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是他的親弟弟尼爾.康納萊(Neil Connery)。為了創造蹭007熱度,投機商人把完全沒有表演經驗的康納萊老弟抓來主演山寨龐德。兄弟鬩牆的結果,是成就一場經典對決,還是鬧了一個笑話?
.
1960年代,出身蘇格蘭的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憑藉「007」詹姆士.龐德的角色,成為無人能出其右的超級巨星。特務片也因此成為當時最流行的類型,世界各國爭相仿效,都希望能培養出與擁有龐德魅力的新星。
.
在一場餐敘上,義大利製片人達利歐.薩巴特洛(Dario Sabatello)與當時007系列導演泰倫斯.楊(Terence Young)閒談,楊偶然提到他曾偶然聽到一個廣播訪談,受訪者是與史恩.康納萊相差八歲的弟弟尼爾.康納萊。他說,這兩兄弟的聲音簡直一模一樣!
.
雖然兩人是兄弟關係,但社會地位卻極為懸殊。哥哥已經是享譽全球的巨星,而弟弟卻是蘇格蘭的泥匠工人。當時的尼爾因為不慎遺失工具,而被僱主掃地出門,正是因為他哥哥的知名度,使得這個小事登上了國際新聞版面。
.
薩巴特洛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靈機一動,心想「何不找他來演一部007電影呢?」
.
與其他的投機商人一樣,薩巴特洛根本不在乎尼爾.康納萊能不能演,只管開出高薪延攬。而生活拮据的尼爾,也一口答應。一部007的「兄弟作」由此誕生,他所飾演的角色就是龐德的弟弟(雖然劇中並未明確說出來)。片名《O.K. Connery》(1967)的由來也非常隨便,只是因為在試鏡過程中,工作人員一直說著「OK! 康納萊!」片方覺得順耳,就定了片名。
.
《O.K. Connery》是一部義大利製作,由當時小有名望的亞柏托.迪.馬提諾(Alberto De Martino)出任導演,他對執導零演技的尼爾.康納萊演出感到困擾,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陣。與此同時,野心勃勃的薩巴特洛竟然還親自邀約史恩.康納萊客串,當然遭到斷然拒絕,他認為這個計畫是在剝削自己以及他的弟弟,並呼籲薩巴特洛應該停止這項計畫。但對方顯然沒有理會。
.
倒是在007系列中飾演M先生秘書的露易絲.麥斯威爾(Lois Maxwell)卻真的點頭出演,她後來回憶說,自己在當時領取的片酬比自己演出所有007電影加總還多。不過她後來承認,這個決定可是氣壞了史恩.康納萊,他對她怒吼:「你背叛了我!」但背叛他的人可不止一位,飾演M先生的柏納德.李(Bernard Lee)等多位007演員也參與了演出,先撈一筆再說。
.
在這部《O.K. Connery》之中,為了避免沿用007角色名稱所造成的版權問題,尼爾.康納萊是使用本名演出,而且角色設定很怪異,他的角色是一個懂得催眠術的整形外科醫師。每回劇中人準備要提到他的哥哥是「龐德」或「007」的時候,就會突然中斷。
.
故事有著豐富的龐德風情,一樣有間諜、情報與特務元素,而且故事背景橫跨俄羅斯、瑞士、西班牙、摩洛哥。此外,尼爾.康納萊雖然是因為聲音與哥哥類似而被找上,但最後片方卻以他罹患了盲腸炎聲音不好聽為由,而另請他人配音,最後他的聲音聽起來反而像一個美國人。
.
美國聯藝電影公司也不顧作品山寨意味濃厚,代理來美國發行,改片名《Operation Kid Brother》上映。之後發行DHS的版本也曾改名為《Operation Double 007》,顯然是商人為了魚目混珠。
.
事實上,這部《O.K. Connery》雖然是山寨電影,但卻不是「惡搞片」,編導認真地試圖複製出真正的007風格,但影評人顯然不買單,批評它尷尬地使人發笑、沉悶而無力,但尼爾.康納萊的表現卻沒有獲得差評。不過該片顯然因為製作背景太過古怪,對龐德電影的模仿太過明目張膽,也逐漸成為一部地下經典,出現了一些信徒,在1993年更成為了《Mystery Science Theater 3000》的嘲諷對象之一。
.
