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第一張超大質量黑洞成像
The first image of a black hole in human history!
(Photo credit: EHT Collaboration)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sinica #EHT #blackhole #universe
------
【謝謝持續探索宇宙秘密的研究人員及團隊成員】
賀曾樸博士 (中研院院士及天文所特聘研究員)
井上允博士 (中研院天文所訪問學者及前特聘研究員、EHT董事)
浅田圭一博士 (中研院副研究員)
中村雅德博士(客座專家)
Geoffrey Bower博士 (中研院兼任研究員及研究科學家、EHT科學委員會成員)
-----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什麼?
EHT係由 #8座散落全球各地的電波望遠鏡陣列組成,形成與地球一樣大的虛擬陣列望遠鏡,其中有 #3座(SMA、ALMA、JCMT)是由中研院支援。主要目標為成像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解析度高達 #20微角秒,相當於在巴黎咖啡館遠距閱讀一份在紐約的報紙。
📡哪八座望遠鏡?
#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PEX 阿塔卡瑪探路者實驗
#IRAM 30米望遠鏡
#JCMT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LMT 大型毫米波望遠鏡
#SMA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RO 次毫米波望遠鏡
#SPT 南極望遠鏡
📡黑洞這麼黑,怎麼拍?
的確,黑洞是極度壓縮的全暗物體,無法直接被拍攝,因此我們拍到的並非傳統攝影影像,而是 #黑洞陰影的成像。成像藉由8座望遠鏡的特長基線干涉技術觀測,收集波長1.3毫米的電波訊號,每座望遠鏡每日產生350TB數據,再送至高度特製化超級電腦計算處理。
📡黑洞在哪裡?
此次成像的黑洞位於 #M87星系 中心,與地球相距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從EHT觀察中可以學到什麼?
許多天文觀測已有充分間接證據證明黑洞存在,但目前為止,從未直接觀察到距離黑洞非常近的地方,即接近事件視界之處,EHT可以填補我們經驗知識中這部分的空白。
📡與愛因斯坦的關係?
今年適逢日全食實驗印證廣義相對論滿100周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曾預測黑洞陰影,但過去從未有人見過。此次EHT也派員前往世界最高、最邊境的電波望遠鏡站點,再度檢驗人類對重力的理解。也是#對廣義相對論最終的科學驗證。
📡為什麼研究黑洞很重要?
目前還不了解如何創建普遍而單一的物理理論,可解釋黑洞物理學。此外,黑洞周圍的電漿物理學也還有許多細節未能完全理解。因此,除了解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在黑洞的直接接觸外,EHT的觀測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黑洞周圍的熱氣體及其產生的輻射的發光電漿的性質和行為。
📡臺灣(中研院)的貢獻與下一步
EHT的合作計劃共有來自世界各地200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中研院天文學家長期投入對黑洞的研究,參與 EHT 的觀測工作已經歷數年的時間。中研院除了參與8座中的3座觀測站,我們最新在北極建造的「格陵蘭望遠鏡」 已經在 2018 加入 EHT的觀測。目前觀測資料正在處理當中。我們預期由於格陵蘭望遠鏡的加入,EHT 的解析能力將最多可以提高到10倍。
------
#自然最美
#歡迎分享
#不是全黑的照片啦
#你的網速沒變慢
#請註明圖片來源EHTCollaboration
更多問題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
⭐補充資料:
黑洞問與答 https://reurl.cc/W0n7x
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EHT)https://eventhorizontelescope.org/
-----
沒跟到直播,可以到中研院Youtube看重播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k594oZYMU4Eak7By5wHyQ
更多後續消息請鎖定中研院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ademiasinica_official/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八卦
人類史上第一張超大質量黑洞成像
The first image of a black hole in human history!
