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
「謝謝,妳很棒,我們終於都贏了。」
我叫文叔,我拿著手機細小的螢幕播放著奧運直播,在泳池旁邊哭得不能自控,若被其他人看到,可能以為我是個剛溺水的小孩。
現在的我不是運動員,也不是教練,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老頭。
然而當年的我被稱呼為「太平山飛魚」,是多項香港游泳紀錄的保持者。
我身處這個泳池是讓香港運動員訓練使用的,香港的職業運動員,在香港一點也不起眼。
若你跟親戚朋友說子女做醫生律師,會大讚「叻仔!」兼投以羨慕的目光。
如果跟他們說「他們是運動員,代表香港出賽。」
親戚們會先呆愣一下以為自己聽錯,然後擠出尷尬的笑容問:「運動員?那正職是什麼?」
我如此激動的原因,在香港還是英屬香港的時期的1951年申辦,在1952年芬蘭的赫爾辛基奧運會中首次以「香港」的獨立身份出賽。
而香港第一次出戰奧運,參加的正是游泳項目,當年只派了4名運動員出戰。雖然未能出線決賽,但其中一名香港運動員在接下來兩屆奧運亦有出戰,並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火炬傳遞至香港時負責最後一棒傳聖火。
這個人,就是我張乾文。
至今2020東京奧運中,香港終於第一次得到游泳項目的獎牌,何詩蓓在200米自由式中獲得銀牌,也在100米自由式獲得銀牌。
我看著一片寂靜的游泳池,呼吸著瀰漫在空氣中泳池獨有的消毒藥水氣味,眼眸不禁盈滿淚水。
只要一閉上眼睛,便能聽見運動員在練習時猛力拍打水面的聲響,有時候訓練到幾乎脫力的疲憊神情,無數次的受傷挫折,然而他們眼睛,總是炯炯有神。
記得有一次,何詩蓓在訓練時抽筋,她表情痛苦地在水中一撐一撥游回來,我見狀便走過去把她拉上來,扶她到旁邊休息。
聽說這個女孩四歲時就參加泳班,六歲便開始接受泳隊訓。我替她將肌肉拉鬆時,她問我:
「你當年也這麼辛苦嗎?你有沒有試過有一刻覺得不知自己為了什麼而努力?」她。
「我很簡單,為了贏。」我。
「贏什麼?奧運?」
「不,跟比賽、跟獎牌無關,甚至跟你代表的國家也沒有關係。當我跳進水裏,想要贏的,只有自己的時間。」
從1952年開始,每一屆香港都會派運動員出戰,除了1980年由於蘇聯在1979年發動戰爭入侵阿富汗,美國總統宣布抵制在蘇聯莫斯科舉行的奧運。
相比起很多國家,香港雖然不是運動大國,但每年也平均派出30名運動員出賽,算是很不錯的數字,然而運動在香港一直不被重視。
直至1996年,香港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李麗珊在滑浪風帆項目贏得金牌,成為香港零的突破。在賽後訪問中,她說了一句:「香港嘅運動員唔係垃圾。」
其原因在於之前的歐洲錦標賽,有歐洲選手認為香港搶奪參賽資格是浪費名額,更指「香港運動員是垃圾」。
賽後為紀念奧運的出色成就,港鐵曾考慮將「大角咀站」改名為「李麗珊站」,但因為同年的殘奧亦有香港運動員張耀祥、趙仲粦和張偉良等人奪得金牌,最後港鐵在12月16日決定命名為「奧運站」。
因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當年亦是最後一年以「香港」名義參賽,其後都以「中國香港」展示在奧運場上。
另一方面,在殘疾人奧運會上,香港的戰績彪炳。自1972年起香港便參加了十二屆殘奧運,累積 40 金、37 銀、49 銅共 126 面獎牌,單單是上屆2016年里約熱內盧殘奧運,便勇奪 2 金 2 銀 2 銅。
「喂!老頭!這裏是私人地方,你不是運動員,不可以進來!」突然,身後傳出叫喊聲,我轉身一看原來是體育館的工作人員。
「對不起,我現在離開了。」
工作人員不認識我,我並不感到意外,也早就習慣了。
我說過這是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在何詩蓓100米自由式比賽後的訪問中,記者問及她得到銀牌的心情,她說:「我游出比自己記錄更快的時間,這樣就滿足了。」
哈,說得真好!
在奧運完結後,運動員們將會回來這個充滿淚與汗的地方繼續訓練。
隨著奧運結束,外界的熱情亦會慢慢冷卻,並遺忘他們,彷彿他們不曾存在,有比賽才憑空變出來的運動員...