在1969年,尼爾.康納萊又出演了一部名為《The Body Stealers》的科幻片。為了一雪前恥,他運用兩部電影賺來的天價片酬回頭經營泥匠事業。自此之後,就只是偶爾在電視劇集客串,表演機會不多
.
在八〇年代,他受邀出演徐克執導的《最佳拍檔3:女皇密令》(1984),飾演的角色真的叫「龐德」,也算是終於能與哥哥「平起平坐」。在九〇年代,尼爾.康納萊完全淡出了影視圈。2002年曾因為酒駕登上社會版,被吊銷了三年駕照。
.
康納萊兄弟從來沒有在大銀幕同台,兩人的關係改變始終沒有明確的報導,但關係應該不算疏遠。史恩.康納萊在2020年10月過世時,對尼爾.康納萊顯然造成了不小打擊,而晚年的他本來就病痛纏身。
.
2021年5月10日,尼爾.康納萊辭世。正牌007喬治.拉贊貝(George Lazenby)第一時間表示悼念,稱尼爾終於可以加入他偉大兄長的行列。
.
.
(圖為《O.K. Connery》之中的尼爾.康納萊。)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Top movie p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牌特務:機密對決》裡面的柯林佛斯看到立喆準備的台灣武器庫會選擇哪樣寶貝呢? 看到13年前的自己,影帝反應竟然是..... 【紅毯】梅林會回歸!?馬克史壯親口說出驚人答案! http://pics.ee/v-2042967 【專訪蛋蛋&梅林】第三集十大暗器參戰? https://goo.gl/j...
「龐 貝 影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Facebook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Top movie picks Youtube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龐貝影評、龐貝電影線上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龐貝影評、龐貝電影線上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龐貝眼球過- YouTube - 0056淨值即時 的評價
- 關於龐 貝 影評 在 [無雷]“龐貝”,觀後感。 - 看板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龐 貝 影評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八卦
週末到了,又是影評時間。這次分析師Lizzy寫的東西非常有趣,她在談好萊塢電影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對金融產業的刻板形象化,以及一部反刻板形象化的電影(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我做投資銀行新聞很長時間,也真正的採訪過前聯準會主席、美國財政部長、高盛證券執行長、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董事長這些人,儘管這些行業有一些asshole,但是大部分人的確如同Lizzy所說,也是跟我們大家一樣,需要養家、害怕失業(而且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一般人,金融行業的失控,往往是一個體制的失控,而不是有一群人,每天陰謀詭計的要危害這個世界。那跟好萊塢電影所描述的世界實在差異太大。
一個正牌的券商分析師,她是怎麼看好萊塢電影裡說的說的,那個她的世界?
--------------------------------
【分析師Lizzy的影視世界】
披著鯊魚皮的人到底都長什麼樣?
──談好萊塢電影的臉譜化
以前在證券業工作時,很怕被計程車司機或鄰居路人問到職業。因為不管我回「金融業」還是「證券業」,對方的下一句通常都是:「那來報幾支明牌」。。。
說實話,不是我做人不好、有好康都不報,而是真的無法回答啊。有好幾年,我是在本土券商的總經理室或債券部工作,總不能報「10年期公債不錯喔!」;後來幾年,我在外資券商研究部工作,聽起來離「明牌」近了點,但也不盡然,如果負責的產業股價比較牛皮,恐怕不符合對方的「飆股」想像,若是把他人推薦的明牌直接轉述,也很不負責任。
