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我進入總統府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向敞廳的國父銅像行禮,並回想他一生志業,當作一天的開始。
其實,現在這尊國父銅像,是被我「從倉庫裡搬回來的」。97年5月我上任時,發現過去放在總統府敞廳的國父銅像不見了,被一株松樹盆栽取代。深入了解之後,才知道前任總統在一年多以前將銅像移至三峽的倉庫存放。我深感不安,立刻決定把國父銅像請回來,並安排在同年的11月12日 國父143歲誕辰紀念日,舉行一個簡單隆重的復位儀式,並邀請 國父的孫女孫穗芳女士、國民黨吳伯雄主席等人參加。辦完此事,我心方安。
中山先生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也是建國後的臨時大總統。他一生曾三度來臺,與臺籍菁英互動熱絡。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念與建國理想,深深影響日據時代的臺灣菁英如杜聰明、翁俊明、林獻堂、蔣渭水、廖進平、林祖密等人。民國14年 中山先生逝世,蔣渭水(綽號「臺灣孫中山」)在《臺灣民報》上執筆,寫下了社論《哭望天涯弔偉人》,以緬懷 國父追求自由、民主的決心;24日,蔣渭水等召集同志為孫先生舉辦追悼會,當天夜晚大雨傾盆,但民眾出席非常踴躍,原本最多只能容納三千人的會場湧入超過五千人,由此可見臺灣同胞對 孫中山先生的愛戴。 而當時北京大學臺灣同學會所撰寫的輓聯─「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更是傳頌一時。我們今天讀來,仍感氣勢磅礡。
每次經過國父銅像前,我一定深深的一鞠躬,因為沒有他,就沒有中華民國,這是發自我內心最深處的尊敬、最由衷的感佩。今天是 國父逝世紀念日,讓我們共同向 中山先生,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1月12日國父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每天早上我進入總統府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向敞廳的國父銅像行禮,並回想他一生志業,當作一天的開始。
其實,現在這尊國父銅像,是被我「從倉庫裡搬回來的」。97年5月我上任時,發現過去放在總統府敞廳的國父銅像不見了,被一株松樹盆栽取代。深入了解之後,才知道前任總統在一年多以前將銅像移至三峽的倉庫存放。我深感不安,立刻決定把國父銅像請回來,並安排在同年的11月12日 國父143歲誕辰紀念日,舉行一個簡單隆重的復位儀式,並邀請 國父的孫女孫穗芳女士、國民黨吳伯雄主席等人參加。辦完此事,我心方安。
中山先生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也是建國後的臨時大總統。他一生曾三度來臺,與臺籍菁英互動熱絡。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念與建國理想,深深影響日據時代的臺灣菁英如杜聰明、翁俊明、林獻堂、蔣渭水、廖進平、林祖密等人。民國14年 中山先生逝世,蔣渭水(綽號「臺灣孫中山」)在《臺灣民報》上執筆,寫下了社論《哭望天涯弔偉人》,以緬懷 國父追求自由、民主的決心;24日,蔣渭水等召集同志為孫先生舉辦追悼會,當天夜晚大雨傾盆,但民眾出席非常踴躍,原本最多只能容納三千人的會場湧入超過五千人,由此可見臺灣同胞對 孫中山先生的愛戴。 而當時北京大學臺灣同學會所撰寫的輓聯─「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更是傳頌一時。我們今天讀來,仍感氣勢磅礡。
每次經過國父銅像前,我一定深深的一鞠躬,因為沒有他,就沒有中華民國,這是發自我內心最深處的尊敬、最由衷的感佩。今天是 國父逝世紀念日,讓我們共同向 中山先生,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11月12日國父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割臺興革命,民國護臺灣》
今年是臺灣光復75週年;今天是國父誕辰155週年。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臺灣的深厚淵源,1894年國父在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決心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就是因為腐敗的清廷在甲午之戰慘敗給日本。1895年4月清廷簽署《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日本,更使國父決心採取革命行動,當年10月就發動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7年國父命陳少白、楊心如等同志來臺,結合臺北大稻埕茶商吳文秀等成立興中會臺灣分會。國父一生三度來臺,1900年曾在臺北長沙街與臺灣志士共謀惠州起義。1913年8月,「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大總統失敗後,國父於赴日本途中抵臺,秘密會見翁俊明、蔣渭水、羅福星、廖進平等同志,瞭解臺灣詳情。廖進平捐贈六萬日圓,資助活動費用,國父則回贈一瓶威士忌酒作為紀念。1911年329黃花崗之役,羅福星、許贊元兩位志士都是臺灣人,殉難的留日學生林覺民,也是靠板橋實業家林熊徵捐助路費,才能搭船到廣州參加起義。臺灣人出錢出力,犧牲奮鬥,在關鍵的黃花崗之役沒有缺席!
1912年民國成立,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曾向中外記者宣示:「如不能收復臺灣,即無法立於大地之上」。赴南京參加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的羅福星,在戴傳賢引見下晉見國父。戴傳賢回憶,國父告訴羅福星:「不收回臺灣,對不起國人」。自此之後,國父多次在公開演說中強調「臺灣」為「失地」。1936年與1938年,先總統蔣公也曾兩度闡述國父的遺志為「恢復高(麗)臺(灣)、鞏固中華」。
1925年3月12日,國父病逝北京。3月24日,臺灣民眾在臺北舉行一場追悼會,傾盆大雨的夜裡,三千人擠滿會場。國父出殯時,北京大學臺灣同學會的致悼輓聯為「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足見當時臺灣民眾對國父的景仰。
國父投身革命,與「甲午戰敗」、「乙未割台」息息相關;失去臺灣可說是國父革命的起點。如果沒有國父革命,就沒有中華民國誕生;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臺灣光復,也就沒有臺灣今天的民主、自由與繁榮。
11月12日國父 在 中華民國國父誕辰紀念日 - 時事板 | Dcard 的八卦
笑死,有人在裝不知道一百多年前的社會和現在差多大。蔡潔生六七十年前娶四個老婆就不提了。 B511月12日. 回覆. U · 綠的世界. 1. 國父加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