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人工智慧結合VR藝術系列報導
北美館展出時間至2/25 線上報名:http://lacamerainsabbiata.org/?ddlLang=zh-tw
【台灣藝術家黃心健與美國全才藝術家Laurie Anderson 以虛擬實境互動影像創作“沙中房間” 贏得2017年威尼斯影展第一屆最佳VR體驗大獎 “沙中房間”由八個獨特房間所構成 滿足參觀者飛行的慾望 或是以黑板上擦去的粉筆字 象徵經歷的事情雖已過去 但仍會留下一些痕跡 】
「現在,我們要帶你到「沙中房間」的中心了,請記得,在你的身後,你的周圍,都有可以觀賞的事物」,虛擬實境(VR)的空間中,布滿砂粒一般的粉塵,有時聚集,有時離散,聚攏的時候形成文字符號,散落的時刻幻化得零落虛無,巨大的黑白迷宮象徵著人的記憶,八個房間存放不同的回憶與想念,「沙中房間」是台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與美國全才藝術家Laurie Anderson(蘿瑞安德森)聯手的創作,摘下威尼斯影展第一屆「最佳VR體驗獎」。黃心健在獲頒金獅奬時説:「製作這部VR影片的過程,對我來說是極其美妙的學習經驗,我要感謝我的夥伴,我的導師,蘿瑞。」
戴上hTc開發的「VIVE」顯示裝置,手裡握著一對控制器,就可以進入「沙中房間」的虛擬世界翱翔,你會遭遇由字母組成的銀河星雲,「為什麼有白晝,因為要喚醒我們,它是無盡長夜的休止符,為什麼有黑夜,為了能穿越時間掉進另一個世界。」
可以發射出一連串的文字或詩句。
或者遭遇一個個相連跳著團體舞的人群。
也能穿越進入一棵以文字構成葉片枝幹的大樹。
「對一個新的媒體,我們到底是要用眼睛去看,或是用舌頭去品嘗,用鼻子去聞嗅,還是說我們要用身體去擁抱,這個其實我們還完全不知道,每個觀眾他戴VR的時候,有些人在那邊跳舞,有些人在那邊唱歌等等,其實這也就是代表說,其實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媒體它的歷史。」
共同創作者Laurie Anderson,說自己最享受的是,在這部影片中滿足人類的飛行慾望,「因為你可以直上雲霄,到達太陽之境,我喜歡看到人們這樣子往上飛,因為有的人就會說我要離開這裡了,真的飛得很快,真的很有趣。」
Laurie Anderson是一位幾乎無法定義的前衛藝術工作者,具有歌手,樂手,畫家,攝影師,影片製作,詩人等多重身分,還擅長改裝各種發聲樂器,甚至讓身體各部位發出音響。
諷刺美國霸權地位的《Oh Superman》,曾在1981年10月17號,打入英國單曲排行榜第二名,她先生是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大力扶植的,《地下絲絨》樂團前主唱兼吉他手,盧里德(Lou Reed),兩人曾被稱為紐約藝術界的「第一夫妻」,Lauri說自己是一個,使用不同媒體「說故事的人」,「或許VR的藝術形式可以變得,讓人更專注或者主動去感覺事物,我可以主動選擇看這個,我也可以看那個,而不只是一件牢牢固定在那裏的作品」。
Laurie因為擔任美國新媒體競賽「新聲音 新視界」的評審,結識獲得首獎的黃心健,兩人從1995年展開合作計畫,出生藝術家庭的黃心健,台大機械系畢業後赴美研習設計,曾在Sega及索尼(Sony)電腦娛樂公司,擔任藝術總監,成為少有兼具理工和設計背景的藝術家,2001年返台後,負責過花博夢想館二廳,以科技和藝術展示昆蟲與花朵間,共生共榮的關係。
101世貿站富於機械動態,與人文情懷的公共藝術「相遇時刻」,也是出自他的手筆。勇於使用新科技媒體,開拓新的美學與思維,黃心健還設計過,周杰倫和李宗盛演唱會的舞台視覺,「李宗盛他唱「山丘」的時候,這個裝置就從後面推出來,然後燈光一亮起來的時候,感覺就是說整個空間,就都是他的文字所構成的,」
