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忍尼辛:
荒唐嗎?古怪嗎?不可理喻嗎?沒有甚麼不可理解,這正是「作為說服手段的鎮壓」。
俗話說:先打麻雀和烏鴉,到頭就能打到白天鵝。逐個打,最後總能打中要找的目標。大規模鎮壓的首要意義就在於,真正厲害的和隱藏得很深的人單個兒是抓不到的,在大規模的鎮壓中就會落網和滅亡。
為了找理由抓捕偶然或預定的對象,再荒誕無稽的罪名也能羅織出來。
話又說回來,在大多數場合下,並不是非要羅織這些異想天開的罪名不可。有一套非常簡便的標準罪名彙編,探員只需要從裡面挑選出一至兩項,然後像在信封上貼郵票似地貼上去就可以了:
—破壞領導威信;
—對集體農莊持否定態度;
—對公債持否定態度(哪個正常人持肯定態度?);
—對史太林憲法持否定態度;
—對黨的(當前)措施持否定態度;
—同情托洛茨基;
—同情美國;
—等等。
黏貼這些價值不等的郵票是一項單調的工作,不需要高深的技能。探員只需要接連不斷地有犧牲品送上門以不至於浪費時間就行了。行動特派員向各地區、各部隊、運輸部門、學校實行攤派搜羅犧牲品的任務。為了不使行動特派員費神,告密制度便大派用場。
告密是獄外人與人之間進行鬥爭的X光超級武器:只要把一條看不見細細的光束指向敵人,他就必然倒下,這辦法從不失靈。我不記得這類人的姓名,但我敢肯定,在監獄裡聽說過很多在互相清算中利用到告密的事例:丈夫用這辦法收拾失去他歡心的配偶,妻子收拾丈夫的情婦,或情婦收拾情夫的妻子,或情婦因未能拆散情夫的家庭而收拾她的情夫。
各種郵票中,探員最常用的是第10分條——煽動反革命(現改為反蘇)。如果後代子孫有朝一日讀到史太林時代的偵查和審判案卷,他們一定會大吃一驚,這些反蘇煽動者們竟然是一些多麼不知疲倦的心靈手巧之能人啊!他們利用一根縫衣針和一頂破帽子,利用拖淨的地板或者沒洗的內衣,利用微笑或者不微笑、過分帶表情或者不帶表情的眼神,利用顱裡的無聲的思想、秘密日記裡的詞句、談情說愛的短簡、廁所牆壁上的題字,就可以搞反蘇的煽動大業。他們在公路上和鄉間土路上,在火災現場上,在集市上,在廚房裡,在家裡喝茶時,在被窩裡耳語時,都在進行煽動。只有不可戰勝的社會主義制度才能頂得住這樣的煽動攻勢:
裁縫放下手裡的針,因為怕丟,便把它別在牆上的報紙上,正好戳進了卡岡諾維奇的眼珠子。顧客發現了。五十八條,十年(恐怖行為罪)。
女售貨員收到分貨員送來的商品,手邊沒有別的紙,就在一張報紙上記帳。肥皂的塊數正好寫在史太林同志的腦門上。五十八條,十年。
拖拉機手為了暖腳,扯下一張介紹某個最高蘇維埃候選人的佈告,墊在單薄的鞋子裡。女清潔工(她負責監看這些佈告)發現少了一張,在他鞋裡找到了。煽動反革命,十年……
五十八條的第10分條是很大眾化的。上至年逾古稀的老太婆,下至十二歲的小學生都能享用。有家室的和光棍的、有身孕的和黃花閨女、運動員和殘廢、醉漢和滴酒不沾的、有眼的和無珠的、有私人汽車的和求人施捨的,一概都能享用。不分冬天和夏天,無論工作日還是星期天,清晨還是夜晚,在班上還是在家裡,在樓道裡,在地鐵車站上,在密林中,在劇場休息時以及在日蝕的時候,都可以同樣便利地給自己掙來一個第10分條。
在大眾化方面,能和第10分條媲美的只有第12分條——「不檢舉」,換句話說就是「知情不報」。上面說過的那些人全都可以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得到第12分條,但更省事,連嘴也不用張,筆也不用拿。你一動也不動,分條會自己找上門來!而所判的刑照樣是十年監禁,附加五年「籠口」(剝奪權利)。
「無辜的人!」這就是被大批趕進勞改營的政治犯替代品們主要的自我感覺。這也許是世界監獄史上的空前事件;成百萬的囚犯都覺得自己是清白的,全是清白的,沒有一個人有罪。(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起服苦役的只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然而,這些並非由於信念帶來的必然結果而是由於命運的隨意撥弄而被驅趕進鐵絲網裡面的偶然聚在一起的人群,絲毫沒有因為意識到自己的清白無辜而變得堅強起來。也許正因為這種意識突出了他們處境的荒謬性,反而使他們感到更沉重的壓抑。他們更多地依戀自己原來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什麼信念,所以絕對表現不出什麼犧牲決心、團結一致和戰鬥精神。還在蹲監獄的時候,整整一監室的他們這類人竟可以任憑兩三個流鼻涕的小偷對他們劫掠和蹂躪。到了勞改營裡,這類人已經完全崩潰,他們隨時準備著在監頭和盜竊犯的棍棒下、在作業班長的拳頭下低頭彎腰,他們尚有能力去做的只是學會勞改營的哲學(互不聯繫,各顧自己,互相欺騙)以及勞改營的語言。
伊奧利茨卡婭一九三八年進了一座普通勞改營,這個經歷過索洛維茨和隔離所的女社會黨人,看到這裡的「五十八條」,感到十分驚訝。在她的記憶裡,政治犯們曾經是有東西會與人共享的,而現在每人只顧自己活,只顧自己吃,有的「政治犯」甚至拿衣物和口糧做買賣……
他們打斷了「五十八條」的腰骨——從此再也沒有什麼政治犯了!他們把這些人倒進群島的豬餿槽,驅趕他們去工地送命,同時向他們大聲灌輸著勞改營的謊言:人和人是敵人!
