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獎大放異彩!
今年六月,由佳龍創辦的光合基金會,舉辦首場「有光講座」,就邀請公視前總經理馮賢賢、「與惡」導演林君陽、黃致豪律師對談,一起反思加害者、被害者之間,有著長期社會連帶責任。
當時,林導演跟大家分享,因為自身成長的經歷,較具同理心也容易換位思考,因此看到劇本時就非常興奮,期待透過「與惡」這部電視劇,看到如何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社會事件的理解。
當時佳龍也到場以自身經驗,與上百位的聽眾分享,雖然在各種立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希望可以站在正義的一方,但是在犯罪的背後,還更有深層的社會因素,應該被挖掘、分析,而正義、加害者、被害者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更應該被多角度的挖掘、探討及反思。
感謝公視、林導演、編劇,及電視劇中眾多出色演員的精彩詮釋,也恭喜他們在這次金鐘獎大放異彩,這部戲劇帶來的正面效應,一定能促成社會更多的進步。
--
#導演是林君陽不是林宥嘉
#我們與惡的距離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我們與惡的距離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
黃致豪 在 林佳龍 Facebook 八卦
恭喜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獎大放異彩!
今年六月,由佳龍創辦的光合基金會,舉辦首場「有光講座」,就邀請公視前總經理馮賢賢、「與惡」導演林君陽、黃致豪律師對談,一起反思加害者、被害者之間,有著長期社會連帶責任。
當時,林導演跟大家分享,因為自身成長的經歷,較具同理心也容易換位思考,因此看到劇本時就非常興奮,期待透過「與惡」這部電視劇,看到如何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社會事件的理解。
當時佳龍也到場以自身經驗,與上百位的聽眾分享,雖然在各種立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希望可以站在正義的一方,但是在犯罪的背後,還更有深層的社會因素,應該被挖掘、分析,而正義、加害者、被害者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更應該被多角度的挖掘、探討及反思。
感謝公視、林導演、編劇,及電視劇中眾多出色演員的精彩詮釋,也恭喜他們在這次金鐘獎大放異彩,這部戲劇帶來的正面效應,一定能促成社會更多的進步。
-\-\
#導演是林君陽不是林宥嘉
#我們與惡的距離
黃致豪 在 Facebook 八卦
#謝謝大家的建議文章內容修改如下(編修時間 2021/04/26,據說今天打這個日期好像會有什麼奇怪的事情🤔️)
.
昨天有一個教練將一位七歲的男童摔至腦死的新聞,我邊看著手機一邊好難過不忍心,可是看了一些討論之後,我發現在這個事件以外還有一個更值得關注的議題是:我們是否真的尊重過孩子口中的那個「不要」?
舉例來說,你小的時候聽過這樣的話嗎:
.
1.我這是為了你好!
2.這麼小就不能吃苦,長大當兵怎麼辦(以後嫁人怎麼辦)
3.你們這一代真是草莓族耶,當年我⋯⋯
4.你沒聽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
5.連這一點小事都受不了,養你不如養豬!
.
作為一個以「吃苦」當作核心價值的華人文化,我們擁有許多其他文化沒有的美德,但同時,我們也經常會因為這個價值,而忽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忍受的極限」這件事情。尤其是大人管教小孩、教練帶領學員,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教導「要再多忍耐一點一點、要再多撐一點、撐下去就是你的⋯⋯」,為了大人口中那個「更好的未來、更有用的人」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這並不是要跟大家說,小小年紀就要「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而是有沒有可能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聆聽自己、聆聽孩子?
.
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幾天看到 Shu Ting Chen與Eva Shi 2位專家(4/24 PM 5:02)**在網路上討論,受到很大的啟發,文章裡面提到:「台灣每天平均有34個兒童虐待的通報案。」,於是有人建議說要教育小孩說「不要」, 像是新聞當中七歲的那個小男孩在過程中明明一直強烈的表示不要了,但大人仍然不顧孩子的意願,沒有停止動作。
.
