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六甲的紅色地標!這座「基督教堂」建於1753年,是當年荷蘭人為了紀念「殖民麻六甲」100年而建,教堂外牆是鮮豔的紅色,前方栽種繽紛的花朵,是不是像極了一幅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Pei Chi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馬六甲在2008年的時候跟檳城一起被納入世界遺產, 鄭和下西洋時期帶入許多華人文化, 又歷經葡萄牙.荷蘭.英國統治過 ("在二次大戰中,日本曾短暫佔領馬六甲四年。當時日軍只對戰爭資源有興趣,並沒有對當地的社會做出任何改革,甚至可以說沒有留下其殖民的痕跡。by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大...
麻 六甲 殖民 在 新聞主播 陳海茵 Facebook 八卦
麻六甲先後被葡萄牙及荷蘭統治,前面已介紹過荷蘭「基督教堂」;至於在旁邊的這座「聖地牙哥古堡」則為葡萄牙人所建,巨大的城堡至今僅存大門及「仿古大砲」~這裡真是大航海時代,歐洲強權進行經濟掠奪、與殖民擴張的歷史縮影啊!
麻 六甲 殖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一帶一路系列報導:美韓最終改變主意加入高峰會,英國財相出席
【習近平2013年倡議「一帶一路」主為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經濟下滑,同時帶動沿線基礎建設「和平之路」 擴大國家影響力 在同時成立亞投行配套下總經費高達9000億美元 從原本不被看好下, 實施三年漸成亮點】
「「一帶一路」論壇共有29國元首,以及130多國代表團出席。」NHK新聞畫面。
5月14日於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論壇,是一場涵蓋亞、歐、非、美洲及大洋洲的盛會。在1500名與會人士,以及多達4000名採訪記者面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闡述了他「一帶一路」,全球經濟共榮大願景。
「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我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進入一個全面展開的新階段,」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
「一帶一路」是一個涵括全球44億人口,三分之二能源,40%GDP的巨大計劃。簡單來說,就是要重建連結亞洲與歐洲海上陸上的「新絲路」。
「「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計劃,「一帶」(Belt)指的是陸上通道,包括公路與鐵路,「一路」(Road)指的是海上通道,從中國西南沿海,途經印度,東南亞,非洲,最後通往歐洲,從中國到歐洲中心的貨運鐵路,巴基斯坦的巨大溫水港,還有眾多在亞洲非洲各地的建設項目,大陸斥資數兆美元建設公路,鐵道及港口,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雄心勃勃提出的計劃,就是重建古老的「絲路」,使東西方的貨物,貨暢其流,」WSJ新聞畫面。
2013年起,大陸國內經濟增長放緩,2016年迄今,大陸已流失超過120萬個工作機會。藉由一帶一路,大陸可以向沿線國家輸出過剩的產能,以期實現中短期的增長,這是習近平的目的之一。
「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複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
為期兩天的論壇,與會國通過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最大的亮點,是大陸宣布還要增資千億人民幣。經由對外投資加大大陸在國際間影響力,是他的第二個野心。
「我們現在要做好這個,新世紀的絲路新篇章,圓我們的中國夢,」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
對習近平個人來說,一帶一路已經談了四年,此時廣邀賓客到北京來,也是在19大之前,鞏固政治權威的一場大秀。
「對習主席而言,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一項投資計劃,也是他對國內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都知道中國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許多建設公司已經接不到案子,藉由拓展外國建造機會,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一個很合理的選擇,也能成為他的政治傳奇,」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分析師王丹說。
「大陸視此時為其擴張勢力的歷史性時刻,因為川普正重新思考全球貿易協定,並將注意力投向美國國內,過去2年,大陸向「一帶一路」沿線50國,直接投資超過300億美元,一帶一路使大陸與全球2/3人口,在商業上緊密連結,希望能刺激大陸國內經濟增長,同時擴大北京的全球影響力,」WSJ新聞畫面。
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各國走向保護主義的同時,習近平儼然成為全球化的新代言人。
俄羅斯總統普丁,是親自出席峰會的29國元首之一。在東協10國元首之中,包括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在內,共有7人參加。緬甸則是由國務資政翁山蘇姬代表出席。至於元首未能親自到場的三個東協國家,也都派出高官代表團,顯示東協全體對一帶一路計劃的支持。
像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雖然人沒到,但早就公開表態支持。「(大陸提倡)亞投行AIIB,和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我們在東協當然都很支持,」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14)說。
雖然這次論壇,G7集團中除了義大利之外,都沒有領導人赴會。但是英國由財政大臣領軍,帶來了龐大的商務銀行團。
「我們的企圖是要有更多貿易往來,而不是更少,顯然中國在這點上,和我們看法一致,」英國財政大臣Philip Hammond說。
在大陸倡導一帶一路之初,英國就不顧美國批評,首先加入亞投行,並且帶動大批歐洲國家隨之進入。
英國位處「一帶一路」計劃的西部終點,期待「一帶一路」能夠為脫歐後的英國帶來轉機。而這次論壇,也來了一些意外的訪客。