有諺語這麼說:餓極就會出聲。但是我們這裡的土著是不出聲的——餓也餓不出聲。
但是他們只要做出很少很少的一點事便可以得救!只要他們不珍惜那條反正已經喪失了的生命,並且團結起來,就可以得救。
有時候整批送來的外國人,例如日本人,反而得到成功。一九四七年在列伍奇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勞改營的上個懲戒勞改點,押來了四十名日本軍官,即所謂「戰爭罪犯」(儘管天曉得究竟他們對我國犯了什麼罪)。正是嚴寒季節,又是連俄國人也吃不消的伐木工作。「不買帳派」很快就扒掉了其中幾個人的衣服,好幾次打劫了他們的麵包筐。日本人迷惑不解地期待著長官們的干涉,但長官們自然是只當沒有看見。這時他們的作業班長近藤帶著兩個高級軍官,晚上走進勞改點長的辦公室,提出警告說(他們的俄語講得很流利):如果你們對他們的暴行不停止,明天兩個發誓明志的軍官將實行切腹,而且這只是一個開始。勞改點長馬上意識到在這事上自己可能找上麻煩。此後兩天,他都沒有帶日本人出工,伙食恢復正常標準,把他們調離勞改點。
為了鬥爭和勝利所需要做的原來是多麼少啊——僅僅是不必珍惜生命!而生命反正是早已完蛋的了。
但是我們的「五十八條」經常是與盜竊犯及日常慣犯混雜起來的,從來沒有機會單獨聚在一起——以免他們互相看到對方的眼睛,以免他們忽然意識到——我們是什麼人。那些能夠成為獄中和營中的首領,具有清晰的頭腦、熱烈的喉舌、堅定的心的這種人早已根據案卷上的特別標記被單獨剔出去,用布團塞住了嘴,關進了專門隔離所,在地下室裡槍斃。
然而根據道家學說早已發現的一個生活中的重要特點,我們應當早就想到:政治犯消失之日正是政治犯湧現之時。
我現在敢大膽地說,在蘇維埃時期真正的政治犯不僅有過,而且比沙皇時期更多,並且比先前的革命者表現出更大的堅忍不拔和勇敢的精神。
這與前面所說的似乎矛盾,但是,非也。政治犯在沙皇俄國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受到公眾的密切注視,在社會和報刊上立即可以引起反響。現在,社會黨人在蘇維埃俄國的境遇則困難得不可比擬,能稱為政治犯的也不止是社會黨人,只不過他們被大桶大桶地倒進一千五百萬人的刑事犯海洋,我們看不見他們的形象,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他們成了啞人,比啞人更暗啞。魚便是他們的形象。
魚是古代基督徒的象徵。政治犯的主要隊伍正是基督徒。他們是一些粗拙的、文化不多的、不會發表演說和起草地下號召書的人。(這些事按他們信仰是根本無需做的!)他們走進勞改營受難和死亡,只是因為不願放棄信仰。他們清楚地知道為什麼坐牢,在信念上卻毫不動搖!他們也許是唯一絲毫沒有染上勞改營哲學甚至語言的人們!這樣的人們難道不是政治犯嗎?
不行,可不能把他們也稱作囚奴!