(Photo credit: EHT Collaboration)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sinica #EHT #blackhole #universe
-\-\-\-\-\-\
【謝謝持續探索宇宙秘密的研究人員及團隊成員】
賀曾樸博士 (中研院院士及天文所特聘研究員)
井上允博士 (中研院天文所訪問學者及前特聘研究員、EHT董事)
浅田圭一博士 (中研院副研究員)
中村雅德博士(客座專家)
Geoffrey Bower博士 (中研院兼任研究員及研究科學家、EHT科學委員會成員)
-\-\-\-\-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什麼?
EHT係由 #8座散落全球各地的電波望遠鏡陣列組成,形成與地球一樣大的虛擬陣列望遠鏡,其中有 #3座(SMA、ALMA、JCMT)是由中研院支援。主要目標為成像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解析度高達 #20微角秒,相當於在巴黎咖啡館遠距閱讀一份在紐約的報紙。
📡哪八座望遠鏡?
#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PEX 阿塔卡瑪探路者實驗
#IRAM 30米望遠鏡
#JCMT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LMT 大型毫米波望遠鏡
#SMA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RO 次毫米波望遠鏡
#SPT 南極望遠鏡
📡黑洞這麼黑,怎麼拍?
的確,黑洞是極度壓縮的全暗物體,無法直接被拍攝,因此我們拍到的並非傳統攝影影像,而是 #黑洞陰影的成像。成像藉由8座望遠鏡的特長基線干涉技術觀測,收集波長1.3毫米的電波訊號,每座望遠鏡每日產生350TB數據,再送至高度特製化超級電腦計算處理。
📡黑洞在哪裡?
此次成像的黑洞位於 #M87星系 中心,與地球相距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從EHT觀察中可以學到什麼?
許多天文觀測已有充分間接證據證明黑洞存在,但目前為止,從未直接觀察到距離黑洞非常近的地方,即接近事件視界之處,EHT可以填補我們經驗知識中這部分的空白。
📡與愛因斯坦的關係?
今年適逢日全食實驗印證廣義相對論滿100周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曾預測黑洞陰影,但過去從未有人見過。此次EHT也派員前往世界最高、最邊境的電波望遠鏡站點,再度檢驗人類對重力的理解。也是#對廣義相對論最終的科學驗證。
📡為什麼研究黑洞很重要?
目前還不了解如何創建普遍而單一的物理理論,可解釋黑洞物理學。此外,黑洞周圍的電漿物理學也還有許多細節未能完全理解。因此,除了解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在黑洞的直接接觸外,EHT的觀測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黑洞周圍的熱氣體及其產生的輻射的發光電漿的性質和行為。
📡臺灣(中研院)的貢獻與下一步
EHT的合作計劃共有來自世界各地200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中研院天文學家長期投入對黑洞的研究,參與 EHT 的觀測工作已經歷數年的時間。中研院除了參與8座中的3座觀測站,我們最新在北極建造的「格陵蘭望遠鏡」 已經在 2018 加入 EHT的觀測。目前觀測資料正在處理當中。我們預期由於格陵蘭望遠鏡的加入,EHT 的解析能力將最多可以提高到10倍。
-\-\-\-\-\-\
#自然最美
#歡迎分享
#不是全黑的照片啦
#你的網速沒變慢
#請註明圖片來源EHTCollaboration
更多問題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
⭐補充資料:
黑洞問與答 https://reurl.cc/W0n7x