「北京時間12日上午,中美兩國幾乎同時宣布,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已達成早期收穫,其中一點,就是美方將派代表,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CCTV新聞畫面。
美國原本沒有派重量級官員與會的打算,峰會召開兩天前,卻突然指派國安會亞洲高級主任波丁格(Matthew Pottinger)率代表團出席,表明白宮正在加強與習近平的友好關係。
「(一帶一路)是個非常重要的貿易倡議,中方想建很多港口和基礎建設,我們會繼續和中方展開合作,因為貿易是我們很重要的議題,」白宮發言人史派瑟說。
此外,因薩德問題,原本出現準斷交狀態的中韓關係之間,在文在寅上台之後,也獲得習近平邀請與會。
「但是,有一部分國家,對於大陸影響力急速的擴大,感到擔憂,」NHK新聞畫面。
即使北京稱「一帶一路」是全球經濟共贏共榮計劃,但一直無法擺脫反對者,對資金來源,以及背後是否暗藏政治性動機的質疑。
「很多人把一帶一路計劃,拿來跟馬歇爾計劃相比,但如果你仔細去看馬歇爾計劃,裡頭很清楚寫明有哪些項目,以及由誰來執行,還有誰來付錢,但是如果大陸的一帶一路計劃,只是讓中方自己隨意開支票,去建造各項基礎建設,他們就要去設定優先戰略目標,然後去評估,先看項目能否獲利,再來去想如何達成戰略目標,」地緣政治遠景分析主管Jacob Shapiro說。
大陸和一帶一路沿線國的年度貿易額,已經超越1兆4千億美元。但是近年來北京在南海和東海引發的海上爭議,卻讓許多國家開始疑惑,一帶一路是否會是一匹特洛伊木馬,是北京試圖對其他國家施加影響,旨在主宰其他國家的貸款和發展工程。北京否認這是一種新殖民主義。
「中國願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更不會強加於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
一帶一路計劃實施至今,中歐班列已通,大陸和歐洲的貨物往來,從以前走海運的60天,縮減到兩星期可達。等到中巴經濟走廊一通,也可望實現大陸到中東貨物往來,由現在的12天,縮短為36小時。戰略意義上,目前大陸有八成的石油通過麻六甲海峽運輸,一旦發生戰爭或是其他危機,勢必危及供給鍊。巴基斯坦油氣管線與中緬油氣管道的建立,能夠分擔風險。但是中巴經濟走廊和油氣管線,穿過爭議不斷的喀什米爾地區,還有塔利班,和緬甸武裝反政府勢力威脅,都是隱憂。
但對此,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倒是十分看好一帶一路的發展,而且認為美國不該缺席。
「毫無疑問,這勢必影響美國,我認為美國應該要加入,美國應該要加入一帶一路計劃,因為很多美國企業可以從中得利,至於中國大陸方面,我覺得他們必須避免獨厚中國企業,因此這裡頭衍生的利益,足夠使所有人獲利,如果你看中亞那些國家,依他們所在的位置,他們都從一帶一路中得利不少,但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我認為歐洲會受益良多,因為最終歐洲能分一杯羹,而且在一帶一路實現之後,東西方貿易會大幅飆升,」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說。
一帶一路是個長期數十年的宏大計劃,所需的資金高達9000億美金,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單一國家提出最巨額的投資計劃。習近平捨棄了鄧小平奉行的韜光養晦理念,展現大陸要從40年前的邊緣經濟體,走向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的決心。
麻 六甲 殖民 在 Pei Chiang Youtube 的評價
馬六甲在2008年的時候跟檳城一起被納入世界遺產, 鄭和下西洋時期帶入許多華人文化, 又歷經葡萄牙.荷蘭.英國統治過 ("在二次大戰中,日本曾短暫佔領馬六甲四年。當時日軍只對戰爭資源有興趣,並沒有對當地的社會做出任何改革,甚至可以說沒有留下其殖民的痕跡。by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大部分的資料都沒有提及這一件事. 感謝網友糾正!), 貿易繁盛, 多方文化融合, 是馬來西亞最多觀光客的城市之一.
我們這次只在馬六甲待一天的時間, 有點可惜, 很多美食沒有品嚐到, 不過剛好遇到週末限定夜市, 跟台灣夜市感覺挺像的, 最讓人驚艷應該是華麗到最高等級的三輪車! 閃亮又動感, 有機會大家可以try try啊~
感謝金土提供的空拍畫面! 內容精彩度提升好多啊~~~
空拍機: DJI Mavic Pro
攝影DV: Sony PJ790
順便提供吉隆坡到馬六甲客運購票網給大家做參考:
http://www.easybook.com
可以選擇語系, 連票價也可以選馬幣或美金(沒有台幣....)
時段不同價錢不同, 提早訂還可以先選位喔!
麻 六甲 殖民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評價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20世紀中期以前台灣攝影史脈絡。
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台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書中他寫道:「我一直努力跟讀者分享我所經驗的奇遇,但同時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把鏡子舉起,迎上『他』的凝視⋯⋯」。這裡的「鏡子」,隱喻的是攝影,而「他」指的是在西方的讀者們。換言之,湯姆生的「鏡子」呼應了攝影技術本身的移動性、知識/科學生產,以及殖民的視覺控制技術。從19世紀的台灣影像到日治時期當權者對攝影技術的控制,皆回應了湯姆生在自述裡透露的視覺慾望與殖民性的觀看關係。
此次展覽一共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869~1949年間600多幀早期珍貴的台灣影像,也委託了9位當代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研究」計畫介入,回應台灣早期攝影史的脈絡並作為展覽語意脈絡的補充,聯繫不可窮盡的多元歷史書寫的可能。在展示方面,本展以蒙太奇的並置呈現台灣攝影百年間高密度壓縮、共時歷史的狀態。這種展示方式也是一種攝影史書寫策略,包含對於知識系統的反觀、技術的個人化、以及對於權力主體的質疑與抗議。此展嘗試重新檢視全球性的攝影技術與藝術所開展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的歷史成因,具體呈現出往返於鏡內、鏡外的「全像」與「潛像」,並迎向主體凝視之間所瞥見的「台灣」攝影。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1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