文章當中也提到一個更重要的觀點是:就算小孩學會說「不要」又有什麼用?大人真的會重視小孩的不要嗎?還是仍然會忽視小孩的不要、把小孩當成大人的延長?然後或許就因為這個忽視,像新聞當中,因為大人忽視孩童的疼痛,在90分鐘的訓練當中摔了27次,最後腦死。
.
這個令人難過的新聞,揭發了兩個重要的現象:
1.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當孩子發現自己不論如何的抵抗,都沒有辦法改變現狀的時候,就會放棄抵抗了,因為再大聲地說不要,也只是浪費力氣。你可以想像那個孩子有多麼的無助。
2.大人是否把孩子當成「所有物」?前幾天我聽到 哇賽心理學 談到一個重要的現象,許多大人會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當成是「所有物」,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會在公共場合羞辱小孩、違反小孩的意願把他拉走、甚至是動手處罰。
.
可是我們能不能夠,多一點溫柔,尊重孩子口中的「不要就是不要」。當我們不斷地在倡導身體自主權的時候,卻忘記了那個「不習慣尊重自主」的我們是「怎麼」被養成的?會不會在過往的日子裡面,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沒有被尊重?(就像前面那些大人逼你吃苦而不尊重你的感受的例子)。
.
記得黃致豪在節目*中說了一句讓我覺得很感動的話:「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來到我們的生命,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報恩,也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離開。」(謝謝大家的提醒,我的確疏忽了性別的部分,在這邊把成為改成「爸爸」)
.
對呀,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許多家長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旗子,其實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長,還沒有適應孩子逐漸在長大、逐漸在和我們分離,可是當你從小就沒有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很可能會面臨:
1.不尊重自己的需求,不會練習感覺自己的痛
2.不尊重別人的需求,無法同理別人
.
當然,教養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因為這樣,我們更要練習時時刻刻覺察親子關係當中的情緒以及權力,想一想每一次的衝突互動裡,是不是是不是拿自己的權利去「輾壓」孩子那些沒有被看見的、受傷的情緒。
.
如果你小的時候就是那個沒有被尊重的孩子,那麼從現在開始,至少你可以練習尊重你心裡面的那個痛,在不要的時候開口說、在難過的時候允許自己留下眼淚,自己當自己心裡那一個溫柔的大人,練習拒絕、練習說不,練習把自己的需求當作一回事。
.
如果你現在也有小孩,在他們發脾氣、在他們說不要的時候,可以先試著蹲下來用他們的身高,去感受他們的感受,不要急著用你過往先入為主的觀點,去理解他們的世界。你會發現,從孩子眼睛裡面看出來的世界,跟我們並不相同,但也因為看到這個不同,你更可以對自己,也對孩子溫柔。
.
一起練習尊重,選擇溫柔。
#分享給你的新手爸媽朋友
#也分享給童年有逼迫經驗的朋友 #柔道 #腦死
*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b9458hf7mu0821a22nlcdd
**感謝提醒,是我疏忽沒附上出處,在這裏加上貼文原文,這篇文章寫得相當好大家可以點進來看!  https://reurl.cc/dV3aRg
——
#後記
也謝謝大家的留言和指教,對於這次用詞沒有注意、文章內容也沒有看清楚事件的始末,就引用,這是我的錯,身為一個學術工作者,更不該犯這樣的錯誤,我真的感覺到很抱歉。
.
除此之外,我也覺得是我太過疏忽,就算自己修過性別相關的課,還是很容易掉入性別刻板印象的陷阱,忽略了那日常生活當中,更會因為一些用詞而沒有注意到性別的平等。前陣子唸批判主義念到「語言即權力」,那時候還沒什麼感覺,現在才發現原來權力、不平等就藏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用詞。
.
我針對文章做了一些修正,如果還有可以調整的部分,請不吝告訴我。
.