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EHT)https://eventhorizontelescope.org/
-\-\-\-\-
沒跟到直播,可以到中研院Youtube看重播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k594oZYMU4Eak7By5wHyQ
更多後續消息請鎖定中研院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ademiasinica_official/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部桃院內感染升溫:新增護理師、家人及外籍看護等4名病例,累計9人確診;醫院大清空:院內感染至少橫跨4病房,353名醫院人員將全數集中檢疫隔離、220病人將安排轉院】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自去年(2020)1月21日台灣出現首名病例以來,國內疫情進入最緊急的狀態,第二家醫院群聚感染的衛生福利部立桃園醫院(簡稱「部桃」),病例已擴散到醫護家人的第四圈,確診護理師的家人也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被匡列的醫護人員接觸者必須集中到檢疫所隔離,或者直接留院隔離,已陸續清空部桃病患,預計今天移出120人,明天移出100人,待醫院消毒完成會作為醫護人員的隔離場所,相關人員持續只出不進,形成半封院狀態。
不過疫情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我們認為疫情沒有擴大到社區(感染)程度」,目前都是個案親密接觸者、相關家人,疫情還在掌控中,傳染源清楚,希望將疫情防堵在醫院。
■新增4例,確診護理師的先生、女兒也被感染
部桃醫院群聚感染今天新增4個本土案例,其中一名是部桃護理師(案868),一名外籍看護(案869),2名是之前確診護理師的家人(案864、865),其中一人在摩斯漢堡工作。總計此波群聚已累計至9人,蔓延至社區,是疫情至今最嚴重的群聚感染事件。
今天確診的護理師(案868)是30多歲女性,和昨天確診的護理師(案863)同在醫院10B病房工作,部桃1月11日傳出首名醫師確診(案838)後,案868曾在1月12日、15日及17日接受採檢,結果皆為陰性,1月18日因發燒、喉嚨癢及頭痛症狀,至醫院再次採檢,今日確診,指揮中心研判感染源可能為案863。
昨天確診的案863,其先生(案864)和女兒(案865)也都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因匡列為案863接觸者,昨天採檢,今日確診。
■未照護確診病人的看護也被感染
案869是越南籍40多歲女性,為住院病患的看護,工作地點在9B病房,陳時中表示,這名看護沒有照顧過確診病患,曾接觸過確診的主治醫師(案856),似乎也有和首名確診的醫師(案838)接觸過,可能是病房問診檢查時遇到,到底是誰傳染的,目前還在釐清中。
今日確診的護理師(案868)在2名醫師都確診後,曾被匡列為接觸者,經3次採檢,竟都沒有篩出陽性,第4次檢驗才確診。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據了解,這名護理人員是因有症況所以又回來採檢確診;陳時中則解釋,可能前幾次病毒量還不多,直到最近病毒量夠了才被檢出。
■院內感染至少跨4病房,醫院清空全面消毒、明今兩天將轉出220名病人
目前部桃累積的9名病例中,除首名確診醫師(案838)的同住護理師女友(案839),案863的先生(案864)、女兒(案865)3例感染地不在醫院內,確診的6名醫護橫跨ICU、7B、10B、9B等4個病房,分別是:案838住院醫師,橫跨加護病房和7B;案852是7B護理人員;案856是主治醫師橫跨7B、10B;案863、868則為10B護理人員;今天確診的外籍看護則在9B照顧病患。至於,目前被指揮中心判定,應是與案838醫師同住感染的案839,則是6A護理人員。
