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親子天下」專欄文章一出,引起很大的迴響與關注。
其實我原本列出的教育亂象,還包括「殘忍的排名」、「單一思考的老師」、「超過學生負荷的進度」、「過難過深的考題」、「荒謬的家長要求」、「為了升學的假面服務」
、「為了積分的社團成績」......等等,文長七千多字!因為親子天下版面不夠,刪掉大半。不過我想其實家有國中生的家長都跟我一樣清楚。有機會再全文貼出。
從文章轉貼的熱烈狀況,可以得見文章中所說的教育畸形狀態,已經不是我一個人要面對的問題,也不是我女兒的單獨個案。台灣國中生與家長,面臨的水深火熱,已經令人無法忍受。在這個節骨眼,竟然還有立法委員主張開倒車,要恢復聯考!真是令人無言以對。
以台灣學校的老師,不考試就不會教書的狀況,要讓每個孩子享受適性教育,需要更多的教改!不光是改制度,還要改老師、改家長!
茲將上篇多數讀者提出的問題,一起回覆於此:
一、我為什麼選擇人文?
請告訴我,除了自學之外,我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臺北縣市我遍尋不到一所「體制外」中學。連特色學校都鳳毛麟角,而且要看運氣,分到什麼樣的老師。
宜蘭慈心華德福爆滿,候補排名還要看積分,而且離臺北更遠。況且我並不主張孩子要回歸自然田野,不用電腦不打手機,我只希望他們不要再受考試荼毒。
人文可能有人文的問題,每個體制外學校面臨的問題不同。但是眼前它是我最理想的選擇。頭城離臺北近,50分鐘內可以回到內湖家中,我往返工作不成問題 ; 孩子可以享有適性教育,最起碼可以離開考試地獄。
二、未來學校如何銜接?
人文目前有「行動高中」。如要回到體制內,人文中學也有「傳學組」,教授高中會考的學科(雖然我根本不在乎這些學科)。一旦孩子決定要參加會考,她也可以自己準備。(大不了就是多上一年補習班,又如何?)
況且12年國教實施後,三年後的高中報名人數根本就等於錄取人數,女兒成績再怎麼爛也一定有學校念。
更何況,現行的多元入學方案,有推甄、特招.....等等,大學只要四分就可以錄取,只要我不擠明星高中、不在意名校,很多在地高中、職校、大學,都不是問題!體制外畢業生繼續升學的很多,也都表現得一樣良好。(人文畢業生也有考上台大的啊!)
問題是,她自己要什麼?
念不念高中?念不念大學?念什麼學校?念什麼科系?在台灣念?出國念?去大陸念?三年後念?十年後念?我都無所謂。
重點是,她要先知道自己是一個人麼樣的人,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她如果不當教授、不當老師、不當公務員的話,她根本不需要浪費這六年的時間,啃讀那些要考試、卻對人生完全無用的科目。她可以學得一技之長,了解自己。將來有個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
要唸書?人生這麼長,隨時可以念啊!
三、我的工作跟生活怎麼辦?
這是我比多數人幸運的地方。
因為我們夫妻倆目前的工作形態不是朝九晚五,住在哪裡其實差別不大。對我來說,目前可以說比之前更加輕鬆。
我租屋在學校附近,孩子可以自己走路上、下學,無需我接送。等他們上學後,我有工作就開車回臺北,然後在他們四點放學前回頭城。我分期付款買了一輛柴油版的福特,換算一下,連過路費來回一趟約花台幣200元。不開車的話,板南站坐國光號就可以到頭城車站,走路去學校(或我家)約10分鐘。
我將通告、授課時間集中在周間兩天,週五孩子放學後就全家回臺北,週日晚間再回頭城。因為沒有考試和回家作業,我不用全程當家教、坐鎮在孩子身邊,因此反而輕鬆,而且親子關係也比之前更好。
四、離開體制內,是不是一種逃避?
如果你在一個公司上班,這家公司一直逼你做不擅長的事,而且不停的用你的業績去羞辱你,讓你痛苦不堪,你離開、換家公司工作,這叫做逃避,還是明智?
