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同時整理這個階段的自己(文爆長)
-
常常會被問到我在做什麼,
為什麼會有這麼一些經歷,
也一起來分享、抒發一下
-
我國小國中是個考試機器
考高分是我唯一的人生目標
興趣就是關在家裡啃書、塗鴉畫畫、坐雲霄飛車
(書大部分是科幻、懸疑、世界名著、童話、寓言、神話、各類偉人傳記,唯二看的漫畫是七龍珠海賊王,也許是因為這樣我常常做很奇詭的夢😂然後我不敢看鬼故事,而且我超怕黑)
基本上很自閉不交朋友不愛出門
這同時金融海嘯發生
家裡因為經濟問題出現很多爭吵
所以我埋下我需要金錢
我才能得到自由與幸福的觀念
-
高中後我決定參加熱舞社
從肢障狂練到變成教學長,
也在這時候開始變得狂放
跳舞是我的舒壓方式
同時可能遺傳到一點好動基因
(是真的有過動症歷史)
我常常參加跳高跳遠跟短跑比賽
(國中還是田徑隊,但我加入只是以為基測可以加分⋯😂)
指考時候分數不差可以上政北
(我其實最愛的科目是生物,但我不敢解剖跟看血所以放棄讀三類)
但我在考試的過程很懷疑自己往後的路
於是我瞞著家人改了志願表
就直接去唸實踐服裝設計
(其實更想念室設 但我空間感太差,所以我現在的嗜好是存一堆裝潢圖)
-
實踐設計系一直以累爆聞名
所以大學基本上也沒什麼休閒活動
(我兩次被抓去夜衝陽明山都快冷死加上在後座睡著差點出意外,就再也不去了😂)
那時候我剩下的空閑時間就是當模特兒
因為身高跟肢體可能有點優勢
(因為我身體可以擺出很多怪姿勢,而且我不太會感覺到累,所以很好用吧?我想)我就陸續拍了很多作品
到後來有經紀公司相中
開始拍了網拍、雜誌、型錄、形象⋯
那時候我開始從以前自卑邊緣人
開始感受到被注意的目光
我說不出來喜不喜歡
因為看著作品與讚美我會感到開心
但對於隨之帶來的關注我感到惡心
(那時候的我是這樣想啦~現在沒那麼厭世~)
參加各種公開品牌活動,
看到演藝圈小小的混亂與心機
我就已經覺得痛苦
我確定那時候小小的自己不能承受
所以我幾乎放棄模特兒當事業
我想從別的地方賺錢
-
設計系大三那年我就很清楚我不想在設計產業工作
原本我家人要將我送出美國唸書
但我不想花家裡的錢所以拒絕
(後來很慶幸沒去唸,因為後來家裡又有財務危機,我也因此更意識錢的重要性,即使我心裡排斥)
-
大四前,http://我選擇加盟美國的網路百貨平台shop.com/,開始半創業式的學習經營自己、與工作團隊中不同的人合作、學習了很多商業創業行銷領域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快速調養自己的心性,讓我可以在社會上自在些,就這樣學習了快五年
-
目前網路平台因為團隊穩定,財務穩定,我已經是半退休的狀態(但持續私下協助工作夥伴)我開始決定探索更多領域,
我很了解自己是個求知慾旺盛的好奇寶寶
(我因為自己是否是三分鍾熱度而苦惱過,後來看了「沒定性是種優勢」這本書以後得到排解)
-
目前我每天在做的事情,
就是見非常多不同領域的朋友,
我從他們的身上學習與得到資訊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感謝大家)
大部分和文學、科技金融、自然歷史、藝術、心理、創業投資、電影、行銷⋯等等有關
同時好好的過生活餵養自己有一陣子感到缺失而痛苦的靈魂
開始獨自旅行、獨自在城市遊走、挑戰大海、開始幫自己整理新的走向、練習孤獨
(對巨蟹座來說,孤獨幾乎是天敵)
然後從這些養分中開始創作影像、文字、肢體、畫作⋯
-
然後我決定「分享」
所以創了Youtube頻道:卡洛林
目前規劃與籌備的有三部分:
卡洛林Vlog (分享各種生活與朋友)
卡洛林Tools(生活上會運用到的知識與工具)
卡洛林PeopleTalk(分享各領域有才華的人物故事,予以借鏡)
-
也決定好好經營IG,
為了「分享」一切所知所感
-
有時候會痛苦,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
對生活充滿迷惘與不安
持續讓自己適應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
不過資訊量爆炸的我們
其實很幸福,不是嗎?