他們當中尤其多的是婦女。道家說:大道廢,有仁義。罪惡的東正教堂仍然在培育出無愧于公元初年的基督教女兒——那些被投豺餵虎的女教徒姊妹。
遞解隊和墳場,到處都有大量基督徒。成百萬的人流有誰去數?他們無聲地死去,像蠟燭似的只能照亮周圍一小片地方。這些人是俄國最優秀的基督徒,差一些的都動搖了,退縮了,躲起來了。
這還不能算「較多」嗎?沙俄可曾有過這麼多政治犯?它連萬位數都還不會數呢。
但是在我國在扼殺政治犯的工作上是做得如此乾淨,這樣不留旁證,關於其中這些人的故事,很少能浮上水面來。
麻雀擬聲詞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八卦
今天再度發長文是想給大家說個故事,雖然我很不想這麼極端,但我實在忍無可忍。
大家應該知道我應屆畢業於台大大氣科學系,但也同時修了傳播學程。
在大四時,我曾在中國時報實習,並獨立從今年 2 月初開始企劃,6 月底截稿,耗時近 5 個月完成專題,並投稿今年的 TVBS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前幾天也收到通知,很幸運的入圍了。
原本是件很令人開心的事,但今天我卻被我憧憬的新聞界狠狠甩了一巴掌。
由於報導初步完成時我正好在找工作,而我的指導老師是聯合報出身,因此在 6 月 18 日時曾經和老師一起到聯合報拜訪,但不是面試,就是拜訪朋友的感覺。
當天,我帶上了兩份簡歷和剛完成的文字報導專題,並交給了聯合報的兩位主管(說實話是什麼職位我記不太清楚,似乎是願景工程的負責人、深度報導中心的主任還有經理什麼的樣子),希望能夠有機會成為聯合報的記者,但我最後只換來一張名片就沒有下文了。
到現在我還記得,把名片給我的那位主管翻過我的報導後嘆了口氣,把名片給我之後說了聲「加油」,而後來聯合報當然沒有給我 offer,當初我覺得可能是我能力不夠、選題不好所以不足以讓聯合報用我,因此當時也就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可是!
今天聯合報 A5 的半版專題和我的專題內容在採訪題材、訪問對象上高度重疊,但卻完全沒有標註與我的報導的關聯性!
為了釐清整件事,我理個時間軸給大家看看:
6 月 18 日 和指導老師拜訪聯合報,並交出簡歷、報導。
6 月 30 日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截稿。
8 月 11 日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公布,報導內容完全公開。
一般而言,新聞專題報導產出需要 1 至 2 周的時間,即使是在 8 月 11 日看到入圍名單、參考我的報導而製作這項專題,也應該稍微提到參考哪一篇報導,即使只有一句話都不會讓我現在這麼痛心,更何況,聯合報這時候報導這項專題讓我沒有辦法不去聯想另一個可能性。
有沒有可能在 6 月 18 日,上層看到我的報導後就準備讓下方的記者做這項專題?
我完全不排斥記者或報社做我曾經做過的題目、訪我曾經訪過的人,相反的我很樂見我關心的議題能被這麼大的報社重視,也為我的受訪對象感到開心,但如果真的是上層的決定,除了在報導中提到我的報導外,我會覺得報社有沒有可能寄封信給我、即使內容只是說「我們還是不能雇用妳,但我們對妳的報導有興趣,希望另外出一則專題」,這樣我也能接受。
但報社這樣的做派會讓我覺得,我花了 5 個月尋找受訪對象、實地走訪、編寫報導,就只是讓聯合報撿了現成的採訪資料,要我心裡怎麼能舒服?何況我聽說,該名記者曾經提到有參考我的報導。
從 2 月起先從各縣市鳥會、動保單位問起,一路問、一路找資料才完成這篇報導,打了多少電話跑了多少地方,邊顧課業邊寫報導,所有器材自己買,所有費用自己付,結果就只為聯合報做了嫁妝?
倘若聯合報真的拿了我的題目,我必須說這時間挑的完美,報導已經完全公開,誰都能寫這報導,倘若我追究起來甚至可能影響獲獎的可能性。
但這要我如何嚥下這口悶氣,我不會要求聯合報給我什麼補償,我想要的只是一個說法、一個解釋。
假如聯合報真的只是看到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後跟著做了窗殺專題,好,我完全沒意見,相反的我會很高興,但我還是希望,能不能,至少在報導中提到永續報導獎或我的名字,不要讓我覺得自己 5 個月的努力都只是成了永遠不會不被人看到的參考資料!
但倘若聯合報真的是因為我在 6 月 18 日交出的作品而做了這份報導,我實在無法嚥下這口氣。
補充:
我會有疑慮主要是在於這篇報導與我的有 4 點相似。
第一是在訪問對象王齡敏獸醫師的部分,但這部分我認為論點相對薄弱,因為獸醫師原本就致力於這一塊,被訪問並不是太稀奇。
第二點是在野鳥撞玻璃回報社團的部分,這一點在我的報導中也有提到,但若要說是英雄所見略同,我也覺得說得過去。
我最疑惑的是在八里國中的案件一事,當初知道八里國中是因為王獸醫師前往八里國中做社團演講,並不是開放給記者或媒體採訪的場合,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這麼巧、這麼神奇的同樣從這個點切入進行報導,再者就是台大保育社的張季平,這 4 點重疊,我實在很難不多想。
2020.08.20 更新:
今天早上接到聯合報的電話,之後會再擇日面談,謝謝大家關心,也希望能夠得到好的結果。
2020.08.20 晚間更新:
今早接到聯合報的電話時,我其實可以了解聯合報是有心想解釋這件事情的,但當時我希望聯合報能用文字公開這件事,因為經過這篇報導,我面對聯合報,說誇張一點,已經是恐懼大於理智了,因此沒有馬上應下。
後來我得到這樣的回應,著實讓我重新上了一課,學到以往實習不曾學到的新知識,原來媒體可以這麼運作,原來報導可以這麼解釋,原來參考不一定要註明來源。
原來學生想像的新聞倫理都只是烏托邦的幻想。
對於聯合報願意回應,我表達感謝,即使這和我以往所信仰的新聞生態不同。
到這一刻我還是相信,「記者」是用自己的雙眼和雙耳見證現實,用文字、聲音、影像,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把大眾看不到、卻應該看到的現實如實陳述的重要職業,有自己的操守、自己的職業底線。
現在,我只能說,這樣的結果雖然令人遺憾,但也讓我重新認識了社會,以後也該多幾分防備,保護自己,也避免讓其他人陷入這樣不明不白的境地。
但這一刻我只能說,這一堂課,真的太沉太重,我終生難忘。
2020.08.22 晨間更新:
經過一個晚上的沈澱,我想我現在比較能理性的來描述昨天發生的事,因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也大概也了解了聯合報現在的處理態度,但我也無可奈何。
在昨天下午,聯合報告訴我,不論跟我怎麼談,恐怕我都不會相信聯合報,而且昨天我對於網友的回覆讓他們感受到,我是不能溝通的,我在用網軍威脅聯合報。
我必須說,如果我對於聯合報真的只剩滿腔惡意,我不會一退再退,不會到現在都還不願意寫出當天與我見面的長官的姓名,不會在看到聲明之後,仍然想要聽到聯合報的說法。
如果我真的想要傷害聯合報、對聯合報已經沒有任何信任,當留言提到需不需要幫我分享貼文到爆料公社時,我怎麼會婉拒?何況我在 20 日凌晨已經加入爆料公社,我為何不馬上貼文?