學習的壓力不等於考試的壓力。我們長大後一輩子都做噩夢在考試,這不是一種正常的事,而是一種壓力「創傷」。
我女兒在轉學前,堅持要考完期末考,她說:「我要再試一次。」但,努力應該要放對地方,我認為這樣的嘗試,一學期已經夠了,再下去也沒有意義。
轉學後兩星期,女兒對我說:
「媽媽,你知道嗎?即使你要我再回到原來的學校,我也是可以的。」
我點點頭,理解她的意思。
「但是,妳更喜歡這裡。」
我說。
女兒笑了。
我知道,她在這裡,她的優點會被重視、被看到。
這才是更有意義的學習。
五、走不了的人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小孩很幸運,學科成績表現很亮眼,請多注意他的「其它」人格發展。品格、公德、人際協調、閱讀、生活智商。不要變成一個死讀書、讀死書的聰明笨小孩。
如果你的小孩不幸學科成績並不怎麼樣,請跟老師做充分的溝通。請老師不要給予成績不佳的孩子太大的壓力,不要老是催他們「讀課本」,多觀察、多讚美他們「非」課業成績上的表現,不要讓孩子養成自我貶抑的習慣。父母對成績的要求不要過度,要體諒孩子的能力,多給予孩子嘗試其他學習的空間與時間。例如,功課不好,應該要儘量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多發掘孩子其他方面的長處....,千萬不要一直叫他提升成績、補習,反而放棄了其他優點的發掘。
至於體制內轉到體制外,我家兩個小孩的轉變......那是讓我覺得一切都值得的部分......詳情請看下個月的「親子天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2的網紅鄭麗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麗君質詢教育部:案件追蹤(花蓮讀經會考、特教性親國賠案)、四都高中職改隸問題、高中職導師費差別待遇 一、教育部進度緩慢、承諾做不到 1.「花蓮讀經會考案」,本席在3月27日召開記者會、同樣在3月28日質詢貴部。貴部倒是很快地在4月6日發函花蓮縣政府,並要求花蓮縣政府在文到一個月內函覆。本席想...
「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 關於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蘇巧慧 Facebook
- 關於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鄭麗君 Youtube
- 關於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閒聊] 十二年國教的真面目-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問卦] 484應該回到9年義務教育比較好-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十二年國教真的有適性揚才嗎? - 教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在美國一定要讀高中嗎?讀什麼樣子的高中才對升大學有幫助呢 ... 的評價
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世界的孩子教育系列:貧富差距·愛在偏鄉程式
台灣非常多的家長,家境比較好的,把小孩送到雙語學校,或者就是聘請家教,最終把孩子送出國。即使沒有送出國,也想辦法擠進美國學校,擠進歐洲學校。歐洲學校的一個負責人就說,大家對台灣教育信心的崩潰,已經太多這個現象買一個護照進了歐洲學校,你以為你到了歐洲學校,和外國小孩在一起,結果全班都是台灣小孩。
這是台灣的現狀,這些小朋友或者有機會,因為家庭給他們的經濟資助,他們可以在台灣上雙語學校。然後接著,在高中或是大學的時候至美國接受教育。
但其他的小朋友呢?他們是台灣多數的孩子,他們的未來呢?