只要我們找到方式排解
-
我對於賺錢很厭倦 我只想做想做的事
所以我想辦法趕快搞定賺錢
不能與之為敵 就與之為伍
我現階段的終極目標就是想成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還在路上~
-
文長的小故事,予以紀錄與分享
今天畫畫發洩一整天,腰酸背痛還沒畫完
-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boring”
-
#週六 #Saturday #卡瘋的生活
#生活分享
#life #share #lifeshare
#lifeistooshorttobeboring
-
感謝150俱樂部隊長 @tturtle50
嫌我臉肥還幫我拍出這種照片❤️
最不愛你了~
112指考科目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八卦
看到這次的主題,真是特別有感觸呀。
打從國中開始,我就很確定我的興趣跟志向─歷史。然後就展開我跟ㄕ父長達6年的爭執,ㄕ父認為:「懂歷史能找到工作嗎?讀歷史能賺錢混飯吃嗎?」我則不高興地回應:「我就是喜歡歷史!我不管那麼多!」
高三指考結束,選填志願的時間到了,我跟ㄕ父的衝突來到最激烈的頂點。「我的志願只有歷史系。」我這麼說。「歷史系有什麼前途?給我去唸商學院!」ㄕ父怒吼。「我對數學一點興趣都沒有,我人生志願也不是賺錢(呵呵,那時的我真是太天真),我的目標只有歷史系!」我回吼。
在還沒交出志願卡的每一天,我跟ㄕ父從來沒有和平相處過,然後時間來到交志願卡的那天。那時,我志願卡只填上自己想要並且能上的歷史系,就在我準備寄出時(那年代還是用紙卡,可沒現在有網路那麼方便),ㄕ父把我叫住。
「要吵就來吵!」我存著豁出去的心態看著ㄕ父。
ㄕ父說:
「你有沒有填中文及哲學系?」
我矇住了。中文、哲學、歷史,被ㄕ父痛斥為「養不活自己」的三大無用科目,現在他問我有沒有填中文及哲學系?
「為什麼要填中文及哲學系?」
ㄕ父說:
「我怕你落榜,中文及哲學算是離歷史比較相近的科系,多填幾個好做保險。」
時至今日,我仍感謝ㄕ父在極度不情願的狀況下,不但尊重我的興趣意願,最後還替我著想,要我多做保險。之後我在大學念了嚮往的歷史系,而且與我的志趣是契合並幫助我專業及眼界上有極大提升。
運氣好的是,我畢業後能從事歷史相關的工作,目前也足以養活自己。事實上,我有一段離開教職去社會上找工作的經歷,然後我發現......歷史系的文憑真的很不受企業青睞,我在找工作的起點上不如外文及商科的系所,而歷史相關的行業不但工作非常稀少非常稀少非常稀少(真的稀少,所以要說幾次),同時還要附帶其他能力(通常是語文)才有機會被面試(還不是錄取喔)。所以ㄕ父的話雖然對一個18歲少年極不中聽,但對現實狀況卻非常中肯以及替人著想。
綜合以上經驗,我自己有以下這麼建議:
「如果你有非常明顯的志願或興趣,請把握機會去實踐或選擇,因為能選擇自己所愛的機會並不多,就算未來失敗,20歲的人還有高度彈性及機會轉換跑道,認識自己的不OK也是一種極大的收穫。
如果不知道自己該投向哪種選擇,可以先現實一點的考量:我以後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多賺錢?想求穩定?願意出賣體力嗎?)?我比較喜歡哪種工作?這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條件(系所?學歷要多高?要不要付出求學外的努力,比如:考證照?)?然後從未來反推到現在,看自己是否願意為了實踐理想的未來,然後決定相對來相比較方便的科系選擇。」
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己之見,而且是一個30歲人的建議(我18歲、25歲的觀點跟現在是不一樣的.....嗚嗚嗚~~~我竟然踏入3字頭了),只是一種參考。
如果想多一點參考......今天五點,記得看故事的直播呀!