由於部桃群聚感染有擴大趨勢,指揮中心決定清空部桃,全面消毒,預計今天移出120名病患、明天100人,至其他醫院專責隔離病房,今天下午已有化學兵到場協助移送。
桃園市衛生局則指出,將以林口長庚醫院為北桃竹合作網絡的基地,另協調國軍桃園總醫院、天成醫院、敏盛綜合醫院、北榮桃園分院、聯新國際醫院、聖保祿醫院等6家醫院,協助急重症病人轉送的醫療能量。
陳時中表示,醫院病人所在地有2棟,會區隔開,病人和醫護人員也都區隔開,分級移動,確診者有接觸到的病人先不移動,風險較低的先移出去,會用救護車載運,傷勢較不嚴重的可能用遊覽車。
■353名醫院人員將集中隔離,陳時中:「與和平封院不同」
目前部桃必須隔離的員工,將採集中隔離檢疫,以免在家隔離,又有傳染給家人、讓疫情擴散之虞。而醫院全面消毒清空後,也將作為醫院人員集中隔離場所之一。
陳時中透露,6、7、9、10樓是警戒樓層,目前部桃全院人員隔離人數為353人,有些人在家隔離,有些人在醫院,為了避免疫情再擴大,匡列的接觸者原則上都要集中檢疫隔離,現在在家裡隔離的人,指揮中心若判斷其房間數、各方面條件不足,有必要時會召回,安排到醫院或集中檢疫所。
陳時中也坦言,目前的集中檢疫所還要容納國外回來隔離的人,「不見得夠用」,因此清空完部桃後會全面消毒,讓醫院人員在裡面隔離。
部桃目前大清空、醫護也將在院內隔離,陳時中今也被媒體問到,這與「封院」有何不同?陳時中則解釋,封院基本上是「不進不出」,和平醫院當年就是這樣;現在部桃是「只出不進」。
■新增4個案,都曾至公共場所,完整足跡仍在疫調
今天確診的4名案例都曾到過公共場所,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案863和864這對夫妻的足跡:
◎1月13日上午11點30分到12點15分曾到過桃園南門市場
◎1月16日上午11點40分到12點35分再次前往桃園南門市場採買
指揮中心呼籲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2月1日前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確實佩戴醫用口罩,儘速就醫,且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召開記者會表示,這次本土病例的疫調足跡包括,機場捷運A7站與南門市場,機場捷運A7站的工作人員將自主健康管理,不能混到其他車站工作。另外南門市場明天也將休市一天進行消毒。
此外,針對新增個案的職場及家庭接觸者疫調部分。案864、865非同住的親屬7名,皆在採檢中,職場接觸者17名也都在採檢。昨天確診的案863接觸的病患和陪病者共14名,實習生10名,已全數採檢,都在檢驗中;5名家人有3名陰性,2人陽性。另一名接觸者則已採檢,結果為陰性。
案863、864的女兒(案865)在桃園機捷A7的摩斯漢堡店工作,1月16日到18日皆有上班,陳時中表示,這名個案除了上班,還到過哪些地方、詳細時間,都需要再釐清。這間店工作人員只有案865和一位店長,確診病患從食材準備、販售、交貨、收錢,都是工作範圍,接觸到的人沒辦法完全掌握,所以先公布足跡。一同工作的店長正居家隔離,採檢結果還沒出來。
至於,案864工作地點指揮中心則不願透露,陳時中僅表示,是一個收容處所,全封閉式的,裡面的人不能進出,可以進出的輔導老師先做居家隔離,一部分在院內隔離,該場所人員不是大量進出,目前已做嚴格的分流管制。至於確診的外籍看護足跡則還在確認中。
■陳時中:還沒有擴大到社區感染
部桃不斷傳出確診案例,其中許多都已採檢數次,或是未被匡列為接觸者。指揮中心昨日已成立前進指揮所,由醫學中心專業感控人員進駐,釐清相關環節有無漏洞,檢視環境中有無病毒。現場有記者追問,部桃感控是否有盲點?負責此事的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沒有正面回答,僅表示專家小組已予以檢視,提供感染管制、動線分流、病人移出、管制區域建議,也特別成立醫護、病患、家屬關懷組,提供諮詢建議。
陳時中則表示,目前檢視環境,沒有看到新的點殘留病毒。他也補充,這波病毒跟去年第一波完全不一樣,但也不是南非或英國變種病毒,目前世界上大部分都是這病毒,屬於強勢病毒。