他們可能永遠的被拋棄在角落裡。台灣有無數的政治問題,政黨不斷的輪替,每天有各種政治議題,過去的、現在的、清算的、奪權的,但是我覺得再也沒有比因為貧富差距所造成的教育資源落差,再也沒有一個政治議題比這個議題更重要。
我們所談的是下一代人,他們所有的希望都會因爲相對貧窮葬送人生,這個國家似乎不打算提供給他們將來發展足夠的機會。
台灣有很多英語流浪老師,可是從中央教育部到地方教育局,卻不願意在禮拜六禮拜天的時候增加雙語教育,反而不斷的討論要增加其他的地方語言,但是真正重要的雙語教育,這是對孩子們將來發展關鍵性的教育,卻被擱在一邊。
在我們過度講究本土化的狀況下,雙語教育被忽略了。雖然本土化本來沒有錯,可是任何事情只要過度,就會產生偏差。那麼多的流浪英語老師,那麼多的學子,他們需要學習雙語教育,可是他們只好看著有錢人家的小孩,羨慕別人的背影,然後自己呢,或許認真的自學,將來長大,英語可能免不了仍有口音,永遠不如那些比較有錢小孩子們的未來。
第二個是程式教育,在人工智慧的時代,你可能需要很好的其他跨領域的背景,但是你不能夠不學程式設計。可是我們現在大多數的學校裡,並沒有程式設計的課程。在美國小學、在愛爾蘭從5歲開始,在歐盟很多學校,從國中的時候開始,在新加坡高中程式設計是必修課程。
台灣現在列入了國中課綱,可是並沒有準備足夠的師資。那麼什麼學校可以教?當然又是貴族學校,又是有錢人的學校!
所以再也沒有一個議題,比因為貧富差距,有一群小朋友他不必是三級貧戶,他只要是普通的家庭,他的父母親是正常的收入,他們就不會得到雙語教育的機會,不會得到程式教育的機會。
所幸台灣有一些企業界,例如趨勢科技,所幸台灣有一些非常有心的人士像成功大蘇文鈺教授,他們願意投注他們自己或企業的力量,他們的員工或者老師帶著他的研究生,到偏鄉地區教授程式教育。
今年1月,這些有心人辦了一個冬令營。過去可以參加夏令營冬令營的都是有錢的小朋友,然後到美國去騎馬,或是到美國去學英文。
如今終於有一個冬令營,專為偏鄉老師及小孩,而且聚焦有趣的程式設計課程。
他們希望拋磚引玉,孩子不該因為家境而限制了他們的基本教育。這是一個國家對下一代最起碼的義務。
====================
文德國小,彰化八卦山之巔。
高湘樺四年級,她和五年級的許羽恩是全校54個孩子中 好感情的"小閨密"。離家四天和其他兩位同學,一塊兒到台南參加科學營。
本來以為湘樺會帶上她所有的好玩玩意兒,沒想到,偏鄉孩子們的行李很單純。
(高湘樺\文德國小學生\)
(最想)去逛老街
(許羽恩\文德國小學生)
我沒去過台南,而且聽說台南很多小吃 我想去吃
(高湘樺母親)
生活上自己要..獨立一點。
不管是透過FB,還是其他通訊軟體,你就會覺得,城鄉差距真的是..還真的蠻大的。
什麼是偏鄉學校?可能是那些不在市區,也不在深山,而是少有企業捐贈和媒體青睞,真正因為教育資源造成城鄉差距的地方
(李政穎\文德國小校長)
其實 (偏鄉)孩子的資質,其實他沒有比一般都市的差
欠缺的只是機會,沒有那個觸動它(機會)的因子。就是說,可能視野可能文化
六個年級只有54個學生的文德國小,全校十多位使命感十足的老師,在這兒推動<流浪犬陪讀>的生命教育,還和<特有生物中心>合作,師生們一起拔山涉水 架設紅外線,甚至拍到瀕臨絕種的石虎蹤跡,讓日本研究單位都為之振奮,但是 對於明年將上路,涉及科學專業的"12年國教科技課綱",老們們坦言,"需要幫助 不是太容易"
1月31號,我們看見台灣科學教育的希望與熱情。南台科技大學產品設計系和PTWA主辦的<設計自造營>,參加的64位國中小學生,都和湘樺一樣 來自台灣的偏鄉,最遠還從澎湖七美而來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
四軸飛行器 要不要帶回家呢 (要)
靈魂人物,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蘇文鈺說,來參加的必要條件是「老師要帶自己的學生來台南」。課程的三大主題是老屋音樂盒 飛行船 自走車