#我也好想湊一咖在直播輕鬆閒聊呀
#謝謝ㄕ父沒有你就沒有老ㄕ
#預祝大學新鮮人過得充實
【#故事の診療間】
選擇性障礙:填志願什麼的,人生好難!!
好的又到了一年一度填志願的時間了!!
100個選項,是否真能決定自己往後整個人生的未來?
補習班的落點分析大排長龍、手上的志願選填手冊翻到爛,每個人好像都在「嘗試進攻」、「最佳落點」和「安全穩固」之間小心翼翼的分配比例,就怕一個閃失讓自己過去三年的努力付諸流水!但就在這考驗策略也考驗膽試的最後關頭裡,你有沒有在夜深人靜燈火闌珊處時問過自己:
「你/妳,真的想要的是什麼呢?」
決定我們人生的並非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本週的故事診療室也許沒辦法告訴你你最好的落點在哪裡,但卻能告訴你在夢想與現實的拉鋸裡,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感覺就是很心靈雞湯的一集
#記得海獅當年只填了十個學校的歷史系
#獅奶奶還問海獅怎麼不填醫學系
#好像填了就會上一樣
112指考科目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八卦
#格理台灣 格外世界
與他們對話的目的,不是想要成為跟他們一樣的國家。事實上,訪談的目的是想要知道台灣跟丹麥怎麼的不同。哪些是我們可以引以為傲的,哪些不同之處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在知道我們的差異之後,再去思考,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接下來我要談談,與這兩位父子聊到的「教育」與「工作觀」。
我問Michael:你認為我們台灣的工程師非常優秀,是不是代表我們的教育很好,能夠向世界輸出優秀的人才?我們的學生在國際評鑑表現很好,比方說PISA 2015的評鑑中,台灣「數學素養」排名第4,「科學素養」排名也是第4名,(不過「閱讀素養」則是23名)。台灣在數學以及科學方面的考試成績,都非常前面,這是代表我們表現得好、教育成功,或者我們其實只是先修呢?
Michael想了一下,接著問我,你認為什麼是學習?
他接著說:對我來說,把子女教育好,讓他們能夠成熟的面對這個世界,能夠獨立自主,這就是他認為教育最大的目的,也是父母最大的工作、責任(job)。
所以他的兒子,就坐在他的左邊, 18歲的時候就開始完全的經濟獨立自主。Macus會來台灣,也是靠自己工作,做出對自己負責的選擇。他現在在哥本哈根商學院學習,他的學費也是他自己支付。這是他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
談到父母的工作,父母的「責任」,我就順便問他們的工作觀。
我問他們,丹麥是一個擁有豐富社會福利資源的國家,但是怎麼感覺你們還是非常喜歡工作是創業?
他的回答還是令我非常驚艷。
Michale:我不認為我們喜歡工作,或者說我對工作的定義跟你們對工作的定義不太一樣。我會說我們比較active(活躍)。我們看得比較是「整個人生」。如果你真的對你的工作有熱情,我不認為你會把工作當成是工作,我想我們對工作的定義真的不太一樣。另外一點,在丹麥,我們有高強度的社交生活,我們玩很多運動,而且從幼稚園就開始。Macus在旁邊接著說,他每天一定會到戶外玩一種運動,這是他們從兒童養成的習慣。也是從小就開始熟悉的一種社交活動。
Michael:我們認為這也是一種讓學童發展心智的一種方式,所以這都是一種均衡搭配。事實上,我們丹麥人很忙,但是不是你們想像的那種忙。我們總是都在做些什麼事情,他笑道。
我接著問:部分台灣人講到工作的時候,總是會想到很長的工時,沮喪、希望趕快下班,你們的說法確實讓我有很不同的衝擊。很多時候也不是沒看過談論北歐模式的書,只是跟你們面對面談之後,感受更深。
Michael回我:我談談過去我在韓國的經驗。這些在韓國大企業工作的人,從早上八點做到晚上九點、十點甚至更晚,在他們的上司離開之前,沒一個敢走。對我來說,這是非常沒有效益的。事實上,正是因為這一種習俗與文化,讓他們的工作效率更低。因為如果你提早把事情完成了,你還是不能回去,那為什麼要提早把任務完成呢?對我們來說,只要能夠快速完成工作,我們就可以趕快到沙灘去享受,我們是以任務為導向,我們依照你的表現,而不是依照你工作的時數去評斷工作成就。什麼是效率?不就是你放了多少資源input,產出多少產品或服務output,時間也是一種資源,如果能夠以更少的時間得到更多的產品與服務,有何不可?有些時候你放入更多的時間,無法產出更好的產品,甚至產出更少,那就是不效率了。
很不錯的答案,個人挺喜歡的。我最後問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在我們台灣的教育環境裡,念完國中就是念高中,唸完高中就是念大學。這是直線型、升官圖的走法,我們的菁英,一定要建中北一女,台大或者是哈佛,至少我們這幾位總統都是。我發覺到你兒子是高中畢業之後沒有直接升學,反而先到台灣學中文,甚至是在台灣先工作,你怎麼看待這些事?