他也強調,「我們認為疫情沒有擴大到社區」,目前都是個案親密接觸者、相關家人,疫情還在掌控中,傳染源清楚。
由於還未出現不明感染源,陳時中表示,目前大型活動還不用停辦,但春節有許多大型集會活動,考量集會活動人潮擁擠、距離近,主辦單位應該依循公共集會因應指引,評估該活動必要性,落實防疫措施,若無法於活動前做到,「強烈建議取消或延期」。
■ 曾協助和平醫院管控,葉金川:部桃仍在可控範圍,醫院清空作法正確
2003年SARS,進入和平醫院,協助處理重大院內感染後管控和規畫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這次狀況與SARS和平醫院封院不同,當年和平醫院狀況混亂,加上沒有即刻的檢驗技術,難以區分哪些人被感染、哪些人沒有,更沒有辦法馬上找到1千多個房間讓院內人士進行隔離,最終才在沒有準備的狀況下直接封院。「但這次是一步一步來,先將醫院的病人清空,消毒後將病房當成醫護人員一人一室的隔離病房,這個做法沒有問題。」
葉金川強調,目前看來部桃已經有幾波感染,但每一波約感染1、2個人,還是有達到部分管控效果,否則病例可能比現在多出好幾倍,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不要讓疫情再往社區擴散,要將有可能被感染的接觸者,都先隔離14天。
「現在的狀況,如果所有人都有做隔離,就能阻斷病毒、不再傳到社區,疫情應該可以控制得住,最重要的是:不要亂!」葉金川呼籲,現在社區,尤其醫院附近居民、公眾場所等民眾不要恐慌。這一波感染雖然傳播力高、發病速度快,但即刻隔離、觀察幾天,就能讓病毒不再傳播出去。
■ 自部桃轉院及出院病人和家屬,要提高警覺、加強檢疫
至於轉出的病人、陪病家屬,更是不能掉以輕心的潛在的高風險接觸者,葉金川說,當這些病人、家屬到其他醫院時,醫院不放心也可以先做檢驗,尤其COVID-19會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就具有傳染力,因此不能等,能檢驗就先檢驗,才能更快抓到病毒。
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古世基也認為,現在最擔心的是,有些在醫院內的病人或陪病家屬,也許已經出院,但病人還未康復,就有可能到其他醫院看病,或是陪病家屬前往醫院,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一定要主動向醫院告知具有部桃接觸史,醫院才能判斷是否需要通報、檢測。「指揮中心已經有把一些病人叫回醫院檢測,但是那些第二層、來探病的人,就得仰賴他們誠實告知,要如何主動去找,也有一定的困難度。」
古世基指出,指揮中心的疫調以「人」為中心,去了解確診者的足跡、進而匡列接觸者。但這次在部桃疫調過程中,已發現醫師休息室有4處帶有病毒,「這就代表狀況更嚴峻一些!」
古世基說,若是單純人與人間飛沫傳染,疫調就可以很清楚知道確診個案幾月幾日接觸到誰;但若是接觸休息室內的門把、冰箱等無生命物體(fomite)被感染,疫調也難以問出個案「幾日去了哪裡、摸了什麼東西」,也就無法確認確切被感染的時間。此外,人與人接觸,就是一對一傳播;但若是被環境感染,常常是一對多,傳播速度更快、路徑更複雜。
專家也呼籲,目前在部桃的住院病人,千萬不要自行轉院,可透過院方的轉送機制轉到合適醫院,到其他醫院就診時,也應清楚告知就醫史,以免重蹈SARS時病毒隨病人蔓延到其他醫院的覆轍。陳時中也強調,轉出者都移至隔離病房,不希望把疫情帶到其他醫院。(文/林慧貞、陳潔、何柏均;攝影/楊子磊)
#延伸閱讀
【院內感染怎麼預防、挑戰在哪裡?】https://bit.ly/3oXRnqb
【重返和平──SARS隔離黑洞中難以告別的記憶】http://bit.ly/3aMLzrK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https://bit.ly/38IiBdp
#疫情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病例 #確診 #北部醫院 #群聚感染 #院內感染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疑問?