「沙中房間」也佈滿像是用粉筆寫在黑板上的文字,Lauri認為粉筆就像是人的記憶,寫在黑板上雖然可以抹去,但始終擦不乾淨,如同記憶般殘留在人的意識或潛意識,她的先生和愛犬這幾年過世,黃心健父親也在2017年離開,「在西藏裡面,他們相信說人死後49天,意識逐漸消散在整個宇宙之間,的這樣一個過程,所以在裡面你看到的這些黑板啦,還有這些符號文字,有點像是你可能在看一個正在過世,或是已經過世的人,他的一個整個的記憶」。
正當紅的VR,恰巧成為類似的體驗或經歷,最恰當的表達媒材,「沙中房間」故事和音樂由Lauri創作,黃心健負責編寫電腦繪圖和互動程式,兩人完美分工,果然摘下威尼斯影展新媒體藝術的桂冠。
在北美館體驗過的觀者,共同踏上一場未曾經歷過的全新旅程,「它讓你真的可以去探索,而且很有興趣,它很私密,但又很公開,你甚至可以自己去創造一些東西。」
VR時代來臨了嗎?黃心健認為,現在的頭戴式裝置仍過於笨重,等到有一天它可以像眼鏡,或手機一般輕巧方便攜帶,每個人都知道如何使用,就會是VR真正蓬勃的時間點,創作者也才剛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這種媒介敘事或創造情感,但可以預言的是,它將會是最強大的,「同理心機器」(empathy machine)。
「VR就是現在是最接近說,今天我可以把某個人的感受錄起來,然後變成說,然後播放給另外一個人去看這樣子,像是包括色情行業到教育,甚至像是學習,還有娛樂,或是像這些藝術的表現,它其實都會變成是一個最能夠表現出,把創作者他的思想,最直接的傳遞給另外一個人的一個工具。」
對台灣來說,在這個新時代將明未明的時刻,發展VR具備相當好的軟硬體優勢,hTc的「VIVE」雖然售價較高,但黃心健認為因為它的定位準確,因此是業界目前品質最好的裝置,宏達電也為蔡明亮《家在蘭若寺》VR劇情片,投資數千萬資金,目的就是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系,建立起他人難以超越的進入障礙,「對我們來講,去建立一個泛娛樂的生態系統,在虛擬產業裡面,其實這就是我們的任務,這件事情,然後像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個,已經建立了一個VR虛擬影視基地,就是把更多的科技的技術,去整合更多的原來影視音產業,提供一整套的所有虛擬製作,整個虛擬製作製程的服務。」
沒有人可以準確說出,VR到底會對未來人類的社會,造成多大的衝擊,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經逐漸滲入,各產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全新應用,至於黃心健和Lauri,強強聯手,正在構思下一項和月球有關的VR創作,預定在全球各地美術館展出,紀念2019人類登月50周年。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黑白迷宮劇情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八卦
【贈書】【好書分享:奇幻小說《魔幻卡拉瓦1:緋紅色的少女》】
「魔幻劇團卡拉瓦」警告:
★遊戲中有日夜顛倒的宵禁,如果日出前沒回到室內,即淘汰出局。
★不接受金錢交易,但可以拿歌聲、祕密、記憶,甚至幾天的生命來換取想要的東西。
★無論一切看起來多麼真實,務必謹記:它最終只是場遊戲。
★遊戲結束之後,參加者若無法抽離導致發瘋甚至自殺,卡拉瓦劇團概不負責。
閱讀初稿時,女主角的譯名是緋紅(Scarlet),我很喜歡這名字,其一在於女主角可辨識自我情緒色彩,以變化萬千的顏色形容喜怒哀樂;其二是緋紅襯托出她保守淡漠外表下堅強且炙熱如火之情感。