更何況,我身為「想太多」界的翹楚,可不敢只是這樣萍水相逢、未來恐怕不會再相見,就隨口報幾檔股票出去,畢竟我不知對方想投資多久、期待什麼樣的風險與報酬、有沒有持續追蹤並判斷何時出場的能力,實在無法隨便亂給建議。
或許你會說,人家搞不好也是隨口問問,根本不會真的聽。啊沒辦法,我就「想太多」界的翹楚嘛,別人丟來一個問題種子,我自己會發展出一大片樹狀圖,再種出一座森林公園給他(怕了吧)。
言歸正傳。我想說的是,很多不在金融業的人,對這行業的想像是很單一的,我遇過的刻板印象通常都是:「有哪些股票可以買?」、「噢那你下午不就都沒事了?」(想像中的證券營業員生活)、「噢那你不都三點半下班?」(想像中的銀行行員生活)。
這當然無可厚非,隔行如隔山,如果有人跟我說他在晶圓產業工作,這人又長得不像張忠謀,那我大概就會想像他穿著全白無塵衣的樣子,然後問他「你挑蛋糕的時候,是不是真的看一眼就知道幾吋?」
所以,我沒有要抱怨人家只想聽明牌的意思,但我會盡力逃避這種場面,畢竟總不能只為了證明自己不小氣,就跟人家囉嗦金融業裡面有多少子產業、其下又有多少不同功能的部門吧。
不過,經過金融風暴,這種「單一想像」就更尷尬了。金融業成了貪婪邪惡的化身,裡面的每個人好像都是口袋滿滿、冷酷無情的冷血菁英,跟其他「腳踏實地」的行業比起來,更顯卑鄙墮落。
而電影公司要找金融題材拍攝時,不管在金融風暴之前或之後,通常也喜歡以貪婪自私毫無羞恥的金融人為主角,其實這樣拍當然很有娛樂性,我也不介意多看幾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縱慾狂歡,但這些特例與大多數金融人士的實際狀況差得遠了,看多了難免替他們抱屈。
因此,我特別想推薦2010年的華爾街題材電影:《黑心交易員的告白》(Margin Call),它的獨特之處,在於:1. 片中描述的角色們,比較像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冷血怪物;2. 它呈現出體制造成的系統問題複雜性。《黑心交易員的告白》的背景發生在金融市場崩盤前夕,某位在紐約金融業風險部門任職的菜鳥,發現公司持有的有價證券曝險過高,財務狀況極度危險,消息一層層傳上去,驚動了高層,半夜緊急開會商討對策。
片中幾個主要角色,分別代表了不同階層與部門的金融人,例如風險管理部門職員以及主管、業務部門的業務員及主管、執行長、背後真正的大老闆等等。從他們的對話內容,可以看出在一家金融機構裡頭,交易部門、研究部門、中後台、內控等等不同部門,有著不同的利益結構與衝突,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也很零碎。
對於即將到來的風暴,大多數員工都是見樹不見林,更不可能提出警告或做預防,一方面無法摸清嚴重性,另一方面嘛,資歷比你深、懂的比你多的老闆又沒叫你停,你能不繼續做嗎?萬一你真的提出警告,老闆也聽了,結果你錯了,公司因此成為市場上唯一賺不到錢的大蠢驢,你以後還要混嗎?
甚至,像《黑心交易員的告白》發生的狀況,如果確定已走到崩盤臨界點,發現整個行業遲早都要完蛋,若有機會當第一個跑出去求生的人,你要不要先安安靜靜地跑?還是高風亮節光風霽月地通知所有人、陪他們一起死?
更讓大家只想專心自保的理由還有一個,就是現代金融業的工作穩定性並不高,不只是業務員,就算是秘書、後台人員也一樣。既然強烈感受到工作沒保障,只好「有錢堪撈直需撈」,一切以短期可拿到的獎勵金、紅利為考量,以防哪天工作不保、甚至碰上長期失業,會陷入財務絕境。
若是將此類行為直接貼上「貪婪」標籤,並沒有切中問題核心。這群人不像《華爾街》裡的麥克道格拉斯、一臉自信又不屑地高喊「貪婪真棒!」,其實他們更在意的,是怕被裁員、怕失業後找不到同類工作、想轉行更是難如登天,退休金還沒存夠,家中還有老小要養、房貸車貸要還,加上對自己與家人都是「由奢入儉難」......這些擔憂在《黑心交易員的告白》裡各種位階的角色身上,都曾表現出來。
到了電影結尾,會發現只有金字塔最頂端的1%可以一次次撐過各式危機。傑瑞米艾朗飾演的大老闆,與罪惡感發作的業務主管(凱文史貝西飾演),討論史上歷次金融危機時,強調了一點:人的本性永遠會搞出一樣的爛攤子,唯一不同的,只有看你是站在哪個位置。對於最上層1%的大富翁,這些過程只不過像大亨在賭場玩玩罷了,不管輸贏,下了賭桌還是可以繼續吃大餐、住五星級飯店;但如果是個背著房貸養家的工人或普通受薪階級(包括大多數金融業從業人士),這些危機都可能會讓人生就此崩壞。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裡大多數人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且隨時可被上頭的老大犧牲、替換,連像凱文史貝西與黛咪摩兒飾演的高階經理人,最後也只能龜縮在自己的窩囊處境裡面,動彈不得,只剩茫然與空虛。