不過我知道,儘管沒有掌聲,沒有光環,他們將會在運動場上,耗盡一生光陰,無止境地將自己推至極限,再突破極限。
離開體育館之後,心情還是沒法平靜下來,雖然現在我不是選手,也不是教練。
但我這麼激動的原因只有一個。
因為我是香港人。
喜歡歷史故事嗎?花半秒like & share
以故事形式講述香港歷史,瞭解香港「異」變
《香港人異》開始預售!
同售限量《屬於香港人》+《香港人異》套裝
預計12月出貨!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故事為真人真事改編
100米自由式香港紀錄 在 又飛啦! Flyagain.la Facebook 八卦
何詩蓓以破亞洲紀錄勇奪100米自由式銀牌!恭喜🍾️🎈🎉🎊Yeahhhhhhhhhhhhhhhh
圖片來源:香港開電視
100米自由式香港紀錄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八卦
不知道大家是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東京奧運呢?坦白說,我們最初對疫情下仍堅持舉辦奧運這件事不太樂觀,但這幾天,相信大家真的確實感受到運動的力量。
香港人在商場直播前同心歡呼拍掌,與運動員一同緊張流汗,大家的興奮熱情,真的讓籠罩多時的鬱悶一掃而空,同時也為很多插畫師提供了創作靈感。
現正身處台灣的香港插畫師柳廣成亦繪畫了多位奧運健兒的身姿,如男子花劍金牌得主張家朗和台灣的「舉重女神」郭婞淳。在游泳選手何詩蓓奪得女子200米自由式比賽銀牌後,他善用 ig 版面設計,呈現了何詩蓓在比賽中的身影,非常有創意。
相信今天早上,大家都準時收看了何詩蓓有份出賽的女子100米自由式準決賽,何詩蓓以 52.40 秒衝線,刷新亞洲紀錄並以小組首名身份出線。
明天早上,便是女子100米自由式決賽,大家心情都很緊張,希望這位香港小飛魚能再下一城。
其實,最初的何詩蓓並不太喜歡游泳。
小時候,雙親希望何詩蓓和姐姐何雅舒能夠學會游水,於是六個月大時,已讓何詩蓓在家中的泳池熟習水性。四歲時,何詩蓓已開始在泳班練習,並在六歲正式接受泳隊訓練。不過,那時練習太累,何詩蓓甚至問過父母甚麼時候可以退出泳隊。
「放棄很容易,門口就在那邊,你上水走出去就可以,但堅持下去才是最辛苦的。」
後來,她漸漸愛上游泳這項運動,十三歲時,更刷新了香港紀錄。
何詩蓓父親為愛爾蘭裔,母親則是香港人,因此她擁有代表愛爾蘭或香港出賽的資格。愛爾蘭泳總不只一次向她招手,希望她能為愛爾蘭出賽,但她始終還是選擇了香港。
「從小到大,都有人問我為甚麼不代表愛爾蘭。但我出生在香港,住在香港,我與香港總是有一份連繫,我為代表香港感到自豪。」
就在昨天,何詩蓓在女子200米自由式決賽中奪得銀牌,取得香港泳壇史上首面奧運獎牌,也是香港有史以來首次在同一屆奧運裡取得兩面獎牌,全香港都為之而興奮。
何詩蓓曾說過,她一路成長、一直刻苦訓練,代表香港出戰各項大型賽事,這份光榮很特別。每次取得獎牌,每次將個人最佳紀錄推前,其他國家的人都會詫異:「原來香港也有人游得這麼快」。
明天,不論結果如何,就讓我們一同見證何詩蓓出戰女子100米自由式決賽的英姿。
Storyteller:何詩蓓 @siobhanhaughey01
Illustrator:柳廣成 @cowcowtony
Text: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大家都渴望看到何詩蓓衝線的一刻,明天早上,你會一起看比賽嗎?
〖 #何詩蓓 7月30日重點賽事〗
09:59 (香港時間)女子 100 米自由式(決賽)
18:45 (香港時間)女子50米自由泳 (分組賽)
明天(7月30日)早上 09:30 (香港時間)還有香港隊的鄧俊文 @jordan_tcm 和謝影雪 @tseyingsuet 在羽毛球混雙銅牌戰對決日本隊的渡辺勇大和東野有紗,大家也不能錯過。
即使比賽結束,我們還要繼續關注香港運動員的動向,因為他們每一位,都是為港爭光的運動員。
📚 成為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會員, 接收最新一期 Newsletter :
https://bit.ly/2VembZA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