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珀出版「颱風天的孩子」新書,有蒙黃春明老師為書本封面、封底提供撕紙藝術圖,特別選在最有宜蘭味、文化味的百果樹紅磚屋舉辦新書發表會。
每逢颱風來襲,宜蘭常首當其衝,這也養成宜蘭人堅韌不拔及不服輸個性,宜蘭精神也就是不怕苦不怕難的象徵,宜蘭價值的開創者陳定南和游錫堃就是宜蘭人向逆境挑戰的代表,也就是以高品質的施政工程對抗無情風雨,風雨無阻的宜蘭人是認同也是驕傲!
這本書邀請到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前監委黃煌雄寫序,歐珀在書中也和讀者分享自己地方服務的經歷、在從政上的心路歷程,在跟隨老縣長陳定南、游錫堃等人所學習到的高道德、高品質施政,也期許自己能如陳定南、游錫堃一樣,堅持宜蘭味、走出Yilan Wa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黃春明個性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八卦
給一位出版界摯友的信
回應「少年凡一」的閱讀心情
oo好:
「爭議」是台灣文壇極需的。但是無意義的討論卻會讓人失語。文學家不想創造聖經,而是創一家之言,經得起寫作實驗,和讀者檢驗。互相刺激,學習。值得激盪挑戰的一家家之言,是集體成長茁壯的必經。
凡一的失語是種無言。用我年少的閱讀經驗,描述給你聽。15-18歲間,我已讀過台灣市面上買得到的幾乎所有的美國小說。這些小說,去年美國行才發現是88本塑造美國的書中的小說主體。這是我飢渴閱讀生命的真正啟動。
我的性格一向開放,包括閱讀。大概在18-20間。知道瓊瑤很有名,就買本「月滿西樓」。看了知道她為何受市場歡迎,厲害,一點點小厲害。但就只此一本,不再浪費我的時間。稍長一些,聽說,大家都在迷武俠。兩大家見識看看。古龍,「天涯明月刀」。厲害,還是一點點小厲害,文字有獨到風格。類瓊瑤。金庸「俠客行」,敘事風格獨特,厲害。再看一本「連城訣」。風格穩定。瞭解了。夠了。不必再浪費我的寶貴閱讀時間。
同學,朋友們都在讀金庸,讀古龍,迷瓊瑤。文壇在文學小說獎,鄉土文學作家,看了看了。俗品爾爾。無言。無言。台灣作家真的差太遠了。不是我故意的,是我的閱讀基底不同。只有黃春明讓我覺得會說故事。「我愛瑪莉」就一敗告終。
少年凡一的失語,或許就是這種情境。只願意和大師級們交往,凡夫俗品懶搭理。
文學的爭議,當然包括政治,政治是生活和時代的重要主題。但是,在文學的主體性下,政治只是素材。台灣是在政治的主體性下談文學。卻讓大家不知不覺。「盗拓」的選角,就看出這作家的台灣情感辨識度。如果,不是台灣或中國作家,就不太可能選這角色。書中盜拓之語,只是「莊子盜拓二十九」的改寫。
學問不是作家的重點。特別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少年凡一書中的「學問」,一星期已足以齊備。好的是,作者敘事的台灣情感,以及簡潔精準地抓住角色特性和個性的能力。也才能理解他選擇卡德慕茲引述的「勇敢,自由,幸福」的三段論。這是老哲學對當代台灣的真意,也是我的人生理解和實踐。
父子的對話風格,早就很多。但台灣真正把父子對話拉高到國家,世界,文明,人生層次的是始於國家書寫系列。這種風格對讀者已引起很廣大的接受和共鳴。但對台灣文學之風,會有多大影響,才值得討論。而不是在芬蘭教育,誠信精神的風塵中打滾。就像「拒絕聯考的小子」,是台灣第一部最經典的現代主義作品,無論風格和內涵都是。人們關心的是,你後來有沒有考大學?無言。繼續失語。
就思想層次,這本書跟上國家書寫系列的腳步。不再用傳統中國,或台灣,或日本這三國的民族主義觀點看世界。而是把台灣放進世界文明去敘事。這是台灣作家唯一的思想出路。跳出這門檻,或有廣闊視野,跳不出就等於自設自我毀滅裝置。只等時間一到。台灣作家的自我毀滅裝置,早就一一引爆。這已被充分證實。
產品線是產業的前端。台灣文學的問題是「量變才能質變」。在常態分布的科學數學「經驗法則」中,0.1 % 2.1% %13.6 %34.1% 34.1% 13.6% 2.1% 0.1%。其中的68.2%是最大的平均值。0.1 % 和2.1%是最高質和最低質所在。作家,讀者都如此。以我非科學的個人經驗,純屬個人直覺,能最高度欣賞國家書寫系列的讀者不超過3%。以三十萬讀者估計,約有幾千名。加計到第三層約有四萬多。
作家方,假設我是0.1 %的最高值,頂級的。至少這一直是我的「原創立場」。那麼我們有二十一位頂尖作家嗎?有一百三十六位傑出作家嗎?有三百四十一位優秀作家嗎?我們的作家幾乎都是中間標準差以下的作家。斷層了。沒有下層支撐,上層的只能自求多福或自生自滅。這是總共一千位作家的常態分布。我們百年來累積的作家數不知道有沒有這麼多?