想要更了解真正的金融業人物實況,我推薦這本書:《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本書的推薦序可是采蘋女神(警告:非「姊姊」)寫的,各位趕快去翻哪。作者盧彥戴克在金融風暴過後幾年,進入倫敦金融圈深入研究產業結構,從人類學田野觀察的角度,理解業內任由大風暴發生的原因,以及後續的政策是否足以預防危機再次發生。
讀完整本書會發現,全球金融的行業特性,形成龐大堅固的結構,每個放進去的人事物,都被體制影響,即使原本可以對客戶有益的商品,進到這機制裡都能演變成巨大危機。因此,把「個人」揪出來責怪,並沒有幫助,如果體制不變、參與者的誘因動機及環境不變,以後還會出現不同形態的新危機。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是編劇兼導演J.C. Chandor的第一部作品,他的父親在美林證券工作幾十年,可以想見他對美國金融業不陌生。或許正因這個淵源,Chandor沒有把這群在金融業工作的高薪族群寫得很負面,而是從他們的角度觀察整件事。當然Chandor並非要觀眾同情這群人,他想呈現的是,這些危機的成因與解決方法,遠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複雜,牽涉到系統與機制,圈子裡的思考邏輯,甚至是人性的根本,不是把這些金融業的人全釘上十字架就可以解決。
2008年那個時候,我聽著一位部門主管說萬一被裁員要去開計程車,另一位資深分析師說要看看能不能去麥當勞當店長。後來他們並沒有走上那樣的路,但當時那些半開玩笑的計畫,其實沒有想像中離譜。
美國在金融風暴後,紐約街頭有失業的金融人士在胸前掛著牌子找工作,也有不少人被迫離開了這行,再也回不來,過去多年累積的專業全得歸零,原以為可以負擔的房貸與孩子學費也可能變得負擔不起。他們不是電影裡麥克道格拉斯演的Gordon Gekko,而是有家要養、想追尋好生活的專業人士,如此而已。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很忠實地呈現了這點,在這個被外人視為「鯊魚」圈的世界,它找到了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龐 貝 影評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八卦
【#地下評論】《#她們》(Little Women)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今年第一部二刷的電影
葛瑞塔潔薇揮別《淑女鳥》的初試啼聲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她們》更顯自信,全片散發著迷人、雋永的古典魅力,葛瑞塔潔薇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將馬區家四姊妹的成長歷程,裝訂成一本乘載著回憶的手工精裝書,精致、細微地幽幽道出愛情、家庭、女性、抱負、婚姻等等面向,雖然極富沈甸的厚重之感,卻溫暖地包裹人心。
葛瑞塔潔薇最大膽同時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剪接」。對比 94 年的版本,葛瑞塔潔薇捨棄了常見的線性敘事,以自由度極高的非線性敘事,將今日與往昔七年時光的差距重新拼貼組合,靈動地交錯對比,揮灑出前後對照的「雙時空」,此作法使得《她們》極具創造性,對比舊版的平鋪直敘,葛瑞塔潔薇在此注入一股鮮活的生命力,情緒更為飽滿,深富渲染性。
在今昔交錯的「雙時空」敘事下,葛瑞塔潔薇刻意將攝影機運動方向左右變換,精準地以好幾組工整的對稱剪輯,不斷明示這群小婦人遭遇的困境與心境,映襯出苦澀與美好。諸如喬初回老家,獨自在街上行走的沈重感(行李掛身的包袱),下一顆鏡頭馬上切換四姐妹在街上的歡笑,並呈現輕盈感;喬與病重的貝絲在海灘上談心,對比的是四姐妹與四公子的戲水;劇場俱樂部的嬉鬧收到羅禮的鑰匙,換來的是人去樓空獨自打開信箱的蒼涼。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與死」的對比,貝絲兩次重病的結果,都是以喬熟睡時的臉龐特寫開展,喬夢醒、下樓,這兩場戲幾乎是同樣的分鏡與鏡位,不同的是喬的腳步從倉促化為沈穩,可看做角色成長的轉變,更能讀出貝絲生與死的結果,葛瑞塔潔薇細膩地呈現死亡降臨時的感受,蘿拉鄧恩飾演的母親一轉身,身後的貝絲已然缺席。