其實在最初兩天,我一度瀕臨崩潰,我最親的人要我忍,我最尊敬的人要我不要攻擊聯合報,我對新聞倫理僅存的信仰也不斷地告訴我,不要再為了這件事,讓那些真的很幫忙、願意接受一個毫無根基、連有沒有機會獲獎都不能保證的學生採訪的受訪對象們。
我都知道的,讓聯合報來做這項題,會比我一個默默無名的畢業生、或者說實習記者來做更有宣傳效果,能讓更多人有機會知道這項鮮少被人關注的議題。
打從第一天、看到這則報導,我就知道,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怎麼可能向報社說明白我的疑慮,我甚至想過,要是追究起來,報社會不會反咬我說,是我的指導老師建議我做這項題的,我才是那個拿了聯合報想做的題目的人。
但真的不是,從一開始,在 3 月,我向指導老師提案想做領角鴞與都市鳥類的生存危機,其中就有提出野鳥有沒有可能在夜間因為靠近光源而撞上窗戶的討論(雖然那時候我還懵懵懂懂不知道野鳥撞玻璃就叫窗殺就是了),但指導老師提醒我,領角鴞是舊題,現在已經沒什麼保育危機,議題意義不大,建議改題目,所以我後來又參考了野鳥分享社團裡關子嶺碧雲寺山麻雀攻擊電箱的案例,才終於確定了要做「窗殺」這項題目作為投稿作品,而山麻雀的題目,就變成了課堂內的期末報導。
我的專題發想拐了很多彎才決定,都市鳥類生存危機的題目被駁回時,我也曾考慮照著指導老師的建議,做新冠肺炎相關的專題紀錄,但當時我覺得,我還是想要做野鳥相關的題目。
在去年指導老師所開的課程中曾經寫過大量砲陣集體拍攝台大領角鴞的報導,從那時我就加入了幾個野鳥社團,自己本身也是曾經養過寵物鳥的人,因此對鳥類有著特別的情愫,所以我想把我人生中第一個專題聚焦在牠們身上。
於是在提案被否決數次後,即使指導老師仍然認為窗殺一題被關注的機會不大,我還是在 4 月著手嘗試接觸、聯絡我規劃中的採訪對象。
我希望聯合報的長輩們能相信,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這項題目,也是真心的想要窗殺被社會大眾看見,我一直在掙扎,我知道我每一次堅持論點,就是在給我的受訪對象造成困擾,被寫在報導中的他們不該被捲入這場羅生門般的討論,我以往也被前輩指導,作為記者,寫好自己的文字,如實呈現被報導者的想法,然後,要保護好自己的受訪者,這是應有的職業道德,也是必須負起的責任。
所以我心裡一直有著退縮的念頭,尤其是聯合報的長輩們透過受訪者與我聯繫時,想要收手的想法幾乎佔據了所有思緒,這件事牽連受訪者太深,我很清楚不該這樣,這不是記者該做的事,即使我現在已經失去了實習記者的身份。
這件事最一開始是在 19 日,指導老師特別來到辦公室,翻出這篇聯合報的專題,很開心的說「妳看,是妳的報導呢!這個題被關注了!」
第一時間我感到興奮,我想看看聯合報用了什麼樣不同的角度切入這項議題,從開始學習新聞寫作起,我都是這樣,我很想知道,前輩們是用什麼樣的文字去描述一段事實、寫成一篇報導,是怎麼切入一個議題,但下一瞬間,我的心涼了半截。
為什麼這切入點這麼熟悉,為什麼這架構這麼相似?