以「百年千書」的豬頭政府計畫來說,這是出版公關案,不是文學案。選書委員們有能力選出其中一本對文學里程和對讀者,對社會產生最大最長遠影響的一本書嗎?有能力再選出其他頂尖的二十一本嗎?這就需要文學史觀和明確指標。
好作家的量是我五年來,真正關心的出版問題核心。其他只是枝節。這難題的克服,可能要以十年做為被乘數的最基本單位。我們能寄望的,是嬰兒潮後出生的作家。現在他們約五十歲以下。過五十歲的可全部放棄。或有例外,機率太低。
國家書寫系列的書寫實用目的之一,在這點上,就是給當時還是四十歲以下的讀者一個新里程碑的建立。在這基準點上去超越閱讀和寫作的新水平。
「少年凡一」值得祝福。
祥輝敬上 2017/3/31
黃春明個性 在 DJ 芳翎 Facebook 八卦
【11/24 星期四 絕對音樂】
猶太人有一句諺語:
「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
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這輩子能讓我們欠太多的,而且不求回報的只有父母,
SO~~不要抱怨他們嘮叨,多體諒、多關心他們吧!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活在父親的「黃金陰影」下,我只想得到他一個讚美》
身為知名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的長子,黃國珍如今投身國中小學生的閱讀推廣工作,兩年來跑了200多場學校演講,協助許多一線教師,拉進孩子與文學之間的距離,似乎是理所當然。但黃國珍感嘆,這輩子永遠超越不了父親的成就,活在「黃春明兒子」的陰影下,是一種宿命......
黃國珍長得斯斯文文,喜歡穿著白色棉質襯衫,全身上下散發出資深文青風。說得一口標準國語,讓記者懷疑「身為鄉土作家黃春明的兒子,你究竟會不會講台語啊?」聽到這問題,黃國珍笑開了,他很自然的切換成台語回答「哇足熬共耶( 我很會講啊)」。從小生長在北投空軍官舍和傳統農村、日式房舍的交界處,同時承接著五、六十年代差異很大的外省與本土文化,融合、交會出博學儒雅的黃國珍。
4歲就成為父親的創作靈感
黃國珍4歲時,就成為父親黃春明創作的靈感,曾改編成電影的文學作品「兒子的大玩偶」,描述的正是一個父親對幼子無怨無悔的愛。從黃國珍有記憶以來,就在父親那間彌漫著煙草味、滿牆滿地的大書房裡長大,有著各式各樣看不完的書 ;當時家中進進出出的,多是名躁一時的文化圈、藝文界人士如陳映真、陳芳明、尉天聰、蔣勳、奚淞等長輩。黃國珍耳濡目染,經常聽著大人評論時事,因此心性比較早熟,擁有不同於一般孩子的童年經驗。
關於自己父親的職業,童年時的黃國珍並沒有什麼概念。他只觀察到父親的作息一向和家人顛倒,早上起床看不見他,全由母親一人張羅著早餐 ;放學回到家,父親則好整以暇的坐在書房,抽著一支老煙斗,桌上散落的是一疊疊稿紙。
黃家的「老爸」人生非常精采,求學期間個性火爆,打架、退學樣樣來,「所以他也沒有太大的立場,要求我們功課啦」,黃國珍打趣的說。在黃家,這些往事都可以被小孩拿出來取笑老爸,而黃春明對小孩非常溫柔,幾乎不說重話,兩兄弟只有在爸爸看電視新聞時,偶而還能見識到他火爆的一面。一直很關心本土環境與時事的黃春明,看了新聞報導難免動氣,一發火就順手拿起桌上抹布,用力丟向電視。「至少他沒有砸壞電視啦,哈哈哈」,黃國珍提起已經八十多歲的老爸,盡是好氣又好笑的疼惜心情。
直到有了兒子才懂單純的父子情
黃國珍也曾經問過媽媽,父親的職業欄要怎麼填?答案是「自由業」。直到上了國中,他才意識到原來父親竟是個名人!而且他寫的文章,還被選進了國文課本。但黃國珍的國文和作文並不怎麼好,當他發現國文課本選錄了父親的作品「魚」時,滿心的不安和惶恐,很怕丟了父親的臉 ;而老師當著全班面問他「作者是不是你父親啊?」年少的黃國珍竟然否認,他很快的答說,「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提起這段往事,黃國珍搖頭苦笑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前半段人生幾乎都活在父親的「黃金陰影」下,因為他的文學高度籠罩,「帶來一大片陰影,但他人又是那麼的正向、開朗」,深愛他,卻又擔心無法超越他,這樣的矛盾心態一直糾結在黃家兩兄弟心中。
「我曾經花非常久的時間,一直努力求表現,只為了讓他稱讚我一句」,黃國珍面對不善表達情感的父親,一度看不見自己的價值與存在感;青少年時期搞叛逆、不聽老爸的任何建議,上了大學也還想不清自己能做什麼,於是雜學各家:黃國珍向焦雄屏學電影、 向林懷民學舞蹈、向楊澤學現代詩、向張大春學小說......。一路不停的試探,因為家中有一個很高的成就標竿,想向老爸看齊的黃國珍過得辛苦。直到自己的兒子出生,黃國珍才強烈感受到有一種愛,無關乎你有沒有超越他,僅僅就是單純的父子之愛,僅僅因為你就是你。