除此之外,葛瑞塔潔薇也對比了四姐妹在「選擇」後的生活樣貌,喬選擇獨自在紐約教書、梅格選擇與老師結婚後的貧窮、艾美選擇前往歐洲修習藝術活躍社交圈、貝絲因良善選擇照顧弱勢染上猩紅熱而後身體每況愈下,四姐妹都在自身特質的選擇下走向彼端的未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葛瑞塔潔薇做的只是交互剪輯,將「選擇」與「結果」的概念強而有力地具象化。
這些對比,都是葛瑞塔潔薇身為導演,更擅於利用影像說故事的醒覺,不過此等剪接方式,在一開始觀眾尚未入戲的狀況下,或許會將距離拉遠,使得需要耗費心神解讀時序,但葛瑞塔潔薇這次的大破大立,仍舊值得肯定。
除了剪接,葛瑞塔潔薇同樣懂得利用「色調」做出對比,七年後的現在是冷冽、灰色調,七年前則是溫順、暖色調,拆開檢視,葛瑞塔潔薇刻意為之的結果,便緩緩述說了韶光荏苒,成長的苦澀滋味,此種滋味,更是本片藏在女性主義大旗下的另一道鮮明主題,而喬的這句獨白:「我想念過往的一切。」,舉重若輕地點題,餘韻繚繞。
縱看《淑女鳥》和《她們》,即使年代不同,但主題核心都不脫青春少女的成長紀事。電影藝術往往是真實經驗的再造與複製,導出《淑女鳥》的半自傳作品後,不難發現葛瑞塔潔薇將自我投射進《她們》,不管是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加州、麻州還是紐約州,葛瑞塔潔薇都透過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超越時空,直指當代,雜揉了女性的理性與感性、迷惘且自信、柔軟而堅毅的百種姿態。
這群小婦人也同樣活在潔薇編劇的《紐約哈哈哈》、《紐約新鮮人》中,宏觀地提煉出女性的真實樣貌。這正是幾百年來人們的共同經驗,葛瑞塔潔薇的《她們》也映照出處於成長階段與成熟時期的眾生相,極富普世性。
此外,葛瑞塔潔薇也透過蘿拉鄧恩與黑人女性的對話,進一步點出南北戰爭對美國感到羞恥的自省,外表是男性的戰爭,內在卻由女性承接,進一步寫出男女於戰爭中的位置,畫龍點睛般的論述,這是 94 年版本未見的。葛瑞塔潔薇也懂得嘲諷與幽默,在創作者與評論者間做出詼諧的互動關係(喬與教授的爭執),似乎大聲疾呼地「警告」這些自以為是的書(影)評人,更拿勃朗特三姐妹下手(知名英國文學三姐妹),這些都是葛瑞塔潔薇在沈重之餘的輕鬆之筆。
最後,當 94 年版和原著小說的結尾都是喬與教授結婚,在傘下相擁、熱吻的互訂終生作為圓滿結局,葛瑞塔潔薇的《她們》顯然不同意此走向,特地將這段結局做出巧妙改編,以虛構小說(Fiction)的意象與現實做出區隔,標新立異地讓喬在書中互許終身,自己則持續於現實生活獨走,此更動既滿足了書迷,同時充滿喬的人設風骨,更以原著作著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呼應喬的狀態。
而喬重返出版社,與主編攻防,這時的喬已無生澀與稚嫩,游刃有餘的在出版社將馬區家的故事完整收束,而片頭男性的權力支配,片尾女性的拍板叫陣,遙相呼應男女地位從絕對的「上與下」逐漸轉換成「平等周旋」,此時此刻的喬,在生命的積累中,已然長成屬於她的特有樣貌。
不管喬是否為了銷量同意主編將結尾修改成符合時代的「完美結局」(結婚),喬都已做出溫柔的妥協,當時喬在貝絲死亡後感受「渴望被愛」的那份「寂寞」,正是影片最後的反思,葛瑞塔潔薇並非一味執拗地否定「婚姻」(也利用姑姑、梅格的價值觀平衡了喬),經歷過「寂寞」、「被愛」、「愛人」的洗滌,反而能精確地知道箇中差異(正如同媽媽問喬是否愛羅禮),並做出選擇。可以想見喬的未來,對於愛情有了主見,不再只是附屬男性或隨波逐流於時代底下。
對於葛瑞塔潔薇而言,或許生活並非永遠只有愛情與婚姻、家庭和孩子,葛瑞塔潔薇橫跨幾世紀譜寫出心中的小婦人,不卑不亢地告訴女性能害怕、能退縮,但也請保持果敢與溫柔,抓住榮光與財富,無論童年或成年,不斷與自我對話、她人共處,希冀最終能走出一條屬於「她們」的康莊大道。
‼️感謝『Sony Pictures 索尼影業』試片邀約,今天正式上映。
#過年檔期首推她們
龐 貝 影評 在 Top movie picks Youtube 的評價
《金牌特務:機密對決》裡面的柯林佛斯看到立喆準備的台灣武器庫會選擇哪樣寶貝呢? 看到13年前的自己,影帝反應竟然是.....
