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買到莫德納新冠疫苗500萬劑了!
好棒的小年夜禮物!剛剛最新消息,莫德納官網直接公布,和台灣政府簽約,將提供500萬劑莫德納mRNA疫苗!!!
今天同時也公布會提供哥倫比亞1000萬劑。預計2021年中開始供貨。
莫德納的CEO表示,感謝台灣政府和我們合作將莫德納疫苗帶到台灣。在大流行期間台灣和哥倫比亞政府採取了快速的行動讓此合作成功。
接下來會和台灣的FDA申請,希望在疫苗運抵前可以得到緊急授權。
04b解讀:
1.哇,我真的無法想到更好的結果。我很高興我們能買到保護力高達94%,佛奇所屬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參與研發還有執行臨床試驗的莫德納疫苗,也是我心中目前如果可以選擇的第一順位新冠疫苗之一!
如果可以讓我選擇:
輝瑞/莫德納 > Novavax >AZ/嬌生/俄羅斯等腺病毒疫苗
2.如此順位的理由除了產生中和抗體最佳,保護力最佳之外,mRNA疫苗也是對變種病毒可以最快做出調整的平台。可以在六週內更改序列做出新款疫苗。
3.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和NIH合作的mRNA疫苗「mRNA-1273」,第一期臨床試驗於2020年3月16日開始收案,距離中國的新冠病毒基因排序公布只有63天。第三期臨床試驗於7月27日開始收案,在美國89家醫院收案30420人,疫苗的保護效力高達94.1%,研究成果已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美國FDA於12月17日通過莫德納疫苗的緊急授權使用。
4.我和大家說好久了,在新冠疫苗議題上請保持耐心,別急著下判斷。回頭看這一個月關於台灣買不買得到疫苗的口水戰,是不是完全沒有意義?10月東洋BNT破局真的這麼可惜嗎?你們為什麼要這麼急呢.....
5.莫德納和輝瑞/BNT都是mRNA疫苗,皆須要冷鍊運輸,不過他不需要到零下負70度這麼嚴格的條件,負20度即可。
6.陳時中說,台灣疫苗採購以至少3千萬劑為目標,大概可以掌握穩定的2000萬劑包括了AZ1000萬劑,莫德納500萬劑,還有COVAX有選擇權的476萬劑(有AZ,輝瑞/BNT或是Sanofi/GSK可選)。國內則至少要採購1千萬劑。高端聯亞初步資料看來很有希望,也有可能開始預購的程序。
7.預計2021年中開始供貨,但也不知道是分批到還是先來一批少量的後來才會逐漸供貨。我想這都還要看產能是否可以成功的提升,還有供應其他訂單的狀況吧。AZ那1000萬劑也一樣,誰也說不準何時到貨。不過有訂單總比沒訂單好啦。
8.指揮中心辛苦了,繼續加油!我覺得Novavax或是嬌生的疫苗應該也值得投資一下喔!
04b解讀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台灣的防疫絕不是只靠運氣!
一篇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好運可以維持多久的報導,引起討論。
https://linshibi.com/?p=38428
文中重點如下:
1.近幾個月來,台灣的生活簡直正常到令人毛骨悚然:婚禮照常舉行,人們擠滿了職業棒球比賽、大提琴音樂會和夜市。台灣的人口大於佛羅里達,但其新冠死亡人數可以用兩隻手計算。
2.但很多台灣人想,台灣的好運能持續多長時間?
3.自三月以來,台灣收緊邊境管制,獲准入境的人仍然必須嚴密隔離檢疫兩個星期,包括台灣公民。高高的圍牆使台灣免遭感染的困擾,但是如果世界其他地方在疫苗接種後放鬆防禦,台灣有可能在經濟上和政治上被孤立。
4.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除非出現一支證實有效、保護效力長久的新冠疫苗,否則台灣不會考慮鬆綁邊境。
5.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說,儘管台灣的衛生官員取得了成功和不懈的努力,但台灣也得益於好運氣。隨著全球病例數激增,必然有更多的感染者到達台灣邊境。王智弘表示,台灣週三證實了第一例英國變種病毒案例,政府更因此進一步收緊了其入境禁令和檢疫規則。「台灣這麼長時間以來一直保持領先地位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即使在2021年中期之前能對所有人疫苗接種,那也還有六個月的時間,要再維持六個月真的很困難。」
6.台灣強調邊境檢疫而沒有廣泛檢驗。有些公衛專家希望要篩檢更多,以便抓到更多無症狀感染者。台大公衞詹長權表示,台灣應該要檢查每個入境者,不只是隔離他們。指揮中心立場是14天後感染力已經大幅下降。陳時中表示,他相信台灣肯定有無症狀患者成為漏網之魚,「但如果那些病例沒有造成問題,我們是該大費周章試圖把他們找出來,還是將精力投注在已造成問題的病例上?」
7.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染病學教授達勒·費舍爾(Dale Fisher)將台灣的嚴格邊境政策與新加坡更為「靈活」的方法進行了對比。新加坡最近取消了對台灣遊客的限制,但台灣並沒有。「我們認為,即使有旅行者把它帶進來,我們也認為它很有可能不會擴散。如果你對自己的系統不信任,那將難以保持邊界。」他說,台灣真正的考驗是,如果新冠疫苗最終不能提供持久的免疫力,那麼世界需要與新冠一起生活更長的時間。台灣人能忍受和世界隔離再一年嗎?再五年嗎?隔離並非長久之計。