我很想知道,我是真的很想知道,我問了老師這個問題,卻被罵了一頓,老師離開辦公室後,我一次又一次的閱讀這篇報導,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文字幾乎讓我崩潰,我想說服自己,這篇報導與我無關,這只是巧合,但我辦不到。
做專題時提案一再被駁回我沒退縮,被想要訪問的對象拒絕或沒接到回應我也沒難過太久,因為拿不到資料不得不改變報導切入點我也沒有遲疑,但這一刻真的是我做這項專題至今最絕望的時候,尤其是這天晚上在臉書發文後,指導老師來訊要我停手,不要傷害聯合報的聲譽,這種絕望更甚。
中午,我一個人躲起來試圖安慰自己,卻發現越是想放下,這件事就越像一根拔不掉的刺,牢牢扎在心頭,止住了眼淚回到辦公室,看著前輩幫我熱好的便當,我很想坐下來吃,但眼淚差點再度潰堤,我沒吃幾口,放下便當擠出連自己都知道難看的笑,說「我想出去走走,等等回來」,那之後漫無目的的在校園晃蕩,大概半小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一直告訴自己,是我多想了,聯合不是這樣的報社,因為這跟老師一直以來告訴我的不一樣。
我想,我需要聯合報直接告訴我這一點,拿出能說服我的理由,告訴我是我多想了,我會相信,我知道我會立刻相信這間公司。
但後來知道的種種消息,讓我越來越無法承受,包括聯合可能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報社裡似乎有些黑暗面,也包括我的指導老師可能出賣我。
到了 20 日,我表面冷靜,但心裡已經慌了,這一切跟我以前想的不一樣,我想要我的專題被人參考,但不是這種方式,接到電話、同意面談,我是恐懼的,我不知道我面對的是什麼,只知道我幾乎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也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連訪綱都沒辦法擬、連稿都沒辦法寫(我目前在處理一些採訪題材,這也是我目前的工作內容之一),那天我除了早餐的一顆肉包外,再也沒吃其他東西,連一直教我重訓的大哥都發現我不對勁(平常都做 3 小時重訓的人突然只做 1 小時也的確是件怪事)。
離開重訓室後,我看到了前天的聲明,但我卻突然冷靜了下來,我重新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
參考了請承認,即使只是在文章尾端加上參考連結,或是給我的專題一篇報導,這樣我都能接受,但如果完全沒有參考,請給我證據。
我知道一間大公司有多少方法可以重傷一個剛出社會的新人,而且無比容易,我讓自己處在極為被動的狀態,還一退再退,就是想讓聯合報明白,我沒有任何攻擊性可言,但我也的確已經沒什麼可以失去,就連追究這件事可能讓我失去我現在安身的這份工作也想過,更不用說,往後我想回到新聞界將會無比困難。
但我的願望真的非常簡單,我也不想再要更多,這兩天我已經累了,總在強顏歡笑,告訴自己的朋友「看來我的社會歷練比其他畢業生多上了無數倍」,也久違地體會到,世界變得索然無味的感覺。
我仍舊不明白聯合報為什麼要取消昨天的面談,既然知道我還有疑慮,那不是更該說明清楚?為什麼連嘗試再度說服我都不願意?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間公司好像始終在用最大的惡意估量我的動機,或許是我在言詞表達上太過笨拙,讓一間公司看不出我隱晦的善意,但也可能我們彼此都需要一段時間冷靜。
比起一開始,我的情緒已經恢復到了常態,走出了最初兩天的慌亂和失措,我覺得做過實習記者是件好事,讓我學會如何把自己的思維跟事件本身帶有的情緒切割,用最理性的方式思考。
所以我要說,因為沒有達成溝通,我「不希望」這篇貼文出現在爆料公社,但也希望我的請求能被報社聽見,我再度強調我對聯合報真的沒有任何惡意,而我也不想再傷害或牽連更多曾經努力幫助我的受訪者,這違背我的信仰,也對他們極不公平。
因此,如果聯合報仍能堅持論點、強調不曾參考我的作品,我想繼續追究下去也不會有結果,只會陷入互相傷害、猜疑的循環,如果是這樣,那我想已經夠了,我只求聯合報,能不能在未來某一天,再讓我看一次貴報社規劃、採訪的窗殺相關專題,甚至願景工程更好,用不一樣的角度和架構,讓這個議題被更多人知道。
我同意聯合報聲明的第四點,我想要這個題目受到重視,所以我願意把我的疑慮放到一邊,也感謝這幾天貴報社對我的社會指導,在這方面,貴報社的長輩們是無比出色的老師,而我也要對我的指導老師表達最後的感謝,我早該認清,從畢業以後,我就不再是您的學生,您並沒有幫助我的義務,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我抱持著天真的念舊和依戀,才會格外失望。
麻雀擬聲詞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八卦
媒體混久一點就知道彼此參考,被大量引用是很常見的事情。
我還因為跟某家整篇引用我的專欄的媒體抗議而被直接封鎖臉書呢!
個人怎麼跟組織鬥呢?