但當男主角以「阿紅」暱稱女主角時,我開始覺得怪怪的,因為「阿紅」讓人想到古早的料理節目《阿鴻上菜》,多多少少破壞了書中如夢似幻的氛圍與綺想,假如改成「阿朱」又想到青石橋上的蕭峰(你毛病很多欸),好在後來改名叫「思嘉蕾」,有些遺憾又感到安心呼(撫胸)~~
言歸正傳,打開《魔幻卡拉瓦》,每一行都是驚喜,故事整體類似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或奇幻小說版的《魔王迷宮》(Labyrinth),與前二者相同,《魔幻卡拉瓦》蘊含強大魔力,讀者置身其中便無法脫離。
小說起於被嚴酷父親禁錮的一對姊妹,姊姊思嘉蕾順從謹慎、妹妹泰拉外放不羈。父親視姊妹為個人財產,當其中一人犯錯,便對另一人施以酷刑,糾纏於手足間的深厚情誼成為彼此枷鎖,不敢輕易脫離。(這招對螺弟就沒用了哼哼)
既然無法脫離父親掌控,思嘉蕾遂將希望寄託於婚姻,她祈禱某天未婚夫能帶走姊妹倆,即便所謂的「未婚夫」是以金錢買下她的自由。
沉浸於書中妍麗多彩的文字當下,讀者會發現《魔幻卡拉瓦》不僅是本奇幻小說,也是女性成長小說,思嘉蕾最初困於無望的折磨,被動任由他人抉擇,聽從「命運」指示,認為婚姻是逃離原生家庭之唯一救贖,未曾思考可能是從一個火坑跳進另一個火坑,最近天氣夠熱了,我們不需要更多火坑。
伴隨故事發展,她從冀求保護、害怕嘗試的少女,成長為意志堅決,堅定尋求真相與生命可能性的成熟女性,此般寓意賦予《魔幻卡拉瓦》強韌精神與富饒深度,文字不但刺激感官給予閱讀樂趣,更進一步昇華閱讀體驗,賦予讀者內在強大信念:我們不是公主,不需癡癡等待王子拯救。
無邊無際的想像力與強健筆力亦為本書優點之一,書中曾言:「卡拉瓦劇團超凡脫俗的表演,以世人從未目睹過的方式結合幻想與真實。」這句話正是本書最佳寫照。難以想像《魔幻卡拉瓦》是史蒂芬妮蓋柏的第一本小說,近四百頁的白紙黑字,躍然於紙上的卻是鮮活跳動、繽紛五彩之畫面。
隨著思嘉蕾一層層揭開薄紗後的真實,故事行至中段益發精彩,乍看完美無缺的幻夢摻入漸漸暈染開的墨黑,懸疑及驚悚要素強化故事張力,結局回馬槍更令人大吃一驚、喘氣連連,和女主角同步感受到諸般憤怒、驚喜、遺憾等複雜情緒。
從《哈利波特》的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後,這是我第一次想進入書中世界,試圖觸及變幻莫測、絢爛奪目的卡拉瓦小鎮,親身體驗滿溢幸福、歡愉的街道,以及藏身於其下,散發鐵鏽般血腥氣息之危機重重關卡,突破真實與虛假交織的界線。
不可不提的是,《魔幻卡拉瓦》一大特色是作者以大量顏色堆砌、構築出色彩斑斕的夢之島,同樣是綠色,單單一頁中便出現柔和的玉綠色、幸運草綠、翡翠綠、和色彩濃厚的酒瓶綠等,基本上可以當成Pantone的色票卡閱讀(咦)。
甚至女主角的情緒也以奪人心魄的方式呈現,當其接獲日夜翹首盼望的卡拉瓦劇團邀請函,思嘉蕾迸發出炙燒木炭的烈紅、新發嫩草的翠綠,和鳥翅疾振的暈黃;失望則是勿忘我藍的冰涼色調,像夜晚的霧氣般環繞著她;面對男主角古銅色六塊肌時,體內熊熊燃起一股金絲花的鮮黃渴望;然而明亮的色彩也可能褪成失望的灰暗,任由襲來的驚慌撞擊出鐵杉般青綠的恐懼色彩。
在「紅綠燈」(喂喂)思嘉蕾波濤起伏的情緒浸染下,我被同化了,閱讀男女主角親暱互動、輕吮手指時,內心爆發黑白切小吃攤粉腸色的躁動和喜悅;劇情急轉直下帶來惶恐不安的青屎綠焦慮;一再翻轉的重大轉折則是血便般的戰慄與怒意……行文至此,我覺得好像該先去看腸胃科(內心浮現豬血糕深沉的黝黑,上面還撒了些許花生粉般赭黃色驚慌)……
