白宮剛公布的首批疫苗釋出名單,會發現只有三個先進國家(台灣、南韓、加拿大)列入,其餘大多都是開發中國家。
其實台灣要納入這個名單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美國先前就提出幾個提供疫苗的原則,包括:貧窮程度、疫情程度、確診人數、公衛體系能力等等。不管從哪個指標來看,台灣想被納入是非常困難的。
從這些指標來看,台灣最後成功納入第一批疫苗分配國家,背後是經過多少人努力爭取來的啊!包括這三位議員在內,我們在行政部門及國會當中,肯定有非常多的朋友們幫我們出力,才能辦到。
▍之三、
這三位議員都是美國政界的重量級人物,每一位都有特殊的背景與淵源。我們昨天的貼文有簡單介紹過,我們在這邊多談一些。
首先,這次的團長、伊利諾參議員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她真的是美國國會的傳奇人物。1968年在曼谷出生,母親是泰國華僑。她過去曾是職業軍人,擔任戰鬥直昇機飛行員。2004年她在伊拉克服役時,她駕駛的直昇機遭火箭擊落,導致她失去雙腿。她不僅是戰鬥英雄,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雙腿截肢、以及在職期間懷孕生產的國會議員。去年拜登在挑選副總統競選搭檔時,達克沃絲數度被美國主流媒體點名為可能人選,可見他在美國政壇上廣受敬重。這次是達克沃絲擔任議員以來第一次訪問台灣。
她先前就對台灣很友好,過去紀錄包括:參與連署籲請川普總統派遣閣員訪台;擔任眾議員期間,也曾在眾院院會支持重申「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為美臺關係基石的眾院共同決議案。
#她的致詞超級令人感動
#在講她家人故事時
#聽起來都哽咽到要哭了
➤ 致詞參考翻譯:https://reurl.cc/j8glLL。
➤ 早前文章:https://reurl.cc/9r5GWX。
➤ 相關補充:https://reurl.cc/832qdb。
再來,共和黨籍的阿拉斯加參議員蘇立文(Dan Sullivan),1964年出生,現年56歲。他是海軍陸戰隊備役軍官,跟台灣的淵源可以回溯自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當時身為現役軍官的他,曾參與巡弋台海的任務。這樣的經歷,想必是對來自中共的威脅有非常深刻且是第一手的印象。他在2016年首次參加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訪問團訪問台灣時就曾說過,這是他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但不能說是第一次訪問台灣。(可惜這次因為疫情和行程緊湊的關係,我們還不能好好招待這位老朋友)
蘇立文在國會裡對台灣非常友好,美國國會挺台相關議案大多有他的參與;已完成立法的《台灣保證法》,他就是共同提案人之一。他特別在致詞時提到台灣過去一年對美國的口罩和醫療用品捐贈協助:「台灣在我們患難時相助,我們美國人,是會記得這種事的...這就是來自美國的愛。」而且還特別戴上台灣相助的口罩!!!
➤ 致詞參考翻譯:https://reurl.cc/Gmbe7d。
最後,1963年生的昆斯(Chris Coons)是這個團裡的特例,因為他不屬於軍事委員會,而是外交委員會成員。不過,與拜登是德拉瓦州同鄉的昆斯,是眾所皆知拜登總統最親密的朋友,以及在外交事務上最重要的夥伴之一。紐約時報對他的形容是:Biden’s Eyes and Ears in the Senate。從大選結束後到今年初,他是各界猜測拜登內閣國務卿最熱門人選之一,最後拜登選擇布林肯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需要昆斯留在國會幫忙」。
即使他最終並沒有擔任國務卿一職,拜登總統就職這短短幾個月以來,昆斯已經擔任過好幾次總統特使,出訪非洲及中東。這樣一位人物在參訪團的意義當然是不言而喻。
而且,昆斯是在國會上最大力支持台灣的議員之一。他是「台灣保證法」、「台北法」的共同提案人,同時是「台灣學人法案」的連署議員,也曾經連署致函USTR支持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他曾經在2019年訪問過台灣。
▍小結
這次來訪的這三位參議員,是我們台灣在外交上面的真正好朋友,而且他們也都是現今美國政壇上的重量級人物。
所有外交上的情誼、人脈,都是長期累積而來的,背後經過外交人員們、政治人物們、民間團體們、以及許多人們共同的努力。很高興看到台灣在美國國會當中的好朋友能夠有機會專門來訪,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夠招待他們好好地逛一下台灣。
我們希望台灣在國際上的朋友一直變多!我們會跟大家一起對抗這個可怕的病毒,也會像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及達克沃絲說的,民主朋友們要團結對抗可怕的惡魔!
✨ 觀測站底加辣Podcast:https://reurl.cc/VEEYq5。
✨ 觀測站吼哩哉Podcast:https://reurl.cc/rg11qE。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1968年出生 在 丹妮婊姐星球 Facebook 八卦
好巨星今天要來回答表弟的愛情問題了,問題我稍微有資訊修改,保護當事人,我警告你們不准偷懶給我看完,巨星回答都是真理。我回答完後如果表弟妹也想要回答,歡迎留言!