今天再度發長文是想給大家說個故事,雖然我很不想這麼極端,但我實在忍無可忍。
大家應該知道我應屆畢業於台大大氣科學系,但也同時修了傳播學程。
在大四時,我曾在中國時報實習,並獨立從今年 2 月初開始企劃,6 月底截稿,耗時近 5 個月完成專題,並投稿今年的 TVBS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前幾天也收到通知,很幸運的入圍了。
原本是件很令人開心的事,但今天我卻被我憧憬的新聞界狠狠甩了一巴掌。
由於報導初步完成時我正好在找工作,而我的指導老師是聯合報出身,因此在 6 月 18 日時曾經和老師一起到聯合報拜訪,但不是面試,就是拜訪朋友的感覺。
當天,我帶上了兩份簡歷和剛完成的文字報導專題,並交給了聯合報的兩位主管(說實話是什麼職位我記不太清楚,似乎是願景工程的負責人、深度報導中心的主任還有經理什麼的樣子),希望能夠有機會成為聯合報的記者,但我最後只換來一張名片就沒有下文了。
到現在我還記得,把名片給我的那位主管翻過我的報導後嘆了口氣,把名片給我之後說了聲「加油」,而後來聯合報當然沒有給我 offer,當初我覺得可能是我能力不夠、選題不好所以不足以讓聯合報用我,因此當時也就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可是!
今天聯合報 A5 的半版專題和我的專題內容在採訪題材、訪問對象上高度重疊,但卻完全沒有標註與我的報導的關聯性!
為了釐清整件事,我理個時間軸給大家看看:
6 月 18 日 和指導老師拜訪聯合報,並交出簡歷、報導。
6 月 30 日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截稿。
8 月 11 日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公布,報導內容完全公開。
一般而言,新聞專題報導產出需要 1 至 2 周的時間,即使是在 8 月 11 日看到入圍名單、參考我的報導而製作這項專題,也應該稍微提到參考哪一篇報導,即使只有一句話都不會讓我現在這麼痛心,更何況,聯合報這時候報導這項專題讓我沒有辦法不去聯想另一個可能性。
有沒有可能在 6 月 18 日,上層看到我的報導後就準備讓下方的記者做這項專題?
我完全不排斥記者或報社做我曾經做過的題目、訪我曾經訪過的人,相反的我很樂見我關心的議題能被這麼大的報社重視,也為我的受訪對象感到開心,但如果真的是上層的決定,除了在報導中提到我的報導外,我會覺得報社有沒有可能寄封信給我、即使內容只是說「我們還是不能雇用妳,但我們對妳的報導有興趣,希望另外出一則專題」,這樣我也能接受。
但報社這樣的做派會讓我覺得,我花了 5 個月尋找受訪對象、實地走訪、編寫報導,就只是讓聯合報撿了現成的採訪資料,要我心裡怎麼能舒服?何況我聽說,該名記者曾經提到有參考我的報導。
從 2 月起先從各縣市鳥會、動保單位問起,一路問、一路找資料才完成這篇報導,打了多少電話跑了多少地方,邊顧課業邊寫報導,所有器材自己買,所有費用自己付,結果就只為聯合報做了嫁妝?
倘若聯合報真的拿了我的題目,我必須說這時間挑的完美,報導已經完全公開,誰都能寫這報導,倘若我追究起來甚至可能影響獲獎的可能性。
但這要我如何嚥下這口悶氣,我不會要求聯合報給我什麼補償,我想要的只是一個說法、一個解釋。
假如聯合報真的只是看到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後跟著做了窗殺專題,好,我完全沒意見,相反的我會很高興,但我還是希望,能不能,至少在報導中提到永續報導獎或我的名字,不要讓我覺得自己 5 個月的努力都只是成了永遠不會不被人看到的參考資料!
但倘若聯合報真的是因為我在 6 月 18 日交出的作品而做了這份報導,我實在無法嚥下這口氣。
補充:
我會有疑慮主要是在於這篇報導與我的有 4 點相似。
第一是在訪問對象王齡敏獸醫師的部分,但這部分我認為論點相對薄弱,因為獸醫師原本就致力於這一塊,被訪問並不是太稀奇。
第二點是在野鳥撞玻璃回報社團的部分,這一點在我的報導中也有提到,但若要說是英雄所見略同,我也覺得說得過去。
我最疑惑的是在八里國中的案件一事,當初知道八里國中是因為王獸醫師前往八里國中做社團演講,並不是開放給記者或媒體採訪的場合,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這麼巧、這麼神奇的同樣從這個點切入進行報導,再者就是台大保育社的張季平,這 4 點重疊,我實在很難不多想。
2020.08.20 更新:
今天早上接到聯合報的電話,之後會再擇日面談,謝謝大家關心,也希望能夠得到好的結果。
2020.08.20 晚間更新:
今早接到聯合報的電話時,我其實可以了解聯合報是有心想解釋這件事情的,但當時我希望聯合報能用文字公開這件事,因為經過這篇報導,我面對聯合報,說誇張一點,已經是恐懼大於理智了,因此沒有馬上應下。
後來我得到這樣的回應,著實讓我重新上了一課,學到以往實習不曾學到的新知識,原來媒體可以這麼運作,原來報導可以這麼解釋,原來參考不一定要註明來源。
原來學生想像的新聞倫理都只是烏托邦的幻想。
對於聯合報願意回應,我表達感謝,即使這和我以往所信仰的新聞生態不同。
到這一刻我還是相信,「記者」是用自己的雙眼和雙耳見證現實,用文字、聲音、影像,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把大眾看不到、卻應該看到的現實如實陳述的重要職業,有自己的操守、自己的職業底線。
現在,我只能說,這樣的結果雖然令人遺憾,但也讓我重新認識了社會,以後也該多幾分防備,保護自己,也避免讓其他人陷入這樣不明不白的境地。
但這一刻我只能說,這一堂課,真的太沉太重,我終生難忘。
2020.08.22 晨間更新:
經過一個晚上的沈澱,我想我現在比較能理性的來描述昨天發生的事,因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也大概也了解了聯合報現在的處理態度,但我也無可奈何。
在昨天下午,聯合報告訴我,不論跟我怎麼談,恐怕我都不會相信聯合報,而且昨天我對於網友的回覆讓他們感受到,我是不能溝通的,我在用網軍威脅聯合報。
我必須說,如果我對於聯合報真的只剩滿腔惡意,我不會一退再退,不會到現在都還不願意寫出當天與我見面的長官的姓名,不會在看到聲明之後,仍然想要聽到聯合報的說法。
如果我真的想要傷害聯合報、對聯合報已經沒有任何信任,當留言提到需不需要幫我分享貼文到爆料公社時,我怎麼會婉拒?何況我在 20 日凌晨已經加入爆料公社,我為何不馬上貼文?