那就是忙完一整天的行程之後,回到家裡整個人就像是電玩的角色大失血、快要GG了…徹底的累垮;而且怎麼睡都沒有用,還是黑眼圈、哈欠不斷,就像是一個永遠都充不飽電的電池一樣。
而一般來說,我們提到「疲倦」,我們總會覺得它跟身體因素是有比較高的相關,像是缺乏睡眠啊、經過激烈的運動啊,或者是長時間的體力勞動…。
但是呢,美國的奧瑞岡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略特・柏克曼」,他就指出,假如你是建築工人,或者是在田裡幹活的農夫,再不然是日夜都得輪班的住院醫生;那麼你的疲倦的原因喔,的確是「體力透支」。
但如果你不是這些狀況,那很有可能你的疲倦,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有研究證實喔,如果你長年覺得疲倦,除了身體上的勞累之外,還有下面這三種心理的因素,也會把你的內在能量整個榨乾。
這三個因素分別是,第一個「強烈的情緒感受」、第二個「自我控制」和最後一個,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
先來說說喔,什麼是「強烈的情緒感受」?這就讓我想到我們「啟點文化」的小天使~媗甯,她曾經遇過一個狀況。
有一天上班日喔,她一如往常的進教室辦公,沒想到喔,她一打開我們線上課程的平台,就赫然發現整個平台當機,無論她怎麼怎麼按、怎麼重新整理網頁,整個線上平台就是沒有反應。
在她處理緊急狀況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耐著性子跟工程師溝通,而另外一方面,還要擔心學員沒辦法上課的困擾。
所以呢,在壓抑自己驚嚇過度的情緒之餘,還要承受著心跳加速啊、血壓升高啊…這些生理負荷。
一直到整個狀況解除,她才能夠鬆一口氣,而且感覺到一整天的體力,就在那一個小時全部消耗光。
雖然這件事情在一小時之內就順利的解決,但強烈的情緒感受,激化了身體的壓力反應,在短時間之內造成很大的內在負擔,所以會有一種瞬間被榨乾的感覺。
其實不管強烈的情緒,是來自於像「焦慮」這一類的負面,還是像是「興奮、開心」的正面情況;當焦慮或興奮持續的時間太長,就會超過人類所能夠負荷的程度,很快的耗盡我們所有的心力。
再來呢,第二個會榨乾我們內在能量的因素,是「自我控制」。
這就好像是一個天生內向、不常說話的工程師,他要出席一場公司的餐會,你要他在社交場合努力裝出一副很健談、幽默的樣子;或者是一個不擅言詞的人,要跟眾人侃侃而談,發表一個很重要的簡報。
也好像是喔,你要求一個愛玩的孩子,不可以出去玩,必須乖乖的坐在位子上、定在那裡不能動完成功課,是一樣的感覺。
這些情況,都要我們去忽略自己的感受、無視於外界的誘惑,再辛苦也要完成目標的決心,這些都很消耗意志力的。
所以呢,內向的人在參加完聚會之後,他回到家會覺得累翻了,會比他寫一個禮拜的程式還要更累。
而且人的意志力很有限,不可能隨傳隨到啊,一旦需要自我控制的時間太長,就會讓我們感覺到精疲力盡。
而第三個,很容易讓人身心俱疲的因素,就是「過度的負面思想」。
什麼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呢?打個比方喔,當你在工作上不順利,遇到挫折、心情很糟,回家想要跟你的家人,或伴侶傾訴的時候。
結果沒想到你的家人卻跟你說:「早就跟你說那個工作很爛,你偏偏要去做,就不聽!」請問這句話講完,你聽到這裡,是不是會覺得更悶、更賭爛?
同時呢,你也會因為這樣的回饋,繼續留在挫折感裡面,說不定你心裡喔,還真的會責怪自己;就是像這樣的對話:「對呀!別人都看得出來有問題,我竟然看不出來,真是白痴,我這輩子完蛋了!」
像是這樣的信念,都叫做「災難化的思考」。它只會不理智的讓我們認為,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因此呢,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焦慮跟擔憂上面。
於是呢形成很大的內在壓力,讓人光想就覺得累,最後你根本就沒有任何行動的能力,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那當我們純粹因為身體的因素而感到疲倦,要恢復體力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休息」就好了!