04b醫師解讀:
1.首先,這篇文章標題和內文都說台灣防疫是靠好運氣。很抱歉,我必須說台灣能守到現在是很令人意外沒錯,也很令我意外,但我不會完全歸因於運氣。我們一定是做對了什麼。
2.我會認為邊境檢疫的14+7是重中之重,不管你要不要檢查,要求3天內報告,在day 0或在 day 14檢查,是做快篩或是PCR都一樣,14天的隔離是要嚴格執行的。這點是我們能守到現在的關鍵。
3.詹長權老師這次躍上外媒檢討台灣邊境檢疫政策了,不過我也有點覺得這是不是在用鴿子封包。我和各位說過多次我個人也贊成針對高風險區域入境者在day14普篩,而七月以來指揮中心也的確開始針對菲律賓,印尼移工,還有最近俄羅斯舞者等有一些在day14後確診的案例,而後我們發現的問題是,我們希望抓到的是在1~14天潛伏期中發病的人,但目前為止抓出來的這些多半都是處於疾病後期陰陰陽陽的無症狀感染者,Ct值大概在32~35,驗血已經有抗體。這些人根本已經沒有傳染力了。所以做這些事情,到底值不值得?我不知道詹先生你這幾個月有沒有在台灣,你沒看到這些事嗎?現在對英國回來的也是集中管理,第14天也會檢測。結果你的結論還是和半年前你一直說的一樣,台灣需要入境普篩?我有沒有看錯?(當然也有可能是作者引用詹六個月前的說法,沒有新訪問)
4.這篇有點倒果為因。我們在阻絕於境外的這一步就擋到現在了,因此當然不會輕易放鬆邊境管制。別的國家多半早就進社區,所以他們決戰點早就不在邊境。這樣來說這非長久之計,非常怪。如果另一個國家和台灣一樣成功的守了這麼久,當然也會持續想守下去,對整個國內醫療/經濟影響是最小的。另外文章講的一副我們好像是嚴厲鎖國鎖到現在,但這幾個月哪個國家不是這樣呢?幾乎多半亞洲國家都沒有開放一般旅遊,而商務文化等交流都可以用泡泡進行呀。像歐洲一樣在暑假放飛自己互相旅遊,然後進入秋冬大爆發,這樣有比較好嗎?
5.新冠疫苗成功的話,當然有可能面臨比較晚拿到疫苗的台灣被孤立的情形。但這也還有太多變數,全世界的新冠疫苗我看很有走向第三個劇本的味道,歐美施打率可能會無法達到群體免疫。疫苗的長期保護力也未知,對變種病毒疫苗會不會有效也須釐清。討論疫苗護照議題,還太早。另外,我們政治上早就被孤立了。哪是因為疫苗的關係....
6.我一直認為台灣守的這麼好真的有點像奇蹟,我不只一次這樣說,我也存著即使下一秒台灣就出現社區感染,進入社區有小流行的狀態,我也不會意外的心理準備。但如果說這是我們完全靠運氣,我是絕對無法同意的。這也完全沒有看到台灣為何可以守到這麼久成為平行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殊為可惜。
7.新冠防疫還沒結束,可能差不多到下半場了(希望),要看下去才知道誰能笑到最後。總之,戴上你的口罩,準備好你的酒精乾洗手,我們再守六個月,讓世界震驚吧。
8.歐對了,如果你的人民有一定比例死不戴口罩,死不打疫苗,我認為那才是真的毛骨悚然喔。
也可以用聽的喔
https://youtu.be/OGWTUq3Wc80?t=4510
04b解讀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今日新增本土180例,台北市、新北市今天起至5月28日升級第三級警戒。全國休閒娛樂場所關閉,禁止進香團與遶境活動;其他縣市維持二級,避免二三級區域之間不必要的移動。
陳時中說,熱區內陽性篩檢率偏高,本來是0.5%,現在新北市、萬華陽性篩檢率由3%-10%不等,原本用疫調來做防堵恐已力道不足,必須提升社區防疫等級才能控制疫情。
12:05,和浩爾小路緊急開房。稍晚上傳podcast。
04b解讀:
1.看來昨晚我說的還太客氣了。我原本預估這3~5天較大量篩檢後確認社區是否已多點開花的狀況會決定之後的走向,沒想到一天就夠了。這個病毒應該已經在社區生根了。
2.不是很確定這個陽性是全部都是PCR,還是有些是抗原快篩。抗原快篩需要後續再用PCR來確認。這個看2PM會不會有更清楚的資訊。
3.目前需要的是增加檢查量能,盡量讓想檢查的人都可以檢查到。我們不需要或也做不了中國式的全城普篩,但類似韓國的得來速想篩的人就可以篩,廣設篩檢站,應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4.非必要不要去醫院。打疫苗或是做篩檢,都應該設在室外獨立的地方以避免互相汙染。
5.隨著確診者增多,到某個臨界點時可能無法讓輕症住院了,應該開始考慮輕症或低風險者在家或是在防疫旅館療養的策略,避免排擠到醫院的量能。
6.今天開始我們該拿出全新的態度來應對新冠病毒了。每個人都應該要重新好好認識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病,你對他的認知是否有太多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我會努力幫大家衛教的。
新冠疫苗常見問題懶人包
https://linshibi.com/?p=38945
新冠病毒常見問題懶人包
https://linshibi.com/?p=3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