其實在最初兩天,我一度瀕臨崩潰,我最親的人要我忍,我最尊敬的人要我不要攻擊聯合報,我對新聞倫理僅存的信仰也不斷地告訴我,不要再為了這件事,讓那些真的很幫忙、願意接受一個毫無根基、連有沒有機會獲獎都不能保證的學生採訪的受訪對象們。
我都知道的,讓聯合報來做這項題,會比我一個默默無名的畢業生、或者說實習記者來做更有宣傳效果,能讓更多人有機會知道這項鮮少被人關注的議題。
打從第一天、看到這則報導,我就知道,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怎麼可能向報社說明白我的疑慮,我甚至想過,要是追究起來,報社會不會反咬我說,是我的指導老師建議我做這項題的,我才是那個拿了聯合報想做的題目的人。
但真的不是,從一開始,在 3 月,我向指導老師提案想做領角鴞與都市鳥類的生存危機,其中就有提出野鳥有沒有可能在夜間因為靠近光源而撞上窗戶的討論(雖然那時候我還懵懵懂懂不知道野鳥撞玻璃就叫窗殺就是了),但指導老師提醒我,領角鴞是舊題,現在已經沒什麼保育危機,議題意義不大,建議改題目,所以我後來又參考了野鳥分享社團裡關子嶺碧雲寺山麻雀攻擊電箱的案例,才終於確定了要做「窗殺」這項題目作為投稿作品,而山麻雀的題目,就變成了課堂內的期末報導。
我的專題發想拐了很多彎才決定,都市鳥類生存危機的題目被駁回時,我也曾考慮照著指導老師的建議,做新冠肺炎相關的專題紀錄,但當時我覺得,我還是想要做野鳥相關的題目。
在去年指導老師所開的課程中曾經寫過大量砲陣集體拍攝台大領角鴞的報導,從那時我就加入了幾個野鳥社團,自己本身也是曾經養過寵物鳥的人,因此對鳥類有著特別的情愫,所以我想把我人生中第一個專題聚焦在牠們身上。
於是在提案被否決數次後,即使指導老師仍然認為窗殺一題被關注的機會不大,我還是在 4 月著手嘗試接觸、聯絡我規劃中的採訪對象。
我希望聯合報的長輩們能相信,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這項題目,也是真心的想要窗殺被社會大眾看見,我一直在掙扎,我知道我每一次堅持論點,就是在給我的受訪對象造成困擾,被寫在報導中的他們不該被捲入這場羅生門般的討論,我以往也被前輩指導,作為記者,寫好自己的文字,如實呈現被報導者的想法,然後,要保護好自己的受訪者,這是應有的職業道德,也是必須負起的責任。
所以我心裡一直有著退縮的念頭,尤其是聯合報的長輩們透過受訪者與我聯繫時,想要收手的想法幾乎佔據了所有思緒,這件事牽連受訪者太深,我很清楚不該這樣,這不是記者該做的事,即使我現在已經失去了實習記者的身份。
這件事最一開始是在 19 日,指導老師特別來到辦公室,翻出這篇聯合報的專題,很開心的說「妳看,是妳的報導呢!這個題被關注了!」
第一時間我感到興奮,我想看看聯合報用了什麼樣不同的角度切入這項議題,從開始學習新聞寫作起,我都是這樣,我很想知道,前輩們是用什麼樣的文字去描述一段事實、寫成一篇報導,是怎麼切入一個議題,但下一瞬間,我的心涼了半截。
為什麼這切入點這麼熟悉,為什麼這架構這麼相似?