但比起這個我更開心的是,能夠有這些討論,所以我傾向把留言留著。我覺得大家都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除了及時認錯和修正之外,但更重要的是犯錯之後的溝通,謝謝幾位朋友願意在這裡開啟一個包容和溝通的空間,不只是讓兒童虐待這個議題本身,也讓性別議題能夠被看見。再次跟我沒有注意到的部分說聲抱歉,如果有我能夠做得更好的地方,我會再更加努力。
黃致豪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我們與惡的距離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03 什麼是隨機O人?
01:23 隨機O人犯的犯罪動機
02:04 法律不應協助缺乏人性的O人犯?
03:37 律師的協助
04:12 法官的裁決
05:27 我們的觀點
06:33 提問
推薦的端傳媒報導在這呦:
→ 血是怎麼冷卻的:一個隨機O人犯的世界:https://reurl.cc/kvA9n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血是怎麼冷卻的:一個隨機O人犯的世界:https://reurl.cc/kvA9n
→ 《我們與惡的距離》正式預告60秒:https://reurl.cc/EDdQ0
→ 《我們與惡的距離》:給需要療傷的社會 一場大型心理諮商:https://reurl.cc/yXVKM
→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差別O人事件,離我們很遠嗎?:https://reurl.cc/GD0Gy
→ 維基百科:我們與惡的距離:https://reurl.cc/yXVOO
→ 極目曠野中的撒利葉:論隨機O人:https://reurl.cc/RDVlx
→ 從小燈泡到鄭捷,「我們與惡的距離」 有多遠?:https://reurl.cc/MDEWk
→ 從鄭捷、小燈泡到華山分O案的律師都是他!為什麼黃致豪要幫「壞人」辯護?:https://reurl.cc/QDQm9
→ 維基百科:2016年內湖隨機O人事件:https://reurl.cc/vXNoN
→ 維基百科:鄭捷 (臺灣):https://reurl.cc/VeVen
→ 維基百科:曾文欽隨機O人事件:https://reurl.cc/5ana6
→ 刑事訴訟法:https://reurl.cc/QDQOo
→ 律師幫O人犯辯護,都只是為了賺錢嗎!?:https://reurl.cc/5anZG
→ 什麼是強制辯護?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定?:https://reurl.cc/3mVpR
→ 替「O人犯」辯護的律師何錯之有?:https://reurl.cc/azy8Q
→ 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一定要請律師嗎?論強制辯護制度:https://reurl.cc/d8ZA2
→ 【人間失格信箱】為什麼律師要幫那些人辯護?:https://reurl.cc/NDe9m
→ 死刑到底是誰的權利?18世紀哲學家辯死刑存廢:https://reurl.cc/9y8qX
→ 賴天恆/你支持死刑?你反對死刑?:https://reurl.cc/ODWg9
→ 強制辯護制度:https://reurl.cc/YQzo4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5z3cxqU8Ls/hqdefault.jpg)
黃致豪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評價
#思裂的日常 #思覺失調症 #王景玉 #小燈泡 #妄想 #病識感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本集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2021-03-29
👤來賓:
王俸鋼(彰基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黃致豪(王景玉辯護律師)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sD0r98sctQ/hqdefault.jpg)
黃致豪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思覺失調
在面對重大社會案件時,常有討論認為「殺人者可以利用精神疾病來躲避死刑」,難道,精神疾病真的是傳說中的 #免死金牌 嗎?
讓我們從大家聽過的「思覺失調」來聊聊:我們是如何鑑定被告的精神狀況?精神鑑定在司法上究竟又具備什麼樣的意義?
🧠泛科學再度與「法律白話文運動」聯手出擊!帶你深度思考、理解議題。有任何想法,都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討論。
⚖️【章節重點】
00:50 什麼是思覺失調?
02:00 我們與思覺失調的距離
03:52 罹患思覺失調的人們
05:15 思覺失調可以被醫治嗎?