Macus:我們高中畢業的時候,才18或19歲,我不太怎麼知道我能做什麼,我想做什麼,為什麼要讓這四年來定義我?我想要多看看時間再做決定。
Michale:我看到Macus在18歲的時候,已經感覺到疲累,甚至厭惡學習。如果你開始感到疲累或厭惡某些事情,你就絕對做不好。現在Macus自己選擇繼續學習,他肯定能夠學得更好,不是嗎?
我同意,來自自我非外力動力,永遠能夠使一個人更向前。
但是我接下來挑戰他。
我問:你們之所以能夠做這些選擇,是因為來自比較富裕,比較發展的國家不是嗎?
Michael說:當然或許可以這麼說。但我自己的觀察是,你們的決定很多來自於你們父母的壓力,你們自己也順從父母的決定。你說台灣不發展嗎?你們的基礎建設、各項經濟表現,很難說是開發中國家吧。你們說你們是小國嗎?那是因為你們跟中國比較,我們丹麥才600萬人,對我來講你們很大耶。你們比較的對象有點比例上不太對。談到教育,我另一個兒子現在在仁愛國小學習,我發覺到,其實在他的課堂上不鼓勵發問,這就回到我最開始所說到的,台灣有很多優秀的工程師,我的小孩也好,工程師也好,他們將都會遇到一個問題,他們很難在非既有的知識領域裡面去做突破、探索。
我的小兒子如果回到丹麥,他會在任何的科學、數學的考試上面,得到很好的分數。但是他會遇到一個問題,他可能比起同齡的丹麥同學,比較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想要學的科目,比較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規劃。對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工程師當然也一樣。如果我給丹麥、台灣工程師同樣的考卷,而這些考卷所考試的內容,全部都在他們已經閱讀過的教科書裡面,我相信台灣的工程師一定會做得很好。但是如果只要考試的範圍,超越了教科書的範圍,我相信丹麥的工程師,大概會表現得更好。因為我們會不斷尋找解決方法的方式,我們習慣觀察生活週遭的問題。
對我來說,教育非常重要,我認為教育必須要是公平,而且免費的。我們丹麥人口不多,所以我們更無法承受任何一個有才能的人不受到應有的教育的代價。教育就是要讓他們有獨自思考,尊重別人的能力。這跟有沒有錢無關
我最後問他,怎麼看待我們台灣,有部分人常常會有針對依照聯考(或指考)、學歷、專業主修去評價一個人的看法。
他說:用一個人的一小部分的歲月去評價一個人的人生,是非常荒謬的。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訪談,也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學習到什麼。
全文請大家到我SOS專欄
#陳冠廷 格裡台灣 格外世界
112指考科目 在 考試板 的八卦
112 兩校政治系➕公行系轉學考上榜心得 ... 兒🥺所以沒有想教大家讀書只是單純記錄下這個人生重大時刻而已🤣,=====,背景:指考上輔仁英文系,大二下學期決定轉學,有 ... ... <看更多>
112指考科目 在 112年大學分科測驗、分發入學好錄取!暨熱門國私立 ... - YouTube 的八卦
想知道熱門大學系組 112 年分發入學採計學測與分科測驗 科目 ,及111年大學分發入學錄取人數、分數資訊嗎? ... 112 分科測驗化學科詳細解說(第一部分) | 化學分科| 112指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