婊姐你好:
我是一個在國外念書的男同志,去年認識一個男生(John,本名叫Naveed,但是他前男友幫他取名John),我們彼此瞭解一陣子之後我們交往了,之後我的宿舍合約到期他就邀請我搬過去跟他一起住(我有付他房租),我們同居之後我發現這個男生“滿口謊言”,而且很愛講一些傷害自己的話來威脅我不要離開他。
他說他媽媽是英國人爸爸來自杜拜(但是從來沒看過照片,他說他爸媽知道他是同志之後就斷絕關係還有給他的錢全部都收回,他媽媽已經過世,他爸爸還在但是他當他爸爸死了),在英國一個我不知道的地方出生所以國籍是英國(護照上出生地在巴基斯坦)年紀28歲(有一次我們去他國玩,然後基於好奇心之下我跟他要了他的護照來看結果我發現他1968年出生,年紀比我爸媽還大),在倫敦有買房子自住(每個月要繳房租,不過他申稱是貸款,每次房子出問題他就說他會處理,結果我發現他是在跟房東聯絡),在某大廠牌head office工作,然後他時常需要到中國洽公(但是我們同居之後我發現他在別的小品牌當店長,他申稱大廠牌不給付中國簽證費用而且他跟大廠牌處的不好所以離開了,但是我問在大廠牌head office工作的朋友,我朋友說公司一定會給付簽證費用。我們去逛百貨公司的時候有一部分店員認識他,他才說他之前在大廠牌店裡工作,然後後來移到head office,但是我問他「你在head office做什麼工作」,他說「Marketing department」,我再追問「你在marketing department需要處理什麼事」,他回答不出來,立刻離開現場或者轉移話題)
他說他小時候家境不錯,他是在美國長大後來才搬去英國(問他一些關於英國或美國文化的事,他說他不知道。因為英國美國的英文稍微有點不同,美式英文的詞彙他盡然也不懂),號稱在英國威廉王子的學校上學(但問他學校的事,一問三不知),他申稱他在某某大學(這是我學校)唸retail management(他連學校確切位子都不了解,裡面的教學模式、課程也不知道)。
他的中東親戚(他說是cousin,有一次我問他說「他(親戚)在訊息裡面說什麼(因為是他們的語言),他說「他叫我uncle」我說「你不是說他是你的cousin嗎,他回答「我不知道,翻譯過來就是uncle」),然後他的中東親戚娶了一位英國女生,John跟我說他親戚娶這位英國女生不是因為喜歡她,是為了取得英國護照(我覺得這種事很不光榮也很低級、下流)(因為這件事,我就開始懷疑John的英國護照是怎麼回事,我不了解他爸媽而且他出生地在巴基斯坦,問他關於英國文化的事他都不知道)。
以上這些我都不在乎,我不是看上他的錢(他沒有錢,他有龐大的卡債),我剛開始覺得他是一個滿體貼的人,而且也滿有話聊的,只是現在跟他生活在一起有太多生活習慣,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我真的受不了。
(9月)跟他認識之前我有一個英國好朋友(Ma,是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我不確定Ma對我有沒有興趣,但是我們在不認識John之前確實常出去玩,後來我跟John在一起之後我跟Ma比較少連絡了(但是還是有聯絡,就是普通朋友而已雖然他的訊息裡面有時候會傳babe和笑臉之類的訊息,這些我都不會回,因為我跟他真的是清白)
(12月)Ma因為經濟蕭條、公司裁員的關係,他搬去別國了(我們還是保持聯絡,只是少),然後John又跟我吵架了,他說「我知道你根本不喜歡我,你也不用假裝喜歡我,我看過你跟Ma訊息」,我說「我沒有假裝喜歡你,而且我跟Ma真的沒什麼,他傳的訊息我根本沒有回」,然後John就瞎掰一個故事說「有一次他看到我在跟Ma視訊性愛」,但是根本沒有這回事,John就一直吵,要把我趕出去而且還叫我立刻搬走他不想要再看到我。後來雖然和好了,而且他也坦承他確實捏造了這個故事(這真的讓我覺得他很噁心,故意捏造一個故事抹黑我)。
至於為什麼我離不開他,是因為每次我說要離開他,他就會一直哭然後說一些他想要自殺、活不下去之類的話,讓我覺得自責,萬一我真的離開他,他自殺了怎麼辦?我真的很傷腦筋,第一次談戀愛就遇到這麼爛的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好以上是問題,我已經有刪除一些了,原文更長。巨星的回答是:
要自殺,跳樓只要一秒,但鬧自殺要很多天,真正要自殺的人都馬一個字不吭聲自己走去自殺,誰在那裡花時間跟你們昭告天下。好啦真的有人會昭告天下後自殺成功但比例真的很少,但沒人有必要為對方因為無法承受分手,而決定自殺這件事情負責,當然~我們誰也不希望周遭有任何人自殺死去!就算是已經分手的另一半,當然~~我們不希望他們用任何方式死亡或自殺!!!(婊姐強調,生命很珍貴)但也許........