課程的設計顯然已經脫離了純寫程式的模式,變成"程式是配角",而主角是"跨領域的學習"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我們不希望程式設計 變成是"學科",我在過溝(教會)那邊上過我程式教育課的學生
應該超過200個,可是目前為止,還留在這個程式設計路上面的大概只剩下7.8個
所以都是程式設計的情況之下,大部分的小孩子一定會在中間會...會掉隊的
我們從沒想過,原來學科學 可以這麼快樂
== 課程1: <老屋音樂盒> ===
教孩子們做"老屋音樂盒",文德國小美術老師李秉軒,帶孩子們先到台南新化老街寫生,1920年代 台灣巴洛克風格的建築
(李秉軒\文德國小老師)
山頭基本上會有兩種結構喔,有些山頭上面會先有女兒牆,可能像這樣,會做欄杆
,欄杆完之後,它可能再做一個很漂亮的山形牆,再來第二件事情,中間我們剛剛講有幾根柱子?四根,再來是什麼,我們剛剛是不是講中間有個什麼?"飾帶"
(黃子恩\玉里國中學生)
軟體裡面沒有程式是有圖形是可以(切斜邊)的,所以我是用長方形,然後用一個正三角形去切斜邊,要一直不斷的嘗試,雖然在過程中可能會..會很想生氣(笑)
(李秉軒\文德國小老師)
我們的孩子他(如果)失去了手做的能力,他不曉得如果我只有一張紙一枝筆,我該怎麼表達我自己的意思,但是你不覺得這好像就少了一點什麼嗎,他少了一點人味
== 課程2: 飛行船 ==
在我們還想像不到"飛行船"最後的成品究竟是什麼時,20年來開發出8000種紙飛機
神奇的讓紙飛機滯空秒數,長達58秒。卓志賢老師先讓孩子們摺紙飛機 進入飛行的世界
(卓志賢老師)
空氣刷到這邊的地方會怎麼樣,啊..它會被它頂上來,但是空氣不甘願 它會被它壓回來,"作用力" 再來呢 "反作用力"
邊笑邊玩邊跌倒孩子們慢慢體會,原來"飛行"整體的重量要輕,還要找出飛行體的重心支點。本來以為很難的空氣動力或流體力學,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 課程3: 自走車 ===
製作自走車,整個地方好像變成"烹飪教室"了。PTWA的老師創意十足的讓孩子們用蘿蔔和地瓜雕出車體造型。孩子們的手有點拙,卻又散發出專注的學習欲望
然後再用塑料PS板加熱 真空成型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不管是 我們這個課程的自走車,或者是真正的無人車,你要從A座標走到B座標,那是個大哉問,那是個大問題。也就是說,它需要的問題 會包含很多工程上面的東西,很多的數學,但是它卻不是以前那個方式就是,你用一個數學公式帶進去,就可以解決的,你必須讓小孩子去體會到一件事情,在課本裡面跟在電腦裡面,你會碰到的問題,跟你實際生活會碰到的問題,這兩個是兩回事,他必須從小建立這個概念。要讓小孩子去"解決問題"這件事情,我覺得是更重要的,因為當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很可能就不是只有"一科",某一個科目可以做得到的
不只是程式教育,結合歷史.建築與音樂,結合了美學.雕塑和飛行動力,並且利用各種偏鄉不可能用到的各式科技工具,蘇文鈺說,這樣的跨領域課程,讓孩子們視野更多元,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學程式很棒,但是Coding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以程式為配角的"跨領域科學課程",可能更解決了108年國高中「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時,師資培訓不及的問題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要讓這個學校產生出來的是 ...可是有多少專家會來教,讓他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上去解決他生活上碰到的問題,這個是比較重要的,而如果你假如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那(程式設計課程)我們可能就沒有欠缺師資的問題了。我們這個老屋課程