但麻煩的是喔,當我們筋疲力盡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們內在的時候,因為不容易覺察。所以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就會形成一個「黑洞」,讓我們的內在能量,無止境的流失,休息再多你也補不回來。
那你一定會好奇,如果是你,或者是你身邊的朋友,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這裡喔,跟你分享一個唯一的解方,它很簡單,兩個字叫「平靜」。
雖然「平靜」多數時候,會讓人有一種被動、懶惰、無作為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平靜的真正功效,跟大家認為的是完全相反的。
因為平靜是一種低強度的情緒,所以不會刺激你的生理機能,你的心跳不會加速,你的掌心不會冒汗,呼吸也能夠保持規律,身體的狀態是相對感覺到安全,而且平穩的。
所以呢,平靜它其實不會降低你的產能,也不會讓你變得消極。反而啊,能讓你更順利的完成工作;同時呢,它消耗的能量,也會比你急躁、焦慮的時候來得更少,讓你更省力。
在職場上面,有很多「完美主義」的經營者,他們成功的原因,也往往是導致他們過勞的原因。雖然追求完美這樣的一個「自我控制」,可以使人進步,但過分追求完美,會把人逼瘋的啊!
讓人在每天的工作結束的時候,因為能量用光,而彷彿虛脫一樣,長期活在高壓的狀態裡,會越活越累的。
又或者你有一場重要的簡報,或是正在洽談一筆大交易,但你從接受到任務的那一刻開始,整個「強烈的情緒感受」,會讓你一顆心七上八下。
除了要做工作上的準備,還要應付心裡不斷跑出來的擔憂跟緊張,處在這種「強烈的情緒感受」和「負面思想」,爉燭兩頭燒的內在情況裡。
那麼我邀請你想一想,在這種內外煎熬的情況底下,你覺得自己能夠撐多久,又能夠如何把事情做好呢?
說到這裡喔,如果你有以上這些議題或困擾,我有一門課,叫做【CIA通達力】,它會用循序漸進的步驟引導你,達到從容不迫、泰然自若的平靜狀態,幫助你更靠近你自己,覺知到自己內心的感受。
當你開始注意到焦慮,和躁動的情緒的時候,你就能夠有意識的調整自己,保持在清明而平靜的狀態,讓你能夠用對內在的能量,就能夠避免累到厭世的狀況發生。
我們的文化長久以來,在道家和《道德經》裡面,都強調「無為」這個詞彙,他們把「無為」說成是一種「生命之鑰」,認為呢「無為」是力量的來源。而「無為」最直白的說法,其實就是「平靜」。
當你能夠平靜,你就可以安住在當下,保持淡定沉著,自然就能夠更專注,而且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處在一個能量正常流動的狀態,擺脫長久以來的疲倦感。
祝福你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活出「寧靜致遠」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內容最後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
我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CIA通達力】課程,是在10月26號開課。這也是我這一門課經營這麼久以來喔,第一次開在禮科拜六,所以呢它的名額很有限,而且機會很難得。
希望對於想要更認識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調整的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希望我能夠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 Yu Young Youtube 的評價
你的生財有道是什麼?
現在生活實在是不容易,薪水才剛剛入帳,轉眼又蒸發了,想要多賺點錢,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想知道你能從哪裡獲得更多的錢財?或是身上藏著什麼樣未被發覺的潛力?還是有什麼習慣形成財務黑洞而不自知?請先默念目前心中的問題後,立即選定一字,馬上揭曉你的生財有道是什麼?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 黑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黑洞 (英語:black hole)是時空展現出極端強大的引力,以致於所有粒子、甚至光这样的電磁輻射都不能逃逸的區域。廣義相對論預測,足夠緊密的質量可以扭曲時空,形成 ... ... <看更多>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起源和特徵 的相關結果
黑洞 僅由非常大質量的恆星組成。 當它們在生命的盡頭耗盡燃料時,它們會以災難性且不可阻擋的方式坍塌,而當它們坍塌時,它們 ... ... <看更多>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 黑洞到底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天文所教授親自解惑! - 風傳媒 的相關結果
水是種物質,可以汪洋,也可以涓滴。黑洞也可大可小。當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塌縮,如果無法以白矮星或中子星的方式撐住, 就會收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