至此他才懂得了自己的老爸。
故事接龍是弟弟留下最美的回憶
黃國珍到了前中年期, 終於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他以社會企業型態創辦了「閱讀理解」雜誌,用文本導讀和開放問題的方式,帶著孩子領略文學之美。而這樣的種子,「老爸」早已在父子相處的每一個日常間,悄悄埋下了。
黃國珍童年時曾經問父親,「為什麼植物會開花?」得到的答案居然是「因為你每天澆水,它用開花跟你說謝謝啊!」,這樣十分不科學的答案。黃國珍當時只覺得好玩,過了多年之後才體會到,生性浪漫的父親從不急著灌輸小孩「知識」,他更在意的其實是關於美、關於對人世間每一個生命的尊重。
黃國珍也還記得,父子三人最愛的床邊故事接龍,一開始爸爸先講「從前從前.....」,然後冷不防的突然要哥哥接下去講,講完再換弟弟,小孩子有時想不出要接什麼,會亂講一些 「放屁」、「便便」之類的話,父親也不在意,不會制止小孩,頂多再不著痕跡,把故事導回正軌就好了。「這個遊戲讓我們從『故事外』走進了『故事內』,也許我們沒有共同創造出什麼好故事,卻創造了一段時光、一段回憶和彼此心的交流」,而這也是弟弟黃國峻留給家人最美的記憶。
黃國峻在32歲那年自殺,沒有留下遺書。
對於這個小他四歲,體貼、乖巧的弟弟,黃國珍形容「他太纖細,一顆心就像是精雕細琢的象牙球,從外到內一層又一層的套了九層,每一層還都可以轉動」。弟弟擅長文字創作,高中在校刊投稿就讓黃國珍驚艶,「寫得極清淡卻又極好」,用很細膩精巧的思維建立一種美感。
但他同時也是害羞的,希望藉由創作表達自己,讓人們順著他刻意擺放好的一顆顆石頭找到他的門口,就可以打開門來認識他,「可是他永遠是從自己的門內向外望去,始終沒有真的走出去過」,黃國珍感慨,或許弟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活在「黃金陰影」下,苦苦的自我掙扎,一直走不出來;對感情的事也同樣太執著,「內在太精緻、太脆弱,輕輕一碰就碎了。」
父親黃春明在弟弟走後悲傷之餘,曾寫下【國峻不回來吃飯】(如下)感動了無數人;黃國珍則想要跟弟弟說一句話,「這些年來我們都很好,你可以放心,你從不曾真的離開過,因為你早就在我心裡住下來了」。
《國峻不回來吃飯》 黃春明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
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就沒有等你,
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文章來源:https://m.parenting.com.tw/…/5072563-%E9%84%89%E5%9C%9F%E…/…)
***************************
黃春明個性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由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號召民眾,共同製作了蘭陽平原上的6千支稻草人,希望可以喚起民眾的環保概念,一起和大自然合諧共存。
大朋友打扮成各種不同的稻草人,而一旁的小朋友則是扮成了小麻雀。表演中,稻草人不再驅趕小麻雀,而是成了好朋友。從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的觀點看來,麻雀會幫忙吃掉稻田裡的壞蟲,而稻草人也搖身一變,分別都有各自獨特的個性。
黃春明發起邀請民眾發揮創意與巧思,利用稻草、木棍與二手衣物製作稻草人。有的站在水池邊,還有更多的則是已經佇立在綠油油的稻田上。它們有的穿著花襯衫,臉上卻是豬鼻子的造型;有的綁著頭巾十分新潮;還有的稻草人畫上個大大的笑臉,各自都有不同獨特個性的稻草人,要來歡迎每一位到訪的遊客。
黃春明還帶領著遊客,搭火車來看稻草人,行進間看到蘭陽平原上的稻草人,更有不同的驚喜。宜蘭縣從五月一號起, 會有6千支不同的稻草人,統統站上蘭陽平原的田野,跟大家打招呼。除了成為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也讓民眾了解到只要用心,傳統的農村生活也將呈現不同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