老屋課程的講師,本身是特教老師兼美勞老師,他是特教老師兼美勞老師,那一年半前我們在訓練他的時候,我們就是用程式設計師的方式來訓練,就把他嚇跑了。所以我們就跟這個老師,我們就開始來合作,他去解決,他去幫我們設計課程是一個大課程,可是後面需要科技的部分,就我們幫他解決,那我們花多少時間陪這個老師成長,差不多一年多,可是他這個課程一旦設計起來之後,他讓其他的美勞老師,就有信心了啊,因為大家都是美勞老師,你可以做 我們當然也可以做不是嗎
(美勞老師也可以教程式),對 "我也可以教程式",可是你教的那些程式,不是讓小孩子以後變成程式設計師的程式,你教的那些程式是讓小孩子能夠完成這個專案的程式就好了
一個城市孩子參加程式夏令營的話,8000元學費跑不掉。蘇文鈺不諱言,讓每個孩子能帶回家的四軸飛行器,成本就1000元,加上每組課程的材料.師資等費用,平均每個孩子,四天成本一萬元。
但PTWA藉著募款全額負擔支出,而南科大產品設計系,更把斥資6000萬元剛蓋好兩年的新系館,館內所有最新的雷切.機器人等軟硬體設備無條件讓孩子們使用
(王文雄\南科大產品設計系主任)
每個人都可以帶一個自己的作品回去,你可以帶一台空拍機回去,你可以帶一台自走車回去,你可以帶一個老屋鬧鐘回去。在這個過程裡面,我覺得最可貴的,其實是讓學生可以知道,所謂的軟硬體中間的關係是什麼,我這麼辛苦學的程式,我以後可以怎麼用它
無私的大人們打造出一個環境,讓自信心和資訊獲尋較低的偏鄉孩子,也能和城市孩子們一樣,在不斷的嘗試錯誤中學習,因為不管做壞多少次,材料總是足夠。
他們相信,當孩子們不怕做錯時,成長和爆發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蘇巧慧 Facebook 八卦
這是上週六我在樹林競選總部成立大會上的演講全文,我看見台灣的問題,提出了未來希望推動的五大改革方向;我聽見地方的希冀,承諾會為鄉親實現長年的盼望;我期許人人都能安居樂業、土地可以永續美麗,我希望能夠進入國會,代表大家的聲音,開創更美好的新未來!
│新未來,一起創造│
感謝大家的疼惜,讓我能夠一路衝衝衝,衝到這裡。我記得二月剛宣布參選時,站在樹林火車站發傳單,認識我的人沒有幾個,我身邊的助選員一直說「蘇貞昌的女兒、蘇貞昌的女兒,來這裡跟大家問好」,才有一兩個人轉頭,伸手跟我拿傳單。
上禮拜,我又站在樹林火車站,同一個地方,但是現在我可以很有自信的告訴大家,認識我的絕對超過一半。甚至大家都會跟我加油打氣,微笑說「要加油喔!我們這次一定要贏回來!」
我們樹林地區,民進黨還沒有贏過立委,我們已經委屈很久了,但是蘇巧慧這次有信心,我們一定要讓小英總統的票開得更好、更漂亮,我一定會為大家贏回這一席立委!
我一定會衝、會拼,但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一起來打拼,一起來贏!
#從政為了盡更大的力量
聽到這麼熱烈的掌聲,我知道現在大家已經肯定,站在這裡的不只是蘇貞昌的女兒,而是民進黨推出的立法委員參選人蘇巧慧。
還記得剛出來參選的時候,很多人說我是「政二代」,意思是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好命孩子。但是,其實我並不是一出生爸爸就是行政院長,我出生的時候,爸爸是一個很普通的年輕小律師,媽媽跟大家一樣是家庭主婦,我爸爸當時最高的職稱是「台北青商會長」,所以很多人都說「會長、會長,你的頭髮怎麼不會長?」
但是在我三歲的時候,台灣發生了美麗島事件,我爸爸的好朋友林義雄先生、姚嘉文先生就這樣被逮捕入獄,作為一個好朋友,我爸爸當然要站出來,因為這是做人的道理,這也是做事的道理。當我爸爸站出來,站在軍事法庭時,看到種種不公不義,甚至發生了林家血案這樣沒有人性的事情。我爸爸看到這些人,感覺到面對這樣的國民黨政府,「一個一個救來不及,台灣要改變的是政治」,要改變的是制度啊!