一個人如果連分手的挫折都受不了的話,那他還是乾脆死一死好了。
世界上有一兆件比分手更挫折的事情好嗎?之前非洲有個八歲還十歲的小女孩因為太窮太餓,餓到為了一顆水煮蛋跟一個中年男人當場打一炮,打完炮後立刻飛撲去狼吞虎嚥那顆水煮蛋,她都沒自殺ㄟ(備註:這故事是真實的,不是我捏造的)
現在你該做的就是想辦法消失在地球表面,他喊要自殺,喊著喊著搞不好他下一秒轉念,想說那改殺你好了我幹嘛死,在此給任何被恐怖情人吵要自殺感到心煩的人一句真理:
快逃,因為與其被情殺,還是參加對方喪禮比較好!
我周遭朋友都專交蕭查某,所以蕭查某故事(或蕭男人)因為分手要鬧自殺的故事我真的聽的很膩,到現在全都活超好沒半個自殺成功好嗎,連真正爬去頂樓的都沒半個,全都比婊姐喊要拍李安電影還嘴砲。
但在這邊還是要呼籲,因為分手而想自殺的表弟妹,請你們想想愛你們的家人朋友,世界上有這麼多億的人,又不是全球總人口只有10人,要找到下一個愛人真的不難,生命珍貴,很多人想活但沒機會活不下去,巴基斯坦現在多少人跟兒童又莫名被恐怖份子炸死,更苦的人到處都是,如果情緒上很挫折,請務必尋求親朋好友或醫療管道!不要斷然自殺,明天都會更好的。(但這句可能目前不能拿來安慰戰亂地區)
最後~~~表弟我擔心萬一你以後要打官司必須請律師,我朋友說律師一個半小時諮詢費用5000,你這樣就是會浪費4900在講故事,100才諮詢到重點!!你問問題跟我交代祖宗180代幹嘛啦哈哈哈,”Jonh的名字是前男友取的,本名叫Naveed”光這句就花掉你10元!!!!
因為沒有對應圖片附上一張巨星矯情自拍,太久沒露臉了怕你們忘記巨星光彩。
1968年出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日本家庭料理80年:和食餐桌的演變史」新書介紹 #林進韋企劃 專訪
食物有療癒的力量,能緩和工作壓力與生活煩惱,尤其在家作料理給家人吃更是快樂的事。
本書作者阿古真理是享譽日本的飲食文化研究者,她的前一本著作《我家飲食60年:祖母、母親、女兒的餐桌》,以她家飲食的變遷為主題,對照當時社會背景,而寫成的一部飲食史。這次為了捕捉更細微的時代變化,涵蓋更多樣的生活方式,阿古真理從引領、反映時代氛圍的媒體入手,包括從料理媒體萌芽的昭和時代,至當今平成時期的熱門雜誌、書籍、漫畫和電視節目,媒體如何報導家庭料理?如何描繪人們的飲食狀況?讓讀者了解家庭料理的流行趨勢。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和食」,有四種特點:多樣的新鮮食材,珍視食材特有的味道;營養均衡有益健康的飲食習慣;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輪換;與傳統節慶密切結合。但注重烹飪技術和材料,追求時鮮、應季的「和食」,隨著家庭、社會與經濟變遷,八十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
本書將日本家庭料理八十年來的變化分五個時期:
(一)昭和前期(1926至45年)
(二)昭和中期(1946至75年)
(三)昭和後期(1976至89年)
(四)1990至99年
(五)2000年後
例如:昭和中期,洋食受年輕世代歡迎而進入家庭,於是家庭主婦紛紛製作道地的外國料理。平成時期,加入異國風元素的咖啡館簡餐,但和食再度被重視。
為什麼昭和時期到處是洋食,而平成時期卻流行咖啡館簡餐?為什麼和食重新被重視?理由可以從經濟、政治等社會背景來應證,其中最大的因素在於,長久以來女性負責掌廚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料理,不再是婦女找到自己容身之處的重要手段。
昭和前期以爐灶炊飯為主,外國料理因為新奇而變得普遍,到了昭和中期,戰敗使人們對過去的文化喪失信心,而積極吸取外國文化。昭和後期,在追求家庭料理精益求精的同時,外食愈來愈普遍。一九九○年代,日本戰後建立的昭和價值觀逐漸崩壞之際,新的文化也開始萌芽。二○○○年以後,崩壞的速度有增無減,新的現象出現,同時往昔的飲食文化重新被人們發現。
作菜是人的權利,尤其親手作料理,能將自己的味覺和身體加以調合。喜歡日式料理的台灣人,能從本書生動有趣、寫實記述的飲食演變史中,一路看到現在的日本飲食狀況。
作者介紹:阿古真理
1968年出生於兵庫縣。生活史研究者、作家。神戶女學院大學畢業,以生活、飲食及女性生活為創作題材。著有:《小林Katsu代與栗原Harumi:烹飪專家及其時代》、筑摩書房發行的《我家飲食60年:祖母、母親和女兒的餐桌》、《成長於昭和時代者的美味記憶》、《何為「和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