PS:《魔幻卡拉瓦》系列三部曲完結,首部曲結構完整,雖有未盡之謎,然並無懸念。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新書,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魔幻卡拉瓦1:緋紅色的少女》:寫給現代女孩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8/06/06(三)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8/06/07(四)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魔幻卡拉瓦 #緋紅色的少女 #史蒂芬妮蓋柏 #Caraval #StephanieGarber #臉譜出版 #版權狂銷三十二國 #二十世紀福斯奪下電影版權 #紐約時報排行榜No2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No.3 #美國獨立書商協暢銷榜No2 #日本本屋大賞2017最佳翻譯小說
《魔幻卡拉瓦1:緋紅色的少女》
【獨家限量親簽版】
★博客來:https://bit.ly/2rKdZ0T
【一般版】
★城邦花園:https://bit.ly/2wNj1iH
★讀冊:https://bit.ly/2rMuuKu
★金石堂:https://bit.ly/2k4GcMz
★誠品:https://bit.ly/2In218w
※出版一本書是耗時費力的過程,臉譜為了《魔幻卡拉瓦》花了許多心力,如果大家對《魔幻卡拉瓦》的誕生有興趣,不妨參考以下連結,看看從作者到編輯、繪師、行銷等人如何合作接生這本流光溢彩的小說。
《魔幻卡拉瓦》:編輯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facesreadcaraval/
《魔幻卡拉瓦1:緋紅色的少女》書封繪製幕後花絮
https://goo.gl/u9BdJQ
《魔幻卡拉瓦1:緋紅色的少女》作者說書(繁中字幕)
https://goo.gl/PgxJUw
黑白迷宮劇情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記憶拼圖 Memento》二十周年數位修復版在今天正式上映,這是少數讓人感到譯名特別到位的作品之一,在稍微熟悉他的創作思維後,重新回顧早已穩坐神壇的當代名導 Christopher Nolan 生涯第二部長片,發覺早期作品更能反應其投身電影領域的初衷 ── 不像《全面啟動》層層迷宮,也並非《頂尖對決》故佈疑陣,「拼圖」二字貼著他極為顛覆的敘事手法,化身時間的魔法師,帶領矇著眼摸索劇情的觀眾一塊一塊拼湊出清晰、完整的故事輪廓。
我們身為觀看者,與主述者藍納佇立在同一條名為「一無所知」的起跑線上,跳躍式一步一步深入忖度善惡的界線、探測記憶的虛實。黑白和彩色雙主線並進,兩條線猶如髮夾走向,從最初的平行合而為一個圓弧;黑白畫面是順敘,像訪談一樣帶有客觀觀點,而彩色畫面則是倒敘,且順著主觀意識行進,讓我們得以進入主角藍納的腦海;當兩條線走到髮夾彎處時,已在觀眾的主觀視角中加入了客觀思辨,讓人們自行判斷這個紊亂的故事究竟何者可信,何者不可信。
「所以⋯⋯我要怎麼療傷?我要怎麼療傷呢?若我無法感覺到時間的流逝。」
當我們跟著藍納的思緒,亦步亦趨對他的處境產生了同理心,分不清周遭的面孔心懷善念或惡意,數不盡的明日不知有他的存在,最勇敢之事就是每天睜開雙眼,以薄弱自信掩飾巨大的忐忑與質疑,去釐清照片與筆記透露的蛛絲馬跡,去實踐現階段的人生目標,去找出無情摧毀自己一生的兇手,即使隨時可能消逝,也必須相信記憶之外還有更大的世界,必須相信自身所作所為皆有其意義,否則,當他察覺早已丟失了現實時,便會徹底受困於夢境的混沌狀態,時間裡沒有從前,沒有後來。
但是萬一,萬一事情早已落幕了,萬一一切僅剩自欺欺人,萬一真相比拼圖遊戲的謎底更加殘酷,萬一我們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善良無辜呢?
采昌國際多媒體 │ 釀電影 │ #記憶拼圖 │ #克里斯多福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