於是我爸爸站出來,走上了從政的道路,開始參選省議員,這是我五歲的事情。在我十歲的時候,我爸爸和很多前輩,一起創立了民主進步黨。那個時候,在電視上是不能說「民主進步黨」,我們是「民X黨」、是「亂黨」欸,不是即將要執政的政黨欸!那個時候的蘇貞昌女兒,沒有榮華富貴,我們是不能自己上街去玩的孩子,我們是擔心爸爸上街頭能不能平安回家的孩子!那些對很多人來說要在教科書上學習的歷史,是我生活的每一天,是刻在骨子裡的記憶,也是我和民進黨、和台灣一起長大的感情啊!
但是,在這樣的家庭成長,我爸爸並沒有刻意培養我走上政治的道路,我順著我的性向,進入法律系、成為律師。在當媽媽以後,發現教育真的很重要,因為你怎麼教孩子,孩子就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不只是影響個人、家庭,甚至是社會和國家,所以我開始在基金會從事基礎教育的改革,我希望讓每個孩子,都能夠發展自己的天賦,走上最適合的道路,不但自己有大發展,也為國家培育好人才。
這就是我們基金會在做的事,這個基金會很受歡迎,短短三年,我們走遍全台灣很多縣市,連我們樹林的樹林高中、柑園高中、桃子腳國中,我都來過。但是,越受歡迎,我心裡的憂慮就越大。因為基金會的力量很小,到底要多久,我才能夠讓全台灣的孩子都有更好、更進步的教育呢?
#台灣不能等現在開始行動
而且我這樣在基層走訪,覺得現在台灣的問題真的很多,不管是年長的、小朋友、或是和我一樣年紀的,大家都焦躁不安。因為我們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貧窮的貧窮、有錢的越有錢;我們的區域發展正在失衡,別說和很遠的地方比,光是我們這裡和台北市比,建設就差很多;我們的世代正義也正在失控,我們年輕人已經不敢去想房子是不是買得起,我們只是很卑微的想,我現在乖乖的每個月繳了勞保,但是我老了以後,退休金領不領的回來?我們想的已經是這麼小的事情,這就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困境,但是,這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嗎?
台灣要改的問題實在太多,我開始能夠理解爸爸說的:「一個一個救來不及,台灣要改變的是政治」,要改變的是制度啊!我們真的非常需要一個新的總統,能夠為我們帶來改革的方向,能夠讓我們看到新的希望。我們也需要一個更好的國會,更公開透明、有效率,能夠真正聽到人民的聲音,站在人民這裡,和我們的總統配合,一起給台灣一個新的未來、大步走下去!
如果我能進到國會,我非常希望未來的國會有五大優先要改革的事情:
第一,要建立制度,編足經費,讓幼托公共化可以加速進行,孩子的第一哩路,國家要負責。
第二,要檢討12年國教,改革高等教育,發展產學之間的合作,讓台灣的年輕人未來更有國際競爭力。
第三,要重整國家財政、重新調整稅賦、改革年金,這一代的債不應該留給未來的子孫來背負。
第四,要重新調整國家區域計畫的發展,讓我們台灣城鄉的差距能夠平衡,讓這塊土地能夠美麗而永續、代代傳下去。
第五,要重視世代正義,要有合理的房價、有均優的教育、有在地的產業,要讓年輕人看得到希望,讓孩子得到妥善照顧,讓長輩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從小在讀,「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我們人民需要的就是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我們要的很簡單,就是能夠在台灣這塊土地,好好的、快樂的、平安的生活下去!就這樣而已啊!
這是我做為一個中央級的民意代表:立法委員,非常想要和總統配合,將來一步一步改革的事情。但是我沒有忘記我是我們樹林、鶯歌與新莊西盛九里選出來的區域的立委,我對地方的建設絕對很重視。
#美麗樹林多元台灣
這段時間以來,我在樹林地區走訪,去最多的就是學校。有一位校長和我講,樹林是台灣的縮影,有早年就來開墾的老住戶,也有新來的年輕小夫妻,有舊社區,有新大樓,有新北市最多的原住民,也有許多的國外新移民,多元、豐富的文化就是我們這裡的特色。還有校長告訴我,大同山是最有歷史、最有地理,最好的知識、最好的戶外教室,每一個在樹林長大的孩子都應該能夠去山上,了解我們自己的地方。我們鹿角濕地是環保和生態的典範,所以我們樹林這裡有最美的山、最美的河,還有最多不同的文化,我們如果在這裡好好做,快樂平安的生活就是從這裡開始。
這就是我爸爸當年說的,我們應該要讓這個地方,變成「在地人的好所在,出外人的新故鄉」。我們樹林鄉親的心聲是,要有更便利的交通、更好的產業照顧、更多的公園綠地,這些我都聽到了,我相信有大家的疼惜,給我機會,我一定會做一個專業、有效率的立委,為大來衝,為大家來打拼!