我很想知道,我是真的很想知道,我問了老師這個問題,卻被罵了一頓,老師離開辦公室後,我一次又一次的閱讀這篇報導,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文字幾乎讓我崩潰,我想說服自己,這篇報導與我無關,這只是巧合,但我辦不到。
做專題時提案一再被駁回我沒退縮,被想要訪問的對象拒絕或沒接到回應我也沒難過太久,因為拿不到資料不得不改變報導切入點我也沒有遲疑,但這一刻真的是我做這項專題至今最絕望的時候,尤其是這天晚上在臉書發文後,指導老師來訊要我停手,不要傷害聯合報的聲譽,這種絕望更甚。
中午,我一個人躲起來試圖安慰自己,卻發現越是想放下,這件事就越像一根拔不掉的刺,牢牢扎在心頭,止住了眼淚回到辦公室,看著前輩幫我熱好的便當,我很想坐下來吃,但眼淚差點再度潰堤,我沒吃幾口,放下便當擠出連自己都知道難看的笑,說「我想出去走走,等等回來」,那之後漫無目的的在校園晃蕩,大概半小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一直告訴自己,是我多想了,聯合不是這樣的報社,因為這跟老師一直以來告訴我的不一樣。
我想,我需要聯合報直接告訴我這一點,拿出能說服我的理由,告訴我是我多想了,我會相信,我知道我會立刻相信這間公司。
但後來知道的種種消息,讓我越來越無法承受,包括聯合可能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報社裡似乎有些黑暗面,也包括我的指導老師可能出賣我。
到了 20 日,我表面冷靜,但心裡已經慌了,這一切跟我以前想的不一樣,我想要我的專題被人參考,但不是這種方式,接到電話、同意面談,我是恐懼的,我不知道我面對的是什麼,只知道我幾乎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也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連訪綱都沒辦法擬、連稿都沒辦法寫(我目前在處理一些採訪題材,這也是我目前的工作內容之一),那天我除了早餐的一顆肉包外,再也沒吃其他東西,連一直教我重訓的大哥都發現我不對勁(平常都做 3 小時重訓的人突然只做 1 小時也的確是件怪事)。
離開重訓室後,我看到了前天的聲明,但我卻突然冷靜了下來,我重新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
參考了請承認,即使只是在文章尾端加上參考連結,或是給我的專題一篇報導,這樣我都能接受,但如果完全沒有參考,請給我證據。
我知道一間大公司有多少方法可以重傷一個剛出社會的新人,而且無比容易,我讓自己處在極為被動的狀態,還一退再退,就是想讓聯合報明白,我沒有任何攻擊性可言,但我也的確已經沒什麼可以失去,就連追究這件事可能讓我失去我現在安身的這份工作也想過,更不用說,往後我想回到新聞界將會無比困難。
但我的願望真的非常簡單,我也不想再要更多,這兩天我已經累了,總在強顏歡笑,告訴自己的朋友「看來我的社會歷練比其他畢業生多上了無數倍」,也久違地體會到,世界變得索然無味的感覺。
我仍舊不明白聯合報為什麼要取消昨天的面談,既然知道我還有疑慮,那不是更該說明清楚?為什麼連嘗試再度說服我都不願意?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間公司好像始終在用最大的惡意估量我的動機,或許是我在言詞表達上太過笨拙,讓一間公司看不出我隱晦的善意,但也可能我們彼此都需要一段時間冷靜。
比起一開始,我的情緒已經恢復到了常態,走出了最初兩天的慌亂和失措,我覺得做過實習記者是件好事,讓我學會如何把自己的思維跟事件本身帶有的情緒切割,用最理性的方式思考。
所以我要說,因為沒有達成溝通,我「不希望」這篇貼文出現在爆料公社,但也希望我的請求能被報社聽見,我再度強調我對聯合報真的沒有任何惡意,而我也不想再傷害或牽連更多曾經努力幫助我的受訪者,這違背我的信仰,也對他們極不公平。
因此,如果聯合報仍能堅持論點、強調不曾參考我的作品,我想繼續追究下去也不會有結果,只會陷入互相傷害、猜疑的循環,如果是這樣,那我想已經夠了,我只求聯合報,能不能在未來某一天,再讓我看一次貴報社規劃、採訪的窗殺相關專題,甚至願景工程更好,用不一樣的角度和架構,讓這個議題被更多人知道。
我同意聯合報聲明的第四點,我想要這個題目受到重視,所以我願意把我的疑慮放到一邊,也感謝這幾天貴報社對我的社會指導,在這方面,貴報社的長輩們是無比出色的老師,而我也要對我的指導老師表達最後的感謝,我早該認清,從畢業以後,我就不再是您的學生,您並沒有幫助我的義務,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我抱持著天真的念舊和依戀,才會格外失望。
麻雀擬聲詞 在 麻雀擬聲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八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小雀幸品格童話2:大嘴巴跑掉了; 為了解決 麻雀擬聲詞 的問題, ... ... <看更多>
麻雀擬聲詞 在 麻雀擬聲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八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小雀幸品格童話2:大嘴巴跑掉了; 為了解決 麻雀擬聲詞 的問題,&nbsp;... ... <看更多>
麻雀擬聲詞 在 麻雀擬聲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八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小雀幸品格童話2:大嘴巴跑掉了; 為了解決 麻雀擬聲詞 的問題, ... ... <看更多>