【紅毯】梅林會回歸!?馬克史壯親口說出驚人答案!
http://pics.ee/v-2042967
【專訪蛋蛋&梅林】第三集十大暗器參戰?
https://goo.gl/j7vuGz
【專訪】什麼照片讓柯林佛斯一秒失憶⁉️《金牌特務:機密對決》
https://goo.gl/TcEBuB
【影評】你沒發現的爆點《金牌特務:機密對決》
https://goo.gl/ALJMbe
直擊倫敦Kingsman新店&舊店拍片場景
http://pics.ee/v-2042978
訂閱【電癮好選喆Top movie picks】https://goo.gl/3S03OY
簡立喆主播臉書 https://goo.gl/cUWJx7
按個讚,最新訊息不漏接!
龐 貝 影評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影評 Avengers: Infinity War【羅比】
薩諾斯要你閉嘴不要爆雷,我是絕對不會說的
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bbielintw/
禮拜一晚上十點會有直播在YouTube
近期影片:
《圍雞總動員》影評 Blockers【羅比】反啪啪同盟/港譯
https://youtu.be/jnQ08e_G6Rc
《滅絕》有雷影評 Annihilation【羅比】到底該怎麼看懂滅絕
https://youtu.be/ebzhfDGX8MA
《太空迷航》影集推薦 Lost in Space【羅比】太空歷險記
https://youtu.be/oG26QHpHsms
導演: 安東尼魯索(Anthony Russo) 、 喬羅素(Joe Russo)
演員: 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克里斯·普瑞特(Chris Pratt)、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蔻碧·史莫德(Cobie Smulders)、伊莉莎白·歐森(Elizabeth Olsen)、莉蒂西亞·萊特(Letitia Wright)、柔伊·莎達娜(Zoe Saldana)、凱倫·吉蘭(Karen Gillan)、龐·克萊門捷夫(Pom Klementieff)、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達娜·古瑞拉(Danai Gurira)、泰莎·湯普森(Tessa Thompson)、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賽巴斯汀·斯坦(Sebastian Stan)、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湯姆·希德斯頓(Tom Hiddleston)、湯姆·荷蘭(Tom Holland)、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保羅·路德(Paul Rudd)、馮·迪索(Vin Diesel)、布萊德利·古柏(Bradley Cooper)、戴夫·巴帝斯塔(Dave Bautista)、安東尼·麥基(Anthony Mackie)、保羅·貝特尼(Paul Bettany)、黃凱旋(Benedict)、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史丹·李(Stan Lee)
龐 貝 影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龐 貝 影評 在 龐貝影評、龐貝電影線上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圖片來源:IMDB 【龐貝】(Pompeii) 上映日期:2014年2月21日類型:動作冒險片長:1小時45分分級:保護級個人影評:期待度滿意度. ... <看更多>
龐 貝 影評 在 龐貝眼球過- YouTube - 0056淨值即時 的八卦
影評 |【龐貝】Pompeii|歷史古城的煙滅太陽被灰塵遮掩,白天如同黑夜眼球(Eyeball) 1 gl/WlI3Qv我是阿紅RedKai如果生命有一件必須完成的事情我想就是玩過好玩的遊戲玩 ... ... <看更多>
龐 貝 影評 在 龐貝影評、龐貝電影線上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圖片來源:IMDB 【龐貝】(Pompeii) 上映日期:2014年2月21日類型:動作冒險片長:1小時45分分級:保護級個人影評:期待度滿意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