#新未來一起創造
我的好朋友鄭有傑導演,跟我的年紀差不多,他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現在他最新的作品叫做《太陽的孩子》,正在電影院上映。電影的內容是說一個阿美族的年輕媽媽,返鄉回去帶領族人重新認識自己,對抗財團、守護家園土地。我在電影院看,邊看邊流眼淚。
其實我們這一代的年輕爸爸媽媽都一樣,我們想做的其實就是承襲前輩為我們開創出來的民主和自由,在這個基礎之上,守護我們希望能夠得到的多元、包容,和文化價值的傳承,我們希望能夠讓未來的孩子一代比一代更好。
就像有傑導演說的,「我們希望太陽底下的孩子,都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大聲唱自己的歌,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不用被驅趕,而且這片土地是永續而美麗的!」這是我們的期待。
我是蘇巧慧,我希望有機會,能夠有力量,進到立法院,代表大家的聲音,我希望我能夠和我們的小英總統,一起為台灣開創更新的方向,讓我們台灣繼續衝衝衝!
謝謝大家。
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評價
鄭麗君質詢教育部:案件追蹤(花蓮讀經會考、特教性親國賠案)、四都高中職改隸問題、高中職導師費差別待遇
一、教育部進度緩慢、承諾做不到
1.「花蓮讀經會考案」,本席在3月27日召開記者會、同樣在3月28日質詢貴部。貴部倒是很快地在4月6日發函花蓮縣政府,並要求花蓮縣政府在文到一個月內函覆。本席想請教部長,花蓮縣政府函覆了嗎?
2.「南部某校性侵案」,03月28日當天,當時蔣部長承諾將親自處理、並且在三天之內處理此事。 本席從3月23日起即要求教育部召開協調會,如今都已經5月10日了,不知協調是否已經成功?
身為教育部長、卻指揮不動一個校長。整個性侵國賠案子距離本席首次質詢部長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 (3月28日-5月10日),部長你如此的作為讓本席不禁懷疑你的領導能力。
二、四都高中職改隸問題
四都高中原本說好要共同改隸(2009年全國高教會議有做成決議)。如今台中、台南、高雄都可能延至105年才改隸、只有新北市政府打算在102年元旦讓轄區內原本國立的高中職改隸市立。
新北市國立高中職非常擔心,不願意提前改隸。(因為經費減少、人員編制減少、法規尚未完備)由推動十二年國教「均優質化」觀點切入:教育部這麼做是開倒車。
四都國立高中何時改隸?為何新北市打算先行改隸?新北市難道在各方面都沒有困難嗎?據本席所知:不含人事費用,各國立高中職年度經費將因此減少百萬至2千2百萬元、林口啟智學校差距可能更高達五千萬。教師及教職員的員額也會縮減(啟智學校以外的12所學校每校將減少四人、12校共減少48人)、相關配套法規也不完備、未有職業教育行政人員及編制...等問題。教育改革應該是越改越好,怎麼會越改越糟?當學校的經費、人力通通都變得比過去還要糟糕,教學品質會變好嗎?尤其部長正要推動十二年國教,強調「均質、均優」。現在改隸的舉措簡直就是背道而馳。
三、高中職導師費差別待遇
國中小導師費自101年元旦起從2000元調升為3000元,但是高中職老師沒有。(依然保持2000元) 此為不公平、差別待遇,要求教育部增加。(全國高中職老師人數12970人x1000元x12個月=155640000元,教育部只需要增加大約一億五千萬經費及可以做到)
今年開始,全國國中小教師開始課稅,導師費自101年1月1日起調升為3000元(目前2000元)。據本席所知,高中職教師原本就有課稅,但是導師費卻未隨著國、中小教師這一波一起調漲,是否有此事?為何只有高中職老師不調漲?