06:15 思覺失調的鑑定
07:33 鑑定之後呢?
08:24 為什麼精神鑑定可以減刑?
09:06 誰向深淵推了一把?
⚖️【追蹤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
除了按讚影片、訂閱頻道,開啟小鈴鐺🔔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和我們一起聊生活中📱、時事裡📰、課本上📚沒有的科學 ↓↓↓
PanSci 科學新聞網|https://pansci.asia/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nSc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ansci/
Telegram|https://t.me/pansciasia
💻【新增工作人員】
助理剪輯|楊詠鈞
助理美術|陳紫含
⚖️【參考資料】
👉法律白話文運動
(1) 網頁|https://plainlaw.me/
(2)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lainlaw.me
(3)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lainlaw.me/
👉政府公開資訊
(1)精神疾病患者門、住診人數統計_衛福部統計處|https://reurl.cc/R4X1nx
(2)您知道嗎?「精神分裂症」已經更名為「思覺失調症」_衛福部|https://reurl.cc/vDW1Do
(3)認識精神疾病_衛福部|https://reurl.cc/V61X16
(4)刑法 第 19 條_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reurl.cc/exOmLW
👉論文或研究報告
(1)Glutamate and dopamine in schizophrenia: an update for the 21st century|https://reurl.cc/5lpqO7
(2)Language in schizophrenia Part 1: an Introduction|https://reurl.cc/Y1X6qX
(3)Chapter 25 - Schizophrenia|https://reurl.cc/Wd135L
(4)John Nash, Game Theory, and the Schizophrenic Brain|https://reurl.cc/MvNk0K
(5)The environment and schizophrenia|https://reurl.cc/D93ZOR
👉其他相關網站或資料
(1)What causes schizophrenia? What we know, don't know and suspect|https://reurl.cc/8Gp3xg
(2)Schizophrenia|https://reurl.cc/ZObGmW
(3)什麼是思覺失調?_思覺基金|https://reurl.cc/9Eprld
(4)創造雙贏 "精神分裂症"更名 需要大家支持_台灣精神醫學會|https://reurl.cc/nzOoeX
(5)免死金牌或修復之路?——隨機殺人事件後的精神/心理鑑定_報導者|https://reurl.cc/E7RZng
(6)數學家奈許: 真實經歷比電影更意味深長——《有一天會成真!》_Pansci|https://reurl.cc/mn3vvj
(7)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治療_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801/project_3.html
(8)龍建宇|湯姆熊割喉案-思考刑法與精神疾病的關係_法律白話文運動|https://reurl.cc/R4Xbeg
(9)「思覺失調症」新療法!一個月打一針,不必每天吃藥,患者有望重返職場!_風傳媒|https://reurl.cc/5lp2Dv
(10)Schizophrenia中文譯名由「精神分裂症」更名為「思覺失調症」的歷史軌跡_台灣精神學會|https://reurl.cc/7Xp3bb
👉新聞
(1) 思覺失調症新型療法 可助六成患者重回社會|https://reurl.cc/oLQx8q
(2) 思覺失調殺了小燈泡父母竟叫兒別吃藥|https://youtu.be/31H8CpjNKdw
(3)訴求思覺失調 殺死牙醫嫌犯盼能減刑|https://youtu.be/50m6azpuZ2U
(4)思覺失調!開賓士撞死父 改輕判20年|https://youtu.be/lzvZ6vdnBps
(5)罹患思覺失調症 男失控打死老母!|https://youtu.be/vxdcBE3rMlg
(6)罹患"思覺失調症" 割喉龔嫌恐逃死 |https://youtu.be/ShUgXhF2cR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JKuh459m6c/hqdefault.jpg)
黃致豪 在 黃致豪ptt 的八卦
黃致豪 ptt. 華山分屍案律師又是黃致豪司改曾提議修法「罰媒體」(聯合新聞網). 年2月18日等在被告前面的不是只有有罪跟無罪兩種判決即使有罪,其罪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