一個完全中學裡,同時有國中部與高中部,國中部老師每個月導師費可以領3000元、高中部教師卻仍是2000元,部長您不覺得這很明顯就是一種極不公平的差別待遇嗎?
本席認為,高中職導師和國中小導師一樣,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既然雙方的薪資結構都一樣,沒有道理國中小導師的導師費調漲、高中職導師的導師費卻一定要比它們少一千元。
教育基本法裡說得很清楚:教育基本法第八條:「教育人員之工作、待遇及進修等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從民國88年6月23日公布至今,還是沒有一個完全涵蓋「教育人員」全體、在待遇、進修等權利義務」的法規;即使是散佈在各個法規也一樣:就是不完全。(尤其是敘薪部分目前還是掌握在人事行政總處手中、目前仍以要點為之、而非法律)為了避免行政怠惰、不依法行政,教育部長必須儘速設法改變現狀不足之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_p5MYkx3aY/hqdefault.jpg)
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問卦] 484應該回到9年義務教育比較好- Gossiping 的八卦
乳題現在12年國教逼的大家都要去上高中職也讓有些人進去裡面玩3年為啥不讓想讀書的繼續唸不想讀書的直接去工作這樣不是比較好嗎有木有卦@@? ... <看更多>
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十二年國教真的有適性揚才嗎? - 教師板 | Dcard 的八卦
所以我說,十二年國教真的適性揚才了嗎? ... 5B代表真的對學科不擅長呀,幹嘛硬要讀普高,學科挫折感加深,直接反應在學習表現上,又將是一次次的 ... ... <看更多>
12年國教一定要讀高中嗎 在 [閒聊] 十二年國教的真面目- 看板SENIORHIGH 的八卦
版上和電視上討論十二年國教的議題已經很多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政府要急著推十二年國教
消滅明星高中?
其實是錯的離譜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現在小學裡一個班平均有幾位外籍媽媽的小孩
(簡稱新住民之子)
A:四分之一
政府現在又要推募兵制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
如果這四分之一的新住民之子
15歲國中畢業以後
家境如果不好,不容易升學
又不用當兵
也沒有一技之長
那請問他(她)要做什麼?
12年國教其實背後有幾個重大的含意
1.將國民素質提升至高中(職)程度
最少每個學生有考大學的機會
或是有一技之長的能力
2.避免大學崩盤
3.讓學生有學習的機會,不至於流落街頭
變成社會要從15歲開始照顧他(她)
這篇是閒聊,大家可以討論這個想法
不是幫政府護航
只是覺得
現在政府解釋事情的能力
實在是匪夷所思
只會急著做
也不會認真和人民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
人民不笨,好好跟大家說,大家可以理解
--
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勞!
台灣 王永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1.160.253
畢竟會娶外配的家庭,大部分是比較弱勢的
高職畢業和國中畢業
多學了三年,總是有學到一些東西的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4/28 09:23)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4/28 09:24)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4/28 11:13)
2.在下不才也研究所畢業了
3.不讀書的人可以學一技之長
2.請勿激動,只是閒聊,謝謝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4/28 11:41)
2.讀書是為自己讀,不是只為了工作而讀
3.再次強調,只是閒聊,請勿激動,感謝!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4/28 11:47)
的部分吧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4/28 11:52)
2.本篇為「閒聊」,可以輕鬆點嗎?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4/28 11:54)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4/28 11:58)
送給教育部,教育部也不收?
換做你當教育部長,你會怎麼辦?
『行行出狀元』在台灣目前是假的
(在PTT發文,比投期刊還難......)
沒有一技之長,每天在街上鬼混,
社會問題一定很多的
政府要這麼急著推12年國教?
※ 編輯: pcj 來自: 163.21.160.253 (05/01 07: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